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阔叶林

2024-05-04

天然阔叶林(精选三篇)

天然阔叶林 篇1

长期以来, 由于天然阔叶树林被大量砍伐, 又偏重于种植针叶树种或经济林种, 使天然阔叶树林越来越少, 树种结构单调, 林分质量下降, 森林永续利用的持续性遭受严重破坏, 地力有益能量持续衰退, 水土流失加剧, 环境污染严重。为此, 如何保护和发展阔叶林, 增加阔叶树种种群, 防止阔叶树种种质资源继续枯竭是当前以至今后人类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由于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有些阔叶树的人工培育技术目前仍不能解决, 导致许多珍稀树种濒临灭绝。如果单纯依靠天然更新必然会出现林相参差不齐, 高矮悬殊, 多节、分叉多而干形弯曲, 大小悬殊而蓄积量低, 浪费了土地, 严重的会被杂草、灌木、藤本等无用之物所吞灭, 形成无材之地的半荒山状态, 因此如何营造低耗、高产、优质、多品种的阔叶树林带是林业技术人员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采伐迹地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树种多、种质基因破坏少、适应性较强、成活率较高等一系列优点, 采取这种方法, 既可以解决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 又可以解决部分树种培育难的问题, 而且使原生植被及基因种源不受破坏, 能保持树种结构的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的稳定性。

2 杉木人工林及阔叶树人促次生林效果分析

据杨蓉 (2011) 对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调查中发现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阔叶次生林各项生长指标均比杉木人工林高。据笔者在武平县下坝乡采伐迹地上进行的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试验表明,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阔叶树次生林的乔、灌木树种种类数量、蓄积量、胸径、树高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杉木人工林, 而每亩投资却低于杉木人工林, 总投资反而节省10%,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 93亩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次生林现存乔灌木34种。目的树种以米槠、闽粤栲、南酸枣、木荷、枫香为主, 约60%以上均能培育大径材品种。杉木人工林经3年抚育现存11种, 只有杉木、拟赤杨、木荷3种能培育成大径材。其它均为小乔大、灌木, 难成大材。

3 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主要措施

3.1 认真调查

调查是实现目的的关键, 不论是采伐迹地, 疏林地, 荒山荒地立地类型, 均应调查地面植被, 含草本、藤本、灌木等, 及原生种群的代表树种, 按不同坡度, 分别记录, 制定发展计划, 提出实施方案。调查面不应低于30%, 调查要准确区分落叶与常绿乔木的实生苗比率, 这对今后培育目的树种, 改良土壤, 合理补植,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2 封闭管理

通过调查确定更新方案以后, 一定要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封山面积每块不宜过大。一般100亩左右。面积过大, 不利于调查, 更不利于管护、补植。天然更新地点最好选择在人烟较少的溪河、山沟、山垇两边, 以利减少人畜破坏, 增加阴湿度。封山时间长短视原植被历史情况而定, 采伐迹地一般2~3年, 荒山荒地适当移植后再封山, 疏林地一般3~4年为封山期。封闭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 严禁人畜入内, 以免损害地面植被, 以保证种苗发芽和幼树的正常生长。

3.3 合理补植

补植是提高林木产量的有效方法, 对林中空地或郁闭度低于0.5以下的林地均必须及时进行人工补植, 补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尽可能就地移植, 以适应适地适树的自然规律, 同时尽可能选择周边林地内密集度较大的健壮乔木树苗。带土移植栽培。 (2) 补植或移植时一定要考虑适应本地段的落叶与常绿乔木的合理搭配, 这也是阔叶林人促更新能否高产的关键, 前期半山腰以上常绿乔木多一点, 以增加林地阴湿度。 (3) 补植或移植时一定要掌握好季节性及大气湿度的适应性, 通常于春分前后, 以利提高其成活率。 (4) 补植时要按不同地形、地类, 不同坡度, 补上相适应的树种, 如:木荷、杨梅、青冈种上坡, 樟楠、栲、栎种中坡, 木兰、南酸枣种下坡。如盲目套种, 上中下坡不分, 会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5) 整治山梯, 绝大部分阔叶林树种适宜生于阴坡又湿润的地方。为提高林地表面湿度、防止地表肥方因雨水而流失, 建议30°以上的山坡, 按原地形情况整治山梯。梯宽不宜过大, 30 cm左右为宜, 外高内低, 以利蓄水。梯道视坡度大小而定, 通常一米距离为宜。 (6) 为扩大原基因品种, 可就近移植部分珍稀树种, 如:银杏、南方红豆杉、闽楠、香樟、建柏、花榈木、喜树、以利提高其经济价值及观赏价值, 但必须做到适地适树, 精心爱护。 (7) 及时清除林地内杂草、灌木、藤本等无用而有害, 有碍林木生长的植物, 这项工序通常安排每年春秋二季进行。

