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2022-11-08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总结

关于大学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外来多样文化的渗透形成对传统美德优秀文明的巨大冲击。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水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等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而由这些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污染更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

关键词:节约 用电 意识 学校 浪费 学生 大学生 污染 校园 大学

一、大学校园的浪费 大学校园里浪费的岂止是钱?衣物、书籍、水电等,几乎能用的都在范围之内。在采访中,一位大二

学生说:“花的是我自己的钱,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对浪费现象的冷漠以及无意识的浪费,不得不引起深思。书籍、纸张堪称是学习最大的消耗品,浪费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学习用的课本、笔记本,毕业时的论文,求职时的个人简历,是浪费的关键所在。许多学生习惯于每门学科配一本笔记本,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因素导致笔记本连一半都用不了,便完成了使命;求职简历包罗万象,涉及个人经历、实践履历、获奖证书、自我介绍等,厚度甚至超过了书。不少大四学生为了提高求职的命中率,一般都是“遍地撒网”,但使用频率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当调查部分学生问会不会选择不买教材,而是从高年级去借或者买旧书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打算。一位大学新生说:“这样不可以吧!上学就应该买新书,何必用旧的呢?”还有些学生认为与师兄师姐打交道很麻烦:“还得跑去借,说一大堆的话,多麻烦!上学就应该用新书。”

水、电、粮食浪费是大学校园里的顽症。许多大学生对水、电的浪费处于无意识状态,宿舍的灯整日

长明,笔记本电脑通宵上网,水龙头坏了不报修,任水长流??食堂是浪费最直观的地方,随处可见馒头或者整份的菜、米饭被扔掉,而理由常常简单到三个字:“不好吃。”“凭什么浪费?何况大多数花的钱并不是自己劳动所得??”没有人想到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外人的干扰。为此,他们不惜外出租房,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对此,省城某大学负责团委工作的马老师认为,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手机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正是高消费的症结之一———受社会因素影响,自制力不强,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建议大学生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中小学时,家长、学校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理财等生活技能根本学不到。上了大学,可以自己去做了,学生却不会。因此,不论是衣食费用,还是其学费、书杂费;不论是休闲娱乐消费,还是人际交往消费,都要在大学生中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反对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等浪费现象。同时,加强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把中小学缺失的课补上。上学贵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学会开源节流,尽可能在小代价下取得高回报,改变旧有观念。

学生社团班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设立节约监督岗,防止大手大脚、跑冒滴漏。

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学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有利条件下,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避免作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印上的严重浪费。

严格规定双面打印,同时适当增加双面打印的优惠,以减少大量的单面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

提供设施在学校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和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

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在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良好社会风尚的大环境下,大学校园是个重要平台,大学生应该起表率作用。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

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相信,不把节约当口号,厉行节约见行动,必然引领和推动校园的节约风气。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现在大学生用纸浪费数目惊人。在求职过程中,大量的纸张被做 成了厚厚的求职简历,据统计,砍伐一棵5年树龄的白杨树所能制作的纸张,仅够3名学生求职用;另外就是现在用纸都只用一面,大量的纸张都因一面写写划划了一点点就会被扔进废纸篓;学生的做业和毕业论文等,现在都需要用打印出来的,

[1]而且都是单面,一张歪了或是稍有不清楚,便要重新再打印,这样纸张就被浪费了整整一倍甚至更多。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节约用纸:

提倡一张多用,可将打印错误或写了一点点内容的单面纸张积累起来,订成册子,供做草稿使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能用文档来表示的尽量不要打印的,将电子文档推向广泛使用。可将废纸进行分捡,或用于二次利用,或卖废品减少浪费。

三、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大学生自查曝光校园惊人浪费 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浪费!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 [2]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讲,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小就接受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居然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首先,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把节约付诸于行动,更要列入学生的思想道德评定中。其次,学校可组织专门的《节约小组》,针对校园浪费和节约进行有力度的图文宣传或文艺演出。第三,可在食堂里挂上各种活泼有趣的有关宣传“节约是美德,浪费可耻”及相关的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前来就餐的学生和教师:劳力成果,不容浪费。第四,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大学生,更该如此。最后,对节约有效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号召全体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摆脱贫困而节约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约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约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约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约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学校可采用以下办法来杜绝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学校的超市或卖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应加强控制,不提供或有偿提供塑料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在大学校园中,随身听、cd、mp

