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

2024-05-05

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精选十篇)

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 篇1

一、对小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

社会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互通, 使得英语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们如果不懂英语, 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也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因此, 英语的学习被重视起来。我国从2001年起, 逐步从小学三年级起实施英语课程, 如此的政策, 让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而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在打好正确语音、语调基础的同时, 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初步与人交流、沟通。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需要接触大量的语言素材, 比如:教材、报纸、杂志、网络等等。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国家, 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 他们没有机会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练习, 这就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素材, 而接触英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在小学阶段, 即使是中低年级, 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多接触英语, 比如可以让他们多阅读、多表演, 这样能够使他们通过了解故事, 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二、小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别林斯基也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合适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筛选出一些经典推荐给学生。

(一) 共享经典书系

1.童话故事。英文原版的童话故事, 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是值得我们推荐的经典, 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传说》等。

2.绘本故事。绘本就是图画书, 是语言生动精练, 画质优美的书籍。绘本中的图画, 有鲜明的形象, 典型的形态, 和富于理性的推测想象空间。绘本中的文字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紧密, 能够帮助他们扩展理解力、想象力和思考力, 是较为完美的故事呈现形式。所以说, 绘本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 是他们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素材, 如《牛津阅读树》《体验英语》等。

3.优秀作业网站。如:“一起作业”网站上的课外阅读等。

(二) 探索阅读策略

1.与教材内容相关。经典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推荐书目时, 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如学习《灰姑娘》《皇帝的新装》《美女与野兽》时, 推荐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与学生年龄适宜。低年级的学生, 认识的单词少, 他们适合阅读简单的儿歌、一两句话的绘本;中高年级的学生, 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 也有了一些评价的能力, 可以让他们阅读有些难度的童话故事, 或者篇幅较长的绘本。

3.长线型阅读。我们可以将经典故事分散在小学六年中, 让他们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地阅读。

(1)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学生阅读时, 我们要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 只有用简单的方法, 他们才能记住, 并能较好地运用。同时也让他们的阅读有方法可依, 这样更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如:写写画画、快速阅读、听音畅想阅读等。

(2) 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 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 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 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如同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 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先在于选择读物, 要从易到难, 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 对同一篇读物, 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提出进一步的理解要求, 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 要逐步训练, 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 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 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 和谐发展。

英语阅读量的积累, 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 学生词汇量扩大了, 他们英文猜测、理解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们也从原来的看图猜意思, 转变为看英文, 懂意思, 有些学生甚至还能读出故事背后的内涵意义。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 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自我探索阅读的意识, 提高了英文阅读的自觉性。

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完不同的课文后,我发觉阅读教学的方法是那么的多样,而这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在读中激趣

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例如,在教学《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时,我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安排适宜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感悟,享受审美乐趣。

二、供给舞台,演中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教学《特殊的考试》时,我设计了小狐狸、小猴、小熊、小白兔的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此来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为什么选小白兔当小小卫生员主持人的意思。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同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乐的主动性,给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演一演,并一起讨论。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让学生在模拟表演中提高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领阅读 篇3

1、成立“教室书吧”

设立敞开式的读书借阅柜,把读书分类、编号,选择适合儿童口味和发展性的书籍,使之成为教室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家庭保存的优秀的图书,放入教室,达成资源共享,教师也可以有选择性的把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集体借阅,定期置换、更新,便于知识的流通。安排专人学生进行管理,确立简单、便捷的借还制度,以减少书籍的流失。同时,对学生应进行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爱护书籍,合理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使书籍发挥最大的功用。设计相应的“阅读积累卡”、“摘记本”,让学生的阅读富有成效,及时地消化、吸收,为平时的语文学习、写作做好丰厚的积淀。开展活泼多样的“读书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的持之以恒。

2、每周一诗

“读诗使人聪慧”,还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培养高雅的情趣。结合学校背诵经典的要求,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天的早自习、下午的课前预备时间,使教室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每星期抽出一节课举行诗词朗诵会,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并能说出诗歌的写作特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剪报办报

