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市场机制

2024-05-18

发挥市场机制(精选十篇)

发挥市场机制 篇1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制性、对经办方式的选择权和对社保基金的兜底作用。

首先, 只有政府才能保证社会保险的“强制性”, 即应该参保的人群必须参保, 同时, 社会保险机构必须接纳这些参保者, 不得挑选。从而有效解决了保险运行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次, 就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言, 社保经办机构是甲方, 各种商业保险公司是乙方。甲方可以自行经办社保业务, 也可以委托乙方经办社保业务。社保业务怎么经办, 选择权掌握在甲方手中, 市场机制是甲方可以选择的手段之一, 但绝非唯一手段。第三, 政府对社保基金的兜底作用, 是一把双刃剑, 其副作用在于可能导致社保基金的滥用。也就是说, 政府兜底反而可能诱发基金穿底。

在社会保险经办中引入市场机制, 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保业务, 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服务, 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减轻政府兜底带来的风险与责任;二是消除患者的不合理预期, 减少患者上访;三是通过潜在竞争对手的压力, 提高乙方的管理效率。

发挥市场机制 篇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必须努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加快推进旅顺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忧为导向,构建有利于忧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工作机制一是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党政机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逐步深化党政于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企业积极落实竞争上岗制度,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为企业面向市场搭建人才平台。事业单位以聘用制为重点,抓住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通过全员聘用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二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合理流动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的用人原则,开辟灵活多样的引进人才途径,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以惜调、兼职、技术合作、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投资创业等形式自主择业,开辟“人才引进”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大力调整人才结构,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积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互动,促进青年人才向企业转移;鼓励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

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必须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努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使各类人才在广阔的空间选择职业,使用人单位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重点发展网络人才和网络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开发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培育发展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化的人才中介机构,全面建立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二、以求贤若渴的“大人才”观为动力,构建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整体素质的培训机制一是确定人才引进的条件和重点。抓住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落户旅顺的机遇,依托“大大连”建设对旅顺的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城区、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分析地域性、外部人才竞争环境等因素对人才引进的影响,合理确定人才引进条件。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招聘引进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扩大人才总量。重点引进以下方面的人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才,具有高级资格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我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如软件人才和高级技师等)。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投入机制。与大连市平均人才密度14%相比,我区低近4个百分点,可见,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匾乏是我区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注重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培养纳人发展规划中,坚持“谁用人,谁培训,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人为主体,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教育培训投入机制。研究有偿培养、有偿转让的有效措施,规避用人主体因人才流动而带来的人才教育投人风险,保护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投入上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人才长效培训机制。首先,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培训部门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需定产”,分层次培训。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其次,要注重人才的“继续培养”。借鉴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人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继

续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终身学习,尽快构建开放式、终身化教育体系。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及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和完善后备人才库。

四是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农业技术培养相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培养管理和技术型复合人才,支持一流人才向企业集聚。努力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园。适时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进行中、短期培训,到经济发达地区或市以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挂职学习,到革命老区、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增强实践经验。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舞台。

五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要广开思路,加大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重大项目,把吸引人才同资金、项目、技术的引进密切结合起来,对重点科研项目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依托重点工程、项目,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建立地区人才信息网,加强与外地专家、技术人才的合作,通过便捷的交流和良好的服务吸纳人才。继续推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调工作,每年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区工作。通过人才流动站、区校联姻、企校联合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三、以营造敬业乐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程,实行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岗定薪,突出分配差距,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探索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做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鼓励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奖励红股或股份期权。

二是制定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养老、福利等方面可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多渠道奖励的方式,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政府奖励和社会奖励相结合,调整和完善现行人才奖励政策和办法,建立经常化、规范化的人才奖励政策。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将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包括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作为对人才进行激励的依据,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激励制度。

三是规范人才评聘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分配激励制度和来聘人员的安置制度,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岗位聘任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调控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可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职业资格。拓宽人才评价的服务领域,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审标准、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强化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发挥市场机制,创新融资模式 篇3