3、文曲星等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电池的消耗也很大。通常同学们将用过的电池直接扔入垃圾桶,有时会有有毒液体泄漏,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隐患。可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减少电池所造成的污染。

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和塑料杯、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

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开展环保写作大赛,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

心。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工作,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通过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五、一物多用,减少日用品浪费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不停地赶新潮流,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很多东西并非不能用,只是不流行了,不想要了就换。在他们看来,这事太小了,自然不会想那么多。 一物多用,对物品进行

[3]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校园风气,新的生活追求 。

避免冲动购物。购物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物品是奢侈品吗?买了它是否要淘汰掉另一个还能用的物品?如果答案都是yes的话,那就忍一下,不要买啦。

做好计划。经常统计一下自己的物品,能用的就要用,可以运用一些小的手法来进行装饰,使其更美观;未损坏但自己实在用不上的,可送人或损赠给灾区;实在无法补救的才可以淘汰。

电池本是消耗品,没电了就换也是很正常,但如果将需用电池物品的用电量由高到低排列,将电池进行层层使用,让电池的电量充分利用后,再进行统一环保处理,将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举措。

不穿的漂亮衣服,可修改成小手包或其它装饰品,亲自动手,既节约了物品又别有意义。

六、减少噪声污染,维护安静的学习环境

维护校园的安静氛围,是学生学习的良好保障。噪声污染的危害性很大,是一种无形的“杀手”。校园噪音给师生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师生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师生无法正常调整精神状态,心情焦虑不安、烦躁激动、发怒甚至失去理智。噪音损害人的听力,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尤其是我们的同学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时期,噪音的污染会使学生听力下降、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疲倦,影响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参文献考

[2] 孔昌俊,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56。 [3] [3]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8。 [1] 赵景联,环境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5。篇二: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总结报告

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总结报告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责任,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如何传承、弘扬和培养优良的大学精神,构建面向21世纪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各高校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前,教育部、团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首届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会议研讨的核心在于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论坛由《中国青年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以“特色校园文化,彰显育人魅力”为主题,这是国内高校首

次举办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论坛,填补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建立研讨交流工作的空白。

参与论坛的高校均表示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 论坛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吸引众多高校参与

本次论坛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围绕“校园文化育人”这一主题,为教育专家、管理人员、相关行业人士搭建起交流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在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期间举办,为弘扬冰城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理念,并将理念深入积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以及进一步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的文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这也是我们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宗旨,也是本次论坛召开的最终目的与愿景。

如何避免高校文化千篇一律,展现出不同大学文化的不同个性,如何在思想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论坛中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一线工作的团干部汇聚一堂,分享了各高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上的经验心得,展示了对高校特色文化这一主题的各自理解和不同的着力点,为全国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经验分享。

二、 各组织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确保论坛顺利召开

本次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由《中国青年报》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主办方为论坛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全面地筹备工作,并积极开展合作,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哈尔滨工程大学对本次论坛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亲自指导,并多次召集相关人员部署相关工作;校团委积极组织,全力筹办,多次召开论坛工作推进会议,认真部署,精心安排,做好接待。我校学生积极参与,为论坛提供志愿服务,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精神风貌,也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本次论坛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的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共青团干部和教师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松涛、同济大学团委书记杨元飞、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张言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雷晓峰、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书记于海夫、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书记陈苏分别进行论坛主题报告,交流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就及经验心得。会后大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索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以新生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的突破口。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松涛认为,新生年级是大学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的入口和关键环节,而新生又是大学生中最具活力和激情的群体。为此,清华大学围绕新生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校园

