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护林

2024-05-06

防火护林(精选十篇)

防火护林 篇1

1 护林防火预测技术

随着护林防火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家林业部陆续颁布了《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等规范性文件,指导护林防火,促进林火预测工作不断科学化、系统化。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力等数据,评估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目前,青海省已经形成了林火预测网,能够根据气象因子对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报,并且逐步完善了火行为预报系统、火灾发生预报系统等,提高了森林火险预报的科技含量。

2 护林防火监测技术

防止发生森林火灾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监测林火,贯彻“打早、打小、打了”的森林扑火原则。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在林火监测中,林火监测从单一的地面林火监测逐步转变为航天遥感、航空和地面的立体式林火监测体系,此种监测体系包括了4个层次:卫星监测、飞机巡航监测、瞭望台监测以及地面巡护。卫星探火、微波探火、雷击火监测、地波雷达探火、红外线探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林火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气象卫星监测具有以下特点:时间频率高、监测范围广,平均扫描宽度可达2 700 km;能够获得连续性的资料,有利于确定火势强度、火场面积以及发展方向;搜集数据迅速,节约成本和时间;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处理图像形象直观等。通过NOAH气象卫星,搜集地面的林火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接收站,经过处理分析形成监测图像,为护林防火提供客观依据。我国用于监测林火的飞机主要包括直升机与固定翼,一共7个机种,主要机型是小松树直升机、运-12、运-5。飞机监测可以获得地形地物、火区、火线、火点等清晰照片,可以用于评估火势方向与蔓延速度等。林火监测瞭望台主要有钢铁结构瞭望台、砖石结构瞭望台和木制结构瞭望台,目前我国已经兴建了大量的火情监测瞭望台,覆盖率高达85%。地面巡护是指民兵护林小组、森林警察部队和护林员等人员利用交通工具在责任区内,开展不同密度、不同时段的巡逻,对火情进行监控与报告,是应用最早、最广的护林防火监测措施。

3 护林防火阻隔技术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火烧法,火烧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技术性要求也较高。因此,要在合理测定风速、可燃物含水量、湿度、温度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严格操作,准确控制用火时间。防火线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防火效果,但是也存在着需要每年维护、投资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缺点。因此,必须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谨慎选用此项技术。我国北方林区防火带以落叶松防火林带为主。截至2010年,我国1 hm2林地平均有13.2 m的生物防火林带,还有一定长度的工程阻隔带与自然阻隔带,逐步形成了林火阻隔网。

4 护林防火通讯技术

常用的护林防火通讯技术主要包括地空通讯、卫星通讯、无线通讯以及有线通讯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护林防火通讯网络,通过程控、对讲机、无线、有线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各省级护林防火指挥机构和县级防火部门、市级防火部门之间建立了通讯网,实现定期联络、信息共享。总体来看,护林防火领域已经应用了一些先进的通讯技术,如网络数据通信、短波数据传输、短波自适应通信、集群通信、移动通信以及电话图文传真等,为护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林火扑救技术

目前,林火扑救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灭火、人工降雨灭火、化学灭火、航空灭火、爆炸灭火和计划火烧等。人工降雨灭火效果好,但是需要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才能使用,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云体,就无法使用此项技术。航空灭火的形式主要有机群洒液灭火、吊桶灭火、洒水灭火、锁降灭火以及机降灭火等。近年来,航空灭火得到了初步运用,但是其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挥。通过计划火烧,可降低林区内的可燃物载量,减少火灾蔓延通道,防止发生破坏性的火灾。

摘要:从林火预测、监测、阻隔、通讯、扑救等方面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以期促进护林防火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护林防火,预测技术,监测,阻隔,通讯,扑救

参考文献

[1]张有秀.祁连山林区森林防火的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4(5):76-78.

[2]安永平,徐振贤,张桂琴,等.宁夏六盘山森林火灾预防对策[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6):73-75.

[3]夏康民.浅析森林防火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08(22):49-50.

护林防火工作汇报 篇2

主要汇报两个方面:

一是护林防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高防火意识。我们立足乡情,吸取去年火灾教训,明确了“三季防火”的工作定位,成立了以乡长为总指挥、包村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村(社区)支书为组员的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与各村(社区)签订护林防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护林防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将护林防火工作纳入工作常态。同时,我们坚持“管火先管人、宣传教育是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屏障和基础工作”。利用宣传牌,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宣传,全乡共开展护林防火知识宣讲活动4次,有效提高了群众“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积极落实措施,严防火灾发生。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灭结合”的方针,严格落实《砚峡乡护林防火制度》、《护林员巡山制度》、《护林员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签订三类人群监护责任书,加强对放牧人员及“痴、呆、傻”三类人群的监管。坚持每天巡山检查与定点设卡检查相结合,对村民随意在林区和林缘地带进山放牧、上坟烧纸、野炊、玩火等违规用火行为及时禁止。动员群众清除坟墓方圆3米以内的杂草,在清明、“十月一”、除夕等祭扫节日,各村(社区)在重要路口、坟墓集中的区域准备扑火工具,方便祭祀群众领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认真备战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不断加强物资保障。乡机关干部配备铁锹50把,给6个村(社区)的扑火工具进行了统一补充,共配发铁锹131把,砍刀32把,健全乡村(社区)两级扑火基础设备。同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了由六个基层民兵连307人组成的应急扑火队伍,同时乡上抽调乡政府、各村(社区)、企业等7个单位9辆车组成运输队,负责运输扑火人员和物资。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在森林防火期间,严格落实值班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每天有人值班,值班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并要求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