让学生剪报办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还可以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在剪报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经常这样做,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培养了阅读能力。同时它能丰富课余生活,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有益的课外阅读上来,课余时间学生可做的事就多了:跑图书馆,电脑上网,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 具体指导过程分以下三阶段:

第一阶段:“趣”字入手,诱导阅读。 刚开始,为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并不限制剪报范围,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哪怕是一则笑话、一句名言都可以。这样一来,学生很轻松地加入剪贴行列,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在事先发给他们的纸上,并在空白处勾勒上漂亮的花边,点缀上可爱的卡通粘纸。看着自己亲手剪贴的小报,学生们初尝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第二阶段:确定专题,广泛阅读。 一个阶段下来,学生已能独立地制作一张小报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小报制作评比,每次评比都有一个专题(比如“我爱祖国”“感恩”“走进科学”),并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欣赏、学习。此举会大大激励学生,他们大量翻阅书籍,上图书馆,甚至电脑上网,希望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第三阶段:鼓励交流,推动阅读。 通过一段时间的剪报、编报,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上,只要学生获得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就尽量让学生来介绍、来讲解。还可以利用队会和信息课时间鼓励学生交流所阅读到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即时、即地交流,便捷地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使我们的语文学科活动更贴近生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反过来,大量的课外阅读又拓展了学生交流的内容,两者形成了不可替代的良性循环。

4、“班级读书会”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同学经常性开展“班级读书会”,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用自由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加深对一本书的体会。由班干部以班队会形式进行,形式多样:可以是精彩片断表演、分角色、说感觉、评人物、品读佳句等,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5、 挑战性阅读

挑战性阅读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将挑战性阅读列为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孩子去补充知识的或经验的空白的,那么,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如美国向伊拉克开战了,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新武器、新战法(比如无人战、导弹战、反恐战)方面的书籍。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可以向孩子推荐钓鱼岛本就属于中国的历史资料。

6、影视欣赏,上网浏览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监督。其实在各科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在报刊、书籍、影视、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所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各科老师均有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向完整。

7、参观、旅游

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写园林风光的课文,读过课文后,如能再实地游览,那么学生对作者的描写会有更深的感受。对作者的选材、遣词造句等语言表达方法会有更深的理解。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人物、风俗、地理。参观科技馆,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力。因此,学校应多组织参观活动,使学生多了解我們的社会,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活动 篇4

一、鼓励学生多动手

生物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 很多生物学理论、规律都是由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得出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素材, 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并给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条件和机会, 以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物学素养。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教师都应该以趣味化的导入方式, 让学生多动手参与, 如亲自准备实验素材、实验用具, 动手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 以便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熟悉实验规范, 掌握实验步骤, 得出实验结论, 最终强化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生物现象的认知。

二、启迪学生多思考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 从而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课堂大都采取教师讲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习得的知识都是教师灌输的, 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新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一定要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多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绪, 将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以能启发学生多思考的方式来展开, 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 在给学生以熟悉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生物现象多思考、多探究。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从而探究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 发现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争取学生多表达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较强,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争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还是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生物素材, 教师都要争取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 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生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一般而言, 一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 教师总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课堂小结, 并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 以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和强化, 这样一来,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就更加深入和透彻了。

四、强调学生多阅读

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篇章图文并茂,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教材内容, 并能从中发现有用信息, 一方面在基于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 提高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毋庸置疑, 无论多阅读教材篇章还是多阅读学习资料, 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厚的知识积淀, 以便在关键时候厚积薄发, 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求知态度和探究精神。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外多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阅读素材,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 可以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 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 也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五、组织学生多辩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如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小组,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一个可以进行讨论或者争辩的话题, 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 以便能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掌握。此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可以进行正反论证的问题, 让学生课下搜集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以便在课堂辩论活动中能够旁征博引, 这样一来, 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辩论中强化认知,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引导学生多评价

新课改强调了课堂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肢体, 应该教师一起参与到生物教学评价中来, 可以师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 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 以便在评价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学得知识的同时, 学会与他人交往, 提高综合素养。

七、强调学生多练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 教学相长才是最佳的教学状态。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新课的教学, 而且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或者进行一些小测验, 以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在测验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 通过这学生的练习作业或者小测试,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 加强针对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5