文化品牌比较多。王松涛说,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理念先行,离开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就可能有形而无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其是否将相应理念内化为青年品格。王松涛举例说,清华大学通过组织2009级新生参加国庆阅兵活动,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和“清华精神”内化为青年的思想主流文化。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认为,实现团组织全覆盖是共青团有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她进一步阐述说,组织覆盖优势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影响优势,更不是引领优势。将覆盖优势转变为影响优势,实现团建从弱到强,实现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有效联系,共青团可从“办活动”转变到“建组织”的新型服务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在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校园文化的走向。高天说,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复旦大学就是在学生社团内建团支部,并使团支部在服务社团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注重发挥校园先进典型对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书记陈苏说,哈工大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榜样库”建设工程,采取“校级英模集中宣传,院级先进分类引导,身边榜样不断挖掘”的方式,不断探索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关爱典型的新做法和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有英模、院系有先进、身边有榜样”的校、院、支部三级典型群落。他认为,先进典型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同济大学依托自身的历史渊源和办学特色,将国际化作为校园文篇三: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调查主题:校园环境

调查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调查时间:2012年5月25 调查人员:雷建平 正文:

大学校“园”及其校“园”建筑的特征,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地域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上。我国的大学校“园”早期是以西方的校园景观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是以功能分区为核心的校园景观体系。大学校“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校“园”风格。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位于西安市。是一所百年老校,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校“园”环境及建筑创造,

均体现了一种园林化的倾向。在总体布局方面,依据功能分区的原则,该校区利用中心绿化广场将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办公区。整个布局主要由图书馆、逸夫楼、体育馆、教学主楼、行政楼几栋主要建筑围合组成。这几栋建筑物的建筑围合组成中心绿化广场风景区。这种手法是建筑园林化的一种———探索。在建筑物自然围合而成中心绿化广场,构成整个校“园”的中心区。中心区通过小品、雕塑、水景等对称式布局构成教学区的“园”核,对整个校“园”起统摄作用。

生活区由宿舍、食堂、运动场、体育馆等组成。均靠近植被,加上精心设计的亭、人工湖、廊道等聚会场所,宛若公园一般闲适,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休息场所。在教学区及生活区或集中或分散布置许多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这种大学校“园”的创造手法是园林的一种探索。是将园林引入校园,将校园园林化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大学校“园”的创作方式,既体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该大学校“园”的地域性。

无论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的发展历史以及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性。甚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园”的特殊教育辐射力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通过对校“园”景观和建筑的整合改造,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性。使大学校“园”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校“园”环境于自然清幽山水之间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质。 21世纪的大学校园更应该是大学校“园”。新时期的大学校“园”

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流,自然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趣味的场所和空间。因此,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对一个面向21世纪的综合大学校“园”意义深远。创造具有特色的现代校“园”空间,充分体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大学校园新理念。

第二篇: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总结

——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活动总结

时光如行云流水一般匆匆流过,伴随着忙碌的学习和生活,2009年即将过去,学校以及各院系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即将接近尾声。

本,学校在文艺、体育、学术、美术等各个方面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社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广阔空间,树立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有效的营造了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号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的要求,同时结合我们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实际情况,我院积极参加并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以下是我对本院在2009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表现和成果的总结。

(一) 多彩文艺篇

大学如同一个大舞台,充满了挑战和奇迹,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这样我们才会得到锻炼和培养,才会不断的提高和进步。这学期,学校举行了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每项活动都认真努力筹备,积极参加评比。下面我对我院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做一下总结。

1.歌咏比赛 2009级法学的新生们在开学之初的军训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同学们每天都艰苦的训练,积极配合教官的要求,坚持着把每个动作做到最好。在军训即将结束时,学校组织各个单位进行军歌合唱比赛,法学的新生们认真的准备和练习。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歌咏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2.绘画大赛 为了纪念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校学生总会举办了一次爱国主题的绘画大赛。要求各院系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在地上的白布上绘图,我院同学也积极参见此次活动。参赛者以雷楚芸、冯莹莹和宋奇梅等同学为代表。在比赛之前他们经过精心的设计,构建出了奋斗主题的绘画图案。比赛现场几位参赛同学认真的绘画,一笔一划都展示出信心和耐心,旁边有许多观看的同学为她们加油打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3.啦啦操大赛

