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2024-05-18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精选八篇)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的Dukes C期结直肠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21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B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2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C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岁。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取Mayo方案进行化疗,B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Gramont方案进行化疗,C组患者采取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3组除化疗外均接受奥沙利铂抗癌药物治疗,治疗后2 d内不得饮食生冷类食物,注意保暖。每一疗程前后,行血液、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监测,对比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待化疗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无明显改善,以及是否出现死亡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外周神经毒性及肝功能受损:A、B 2组均无1例发生外周神经毒性及肝功能受损,C组发生15例外周神经毒性,3组无1例发生肝功能受损,C>A(χ2=20.00,P<0.05),C>B(χ2=20.00,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注:χ2、P为A组与B组比较检验值;χ12、P1为B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A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

2.2 3组生存质量对比

A组19例(63.3%)治愈,B组28例(93.3%)治愈,C组22例(73.3%)治愈。A组的治愈率低于B组(χ2=7.95,P<0.05);C组的治愈率低于B组(χ2=4.32,P<0.05);A组的治愈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05)。

3 讨论

医学上定义的恶性肿瘤中,以结直肠癌最为普遍,即使手术治疗方案不断更新改良,但仅靠手术治疗难以维系患者的生命健康,且近年来,术后病死率逐渐升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癌细胞并未根除,而是形成转移趋势,造成复发的局面[2]。因此,为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除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外,应于术后采取辅助化疗[3]。辅助化疗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癌细胞转移产生阻滞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不同的辅助化疗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效果。

A组患者采取Mayo方案,该方案仅采用CF生物调节剂或5-氟尿嘧啶(5-Fu)周期性特效药物,CF生物调节剂以抑制DNA的合成为目的,5-Fu的作用为消灭增值周期S期细胞。B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Gramont方案,该方案采取CF生物调节剂联合5-Fu周期性特效药物进行化疗:首先持续滴注2 h CF,然后注射浓度为400 mg/m2的5-Fu,随之将5-Fu浓度调整为2.4~3.6mg/m2,持续注射48 h,一次间歇时间为2周。C组患者采取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FOLFOX4可致患者出现神经毒性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脚趾的活动受限,输液时四肢有疼痛感,严重时会导致口唇麻木、咽喉功能异常,直至停止用药后方可消失[5]。以上三种化疗方案中,均额外采取奥沙利铂抗癌药物治疗,奥沙利铂有限制毒性的作用。经本次对照试验可知,采取在Mayo方案的基础上改良后的Gramont方案,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升,而FOLFOX4因化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应谨慎选择。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应实施相关辅助化疗,避免因癌细胞转移造成效果不明显现象,且应优先选择改良后的Gramont方案进行化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海忠,王湘辉,吕志诚.XELOX与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5):947-950.

[2]程宏文,骆明莲,江涛,等.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4):777-779.

[3]张丹阳,肖石梅.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49-50.

[4]王旻,杨艳明,刘林林,等.新辅助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5(3):313-316.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2

【摘要】目的:总结女性大肠癌术后腹腔药物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将5-FU500mg和卡铂100mg分别溶解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快速注入腹腔每5d~7 d 1次共6次,特别注重化疗前、中和后的观察与护理及副反应的预防。结果:全组绝大多数均能顺利完成化疗,副反应轻,仅6例出现白细胞低至1.5×109/L,经积极护理对症治疗后白细胞回升,适时也顺利完成了化疗。结论:腹腔化疗不仅能提高术后的生存期,而且还减轻了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增强了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关键词】肠肿瘤;大肠癌手术后;腹腔化疗;护理

62 Cases of female Colorectal Cancer nursing of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Yao Chaofei

【Abstract】Objective:Women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 care experience. Methods: the 5-FU500mg and carboplatin 100mg were dissolved into 500ml of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fast time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every 5d1 six tim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chemotherap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observation and care and prevention of side effects . RESULTS: The vast majority are able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chemotherapy, side effects of light, only 6 patients had white blood cells as low as 1.5 × 109 / L, after active treatment, care and symptomatic recovery in white blood cells, but also the successful timely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urvival, but also reduce the systemic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enhanced patient tolerance to chemotherapy.

【Key words】 Intestinal tumor;Colorectal cancer after surgery;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are

大肠癌术后的腹腔内转移是治疗失败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如何防止癌细胞腹腔内转移自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所谓腹腔化疗,就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依次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作用,进而杀伤癌细胞[1-6]。近期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有腹水的患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加强腹腔化疗的护理,可帮助病人顺利完成化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6]。现将我院收治的女性大肠癌术后大肠癌腹腔化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女性大肠癌患者共62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5岁,均经过肠镜及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本组患者共行腹腔化疗370例,平均每人接受6次,全组患者按时完成全部疗程。