截至目前,东胜、康巴什、伊旗已经完成城市核心区的自有管网建设,视频资源整合方面,东胜、伊旗已完成治安卡口、电子警察、林业监控和部分小区监控的全面整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方面,全市人口库、法人库和空间地理库初具规模,全市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规划编制调研工作已经启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网,政府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系统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均已上线运行;智慧民生方面,以“政务服务、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为功能主体的市民卡已经覆盖了核心区近50%的常住人口,服务内容涉及医疗、公共交通、食品安全等;智慧能源方面,目前,已投资1500余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覆盖全市各旗区煤炭局、煤管站、所有煤矿双链路煤炭专网;同时,在智慧公安、智慧园区、智慧城管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要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就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财政紧张已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

因此,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要发挥市场机制,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创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发展多种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运营;选择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中,适合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动此类建设内容先行先试,试点推广,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全民参与”的新型投资模式。

汲取经验后,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有效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城市空间,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推进外贸复苏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篇4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互为表里, 金融危机下国际投资贸易和国际市场萎缩、进口减少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致使我国出口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外贸整体复苏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全球汽车重组再生方兴未艾。以汽车为主体的世界机电产品贸易,一直是发达经济体国家赖以获取国际高额利润的出口产品,然而在本轮经济危机重创下,2008年欧美日的15家大汽车制造商,7家亏损,8家盈利,年度总计亏损410亿欧元。2009年一季度世界汽车巨头的汽车产销量,出现了平均30%以上的负增长,即使如此,发达国家依旧把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重组和破产保护作为政府出手救援的重点。2009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因债权人未接受削减克莱斯勒69亿美元的债务协议,从而使具有85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被迫走上寻求申请破产保护之路。与此同时,克莱斯勒正式宣布与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双方将优化调整各自在全球的产出结构和供应基地,而菲亚特的动力系统及配件也将在克莱斯勒的工厂安排生产。美国汽车称霸全球,危机下的振兴调整意犹未尽且走向难料。汽车巨头之间的再生重组,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调整与变革及直面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发达经济体国家对拥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如此重视,关键在于汽车主导下的机电产品是发达国家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和保障就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的重要实体力量。

我国出口反弹尚需时日。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而对外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19.7%,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降到了13%,同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的利好预期相比;与工业经济同比增长5.1%止跌回升的积极变化相比,外贸出口对我国GDP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机电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商品中的降幅较大,今年头4个月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 2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2%,占全贸进出口的54.8%;出口为1 981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占全贸出口的58.7%,依然是中国出口的中流一柱。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彻底的领域,也是国际竞争力提升最快的产业,在应对危机中始终是我国外贸摆脱负增长困扰和推动外贸早日复苏的重要力量,我国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为提振机电产品出口市场指明了方向,建议政府和企业鞭辟联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采取更加扎实的发展举措,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尽早步入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

崇质量以摆脱困境

已过去的“三鹿奶粉事件”和危机下我国部分机电产品企业以牺牲质量低价出口的问题,引起国外对我国其他出口产品质量的许多质疑,其负面评价和出口收益跌失的影响至今尚存。“积力所举,则无不胜”,越是出口市场环境恶劣,越是供求失衡,越要高度重视出口产品质量。无论在什么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外贸增长都要坚守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证的基本底线,把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作为中国外贸复苏的长久之举。

重新思考质量对外贸发展的意义。产品质量是比较同质产品相同服务的使用价值大小的概念,质量的好坏同它的使用价值大小一致。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保证的底线,是要体现该产品在国际细分化市场和国别市场上所需要的应有的功能属性。同质同价和按质论价是国际市场最基本的交易原则,在危机引发的供需失衡条件下,出口产品质量过犹不及没有卖点;质量与市场需求背离和价格扭曲、低质低价同样不利于实现出口增长预期。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市场机制下出口产品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不同市场条件下、不同客户对不同产品、不同产品质量结构下的最基本要求。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出口大国,要从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高远视角,竭诚彰显一个贸易大国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客户的认真态度及责任感。建议主管部门和出口企业重新检视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价值、质量意识、质量观念和质量基础,真正把出口产品质量当作国际使用者感受之下的产物,充分体现崇质量以兴贸、崇诚信以保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保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国际环境严峻对全球出口企业都是一样的,我们绝对不能以牺牲出口产品质量为代价,让30年辛苦积累起来的外向型企业及其出口产能在危机下付诸东流。