二是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工作中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薄弱环节再靠责任、再强措施、再提认识,通过层层安排部署,把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有重点的抓好24小时巡山、乡村干部蹲点包片、轮流值班、火源管控等四项重点工作,建立干群联防工作机制。三是提高快速应急能力和立案查处能力,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快速反应,确保15分钟内集结队伍到达现场、果断处理,对发生的火灾事件无论大小都进行立案处理。加大执法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确保在今冬明春重要防火期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防火护林 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技术;应用

有很多方式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比如行政措施,即当地政府做好防火宣传工作等,技术措施,设置防火线以及防火沟等,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需要有关人员将责任落实下去,尤其是对森林附近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不要在森林周围吸烟等,政府部门也可以雇佣当地的人员进行巡查,这样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森林的意识,让全民都参与其中,这对森林防火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护林防火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森林资源保护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护林防火,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将会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在现有森林资源越来越缺乏的今天,这无疑会成为森林资源保护的致命点,为此的确需要一些现代化的防火技术,以起到防控的作用。而在现代森林资源保护中之所以要运用护林防火技术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现代森林资源整体上都呈现出短缺的状态,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森林资源占有率非常低,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森林资源占有率将会越来越低,而森林火灾是最严重的森林灾害,需要有现代的技术加以预防,随时监控森林生长情况,以此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其次,森林资源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森林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原料,食品、燃料等行业都需要使用森林资源。此外,森林还具有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其对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有着重要得的意义,但是如果因为没有及时预防,而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行业的生产,为此,需要利用现代的防火技术,以便能够随时监控,一旦发现险情可以及时解决,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最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进的防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传统的森林防火,通常都是依靠人们的巡查,这不仅没有效率,也无法确保巡查的质量,但是因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研发森林防火技术的机构也越来越多,而且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为森林防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二、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

尽管森林防火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密切的关注,但是因为依然会发生森哦林火灾,不得不令人惋惜,而有效预火的关键就是明确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集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具体阐释如下:

1、人为原因

在森林中,人为发生火灾的原因是经常见的,也是较为普遍的原因。人为火灾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分别是生产用火、生活用火。生产用火包括烧牧场、烧窑狩猎、烧荒、烧灰积肥、机车喷火、炼山造林等等。而吸烟、烤火、烧饭、火把、祭祀等则是生活用火的体现。这两类也都有可能是无意中造成火灾的原因。但有些却是故意为之的,这种故意为之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2、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顾名思义就是和自然有关的,比如说和天气有关;比如说和环境有关等。和天气有关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打雷会产生巨大的电火花,而这个电火花就有可能会触到易燃的树木,从而引发火灾。其次是林区的岩石大面积崩塌,岩石之间的摩擦碰撞出的火花散落到地上,从而成为发生火灾的一个导火索。除此之外,就是陨石坠落的摩擦起火。但,这些自燃引起发生火灾的概率非常小[1]。

三、林业防火措施

林业资源的防火工作非常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现代林业生产的核心内容。如何预防并控制火灾?这里我们有两个方法,它们分别是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

1、行政措施

依靠群众自觉的防火护林,切实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一个健全的防火规章制度,“防火人人有责”;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就是要控制火源。

2、技术措施

2.1设置防火沟和生土带

防火沟的宽度为1米,深度不能高于泥炭层或是腐殖层的0.35~0.5米,而生土带的宽度则一般保持在1.00-2.00米,其是经过翻耕,土壤裸露在林地内预设的带状空地。防火沟和生土带的作用都是防止地下火蔓延。

2.2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

为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林地郁闭度,利用一些树种的强抗火性来通过对林区树种的合理交叉种植来建造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就是阔叶树防火林带。而由于杨、榆、花椒、柳、榛、等这些品种都是耐火性较强的树种,所以,阔叶树防火林带通常都是选用这些耐火性强的树种,从而达到最好的防火效果。

2.3预设防火线

在森林防火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防火线,防火线的设置一般是在林区内预留一块空地。而在防火线区域内,则要保证没有易燃物,如:花草、树木等。防火线宽一般是30.00-50.00米的距离,这样的话,一旦有火灾发生可以起到减少火灾的波及范围及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而且防火线还可以分为林缘防火线、林间防火线、林道防火线。这个防火线还可以在平时作为林区道路。

2.4建立化学灭火站

为了方便和外界取得联系,同时为了能够在森林火灾突发的情况下及时的调动人员和灭火装备,化学灭火站的建立通常都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为了能让灭火汽车、机头灭火器、飞机灭火发挥最大的灭火作用,一定要保持林道的畅通。而灭火剂的浓度通常是在20%~30%,常用的灭火剂则是磷酸铰、硫酸铰、氯化钙等。

2.5设置瞭望台

为了观测林区的突发事件,可以针对山地地势变化大的特点来设置瞭望台。瞭望台为了能及时的发现并明确火灾发生的地点,一般要占据林区的最好观测点,这个最好的观测点不受地势的限制,一般都是设置是林区的制高点。

