CT泌尿系统

2024-05-04

CT泌尿系统(精选十篇)

CT泌尿系统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行MSCTU检查的泌尿系统病变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 女40例, 年龄20~74岁, 平均50岁, 病程数周至数月不等。病变种类包括肾脏病变23例, 输尿管病变71例, 膀胱病变26例, 各例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各不相同, 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腰痛, 尿频、尿急、尿痛, 尿液异常改变如细菌尿或血尿等。

1.2 准备工作

检查前排除碘过敏或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禁忌证患者, 并让患者做好空腹准备。MSCTU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iance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层厚2 mm, 螺距0.9, 电压120 k V, 电流250 m As, 扫描野 (FOV) 350 mm, 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平面, 患者一次屏气下完成容积扫描。患者取仰卧位, 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 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普罗胺, 注射剂量1.5 m L/kg, 速率为2.5~3 m L/s, 延迟时间为:皮质期25~30 s, 髓质期70~75 s, 肾盂排泄期5~30 min。采集原始图像, 若显像效果不理想,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扫描时间。

1.3 图像分析

原始图像采集后行层厚1 mm、间隔0.8 mm标准容积薄层重建, 数据传送至后期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容积成像 (VR) 、曲面重建 (CPR) 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 法进行后期处理, 多方位全面显示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病变情况。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图像。通过观察各图像横断面并辅以后期图像处理数据, 检出泌尿系统病变情况为:结石71例, 其中肾结石35例, 输尿管结石20例, 肾脏及输尿管多发结石16例;从MSCTU横轴位图像上能看出结石呈高密度灶, 在重建后的MIP图像上由于结石显示为极明亮的点状影响, 而周围泌尿系统则低一两个灰度, 不但能清晰展示泌尿系统的整体形态, 也可以显示出结石的部位、大小等情况, 如图1所示。

先天性发育畸形7例, 其中3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如图2所示。2例巨输尿管 (1例双侧, 1例单侧) , MSCTU图像显示出输尿管扩张明显并发生迂曲, 同时伴随肾盂及肾盏扩张。l例输尿管囊肿, 于开口处扩张。1例马蹄形肾。从后期处理的VR和MIP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发育畸形部位。

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14例, 其中肾癌4例, MSCTU可同时展示病灶与肾盂及病灶与附近组织的相互关系。4例肾癌中2例肾盏受肾癌所累而发生破损并移位, 2例肾盂癌为菜花样或乳头样, 延迟扫描图像显示输尿管上端呈现鸟嘴样缩小, 肾盂内部积水膨胀, 同时肾实质损伤, 边缘发生无规则变形, 通过重组后的MPR图像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具体部位, 如图3、4所示。输尿管癌5例, MSCTU成像均表现为输尿管管壁在病变区域呈无规则增厚、肿胀, 长径约2~3 cm, 管腔则缩小甚至阻断, 病变组织以上区域的肾盂及输尿管呈一定程度扩张, 如图5。膀胱肿瘤5例, 其中2例菜花状肿瘤;2例肿瘤膨胀性生长, 表面光滑, 外形呈不规则结节状, 1例外生性生长, 呈息肉状。

肾囊肿4例, 其中2例单侧囊肿, 2例双侧囊肿。MSCTU图像显示肾盂、肾盏受圆形密度影压迫而发生变形。2例肾囊肿在肾盂外部, 肾盂轻微受压, 2例肾盂压迫明显。图像重建有利于更清晰地显示肾盂受压形变情况, 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检出等、高密度囊肿, 并与小肾细胞癌相区别。

肾脏创伤、肾内血肿3例。MSCTU显示肾实质内部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域及线形的稍高密度影, 1例输尿管内部显示高密度影的凝血块, 从后期CPR图像上能清晰显示, 如图6。1例肾实质内血凝块呈不规则形状, 增强后肾实质密度高于肾内血肿密度。

输尿管狭窄7例, 其中5例有输尿管手术史, 超过一半。与膀胱连接的输尿管下段或与肾盂连接的输尿管上段均有可能出现狭窄, 狭窄表现为输尿管逐渐变窄或是节段性突发变窄, 狭窄区域以上输尿管出现扩张并伴随积水。7例中有4例管壁增厚, 有轻微强化, 3例无明显增厚。

3 讨论

近年来, 泌尿系统病变的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以往,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IVP及MRU等。B超检查的一大优势是没有放射性, 然而由于输尿管较长, 并且受脂肪层和肠气的干扰, B超对输尿管病变的成像效果不够理想[4], 此外还容易受患者个人因素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 精确度较差[5];IVP是当今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首要选择[6], 作为泌尿系统的常规检查方法, IVP有其自身优势, 如能显示完整尿路图像, 对病变部位表现较直观, 能反映输尿管积水及扩增的严重程度等, 而IVP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如对于肾实质及附近组织的显影模糊不清, 仅可见轮廓, 并且一次成像仅能获得一张图片, 检查非常耗时, 并且结果受患者肠道准备情况的影响较大, 患者准备不充分容易影响成像质量, 导致小范围病变无法发现, 造成漏诊[7]。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同样具有无辐射, 并且无需造影剂的优点, 但与IVP相似, 其对肾实质的显像同样较差, 仅能显示尿路的情况[8]。相对MSCTU而言, 其不仅分辨率低, 而且检查耗时更长, 成像质量同样比MSCTU差。MSCTU能很好地克服以上多种不足, 对于尿路形态显示清晰、完整, 并且能够很好的展示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中的细小病灶[9]。MSCTU结合了IVP与CT的特征和优点,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泌尿系统病变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然而传统检测方法分辨率较低, 对于小结石尤其是直径不到5 mm的结石常常造成漏诊, 到结石较大时才能检出, 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 而MSCTU的一大优势在于容积扫描, 覆盖全面无遗漏, 易于检出细小结石, 有文献报道MSCTU对结石检出率接近100%[10,11]。结石在MSCTU上的表现主要为沿输尿管的高密度灶, 通常其CT值在200 HU以上, 平均350~400 HU[12], 因此从MSCTU图像上准确的发现尿路结石并确定其数量及大小。

对于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 从IVP仅能看出常见畸形, 而对于复杂畸形的成像效果较差[13], 与之相对的是, MSCTU能通过重建得到三维图像, 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畸形全貌, 从而精确确定畸形的部位及类型。MSCTU对泌尿系统肿瘤病变的诊断也较为可靠, 通过快速并且高分辨率的扫描, 获取多幅原始图像后经过MPR、VR等后期处理, 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 不但能了解肿瘤内部供血情况, 也能显示病变部位与附近组织的关系, 方便从整体上了解病情[14,15]。

综上所述, MSCTU结合了IVP和CT的优点, 能同时显示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完整形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疾病诊断上应用广泛。在泌尿系统成像上, MSCTU扫描时间短, 图像质量好, 可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三维图像, 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的位置、形态、解剖关系、毗邻关系、血供情况及性质, 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泌尿系统三维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对在本院诊治的106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进行MSCTU平扫、增强、延迟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整理, 采用曲面重组法 (CPR) 、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 、多平面重组法 (MPR) 及容积成像法 (VR) 等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和分析。结果:MSCTU尿路成像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全貌, 同时显示泌尿系统与附近结构和器官的相互关系。106例患者中, 共检出泌尿系统结石71例, 其中肾结石35例, 输尿管结石20例, 肾脏及输尿管多发结石16例;先天性发育畸形7例, 包括3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2例巨输尿管, l例输尿管囊肿和1例马蹄形肾;肾囊肿4例, 包括2例单侧囊肿, 2例双侧囊肿;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14例, 包括4例肾癌、5例输尿管癌和5例膀胱癌;肾脏创伤、肾内血肿3例;输尿管狭窄7例。结论:MSCTU扫描时间短, 图像质量好, 可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三维图像, 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的位置、形态、解剖关系、毗邻关系、血供情况及性质, 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什么是泌尿系统 篇2

泌尿系统是机体排泄代谢产物的途径之一,代谢产物以尿的形成由肾排出,它不仅将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运出体外,且可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泌尿系统由左右两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肮、尿道组成。由肾脏生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暂储于膀胱,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激发神经反射作用,经尿道排出体外。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泌尿系感染是指尿道、膀胱、肾盂、肾盏的感染,小儿时期不易定位,故统称为泌尿系感染。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有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或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更易反复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一般来说,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大约50%的女性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统感染,20%的女性则有多重感染――许多女性一年患1―2次,是很常有的事。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引起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体,可有病毒、支原体、真菌、原虫等等,但最常见的仍是细菌,故泌尿系感染多指细菌性感染,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在儿科,由于小儿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当其有泌尿系感染时,往往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故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此病已居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第三位。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泌尿系统感染来源于大肠杆菌,它们盘据阴道,并进占尿道。在阴道时,这些细菌无大碍,问题开始于它们进入尿道时。这些细菌见于所有女性身上。那些患尿道感染的妇女,其体内结构和其他女性井无两样。就某些不明原因,某些女性较易受感染。还有一些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是在性交中受到挫伤的结果;男性也会得此病,但较为罕见,男性泌尿系统感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泌尿系统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道疼痛、尿频、尿道口有分泌物流出。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预防措施