为了展现医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校园体育赛事增添活力,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为了更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展现全民健身风采,营造积极进取、乐观拼搏的文化氛围。学校举办了“动感医大、魅力无限”校园啦啦队大赛。由于甲流的影响,啦啦操的比赛时间有所变动,我院在得到比赛通知时距离比赛时间仅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时间很紧急,但是09级法学的同学们还是在仅有的时间里排练出了一段很出色的啦啦操。比赛那天,由12位学生组成的“独一无二”队伍认真的完成了比赛,整齐的动作,自信的微笑,虽然是录制的而且没有观众,同学们依然用心的完成好每一个动作。 4.舞蹈大赛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展现学生的艺术魅力,学校特举行哈医大第五届“灵韵杯”舞蹈大赛,我愿也积极参加了本届舞蹈大赛。11月7日是复赛的日子,由六个09级学生和四个08级学生共同组成了参赛队伍,经过近一个月的认真编排和训练,在复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终顺利进入决赛。我院的参赛舞蹈是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格的《小小格桑花》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其中,《小小格桑花》是由贾凯越同学带来的独舞,高原上的小小格桑花,美丽而坚强,柔弱但不失挺拔,它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情感。欢快的音乐,灵动的舞蹈,表达了表演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结,对祖国统一的热情讴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由十个女孩子共同带来的群舞。西藏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个女孩子共同演绎一段藏族风格的舞蹈,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舞蹈生动多情,节奏明快,主题鲜明,反映藏汉民族团结,讴歌祖国统一。此次舞蹈也是对祖国建国60周年的献礼。

(二) 活力运动篇

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也是具备无限激情和勇气的,因此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为祖国而奋斗,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开发了大学生很多其他的潜能。

1.体育节 今年的4月到6月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学校举行了多项体育比赛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展示自己体育能力的机会。其中,由环校接力赛、趣味运动会、篮球赛、排球比赛、拔河比赛、游泳比赛等多项活动。我院学生在体育节中积极参加了每项活动。其中的一些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三名,趣味运动会团体第四名,环校接力赛17名,篮球赛进了小组赛。在游泳比赛中我院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07级的黄亮同学在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曲乐萌同学在50米蛙泳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曲乐萌同学还代表了学校参加省级的游泳比赛,取得了200米自由泳第八名的好成绩,为我校和我院赢得了荣誉。

2.校运动会 6月中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法学的同学代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比赛。其中,06级的王蕴识同学为学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在100米短跑、100米跨栏和跳高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法学获得了女子组团体第四名,并且获得了精神文明奖。

3.体育节闭幕式 在进行了羽毛球、台球、兵乓球、篮球、游泳等一系列的比赛后,体育节也即将落下帷幕。学校举行了体育节闭幕式文艺晚会,在晚会上展示了体育节中各项活动的成果和精彩瞬间,和同学们一起回味其中的快乐和成长。晚会上法学的同学表演了手语《和你一样》和小合唱《瓶中沙》,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4.篮球赛 为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贯彻增强学生体质的精神,迎接09级新同学,使新同学感受医大丰富课余生活氛围,激发同学们的运动热情,增强体质,使新同学积极参加到课余活动中。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学工部、团委、校学生总会决定于9月14日到9月28日举办“迎新杯”篮球赛。我院也组织了一支篮球队伍代表法学参加比赛,虽然最终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队员们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三) 学术研讨篇

尽管文体娱乐活动对我们的生活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术知识方面的活动还是最为重要的。本,我院也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活动,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1.学院报纸 今年,以07级法学学生为中心的编辑社成功的办了四期学院报纸。第一期主题是“新学期新气象”,第二期主题是“学雷锋活动月”,第三期主题是“迎接09级新生”,第四期报纸主题是“防治甲流”。四期报纸凝集了编辑社同学的辛勤汗水和创新想法,展示了学院的风采和同学们在各方面活动中的表现,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工作的方法和甲流的防治方法。报纸的内容丰富而有价值,切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受到了学校、学院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2.征文比赛 今年的两会出台了很多新医改方面的规定,作为医学院的学生,需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5月由法学学习部面对全校学生举办了一次“医改我做主”的征文比赛,由人文社会科学院的老师作为评委,为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观点的途径。各个院系同学都很积极参加此次征文比赛,纷纷投来文章参赛。活动了设立了一二三等奖项,为优秀文章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和证书。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新医改的内容,这对于医学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3.模拟招聘大赛 11月,我校举行了第二届情景招聘模拟大赛。此次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未来与自己大学生活的距离,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我校学生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进一步熟悉招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深入剖析自身竞争力,完善求职能力,提高招聘面试技巧。帮助同学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并配合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丰富课余生活,增添同学们学习生活乐趣。我院的13名同学组成了一个招聘队伍,经过连续两周的准备和排练,在比赛中很好的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参赛同学设计了一个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的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们专业的特色。通过参加比赛的过程,同学们更加熟悉了招聘的过程和面试的技巧,为今后自己就业提前做了准备。

