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偏离

2024-05-08

价值观偏离(精选十篇)

价值观偏离 篇1

一、大学生价值观个体偏离的突出表象和归因

1. 大学生价值观个体偏离的三个突出表现

其一价值观念多元化。我国是一个恪守社会主义信念, 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坚持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并非是统一于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多元化甚至于虚无化问题存在。其表现是盲目崇拜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虚无化的信同某一宗教信仰的价值观;重视个人理想, 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思想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机会主义、拜金主义、重利主义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

其二自我价值膨胀化。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价值, 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歌德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只有贡献于社会, 才能找出那实际工作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藉此有理由认为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必须是建立在满足社会价值的前提下。部分大学生过分重视自我价值, 将自我需要和自我满足作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们崇尚自我, 过分信奉自我肯定、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注重个人的发展, 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绝对不允许他人对自己的利益构成伤害和威胁。他们对别人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理解, 所作所为均只为自己着想, 不顾及他人利益和思想,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缺少团队合作观念, 这使得他们常常忽视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在行动上和观念上表现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特征和处世态度, 片面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将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生活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评判标准, 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大把地花钱和“享乐”。

其三社会责任功利化。在我国国情下, 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指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对家庭应履行必须的责任。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 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出现了功利化倾向, 具体表现是过分追求个人的既得利益和个人得失, 模糊了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责任的履行。如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的功利化和现实化倾向。有关调查发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就业或实现其他利益作为是否选择入党的标准, 而对于现阶段所大力提倡和弘扬的“雷锋精神”他们却并不是很感兴趣, 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排他性亦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不足的一个突出反映。再如部分大学生的“不合群”, 他们对同学、对老师、对班级都愿意付出, 过分强调自我感受, 在团队合作中工作中过分注意自己所担当的角色,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团队效益。更有调查显示,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自己穿脏了的衣物不动手洗, 而是会寄回给父母洗, 或等一个学期结束后带回家让父母洗。在校园就读的大学生中, 也包括已经走向社会的一些大学生中“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人大有人在。

2. 大学生价值观个体偏离的归因

其一世界观不成熟所导致。一个人价值观的生成与世界观密切联系, 受世界观的指导, 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 但他们思想解放, 崇尚新潮, 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特别是受到网络传播的影响。大学生对对民族文化的特质缺乏了解, 处于对于民族文化不够自觉和自信状态, 不会辩证的看待社会的负面问题。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冲击, 会让大学生网民”网云亦云”, 在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下先于价值观的迷茫状态。也就是说, 对于大学生来说, 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会让他们迷茫, 削弱和扭曲他们的政治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可以说在口上, 但并未能入脑入心, 是一种形式化的教条, 不能拿来律己, 会被不溶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其他价值观所左右。

其二被市场经济规律所左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竞争的现象和事物的存在, 竞争主体就必定有做竞争强者的心理欲望的存在, 也即符合“适者生存”的道理。但良性竞争依赖于正确的竞争动机和竞争行为, 在正确的竞争动机和竞争行为下彰显个性优势和能量, 而不是恶性竞争下一味的看重个人的能量和追求个人利益。因为市场经济规律中竞争特性的存在, 使得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竞争的动机产生误差, 及至出现不良竞争心态和行为。

其三学校价值观教育弱化。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不足, 很少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中间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只是在学生个体中出现网恋、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时才针对个案进行相关的网络教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存在着过于枯燥乏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缺少把“政治理论和理想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践。从方法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过于僵化。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本质上还是一种说教式的教育, 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与对学校教育只作为教条化教育来对待, 在思想和行为上可信马由缰的按照个人的直觉去选择的想法和做法。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引

1. 高校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必须加强针对性, 追求实效性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大学校园, 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理应有高校来承担。高校的教育职责绝不仅仅是要给学生上好“两课”, 也绝不仅仅是“开展了教育”, 必须求取教育效果的正效应, 必须能够是学校教育能够被学生所内化在头脑里, 共识于理念上, 践行于行动中。这就需要高校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加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探索教育形式的生动性。大学生群体有着鲜明地个性特征, 高校的“三观”教育要适应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 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把大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其关切的重点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要让大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让他们的主观认知真正被教化。

2. 贯通理论学习、文化熏陶、实践锻炼、观念升华的路径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理论学习的教化, 高校的“两课”教育是学生接受“三观”教育的最好课堂;文化赋予世界和人生以意义和价值, 是一套蕴含意义和承载价值的符号体系, 高校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核心, 以熏陶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突出德育功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 引导大学生践行属于人格完善的行为, 把内省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关系之中, 指导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其他行为;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发挥环境对人的塑造功能。校园环境不仅包括校园的物质设施, 校规校制, 还包括网络虚拟的校园环境。

摘要: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年青人的成长起着航标作用。大学时期是一个人青春绽放、朝气蓬勃的追求理想和进步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定型, 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下, 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不可忽视的存在, 需要高校的正确引领。

价值观偏离 篇2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对内价值取决于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国内物价水平越高,人民币的购买力就越低,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不然则相反。人民币对外价值取决于人民币在海外的购买力,由于都是信用货币,因此人民币对外价值取决于其盯住的一篮子货币的相对价值(购买力),尤其是美元的相对购买力。

3.2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现象

自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累积性对内贬值约20%,累积性对外升值约26%,表现为“一张货币两张皮,内外价值严重偏离不断加大”,这是违背购买力平价理论所遵循的一价定理。

3.3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国民经济的外部失衡:国际贸易收支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以及美国的外部压力。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主要来自受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和巨额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尤其是基础货币增发过多。如M2的绝对规模和与GDP的比例均过高,财政支出过大,国际价格提升以及改革成本支出增大等原因。

3.4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危害

(1)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掩盖或混淆了国内外商品、劳务和资产的真实比价关系,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负激励作用和价格错配。(2)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根据丁伯根法则表明,如果目标多于工具,至少有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货币政策不可能同时解决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压力这两个相反的问题。如为应付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外汇占款会加剧通货膨胀,进而加大人民币对内贬值压力。而为应对人民币对内贬值压力,央行上调利率和控制货币供给,这又会吸引国际游资前来套利,进而加大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3)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人民币对内贬值使企业的换汇成本明显增加,而人民币对外升值又使企业的结汇收入减少。

4解决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措施

一是要将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兼顾内外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再扭曲货币价值和汇率信号;二是要完善经济政策体系,减少经济政策中总量和结构的不对称性;三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进程。

5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多极化发展,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暴露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弱点,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周期性流动和美元的量化宽松,暴露了美国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局限性,也反映出各国为美国失败买单的残忍现实;二是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金融配置能力,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将形成对人民币的存贷需求及储备货币需求,提升我国使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调配能力,也提升我国金融政策和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币值具有更大范围的参考,有利于汇率机制的完善;四是便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提供更加便捷的境外支付和结算体系;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开放;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远为,严飞.试析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J].商业研究,(1):129-133.