怎样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篇3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指发生在泌尿集合系统任何一处的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尿石症作为泌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病因中占居首位。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饮食等多方面原因高达 5%~10%;每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 /1万人。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成为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腰痛为尿石症最显著的临床表现

由于结石嵌顿部位的不同常伴有不同表现,肾脏及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阵发性一侧腰腹痛,而膀胱结石则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中断等尿路刺激症状。通过上述表现结合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尿石症基本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体积较小的结石大多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而严重的尿石症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得以治愈。手术后的尿结石因子分析提示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磷酸盐、尿酸盐、碳酸盐次之,胱氨酸结石罕见。

年龄、性别、肥胖等多种原因导致

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肥胖、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具体而言,在年龄方面,多数结石发生于中年人,年龄区间在40~60岁比例最高,但目前结石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肥胖则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的体质指数增加,结石患病风险会随之升高。饮食上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高糖饮食则会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同时一些职业需要久坐也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他的例如尿路梗阻、长期感染和尿路中存在异物也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

此外,泌尿系结石具有极高的复发率,相关统计表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7%、28.0%、41.8%,10年复发率高达50%。而一些代谢障碍引起的高草酸尿、高钙尿、低枸橼酸尿、高尿酸尿等则是结石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结石的预防,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其中增加饮水量则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需2500~3000毫升,女性及心肺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每天需2000~2500毫升,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要维持每天尿量2000~3000毫升以上。由于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须饮水300~500毫升。

除了增加饮水量以外,改变饮食习惯,避免高危饮食因素也是减低结石复发的有效方法。

饮食上应注意:①要重视膳食纤维的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尿结石的发病率呈负性相关。适当摄入膳食纤维可减少草酸钙类物质的吸收,排出增加,使得尿中草酸钙和尿酸物质减少,从而抑制尿结石生成。②减少高盐类食物摄入。高盐食物如咸菜、腊肉及其他盐腌制品可促使尿钙增加,并减少枸橼酸盐的分泌,导致尿结石形成。③限制动物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草酸和钙的排泄 ,并减少尿枸橼酸盐的分泌,降低了尿pH值而使其成为尿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过多地摄入动物蛋白质的情况下最有形成结石的可能。④多吃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B6可减少草酸钙结晶的生成,缺乏则会导致结晶形成并诱导肾小管炎性损害,增加尿结石的危险性。维生素K可降低草酸含量,也可减少尿草酸钙的数量。这两种维生素都富含在水果及绿色的蔬菜中,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适当多吃一些蔬菜、谷物和水果,以降低尿结石的发病率。

确定结石成分有效防止复发

对于既往有结石病史的患者来说,结石成分的确定更有助于防止结石的复发。①含钙结石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食糖及其制品、饮料等可增加尿钙,结石患者应加以控制,建议采取偏酸性饮食,而饮用含钙高食物如牛奶等一般不影响机体的钙代谢,可正常饮用。②草酸盐结石患者应少食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萝卜、菠菜等;而口服维生素B6及镁制剂,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特异性高草酸盐结石。③尿酸结石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建议偏碱性饮食,不宜饮酒,因饮酒可增加尿酸水平,酒后还易引起尿的浓缩。相关检查提示,高尿酸症患者可适当口服别嘌呤醇治疗,同时口服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④碳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多见于碱性尿(尿pH>7.2),患者宜低磷饮食并宜食酸性食物,建议加强控制感染,少食所有奶制品。此外,适当口服氯化铵可酸化尿液,减低碳酸钙及磷酸镁氨结石的产生。⑤胱氨酸结石患者饮食上应以素食为主,避免大量高甲硫氨酸饮食如蛋、鱼、肉、禽等。此外,对于已发结石患者还要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定期进行B超或X线检查;还有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项目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泌尿系结石作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常反复引起患者主观上明显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无论手术或非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均较高,而同期的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等,可以显著降低结石初发概率。同时如果可以明确结石成分,进而找出其共同特点和形成原因,再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尿结石的复发,真正做到防病于未然。

CT泌尿系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78例患者, 均通过手术病理、膀胱镜等证实为泌尿系统疾病。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2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 (50±3.2) 岁。患者的就诊原因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腹痛等。

1.2 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kV, 管电流150~220mA, 螺距扫描层厚5mm。嘱病人检查当天禁食一餐, 并进行屏气训练。病人全尿路平扫范围从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对比剂90mL (优维显, 350mg/mL) , 注射速率2.5~4.0mL/s;儿童1.5mL/Kg, 注射速度1mL/S。延时60s扫描实质期, 视肾功能及积水情况而定排泄期扫描时间。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 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1.3 图像后处理技术所获排泌期扫描原始数据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

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平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PR) 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2 结果

78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膀胱镜等证实为泌尿系统疾病。经过64层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 检查出的泌尿系统疾病的结果如表1所示。

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在CTU临床诊断中的症状如表2所示。

3 讨论

CTU是一种新型微创伤性的影像检查方法[1]。64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 一次屏气只需6~10 S即可完成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处的扫描, 获得包括肾实质整个尿路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往很少在普通螺旋CT机上进行CTU检查, 普通螺旋CT通常会导致漏诊, 因为泌尿道在解剖部位上是彼此分离的, 普通CT难以取到连续性的影像。经过进一步改进, 采用回顾性薄层的重建能有效地避免病变的遗漏, 16层螺旋CT就已经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在各个方位上均能连续成像。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 (Mulf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 MSCTU) 可以获得尿路的三维图像[2], 能够避免普通CT不能连续扫描的缺点, 获得更好的三维图像。由于多层螺旋CT具有Z轴方向空间分辨力强、扫描速度快、并且可以消除部分溶积效应的优势。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三维形态重建结构及空间的位置关系, 多角度多方位的清晰了解病变部位, 可以准确地诊断绝大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 应作为一种常规性检查开发利用。B超对肾脏和膀胱病变诊断有其独到之处, 但容易受到腹膜、组织和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 给诊断带来很多困难, 同时B超不能反映肾功能, 对肾脏内部结构和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不够明确。KUB是发现泌尿系结石最简便的方法, 主要用于对较大结石的诊断, 对于小的结石和阴性结石容易遗漏, 而且检查时需要长期对腹部进行压迫, 清理肠道, 患者痛苦较大, 而对于泌尿系统的肿瘤和发育畸形, KUB应用价值不大。IVU 摄片时需腹部加压, 增加病人痛苦, 儿童和年老体弱病人不易接受[3]。MRU (MR尿路成像) 是一种泌尿系统三维成像, 不需使用对比剂, 其优点是无放射线照射、无创伤, 对肾功能明显减退, 野盂积水而显影不良及碘过敏病人用MRU检查尤为适宜. 但与CTU相比, MRU不能了解肾功能的状况, 分辨率较MSCTU低。而CTU不但可明确结石大小、数目, 而且可了解结石导致梗阻情况。总之, CTU与其他泌尿系检查方法比较, 可以很好获得泌尿系统占位病变的增强情况以及肾脏、输尿管、膀胱的解剖图像, 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观察、无需腹部加压等优点, 一次检查可以达到多种目的。由于CT是放射性检查方法, 对儿童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但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 CT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不断减少, 因此, CTU必将成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DAWSOMP, LEES W R.Multi-slice technology in computedtomography[J].Clin Radiol, 2001, 56:302-309.

[2]于名川, 张滨.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7) :1138-1139.