4.DV作品征集大赛 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报国之志,同时发动同学的爱国热情,借以寻找那些震撼人、感动人的变化,用DV来映射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让更多的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注。学校举办了“成长与变迁”DV作品征集活动,我院孙阳和徐源同学参加了比赛。他们的作品中展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院以来的发展与变迁,通过录制的DV作品带来了生动立体的画面,全面展现了我院近年来发展的风采和成果。

(四) 生活娱乐篇

校园文化生活应该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使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我院学生不仅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还结合同学们的兴趣和喜好,发挥创新精神,自己组织了多项娱乐活动,同学们开心的在一起活动娱乐,既充实了课余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团结,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1.欢快的舞会 舞会是医大的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活动,每次舞会的举办总会吸引很多的学生前来参加,在舞会中尽情的娱乐,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在今年的4月和5月份,人文社会科学院在08级法学同学的策划和组织下,先后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举办了两次舞会。虽然是以学院为单位办的舞会,但由于我们做了很好的宣传工作,还是有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舞会上08级法学的同学充分发挥了表演天赋,带了了歌曲、舞蹈、话剧和DV作品展示等丰富的表演,同时他们还设计了多项游戏活动并准备了一些奖品,调动了在场同学的热情,使舞会的气氛多次达到高潮。同学们在好看的节目,有趣的游戏和欢快的舞蹈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放松了自我,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我想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表演天赋和各方面能力,使同学们更加认识自己,能力得到了肯定和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业余文化生活。

2.愉快的春游 组织一次班级集体外出游玩是我们一直计划的活动。五月份,同学们的学习任务还不是很繁重,天气也逐渐变暖,在同学们的建议下,08级法学的班委组织了全班同学,去了哈尔滨附近的二龙山游玩。同学们一起说着笑着,爬着山,观赏着山边的风景,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家这这里度过了愉快的两天,彼此间交流着自己的感触。这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大家一起团结互助,增进了友谊。

3.迎新晚会 九月是收获和忙碌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也迎来了哈医大09级新生。为了让新生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大学生活,我院在10月份筹办并举行了法学迎新晚会。由于甲流的盛行,学校下发通知禁止50人以上的聚集活动,为了能继续举办这次活动,我们采取了巡回演出的方式,让表演节目的演员们在06级至09级四个班级找合适的时间分别进行演出。其中有09级新生带来的歌曲合唱、民族舞、话剧等表演,还有08级学生带来的歌曲串烧、小品表演、话剧等。期间我们还准备了多项小游戏,提高了同学们参加的热情,调动了现场的气氛。采用这种巡演的方式虽然观众少了一些,气氛也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但是我们能够顺利举办这次迎新晚会,并且给同学们特别是新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还是很有意义的。

4.寝歌大赛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温馨的家园,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小集体。为了增进各个寝室之间的了解,加强寝室之间的交流,08法学的同学在班级内举行了一次寝室主题歌曲演唱大赛。这次法学寝歌大赛在11月20号晚上六点,成教十三号教室举行,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活动的内容是以寝室为单位,自选曲目(鼓励创新——改歌词或自编舞蹈 )演唱,建议全体室员参加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会在唱完两首歌之后加入一个游戏(例如猜词、胡乱装扮),供大家开心娱乐。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尽情的展现自己,让每一个寝室都秀出自己的风采,让每一位同学由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班上的同学。这次的寝歌大赛不是一个单纯的比赛,而是一个让大家欢聚的活动。基于这一点,本次活动办得很成功,不仅得到评委的好评,还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大家一致认为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活动中有很多精彩的瞬间,会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