1.2 方法

1.2.1 准确测量体表面积:化疗药卡铂的应用剂量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 ,卡铂应用剂量过大增加药物副反应;剂量过小,则疗效差[5]。因此,计算病人体表面积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1.2.2 采取单次穿刺法 单次穿刺不存在阻塞的问题[7],但患者承受反复腹穿的痛苦。患者取平卧位,左下腹常规消毒铺孔巾,用2 %利多卡因5ml局麻后取14号中心静脉导管1根,将导管的一端置于盆底,另一端引出腹腔后,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腹水较多者先放腹水,然后进行推注或滴注化疗药。将5-Fu 500 mg和卡铂100 mg分别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ml中,快速注入腹腔,每5d~7 d 1次,先后每人平均6次。化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ALT等,每月监测肝肾功能、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2腹腔化疗的护理

2.1 化疗前的准备:用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有用药期间可能存在的不适及注意事项,以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完成治疗。腹腔化疗前即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称体重测腹围,治疗前一天行“水化”疗法,共计输入液体2500~3000ml[5]。

2.2 化疗中的配合:谨慎操作,保证安全。将化疗药物按程序分别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中连接腹腔预置的硅管缓慢滴入,给药前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5min,确定无渗出后再给药,给药后再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5min以防硅管内药物残留,给药后每15至20min指导患者翻动一次,体位顺序为平卧-头底脚高-头高脚底-左侧位-右侧位[7],共5~7次,使药液均匀分布于腹腔以达到疗效。但要密切观察避免变换体位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到肿瘤表面达到治疗效果。给药后应扎紧硅管并包以纱布,以防渗漏及污染;硅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拖拉致硅管脱出。化疗结束后在拔管时,应用手反折并捏紧硅管,轻轻松动,慢慢拔出,当末端接近腹壁时应快速拔出,防止末端药液渗入组织间引起组织坏死。

2.3 化疗后观察:腹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后,大多数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代谢解毒后进入体循环。少量药物约10%经腹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但腹膜廓清力仅占全身廓清力的1/10。由于腹腔局部的药物浓度远高于全身其它部位,所以,与全身化疗相比,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轻得多。在全组病例中,无1例出现化学性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肠麻痹等并发症。在腹腔化疗期间无死亡病例。

2.3.1 胃肠道反应的预防性处理:腹腔化疗中有半数患者在疗程的最后数天出现恶心、呕吐[7],食欲差,我们采用化疗前后30min给胃复安10mg肌注或昂丹司琼8mg静脉推注。在化疗前3~4h进清淡食物,量控制在平时的一半左右,以减轻呕吐。避免各种剧烈活动,尽量卧床休息,通过饮食的调节和药物预防性的处理本组病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患者能基本正常饮食,保证了各种营养的需要。

2.3.2 骨髓抑制的护理:化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 ,机体抵抗力降低 ,加上食欲下降 ,摄取营养物质减少,容易发生感染。故应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发生 。定期监测血象1~2次/wk,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安全,减少外出,控制陪探人员。全组62例中仅有6例患者在第5个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WBC)降至1.5×109/L左右,护理措施:①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予保护性隔离,住单间层留洁净病房。②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医源性感染。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个人卫生。⑤嘱咐患者注意休息 ,限制过多亲友探视 ,以防止交叉感染。由于措施得力这位患者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WBC升到4.8×109/L,继续下一个疗程。

2.3.3 腹痛:化疗药物对腹膜有一定的刺激,局麻效果不佳,操作不当可使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下硬结、红肿等均可引起腹痛,腹痛一般为持续性局部或全腹部钝痛,一般能耐受,药物引起的腹痛一般停药2~3d消失[8],后者引起的腹痛,予热水袋热敷,促进药物吸收,持续腹痛者,注意观察有无化脓性腹膜炎的发生。

2.3.4 泌尿系统的护理:有资料[8]表明卡铂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减轻肾脏毒性,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可少于2000ml/d,并说明饮水利尿的好处,有些患者不习惯饮用白开水,可用淡茶水、淡盐水、淡糖水代替。患者在化疗前应给予“水化”即大量输液,至少3000ml/d,以加速药物的排泄,保护肾脏,记录24h尿量,腹泻、出汗等液体丧失的量,保证24h尿量不少于3000ml,连续记录5d。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性质,以防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在直肠癌腹腔化疗护理的各种措施中,心理护理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常常求生的愿望和悲观厌世的念头交织在一起,腹腔穿刺化疗这种新的给要途径持消极态度,害怕穿刺失败,怀疑化疗效果,我们医生护士应该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化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适等,灌注前让患者了解操作的基本程序,介绍这种疗法成功的典型病例,以取得其信任,从而能达到最加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讨论

腹腔化疗不仅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期、减轻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将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快速注入腹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避免患者长期持续用药的不便,这也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一个因素。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特别是老年患者,全身脏器功能已老化、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同时一般营养水平低、免疫力降低,往往不能耐受术后常规全身静脉化疗,所以腹腔化疗对于他们尤其具有意义。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实施腹腔化疗,不仅有利于防止手术后腹腔转移和肝转移的发生,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期;而且有助于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同时,简化了化疗的操作过程,减轻了患者化疗的痛苦,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腹腔化疗过程比较复杂,要是这一治疗工作更加完好地实施,不光需要我们有相对固定的护理专业人员,更需要她们真正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400~1404

[2]Nicum S Midgley R, Kery DJ. Collrectal Cancer[J], Acta Oncol, 2003,42(4): 263~275

[3]Soetokno RM, Gotoda Tm Nakanishiy , et al. Endoscpic mucosal resection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3,57(4): 567~579

[4]Walsh JM, Terdiman JP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Scientific review[J] JAMA , 2003,289(10):1288~1296

[5]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33,753~754

[6]黄金, 姜冬九.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0~114.