四月,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有“多才多艺的手”、“我的本领真大”、“小小蛋儿把门开”“美丽的春天”等。在“多才多艺的手”实施中,我们通过各种探索活动对自己的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自豪感,知道了自己小手的用处,对自己能干的小手感到特别的自豪。我们还学习使用小剪刀,尝试用小手打开各种包装袋、包装盒。在“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唱了有关春天的歌,学了有关春天的儿歌,还画了春天的柳树、春天的花。在“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一起探索了鸡蛋里的秘密,一起做实验让蛋宝宝站起来,还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品尝了各种蛋制品。

四月,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月初我们“小脚丫”亲子班举行了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分3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幼儿与家长在指定的场地自由玩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推着小推车,拉着拉力车、拍着皮球,玩着滑梯,在场地上追逐着,奔跑着,一片欢快嬉闹的场景。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集体教学:有绘本阅读、亲子阅读、亲子制作等,其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和家长,孩子们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与父母一起大胆地进行故事表演,连一向胆小内向的露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亲子阅读的场面特别的温馨和感人,所有的家庭都融入到了书的海洋里,故事的海洋里,孩子们感受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的乐趣。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户外亲子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开心,仿佛回到了孩童的时代。在游戏“踩气球”中家长比孩子更激动,更加投入到游戏中,他们和孩子一起欢笑,一起感受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游戏一个个的开始了,有“过山洞”、“追地雷”“追泡泡练跑步“亲子二人行”等,每个游戏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个活动都能促进幼儿一种能力的发展。每个游戏后教师都及时地给宝宝奖励,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丰富阅读体验的途径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4-01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积极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逐步提升阅读技能,教师就要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方案,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惯性,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趣——打开体验之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阅读兴趣简单地等同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将其中生动、有趣与贴切、新颖的内容充分利用起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形式很多,如猜一个与课题有关的谜语、唱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讲一个和课文人物有关的故事,都能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教学课文《一路花香》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春暖花开,道路两旁花团锦簇,唯美的画面立刻获得了学生的惊讶和赞叹。“瞧,路边的这些花儿多美呀!走在这条小路上,我们不禁会陶醉于芬芳的花香中。”我边说边板书课题,然后问道:“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了,纷纷兴趣盎然地开始朗读课文。

二、入戏——感受体验之乐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要依靠一些阅读技巧,更要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感悟的基础之上,即让学生走进文本,以强烈的代入感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爱与憎、喜与悲,从而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一些对话性内容较多的课文时,可以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戴上头饰以增强角色感,同时教师适当地对不同角色的语气予以点拨和评价,让学生在对角色语气的模仿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知人物性格的差异。再如一些写景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导游的角色,用语言展现景色的秀美或者壮丽。

如在教学课文《泉城》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组织学生分组学习,通过扮演导游用语言展现珍珠泉的美,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泉水的“聚、散、急、缓、断、续”,在表演中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想象中体会泉水的动态美,进而在美的享受中丰富阅读体验。

三、拓宽——充实体验之旅

阅读教学要改变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细的弊病,而要以诵读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阅读训练中感悟文本,从而提升阅读体验。

一是拓宽材料。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课内外互补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主挑选补充材料。如教学课文《诚实与信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诚信的故事,以理解诚信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诚信的追求。

二是方式宽松。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阅读的自由性和便携性,引导学生适度地进行电子阅读,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在广阔的阅读海洋中遨游。

三是时空拓展。教师要给予学生更自由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获取身边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在知行结合中加深阅读体验。

四、披情——品味体验之美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只有伴随着情感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再确定教学时的情感基调,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情感抒发的“场”,也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和陶冶学生思想情感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师生情感产生美妙的共振。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情感和良好的表达,通过表情、语气、语调以及节奏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教学课文《九寨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它那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让游人仿佛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梦境中。”我同时展示了一组九寨沟的风景图片。“看着这些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先来深吸一口气,呼吸一下九寨沟清新的空气。然后让我们加快步伐,走进这个美丽的‘人间仙境’,尽情地惊讶和赞叹吧!”