实施国内质量标准国际化策略。国际技术标准是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基础性质量要素,国际标准采标率的高低,直接同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紧密相关。在机电产品进出口平稳增长起带动作用的诸因素中,依赖于欧美市场复苏的预期极为关键,而危机下发达经济体将其国别标准左右国际标准的贸易保护标准日益增高。建议大力推行国内标准国际化和国别化的质量达标策略,迫使资源能源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出口企业,以质量标准为纽带,进行结构优化调整。针对危机下国际标准竞争国内化的实际,组织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建立新的出口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标准制订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努力用质量标准的力量,拓展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等国别的市场份额,为加快扭转外贸负增长的困难局面作贡献。

用成本策略保市场

国际经济危机导致需求水平下行和供求失衡的问题,已是一种常态化的经济表现。但国际市场需求的基本面依然存在,即便是低水平的需求,也会是多元而丰富的有效实际需求,企求复苏的基本建设需求,量大面广其活力依旧充足。国际经济危机下的成本变动与供求平衡和实际市场规模休戚相关,出口企业进退市场的成本,是国际市场有效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这样的条件下出口产品的成本与价格将是危机下力保出口市场份额的重要经济杠杆。

用全程式出口成本预控策略保住出口市场份额。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保持低成本出口的优势,争取率先走出困境。建议企业采取全程式出口成本预控策略,采用经营成本最小化、差异化和集约化的理念,提倡同类出口企业集中采购,实行集团内部企业集中采购和外部联合采购的模式,以标准化采购,变小单为大单,获取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要尽力把产出结构集约化调整与降低管理成本、产出链细化整合、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成品无废次、零排放可循环等层面的成本预控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保持和拓展足够脱困的国际市场份额。

用成本策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指标,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业约为0.4,低于美日德机电产品出口强国0.55~0.60的水平。从产业价值链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计量,发达经济体国家中间投入价值与获得新增附加值的比例约为1:1.2,而我国约为1:0.6。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收益的关键,是要从出口产品的全程价值链和细节上优化成本支出结构,实现出口产品价值链的结构调整由低附加值链向中高附加值链转变。建议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运用“内生增长力”理念,激活内在的知识、技术、装备和人力智力等成本要素,采取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降本增效策略,努力提高出口企业自有高附加值价值链的投入产出能力。从而使占出口收益90%以上的概念、创意、设计与研发、核心技术零部件及其模块化生产、营销服务等中高附加值产出的能力,逐步成为出口企业保住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和拓展新出口市场独有的财富。

靠制度力量促复苏

制度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其他资源在用制度力量创造了较好的制度资源以后,才有可能被科学的开发利用起来。建立在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在推动我国外贸实现平衡较快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危机本身就是一种强制性的结构调整,就是要用市场的力量,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和落后的企业。为了保出口增长而把已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扶上马,无异于饮鸠止渴。因此,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着力突破制约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的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制度在推动外贸复苏和保持外贸平稳较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议在保出口与扩内需、保出口企业与调整结构、保就业与保护劳动者权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有效调控、加大政府投资与刺激民间投资等实际运作层面上,要进一步创新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相互矫正、和谐制衡的关系,建立起公平、高效、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如何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篇5

作者:侯永和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必须有效地发挥监督机制的监督作用,科学系统的对全过程管理进行控制,在决策前实施监督,能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能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因此,在实施控制监督中要体现超时性、针对性、适时性,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同时,要力求监督的民主,监督的公开,监督的质量和管理效果,从而达到监督与防范的目的,推动各项目标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监督机制是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尤其是在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管理岗位减少的情况下,更显示出监督机制所处位置的重要。

一、监督是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中,还是各种职能活动中,控制都是普遍存在的。从控制理论来理解,监督就是多过程的一种控制,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要求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其目的在于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各项政策纪律的执行到位,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不受任何监督的“全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决策前实施监督,就可以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可以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以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这就是监督的预防作用。

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因为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或者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均可影响决策的正常执行;另一方面,多种人为因素,例如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等的干扰,也妨碍决策的实施,在上述情况下,必须依靠监督机制去对其失误或过失进行纠正,这就是监督的补救作用。

既然行政管理中出现不当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当失误出现之后,简单机制即可查明原因,弄清是非,判明责任,以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就是简单的改进作用。

监督机制的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的正常发挥,是管理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二、当前妨碍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员不齐不力

当前,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中,其简单机构主要有: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某些单位或部门形同虚设,么二厘毫 精简机构,他们人都是主要对象。一个上万职工的单位,往往只配2——3人从事上述某一部门的工作,或是把这些部门作为安置即将退休的干部的场所,成为老、弱、病、残人员的“收容所”。