[7]高燕华,腹腔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1,7(4):80

[8]郭秀朱, 黄丽源, 吴剑辉. 卡铂腹腔化疗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7):18~19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2007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行根治性手术后证实为Dukes&apos;B或C期的结直肠癌病人, 接受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病人共101例, 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病人共77例。其中XELOX组男69例, 女32例, 年龄23岁~83岁, 中位年龄为54岁;FOLFOX6组男42例, 女35例, 年龄29岁~76岁, 中位年龄53岁。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法

XELOX方案为: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输注, 第1天晚餐后开始口服卡培他滨, 剂量1 000 mg/m2, 每天2次, 即早餐后和晚餐后, 至第15天的早餐后口服药物后结束, 停1周后进入第2疗程, 21 d为1个周期。FOLFOX6方案为:第1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输注, 氟尿嘧啶400 mg/m2, 静脉注射氟尿嘧啶2.4 g/m2~3.0 g/m2持续静脉灌注46 h, 结束后停止, 14 d为1个周期, 第15天进入第2个周期。严格遵循化疗药物操作规程及化疗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1.2.2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是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 (AE) , 包括过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口腔炎、腹泻、疲乏、脱发、手足综合征、神经毒性、静脉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总胆红素 (IBIL) 升高、肌酐/尿素氮 (Cr/BUN) 升高, 并记录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用以分度。

1.2.3 毒副反应分度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 (NCI) 的化疗毒性分级标准对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分度, 分为0度~Ⅳ度。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病理资料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数据均输入电脑, 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XELOX组和FOLFOX6组病人不良反应对比 (见表1)

例 (%)

2.2 XELOX组和FOLFOX6组出现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对比 (见表2)

例 (%)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化疗是一个漫长、并发症多、费用较高的治疗方法。化疗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负性情绪, 可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 削弱人体免疫机能, 增加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2]。据国外报道, 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其中15%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3]。如不能及时干预将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不利于康复。为此,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 了解病人性格、文化素质、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等, 耐心地讲解有关化疗目的、知识、注意事项, 使其能正确对待化疗中的毒副反应, 请康复病人与其交流, 使其鼓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增强应激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以更好地完成治疗。

3.2 胃肠道不良反应

本组多数病人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程度一般较轻, 不需处理, 但Ⅲ/Ⅳ度的需按医嘱处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无异味。在化疗前后应按医嘱按时使用止吐药, 指导病人听音乐、看电视等以分散注意力或根据病人的喜好选择气味清香的植物或水果 (如柠檬、玉兰花等) 予闻其香味, 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呕吐后的病人应协助其漱口、擦脸、整理床单位。

食物应新鲜、多样化,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过酸、过辣的食物, 少食多餐, 多喝汤水, 并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如饮食差者, 可按医嘱予以静脉营养药物支持治疗。有口腔黏膜炎的病人嘱其注意口腔清洁, 用依信含漱液含漱, 每日4次或5次, 予2%碘甘油、珍珠层粉、维斯克等喷涂溃疡部位, 促进愈合, 禁食刺激性食物。1例口腔黏膜炎病人经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最终完成全部疗程。对腹泻病人应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量, 配合医生及时收集标本, 指导病人进食低纤维素、高蛋白饮食, 避免刺激性和胀气性食物;按医嘱予止泻药和予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 注意肛周护理, 保持干洁, 预防肛周皮肤溃烂。

3.3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肢端麻木感觉异常 (如像穿袜套样感觉) 、口腔感觉异常、对冷感有过激的反应等。化疗前应嘱病人在化疗期间至化疗后1周内避免肢端受凉, 禁止冷水漱口和冷食、冷水洗手脚和淋浴。冬天应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暖, 以免加重神经毒性。对出现神经毒性的病人, 护士可协助其按摩四肢肢端, 对出现口腔感觉异常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生, 按医嘱予以处理。当治疗停止后, 神经毒性可自行消失。