[2]林苗峰.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打造强势品牌,切莫偏离核心价值 篇3

品牌在消费者大脑中的个性化认知与联想是品牌一切价值的源泉,将对品牌的赢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打造强势品牌的关键是管理好消费者的大脑,把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刻在消费者大脑深处,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切围绕核心价值与个性:宝洁的奥秘

品牌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清晰地规划勾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个性,并且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核心价值与个性。在漫长的岁月中以非凡的定力去做到这一点,不轻易发生游离,让品牌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分广告费都为品牌作加法,起到向消费者传达核心价值与个性的作用。久而久之,核心价值与个性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并成为品牌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

定位并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品牌之王宝洁公司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的构造与经营可谓处心积虑。

宝洁公司有一个行之全球的信念,那就是一个品牌与产品没有特质是很难成为赢家的。这里所说的特质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宝洁公司一旦通过消费者研究,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了严格定位,就绝不轻易更改,一切广告与营销传播活动都是以核心价值为原点进行演绎。例如:其旗下产品舒肤佳的核心价值是“有效去除细菌、保持家人健康”,多年来电视广告带换了几十个,但广告主题除了“除菌”还是“除菌”。

宝洁公司的许多广告,就其原创性而言往往是平淡无奇的,大多是比较性广告,而其强劲的销售促进力却令人吃惊!奥秘就在于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的精确定位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警惕偏离核心:

中国家电企业的困境

然而,在中国企业的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偏离了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绝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和品牌负责人忙于如何改进产品、扩大销售网点、提升终端生动化、实施促销活动来扩大销售,并且陶醉在销售获得一点点增长的“成就感”中,唯独忘记了在这些具体的营销传播活动应始终围绕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来展开,即陷入对一城一池得失的关注中,最终使各种营销传播活动并没有围绕品牌战略定位而展开。

以中国家电行业为例,家电行业喜欢热炒各种概念,许多看上去非常动听的诉求点(卖点)和抓住市场热点的炒作,的确对某一部分细分消费群有较大吸引力,能对短期销售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有效传递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也不能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感。

中国家电品牌的市场表现可谓十分“机灵”,每天都在“创新”,新概念层出不穷:空调有“纳米”、“负离子”、“抗菌”;彩电有“上网通”、“变频”、“绿色”甚至是“抗菌”。这些品牌看似很有创新能力,实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同的概念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反映共同的品牌战略定位,也没有持续一致地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个性,无法为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的传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从短期和战术层面看,这些营销传播活动虽然也能提升销售和知名度等初级品牌资产,但从长远看并没有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的认同,也没有为建立深度的品牌资产作贡献。有资深家电人士曾说:“再回头看看我们这几年的家电市场,概念营销大有登峰造极之势。若问一句,这当中又有几个概念产品真正在市场上立得住?恐怕国内家电行业没有几个厂家能坐得住”。

记住,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某一方面的好处,而是因为对品牌整体上的认同与信服而购买。概念营销要服从品牌战略,即使进行有益的概念营销,广告宣传上仍要以传播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为主。

类似现象不仅在家电业,其实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使得大量的营销资源并没有有效提升品牌资产,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的营销普遍背离品牌战略的深层原因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造成国内企业界的营销策略背离品牌战略的主要原因有:

1 . 缺乏对品牌管理精髓的深入理解

很少有中国企业的高层与品牌负责人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品牌价值的源泉来自消费者大脑中对品牌的独特联想,品牌管理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个性化的联想”。因此,具体的营销传播没有围绕品牌管理的终极目标而展开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 . 未能识别与品牌定位相违背的营销传播策略

有一些企业的高层和品牌负责人在观念上是非常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也很认同营销传播策略围绕品牌战略而展开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往往被很多从战术层面看非常对,却与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相违背的营销传播策略所迷惑,未能识别出这些策略与品牌战略定位的矛盾。

以啤酒行业为例,不少企业频繁地出新品,为了防止窜货,有些企业甚至为不同经销商专门设计一个独特的瓶标与瓶型。从局部的视野和纯粹的营销角度看,这些策略都是对的,瓶型、口味、技术的创新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带来一定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为不同经销商专门设计一个专门的瓶标与瓶型,可以比较有效地取证,便于打击窜货,而打击窜货又是通路管理中的重点。但类似这种纯粹以短暂营销问题解决为导向,背离品牌战略定位的产品开发策略,往往导致一个企业的产品就多达几十种以上。众多包装风格不一致、产品特色没有重点的产品进入市场,结果品牌在消费者大脑中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留下恒定、清晰的视觉风格与联想。而我们发现百威、喜力这些国际大牌,顶多不超过5个品种,产品包装会与随着时代的变化做调整,但主要是微调,新包装与老包装之间总有极其相似的神韵,因为国际品牌懂得确保品牌在消费者大脑刻下个性化的印记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一个优秀的品牌管理者应该练就火眼金睛,把所有与品牌核心价值及个性相违背的营销传播策略都坚决地剥离出去。

3 . 迫于销售压力的短期市场行为

联想收购的IBM-THINKPAD手提电脑后的一连串营销和广告行为令人大跌眼镜:推出5999元的IBM-THINKPAD、在联想专卖店大张旗鼓销售IBM-THINKPAD、加上联想的 “LENOVO”标识。这很可能是联想集团负责IBM-THINKPAD的领导人迫于短暂的业绩压力采取了这一系列极不明智的策略。

IBM-THINKPAD的个性是“性能超级稳定、权威、睿智成熟的商务精英的首选”,很多商务人士拎着 IBM-THINKPAD是一份自豪与荣耀,而当越来越多的低价IBM-THINKPAD开始走向市场,还会有人仍然觉得拎着 IBM-THINKPAD是一份自豪与荣耀吗?其实,高价对IBM-THINKPAD是必须的,只有高价才能彰显“权威、睿智成熟的商务精英的首选”的品牌个性。联想集团对低端市场感兴趣,不是完全可以靠LENOVO吗?