泌尿系统习题 篇5

一、名词解释

1.肾门: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以及神经等出入肾的部位,就叫肾门。2.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 裹在一起称为肾蒂。肾蒂左侧的比右侧的长。

3.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的腔隙,称为肾窦,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 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等。

4.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就叫膀 胱三角,粘膜光滑无皱襞,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二、填空题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

2.某些肾疾患者,往往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或 叩击痛。

3.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部,过右肾后面的()部。4.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和()。5.输尿管为腹膜(外)位器官,从上至下分为(),()和()三段。6.膀胱可分为()、()、()和()四部分。7.膀胱位于()的前部,其前方为();后方,在男性有(),()和(),在女性有()和()。8.两肾位置,左侧比右侧();两肾蒂长度,左侧比右侧()。9.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是(),(),()和淋巴管、神经等。10.在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和()11.输尿管在三处狭窄,第1狭窄处在输尿管的(起始处);第2狭窄处在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第3处狭窄在(穿膀胱壁)处。

12.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口和()口之间的三角区域。

答案

3.中,上

4.纤维膜,脂肪囊,肾筋膜 5.,腹段,盆段,壁内段

6.膀胱底,膀胱体,膀胱尖,膀胱颈

7.小骨盆腔,耻骨联合,精囊腺,输精管壶腹,直肠,子宫,阴道 8.高,长

9.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0.皮质,髓质

12.输尿管,尿道内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B.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

C.左肾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

D.左肾比右肾低半个椎体

2.第12肋斜过

A.左肾后方上部

B.右肾后方上部

C.右肾后方中

D.右肾后方下部

3.肾

A.肾皮质表面覆盖腹膜

B.肾小盏包绕肾乳头

C.肾髓质由肾柱构成 D.肾被膜从外向内为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

4.肾窦

A.是肾门向肾内延续的腔

B.由肾皮质围成 C.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体干

D.内有输尿管上端

5.肾锥体位于

A.肾皮质

B.肾小盏

C.肾窦

D肾髓质

6.成人肾门平对

A第11胸椎

B.第12胸椎

C.第1腰椎

D.第2腰椎

7.肾蒂中不包括

A.肾动脉

B.肾静脉

C.肾盂

D.肾窦

8.不通过肾门结构是

A.输尿管

B.肾动脉

C.肾静脉

D肾盂

9.输尿管

A.起自肾盂

B.分腹、盆二段

C.开口于膀胱体的两侧

D.为腹膜间位器官

答案

1.D

2B

3.B

4.A

5.D C

7.D

8.A

9.A

四、多项选择题

1.肾

A.为实质性器官

B.上端有肾上腺

C.右肾比左肾高

D.肾蒂左长右短

E.为腹膜外位器官

2.肾

A.位于腹后壁脊柱

B.肾门平对第1腰椎

C.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D.成人肾比儿童肾低

E.有三层被膜

3.出入肾门的结构有

A.肾动脉

B.肾静脉

C.输尿管

D.淋巴管

E.神经

4.肾窦内含有

A.肾盂

B.肾大盏

C.肾小盏

D.肾锥体

E.肾柱

5.输尿管

A.为腹膜间位器官

B.起于肾小盏,终于膀胱

C.经腰大肌前方下降

D.分腹、盆、壁内段三段

E.开口于膀胱底 6.膀胱

A.空虚时位于小骨盆腔内

B.颈的下端有尿道内口

C.最下部称膀胱底

D.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E.在男性后面有前列腺

7.膀胱的分部为

A.膀胱底

B.膀胱体

C.膀胱颈

D.膀胱管

E.膀胱尖

答案

1.ABDE 2.ABCE

3.ABDE

4.ABC 5.CDE

6.ABD

7.ABCD

五、问答题

1.肾位于何处?与椎体和第12肋有什么关系?肾有病时,在何处可有压痛?

2.肾在冠状切面上,可见到哪些结构?

3.膀胱的位置与毗邻关系如何?

4.输尿管分哪几部分?有哪几个狭窄?

5.尿液从肾乳头流出后,需经过哪些结构排出体外?

答案

1.答:肾位于腹后壁上部脊柱的两侧。两肾左高右低,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锥体下缘;而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下端平第3腰锥体。第12肋过左肾后面的中部,过右肾后面的上部一般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

2.答:可见浅层为皮质,深部为髓质,还可见到肾柱、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

3.答: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在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女性有子宫和阴道。

4.答:分腹部、盆部和壁内部。有三处狭窄,第1处狭窄在输尿管起始处,第2处狭窄在跨越髂血管处,第3处狭窄在穿膀胱壁处。

5.答:尿液经过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A1 型题】

1.关于膀胱叙述正确的是

A 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B 分底、体、颈三部

C无论何时均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D 是储存浓缩尿液有器官

E 男性膀胱上方毗邻前列腺

2.有关女性尿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末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B有两个生理弯曲

C仅有排尿的功能

D较男性尿道短、宽、直

E前邻耻骨联合,后邻阴道

3.男性尿道可分为哪三部分

A分尿道球部、膜部和海锦体部

B分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海锦体部

C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锦体部

D分壁内部、前列腺部和海绵体部

E分壁内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4.关于肾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肾门平第3腰椎高度

B 肾的外侧缘与输尿管相连

C 前缘中部凹陷叫肾门

D位于脊柱两旁,右肾较左肾高

E第十二肋斜越左肾后面中部

5.成人肾门平对

A第1腰椎

B第12胸椎

C第2腰椎

D第11胸椎

E第3腰椎

6.不属于腹膜内位的器官是

A 胃

B 肾

C空肠

D阑尾

E卵巢

7.输尿管

A 起于肾大盏

B 分腹部、盆部和壁内部

C有两个狭窄

D 长约15~20厘米

E第一处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水平

8.左肾上端

A平第2腰椎下缘

B低于第3腰椎

C低于右肾上端

D与右肾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E平第11胸椎下缘

9.尿道膜部穿经

A盆膈

B肛提肌

C尿生殖膈

D前列腺

E无上述情况

10.女性输尿管

A通过尿生殖膈

B分腹段、盆段

C至上而下粗细均匀

D行经子宫颈外侧2厘米处与子宫动脉交叉

E无上述情况

11.肾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

A 肾脂肪膜,肾纤维膜,肾筋膜

B 肾纤维膜,肾脂肪膜,肾筋膜

C 肾筋膜,肾纤维膜,肾筋膜膜

D 肾纤维膜,肾筋膜,肾脂肪膜

E 肾筋膜,肾脂肪膜,肾纤维膜

12.膀胱

A空虚时膀胱全部位于小骨盆腔内

B 膀胱颈的后方有前列腺

C女性膀胱后方有子宫和阴道下段

D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E膀胱内部上皮组织为单层柱状上皮 13.女性尿道开口于

A肛门与阴道之间

B阴道口后方

C阴道前庭后部

D阴道口前方

E肛门后方

14.男性膀胱底的毗邻中没有

A直肠

B输精管壶腹

C前列腺

D精囊

E射精管

15.肾单位的组成是

A 一个肾小体以及与其相连的全部肾小管

B 一个肾小体以及与其相连的远端小管

C 一个肾小体以及与其相连的全部肾小管以及集合小管

D 一个肾小体以及与其相连的近端小管

E 以上都不对

16.肾小体的组成是

A 肾小囊和肾小管

B 血管球和肾小管

C 肾小囊和集合管

D 血管球和肾小囊

E 以上都不对 17.滤液形成的部位是

A肾小体

B肾单位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小囊

18.关于输尿管错误的是

A 管壁有平滑肌

B全长可分三部

C起于肾盂终于膀胱

D全长有三个狭窄

E行走于腹膜腔内

19.不通过肾门的结构是

A肾盂

B肾静脉

C输尿管

D肾动脉

E肾的淋巴管

20.肾

A是腹膜内位器官

B肾锥体组成肾髓质

C左肾低右肾高

D被肾筋膜完全封闭

E肾纤维膜位于肾筋膜外一层 21.在泌尿系统的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A 输尿管

B 肾小管

C 肾脏

D 尿道

E 膀胱

22.关于肾的被膜何为错

A 肾筋膜在最内层

B 肾筋膜可分为前、后两层

C 脂肪囊位于纤维囊与肾筋膜之间

D 有三层被膜

E 纤维囊又称纤维膜

23.肾蒂主要结构由前向后是

A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B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C 肾静脉、肾盂、肾动脉

D 肾动脉、肾盂、肾静脉

E 肾盂、肾动脉、肾静脉

24.第12肋与肾的正确关系

A 斜过左肾后面的下部

B 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

C 斜过左肾后面的上部

D 斜过右肾后面的中部

E 斜过左肾后面的下部

25.紧贴肾表面的被膜是

A 纤维囊

B外膜

C 肾筋膜

D脂肪

E大网膜

26.男性尿道正确的是

A 耻骨前弯恒定

B 仅有排尿功能

C 两个狭窄、两个弯曲

D 耻骨下弯恒定

E 耻骨下弯可改变

27.膀胱三角

A 充盈时粘膜皱襞消失

B在膀胱体的内面

C是肿瘤好发部位

D 在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空虚时粘膜皱襞消失

28.膀胱黏膜的上皮为

A单层柱状上皮

B变移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E单层立方上皮

29.膀胱正常容量

A 300-500ml

B 300-800ml

C400-800ml

D500-800ml

E800-1000ml 30.膀胱

A膀胱壁的结构分4层

B膀胱颈的后方有前列腺

C空虚时,尖超过耻骨联合的上缘

D颈的下端有尿道内口

E膀胱顶与前列腺毗邻

31.关于肾的构造,错误的是

A肾髓质由肾锥体成 B肾锥体尖端朝向肾窦,底朝向皮质

C 肾乳头开口于肾盂

D分浅部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

E 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内的部分,称肾柱

32.肾囊封闭时,药物注入

A 纤维囊

B脂肪囊

C肾筋膜

D外膜

E肾门

33.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 肾单位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小体