3.4 科学抚育

封闭期已过, 必须及时进行卫生抚育。初期, 每年进行二次, 以春末中秋为宜。具体要求: (1) 每亩保留幼树不少于400株, 做多不超过500株 (含目的树种及过渡性幼树) 。保留株数视坡度大小而变, 通常是上坡多, 下坡少;上坡常绿多, 下坡落叶多。目的是涵养水源, 保证林下足够的阴湿度。郁闭度超过0.8以上时, 保留株数应相应减少, 以满足幼树生长发育时所需光照。 (2) 确定目的的树种每亩保存数以200株为宜;3年后逐步减少至160株左右;5年后最多保存120株。在二、三次抚育过程中应及时清除不易培养大经材的非目的性树种, 如:冬青、桃金娘、杜鹃、山苍子、山胡椒等。 (3) 合理间伐:经过严格封山育林后, 一般情况下杂草丛生, 幼树高低不齐, 落叶树种抢先出头, 个头高;常绿树种稍低, 密集与稀疏极不均匀。这是阔叶树人促更新的普遍规律,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在抚育间伐时必须跟班作业, 弃留物种要精心指导, 否则将前功尽弃。4年后应开始整枝, 并合理间伐, 过渡性树种应分阶段间伐, 间伐株数视郁闭度而定, 10年内间伐3~4次, 间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8, 后期间伐以伐除弯曲、病腐木为主。

4 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措施应用建议

阔叶林天然更新主要存在问题是:天然地力肥力不足, 林相不整齐, 非目的性树种多, 杂草、灌木、藤本先抢占阵地, 林中空地大小不一, 乔木主干弯曲分叉多, 蓄积量不高、产量低。因此, 一定要采取人工促进。

实践证明, 采取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只要措施得当, 方法准确, 完全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一些荒地坡度大、土层薄、无肥力, 但有草芒生长, 岩石裸露地, 采取人工促进、部分移植、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方法妥当仍可以达到培养森林之目的。

人工促进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地力肥力问题, 短期内适当施肥, 增加成本投入是暂时的, 长期则是不可取的。唯一方法要人为创造天然肥力, 采用落叶与常绿树种合理比例。既解决夏日光照过强, 幼种承晒不了, 又可解决肥力有不足的问题。前期落叶占60%, 常绿占40%;中期落叶与常绿各占一半, 自然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因此, 适当、合理的落叶与常绿树种比例是提高人促成功的主要因素。

下列情况不适宜开展阔叶林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1) 通过2~3年封闭后原生植被70%以上均长芭芒、芦苇、芒箕骨等草木植被的。 (2) 封闭后天然生长乔木种苗, 每亩不足20株的。 (3) 方圆百亩之内均无母树或落叶乔木的。 (4) 土层厚度不足5 cm, 百年之内又均无生长过阔叶树地带。 (5) 海拔高度超800 m以上的岩石裸露地段。

摘要:指出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采伐迹地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树种多、种质基因破坏少、适应性较强、成活率较高等一系列优点。通过野外调查, 分析了同一年度杉木人工林及阔叶树人促次生林, 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阔叶树次生林的乔、灌木树种种类数量、蓄积量、胸径、树高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杉木人工林, 而每亩投资却低于杉木人工林。阐述了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合理补植、科学抚育等主要措施。

关键词: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蓉.浅谈阔叶次生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J].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6) :77~80.

[2]缪连金.阔叶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 :83~84.

[3]苏玉梅.永安市人工促进天然阔叶林更新效果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 2009 (2) :95~99.

天然阔叶林 篇2

关键词:红皮云杉;蛀干害虫;云杉八齿小蠹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51-2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寄主主要为云杉属(Picea spp.)种类、落叶松属(Larix spp.)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该虫筑坑于树干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自1998年以来,云杉八齿小蠹在延边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对于当地天然针叶林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造成严重危害,可致红皮云杉整株连片死亡。

该虫以前报道,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松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生活史不整齐。5月中下旬出蛰为害。

为了正确掌握该虫在敦化林区的活动规律,笔者自2004年至2006年对本地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其结果与先人报道有所不同。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在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生活史及生活规律。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于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在敦化市新开岭林场(东经127°45′10″-128°14′25″,北纬43°16′40″-43°26′20″)三股流作业区37、39、40、41、42林班对其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1 自然寄生状况观察 于5月4日至8月末在寄主林分内选择风倒木红皮云杉进行观察,每隔3d在同一株寄主木取10×10cm样方剥皮调查,记录各虫态时期不同变化。