联想的专卖店开始大张旗鼓销售IBM-THINKPAD,等于喋喋不休地告诉消费者IBM-THINKPA与LENOVO同一家的兄弟,这无疑会降格IBM-THINKPAD的高档感。标上了联想的“LENOVO”标识,更是很不明智。

其实,同一企业旗下有多个价格差异度较大的不同档次的品牌时,一般采取的是相互不关联策略,即不主动让消费者知晓这是同门兄弟品牌。相比之下,大众与丰田就明智多了,它们从来不会主动告知奥迪和雷克萨斯是自己的品牌,否则大众和丰田旗下的低端品牌会有损奥迪与雷克萨斯的高端形象。相对而言,虽然IBM-THINKPAD推低价产品,共享联想的终端,短期会促进销售的增长,但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增长,总有一天会让联想自食其果。

通过营销和传播策略向消费者传递的一切信息都不应与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发生冲突,成熟的企业非常注重这一点。IBM-THINKPAD在被联想收购前品牌管理非常严谨,尽管赞助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品牌的知名度和短期销量能得到快速提升,但为始终秉持品牌个性“商务首选、权威、睿智、成熟”,所以对音乐会的赞助就严格限定在高雅音乐领域,绝不会去赞助流行音乐、摇滚音乐。

4 . 错误地改变了品牌核心价值

康佳因为长虹的价格战压力而改变营销策略,从而损害了品牌个性。康佳的品牌个性是“高科技、人性化、时尚感、现代感”,一直以来以技术力、工业设计力、品牌传播力为基础来支撑起这一个性与高端形象,所以康佳完全可以在中高档细分市场获得较高溢价,而长虹则通过总成本领先战略建立起价格优势。两个品牌本来可以开开心心地各走各的阳关道,问题是面对竞争者长虹等凌厉的价格攻势,康佳战略决策者失去了定力,自乱阵脚,忘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使战略发生了游离。康佳为了抢市场占有率,大量的普通机与中低档机、特价机充斥市场,同时频频打价格战的消息通过媒体与销售终端被消费者感知。这一切都在无情地破坏康佳巨资投入的品牌传播所建立的“高科技、人性化、时尚感、现代感”的认知。结果,价格战打不过长虹,高精尖的产品又由于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不信任而失去市场分额。

5 . 品牌人才与管理机制的缺乏

由于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乃至许多大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与人才,往往由销售总监、广告经理代替品牌管理的职务,而销售总监会以年度销售目标的实现为主要目标,广告经理易沉溺于具体广告创意、促销策划的创新与执行等战术工作,从而忽略了品牌战略的贯彻。企业应该成立以总裁为主的品牌战略管理委员会,进行品牌战略的实施与制定,执行检查,品牌总监或市场总监进行日常的品牌管理。品牌管理工作由企业内部主导进行,企业在换广告公司时就能确保核心价值不被改头换面。即使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广告公司有较强的品牌管理能力,也有很多著名品牌的品牌管理工作是由企业内部主导的。

围绕终极目标,彻底摈弃对一城一池的关注是任何战略性成功的核心法则。打造强势品牌的大局与最终目标,是要把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刻在消费者的大脑深处,变成清晰的联想。所以,在日常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要自觉地注意不陷入一城一池的得失。为此,企业要加强品牌战略的学习、建立起科学的品牌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练就火眼金睛辨别出从局部角度与纯粹的战术角度看非常好但与品牌识别不一致的方案,并坚决予以放弃。只有胸怀品牌管理的根本性大局与最终目标,不折不扣地用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去统帅一切营销传播活动,才能打造出强势品牌。

(本文作者系上海杰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偏离正向价值追求的网络舆情表现 篇4

一、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过于复杂

网络舆情诞生的背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 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来源追踪困难;其次, 网民的个人生活背景不尽相同, 难以判断;第三, 网络技术把关落后, 舆情产生的环境复杂。据统计, 2011年全国各级工商机关共在网上检查网站121万个, 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406万条, 关闭网站1397个, 责令整改网站16274个, 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违法案件6432件, 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86件。可见, 网络信息安全性较低, 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 信息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二、网络舆情主体参与度过大

在我国, 网民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共有三个特点:

首先, 网民中的潜在受众人数众多。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5亿, 网站数目也达到230万个, 网络舆情的参与者是网民, 而巨大的网民数目提供了强大的潜在的网民受众, 当网络舆情扩散到现实社会中, 受众的数量就不会只限于网民这个群体。

其次, 民众对网络依赖性强。参与体验理论的另一位创立者马尔特豪斯 (2008) , 将体验定位为“网民受众意识到的生活中发生的事”。从多次CNNIC的调查中可知, 国内75%的网民认同互联网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 可见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网民的生活中。

第三, 网民的参与感强。绝大多数网民参与过跟帖与评论, 根据调查仅有5.17%从未参与过评论与跟帖。网络舆情中的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比现实社会中受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度高, 网民积极地投身到事件的讨论中, 愤恨的网民会进行人肉搜索, 将作恶的人从网络世界拉到现实世界中, 可见网络舆情受众对事件的参与感强烈。

三、网络舆情的内容主题性过强

任何网络舆论都是围绕一定的关注点、中心点进行讨论和热议的。网络舆情具有主题性, 2012年5月26日中午, 在人民网10日的热帖上可看出, 在前市民的热帖排行榜中, 有两个是关于政府对公民权利的, 帖子名为“警察打人, 公安局涉嫌包庇, 我用照片和视频申冤……”“长春绿园法院官匪勾结用暴力手段抢占我合法用房”, 而且均排在第一和第二位, 由此可看出, 网络舆论一段时间内不自觉地集中于以某个主题为主, 其热点也是围绕在相关的主题之下。从2011年红十字会事件也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主题性。2011年4月15日网友肖雪慧转发微博, 贴出一张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 这张消费数目为9859元的发票一经发布, 即受到了上万博友的转发, 引发网友的热议, 而网民关注的不是数目而是发票下的所属单位, 其微博在事发当日就达到了传播量的最高值, 网民中对红十字会不信任和失望度剧增, 事后虽然中国红十字会和上海红十字会均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和责任追究, 但是事后引发的网民深思和红十字会形象的倒塌已经不可避免。由该事件作为前提, 在“郭美美事件”发生时, 网民的观望与评论越发地激烈, 同时引起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各种质疑与猜测, 进而引发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四、网络舆情内容的虚假性与真实性并存

偏离灵魂优美散文 篇5

你手机里的歌多久没更新了?随时、几天前、几个月前,或几年?我的将近四年未更新,手机换过,内存卡换过,唯独这两百多首歌一直未曾变过。说起这些歌子,其实最开始从高中有了能装内存卡的手机就开始下载自己喜欢的歌,一直到去年大学毕业,从高中只有十几首歌,一直到现在297首歌。这其中不仅是收集喜欢歌曲的一个过程,更是自己心路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一个追星族,从来没有真正去喜欢过哪个明星,或者有多崇拜,一直没有!我不会刻意的去做什么事,一直讲求顺其自然。一直到高三的时候,偶尔听到《断桥残雪》这首歌,说实话喜欢它的歌词,喜欢它的韵律。这首歌一直听了高三这个一年,但我却对这首歌作者不知道,这是实话。

经历了黑色的六月,高考结束后,在家的日子也是比较经常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8月就进入大学就读。同宿舍的一个哥们也特别喜欢这首歌,不过他显然是一个痴迷。这时我才知道,作者叫许嵩。在那哥们的影响下,我渐渐了听到了更多许嵩的歌,歌词的韵美,旋律的优美,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过,我还是没有多么的崇拜作者。或许,这就是我的性格吧!