E集合管

34.肾

A表面光滑,呈红褐色,质硬

B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C属腹膜内位器官

D男性略小于女性

E 以上都对

35.女性膀胱底毗邻

A尿道

B子宫

C子宫颈

D输尿管

E输卵管

36.肾锥体位于

A 肾窦 B 肾髓质 C 肾皮质 D 肾小盏E 肾盂

37.肾的结构

A 肾窦内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血管和脂肪组织等

B肾锥体尖端朝向皮质

C肾髓质由肾锥体和肾柱构成

D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窦

E肾髓质位于肾皮质外层

38.泌尿系统

A都是排尿器官

B膀胱是贮尿器官,其他都是排尿器官

C由肾、集合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D泌尿系统的所有器官均成对

E肾是实质性器官,其他都是中空性器官

39.男性尿道有二个弯曲,即

A 耻骨上弯和耻骨下弯

B 耻骨前弯和耻骨后弯

C 耻骨前弯和耻骨上弯

D耻骨后弯和耻骨下弯

E以上均不对

40.膀胱最大容量

A 900ml

B 1000ml

C800ml

D500ml

E1200ml 41.输尿管3处狭窄不包括

A小骨盆上口处

B斜穿膀胱壁处

C穿膈处

D输尿管起始处

E壁内段

42.关于输尿管,错误的是

A上端与肾盂相续

B沿腰大肌的前面下行

C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

D全长粗细均匀

E下端与膀胱相接

43.球旁细胞能分泌

A肾上腺素

B肾上旁腺素

C前列腺素

D雄激素

E肾素

44.关于肾,错误的是

A 男性的肾略大于女性

B分两端、两面、两缘

C 成人的肾表面光滑

D 为空腔脏器

E 肾内侧缘凹陷称肾门

45.关于左肾,错误的是

A是腹膜内位器官

B右肾低于左肾

C 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

D肾门是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

E肾门约平第1腰椎

46.关于右肾,错误的是

A 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B上端约平第12胸椎上缘

C前方毗邻脾

D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E肾门约平第1腰椎

47.膀胱的分部中没有

A 膀胱底

B膀胱体

C膀胱颈

D膀胱尖

E膀胱顶

48.肾蒂内不包含

A 肾的血管

B 神经

C肾盂

D 输尿管

E淋巴管

49.关于肾的被膜描述错误的是

A有3层

B肾筋膜分前后两层

C肾破裂时,需缝合纤维囊

D脂肪囊位于最内层

E肾筋膜位于最外层

50.尿液经何处流入肾小盏

A肾乳头

B肾髓质

C肾锥体

D肾盂

E肾大盏

51.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A 肾筋膜、纤维囊、脂肪囊

B 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C 脂肪囊、纤维囊、肾筋膜

D 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E 脂肪囊、肾筋膜、纤维囊

52.膀胱与直肠之间的器官哪项是错的

A 精囊腺

B子宫颈

C卵巢

D阴道上部

E输精管末端

53.肾髓质不包括

A肾锥体

B肾柱

C肾小盏

D肾大盏

E输尿管

54.有关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覆盖有2层被膜

B左肾较右肾低

C成人肾门平对第3腰椎

D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

E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下部

55.输尿管

A长约50cm

B为腹膜内位器官

C跨过髂血管部位最狭窄

D分腹部盆部两段

E女性入盆腔后行经子宫颈两侧离子宫颈约2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越过达膀胱底

56.穿过尿生殖膈的尿道是

A尿道前列腺部

B尿道膜部

C尿道海绵体部

D尿道内口

E尿道球部

【A2型题】

57.某患者,肉眼血尿3日,来院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问:肾小球是由如何形成的

A是肾小管卷曲形成的球状结构

B是肾小囊脏层盘曲形成的球状结构

C是肾小囊壁层盘曲形成的球状结构

D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形成的球状结构

E是微动脉盘曲成的球状结构

58.某肾炎患者,近日出现血尿、蛋白尿、少尿等肾炎综合征的表现。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问:正常情况下哪些物质可通过滤过膜

A少量的白细胞

B除葡萄糖以外的血浆成份

C少量的红细胞

D血浆成份

E除大分子以外的血浆成份

59.某患者,无痛性血尿3月余,来院就诊,经膀胱镜检查后,诊断为:膀胱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问:膀胱癌好发于膀胱的哪个区域

A膀胱顶

B 膀胱三角

C膀胱底

D膀胱颈

E胱尖

60.某患者,左侧第12肋骨折伤及肾脏,医生经诊断,拟行肾修补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问: 肾破裂或肾部分切除时,需缝合的是肾的哪个结构

A肾筋膜

B脂肪囊

C纤维囊

D肾皮质

E肾髓质

【参考 答 案】

1.A

2.B

3C

4.E

5.A

6.B

7.B

8.E

9.C

10.D

11.E

12.A

13D

14.C

15A

16.D

17.E

18.E

19.C

20.B

21.E

22.A

23.A

24.B

25.A

26D

27.C

28.B

29.A

30.D

31.C 32B

33.A

34.B

35C

36B

37A

38E

39.D

40.C

41.C

42.D 43.D

44.D

45.A

46.C

47.E

48.D

49.D

50。A

51B

52.C 53.E

54.D

55.E

56.B

57.E

58.E

59.B

60.C

泌尿系统生理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皮质肾单位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肾小体位于肾脏的外皮质和中皮质层

B.入球小动脉的口径约为出球小动脉的2倍

C.髓袢很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

D.第二套毛细血管网主要包绕在肾小管的外面 2.下列关于近髓肾单位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约占全部肾单位的80%~90%

B.入球小动脉的口径和出球小动脉口径几乎相等

C.出球小动脉的部分分支形成与髓袢平行的细而长的U形直小血管

D.功能与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有关

3.下列关于肾脏的球旁器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其中的颗粒细胞是入/出球小动脉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

B.颗粒细胞能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C.致密斑是入/出球小动脉中的一些有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

D.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调节肾素的分泌 4.肾脏球旁器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释放血管紧张素原

C.分泌肾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5.下列物质分子中,哪一种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A.血浆白蛋白

B.葡萄糖

C.Na+

D.尿素 6.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分布在

A.肾外髓部

B.肾内髓部

C.肾皮质部

D.肾盂 7.肾脏通过自身调节,保持血流量相对稳定的范围是肾动脉灌注压为

A.40mmHg~80mmHg

B.60mmHg~120mmHg

C.80mmHg~180mmHg

D.120mmHg~220mmHg 8.下列哪项因素能使肾血流量增多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血管升压素

C.肾上腺髓质激素

D.肾组织生成的PGI2、一氧化氮(NO)9.下列哪项是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正确描述

A.与组织液生成一样,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在入球小动脉段为正值,而在出球小动脉端为负值

B.在入球小动脉端血浆中的部分成分被滤过到肾小囊内,而出球小动脉端血肾小囊内液体中部分成分被重吸收回血液中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压显著下降,导致滤过停止

D.正常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至零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水分被滤出,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明显升高

10.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是

A.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B.交感神经兴奋

C.肾小球分泌蛋白质

D.肾小球基膜受损 11.输尿管结石时,若尿量减少其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B.囊内压↑

C.滤过膜通透性↓

D.血浆胶体渗透压↑

12.急性大失血,导致动脉血压降至80mmHg以下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D.滤过膜通透性↓ 1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为

A.单纯扩散

B.溶剂拖曳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14.近端小管前半段对Na+重吸收机制为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顺浓度梯度的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顺电势梯度的易化扩散 15.近端小管后半段对Na+重吸收机制为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顺浓度梯度的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顺电势梯度的易化扩散 16.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水占滤液中水的

A.约70%

B.约50%

C.约25%

D.约10% 17.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机制是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渗透作用 18.下列关于近端小管后半段对Cl-重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比细胞间隙液高

B.Cl-的重吸收机制为顺浓度差的被动转运

C.该段小管对Cl-的重吸收造成Na+的被动重吸收

D.该段小管对Cl-的重吸收造成小管腔内带负电荷 19.下列关于近端小管对HCO3-重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重吸收小管液中80%的HCO3-

B.以NaHCO3-的形式重吸收

C.优先于对Cl-的重吸收

D.需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酐酶的催化 20.正常的肾糖阈,相当于以下哪项血糖值?