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篇7

一、提前谋划, 精细安排

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 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 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 必须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 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 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爱, 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时间一般是固定的, 基本上每周一次, 每次一节课左右。活动包括一些层次较高的英语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 借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二、千变万化, 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 譬如, 英语演讲比赛, 参加人数不限, 可自愿报名。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大有益处。再如, 英语书法比赛, 以中低年级学生为主, 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 人人参加, 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些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 必须统一书写内容, 书写格式及其他要求。让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还有英文小报制作, 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又可增长学生的见闻, 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此外, 还可以开展“英语游园会”、“英语故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而且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 可将学生分为几个组, 并邀请其他同学观摩。比如“英语智力竞赛”, 判断是非填空、听力测试等。

三、归纳总结, 积累成果

每次活动开展之后, 首先要算出成绩, 之后排出名次, 公布获奖名单, 以资鼓励。然后再由教师或评委认真总结, 肯定成绩, 指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纠正错误, 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 教师自己还应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小结,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今后改进办法, 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 做到善始善终。

(乐亭县汤家河镇麦港初级中学)

化, 体现思维的多元性和阅读技能的多元性。

3.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1) 分析: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整合阅读教学, 尽量大胆丢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和不断增强对英语的兴趣。

(2) 策略: (1) 在英语阅读教学前, 向学生提供相关文化背景。首先,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 是文化的载体, 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知识, 掌握英语技能, 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这些和熟悉英语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其次, 建构主义认

“自信激情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的自信激情感染学生的自信激情, 是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和自信的前提下, 将自信教育融入政治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在充满激情和自信的精神状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自信激发就是用激励手段, 激起学生自信的过程。

现在的高中生很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是在家长的溺爱、庇护下长大的, 缺少劳动实践机会, 致使他们缺乏自信, 胆小怯弱, 做什么事都顺口说“我不行”。今天的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靠他们去努力, 他们有没有自信, 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昌盛, 民族的兴旺。因此, 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 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是每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如何进行自信教育呢?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充分的自信:

第一, 带着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都有自己成功的时候, 作为教师应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之加以肯定和承认, 这是对学生最大最好的激励, 将使学生获得自信, 充满信心。在学习完“勇于自省”后, 我要求学生认真反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此时, 我发现班上一名女生, 不管我提的问题多么简单, 不管我采用何种激励方式, 她上课从不举手。我点名叫她告诉我她反省的结果, 她站起来后把头低得贴到桌面上, 始终没有说一个字。我请她坐下, 对班上同学讲:“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用她的行动告诉了我她反省的结果, 她的不足之处———太害羞, 不敢举手发言, 这位同学敢于展示自己不足的勇气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学生们回答“是”, “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她改进自己不足的勇气和信心?”学生们回答“是”。我用信任鼓励的目光看着那位女生, 对她说:“老师希望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后能勇敢改正, 下次大声地、自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好不好?”学生点头。从那以后那位女生举手的次数多了, 回答问题声音大了, 也自信多了。

第二, 积极的引导学生大声自信地喊出“我定能成功, 我是NO.1”。我们之所以强调要积极引导学生大声自信地喊出“我定能成功, 我是NO.1”,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 学生能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喊出这句话, 就突破了自我的羞涩感, 做到了自我的超越, 是一种不小的进步;其次, 喊出这句话, 就在众多的同学面前作出了自信的承诺, 为树立其充分的自信形成了强大的外部促动力;最后, 学生可以从这句话中得到自信的心理暗示, 以强化自信。因此, 积极地引导学生大声自信地喊出“我定能成功, 我是NO.1”是强化学生自信的有效方法。

(乐亭县汤家河高级中学)

为, 学习者对语言意义的警告实际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2) 英语阅读

教学过程中确认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

注意调动和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阅读教

学中,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主

体成就感, 满足其主体成就感。 (3) 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运用语言。语言学

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只记忆而不去动态地运用, 语言的学习终将

陷入机械地记忆中。学生也会因为枯燥的记忆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只有把学到的语言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运用语言的乐趣中, 进而提高学习的生动性、自