高三那段时间,喜欢奔放自由的歌曲,大学的时候,更追求有营养的`歌曲。我不喜欢去听杂七杂八的歌曲,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示。用歌曲反应你阶段的生活,或许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灵魂是什么?我觉得灵魂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条件,灵魂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对现在的生活了解吗?你了解你自己吗?很多人从不会从自己内心去了解自己,我经常问自己,我在做什么?

大学毕业后,扔掉了沉重的包袱,只身南下,我在寻找我的灵魂,因为我发现我偏离了最初的灵魂,那最美最单纯的灵性。将近一年了,毕业也快一年了。当初南下,匆匆忙忙找了份工作,忙碌的节奏让我来不及思考最初的心,来不及审视自己,来不及寻找自己的灵与魂。前不久,辞掉了那份工作,自己也有了一段比较清闲的时间。我一直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不想盲目,不想去浪费精力,如果不能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即使得到一些,那又有什么意义。或许,你失去的更多。

书店偏离了市场 篇6

和中国一样,由于实体图书的销售不断下滑,日本出版业近年来也遭遇了困境。2012年3月31日,在东京新宿三越百货商店大楼里的淳久堂书店终于不堪店面租金重负,关门大吉了。

淳久堂书店是在整个日本都赫赫有名的大型书店, 1963年创立于神户,原名大同书房,1976年更名为淳久堂书店。发展至今,整个日本已有四十家淳久堂分店,在台湾等地也设有分店。这次关门的新宿店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在日本数一数二。

可是,为关门感到惋惜的不仅有普通读者,也有它的经营人员。这些常年在销售业务上付出心血的店员联合起来,在最后的时刻,推出了一个“营销策划”,题目是“说真的,其实我们想卖的是这些书。”大家分头把自己所喜爱的图书挑选出来,用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纸片写上简洁的书评,推荐给读者。店员们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大的出版商、出版社在推出所谓“重头作品”时,都会事前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宣传。所以,书店的“畅销书”大多是出版商“推广”的结果,而许许多多像独立制作电影那样的好书,由于作者的背景和出版社的财力所限,多数遭到湮没。

淳久堂是老字号书店,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们在选书、推荐书上一直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因此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twitter传播开来,60多万人转发消息。不仅图书本身吸引顾客,店员们的推荐语也为人所称道。一位女店员专门给儿童书写推荐,她写道:“作家和书籍,你是我永远的单相思。”最后的时刻,很多人到店里买书,使得营业额直线上升。当这家书店关上大门的时候,贴上了一张员工集体写的简短的告示——“感谢大家的惠顾,但愿我们能再度重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行业消失了。比如唱片业,前几年娱乐圈人士出一张唱片可以算成绩了,但现在你还想出唱片只能说明自己很古董。再比如照相馆,从前意义上的照相馆要么晋升为影楼,要么成为制图复印店面的业务之一。

随着手机读物和电子书不断涌现,书店作为图书专业零售店的作用逐渐丧失。不仅是日本,而且在美国,在中国,在欧洲,都是如此,书店数量会继续萎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淳久堂新宿店最后的辉煌告诉我们,书店也许还不必那么悲观,经营者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书店减少了,有人说是因为赋税过高,建议减税;有人说店面租金过高,应该用一种“公益”的方法去“扶持”;还有人叹息说人们越来越不肯读书了。这些都是原因,提出的解决建议也都有价值,但我认为,出版业的萎缩虽然是一种趋势,但具体到书店经营上,有些问题不能不注意。

尽管我们赋予了图书以崇高的人文意义,但具体到每一册图书上,其价值仍值得怀疑。说穿了,就是图书不值那么多钱。报纸的寿命是一天,杂志的寿命相对长一点,图书的价值能够呈现多久?

东京的神保町一带,众多的旧书店鳞次栉比,在仅 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大约160家古旧书店,据估计共收有1000多万册古旧书籍,是世界闻名的“书店街”。近年来,这里二手书店的数量虽然也有下降,但店铺的密度和书籍库存量依然堪称世界之最。在这种二手市场,图书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价格体系,原来的定价已经非常不重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始终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另外一点就是书店属于零售业。管理顺畅的大型书店每天都有大量新书上架,为把它们一册一册地摆放到卖场的适当位置,要求店员具备一种几乎不读也能知道图书内容的特殊能力。看书名和装帧,看目录,注意关键词。只要站着翻一翻,或者在行走间的30秒扫上一眼,基本能够做出判断。如果出现迟疑不决,那就只能说明该书不适合作为商品出售。每天早晨对新书的安排是必须的功课,每个店员都要在开箱后的15~30分钟内完成这项工作。

只要是负责卖场的员工,必须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高度的专注,练成这项本领。很多人对书店店员的这种本领感到稀奇。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项工作被出版社的“营销编辑”取代了,书店的经营者反倒成了看客,最后消费者得到的图书显然会偏离市场选择。书店的本质仍然属于零售业。既然是零售业,就应该按照零售业的规律办事。

广告英语的语言偏离 篇7

实际上, 偏离不仅是文学语言获得诗性功能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广告语言增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广告人、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波恩巴克 (William Bernbark) 所言:广告就是要打破常规, 公式化的东西是不会引起受众注意的。他认为广告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颖 (fresh) 和独特 (original) , 模仿即意味着自杀。所以每一则广告语言在风格上也应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英语广告语言的几种主要的偏离形式。

使用语音手段的偏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语音是语言有声的外壳。一则广告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视觉 (visual) 形象要素和听觉 (audio) 形象要素。广告撰写人要想达到一定的广告意图, 不能不考虑广告的音响效果, 这时语音的功能就显得格外突出。语音手段的成功运用可能会使一则广告听起来像一首乐曲, 美丽动人。如:

例 (1) Flash.Dash.Classic splash!

这是一则推销女士泳装的广告词。该广告词明显在押[∫]韵, 听、读起来干脆利落, 铿锵有力, 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泳衣的质地和华贵, 有极强的冲击力:一个穿着泳衣的女士闪亮登场 (flash) , 猛地跃入水中 (dash) , 溅起美丽的水花 (splash) ——这真是一幅经典图画 (classic) !

例 (2)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该句为海滨浴场广告, 有效地利用两组同音词:air/heir和sun/son, 易读易记, 亲切悦耳, 无疑是一则成功的广告。

以上两例都是打破语音常规, 运用押韵和同音的语音手段来使表达更独特、更新颖, 从而获取独特的广告效果。

使用词汇手段的偏离

广告撰写人往往会运用一些词汇手段来引起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如造新词 (coinage) 、拼错词 (misspelling) 、外借词 (borrowing) 等。试看下列关于旅游度假的广告。

TWOGETHER.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Brice Sunkissed Holiday.