A.80mg/100ml

B.120mg/100ml

C.140mg/100ml

D.180mg/100ml 21.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与下列哪项物质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A.Ca2+

B.Na+

C.K+

D.Cl-22.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前半段

B.近端小管后半段

C.髓袢

D.远端小管前半段 23.在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作用中,最具调节意义的活动是

A.肾小球的滤过量

B.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水量

C.髓袢重吸收的水量

D.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 24.关于肾小管对K+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终尿中的K+主要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

B.Na+的重吸收使小管液呈负电位,成为K+分泌的动力

C.在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内K+浓度明显低于小管液的K+浓度,故K+分泌为主动转运

D.Na+进入主细胞后,刺激基侧膜的Na+泵活动,从而促进K+的分泌 25.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下列哪种酶的活动可促进H+的分泌

A.碳酸酐酶

B.过氧化酶

C.胆碱酯酶

D.羟化酶 26.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的生理意义在于

A.排酸排碱

B.排酸保碱

C.保酸保碱

D.保酸排碱 27.下列关于肾小管分泌NH3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NH3

B.NH3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管液

C.小管液中H+浓度较高,故NH3较易转运到小管液

D.小管液中的NH3与H+结合后,可与强盐中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铵盐

28.尿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而造成,水重吸收的动力来自

A.肾小管内外的电势梯度

B.生物泵的直接供能

C.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中的水通道

D.肾髓质的高渗梯度 29.构成肾内髓部高渗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磷酸盐和NaCl

B.KCl和尿素

C.尿素和葡萄糖

D.尿素和NaCl 30.在下列各段肾小管中,水容易通透而Na+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髓袢降支细段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无血管升压素作用时的集合管 31.在下列各段肾小管中,对水不通透而Na+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髓袢降支细段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血管升压素作用时的集合管 32.无血管升压素作用时,下列哪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小管液为低渗

A.近端小管

B.髓袢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33.在有血管升压素作用时,下列哪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小管液为高渗

A.近端小管

B.髓袢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34.尿液的浓缩与下列哪些部位有关

A.输尿管

B.肾皮质

C.膀胱

D.肾髓质 35.实现尿浓缩或稀释与下列哪项因素的调节密切相关

A.肾交感神经的调节

B.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

C.血管升压素的调节

D.醛固酮的调节 36.呋喃苯胺酸(呋塞米)产生利尿作用的部位为

A.髓袢降支粗段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37.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是

A.重吸收率不随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

B.两者呈反比关系

C.全部重吸收

D.重吸收一般是滤过率的65%~70% 38.下列情况中,哪种情况下尿量减少

A.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

B.交感神经兴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D.静脉输入甘露醇 39.引起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疼痛刺激

40.与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结合的V2受体位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 A.管腔膜

B.细胞核内

C.基底侧膜

D.细胞浆内 41.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管升压素分泌↓

D.醛固酮分泌↓ 42.血管升压素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内含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镶嵌在上皮细胞的

A.管腔膜上

B.细胞核内

C.基底侧膜上

D.细胞浆内 43.血管升压素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导致其胞内哪种物质增多

A.ATP

B.cAMP

C.IP3

D.Na+ 44.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

B.血浆晶体渗透压↓,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素分泌

D.血容量↓,导致肾小球滤过↓

45.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的调节

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醛固酮

D.血管升压素 46.若下丘脑视上核被损毁或下丘脑-垂体束受损,尿液将出现下列哪组变化

A.尿量↑,尿高度稀释

B.尿量↑,尿浓缩

C.尿量↓,尿高度稀释

D.尿量↓,尿浓缩 47.下列关于肾素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由近曲小管细胞所分泌

B.其分泌导致肾脏排出Na+和水

C.肾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肾素分泌

D.其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 48.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促进其

A.Na+的重吸收

B.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C.K+的重吸收

D.K+的重吸收和Na+的分泌 49.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受下列哪种激素的直接调节

A.血管升压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醛固酮 50.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时可减少

A.醛固酮分泌量

B.肾脏的排钠量

C.肾血流量

D.肾脏的排钾量

51.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零,其清除率

A.等于零

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D.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

52.某物质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肾小管和集合管即不重吸收也不分泌该物质,则其清除率

A.小于肾小球滤过率

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C.等于零

D.大于肾小球滤过率 53.关于排尿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骶段脊髓

B.在脑干和大脑皮层存在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

C.高级中枢对初级中枢可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

D.尿液对尿道的刺激给排尿反射提供一种负反馈机制 54.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D.多尿 55.排尿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时出现

A.尿频

B.尿潴留

C.尿失禁

D.无尿生成

二、B型选择题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囊内压升高

1.急性大失血,动脉血压降至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输尿管结石时,肾小球滤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减少的原因之一是 4.血浆蛋白减少时,肾小球滤过增多的原因是

5.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肾小球滤过增多的原因之一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6.尿液被浓缩的部位是

7.小管液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8.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的始动部位是 9.HCO 的重吸收主要是在

10.对水通透而对NaCl不通透的肾小管段是

A.125ml

B.100~500ml

C.1000~2000ml

D.660ml

E.180L 11.人两侧肾脏24小时生成的原尿量约为 12.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约为 13.少尿是指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

14.每分钟通过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约为

15.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肾小球生成的超滤液量约为

A.乙酰唑胺

B.噻嗪类利尿剂

C.氨氯吡咪(阿米洛利)

D.甘露醇

E.呋喃苯胺酸(呋塞米)

16.通过抑制远曲小管始段上皮细胞上的Na+-Cl-同向转运而利尿的为 17.通过抑制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的Na+-K+-2Cl-同向转运而利尿的为

18.抑制碳酸酐酶活性,使Na+-H+交换减少,Na+和HCO-重吸收减少而利尿的为

19.通过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顶端膜的Na+通道,减少NaCl的重吸收而利尿的为 20.通过增加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提高小管液的渗透压而利尿的是

A.尿素

B.葡萄糖

C.H+

D.HCO-

E.NH3 21.在近端小管被全部重吸收的为

22.在近端小管优先于Cl-而被重吸收的为

23.参与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为

24.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主动分泌入小管腔的为

25.在集合管,从上皮细胞内以单纯扩散进入小管液而被分泌的为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A

3.C

4.C

5.A

6.C

7.C

8.D

9.D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16.A

17.D

18.D

19.B

20.D

21.B

22.A

23.D

24.D

25.A

26.B

27.B

28.D

29.D

30.A

31.B

32.C

33.B

34.D

35.C

36.D

37.D

38.B

39.C

40.C

41.C

42.A

43.B

44.A

45.D

46.A

47.D

48.B

49.D

50.B

51.C

52.B

53.D

54.C

55.C

二、B型选择题

1.A

2.E

3.C

4.D

5.D

6.E

7.A

8.D

9.A

10.B

11.E

12.C

13.B

14.D

15.A

16.B

17.E

18.A

19.C

20.D

21.B

22.D

23.A

24.C

25.E

1.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对肾脏泌尿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和晶体渗透压变化时均可影响肾脏的尿生成,但各自的机理不同。

⑴血浆胶体渗透压一般维持稳定,如因某种原因使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将升高,原尿生成增多,尿排出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与上述作用相反,可使尿量减少。

⑵血浆晶体渗透升高时,可刺激位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器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增加,排出尿量减少;而晶体渗透压降低时,作用相反,使排出的尿量增加,如水利尿产生的原理即为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

2.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

(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旁室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旁室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3.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尿液有何变化?简述其变化机制。

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3Kg家兔,血液量约240ml,注入血中的葡萄糖为5ml×20%=1(克),将使血糖升至约500mg/100ml,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内含大量的葡萄糖,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出现糖尿,但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4.通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肾血流量是如何调节的?各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安静情况下,血压基本稳定,肾动脉压波动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通过肾脏的自身调节维持肾血流量稳定,从而保证了肾脏的泌尿功能。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如大出血,将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产生应急反应,使肾血管特别是入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也降低,滤过减少而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既能维持一定的血容量,又能使血液重新分配,对于紧急情况下保证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5.试述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肾脏的泌尿功能表现在对代谢终产物及其他无用物质的排泄,而吸收和保留机体需要的 物质,参与机体水盐平衡,酸碱平衡的调节,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⑴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根据机体对水的需求,通过ADH,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维持水代谢的平衡和血容量的稳定。

⑵体内许多电解质浓度的维持,受肾脏的调节,如Na+、K+、Ca2+等,当Na+/ K+降低时,醛固醇分泌增加,肾脏保Na+排K+作用增强,使Na+/ K+恢复正常;当Na+/ K+升高时,情况相反,从而使Na+、K+维持在较恒定的水平。此外对Ca2+也有调节作用。