2.6及时发布火险天气预报

林业防火还需要林业站及时的掌握天气动态,需要加强和气象观测部门的联系,并根据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森林防火问题不容小觑,正是因为某些地区的官员存在着侥幸心理,没有引起重视,所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每一次森林大火,在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失的同时,也会危及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随时监控同时还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当发生险情时,能够及时疏散群众,并且将大火及时扑灭。虽然有先进的技术做保证,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防火的日常工作,有关人员需要付出同样的耐心去对待这个工作。

参考文献:

[1] 毛海波.  试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对策[J]. 林业建设. 2001(01)

[2] 吴晓平.  城市化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J]. 浙江林业. 2001(03)

[3] 范文斌,李文彪.  创新机制是搞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关键[J]. 山西林业. 2002(01)

[4] 曲笑岩.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探讨 篇4

1.1 落实不足

护林防火的工作主要是预防, 减小火灾隐患对森林的危害, 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但以实际情况而言, 护林防火的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认为护林防护是林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导致护林防火工作流于形式, 无法落到实处。另外, 对护林防火工作的不重视也导致了护林防火工作的管理变成了下级应付上级, 工作都是为了应付检查, 起不到实际的效果。不仅如此, 火灾的应急预案可行性不强, 发生火灾后起不到有效作用, 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和成本, 也增加了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

1.2 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等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 各级政府都下达了文件, 明确要求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因此,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负责人会被直接追求责任, 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但相应而言, 负责人在承担责任的同时, 并没有足够的权利落实护林防火工作。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无法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线工作人员无法完成自身的工作, 只能被动承担火灾发生后的责任。

1.3 经费投入不足

护林防火工作建立在人员配置和设备配置基础上。以当前护林防火的工作而言, 领导阶层即使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但资金不到位, 永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林业部门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源于国家拨款, 本身并没有太多收入, 维持自身日常运作就已经较为艰难, 无法再拨出相应的护林防火资金。因此, 缺少了资金的支持, 护林防火工作更多停留在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 护林防火知识用口号宣传, 巡山制度和建设防火扑救队伍一直无法落实, 这是导致当前护林防火工作无法取得有效成果最主要的原因。

2 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2.1 落实好奖惩制度

没有奖惩制度,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激情, 也容易造成员工对工作的懈怠。所以, 护林防火工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从奖惩制度的落实入手, 促进护林防火工作的发展。奖惩制度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对优秀员工的表彰, 二是对表现不好或者出现重大过失人员的惩罚。奖励在护林防火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 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 全身心投入到护林防火工作中。另外, 奖励制度还可以形成一种勉励, 通过优秀工作人员的典型作用, 让人们看到目标, 知道努力的方向。当然, 有奖就有罚, 对于懈怠工作, 长期碌碌无为的员工, 要做出降职甚至开除的处理。如果因为工作人员的个人原因造成了巨大损失, 直接移交至司法机关。在落实奖惩制度时, 必须从实际的工作效果入手, 用绩效说话, 不仅能增加制度的公平性, 还可以避免形式主义掩盖虚化的工作。

2.2 林业主管部门将权利下放

我国目前护林防火工作的权利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及以上的林业主管部门, 这种现象导致护林防火工作的权利过于集中, 限制了护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当前的制度下, 政府部门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也将工作具体划分到了个人, 每个区域都有直接的负责人, 但是森林火灾却此起彼伏, 这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森林防火人员没有必要的权利。

护林防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教育上, 对于个别的人或者群体, 必须进行强制性的惩罚, 这样才能达到警示的效果。然而, 目前的护林防火工作人员并没有这种权利, 在发现了不法分子后, 没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 还要向上级领导申报。这就造成了护林防火工作达不到即时性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必要的证据也可能损坏, 这就增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使护林防火工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基于上述现象, 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权利下放, 使护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 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在落实权利下放时, 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2.2.1 权利和责任对等。

护林防火人员的责任是对等的, 所以, 在下放权利时必须从其承担的责任入手, 以此增加工作的公平性。护林防火人员有了相应的权利, 就可以更好地处理份内工作, 如果出现了火灾事故, 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2.2.2 权利细化。

护林防火工作重在落实, 而且其落实的情况体现在细节上, 最后通过现实的情况反应出来。因此, 林业主管部门在下放权利时一定要把权利细化, 不同的工作人员赋予不同的权利, 使他们进行护林防火工作时可以各司其职,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加大经费的投入

经费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护林防火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 就只能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县级的林业部门是整个林业管理的基础, 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经济来源, 完全靠上级拨发相应的经费。省级的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下发经费, 支持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护林防火工作需要从基层做起, 当前护林防火工作面对的最大困境就是基层的经费不足, 无法支持日常的开销, 因此, 护林防火的效果并不明显。护林防火是关乎民生的大计, 也是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护林防火的认识, 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 使护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

2.4 其它对策

护林防火工作除了要落实好上述几点措施外, 还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 改善当前防火工作的困境, 具体分析如下:

2.4.1 加强制度建设。

护林防火是一个系统工作, 因此, 制度是维持其正常运行的基建。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 使之贯穿于整个护林防火工作中, 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其正确性, 完善整个制度, 最终发挥制度的优势。另外, 制度也关乎整个管护的网络, 护林防火重在防患于未然, 制度可以对工作人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改良护林防火工作人员的作风。