“Twogether”是“together”的变形误拼, 但大抵不会有人对它的拼写错误质疑, 相反倒会会心一笑。因为“Two”代“to”暗示了幸福的两人时光, 让人浮想联翩。据说, 这则广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使得原本清冷的海滨度假村一时热闹起来。

德国城市柏林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时, 曾招致许多德国人反对, 因为希特勒时代在德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今天的德国人非常尴尬, 至今无法释怀。申办活动引来了群众示威, 其中有一个口号是“Nolympics”。这是个创新词, 意为“No olympics”, 反奥心声不言而喻。这种造词以突破语言常规形成的偏离, 一般不会造成受众理解上的障碍。因为它带给人的是倏忽而至的顿悟和抹之不去的趣味, 这是对广告人的良苦用心最好的回报。再如“orangemostest”显示橘汁的纯度很高“Daylay Eggs”中的“Daylay”是“daily”的戏仿, 暗含鸡蛋很新鲜……

使用句法手段的偏离

广告撰写人也常利用句法形式和句法结构来增强广告的诉求效果。比如, 广告中存在大量的简单句、疑问句、祈使句、分裂句、省略句、排比句等, 这些句子要么节省受众的时间, 要么有极强的吸引力, 从而大大增强了广告效果。试看以下例句:

Our biggest seller just got bigger

The wheelbase and passenger compartment got longer.The roof got higher.The width got wider.The interior got more refined.The ride got smoother.The ubiquitous Sunny got comfort beyond belief.And you can get one at your Nissan dealer now.

这是一则尼桑公司的汽车广告, 介绍新款Nissan Sunny轿车。整则广告, 连同题目, 共有八个句子, 全是简短句, 最长也只有十个词。在正常的文体中, 除非作者有特殊的考虑, 一般不会按这种方式行文, 因为它太散碎, 记流水账似的, 缺乏句式的变换, 句间逻辑亦含混不清。但广告往往以追求新颖独特为宗旨, 这种违反常规的行文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诉求效果, 因为它的好处是明摆着的:让受众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在如今广告如林的时代, 没有哪个消费者喜欢那些冗长乏味的广告。下面一则药品广告则更是简短得惊人:

your life, or the life of a loved one.

这句广告词翻译过来, 应是“你的生命, 或是你钟爱的人的生命”, 暗示该药的重要性。广告撰稿人不仅不嫌其短, 还将这样一个本来短小的句子进行分割。分割句子的现象在英语广告中相当普遍。撰稿人为了达到突出某一个信息或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等目的, 会故意将完整的句子切割为几个看似独立的部分, 这种对句法的偏离一般都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再如下面一则有关儿童福利的广告:

Sometimes a frighting burden is placed on a child.By a father, a mother or both.

从语法上讲, 这是个有毛病的句子。作者在“child”和“by”之间作了切割, 用意是很明显的: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广告受众立刻想到一种对孩子的责任感来, 也许这种责任感驱使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从而完成广告的诉求。

此外, 省略句也常为广告撰稿人所用。如More than a timepiece.An acquisition.

这是PIAGIT手表广告, 翻译过来意为“岂止是一个计时器, 更是一种所得”, 读汉语译文并不觉得十分别扭, 因为无主句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 但英语则无法容忍缺少主语的句子, 更何况该句连谓语都没有。显然, 该广告词偏离了语法规则。可是, 广告就是要追求新颖, 因此突破句法规则的束缚是难免的。

使用修辞手段的偏离

使用修辞手段来实现语义上的偏离在英语广告中极其常见。广告人的使命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所以他们绝不会放弃使用修辞技巧来加工广告词。修辞手段的利用往往让广告更具独特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诱导性。请看以下例子:

例 (1)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这则广告是英国劳埃德银行 (Lioyd Bank) 的户外路牌广告。译成汉语是:钱不会生在树上, 但它会在我们的银行里开花结果。该广告词用了双关。“branch”有两义, 一为“树枝”, 一为“银行的分支机构”。撰稿人的意旨是:钱只要存入我行, 就会不断增值。

例 (2) Love at first flight.

这是All Nippon Airways的广告, 实际上是对习语“love at first sight” (一见钟情) 的仿拟。言外之意是, 日本航空公司 (All Nippon Airways) 的服务极佳, 乘坐之后定会十分满意, 真可谓“一飞钟情”。

例 (3) 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

该广告词用了反语, 真是妙不可言。说得郑重其事, 但实质是庄重严穆语气中透出幽默和轻松。

广告经常使用的修辞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 有人发现, 仅仅一个英语广告的标题, 所采用修辞就多达13种, 它们是明喻、暗喻、拟人、双关、重复、交错配列、押韵、仿拟、对照、借代、夸张、反语、修辞问句。其实, 作这样的概括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只要广告撰稿人突破语言常规探索更有效、更新颖、更独特的表达方式的动机还在, 更好的广告词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因此, 理论上讲, 任何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可能成为实现语言偏离的手段而出现在广告词中。不仅如此, 任何语音的、词汇的、句法的以及语义的手段都有可能为广告撰稿人所用而实现语言的偏离。原因只有一个:广告就是要打破常规。

参考文献

[1].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7th edition)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版。

[2].Leech, G.N: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yle, New York:Holt Rindhart and Winston, 1970.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4].周晓、周怡:《现代英语广告》,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5].赵静:《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年版。

“女神”的零度与偏离 篇8

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认为, “零度”就是“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 违反零度状态则是“偏离”。

(一) 零度可分为理论零度和操作零度。

理论零度, 即绝对零度, 高度抽象, 看不见、摸不着, 就如哲学上的一般和个别中的一般一样, 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通常用比较容易把握的操作零度来代替它。

操作零度相对来说较稳定, 看得见、摸得着, 为整个语言社会所公认, 便于操作。比如“太阳”在广西贵港方言中表达为“热头”, 前者没有任何修辞色彩, 是一种常规的、规范的、纯粹中性的表达形式。交际效果也是零度, 既不好也不坏。后者则带有方言色彩, 发生了偏离。也就是说, 所有的偏离形式, 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某种修辞色彩, 是超乎寻常的表达。

(二) 本文所说的零度和偏离都是指操作零度和操作偏离。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系统、辩证地阐述了零度偏离观。他认为, 偏离还可以区别为正偏离和负偏离。零度与偏离、正偏离与负偏离之间是相对的、可变的, 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 在动态的历时发展过程中, 零度和偏离只是相对稳定, 若零度发生偏离, 该偏离就会固化为新的零度形式。而这个新的零度基点并不是终点, 还会再发生共时的新的偏离。

另外, 零度、偏离不仅存在于语言世界中, 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也很密切, 这就是零度偏离理论中的“四个世界”。

在我们日常的交际活动中, 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离现象, 那么, 一个命名、一个称谓的古今词义变化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历时的偏离?我们能否用零度偏离观, 来解析这样的变化?