3.4 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一般最先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其次是血小板的减少, 最后可出现血红蛋白减少。临床应加强预防、观察、治疗和护理。按医嘱定时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若低于4.0×109/L, 注意预防感染, 按医嘱予以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抗感染, 避免外出或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必要时紫外线消毒病室空气, 每天2次。白细胞低于1.0×109/L时需入住层流病室进行保护性隔离, 观察白细胞的变化。本研究方案中未出现白细胞低于1.0×109/L。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应避免碰撞, 以软毛牙刷清洁口腔, 血小板低于50×109/L时避免刷牙, 可用漱口液含漱。女性月经期应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变化, 观察血小板的变化。脱发可不予处理, 一般治疗停止后会重新长出新发, 嘱其不必顾虑, 但可鼓励其使用假发。不做染发和烫发。

3.5 肝肾毒副反应

多数的化疗药物可在少数的病人中发生轻度和一过性的肝肾损害, 如原肝肾功能较差者则损害较大。指导病人多饮水, 避免高脂饮食, 化疗期间应观察病人的尿量变化, 24h尿量应保持在2 000 mL以上;与医生配合, 避免使用加重肝肾负担的药物, 监测肝肾功能。

3.6 外周静脉炎

随着抗癌新药的出现, 大剂量冲击化疗及联合用药应用, 给静脉带来严重损伤。本研究初期发现大剂量的氟尿嘧啶通过外周静脉推注后又予以静脉泵持续46 h灌注, 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较高, 与张力等[4]研究结果相符, 认为与氟尿嘧啶剂量较大、浓度较高、灌注时间长、超过其缓冲应激能力, 使血管内膜受到较大刺激有关。为减少和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及时采用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颈静脉置管进行化疗, 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输注化疗药物期间应经常查看静脉通路的回血情况,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如遇可疑, 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更换输注部位, 必要时对局部进行相应处理, 进行护理记录[5,6]。对发生部位做好记录和评估, 护理记录内容包括:发生异常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针头大小、估计外渗药物的量及穿刺局部外观的描述、处理方法和病人感受。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应用100 mL以上液体持续冲洗静脉通路, 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对已发生静脉炎的病人, 应抬高患肢, 局部用活血化淤、抗感染止痛的中药方剂或喜疗妥沿静脉走向外涂患处。本研究方案忌冷敷, 防止加重神经毒性反应。

3.7 化疗病人出院指导

每周1次或2次化验血常规;化疗后1周内避免肢端受凉;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在白细胞低下时如需外出则应戴口罩;适当休息;均衡饮食,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定期复查;适当参与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万德森.结肠癌辅助化疗的历史回顾[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 6 (2) :156-157.

[2]徐燕燕, 郭丹, 刘文阁, 等.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 :42-43.

[3]马保良, 徐玲建.自制防照油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9) :14.

[4]张力, 林忠.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滴注48h (双周疗法) 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J].癌症杂志, 2000, 4:296-299.

[5]Door RT.Antidotes to vesicant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J].Blood Rev, 1990, 4:41-60.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行根治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110例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52~80岁,中位年龄71.2岁。所有患者均为Ⅲ期结肠癌,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大于60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将110例患者分为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其中,辅助化疗组62例,单纯手术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XELOX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入,3 h,d1;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d1~14。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常规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常规服用止吐药物。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及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一般毒性标准NCI-CTC(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进行评估[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期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16~45个月,平均随访(35.4±4.7)个月,辅助化疗组3年复发转移率为24.2%(15/62),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8个月,未化疗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

患者不良反应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及色素沉着为最常见,多为1~2度,患者大都可耐受,见表2。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位于便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四位[4]。手术治疗仍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高复发及转移率是影响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可使Ⅲ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获益已得到证实,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证实辅助化疗可以减少Ⅲ期结肠癌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辅助化疗。Ⅲ期结肠癌后行辅助化疗可降低死亡率30%左右,但对于Ⅱ期患者并不能达到类似于Ⅲ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是否获益尚有争议,但共识是应积极鼓励Ⅱ期结肠癌患者参与术后化疗及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5]。

本组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组3年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12个月。辅助化疗可显著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时间。近年来研究表明,卡培他滨用于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理想,且安全性优于5-FU+亚叶酸化疗,因此,XELOX有替代5-FU+亚叶酸化疗的趋势[6]。卡培他滨可被肿瘤组织内高浓度的胸苷磷酸化酶降解为5-FU,肠黏膜吸收迅速,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7]。X-ACT试验对卡培他滨与Mayo方案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在卡培他滨用于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显示3年无病生存率优越的趋势[8]。X-ACT共纳入1 987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研究结果证实:使用卡培他滨患者与Mayoclinic方案治疗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2%和60.6%,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和61.9%。卡培他滨使患者复发风险降低14%,降低16%的死亡风险。目前美国FDA、中国SFDA等已批准卡培他滨作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用药。目前研究证实,结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9]。MOSAIC研究证实,奥沙利铂联合5-FU/LV方案优于5-FU单药治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患者6年生存期(72.9%vs 68.3%,P=0.023),降低死亡风险的20%[10]。奥沙利铂为第三代铂类化合物,与其他铂类类似,均是以DNA为靶点。奥沙利铂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通过与DNA链上的G共价结合,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而抑制DNA的合成以及复制。奥沙利铂以巨大的二氨基环己烷取代了顺铂的氨基,因此其抑制DNA合成及复制的能力强于顺铂。

本研究中表2结果显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及色素沉着为辅助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患者大都可耐受。综上所述,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摘要: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Ⅲ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行辅助化疗者62例,单纯手术者48例。比较两组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及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辅助化疗组3年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2%vs 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及色素沉着为辅助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患者大都可耐受。结论 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大都可耐受。

关键词:结肠癌,辅助化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功,万德森.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结肠癌辅助化疗[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1):65-73.