觉性, 培养学生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 篇8

一、联系生活实际, 使教学内容“实”起来

品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活动, 要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整体生活, 对于手中的课本,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 既善于利用课本, 又敢于跳出课本。品德教育, 三分得于课内, 七分得于课外。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们创建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品德与生活课堂, 让他们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大自然是最令儿童向往的地方, 是发展孩子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 展开想象的大翅膀, 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在“寻找秋天的小秘密”活动中, 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 通过各种感知活动, 如拼图、画画、表演等形式进行收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 老师又结合学生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如有些学生在草坪上捡来了破塑料袋、纸屑等废旧物品, 于是, “找秋天”变成“保护和打扮秋姑娘”的活动。老师鼓励学生们捡起草坪上的垃圾, 并按质地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们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学生们讨论非常热烈, 想出很多方法进行尝试, 有的学生进行剪剪贴贴, 把它们装饰成美丽的图画、小花篮等;有的学生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有的学生则尝试用土埋、用水溶。尽管有的方法尝试或失败或成功, 但学生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 不仅了解了秋天的季节特征, 还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提高了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 让学生们学会了热爱大自然, 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

二、创设活动情境, 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 老师努力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 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动手动脑, 发展特长, 学习知识, 个性得到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找朋友》这一课题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心理设计的, 当学生们怀着不安与渴望走进小学的大门时, 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 首先是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 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快。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 快乐地成长呢?于是, 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

活动前, 老师让学生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的、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 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活动开始时, 一边唱歌一边“猜歌名”, 猜来猜去猜到了《找朋友》这首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了找朋友的游戏, 学生们你追我赶, 玩得不亦乐乎。老师说:“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 我们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又激励、引导学生们大胆地表现自我, 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整个活动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充满了儿童的朝气和欢乐的激情。我们不难看到, 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已经互相接纳,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为了促进学生之间更进一步相互了解, 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们:“通过游戏你认识了哪些朋友?他们都长得什么样?你能不能给他们画张像呢?”接着, 学生们回到了座位上, 平心静气地思考了一会儿, 拿出了绘画的纸和笔。一幅幅画像画出来了, 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四周, 大家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这下可好, 学生们都笑得前仰后合了。他们看到, 有的同学挺胖却画得很瘦, 女孩子的小辫画得像羊犄角……这时, 老师请这些同学来谈谈为什么这么画,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杨靖琦小朋友太胖了, 我希望她以后多锻炼, 瘦一点比较好。”“张含烟的辫子好长, 我妈妈说, 头发短一点好梳, 不浪费时间。所以, 我想, 她要是梳个羊角辫也不错……”瞧, 学生们不仅能细心观察, 找出同学与众不同的特征, 还能把自己的期望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上, 真了不起!最后是互赠作品, 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画像, 教室里又掀起了一片欢笑声。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 学生们的学习是综合性的, 学习了唱歌, 学习了绘画, 还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活动, 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 篇9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后进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另外,不要把教师的地位凌驾在学生之上,让学生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合理建议,经常和学生探讨学习问题,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上的问题。如果每个学生都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就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堂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氛围如何对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首先,课前灵活多样的问候语或活动。陈旧的问候语(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会使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老师能将每天的问候语变一变(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 are you going on?等),就会给师生双方都增添新鲜感。课前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活动,比如形式多样的Duty Report。学生可以个人用英语报道一则新闻;可以两人说一段英语相声;还可以多人表演一段小品。这样学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预热了课堂气氛,也给他们增加了学习口语的机会。其次,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成功的导入既能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带动学生主动投入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在课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通过亲身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课堂上,教师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如:“Good.”“Don’t be shy.”“Be brave.”“You are very clever.”“Ok.That’s a good idea.Thank you.”“Try again.Don’t worry”“Try your best.”“I believe you”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另外,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交际:“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就在课内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将课堂设成商店、某人家、公园、医院等场所,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表演,可单人表演,也可小组表演,必要时可以进行比赛,学生们为了本组的荣誉,都会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最后,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把音乐、电影带进课堂: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使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音乐和电影,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具有启迪人们的智慧、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中学生性格活泼且喜欢音乐和电影,唱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情绪,而且那种节奏能使思维与语言结合在一起,能加深记忆。