2.4.2 提高人员素质。

护林防火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 因此, 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整个护林防火队伍而言, 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提高其素质, 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4.3 提高执法能力。

护林防火工作人员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责任, 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 严格惩治不法分子, 给群众树立典型, 提高护林防火工作的效果。

3 结语

护林防火工作是国家天然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护林防火工作总是无法得到具体的落实, 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基于这种现象, 护林防火工作要在新形势下探寻新的出路, 林业部门更要从自身出发, 尽力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海娟.现阶段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J].北京农业, 2013 (15)

[2] 张强, 张良鼎, 陈学平, 刘阳坤, 钱庭柱.浅谈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0)

护林防火标语 篇5

2、锦绣山河真完美,加强防火要确保。

3、严管星星火,护好片片林。

4、点点烟头火,可毁万亩林。

5、上山莫把火源带,青山常绿森林在。

6、心燃烧的是活力,

7、森林如同万宝藏,资源财富里面藏;若是防火不为重,定是富土变穷壤。

8、森林防火日日讲,森林资源年年增。

9、巍巍兴安岭青山翠,漫漫防火路职责重。

10、群策群防,森林防火有力量;

11、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在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12、森林燃烧蔓延快,打早打了莫等待。

13、林火九成人引起,预防火灾要牢记;

14、枝繁叶茂逾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

15、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16、上坟烧纸放鞭炮,引发山火罪难逃。

17、进山车辆要安防火罩,防止跑火预防最重要。

18、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19、种树护树,株株长成摇钱树;

20、无林夕梦断,有火林焚心。

21、火灾是森林的大敌。

22、改上坟烧纸陋习,倡植树献花新风。

23、森林一把火,大地两行泪。

24、森林如母,育你育我;火灾如敌,害人害己。

25、森林火灾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国家。

26、森林是万物之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27、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

28、进山旅游踏青,不带半点火星。

29、人人当好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

试析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篇6

1 护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1 缺乏防火意识和知识

由于林区边缘群众大多以药材采集、种植业为生活的主要来源, 经济发展滞后, 对野外用火、生活用火随意性很强, 因此造成了很多的火灾隐患。同时, 由于农民护林防火知识较差, 没有规范的生产用火操作, 思想麻痹过于自信, 没有正确的防火保护措施。当风力较大时, 借助风力, 火势很容易从田边蔓延到山上, 从而导致森林火灾频繁。

1.2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落后, 工作不到位

由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欠缺, 生物防火林带以及防火阻隔带建设基础设施落后。有的原有防火林带以及防火阻隔带由于抚育措施跟不上, 不仅杂草丛生, 还失去了原有的防火功能, 变成引火载体;从而导致内业建设、扑火装备落后, 森林防火缺乏标准的机具配置, 正规的森林防火, 科学标准的人员配置。

1.3 责任制监督追究不到位

由于森林防火没有统一的领导, 在防火责任上, 大多属于表面功夫, 空白现象, 对于预防工作中的隐患、失职、漏洞处理过宽, 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责任追究时, 大多姑息迁就。从而导致林业人员没有护林防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让森林防火制度不能真正的环环相扣, 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森林防火的林道监督、社会监督、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不能完善。

1.4 灭火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领导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群众缺乏依法用火的思想知识观念, 当森林发生火灾时, 群众毫无经验的上山扑救, 既没有组织纪律性, 扑救效果也不太理想, 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火势。

2 护林防火技术措施和方法

在实际森林火灾预防中, 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的方针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率。预防作为制止森林火灾发生的根本方法, 一旦发生火情, 必须立刻组织人员扑灭, 坚持“打早, 打小, 打灭”的方针, 尽量减少和避免森林损失。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组织严密的组织, 统一指挥和行动, 充分利用扑灭技术。

2.1 护林防火技术措施

2.1.1 行政措施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 应该尽量做好群众护林防火宣传工作, 提高群众防火护林意识, 自觉防火;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完善相应的护林防火组织以及规章制度, 切实履行“山山有人护, 处处有人管”的基本方针;最后根据《森林保护条例》以及当地规定, 严格控制火源, 执行入山管理制度和用火审批制度。

2.1.2 技术措施

在护林防火工作中,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设置相应的防火线、防火沟、生土带、阔叶树防火林带、瞭望台、化学灭火站以及火险天气预报等。防火线作为林地内部开辟的带状空地, 没有杂草和树木, 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 主要有林间防火线、林道防火线和林缘防火线3种情况, 宽度一般在30~50m之间。防火沟作为防止地下火的有效方式, 宽一般为1m, 深度低于泥炭层或者腐蚀层的0.35~0.5m之间;生土带作为林地内翻耕、土壤裸露的空地, 防止地面火蔓延宽度一般在1~2m。

2.2 森林火灾扑灭方法

2.2.1 人工扑打和用水灭火

人工扑打作为微弱地面灭火最直接的方式, 一般用阔叶树枝条或者长柄扫帚等工具, 沿着火线边缘依次扑打, 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重压轻举”, 边扫边打, 杜绝猛起猛落、直上直下的方式;当火势燃烧猛烈时, 不能直接靠近扑打, 必须用润叶树鲜枝集捆, 镇压住火头, 然后再趁势扑灭。在用水扑灭中, 只有具备水源时才能使用, 它可以直接扑灭地下火、地面火以及稳进树冠火。