⑶酸中毒时,体内H+增加:①肾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肾HCO3-重吸收增加。②H+-Na+交换增强,肾排H+增加。③NH3分泌增加,NH4Cl排出增加。使体内[H+]降低,恢复酸碱平衡。碱中毒时情况相反从而使体内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6.简述直小血管的血流速度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不断重吸收水和其它物质,将破坏肾髓质高渗状态,影响泌尿功能。肾髓质直小血管的血供特点,能及时将重吸收的物质和水分带回血液,维持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如果直小血管血流减慢水分不能及时运至血液循环,使髓质渗透压下降。而当其中的血流增快时,将过多地带走髓质内的NaCl和尿素,也会使髓质渗透压降低。故直小血管中血流过慢和过快,都将影响尿液的生成。所以,稳定的直小血管血流,是维持肾髓质高渗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尿液生成的重要因素。

7.为什么说髓袢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引起肾髓质高渗的NaCl和尿素来自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对H2O、NaCl和尿素的通透性和转运方式不同。降支细段对H2O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通透;升支细段对NaCl和尿素通透,对水不通透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而对水和尿素不通透;内髓集合管允许尿素通透。小管液流经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产生外髓高渗,浓缩管内尿素;内髓集合管中高浓度的尿素向管外扩散,形成内髓高渗;降支细段H2O进入髓质,NaCl被浓缩;升支细段NaCl向外扩散,内髓渗透压进一步升高,形成髓质高渗。若抑制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外髓高渗不能形成,尿素和NaCl不被浓缩,内髓渗透压也不能升高。故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8.体循环血压明显降低时对尿液生成有何影响?

体循环血压因某种原因明显降低,使肾动脉血压低于80mmHg(10.7Kpa)时,尿排出量将减少。

(1)体循环血压下降,减压反射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应急反应,入球动脉收缩,滤 过减少。

(2)血压下降,血容量相对不足,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释放ADH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3)血压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保Na+排K+和对水的重吸收。

以上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尿量减少。

9.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滤过膜的通透性。即膜孔的大小和滤过膜上负电荷的多少。

(2)滤过面积的大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面积越小,单位时间滤过量也越少。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的高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它们的代数和的大小是影响滤过的主要因素。

孕妈咪怎样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篇6

我怀孕已有6个月了,近期感觉外阴瘙痒、尿急,但没有很不舒服。起初我以为是孕期正常反应,就没有去医院检查。结果几天后突然发高烧,一做尿常规,检查结果吓我一跳:白细胞、红细胞都偏高,B超提示泌尿系统结石,右侧输尿管肾盂积水。医生说,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前期的泌尿系统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长期感染导致化脓发烧。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

准妈咪在孕期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女性本身的生理构造,尿道短,本来就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对子宫的压迫,输尿管扩张,以及孕妇免疫力下降,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孕妇在孕早期和晚期,也会出现如尿频等一些泌尿系统的正常反应。那么,如何判断这些反应是否正常,及早发现泌尿系统感染的小苗头呢?首先,泌尿系统如果感染,除了尿频之外,还有尿急、尿痛的情况出现。另外,还要注意泌尿系统感染会引起腰疼,这种疼痛主要表现在单侧腰痛,叩击患侧肾区疼痛感明显。而孕妇在孕期负担增大,正常情况下也会造成肌肉紧张,与泌尿系统感染造成的疼痛不同的是,这种疼痛多为双侧腰部酸疼及腰骶部疼痛,休息后会有所减轻。

一般的感染,程度轻的话影响不到胎儿,但要及时处理和控制,如果没有控制好,炎症引起孕妇宫内感染,就会造成胎儿宫内环境不良,出现慢性缺氧,造成胎死腹中,或孩子出生后出现脑瘫、肺炎,甚至败血症。所以,第一次感染的彻底治疗很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怕药物影响胎儿而贻误了治疗,这样对母子造成的危害更大。

孕妈咪如果是轻度感染,自己感觉到症状以后,可以多喝水、多排尿,观察一两天,如果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就可以不用药了;如果没有好转,就要尽快到医院治疗。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憋尿,憋尿时间长,泌尿系统的内环境会让细菌繁殖更快,加剧炎症。另外,孕期应该注意用温水清洗外阴,最好每天都洗,要勤换内裤,选用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平时还要多喝水,这样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宝宝吃鱼肝油该吃到几岁

问:

我家孩子17个月了,半岁体检时说他缺钙,要吃鱼肝油。这一年来我一直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他吃,请问要吃到多大才能停?

答:

正常情况下,孩子两岁以后就不用吃鱼肝油。给孩子吃鱼肝油主要是为了补钙,供生长发育之用,另外就是预防孩子因为缺钙得佝偻病。两岁不到的孩子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也比较大。这个时期是孩子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供应的钙不够,容易给孩子的骨骼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的就会患上佝偻病。

CT泌尿系统 篇7

关键词:64排CT,三维重建,泌尿系结石,立体图像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以往诊断主要依靠静脉肾盂造影 (IVP) , 腹部平片 (KUB) 及超声[l]。近几年,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及其强大的图象后处理功能软件的发展, 使短时间内快速大范围的扫描, 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也日益完善, 本文就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 (MSCTU) 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泌尿系结石疾病47例, 其中男21例, 女26例;年龄26~70岁, 平均53岁;病程2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已行静脉尿路造影片 (IVU) 检查证实为泌尿系结石。临床症状主要是血尿31例, 腰痛35例, 反复尿路感染37例, 均有腹部不适症状。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30KV, 管电流250MA, 扫描层厚5mm, 重建间隔1mm。扫描范围:第10胸椎下缘至耻骨联合。47例均行泌尿系CT平扫, 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 (0.5~6h) 。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90mL, 注射速度3mL/s。扫描完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采用容积再现 (volume rendering, VR) 、多层面重建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及曲面重建 (curved planarreformation, CPR) 等技术进行尿路三维重建, 以获得结石的确切部位了解其与肾盂肾盏, 输尿管, 膀胱的空间结构关系, 获得整个尿路系统准确的立体图像。

2 结果

本组47例患者中, 多发结石患者20例, 单发结石27例, 其中肾积水患者31例。结石的密度为60~1106Hu, 47例患者中最小径范围为3~16mm, 结石最大径范围为3~48mm。47例患者一共发现结石69粒, 位于肾孟及肾盏的结石42粒, 位于输尿管的23粒, 位于膀胱4粒;其中2例患者曾做IVP未见结石显示, 而平扫显示结石较小, 增强后显示梗阻端以上对比剂充盈较好, 伴梗阻性积水。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影像学检查以KUB+IVP为大多数医疗机构的首选, 易普及开展, 价格较为便宜。但检查前须做好肠道准备, 检查时须行腹部压迫, 检查时间长, 易受周围器官重叠干扰及肾功能影响, 对阴性结石、小结石等病变显示较难;B超受人为因素、腹腔肠气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小的结石检查效果不理想。而64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诊断泌尿结石的准确率更高, 尤其在诊断中下段结石的准确率明显比B超高[2];虽然常规的CT和MRI扫描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 但对细微结构的显示不够理想, 而且还有可能漏掉病变。目前, 随着螺旋CT机的普遍应用, 国外的大多数医疗中心已经将CT作为泌尿系结石诊断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3]。64排螺旋CT能够直观、立体得显示泌尿系全程, 通过多平面重组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 容积重建 (VR) 等技术从不同角度显示泌尿系行程的解剖结构以及结石的三维形态与空间位置关系, 能够很大程度的满足临床需求, 值得临床开发与推广[4]。

要提高64排螺旋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率, 首先扫描时应注意:膀胱要有适当的充盈, 以利盆腔段的对比;不要口服阳性对比剂, 以免干扰图像。64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结石包括观察结石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 直接征像即泌尿系路径上的高密度结石影, 一般明显高于周围软组织密度, 本研究中结石的密度为60~1106Hu, KUB+IVP线上未见清晰显示的密度较低的2例阴性结石, 在64排螺旋CT上仍表现为高密度影, 真正的阴性结石很少;间接征像则包括软组织边缘征 (即因结石刺激输尿管壁造成输尿管壁水肿而形成弧形包围结石的软组织低密度影) 及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 肾周水肿、肾肿大等。结石梗阻可引起尿路扩张、扭曲, 对周围结构造成压迫, 结石嵌顿所在部位输尿管轮廓显示僵硬, 在周围尿液衬托下隐约可见结石轮廓。通过注射对比剂实现泌尿系成像, 即可对整个泌尿系进行形态学观察, 又可观察两肾集合系统显影情况, 大致对肾功能情况作出评估, 一般患肾较对侧肾脏显影延迟且较淡;当结石合并泌尿系扩张、积水时, 三维成像可见结石水平以上段输尿管呈尖嘴样改变及扩张, 肾积水患者肾皮质可出现不同程度变薄。

64排螺旋CT能够准确地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形态, 判断有无畸形、积水或狭窄, 并且其重建立体图像可以任意方向旋转, 更加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和范围;这对于术中结石的精确定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近年来发展较快, 此手术方式要求充分掌握肾内的解剖, 特别是各肾盏对于结石的空间结构关系要了解, 不合理的穿刺及取石方向会降低取石率, 甚至造盏颈撕裂或大出血[5]。本组有21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术前64排CT三维重建肾结石, 提供了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内的位置、数目、大小, 并提供各肾盏分支的方向及各肾盏分支之间的角度口, 有助于确定最佳穿刺径路, 减少术中穿刺损伤邻近组织脏器及手术相关出血, 从而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提高结石清除率。本组结果表明, 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面、任意曲面图像建后使肾、输尿管及膀胱同时显影于立体图像中, 精确地显示尿路全程整体轮廓, 对于结石的数量、位置、大小形态及梗阻积水情况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可以明确结石与周围组织机构的关系,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比传统影像学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有更高的检出率,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且能作出术前精确的定性和定位, 并精确指导术中取石, 降低术后结石残留及并发症, 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YE ZQ.The research in the ureteral stone:present and future[J].Chin J Exp Surg, 2005, 22 (3) :261-262.