三、单词的教学

英语有一则谚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单词关一过,课文理解及语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些。传统的单词教学,是将单词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只是机械地读、背。单词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只有一种模糊的、间接的认识,总是记了忘,忘了又记。其实在单词的教学中,除了尽可能地利用动作、实物、图片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外,还可根据需要利用简略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造句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我们还用到了讲故事、猜谜语、问问题等方法。在检测学生背单词的情况时,我不仅只是采取听写、抽背的方法,还将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每组抽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小组比赛。我们还使用循环记忆法,根据人类记忆规律,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单词在第1、2、4、7、14、28天进行重复、循环记忆,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忘记单词了。通过多种方法的单词教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单词在一环节,他们不再感到枯燥,不再怕背单词了。

四、科学运用评价手段,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建立英语角(English Corner);自编自演的英语小品、英语演讲、英语歌曲等比赛;制作英语报纸和贺卡,设计英语个人主页;欣赏经典英语影视作品;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还有英语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英语日常交际用语、经典英语歌曲欣赏等选修课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注重并积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英语,从而自然、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余艳.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08, (15) .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

[3]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4]上海市教研室.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出版社, 1993.

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 篇10

一、跳出语文阅读教语文

语文教学, 既是传统的, 又是新兴的;既是文学的, 又是审美的。教学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 我采用多种方式设置对话情境, 丰富学生体验, 反复诵读欣赏。安排了比较诵读 (自读、范读相结合) , 初步领略诗歌情感;情景对话, 设身处地走进诗歌, 进行审美教学;拓展联读, 将本诗与《赠汪伦》比较, 互文链接探究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替作者着想, 读得真切, 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显得尤其重要。唐诗虽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但诗人抒发的离别、思念、失意等情感与我们永远相通, 通过多角度对话, 让学生打通古今隔膜, 进行心与心对话, 从而了解“唐人的需要”, 知“唐人的得失”, 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原生态情感, 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随风潜入夜”式的上升。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逐渐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作品中, 进而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联想、想象、情感和思维, 跳出文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如《爱的教育》这一文学作品, 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来说, 对此书不太感兴趣, 但这部书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作用。作为指导者的语文教师就可选取书中一些曲折的故事情节向学生介绍这部日记体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安利柯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 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 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让他们主动地去读《爱的教育》, 品味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空间, 阅读生活, 思索人生。

二、跳出语文阅读学语文

学语文不能只闻一知一, 一定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跳出语文教材, 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 灵活地运用语文资源, 灵活处理教材, 自主学习, 自如运用。如学习《论语十则》, 学生对其精彩的警句非常喜欢, 利用这一时机, 向他们介绍了《孟子二章》《培根论人生》等文章, 然后放手让学生搜集整理, 课外进行抄录比赛, 介绍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通过课内教学带动课外阅读, 让学生跳出语文教材学语文。

跳出语文教语文, 除了在课堂上思维跳出教材, 更多地还要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有些知识要放手让学生到室外去自己实践, 自己学习。如我在教学何其芳的散文诗《秋天》时, 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 领悟秋天, 发现秋天, 再讨论—分析—总结, 最后得出:秋天是一个成熟的、丰厚的季节, 这就是秋魂。从而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 学生既感受了自然界的气息, 又学到了知识, 陶冶了身心, 比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读要好多了。

三、跳出语文阅读创语文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探究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很重要的。首先,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 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篇目, 促使学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中去,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觉得在语文课本之外的课程资源上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其次,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的放矢, 劳有所获。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去搜集资料, 展开活动, 每一次活动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 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再次, 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挖掘地方资源。我让每个小组探究一个活动方案, 很快各种精彩的活动主题出现了:“舟山特产交流会”“大桥经济影响下的舟山前景”“茶叶发展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受到了教育, 又学到了语文, 丰富了头脑。“教是为了不教”, 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转换旧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解放出来, 把阅读、理解、体味、感悟, 创新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教师自己充当组织者、引导者, 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增强语感, 培养审美、感悟的能力, 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毕田增, 周卫勇.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真空激光准直系统下一篇:可靠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