[2]Figueredo A,Coombes ME,Mukherjee S.Adjuvant therapy for completelyresected stageⅡcolon cancer.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J].2008,16(3):CD005390.

[3]Denis F,Garaud P,Bardet E,et al.Late toxicity results of the GORTEC94-01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radi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ra-dio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stage oropharynx carcinoma:comparisonof LENT/SOMA,RTOG/EORTC,and NCI-CTC scoring systems[J].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5(1):93-98.

[4]周仲国,潘志忠,万德森,等.443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及辅助化疗的必要性[J].癌症,2009,28(9):908-912.

[5]Ota D,Nelson H.The surgeon and adjuvant therapy for stageⅡcoloncancer[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07,14(2):272-273.

[6]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99-102.

[7]Haller D,Tabernero J,Maroun J,et al.First efficacy findings from arandomized phaseⅢtrial of capecitabine+oxaliplat in versus bolus 5-FU/LV for stageⅢcolon cancer(NO 16968/XELOXA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Supplements,2009,7(1):4.

[8]Cassidy J,Scheithauer W,McKendrick J,et al.Capecitabine(X)vs bolus5-FU/leucovorin(LV)as adjuvant therapy for colon cancer(the X-ACTstudy):efficacy results of a phaseⅢtrial[J].J Clin Oncol,2004,22(14S):247.

[9]田姝,李进.结肠直肠癌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5-60.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及Ⅲ期直肠癌患者73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根治性手术并行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 将全部患者分为FOLFOX-4组和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化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KPS) 评分≥60, 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心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 能耐受化疗, 无化疗禁忌, 无外周感觉神经疾患, 预计生存期>3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直肠肿瘤分期以及卡式 (KPS) 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FOLFOX-4组: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 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 d1、d2;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滴注, d1、d2;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 h, d1、d2。14 d为1个周期。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在FOLFOX-4组方案化疗的基础上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 (江西山高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80002) 2 g, 每天3次, 连用30 d。

1.3 生活质量评价

生活质量评分按完成4周期和6周期化疗后进行KPS评分。

1.4 不良反应评价

所有患者在化疗4周期和6周期后, 按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分0~Ⅳ度5个级别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评价项目主要为WBC和PLT。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比较

化疗4个周期后, 两组K P S值比化疗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KPS值比FOLFOX-4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化疗6个周期后, 两组KPS值比化疗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KPS值比FOLFOX-4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2。

2.2 不良反应比较

73例中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不良反应主要以白细胞减少为主。化疗4个周期后, 经χ2检验, 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比FOLFOX-4组小,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化疗6个周期后, 经χ2检验, FOLFOX-4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比FOLFOX-4组小,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提示参芪十一味颗粒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见表3、表4。

3 讨论

直肠癌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是单纯手术后复发率高, 尤其处于Dukes B2和C期的患者, 复发率高达45%~65%[2]。根据Gompertzian定律:肿瘤主体经手术减负后, 体内癌细胞数量大为减少, G0期细胞进入分裂增殖期, 增殖比增大, 这为结直肠癌的术后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化疗药物一方面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 从而缓解肿瘤细胞造成的免疫抑制, 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同时杀伤了机体的免疫细胞,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FOLFOX-4方案近年来作为复发、转移性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的应用越来越倍受关注, 同时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中国版 (2008年版) 确定为能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首选标准治疗方案, 推荐在6个月内完成12个周期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 由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致患者无法耐受等因素, 能规范完成12个周期的患者仅占12%左右[3]。王志超[4]研究结果显示, FOLFOX-4方案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式, 但对于年老体弱者, 使用FOLFOX-4方案时需要注意观察和检测并采取必要的免疫保护措施, 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是我国特有的宝贵医学遗产,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积淀了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方面丰富的经验, 其独特的临床疗效也逐渐被医学界和患者认可。放化疗期间如同时服用一些扶正培本的中药, 可以调整患者整体营养失衡, 恢复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达到协同化疗药物抗癌的作用, 使患者可以更加顺利平稳地完成化疗。中医学认为, 在化疗过程中常耗气伤阴、脾胃受损, 造成人体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影响气血化生和肾主骨髓的功能。参芪十一味颗粒主要成分为人参、黄芪、当归、天麻、熟地黄、泽泻、决明子等。其方解为人参“回阳气于垂绝, 却虚邪于顷俄”, 大补元气, 益气生津;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当归补血首选之药, 益气生血, 治血虚头痛;地黄滋阴、补血, 治阴虚血少, 腰膝酸软、消渴;泽泻、决明子等补肝益肾、共治肝肾阴虚所致虚劳内伤、腰膝酸软;全方共奏补气养血, 填精生髓之功效[5]。目前, 参芪十一味颗粒临床主要用于癌症应用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因放化疗引起的头晕、倦怠乏力、消瘦、恶心、呕吐、贫血等症。