(五)爱国教育篇

200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建国60周年,也是我们医科大学建校的六十周年,对于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人文社会科学院在加强学生爱国情感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1.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瞻仰先烈的日子,这一天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法学的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前往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带着一份敬仰,带着一份崇敬,同学们为已故烈士献上带去的鲜花,表达了对烈士们无限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墓碑下庄严的宣誓,此时此刻,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这次扫墓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于烈士的敬仰之情,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非凡的意义。

2.参观七三一遗址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我国抗日战争时的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同胞的摧残,我院组织了一次参观七三一遗址的活动。5月23日,学院组织了同学前往七三一遗址参观的活动,期间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更多的了解了那段惨痛的历史,了解了日本是怎样侵略和摧残中国人民的,加深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坚定了努力学习,为祖国而奋斗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人文社会科学院在今年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总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能力在各方面得到提高,素质也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这对同学们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我院会继续响应学校的号召,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举办多方面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第三篇:“第四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

我校开展艺术教育以培养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对青年学生进行普遍的素质教育。自3月16日开幕式伊始,沸腾校园的“第四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中拉下帷幕。在院党委、行政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处、院团委的精心组织以及各系部的密切配合下,本次艺术节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按照学院党委2008年培养学生“品德导航、文明修身、复合特长”的要求,以“文明向上、优化项目,广泛参与,提升水平”为思路,以“文明与成才”为主题。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全面展示文明、成才、协作、创新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检阅了我校素质教育成果。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历时一个多星期。借鉴前六届艺术节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健康,主题鲜明,开展情趣高雅的活动。共举行了“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美术绘画、摄影作品展示大赛”,“篆刻书法大赛”,“我与奥运演讲比赛”,“美丽的心灵”校园情景剧大赛,“文明修身、关爱自我”主题辩论赛,“飞扬的青春、舞动的生命”舞蹈大赛,“少数民族艺术、民族风情展示”等十六项活动。

本届艺术节是文明礼貌教育的继续和拓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效果:

1、艺术节激活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

通过本届艺术节,同学们意识到了艺术节不只是单纯的文艺表演,而是自己得以锻炼的一个大好机会。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充分的表现,积极争取这个可以展示自己和班级特色的机会,这说明同学们不仅爱自己,更爱班级和学校。

2、艺术节激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通过艺术节,我们欣慰的看到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尽全力的在竞争和选择中取胜。当然同学们都能够按照活动规则来参与竞争,参与过程就是充实、提高自己的过

程,也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过程。

3、艺术节激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人不是孤立的,他生存在群体之中,人的能力的发挥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本届艺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艺术节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及协作意识明显得到了提高。突出了学生团体的群体作用性,为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为广大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提升自己文化艺术修养的主动性,拓展了新的文化领域。

5、艺术节检阅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服务和吃苦耐劳精神。 艺术节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主要得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节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及各部门领导的请求倾情支持和深切关注是本次艺术节取得佳绩的关键。学院以及各部门领导把本次艺术节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和全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有利契机。把创新、实践作为教育、培育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最有效的载体,把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贯穿于形式活泼的实践活动之中,引导同学们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2、学校各部门、系部积极工作且工作到位是艺术节顺利举办的有力保障 本次艺术节仍采用前届艺术节将活动交由各系部承办的模式。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积极想尽各种办法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确保每一个活动项目的顺利完成。

3、主题鲜明、安排合理

本次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贯彻了“十七大”精神,紧扣素质教育内含,围绕“文明与成才”的主题。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活动项目,并落实到具体的系部及相关人员,工作目标明确,成为本次艺术节取得成功的又一保障。

4、宣传工作力度大,引起了全院师生的关注与重视

本届文化艺术节虽对宣传工作总体提出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校园内的宣传栏到处可见十分醒目的宣传海报展板;很多路口也悬挂了宣传横幅。党委宣传部,校园广播站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加艺术节的影响力活跃了校园艺术氛围,充分的展示了我们宜职院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及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