2.2.2 用土灭火和开设防火隔离带

当扑打不能熄火, 枯枝落叶比较多时, 一般选用铁锹等工具就地取土, 用土埋住火头, 在火头方向, 开辟相应的生土带, 杜绝火头前进。同时, 也可以在火灾方向的适当位置, 开设隔离带, 砍掉树木, 当火势蔓延到隔离带时, 火势自行熄灭。

2.2.3 化学药剂灭火

化学药剂灭火作为当代最先进的灭火方法,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机头灭火器、飞机灭火、火灾灭火汽车的方式。常用的化学灭火药剂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钙、磷酸铵等, 使用浓度一般在20%~30%之间。

3 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措施

3.1 完善机制, 优化管理, 细化责任

新形势下, 针对我国护林防火工作, 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双线四级”的承包管理责任制, 完善各个乡镇辖区之间的联系, 让乡镇和辖区工作紧密联系。在不断深化目标责任制的同时, 根据森林管护的难易程度, 进行分层管理,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或者部门上。真正保障“山有人管, 林有人护, 责有人担”的体制, 将责任领导重点具体分划, 从而形成“公安干警包片抓, 分管领导重点抓, 护林站长直接抓, 一把手亲自抓, 护林人员现场抓”的层层抓实情况, 切实形成“群护群防”的工作格局。

3.2 提高火源管理和防火值班

在火源管理工作中, 应该切实做到:不漏掉一人, 不放过一点。保障:“严格实行火情瞭望体系, 严格火灾隐患摸底登记, 严格中小学管理, 严格野外用火理念, 严格防火检查以及严格逐级承包制度”的6个严格制度。值班人员在值班时, 必须做到:防火期, 领导、防火器、值班人员到位;值班人员全天昼夜值班, 不脱岗、不漏岗, 切实保障每天畅通无阻, 森林防火信息顺利传达。

4 结束语

护林防火作为生态环境、财产安全、群众生命的重要保障, 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新形势下, 我们不仅要提高护林防火意识, 还必须增强护林防火技术管理措施。让各个防火单位切实做到:宣传教育、责任落实、火源管理、队伍建设、应急准备到位, 从根本上保障护林防火工作高效进行,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光辉.新时期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

[2]夏康民.浅析森林防火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 2008 (22) .

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 篇7

1 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类

1.1 人为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 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森林灾害之一。一般来说, 人为引发的火灾可以按照意识分为主观纵火和客观纵火。前者可以说是一种性质极其恶劣的行为, 我国已经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后者可以按照火源的类型进行划分, 主要可以分为生产与生活两类。其中生产火源, 即是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火源, 可以包含牧场用火、烧窑狩猎、烧荒用火以及烧灰积肥等;而生活火源则是来源于吸烟、取暖、做饭、照片以及祭祀等活动, 引发火灾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疏忽引发。

1.2 自然原因

在我国, 自然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天气、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着火事件, 最明显的就是雨天,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且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吸引雷电, 而森林包含很多高大的树木, 从而导致很容易吸引雷电, 而雷电击中树木会产生电火花, 木材本身就是一种可燃性极高的材料, 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此外, 山体出现坍塌和滑坡也是常有的问题, 这些过程中石块滚落会出现碰撞和摩擦, 所产生的火星, 也会引燃树木, 从而导致火灾。另外,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因素, 例如陨石撞击产生的火源, 无论在发生情况还是可能性方面都不常见, 所以在此不作研究考虑[1]。

2 林业资源防火技术策略

对于目前林业产生的火灾, 除了一些自然原因造成, 多数还是由于人为原因, 所以, 除了加强相关的防护技术以外, 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防火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监管, 所以开展相应的防火技术策略可以根据两大方面进行, 即制度措施方面以及技术措施方面。

2.1 制度措施方面

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尽快落实一些制度方面的措施, 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知识教育, 秉着防患未然的意识, 相关部门要实现真的护林防火, 首先需要加强民众的护林防火知识普及, 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周边居住的民众进行积极的知识教育;

2) 健全制度, 制度体系也是护林防火的关键。而林业部门要健全防护相关的制度, 首先需要健全责任制度, 从而制度中明确第一责任监督人、火灾的直接导致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 明确管理, 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是落实对火源的管理, 即像:相关林业部门可以出台林区火源管理办法, 即包含林区工作者在内的任何人, 不得在林区使用生活明火, 例如进行吸烟、烧荒等等, 一旦发现可以通过罚款、移交管理部门进行严惩, 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失误产生的火灾[2]。

2.2 技术措施方面

对于防火的技术措施而言, 目前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有6种, 即:

1) 防火隔离沟渠, 一般可以通过挖防火沟渠, 一般保证沟渠宽度在1m以内, 沟渠位置在泥炭层或腐殖层以下35cm~50cm左右, 而且生土带保证宽度范围为1~2m左右, 而且需要通过翻耕。防火沟渠是一种减少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