2、职责不清,任务不明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机构变成了办案机构,不出问题无事干,出了问题就办案。封闭原理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适时性和同步性,“办案”仅仅是发挥监督机制的改进作用,仅对后续过程有借鉴作用,起不到对正在运行的过程实施控制的作用(补救作用)。

3、抽梁换柱,职责混淆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监督机构的主要领导,又兼任执行机构的重要职务。这样一方面削弱了监督机构的力量,使这些领导同志不能专心从事执法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对干部 也是不利的。因为行政机关的领导是主要的被监督对象,从而使监督人和被监督对象混淆,不但造成监督不力,而且为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

4、信息短路,闭门造车

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在作出重要决策之前,不咨询监督部门的意见,研究重要决策的会议,又不让他们参加,使这些部门对本单位的许多重大问题情况不明,当然,无法实施咨询与监督,这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监督的主要措施

这里暂且不谈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工作的监督,不谈对执行力情况的检查监督,仅就单位或部门如何加强监督机制谈点认识。

1、学习并合理运用封闭原理

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控制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回路,这样才能实行有效控制。如何运用封闭原理实施有效控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其主要规律与做法有:一是封闭要有超时性。在系统运行之前,要预计各种偏离目标的因素,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使决策者始终掌握主动权,避免不应有的损失或失误。二是封闭要有针对性。在系统允许过程中,偏离目标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只有针对某一情况而采取对策,实施封闭,才能杜绝偏离目标的后果。三是封闭要有适时性。只有对过程的运行,实施同步适时地控制,才能使过程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封闭不适时,就等于没有封闭。此外,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领导的预测与实际总是存在差距的。那么预先设计好的封闭系统,在允许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新的失控因素,破坏系统的封闭。绝对封闭的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决策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控制手段,使系统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封闭。

2、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

现代管理学认为: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是构成完整的管理系统的五大机构,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对一个管理系统而言才是封闭的。各尽所能、各尽其职,才能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各项工作领导好、管理好。所谓有效的纳入控制网络,就是不要把监督、咨询、信息机构当陪忖、当“花瓶”,而是有职有权,在各项工作的决策、执行、总结、验收的全过程中,均应有这些部门参与,有他们的具体任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作为决策者,应当允许和欢迎咨询,监督部门与自己“唱反调”,做到兼听则明,否则系统封闭也是不可能的。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究其原因就是决策者未做到兼听则明。例如,某人提出要开发某一产品,要求决策者贷款,总是向决策者灌输各种有利条件,而决策者对具体情况不熟悉,又不让咨询、监督部门去做点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后再定案。而是仅听了一言之词,以为有利可图,就拍板定案,到头来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这样的事例,近些年已屡有所见。

3、法律、制度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法规封闭

要治好一个单位或部门,决策者除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外,还必须根据本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是必然的。但如何使这些规章制度行之有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将监督与奖罚作为重要的条款列入构成封闭的法网,法不封闭等于无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那些损公肥私者,谋取暴利者大都是钻了我们的法不成网的空子。

4、决策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过程封闭

过程封闭是适时控制、发挥监督的补救作用使过程运行与监督相同步所必须的。监督必须贯穿于过程的发生、发展与结束的全过程,过程无监督等于过程不封闭。

监督机制参与过程控制、执行或制订与本过程有关的法规,均是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措施。但是,这还不够,要使过程封闭,使决策得以正常实施,还必须有民主监督措施。民主监督也是监督,这里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常被决策者所忽视。决策者应将各种决策意图交给群众,欢迎群众通过舆论、来信、来访与申诉等方式对决策及实施过程实行监督。民主监督中还有一点应特别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即要认真发挥党外民主人士、专家的监督作用,这些同志大都有一技之长,又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十分宝贵的。

发挥市场机制 篇6

【关键词】发挥 生态调控 治理 棉田害虫

近几年农一师二团充分发挥生态调控机制,综合治理棉田害虫,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团连续四年棉铃虫蛀铃率小于0.2%,棉田因蚜虫危害造成的“油叶”面积在2%以下,棉叶螨危害极轻,棉田全期不见红。即使在2008年棉田害虫大发生之年,二团棉田“三虫”也得到很好地控制,实现了棉花的丰产丰收。二团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因为:

1.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系统

二團耕作区每年有棉花6000公顷,水稻2000公顷,林网树木250公顷,果园、菜地100公顷,排碱渠芦苇草带2000公顷,棉田边玉米诱集带300公顷,光热资源丰富,是各类昆虫生存活动的良好场所。主要害虫有:棉蚜、棉叶螨、棉蓟马、黄地老虎、棉铃虫等;主要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盲蝽、蜘蛛类、鸟类等,还有各种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低等微生物。

2.生态系中昆虫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生态系中消费者根据取食对象不同,分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以及次级以上消费者。该系中棉铃虫幼虫、棉叶螨、棉蚜等以棉花、蔬菜、树叶、杂草、玉米等植物为食;次级消费者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盲蝽等,以初级消费者为食;次级以上消费者包括食虫鸟类等。该团全力保护环境,益害比合理,依靠各级消费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将虫害控制在较小范围。

3. 生态系的维持和保护

3.1 保护天敌的越冬场所

田边、排渠上杂草、田边林带、菜园、果园等是天敌、害虫共同生存活动以及越冬的场所,冬季理应保留田边、林带边杂草及林带树叶,有利天敌及害虫安全越冬,春季则发挥以草养害、以害养益的作用。当害虫率先进入棉田进行危害时,则对杂草采取科学处理,砍除棉田边部分或全部杂草,将天敌赶进棉田,又发挥以益控害的作用。

3.2 不打保护带

对棉田来讲,林带、菜园、果园、排碱渠的芦苇草带是害虫及天敌繁衍的场所,而棉田边及其四周则是害虫和天敌活动的前沿,且天敌进入棉田是尾随害虫其后。所以,以往棉田边打保护带,在消灭害虫的同时,天敌也惨遭不幸。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可能害虫已进入棉田,而天敌却被扼杀在田外,形成害虫越多越打,越打越多的恶性循环。近几年该团棉田四周禁打保护带,维持生态自身平衡。

3.3 增加土壤有机质

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减轻生态失衡的压力。

棉田施入适量的油渣或厩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作物养料,同时进行大量的气体交换,提高根系活力,促进作物茁壮生长,增强抵御虫害能力。如单一施用化肥,生长快,易徒长,易遭害虫侵袭,增加生态压力。该团土质粘性,保水保肥,施足底肥,棉花健康生长,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3.4 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种植作物单一,必定造成害虫选择的对象比较集中,从而形成危害。该团多年来保持水旱轮作,以稻养益,大面积种植玉米诱集带,同时更换棉花抗虫品种,以此优化生态环境,使这个庞大的生态系日趋平衡。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实施“精、准”施药技术,确保生态系安全。

棉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害虫和天敌是自然的,而没有害虫或天敌的棉田,其相对平衡是极为脆弱的。而当害虫超过天敌一定比例,产生一定程度危害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比较安全的农药或对天敌无毒害的生物农药,采用飞机“精、准”施药或膜下滴灌灭虫,将害虫进行适度调控,同时人工辅以助迁天敌,使益害比趋于合理,重新回到生态自控的轨道。

发挥财务稽核作用强化企业内控机制 篇7

一、财务稽核的主要作用

1.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早先的供电企业内控机制已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 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 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而持续立足于供电企业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不断改善内控管理机制, 促进企业自我约束, 不断利用财务的稽核作用, 促进供电企业的科学发展。而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 不仅能促使企业学习到更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还有利于供电企业制定更科学的战略决策, 从而保障各项企业内控措施的落实。另外, 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当中, 不仅能促进供电企业更科学的利用财务管理手段, 更专业化的管理企业, 还能确保企业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财务稽核的首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运作稳定和收益平衡, 而财务稽核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稽核一般采取日常稽核的模式和专项稽核的模式对企业的财务和正常运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达到企业财务收支平衡, 以及收益的经营目的。与此同时, 财务稽核在运作过程当中能够对供电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而供电企业财务的稳定, 有利于供电企业内控措施的高效实施。财务稽核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稽核和审计, 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这样的稽核环节, 有利于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 有利于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