[2]张建军, 程广, 刘铁.非增强螺旋CT与B超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放射学实践.2007, 22 (6) :594-596.

[3]叶章群.尿系结石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22 (3) :261-262.

[4]耿才正, 于景明.非增强螺旋CT全输尿管曲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J].放射学实践, 2004, 19 (3) :202-203.

CT泌尿系统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28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诊断技术分为两组, 63例行MRU (核磁共振尿路造影) 检查技术为对照组, 65例行CTA、CTU联合检查技术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3:30, 年龄13~67岁, 平均 (44.25±1.56)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32:33, 年龄18~72岁, 平均 (46.25±2.74) 岁。两组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检查方法:对照组采用MRU检查方案:检查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 肌注速尿2 ml, 术前静脉扫描。患者静息下行不加压横轴位TSE压脂下T2W1序列常规扫描, 从而确定扫描范围:TR2 800 ms, TE 1 100 ms, 角度FA150℃, 回波链ETL 240 mm, 厚50~70 mm, 针对特殊患者可加HASTE或True-fisp序列扫描, 时间<10分钟。研究组采用CTA、CTU联合检查方案:参数设置为120 k V, 100 m A, 层厚0.63 mm×64, 于膈面到耻骨联合下缘范围扫描。平扫后, 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浓度350 mg/ml, 剂量0.30 ml/kg, 推迟5分钟扫描时间。动脉期扫描:范围肾上腺到肾下极, 参数设置120 k V, 100 m A, 层厚0.63mm×64;扫描前预注射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4 ml/s, 碘海醇350 mg I/ml, 剂量1 ml/kg, 若注射器和注射人体部位无侧漏, 对比剂调整为3.50 ml/s, 继以3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50 ml/s冲管, 延迟80秒扫描时间, 阈值设150HU。静脉扫描:120 k V, 100 m A, 层厚0.63 mm×64, 延迟80秒扫描时间, 范围肾上腺到前列腺下缘。 (2) 成像处理方法:两组患者检查数据全部行层厚1 mm、间距0.80 mm的软组织重建:平扫期MPR (多平面重建) 、CPR (曲面重建) ;动脉期MPR (肾脏重建) 、CPR (血管重建) ;容积表现为VP、MIP成像;静脉和延时期则重建MPR、VP、MIP、CPR泌尿系成像。

疗效判定标准:成像结果判定金标准主要有手术、病理、临床治疗、随访, 其中通过手术、病理可证实患者病灶良、恶性病变;通过开腹手术或体外碎石术及治疗后随访可证实部分结石病例;采用1种以上的联合检查病例, 其中1种结果显示为阳性, 则判定为阳性。同时观察两组成像质量[1,2]。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时, 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结果

两组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比较:研究组检查结果与金标准一致率92.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扫描成像质量:研究组患者成像清晰度 (80.00%) 高于对照组 (65.07%) ,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本研究主要针对6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应用CTA、CTU联合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得出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诊断价值。说明CTA、CTU联合可最大化开阔术前医师的临床诊断视野, 增强泌尿系统疾病的全面诊断的准确性。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一致率 (92.3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7.77%) , 说明CTA、CTU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由于MRU是通过多层原始图像叠加致成, 容易造成伪影, 降低检查结果的真实性[3]。而CTA、CTU联合应用最新平扫、动脉、静脉扫描, 减少延期扫描时间同时可帮助泌尿系统肿瘤疾病的病灶准确定位和判断。同时本研究结果中, 联合方案研究组患者扫描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CTA、CTU联合应用, 能够得到高清晰度的检查成像, 帮助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争取治疗时间, 保证治疗方案选择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 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诊断价值, 利于帮助患者在正确及时的诊治下, 身体早日恢复正常状态, 且具有成像清晰度高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 (CTA) 、CT尿路造影 (CTU) 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28例, 63例行MRU检查技术为对照组, 65例行CTA、CTU联合检查技术为研究组, 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查符合率、成像清晰度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关键词:CTA,CTU,MRU,泌尿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汪训保.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23 (1) :461-462.

[2]陈云璇.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膀胱疾病的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2 (4) :443-445.

CT泌尿系统 篇9

关键词: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注意事项,检查方法

我院自2008年底购置GE-16排多层螺旋CT以来, 开展了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 (CTU) 500余例, 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充分肯定。优质的图像质量及正确、安全的检查方法至关重要。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 作如下总结, 供基层影像同仁参考和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2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389例, 女性患者139例, 年龄15~84岁, 平均42.3岁;输尿管结石患者238例, 肾癌患者66例, 外压性输尿管狭窄患者41例, 膀胱癌并侵犯输尿管下段的患者40例, 肾盏结石患者40例, 肾盂癌患者26例, 先天性肾发育失常患者26例, 肾展憩室患者25例, 结肠癌侵犯至输尿管并导致梗阻的患者14例, 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输尿管粘连并导致梗阻的患者12例。其中, 67.42% (356例) 经手术证实, 32.58% (172例) 经临床证实。

1.2 检查方法

使用GE-16排多层螺旋CT机, 扫描模式为螺旋模式, 扫描层厚为5mm, 旋转时间0.8s, 扫描层同扫描层厚为5mm, 螺距为1.375∶1, 管电压为120k V, 动脉期及静脉期管电流250~300m A (常规扫描) , 排泄期管电流为80~150m A (低剂量扫描) , 注射流速为3.0~3.5m L/s, 注射容积为90m L左右。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1s, 静脉期扫描时间为53s, 排泄期为7min (根据尿路显影情况行全尿路低剂量加扫) 。扫面范围为患者的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重建模式为1.25mm, 标准重建。在扫描完成后, 经过VR、MIP、MPR、CPR等图像后处理, 能够得到临床满意的清晰图像。

2 结果

2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结石部位主要位于输尿管的中下段位置, 通过横断面影像可以看到患者的输尿管腔内存在密度较高的结石影, 管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水肿增厚, 经尿路造影 (CTU) 检查可知大部分患者的梗阻位置上方对比剂充盈状况良好, 部分患者存在梗阻性积水症状。另外, 还可见患者的皮髓交界处发生延迟, 肾功能出现减退, 肾周存在积液等。66例肾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肾盏因为受压发生移位或损伤。41例外压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未肿瘤压迫到输尿管下段部分, 26例患者为静脉后输尿管, 呈“s”型弯曲状态。40例膀胱癌并侵犯至输尿管下段的患者表现为输尿管内存在软组织阴影, 并且管壁发生了不规则增厚以及异常强化状况, 同时输尿管中上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梗阻。40例肾盏结石患者的肾盏内部存在非正常的高密度影。26例肾盂癌患者经尿路造影检查可见乳头状、菜花状的充盈缺损, 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 肾实质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 造影表现主要为边缘呈不规则状。26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中12例为肾旋转不良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水, 其他患者为肾异位伴积水。25例肾展憩室患者中有12例存在结石, 进行CT平扫时可见到呈点状的结石影, 在排泄期患者的病灶以及肾盏之间存在一条狭窄的管影。见图1和图2。

3 讨论

CTU主要应用CT增强多期扫描及后重建技术, 采用容积再现 (V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平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PR) 等多种后处理方法, 多角度、全方位的显示泌尿系统疾病, 为临床医师提供精确直观的诊断信息, 以全面代替传统的腹部平片 (KUB) 及肾分泌造影 (IVP) 。同时可显示肾血管的结构及其变异, 为临床手术提供方便。在进行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 (CTU) 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2,3]。