本项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完成了6个周期的73例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有34例采用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FOLFOX-4辅助化疗。结果显示, 直肠癌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参芪十一味颗粒的患者生活质量 (KPS评分) 高于单纯FOLFOX-4方案化疗组 (P<0.05) , 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FOLFOX-4方案化疗组 (P<0.05) , 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方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有接受联合化疗的患者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终止化疗的病例, 这说明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直肠癌术后化疗的生活质量, 减轻不良反应, 这样就为提高患者化疗的耐受性, 接受更多的化疗周期、巩固治疗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燕, 陶敏.627例大肠癌患者的综合分析[J].四川医学, 2010, 9 (31) :1260-1262.

[2]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764-774.

[3]杨立平, 晁兆华, 刘伟.复方苦参素联合联合FOLFOX-4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8 (16) :1224-1225.

[4]王志超, 黄延年.FOLFOX-4方案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J].临床研究, 2010, 7 (21) :33-34.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28例报告 篇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经直肠指诊、结肠镜及活检确诊,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4.6)岁。化疗前均用多层螺旋CT (MSCT)对肿瘤原发灶大小、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脏器情况、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分期[1],28例患者MSCT分期均为B期以上,适于进行术前辅助化疗。其中有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距肛缘距离较短;有4例肿瘤侵犯盆腔组织器官;另外还有3例伴有肝脏转移灶。

1.2 方法

28例患者均按FOLFOX-6方案(Oxaliplatin135 mg/m2静脉滴注3 h,而后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再后5-FU 400 mg/m2静脉注射,之后5-FU 2 400~3 600mg/m2加入Baxter泵中48h维持静脉滴注)进行化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化疗2~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再次用MSCT进行肿瘤术前临床分期,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术前CT分期大致准确。对比化疗前后患者肿瘤分期的变化,判断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

2 结果

其中有22例患者的肿瘤CT临床分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例患者的CT分期未见有明显变化,无一例出现肿瘤进展的情况。22例患者中有5例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只能行Miles手术,但化疗后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增加了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降期明显,以致于手术时改行Dixon术式;有4例患者化疗前无法完整手术切除,但化疗后肿瘤已局限于肠壁,盆腔内侵犯消失,手术可完整切除肿块;另有2例患者的肝脏转移灶体积明显缩小,1例肝脏转移灶消失。所有患者手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吻合口漏、切口裂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杀手,但因其发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未能引起人们重视,往往就医发现时大多数患者病期较晚,治疗效果欠佳,且手术不能保留肛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于是,如何提高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根治率和保肛率以及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腔内吻合器械的应用,直肠的手术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已失去手术根治性切除机会或不能保留肛门。可以看出,手术治疗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

目前,西方国家推行的术前辅助化疗的疗效已不断被证实,能够进一步增强手术治疗的效果,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新辅助化疗已逐渐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研究表明[2],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机制在于:在肿瘤各级血管和淋巴管未损伤前予以化疗,可提高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减少术中癌细胞医源性播散;控制或消灭临床或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3];降低临床分期,缩小原发灶和转移灶,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4];同时通过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此外,对于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缩小了肿瘤向肠管下方和后方的浸润,使肠周转移淋巴结缩小或消失,为保肛手术的实施增加了机会,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Uzcudun[5]等临床研究中对38例T3-4、N1-2的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口服化疗(替加氟+尿嘧啶+CF),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分期降低者23例(60.5%),术前估计仅有39%的病例可以保肛,但在新辅助化疗后上升至60%。Penna[6,7]等报道,在一组最初评估为不能切除的病例中,有16%的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后切除了病灶和肝转移灶。本组病例中的绝大多数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CT分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期作用明显,并且使5例初次评估不能保肛的患者成功保肛,7例初次评估因局部侵犯或转移无法完整手术切除肿块的患者,而能够完整切除原发灶和肝脏转移灶。由此可以看出,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近期疗效较好。

化疗对机体是一柄双刃剑,在给患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能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一过性降低、腹泻、肝肾功能损害和营养不良。前述的副反应会不会给手术带来不利的影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一直是临床医师和患者担心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发现[8,9],一般化疗结束后2周左右手术,并且注重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是不会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加的。本组病例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

总之,新辅助化疗的开展,对直肠癌的手术疗效和手术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只要合理应用,且积极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和注意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风险。

参考文献

[1]高玲, 余波, 黄书亮.直肠癌CT诊断与分期[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4 (5) :364-367.