2) 防火林带, 对于绝大部分树木来说, 虽然都是易燃物, 但是也有一些树木具有较强的耐火性, 最为典型的树木有杨树、榆树、柳树等等, 采用树木与其他树木进行混合种植, 既可以保证林区的覆盖率, 又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3) 防火线, 防火线是指在林区树木之间的空地, 而空地保证绝对不存在可燃物, 例如花草、树叶等等, 如果出现火情, 防火线的最突出作用就是减少火势的蔓延, 按照分类, 防火线可以分为林缘、林中、林道等多种;

4) 灭火站点, 灭火站点是指, 林区的各部分林道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都建立起灭火的站点, 然后各个站点配置相应的化学灭火设施, 例如配置常用泡沫灭火器、小型消防车、灭火水龙头以及其他灭火器械, 然后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站点值班, 以便发生火情能及时调动灭火物资进行抢救;

5) 设置岗哨台, 根据林区的坡度, 挑选制高点设立监察岗哨, 并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在岗哨台上进行林区视察, 以便观察和发现火情;

6) 气候预防, 一般来说, 干燥季节是火灾发生较多的时期, 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各个季节进行健康, 同时根据气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例如在夏季, 往往会出现连续高温。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注意林区会出现温度过高引发的自燃现象, 则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或者定期通过高压水龙头向林区喷水, 从而保证降温;如果是在空气干燥, 落叶较多的秋季, 相关人员则需要定时对林区落叶进行清理, 如果要进行焚烧处理时, 需要远离林区[3]。

3 结语

护林防火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 不单单需要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相应的防火流程, 还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控制火灾的起源以及操作行为, 唯有这样, 才能将林业资源的保护落到实处。

摘要:农林牧渔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 其发展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基础行业。其中, 林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 因为环保理念的逐渐体现, 林业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即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过程, 而随着生态性的理念被提出, 经济性的理念也逐渐显示出来, 为了保证林业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经济价值, 则可以进行木材售卖。所以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也体现出其独有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在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方面, 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将对我国林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护林防火技术,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碧锋, 陈世达.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 (下旬刊) , 2013.

[2]丛守业, 王维举.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 (下半月) , 2014.

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 篇8

1 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1.1 林业资源的保护观念

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对林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而林业资源对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业资源不仅可以调节人们的生存环境, 还可以带来经济的效应。除此之外, 在1993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我国也将其定为国策之一。

1.2 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1.2.1 自然原因。

顾名思义, 自然原因就是由于自然发生的。例如: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导致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是雷雨天气, 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 打雷会产生巨大的电火花, 而在森林里, 充满着易燃物, 电火花一旦接触易燃物, 就会引发火灾, 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另外还有一个导火索, 就是由于林区的岩石发生大面积的崩塌, 岩石之间的摩擦碰撞造成的火花散落的易燃物上, 导致火灾的产生。但是, 据不完全统计, 森林火灾中, 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不足1%, 所以由于自燃引起的火灾的概率非常小。

1.2.2 人为原因。

据调查, 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是我国主要的森林灾害之一。人为引起的火灾也分为2类, 用火疏忽和人为纵火。用火疏忽也可分为2类, 分为生产用火和生活用火。生产用火主要包括烧荒、牧场用火以及烧灰积肥等, 吸烟、取暖、祭祀则属于生活用火, 在生产生活中, 都容易出现疏忽而引发火灾。另外, 如果是故意的人为纵火情况则更严重。

2 护林防火的制度措施和技术应用

2.1 制度方面的措施

加强林区附近居民的知识教育, 将防火知识宣传到家, 只有将防火知识和重要性深深地刻在心里,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森林火灾发生, 林业部门应将此事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宣传和普及。

林业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对完整的制度, 包括防护制度和健全责任制度, 并积极宣传。只有真正明确责任制度, 才能提高他人的重视, 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 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使导致森林火灾的人承担责任。

加强对森林火源的管理, 牢记“火源不进山, 森林才平安”此类宣传语, 提出任何人都不可以在林区使用明火, 比如吸烟、祭祀、烧荒等。积极安排护林人员进行巡逻, 一旦发现, 要及时进行教育, 并且移交管理部门进行严惩。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

2.2 护林防火的技术应用

防火沟渠是一种减少火情绵延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挖防火沟渠, 保证沟渠的宽度和深度, 持续进行翻耕, 而且保证生土保证宽度范围为1~2m, 就可以有效防火。

设立防火带, 虽然很多树木都属于易燃物, 但也有一些典型的有较强耐火性的树木, 例如杨树、榆树、柳树等, 利用这些树种的强抗火性, 通过对林区树种的合理交叉种植来建造复层混交林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防火。

在森林里设立防火线, 防火线指的是林区内树木之间的空地, 在空地上绝对不能有可燃物, 如果森林发生火情, 防火线可以有效减少火势的蔓延, 在森林中, 应积极设有林缘防火线、林中防火线以及林道防火线等多条防火线。

为了有效防火, 方便与外界联系, 并且能在突发性森林火灾的情况下及时调配救火人员和灭火设备, 应该在林区各个部分的林道上或者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灭火站点, 并且配备基本的灭火装备, 例如小型灭火车、泡沫灭火器灭、火水龙头等。除此之外, 要安排值班制度, 通过这个方式, 降低火灾发生后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观察林区, 在山地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可以设置瞭望台。瞭望台的设置需要注意, 要占据林区的制高点, 使视野中没有阻碍物, 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另外, 在干燥季节, 要加强对林区的管理, 干燥季节是火灾的多发季节, 气象部门要积极做好气候通报工作, 当地林业部门根据自身情况, 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除此之外, 在天气良好的节假日, 护林人员更要提高警惕, 做好巡查工作, 确保森林防火工作安全进行。