我们知道, 供电企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从而更高效的在管理制度规定的范围开展稽核管理工作。与此同时, 在完善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理念的科学性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可行性, 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流程, 完善授权制度和执行, 加强各部门业务协同, 进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 促进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 以及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电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 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十分落后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供电企业带来了科学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大部分的供电企业都是国企单位, 激励机制不够, 工作人员安于现状, 管理理念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相比相对落后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没有动力就难以发展。同私人企业相比, 没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因此, 相关人员在管理理念方面没有积极的改进意识和创新意识, 更没有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速度一直停步不前, 管理提升较慢。

2. 企业内部管理手段不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是改革创新还是按部就班, 成为了供电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早先的供电企业管理手段较为粗放, 由于企业对各相关人员工作分工的不明确, 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内容的不够熟悉和了解, 以至于多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经常混淆, 导致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不高,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低, 工作态度不端正。而工作管理手段的不够科学, 已然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 这给供电企业的管理带来的极大的难度, 甚还至阻碍了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3.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虽然供电企业人员多, 但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部分重要专业岗位人员匮乏, 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无人可实施。又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手段不够严格, 导致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十分散漫, 对安排下来的工作极为不重视, 完成工作的时间也不及时, 完成的工作质量较低, 从而导致大量的管理工作积压, 得不到及时的开展和落实。这样的情况, 不利于供电企业稽核工作的有效落实, 从而降低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三、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具体措施

1. 提升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是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在实行财务稽核的过程当中, 稽核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整个供电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局预算和掌控, 明确记录每一笔财务支出。此外, 在提升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当合理的构建供电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从而为供电企业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 在提升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 应当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稽核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的稽核水平。通过全面预算的手段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并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内控机制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 对供电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时控制

风险的实时控制有利于强化供电企业的内控机制。因此, 在风险的实时控制过程当中, 稽核相关人员应当注重企业内部财务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风险控制的工作力度, 注重风险的实时变化, 从而逐步的建立风险实时控制体系, 从而为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与此同时, 在风险的实时控制过程当中, 还应当对风险监控人员和预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并将风险监控的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完善风险控制的每一个环节, 从而更高效的对供电企业的发展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促进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不断强化。

3. 注重供电企业稽核制度的创新

注重供电企业稽核制度的创新, 有利强化供电企业的内控机制, 有利于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 供电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稽核部门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改变早先的稽核理念和稽核手段。在注重稽核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当中, 对稽核部门的稽核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 加强对稽核人员的工作要求, 提高稽核人员的工作水平, 注重加强科学化手段的推广与运用。与此同时, 在注重稽核制度创新的过程当中, 供电企业应当加强稽核相关人员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的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 从而为供电企业的内控管体提供保障, 进而促进供电企业的稳步前进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其发展, 供电企业应当利用稽核手段强化企业内控机制。但是,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导致供电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出现了各种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供电企业应当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对企业的发展风险进行实时控制, 注重企业稽核制度的创新, 从而强化供电企业的内控机制, 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弓慧荣.电力供电企业内控中财务稽核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3) :167.

[2]张敏慧.发挥财务稽核作用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8) :102.

[3]江丽萍.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财务稽核的价值和实现方法[J].现代商业, 2014, (23) :235-236.

[4]赵宗凯.M供电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方案设计[D].吉林大学, 2014.

发挥市场的力量 篇8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当补贴达到边际效应时, 市场的作用将再次得到发挥。2004年以来,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刺激下, 农机市场连年呈现火暴的态势, 农机工业产值持续高速增长, 但目前已经进入了调整阶段。既有产品的市场潜能已经被发掘得差不多, 更新换代的需求难以消化现有庞大的产能。要想市场再次腾飞, 就必须有革命性的创新产品, 以刺激新的需求。

补贴是好政策, 但补贴也不是万能的, 随着补贴刺激作用的减弱, 补贴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渐显现。首先,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 老产品就能赚钱, 新产品反而拿不到补贴, 企业创新的意愿受到影响, 市场调整时很难有创新产品来应对。其次, 权力过份集中在某个部门手里, 容易出现腐败行为。2010年以来, 河南、河北、江苏、重庆等地农机系统掀起的“廉政风暴”, 不禁让人心悸。在完善补贴制度的同时, 我们是否考虑一下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市场, 真正地让用户选择产品, 让企业直接面对用户。

几年来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帮助用户选择产品, 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企业选择用户, 如此大权力集中在产品交易的最前端, 难免让人担心会出问题。现在市场开始调整, 何不趁此机会还原市场的本色, 管理部门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质量的监督和为用户服务上。