二、“女神”源流及其词义演变的几个时期

汉语中, “女神”一词的词义在语言的长期演变过程中, 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词义褒贬交替。按照历史的发展, 其词义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在先秦及秦汉的典籍中有许多女神形象, 如女娲创世, 女娃变成精卫鸟衔木填海, 盐水女神为爱死于意中人之手等等。这个时期的“女神”显示的是最基本的概念意义:女神=女性+神仙, 即所谓的操作零度, 是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中性的、最常规、最规范的词义形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 女神作为重要的幻想形象, 由神话领域逐渐走进了文人的创作视野, 在中国文学史上, 用美女来比喻君臣关系是很常见的, 其中用女神来比喻君子、良臣的例子也很多。如屈原就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许多美好多情的女神, 她们身份各异, 多是被屈原从政治抒怀的角度来落实去向。再如李贺的《神弦别曲》用巫山女神的华贵优雅、孤独寂寞来暗示自己出身高贵、仕途不如意。这个时期的“女神”词义范围被扩大, 发生了偏离, 它表示一种尊称, 富于褒义色彩。

而到了唐代, 女神的端庄的社会形象竟被俗化成下贱的妓女形象, 如唐传奇《封陟》, 里面的上元夫人是一位美貌的女仙, 三次来到书呆子封陟的室内, “恨不寝于鸯衾”。又如《汝阴人》中的女神形象, “容态荡越, 殆不自持”“顾令彻筵, 去烛就帐, 恣其欢狎”, 完全是一个浪荡妓女的形象。这个时期的“女神”由尊称变贬称, 褒贬色彩发生巨大变化, 属于对零度形式的大偏离。

后世文学并不全是以妓女形象来描写女神, 但这种大幅度的偏离对后世文学, 特别是明清小说有极大的影响。《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小说中还明显存在着诸如此类的俗化了的“女神”。

到了现在, “女神”有两种含义:一是粉丝对其偶像的爱称, 二是男性在追求女性、或者恋爱期间对喜欢的女性的一种赞美性质的称呼, 常见于电影、剧本中, 生活中男女间也有“女神”的称呼, 表现男性对于女性的尊重与赞美。

三、“女神”的零度与偏离

(一) 命名的正、负偏离

很多学者认为命名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语言是我们看世界的过滤器, 它使我们通过语言来定义现实。

是否也可以说, 赋予同一名称褒贬不同的含义可起正负面不同的标签作用, 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对这一命名指称对象所持的态度。即同一个命名, 如“女神”这个在不同历史阶段, 含义褒贬有异的命名, 也许在发生着历时的正偏离和负偏离?

正偏离是具有积极、正面影响的偏离, 反之, 则为负偏离。如, “龟”在唐朝是好的字眼, 很多人名字里面都有“龟”字, 可到了现在, 除了日本人的名字以外, 很少会有“龟”字。“风流”在唐朝也是褒义词, 现在变作骂人, 如“风流成性”。“老公”在清朝指宦官, 现在指自己的丈夫。这些词都发生了正偏离或是负偏离。而春秋战国的“女神”和现在的“女神”属于正偏离, 唐代俗化为妓女形象的“女神”则属于负偏离。

(二) 命名的语言偏离,

语言世界的偏离包括语音、语义、词汇及语法四个层面的偏离。因为语言的运转必须以语音和语义为符号系统, 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方式。

像“女神”这样, 同一命名形式、不同指称对象的偏离, 实际上就是一种语义层面的、对其基本概念意义——女性神仙的偏离。而同一指称对象、不同命名形式的偏离, 则是词汇层面的偏离, 如前文所提到的“太阳”。这种语言上的偏离往往能够打破人们的审美疲劳, 实现历时或共时的有趣的偏离, 达成新的修辞效果。

(三) 命名的物理偏离

春秋战国的“女神”和现在的“女神”都属于修辞性称谓, 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实际上是一种物理世界的正偏离。

凡符合真实性原则的事物就是物理世界的零度形式。真实性原则就是, 必须是真实的、合乎规律的、合乎情理的。而偏离形式则是虚幻的、不合理的、不存在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忠臣、君子, 现在的偶像、意中人都只是些凡夫俗子, 并不像真正的女神那样具有“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的特点, “女神”只是用于形容忠臣、君子的品行高洁和现实中的一些美好的女性形象, 这种指称对象的平民化、宽泛化属于物理世界的正偏离。唐代“女神”俗化为妓女形象则是物理世界的负偏离。

(四) 命名的文化偏离

因交际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 故语言世界与文化世界应保持一致, 确切的说, 话语首先应与民族文化传统相统一。因为语言负责装载、传播文化, 同时, 文化影响、管制着语言的运用。

文化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以动物为例, 就像王希杰先生所说的, “物理世界的动物同文化世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品格和色彩”, 比如, 龙、凤、鲤鱼、鸳鸯表褒义, 猪、狗、驴、乌龟表贬义, 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就是零度形象, 具有常规的文化色彩, 超越或违背这种零度形式则是偏离。

屈原的著作把忠臣、君子比喻为“女神”, 实际已经固化为新的零度基点, 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对它进行解读, 才符合历史真实, 并且谁也不能否认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而把“女神”俗化为妓女则完全偏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属于文化世界的负偏离。

四、偏离原因分析

(一) 文化基础

王希杰认为, “零度形式并不完全是语言自身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语言的一种文化的、心理的评价”。偏离何尝不是这样?从文化基础上看, 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的差异, 人们会赋予同一命名不同的形象义和感情义。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期, 女性地位至高无上, 形成了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 所以出现很多女神形象。春秋战国, 当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逐渐居于从属地位, 但对女性的尊崇意识还存在于文人心灵中, 文人士子愿意以女神比喻忠臣、君子。唐代, 道教的禁欲观变为纵欲, 而且现实生活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女性群体半倡式的女道士, 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密切, 促使“女神”的词义范围发生转移, 发生偏离。

(二) 正、负偏离的转化

正偏离与负偏离的转化, 即正偏离能发展成为新的规范, 因为它对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是积极的、有利的、可接受的, 即使它超出了这个世界的常规。而相反, 负偏离对社会的现在和发展是消极的、不利的不可接受的, 它不可能也不允许被发展成为新的规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趋善避恶是人类共同的心理, 迎合心理的赞美之词往往容易被接受, 相反, 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的话语往往不被人喜爱, 甚至嗤之以鼻, 久而久之, 这类词语或话语的使用就会越来越少, 渐渐消亡。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 观念的改变, 一种新的善恶观一旦形成, 便首先反映到语言中来, 就会发生正负偏离的转化, “女神”词义演变及感情色彩的变化也是如此。现在“女神”褒义色彩的复苏就是言语使用者求雅的一种心理表现。