风貌。

5、中国移动宜宾公司的大力支持

为增加活动经费,提高活动层次,保证效果,我们在筹办艺术节的过程中积极寻求赞助,寻找企业合作。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收到成效,实现了活动与企业相联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本次艺术节得到学院领导,师生的高度评价。我们会因为创造出这样的成果而骄傲自豪。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不足依然存在:

1、活动时间紧准备不够充分。本次艺术节为时仅一个月。但活动的项目太多,导致部分活动准备不够充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创作思路单一,时代气息不强,本次活动中的部分节目的创新思路不够新奇。还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上,缺乏综合性时代气息。

3、同学们依赖性强,部分同学的组织纪律性、环保意识有待加强。迟到、缺席现象时有发生。

4、学生的艺术水平,艺术修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活动项目的涵盖面还不够广。

5、硬件条件已跟不上活动的需求

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学生活动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对我们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型活动的主要地点就是B区活动中心和A1区足球场等室外场地。B区活动中心场地小,无法容纳众多同学,出现会场混乱;而室外的灯光和音响等条件难以满足广大同学越来越高的欣赏要求,给活动的具体组织和效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总之,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五届大学生艺术的演出活动作好了准备我们将继续以学习实践“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建设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构筑学生精神家园

王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浙江 东阳322100)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筑学生精神家园极为重要。其中,校风、校训、校歌是重要内容,培育校园精神、规范校园行为是中心工作,培育高校学生良好心态是重要环节,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校园文化精神家园校风校训校歌大学建设构筑

Construct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nd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Wang Bian

(Library,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Among of them,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and campus songs are important content, nurturing campus spirit, the norm of campus action are the cente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good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spiritual home;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campus song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build

广义而言,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及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十分急迫,因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意识汹涌而至,又最先严重影响高校学生。那么,如何有效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我们从四个方面展开议论。

1发挥校风、校训、校歌的作用

校风、校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一所大学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抓好校风、校训、校歌的征集、讨论和定稿工作。此后,则要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其警示、熏陶和教育的作用。

2形成校园精神规范与行为规范

2.2.1培育校园精神

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校园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所谓大学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收稿日期:2007-11-12

作者简介:王边(1970-),女,浙江义乌人,本科,讲师。

我们重视大学校园精神问题,主要因为它作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对于学校的发展与校园内的人的发展具有三个重要功能:(1)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大学及生活在大学内的人“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因此,一旦形成某种良好的校园精神,必然会对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使生存其中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精神特征”,形成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2)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3)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公认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存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参照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校情和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一种优良的校园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理想主义精神。这是指为实现理想目标而执著地追求、满怀信心地坚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校园精神的培育,应当把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作为首要任务。(2)科学理性精神。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即有着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怀疑精神,以及实证、严谨、理性的治学精神。二是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既关注社会的发展,更关注人类的命运;既追求科学的进步,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3)民主、开放精神。其含义包括: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会公平、公正,提倡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强调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学的法治与制度创新,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在大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还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4)道德精神。这是指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义务、职业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格。(5)自主创新精神。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发现真理、为人类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大学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知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培育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有志之士的共识和实践。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群体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共同心理行为,是群体定势和心理特征的体现。在校园精神建设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时代要求及培养目标,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校园的舆论与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校报、广播站、标语、橱窗、黑板报、班刊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宣传环境。此外,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让教师争当为人师表的典范。

2.2.2规范校园行为

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校园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体和明确的。这些制度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使他们明确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方式。比如,提倡普通话为校园语言,要求师生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公用文字及校园文字一律规范使用;基本杜绝不健康报刊、杂志、歌曲、图片等文化垃圾;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与必要的行为训练,等等。为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可借助社会信息网络的管理办法,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群策群力,发挥学校、社会、集体、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教务有序、教学有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将文明的言行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3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紧密结合

科学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启迪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主要体现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观。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等方式,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能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人们共识。

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渗透,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1)强化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像美国、日本的大学,第