发挥市场机制 篇9

一、财务稽核作用简析

财务稽核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 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运行水平、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财务稽核作用进行了分析。

1.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促进企业自我约束, 最终能够做到科学发展则需要企业财务稽核工作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 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来更好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且确保政策法规的执行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正确决策。另外, 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过程中由于财务稽核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促使供电企业更加自觉的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来确保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与合规性。

2. 提升企业运行水平

财务稽核的进行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行水平。由于财务稽核一般采取日常稽核的模式和专项稽核等几种不同的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日常稽核主要是通过会计复核来由供电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复核来专责对财务收支实施。除此之外, 在财务稽核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通过监督稽核的进行来更好地抽调业务骨干组织对所属单位进行现场交叉财务稽核并且通过专项稽核即有重点的针对资产、资金等采取联合监督方式来将财务稽核、审计、效能监察工作有机结合, 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供电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3. 推进企业制度建设

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建立并且完善一整套的内控制度,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及工作范围。除此之外, 在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当注重实现管理广度横向到边和管理深度纵向到底。另外, 在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当注重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常态工作机制, 从而能够更好地明确稽核重点并且充分运用稽核成果与此同时明确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和制度, 最终能够建立清晰的制度体系并且促进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二、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

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这主要体现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风险的实时控制、注重稽核制度创新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进行了分析。

1.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是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应当注重打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从而能够更好地的确保供电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除此之外, 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还应当注重应建立、打造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另外, 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通过全面预算的顺利执行可以有效地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供电企业内控机制强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2. 风险的实时控制

风险的实时控制对于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风险的实时控制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自身应当注重在财务内控和稽核过程中更加关注风险控制工作与风险的实时同化工作, 从而能够更好地逐步建立风险评价机制。除此之外, 在风险的实时控制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还应当注重将风险管控职责落实到工作岗位中并且将风险管控措施固化到作流程, 从而能够更好地形成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另外, 在风险的实时控制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还应当注重风险的控制监督, 从而能够不断增强财务和审计人员的风险监控意识, 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供电企业内控机制强化效率的不断提升。

3. 注重稽核制度创新

注重稽核制度创新是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注重稽核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当进行稽核方式的选择时供电企业稽核人员应当注重加强信息化手段的推广应用。除此之外, 在注重稽核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还应当注重以事后监督为主并且合理的推广财务在线稽核, 从而能够通过财务管控信息系统来及时对各项业务进行在线稽核。另外, 在注重稽核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稽核人员还应当注重以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为主并且坚持创新稽核手段,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供电企业内控机制强化可靠性和精确的持续进步。

4. 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结合

目前供电企业将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 加强每月在线稽核力度, 要求各基层单位必须根据省公司稽核结果反馈整改情况, 并提供佐证材料等, 由此可见供电企业对财务稽核工作的重视。举例来说, 我国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在稽核工作中, 通过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结合来更加扎实地开展资金、担保管理等方面自查自纠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合计消除了财务疑点和财务问题共计17项,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模式。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供电企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 供电企业财务稽核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供电企业稽核人员应当对于稽核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供电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供电企业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 供电企业财务稽核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对财务稽核作用进行简析入手, 对强化供电企业内控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财务稽核,供电企业,内控机制

参考文献

[1]甘晓泉.供电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09.

[2]张剑雄.对提高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32 (7) :961-968.

发挥市场机制 篇10

一、基本情况

额敏县自去年以来共建立党代表工作室28个, 其中乡 (镇) 16个, 社区11个, 县直单位1个 (设在公安局) , 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二、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做法

1. 落实办公场所。

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实用管用、共建共享”的要求, 目前建立的党代表工作室有7个设在办公楼1楼, 9个设在党员服务中心, 1个设在窗口服务大厅, 其他11个设在会议室等方便接待群众的办公场所。

2. 落实党代表工作室配套设施。

全县党代表工作室都配备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日常办公设施, 统一悬挂“党代表工作室”标牌和“知党情、听民意、促和谐”标语, 各项制度上墙公开, 并设立党代表工作信箱, 以便于党代表收集社情民意。

3. 落实党代表任期履职制度。

制定下发《额敏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制度汇编》, 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 (试行) 》以及额敏县党委委员、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党代表管理、考核等制度, 确保党代表开展活动有据可依。