(三) 偏离填补零度的空白

命名实际上就是贴标签, 下定义, 为过去那些未知的、模糊的、易被忽略的现象提供必要的、明晰的语言工具, 从而使人们能够更确定地理解、更清楚地谈论那些行为及现象。而一旦命名发生偏离, 那些事物或现象就更能激发人们的关注, 从而推进、加深理解。因为零度形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空白或者说是漏洞, 需要命名的偏离来填补空白。

例如, “美女”几乎成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通称, 如要把自己的偶像、意中人与一般女性区分开来, 表现其特殊地位, 就需要一个特别的称谓来表达, 所以“女神”复苏了。再比如, “女神”相应的“男神”、白富美、高富帅、矮挫穷、土肥圆、其中有赞美, 也有自嘲, 甚至自轻自贱, 但是的确使人们更清楚对不同人的一种划分、定位, 因为从前我们对人的划分主要是从性别上进行区分的。

五、结语

称谓词是个不断变动的系统, 不变动, 就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不稳定、不规范, 人就无法认知、接受, 也就无法使用。以王希杰先生的“四个世界”、“零度与偏离”理论来分析女性称谓“女神”背后的偏离现象, 探究同一命名、同一称谓不同指称对象的历时偏离, 是一种尝试性操作。因为关于零度和偏离, 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共时研究上, 并且, 探究命名、称谓的古今用法变化缘由, 我们不能总是笼统地解释为, 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影响了语言的应用。

摘要:本文运用王希杰先生的“零度与偏离”“四个世界”理论来分析女性称谓“女神”背后的偏离现象, 对同一命名、同一称谓不同指称对象的历时偏离现象作出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女神,零度偏离,四个世界,历时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83-207.

[2]谭本龙.女神社会形象的嬗变及原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9 (3) .

[3]刘国明.“小姐”一词的词义演变[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2) .

[4]陈雪.从称谓语“小姐”的意义变迁为例看语言的联想意义[J]艺术文化交流, 2012 (8) .

[5]徐春霞.女性称谓Ms的起源及修辞意义[J]修辞学习, 2009 (3) .

[6]曹务堂.隐喻的认知性立体透视[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3) .

[7]林如意.简析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教学引导不可偏离教学目标 篇9

师:下面是徐老师的购物记录表

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每人至少提出5个, 请写在自己草稿本上。 (学生埋头书写, 几分钟后, 教师喊停)

师:请大家来汇报一下。

生:1.徐老师星期一买的西瓜和苹果一共花了几元钱?

2.星期二买的西瓜和苹果一共花了几元钱?

3.星期一和星期二买了多少元钱的西瓜?

4.星期一和星期二一共买了多少元钱的苹果?

师:还有吗? (教师追问)

(学生停顿了一下, 继续)

生:5.星期一买西瓜和星期二买苹果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师:还有吗? (教师追问)

生:6.星期一买的苹果和星期二买的西瓜一共多少元?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生:还有……

思考: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数加减法》的引入部分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 通过购物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这值得肯定,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教学引导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每人至少提出5个问题”, 为什么要这么多? (从事后的说课环节得知, 根据教师本人的理解, 这里可以提出8个问题, 提一个过于简单, 提8个太费时, 所以将要求适当放低了一点。) 美其名曰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能力要不要培养?当然要。但是在这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肯定是不合适的, 它耗费了学生真正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间。我们知道, 考量问题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不在于提问题的数量而在于问题的质量。从课中学生发言看, 第5、6两个问题正是学生盲目追求数量而提出的无多少实际意义的问题。即使如老师所言, 这里可以有8种提问方式 (根据组合) , 但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同一维度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是提出了1个, 重复了7个。再假设这里把培养提问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话, 那其实更合适的表达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组合关系。这样看来, 如此引导显然与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当下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似乎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想把所有好的都写进去, 把所有好的都教给学生, 目标偏多, 忽略课堂时间这个常量, 所以往往抓不住主干, 影响学习质量。

儿童读物语言偏离现象分析 篇10

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过“偏离”理论, “如果把规范的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 那么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 便是‘偏离形式’”。他认为在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等交际活动的几个世界里都存在着“偏离与零度的统一”。语言的偏离是积极的正面偏离, 叫正偏离, 属于积极修辞。另一种是消极的反面偏离, 叫负偏离, 负偏离属于语言误用, 对负偏离的消除属于消极修辞。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儿童读物为了达到幽默搞笑的表达效果, 语言运用出现了大量的负偏离现象。儿童读物的语言偏离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语言超前化。儿童读物中“儿童不宜”的语言在增多, 成人的语言、生僻的用词、晦涩的句子, 给儿童造成了阅读障碍, 使其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效应。这种语言超前化儿童读物的出版, 会导致儿童读者最终远离读物, 可能不再阅读, 可能走向网吧, 沉迷于网络。有的儿童读物除了一些成人化语言外, 还有大量的接吻、拥抱之类的插图, 使天真的孩子过早地接受了成人间的“男欢女爱”。卡通漫画里面, 半裸或全裸的图画很多, 语言描述也非常露骨。儿童读物要真正走进少年儿童的生活中, 就要运用儿童自己的语言, 用大量生动有趣的话语, 来吸引他们, 而不是制造语言“垃圾”。

语言诡异化。在一些中小型书店的儿童读物专区里, 鬼怪内容的图书吸引了不少小读者, 鬼怪故事“挤进”儿童读物, 儿童图书市场的“妖幻之风”愈刮愈烈。继《哈里·波特》之后, “鸡皮疙瘩”系列丛书、“妖湖怪谈”系列、“恐怖俱乐部”系列、“达伦·山”系列等恐怖、惊险、刺激的儿童幻想类小说再次火爆市场。

《冥府少年》、《僵尸洞》、《影子杀手》、《神仙鬼怪》和《花妖狐魅》等图书毫不掩饰地画着血腥的人头, 语言诡异、乖戾、恐怖, 阅读后让人头皮发麻, 心惊胆战, 让一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视现实, 胆小懦弱, 没有自信心, 晚上噩梦不断。

语言枯燥乏味。很多儿童图书内容重复、东拼西凑, 把《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的情节缩写后抄来抄去, 没有一点特色。还有一些新创作的作品, 故事编得拙劣, 内容荒诞, 图文不配, 漏洞百出, 毫无创造性和美感可言。