[2]顾晋, 詹天成, 姚云峰.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7, 14 (6) :628-629.

[3]陆明, 沈琳.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1) :26-29.

[4]NORDLINGER B, BENOIST S.Benefits and risks of neoadjuvant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J].J Clin Oncol, 2006, 24 (3) :4954-4955.

[5]UZCUDUN AE, BATLLE JF, VELASCO JC, et al.Efficacy of pre-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for resectable rectal adenocarcinomawhen combined wit h oral tegafur-uracil modulated with leucov-orin:results from a phaseⅡstudy[J].Dis Colon Rectum, 2002, 45 (10) :1349.

[6]PENNA C, NORDLINGER B.Colorectal metastasis (liver andlung) [J].Surg Clin North Am, 2002, 82 (5) :1075

[7]PENNA C, NORDLINGER B.Surgery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colorectal cancer:new promises[J].Br Med Bull, 2002, 64 (1) :127.

[8]BOLLER AM, CIMA RR.Impact of pre-and postoperative multi-modality therapy on rectal cancer[J].J Surg Oncol, 2007, 96 (8) :665.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入选标准

①年龄在75岁以下;②术前无放化疗病史;③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能耐受手术和化疗;④无肝肺脑骨髓等远处转移;⑤术中证实已实施根治性切除, 达到了A或B度。

1.1.2 病例资料

自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根治性切除大肠癌174例中的93例, 行CHPPI, 其中男51例, 女42例, 直肠癌48例, 结肠癌45例, 年龄 (47±11) 岁。TNM分期:T3N0M0 28例, T3N1M0 29例, T4N0M 16例, T4N1M0 20例。

1.2 方法

1.2.1 腹腔内温热灌注免疫化疗

术后43℃~45℃双蒸水4 000 ml冲洗后, 分别于左右上腹后窝、左右盆腔及上腹正中留置特定管固定, 关闭腹腔切口, 术后第一天开始用RHL-2000B热化疗灌注机 (吉林省迈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行波导干式加热, 机温控制在40℃~42℃, 灌注速度控制在600~800 ml/min, 维持1~2 h。化疗药物分别为:羟基喜树碱、顺铂、氟尿嘧啶、香姑多糖, 总灌洗量5 000 ml。术中第1、2、3、4天, 每天灌注一次。CHPPI结束后, 腹腔内留灌注液约500ml, 其余放出体外。

1.2.2 观察术后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记录术后每日的最高体温、肛门或造楼口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化学性腹膜炎;术后第3、7、11、15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2 结果

93例术后均有低热, 体温38.8℃以下, 1周内均恢复正常。其中3例手术当天出现畏寒、高烧, 考虑手术热所致, 对症处理后缓解;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 (多数为右半结肠切除术) , 给与对症处理后缓解。肛门排气为 (83±48) h。切口均I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和延迟愈合。未出现化学性腹膜炎、肠麻痹、腹腔内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3例术后第7~14天出现白细胞下降, 给予生白后恢复正常。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CHPPI治疗与手术连续进行, 又与静脉化疗不同, 身体的耐受性、治疗手段陌生、对疗效的担心等会产生不理解和抵制情绪。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解进行CHPPI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到机器旁讲解灌注方法、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使患者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 排除患者及家属对CHPPI治疗的疑虑, 征得家属和患者的术前同意和术后灌注的配合。

3.2 灌注时的护理

3.2.1 严格无菌操作

最好给患者一个单独的空间。保证治疗巾将灌注区最大无菌化, 按顺序充分消毒各腹腔预置管, 灌注后各管道消毒后接引流袋。

3.2.2 患者的舒适护理

室内温度要适宜, 床上铺橡皮布和中单, 让患者取平卧位, 排空膀胱的尿液。灌注前30min给以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针100 mg (视个体而定) 、地西泮针10 mg、甲氧氯普胺针20 mg, 减轻因大量液体的机械灌注, 局部高热及药物刺激而导致疼痛不适[2]。预防因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让CHPPI在非麻醉下进行[3]。灌注液内加入利多卡因200 mg和Dxm10 mg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腹膜反应。灌注期间询问患者腹痛腹胀情况,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反应控制灌注速度。1例患者在二次灌注时腹胀厉害, 要求停止灌注, 经过调节灌注速度和做思想工作继续灌注完毕。患者随着体温的升高易出汗, 护士要及时擦去汗液。

3.2.3 灌注时持续心电监护, 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

因CHPPI是在禁食状态下进行, 而且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体液, 药物DDP的代谢需要碱化尿液减轻肾毒性,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灌注期间测量中心静脉压, 保证血容量的充足, 或记录尿量不小于2 000 ml/d。

3.3 引流管的护理

灌注之前用灌注包里的弹簧导丝清除引流管内的纤维组织、凝血块及坏死脱落组织, 保持灌注管路的通畅。如引流管处有液体流出立即采取措施, 防止灌注液进入皮下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时更换引流管处的敷料。