4.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意见》 (额党发[2013]1号) 文件要求, 结合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 统一将全县275名县级党代表和439名乡 (镇) 党代表统一编排到工作、生活所在地或领域的党代表工作室发挥作用。采取主动约见党员群众的方式, 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座谈, 广泛了解基层思想动态, 消除不稳定因素,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严格随机走访制度, 党代表随机不定期走访工作室所在辖区党员群众, 收集社情民意, 至目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43条。

三、党代表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机构、联络员队伍建设落实问题。

额敏县成立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以来, 设在县委组织部组织室, 但至今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开展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感觉比较被动;全县已建立的28个党代表工作室中16个乡 (镇) 场主要由组织员负责;其他11个主要由负责党建的干事负责, 工作成效也不是很明显。

2. 党代表结构不尽合理, 党代表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党代表结构上领导干部比例过大, 领导干部在承担工作的同时在时间、精力投入上难以有保障, 无形中影响代表作用的发挥。目前的党代表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工作岗位,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党代表角色转换还不到位, 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党代表意识不强, 对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 无法积极履行党代表职责;有的党代表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特别是部分党代表的调研分析、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及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欠缺, 影响作用发挥。

3. 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有待拓展。

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有很多种, 虽然《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 (试行) 》中提出了一些做法, 但是对闭会期间党代表怎么发挥作用, 开展活动的内容范围、职责要求都没有具体的条款规定和操作规范, 比如在党代表开展工作的方式上、党代表职责保障上都没有做出具体详细要求, 从而导致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4. 党代表职责定位不明确, 缺乏党代表考核评价机制。

党代表任期一般为5年,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中只是明确了党代表的职责和权利, 并没有对党代表的职责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开展活动缺乏“身份”, 无法履行党代表所在地方党的领导工作的职责。

四、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1. 完善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及联络员队伍建设。

建议上级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专职工作人员的落实。配齐全县28个党代表工作室联络员, 负责组织、联络、协调党代表开展活动, 做好党代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党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督查等活动;受理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接转党代表的提议、咨询等事项, 督促有关单位负责办理并答复;安排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采取适当方式向党代表通报党内有关情况, 组织党代表学习培训。

2. 完善党代表补选制度, 着力提高党代表素质。

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今后应适时在部分乡 (镇) 实行党代表年会制。目前在党代表中有部分党代表因工作等关系离开本地的, 党代表人数出现空缺现象一直存在, 因此在落实党代表年会制的基础上应该落实党代表补选制度, 并注重党代表结构调整。创新培训形式, 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辅导报告、理论研讨、经验交流、考察调研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进一步拓宽党代表培训途径, 提高培训实效。注重基层一线党代表的培训, 采取骨干代表培训、妇女代表专项培训、代表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分类培训。将集中培训、经常性学习培训和平日自学相结合, 鼓励党代表通过个人发言、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形式参与培训活动, 使党代表培训与发挥党代表作用、推进本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 创新活动载体, 发挥党代表桥梁纽带作用。

只有创设丰富多彩的党代表活动平台, 认真落实党代表的各项权利, 才能改变党代表发挥作用“一次性”的问题, 充分发挥代表任期内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党代表全局工作“参谋员”作用, 邀请党代表参加所在地党委会, 听取审议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引导党代表提交提案和建议, 作为党委重大决策的参考。充分发挥党代表党内民主“监督员”的作用, 提升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明确党代表为党内监督的主体, 使党内监督方向由以往更多的依靠自上而下的监督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监督, 使党委的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的有形监督之中, 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提高决策的公信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干部工作“考察员”的作用, 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公信度。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公选、推荐干部等制度, 扩大党代表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活动空间, 直接参与干部考察、监督和决策, 切实提高选拔干部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党代表社情民意“接待员”的作用, 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 党代表联系党员, 党员联系群众”三联活动机制, 为党代表开辟一条反映党情社情民情的“民声道”。

4. 以职责具体化为目标, 明确党代表在地方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职责。

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首要的是解决党代表职责定位的问题。一是示范带动, 党代表要严以律己, 率先垂范, 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定理想信念, 维护党的领导, 始终保持党代表的先进性, 在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参与决策, 党代表参与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对相应级别的党组织在研究决策重大问题时提出意见建议。三是监督执行, 党代表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决议、决定情况进行监督。四是提案建议, 党代表对涉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事项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五是联系沟通。

上一篇:初中政治多样化教学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