许多儿童读物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不贴近儿童的生活, 语言缺乏想象空间, 读物靠情节堆砌, 没有生动的画面, 没有鲜活的语言, 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 无法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语言失范化。第一, 标点误用。有些儿童读物里, 标点不是一逗到底, 就是为了节省版面不用标点。在某出版社出版的《精灵世界》中, “为什么每一次飞行都这么倒霉呀!”本来应用问号, 却用了感叹号。“好了朋友们我们走。”这个句子中间应该有停顿, 使用标点, 即:“好了, 朋友们, 我们走。”这本书里面出现十几处标点错误。在一些古诗读物中, 古诗问句也用了句号。近几年来, 儿童读物的标点错误很常见。第二, 注音不规范。无论是儿童报纸还是书刊, 都存在着注音问题。应该轻声的不轻声, 一律标原调。还有大小写不统一, 文章和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 但读物里几乎都是小写, 而有的诗歌开头却大写, 有的书名大写, 全文不统一。有的图书里面注音错误竟达20处之多。第三, 词语解释娱乐化。在儿童读物中, 成语解释追求娱乐化。某低幼版语文报“小驴儿学成语”栏目里用四幅漫画解释一个成语, 漫画虽通俗幽默, 但没有对成语的解释, 只有搞笑的几个画面, 儿童看了以后, 只能记住一些画面和搞笑的动作, 却不能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这个栏目的成语新用忽视了成语解释的真正目的。还有一些儿童漫画读物, 使用了当代很流行的词语, 如搞杀、恶搞、忽悠、最萌等, 还运用了很多网络词语和网络信息符号, 如被雷、也很囧、555以及886等, 娱乐化、刺激性、随意化的语言让儿童很快乐, 但可琢磨的内涵少, 传导给儿童生命的感悟也很少。

语言戏谑化。儿童读物中大量出现了《戏说三国》、《水煮三国》、《戏游记》、《水虎传》和《新版上下五千年》等经典名著的戏说, 这些读物语言搞笑幽默, 融进大量现代信息。人物可能还是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 但是“周瑜心脏停搏器”、“魏吴游戏机大战”、“残协会员夏侯惇”等语句让人看后不寒而栗。经典作品被如此恶搞, 儿童大量阅读“水煮”、“戏说”后的“经典小说”, 还能记住经典名著中的情节吗?还能正确分析里面的人物吗?

儿童读物语言偏离产生的原因

盗版现象严重、内容庸俗、格调低下、错误过多。目前儿童读物的“过度包装”倾向趋于严重, 出现了高价儿童读物, 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得不到普及。儿童读物的“贵族化”, 让一些盗版书市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价格便宜是这些盗版书吸引读者的最大因素, 盗版书籍印刷质量低劣, 文字错误百出, 有些书每一页都有十几个错别字。另外, 儿童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浮躁心态, 一些作者不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需求, 而是更为关注印数和版税, 大量炮制幼稚浅薄的作品, 制造“伪阅读”, 这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读物的质量。

编辑没有把好儿童读物语言关。大量语言文字失范问题的存在, 首先意味着编辑没有充分意识到, 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 尤其没有认识到儿童读物语言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儿童读物编辑缺少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功底不扎实, 不了解儿童的基本心理特点, 致使一些儿童读物出现了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再有就是编辑的责任感不强, 对自己不负责任, 对读者不负责任, 市场流行什么读物, 他们就编什么, 随便找一些期刊图书拼凑, 或者找人随便编写, 致使内容枯燥, 语言低俗, 漏洞百出。

儿童压力太大, 希望从轻松戏谑的读物中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有需求就有市场, 现在青少年迷恋恐怖书、恐怖游戏, 喜欢读“水煮”读物,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中小学生渴望摆脱学习压力, 幻想另一种生活, 而带有紧张、刺激特点的“恐怖文化”, 带有诙谐、幽默、戏谑性质的“水煮”读物等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

儿童阅读直接受成人的影响, 缺少必要的引导。一些家长在选择读物时, 往往选择情节丰富的、对孩子写文章有益的、市面上流行的、自己喜欢的等。孩子往往没有选择权, 不知道什么样的读物是经典的, 什么年龄应该读什么读物, 不知道阅读低劣读物给他们带来的严重后果。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原因, 没有给孩子选择语言规范、内容充实的读物, 没有更好地对儿童读物进行监督, 使大量语言偏离的儿童读物有了市场。

规范儿童读物语言, 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市场的管理

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市场的管理。儿童读物语言的失范现象大量存在, 严重影响了儿童读物信息的传播和儿童知识的积累, 影响了出版社的效益, 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们要加强“市场导向”,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出版社应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 并且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选题策划时注重儿童读物的特点, 把握儿童成长的大方向, 坚决杜绝低级庸俗、封建迷信、恐怖凶杀等读物的出版发行。出版社还要做好宏观监控, 不能让劣质读物流向市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防止盗版书进入市场。另外, 家长和老师也要当好学生的“购书参谋”, 为孩子选择优秀图书。

提高编辑素质, 规范儿童读物语言。提高儿童读物编辑素质就是要提高儿童读物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对儿童的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编辑的创造性和缜密性, 加强儿童读物编辑运用文字的能力。儿童读物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全面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特点, 要有整体把握儿童作品的综合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作品。

少年儿童读物语言要口语化, 文字要浅显明白、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句子不宜太长, 不要用欧化句式, 尽量不要使用过于流行和刺激的词语, 要注重读物插图的生动趣味化, 图文并茂。翻译读物语言也要把好关, 要适合中国儿童的阅读习惯, 文字活泼生动, 易于理解。

编辑加工中要防止为了通俗化而造成知识性错误, 在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知识时, 首先应把有关知识的内容、概念内涵弄懂弄通。文学书稿中也会有一些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要认真审读。对于一切可疑或没有把握的知识内容, 编辑应勤于核查, 避免出错。

少年儿童读物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流于肤浅。少年儿童读物应该浅显明白, 但材料需要一定的观点来统率, 叙述的事例要有一定的内涵。例如可以增加少年儿童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故事。而文学作品中反面人物的脸谱、动作、语言的描绘要特别慎重, 以免产生一些副作用。

作家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作品。为了推动孩子的快乐阅读、健康阅读, 作家应创作出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面对纷繁复杂的读物市场, 专家、学者应该为孩子选择好书, 推荐好书, 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 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语言清新淡雅、内容丰富的原创本土作品, 应该是学者和儿童专家努力推荐的作品。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等作品, 之所以深受儿童的喜欢, 原因是这些作家注意和孩子们沟通, 经常了解孩子们的想法、需要, 把握他们的心理、关注点和兴趣点。因此, 作家应坚持儿童本位原则, 以孩子为中心, 写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感受, 寓教于乐, 使儿童乐于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122.

[2]王志明.从《冒险小虎队》的热销看少儿图书市场的变化[J].出版发行研究, 2002 (10) .

[3]丁荀诗.望而生畏的儿童读物市场[J].早期教育, 1998 (2) .

[4]马光复.不可忽视的少儿图书状况[J].中国出版, 2004 (7) .

[5]侯颖.让童书永远不老——谈少儿出版的四个原则[J].中国编辑, 2004 (4)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价值观偏离】相关文章:

应用价值学术价值07-26

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08-23

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09-06

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04-25

劳动价值观04-10

企业价值观05-08

猎头价值观05-30

价值观维度05-02

大赛价值观05-06

就业价值观05-07

上一篇:系列研究下一篇:地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