4 讨论

近年来, 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导致大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其主要原因有:肿瘤细胞浸出或癌细胞脱落形成种植转移[4];从门静脉系统形成肝转移[5]。CHPPI利用肿瘤细胞耐热性差易变性、温热效应、机械冲刷作用、热疗与化疗药的协同作用、免疫制剂的应用等原理降低了腹膜种植的概率, 达到了防治术后腹膜转移和提高生存时间的目的。在CHPPI笔者针对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 取得支持和配合, 在灌注过程中,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患者出现的不适感, 调节灌注速度和液体量, 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完成,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持续腹腔内温热免疫化疗 (CHPPI) 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治性切除大肠癌93例的患者, 行腹腔内温热免疫治疗, 给予心理护理、生命体征和并发征的观察。结果灌注成功率100%, 无明显毒副作用和护理并发症。结论对术后持续腹腔内温热免疫化疗的患者加强护理措施, 有助于灌注安全进行, 提高患者完成灌注的依从性。

关键词:腹腔内温热免疫化疗,大肠癌,护理

参考文献

[1]魏志刚, 聊三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 (2) :134-7.

[2]魏志刚, 李国新, 甄莉, 等.围手术期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 (4) :416-420.

[3]邓海军, 魏志刚, 甄莉, 等.胃癌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 (2) :295-297.

[4]ELLAS D, BLOT F, ELOTMANY A, et al.Curative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arisingfromcolorectal cancer by complete resection and intraperitonel chemotherapy.Cancer, 2001, 92 (1) :71-76.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8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自2003~2010年收治经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 术后患者经评分均适合化疗, 行FCF (5-FU+亚叶酸钙) 方案化疗, 化疗6个疗程, 周期为28 d, 化疗过程中外周白细胞降至4.0×109/L以下者, 共100例, 男70例, 女30例, 结肠癌66例, 直肠癌34例。各病例均无明显远处转移, 年龄41~71岁, 平均年龄61岁。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1], 未梢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

1.3 方法

1.3.1 病例分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这意义 (P>0.05) , 治疗组口服中药升白汤;对照组口服利血生及鲨肝醇。

1.3.2 用药方法及观察治疗组:升白汤, 组方:生黄芪30 g, 当归10 g, 生晒参10 g, 白芍12 g, 熟地15 g, 川芎9 g, 代赭石20 g, 焦三仙各10 g, 三棱10 g, 莪术10 g, 甘草6 g。水煎3次, 共500 ml, 1剂/d, 分两次服, 口服3周;对照组:利血生20 mg, 3次/d, 鲨肝醇50 mg, 3次/d, 均口服3周。治疗中用药7、14、21 d, 检测白细胞计数。

2结果

结果使用SPSS 11.0进行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用药期间WBC>4.0×109/L为有效病例, WBC<4.0×109/L为无效病例。

3讨论

化疗是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随着化疗药物剂量的增加, 疗效明显提高, 但其副作用也明显增加, 白细胞减少症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同时, 患者往往出现神倦乏力, 气短懒言, 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 恶心呕吐, 脱发等症, 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可出现免疫力低下, 极易诱发全身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 积极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对于肿瘤患者能否继续得到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学“虚劳”范畴。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术后白细胞减少症,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已有大量文献和临床报道证实。郑岚等扶正升白方对大肠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2]。笔者根据前人的论述,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自拟方剂, 方以益气健脾, 养血和血为主, 本“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之意, 而化疗之术, 以毒攻毒, 伤及后天, 脾虚气弱, 血为之不足, 继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方中以黄芪为君, 益气而健脾, 合当归为补血汤, 补气生血, 以治疗气血亏虚。据药理研究, 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和r-球蛋白、lgM的含量, 促进细胞的免疫功能, 并能增强LAK细胞抗肿瘤活性, 从而抑癌, 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当归养血活血, 当归多糖具有补血和调节免疫及物质代谢的作用, 可直接或间接激活造血微循环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也可刺激肌组织, 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 进而调控多能造血干细胞和CFU-GM层之分化, 刺激骨髓粒单系造血, 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人参固本培元, 助黄芪以补气。人参总皂苷可通过诱导细胞培养液的集落因子 (CSF)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等造血因子的产生, 刺激血细胞的生成, 对于骨髓抑制或化疗的患者, 人参皂苷可与造血因子起协同作用。熟地白芍均养血益阴, 熟地黄多糖可明显对抗全血细胞的减少。三棱、莪术可化瘀血, 现代研究证明三棱莪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赭石镇摄, 降逆纳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谓: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又善镇逆气、降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故佐参、芪纳气归元, 改善诸症, 焦三仙和胃消食, 固护脾胃, 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全方补后天, 固先天, 对改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效果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 中药组不仅能明显提高白细胞总数, 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编委会.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94.

上一篇:团体心理干预下一篇:电力电缆故障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