3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森林防火中, 不仅要做到技术上的防治, 还要做好制度上的监督, 最重要的是要将森林防火的观念深入人心, 使人人自觉遵守, 重视森林防火。只有切实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 才能真正避免并且减少火灾的发生, 最终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从分析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开始, 逐层深入, 总结了护林防火的制度措施和技术应用, 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 尽量避免发生森林火灾。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护林防火,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育才.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 2015 (3)

防火护林 篇9

1 发生原因

1.1 人为

人为的起火的火种一般有生活用火和生产用火。生活用火一般包括火把照明、上坟烧纸、烤火、做饭、吸烟等;生产用火一般指烧窑狩猎、机车喷火、烧灰集肥、烧牧场、烧荒等。除此之外, 人为的蓄意纵火也是人为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自然

陨石坠落的摩擦火、岩石崩塌产生的撞击火花和摩擦火花以及雷电在接触树木时产生的火灾, 但是这些原因起火的情况比较少, 占森林火灾发生率的百分之一。

2 防护意义

加强森林资源的防火保护工作是如今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也是我国实现富民强国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而做好森林的火灾防护工作,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 在实际的森林资源防护工作中, 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带动群众的积极性, 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提高, 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二, 对水土流失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有效的防止土地沙漠化、防固风沙。为我国的农业生存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有效的抵御自然环境带来的灾难, 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收入的提高, 让林业与农业和谐高效的发展。

3 防护应用

3.1 扑救

预防是抑制火灾发生的根本方式, 但是在发生火情的时候, 应该第一时间组织相应救火人员进行扑救, 让森林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救火中, 必须进行严密的组织, 统一行动、统一指挥, 以此为基础的同时要掌握扑灭火情的技术。一般情况下灭火的方法有两种, 分别是隔离灭火和直接灭火。在森林火灾发生之后的扑救技术一般有:计划火烧、爆炸灭火、航空灭火、化学灭火、人工降雨灭火和地面灭火。其中计划火烧是降低林区内部的可燃物数量, 以减少火势蔓延的通道, 抑制住灾情的恶化;航空灭火的效用目前来说还有待观察, 其主要形式有机降灭火、锁降灭火、洒水灭火、吊桶灭火、机群洒液灭火等;人工降雨与其他方式相比效果比较好, 但是有一定的限制, 要有良好的天气条件, 如果云体的条件不符合就不能运用这种技术进行灭火。

3.2 通讯

一般比较常用的放火通讯技术中包括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卫星通讯和地空通讯。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应的防火通讯网络, 经过有线、无线、对讲机和程控来实现信息的相互通讯。并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最近几日的火险等级在各大电视台进行发布预警, 并提前为森林火灾的预防采取必要措施。火险等级分为I到V级, 如果火险等级达到V级就要随时做好扑灭准备。总的来说在进行护林防火时已经开始应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比如电话图文传真、移动通讯、集群通讯、短波自适应通讯、短波数据传输以及网络数据通讯等等, 可以为森林的防火工作的更高效、更科学、更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阻隔

在进行阻隔时一般使用最多的就是火烧法, 利用火烧法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阻隔作用, 但是相对的, 火烧法在技术上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 在使用火烧法的时候应该对可燃物的湿度、温度、风速和含水量都要进行合理的监测, 之后才能实行该方法的操作, 并严格控制用火时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在使用防火线的时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是有一些缺点的, 比如维护工作多、投资多、水土流失等。

在林地中生土带就是土壤在经过翻耕之后裸露的带状空地, 一般宽度在2m左右, 作用是防止火灾的蔓延, 防火沟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地下火的蔓延, 宽度一般在1m左右, 深度上要比腐殖层或是泥炭层低0.5m左右。除此之外还有阔叶林防火带, 这种防火带的构建过程中, 最好选择抗火性比较强的树种, 由它们形成的负责混交林是最好的防火带, 与此同时还要增加郁密度, 才能让防火作用增强。因此, 在选择此种技术进行防火隔离时要根据自身林地的情况。

3.4 预测

目前, 国内大部分的森林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建立的了相应完善的火灾预报和预测技术。但是必须要提的是, 大部分的森林地区只是把导致灾情的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预报, 但是并没有其他的检测技术进行支持, 也就导致了预报和预测系统的准确性较低, 与此同时, 我国正值公益林业建设的高峰, 应该继续增加对林火的预报和预测系统的研究, 让林火发生的概率降低, 继而减少我国森林火灾的损失。并在灾情的控制上转变以往的观念, 从以往的灭火转变为控火、防火。

另外, 在灾情多发的季节例如春季, 风大、天气干燥的季节, 应该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最主要的还有人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前文提到, 大多数的林火发生都是人为的。上坟烧纸或是无意间扔下的烟头都是林火发生中火源占有比例较高的原因, 应该培养起全民防火意识, 把对森林的防护当做个人的责任来看待。

4 结语

林业逐渐的成为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 并逐渐的成为历史发展的核心, 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做好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 各项措施就应该严格的执行并落实, 从各个方面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春.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 2016, (4) :221-222.