3.1 禁忌证及高危因素

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 (CTU) 与其他普通增强扫描检查一样, 应严格掌握禁忌证及其高危因素。其绝对禁忌证包括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甲状腺危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相对禁忌证包括糖尿病患者、异型球蛋血症患者 (多发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 、嗜铬细胞瘤、镰形细胞贫血、重症肌无力患者、高血钙、高尿酸血症、接受肾移植患者、婴幼儿及高龄患者、身体虚弱及恶病质患者、长期接受抗癌 (包括2周内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患者) 和激素治疗的患者、失水状态、有对比剂过敏史者、过敏体质和其他药物过敏史者 (如哮喘、枯草热、荨麻疹、湿疹患者及对其他药物过敏的患者) 。

3.2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 (CTU) 不良反应 (包括碘过敏反应和药物毒性反应) 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碘过敏试验, 术前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严格掌握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重症及体质较弱的患者做CTU检查时, 请临床医师陪同。检查前后必须保证体内足够的水分, 尤其是多发骨髓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老年人, 需特别注意。CTU检查当日不禁水, 检查前鼓励患者多饮水 (1000~2000m L) , 检查后门诊患者继续多饮水, 住院患者可行水化治疗 (静脉注射液体1000m L以上) 。保留静脉留置针, 确保静脉通道通畅;CT室机房内应配备必须的急救药品及器械, 并制定完善的抢救预案。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 如确有必要重复使用, 建议两次碘对比剂重复使用间隔时间>7d。CTU检查前应停用有关肾毒性药物, 糖尿病患者CTU检查前后48h请停用二甲双胍类药物, 防止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嗜铬细胞瘤患者检查前可给予预防高血压危象的α受体阻滞剂。注射对比剂时应常规与10mg地塞米松混合注入;冬季注射对比剂前, 应加温至37℃, 以降低对比剂的粘度。在注入碘对比剂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先试注射5~10m L, 2min后如无异常反应, 再行大剂量团注, 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比剂的用量和注入速度,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CTU造影检查完毕后, 请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至少30min以上, 防止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CTU检查前要重视良好的医患沟通, 必须要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 事先告知检查方法和预后, 还可以告诉患者CTU检查的替代检查方法, 供患者选择。另外, 要建立完善的检查登记制度, 以便检查后定时随访。

3.3 其他注意事项

泌尿系统CT尿路造影检查 (CTU) 前, 应先作CT泌尿系统平扫检查。便于 (CTU) 术前参考及术后对比。平扫结束之后, 再行碘过敏试验 (平扫前请勿作碘过敏试验) 。检查前三天之内勿行肾分泌造影检查 (IVP) 及肠道钡剂造影检查。肠道清洁可不必严格要求, 术前禁食2h以上。CTU术前请临床医师准备好高压注射针筒及对比剂等物品, 具体按CT室所提供清单执行。CTU检查患者, 勿须腹部平片 (KUB) 及肾分泌造影 (IVP) 检查。

参考文献

[1]白瑞霞.CT尿路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与操作[J].当代医学, 2010, 16 (1) :22-23.

[2]张治邦, 周文明.上尿路扩张112例螺旋CT尿路造影与B超检查比较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 :63-64.

CT泌尿系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肾绞痛怀疑泌尿系统结石并且体质量指数≤20 kg/m2的患者366例, 其中男225例, 女141例, 年龄18岁~66岁, 平均年龄39岁。其中左侧198例, 右侧168例,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腰腹部绞痛、肾区部位叩击痛, 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进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低剂量MSCT检查

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16多层螺旋CT, 患者无需任何特殊准备 (妊娠期妇女禁忌行此项检查) , 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尿道全程, 一般自双肾上极至盆底, 螺距1.0, 层厚5 mm, 以1.25 mm层厚、0.625 mm间隔薄层重组的图像形成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图像。由于本研究患者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均低于20 kg/m2, 所以采用80 m A管电流。分别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独立阅片, 通过在尿路走行区发现高密度病灶 (直接征象) , 结合高密度病灶上方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 膀胱内病灶可移动等间接征象进行诊断。

1.2.2 多普勒超声检查

待患者膀胱充盈尚可后, 仰卧于检查床上, 做双肾、双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超声检查。探头置于肋脊角肾区或侧壁, 扫查侧腰部冠状切面、侧腰部横切面、背部矢状切面、前腹壁纵切面以及横切面等, 侧腹部冠状切面为最常用的切面。在两侧侧腰部做冠状扫查, 并且沿着输尿管走行区域向下探测, 扫查膀胱, 尿道, 探及到颗粒状、结节状强回声, 后方伴有声影, 可以进行诊断, 如果合并近端输尿管、肾盂扩张以及集合系统分离征象, 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1]。

2 结果

366例急性腰腹部绞痛患者中, 309例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 其中72例经大量饮水后自行排出体外, 159例经体外超声波体外碎石后排出, 78例行输尿管镜碎石后取出。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PV+) 、阴性预测值 (PV-) 、阳性似然比 (LR+) 、阴性似然比 (LR-) 分别为97.08%, 94.73%, 99.01%, 85.71%, 18.42、0.03;多普勒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PV+) 、阴性预测值 (PV-) 、阳性似然比 (LR+) 、阴性似然比 (LR-) 分别为94.17%, 73.68%, 95.10%, 70.00%, 3.58, 0.08。见表1~4。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按发病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结石梗阻在尿路狭窄部位, 可引起急性肾绞痛等急性症状。目前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泌尿系统X线平片 (kidney and upper bladder, KUB) 、多层螺旋CT (multisliecs helie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多普勒超声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USG) 检查, KUB平片在泌尿系统结石的检出方面漏诊较多, 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IVP) 目前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评估肾排泄功能情况, 较少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引发急性肾绞痛的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泌尿系统结石无放射线损伤, 操作方便, 患者无痛苦, 价格相对低廉, 结石发现率高,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并可观察患侧肾盂积水与输尿管扩张情况, 是目前泌尿系统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其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显示情况欠佳。

多层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扫描前不需特殊准备 (育龄期妇女要注意其妊娠情况, 妊娠早期为CT检查禁忌证) ,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图像后处理简单、方便, 对泌尿系统结石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一般无需做CT增强检查, 是检出超声检查无法发现的某些特殊部位 (如输尿管下段) 结石的重要影像学方法[2]。由于目前CT被认为是造成医源性辐射最主要的原因, 因而降低CT检查造成的辐射剂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一般指保证CT图像符合诊断的要求外, 降低管电流和增大螺距来减少X线辐射[3], 一般认为根据体质量指数采用不同管电流的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相比, 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4]。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 (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 CPR) 、容积再现 (volumeerendering, VR) 等多种重建, 有利于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泌尿系统结石多数为混合性结石, 按其成分的不同主要分为草酸盐结石、尿酸盐结石、碳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结石成分的判定可以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5,6], 体外超声波冲击碎石适宜磷酸盐结石, 尿酸盐结石可以口服药物保守治疗, 草酸盐结石适合在腹腔镜下气压弹道碎石[7]。双能量CT成像是近年来作为一种临床中鉴别组织成分的新技术, 能谱CT的出现特别是以瞬时双k 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 为肾结石成分的进一步区分打开了大门, 并提供了新的平台[8]。

综上所述,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在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中准确性高, 且患者受辐射剂量小, 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郑嘉欣, 刘春晓, 陈斌, 等.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超声和KUB平片检查在肾绞痛诊断中的前瞻性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 (2) :257-260.

[2]KENNISH S J, WAH T M, IRVING H C.Unenhanced 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ureteric colic:the essential pictorial guide[J].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0, 86 (1017) :428-436.

[3]KNOEPFL E, HAMM M, WARTENBERG S, et al.CT in ureterolithiasis with a radiation dose equal to intravenous urography:results in 209patients[J].Rofo, 2003, 175 (12) :1667-1672.

[4]WILLIAM S, CLAYMAN R V, LEE J Y, et al.Low-dose and standar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yield equivalent stone measurements[J].Urology, 2013, 81 (2) :231-235.

[5]BELLIN M F, RENARD-PENNA R, CONORT P, et al.Helical CT evalu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inary tract calculi with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CT-attenuation values and density[J].European Radiology, 2004, 14 (11) :2134-2140.

[6]SERKAN D, MEHMET C.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role in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pure and mixed urinary stones--an in vitro study[J].Urology, 2004, 64 (2) :237-240.

[7]李小虎, 刘斌, 余永强, 等.能谱CT单能量区分体外肾结石成分的初步实验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 (5) :9-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CT泌尿系统】相关文章:

泌尿系统05-18

泌尿系统护理05-14

泌尿系统结石05-01

泌尿系统1范文05-18

泌尿系统健康范文05-30

泌尿系统功能范文05-30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07-10

泌尿系统顶级总结07-10

泌尿系统肿瘤教案07-10

泌尿系统习题答案07-10

上一篇:六不宜下一篇:天然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