另选择红皮云杉健康新伐的径级18-30cm,长1.6m为寄主木,每2-3根放1堆,寄主木两端用油漆涂抹,防止水份增发、干裂。调查方法同上。

1.2.2 饲养笼罩观察 于林内选择向阳开阔地,两端用小枕木垫起后用枝条弯成弓形,两头插入地下,每堆4-5根固定,弓形高度140cm左右。清除杂草和腐殖层,四周用土压好,网架用细沙网罩住,有拉锁关闭。人在里面可观察。

分6个组测试。于7月上旬,每组放入小蠹200头新的成虫,观察自7月始至9月该虫的生活史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各虫态、世代不整齐。成虫从5月初至9月都能见到。卵在6月份和7月下旬8月上旬均能看到。幼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能看到。蛹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能看到。其生活史见表1。

表1 云杉八齿小蠹生活史

月份

虫态5月6月7月8月9月

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成虫++++++++++++

卵*****

幼虫-------

蛹ΔΔΔΔΔΔΔ

注:成虫+、卵*、幼虫-、蛹Δ、成虫死亡⊕、无虫态O

由表1可看出,云杉八齿小蠹在敦化世代表现不整齐。特别是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这3段时期,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都存在。不易识别发生代数。

经饲养笼罩内进行观查。7月上旬新成虫进入寄主木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数量极少,8月中下旬可见到幼虫和蛹,9月上旬为成虫。结果见表2。

表2 云杉八齿小蠹网罩观察结果

月份

测试组别6月7月8月9月

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供试新虫源

1组+++-△△

***-++00

供试新虫源

2组+++-△△

****++00

供试新虫源

3组+++-△△△

-

***+-++00

无虫源

对照组000000000000

产卵后虫源5组++++

⊕⊕⊕⊕000000

产卵后虫源6组+++++

⊕⊕⊕⊕⊕00000

注:成虫+、卵*、幼虫-、蛹Δ、成虫死亡⊕、无虫态O

结果表明,自7月上旬新成虫进入寄主木后,于9月上旬发育为成虫,此期该虫可完成1代。

3 小结与讨论

掌握云杉八齿小蠹生物特性在防治工作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该虫在国内只有少数报导,且为1年发生1代。通过野外观查,尽管云杉八齿小蠹各虫态不整齐,但通过网罩内观查,确定为云杉八齿小蠹在当地1年发生2代。

根据几年来的测报资料来看,云杉八齿小蠹在一年当中,于6月初,7月中旬,8月下旬会出现3次成虫高峰期。第1高峰期应为越冬后成虫,第2高峰期为第1代成虫期,第2高峰期为第2代成虫期,即所说越冬代。

参考文献

[1]殷蕙芬,黄复生,李兆麟.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小蠹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31-132,

[2] 桓国江.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48-150.

[3] 孙晓玲,高长启,程彬,等.应用信息素监测云杉八齿小盆的扬飞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3):7-8.

[4] 蒲晓娟,陈辉.小蠹类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因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l):87-90.

[5] 段焰青,叶辉,李青青.小蠢虫对针叶类寄主树木的选择危害机制[J].昆虫知识,2006,43(l):16-21.

[6] 邱德勋,霍绍棠.云杉八齿小蠢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58,4(6):264-268.

[7] 肖良.云杉八齿小蠹在欧洲大发生[J].植物检疫, 1992,6(3):188-190.

[8] 王志明,杨斌,魏春艳,等.长白山林区云杉八齿小蠹的危害及防治[J].植物检疫,2008,22(2):89-91.

天然阔叶林 篇3

1 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经营规划不合理

长期以来,各地在造林更新及木材利用等各方面研究成果较多,而研究和探索阔叶林培育和保护却很少,科学开发利用阔叶林资源技术滞后。在森林经营上,林农“重杉轻阔”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经营,科学培育利用阔叶林理念淡薄。长期以来,林农就有把杉木当树,阔叶树当薪材的习惯,导致在森林培育上出现伐阔留杉、伐阔种杉的行为,甚至出现杉木只有采伐自己山上的,而阔叶树可以相互乱采伐的现象。采伐利用时,不知哪些阔叶树种是珍贵树种,也不管大小,只要能用,就进行采伐,导致现在很多阔叶林都是“远看是青山,近看不成材”。再加上基层林业工作站技术薄弱,营造林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观在有些山场杉木人工林皆伐后依旧规划营造杉木人工纯林,有些山场采伐后,迹地上有大量的阔叶树存在,根本不需要劈山,炼山后再造林,只要进行适当的补植和抚育就可促进幼树成林。营造林规划设计时以规划针叶树种为主,未进行阔叶树科学合理搭配营造混交林,甚至有些林业技术人员的思想还停留在陈旧的思想上,无超前大局意识。