[2]彭贵友.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 2014, (6) :233.

防火护林 篇10

关键词:护林防火技术,森林资源,森林火灾

森林资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森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实现永续发展, 离不开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此, 防控火灾的发生成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指导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的理念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降低火灾发生频率最有效和最理想的方法是, 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的潜在因素。然而火灾发生之后, 如何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成为工作的重点。

1 森林火灾的原因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对森林火灾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 对于短时间内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解决措施, 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潜在因素十分多元, 小到游客随意丢弃的一个烟头, 大到陨石坠落产生的火花, 均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森林火灾。从宏观角度入手, 可以将火灾归类为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 以及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由雷电摩擦、山石崩塌以及陨石坠落等因素引发的火灾, 视作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而由烧荒山、扫墓祭祀等人类日常活动因素引发的火灾, 归类为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除此之外, 由天气因素引发的火灾也不容小觑, 每年夏季和秋季, 由于温度高居不下、天气干燥, 而引发的火灾数不胜数。

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和总结, 对于提高火灾防范的效率和开展救灾活动, 提供了逻辑前提。

2 护林防火的技术解读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难度十分巨大、性质十分危险, 严密地组织、统一地指挥以及迅速地行动, 对于挽救森林资源而言, 是最为基础性的要求。配合科学有效的救灾技术, 才是系统完善的救灾流程。

指导森林资源开发保护工作的理念是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 就森林防火工作而言, 从根源上减少引发火灾的因素出现, 对于降低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有决定性意义。因此, 火灾的防控是开展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 运用扑火技术、隔离技术等, 以完善森林资源开发保护的技术体系。

2.1 火灾防控技术

按照火灾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 我国对森林火灾进行了级别划定。从宏观的界定上, 火灾可分为五个级别, 而根据风力大小、降雨量大小、空气湿度大小等因素, 还可细化。一般而言, 一级和二级的火险级别, 并不会引发重大的火灾;当火险级别提高到四级时, 应急准备工作应提上日程, 相关的信息发布工作应予以开展。

火灾防控技术是在火灾发生之前, 通过现代火灾预测预警技术, 对相关因素予以监控, 以减少火灾发生几率的技术方法。截止目前, 我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森林火灾防控预测系统, 系统的建立为指导森林资源防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使得信息的共享速度大大提高, 救灾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2.2 防火隔离技术

由于森林资源聚集分布的特点, 森林火灾发生后极易引发火灾蔓延, 而火灾蔓延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全部的经济损失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护林防火技术是针对火灾发生后, 控制灾情不再蔓延, 以及便于开展后续灭火工作的一种技术方法。隔离技术具体是指通过利用防护林的方式, 将已发生火灾的区域与尚未发生火灾的地区进行隔离, 控制灾情, 减少火灾的蔓延。与防控技术相比而言, 防火隔离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运用护林防火隔离技术时, 需要秉持谨慎的原则, 对风向和风速、可燃物含水量、空气温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实时测控, 并在此基础上, 控制用火的时间。

防护林的存在, 在控制火灾蔓延方面, 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 在森林资源维护的过程中, 需要格外注意护林的维护工作, 对与之相关的水土流失现象应予以注意。除此之外, 在防火沟的修建过程中, 要注意防火沟的深度和宽度。在腐殖层和泥炭层里挖掘宽度为一米的防火沟, 效果比较好。

2.3 火灾扑救技术

火灾扑救技术主要应用于火灾发生之后, 通过利用扑救设备和火灾扑救指挥系统, 对森林火灾予以扑救。与前几项技术相比而言, 这项技术的研究历史较短,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救灾效果并不理想。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推进, 火灾扑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很大。而且, 不同地区的森林火灾指挥部相互配合, 互相提供物质技术帮助, 对于提高救灾效果大有裨益。

3 护林防火技术的运用

前文已对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下文围绕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完善, 提出一定的建议。

首先, 防火线的设置。隔离带的设置与化学药剂的使用, 是灭火工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二者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灭火, 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不同的防火线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 林间防火带、林缘防火带以及林道防火带是较为常见的三种形式。在森林内设置一定的通道, 一方面可以助于隔离火灾, 防止火灾的蔓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救灾提供通道。

其次, 阔叶防火带。影响防护林防火效果的因素十分多样, 其中, 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防护林的树种、郁闭度。南方地区可以根据环境特点, 选择木荷或者火力楠等作为防护林。对于防护效果较好的不同树种, 进行交互种植, 有助于提高防火能力。

最后, 通讯技术体系。在护林防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 通讯技术体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地空通讯、卫星通讯、有线通讯以及无线通讯方式相结合的通讯体系。多种通讯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于提高护林通讯的效率, 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网络数据与移动通信的配合, 短波通讯与电话图文通信的结合, 有助于防火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4 结论

森林不仅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此外, 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火灾的发生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而言, 是致命的打击。就森林防火工作而言, 地面灭火、人工降雨、航空灭火、化学灭火等技术方法, 形成了完整的护林防火体系。火灾防控技术、防火隔离技术以及火灾扑救技术的配合使用, 有助于防火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彭贵友.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 2014, 31 (6) :233, 236.

[2]张碧锋, 陈世达.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 2013, (33) :138-139.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学理论下一篇:城市下沉式广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