1.2 在培育和保护阔叶林上,宣传不到位,培训少

主要表现在对阔叶林的功用,如何培育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宣传及相应的培训很少,在培育阔叶林上不懂如何经营、培育。

1.3 盗伐、乱砍滥伐阔叶树现象时有发生,林政管理难度大

由于浙西南农村食药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普遍栽培木屑香菇、木耳、灵芝等,且该产业主要以采伐利用阔叶树为主,阔叶树资源急剧减少,且农户间拥有的阔叶树资源不平衡;加上不把阔叶树当“树”的思想还存在,农村中盗伐、滥伐阔叶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阔叶林的发展。

1.4 阔叶树种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少,营造林树种单一

主要表现在近几年的营造林上,虽有部分阔叶树用于上山造林,但主要还集中在木荷、枫香、厚朴、山杜英等几个树种上,还有很多优良树种未得到应用。再加上政府重视不够,出台的优惠政策少,投入用于阔叶林培育,保护的经费少。

1.5 采伐经营不合理

林区交通条件差、网络不健全,导致交通方便的地方阔叶树越采越少,交通不便的地方阔叶幼树较密,林分质量不高。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影响,切实转变经营理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治林,严格控制阔叶林的采伐审批,做到保护和发展并举,切实转变广大林农重取轻予、重采轻培育的错误思想。

2.2 加强学习,做好服务,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科学的营林技术,走科技兴林之路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先进科学营林技术进村入户的桥梁和纽带,林业工作站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努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及时为广大林农做好服务,积极向林农推荐科学实用的营林技术和保护方法,使广大林农懂技术、知管理。

2.3 严格限额采伐,控制食药用菌的生产数量,引导林农多渠道就业

食药用菌的生产是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阔叶树最主要的消耗对象,现阶段,木屑香菇、木耳等食药用菌的栽培还是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这势必造成大量的阔叶树被采伐、被破坏。因此,做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林农转移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保护阔叶林的根本措施。比如在产业上,毛竹高效经营栽培、优质茶叶栽培、高山蔬菜栽培及各种大小企业的引进、外来来料加工、鼓励外出经商、打工等都很好地转移了农村部分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在能源利用上,在农村推广沼气,工业上利用煤气烧制青瓷及利用替代品在建筑、房屋装修上的应用等,减少了阔叶林资源的消耗量,使部分阔叶林得到了休养生息。

2.4 严格木材加工许可审批制度

根据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原则,一律关停资源消耗大、加工粗放、木材利用率低的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利用剩余物进行再生产,废物、下脚料再利用。

2.5 营造林规划做到宜封则封、宜造则造

对于山场立地条件差、林木采伐后阔叶幼树较多的林分,封山育林能较好地保护原林地上的物种,使森林进行自然演替,达到保持原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森林生态功能的效果。山场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在营造林时尽量考虑少造、不造针叶纯林、多造阔叶混交林与针阔混交林。

2.6 积极挖掘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建立阔叶树种采种基地

目前,优良的阔叶树木材储存量已急剧减少,而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应积极把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应用到基地造林上,做到育苗、造林同步进行,为今后提供优良、充足的优质木材奠定基础。

2.7 坚持依法治林,促进阔叶林资源持续增长

坚决贯彻、执行《森林法》及有关林木采伐管理办法,从源头管理入手,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杜绝乱砍滥伐阔叶树的行为;坚持凭证采伐,凭证加工,取缔无证经营和加工;坚持凭证运输,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严防木材非法外流。

摘要:阔叶林在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远超过针叶林, 然而目前浙西南阔叶林面积很小, 针阔结构比例失调, 带来诸多弊病, 亟待扭转这一局面。阐述了培育阔叶林的重要性, 分析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对策。

关键词:阔叶林,培育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浙西南地区

参考文献

[1]陈益泰.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 (阔叶树)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柴小君.提高乡镇林技员政治素质激发兴林富民的精神力量[J].浙江林业, 2008 (7) :20-21.

[3]鲁晓云.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 2008 (23) :40.

[4]陈文武.多用乡土植物资源的前景浅议[J].浙江林业, 2008 (10) :30.

[5]王桂珍.浅谈我国天然林的保护措施[J].中国林业, 2008 (16) :61.

上一篇:CT泌尿系统下一篇:手糊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