一、二学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强通才教育。哈佛大学用9年时间进行教育改革,提出影响全美的5类公共基础课:文学和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与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科学、外国文化。但我国课程门类则相对贫乏,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简称“两课”)及体育、英语、高数、计算机应用和其它少数人文方面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中,纯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2)设置跨学科课程。近年来,英国牛津大学许多课程是两种以上科目结合成的,这种结合课程占所设课程的1/3以上。日本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改革课程中引进综合科目,注重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精神渗透到学科专业之中。如筑波大学的“近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以明治维新为起点,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各种角度来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过程,进而探索现代日本新的历史现象的结构。这类课题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增强适应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多方面探讨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其多种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3)开设选修课。目前,发达国家高校选修课程一般都占课程总量的1/3以上。法国大学本科的选修课总量在本科四年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60%。华中理工大学也已开了100多门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大学为培养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融合的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掌握过硬的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

4培育高校学生的良好心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尊重

学会尊重是一个人健全人格、享有尊严的关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群体,尊重大自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个人尊严感的满足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在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上,大学生处于社会各阶层之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没有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而造成的。因此,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应将学会尊重放在基础的地位上认真加以对待。我们认为,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自尊,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存活的每一瞬间;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个人生命尊严的获得是建立在对他人生命尊严的充分尊重之上的,需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将理性的精神发扬光大;第三,要让学生明白人到底是什么,将个人置于群体的发展之中,并为群体的利益而奋斗。

4.2责任心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有用”是一个价值词而非事实词,即对他人、对家庭、对群体、对社会来说,个人能够有所作为。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责任心的培育往往是共通的。在中国古代,儒家极力倡导并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曾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的培育,加上儒家道德将个人融入家庭、社会群体、国家之中的坚持不懈的道德实践,自能逐步培养起中国知识阶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全民责任意识。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对人的责任意识培育的成功之处。今天,当中国正在实现“科教兴国”之时,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1)培养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个人言行负责的意识,遵纪守法,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坦坦荡荡生活、做人,不苟且,不做作,不虚意,学会真诚,学会守信。(2)培养大学生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在形式上脱离了家庭,在本质上却仍依赖家庭。因此,我们应促使他们面对现实,认真学习,努力奋进,追求成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强化其克服生活困难的心理素质。(3)培养大学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自西汉以后就越来越注重培育人的“国格”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如何在大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并得以传递,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可使他们多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一些中国现实,在直接的感受中将个人同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最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4.3道德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所谓道德感,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并实践善的道德要求与道德命令,并由此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习惯。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史上,善的教育始终与真与美的教育相联系,并居于核心位置。亚里士多德曾讲:“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在中国,一部中国教育史,可以说是以善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史。当前,对大学生道德感的培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善心、善意的培育。善心是爱人之心、容人之心和利人之心。在理性上坚守善是行为上实践道德的根本。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应该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道德,而且更应该在行动上实践善,实践道德的命令与要求。既要养成以善为乐、以善为荣的道德理念,又要将这种道德观念带入生活之中。在日常行为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之事做起,学会爱人,关心人,学会切实地行动,帮助人,将善心善意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与品德。(2)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所谓优秀的公民意识,是要求大学生不仅做公民而且要做好公民,要将好的道德语言、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行动带到社会,影响更多的公民加入进来,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在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方面,应该以基础文明的素质养成为基本点,而非只停留在诸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等这些方面。同时,大学生应该对社会的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社会的进步事业及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3)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要求与命令推广到人与自然。在人类过去的行动中,对自然界肆无忌惮的破坏,已使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加剧,出现了粮食危机、资源危机、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等严重威胁。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教育,会将人类的危机感转化为拯救人类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使人类今后的行为更加理性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性,也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能够找到终极的归属感。(4)人类的认同感。应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融入世界文化、人文精神的内容,使大学生对人类的共同

价值观、理想观、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同感。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将世界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人类为理想而奋斗的历程传递给大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同时让他们将个人融入到整个人类发展的海洋之中,吸取其最优秀的部分,修身养性,并且努力实践;二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地球人”的意识,增加“成为世界中的中国人”的教育,使其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崇洋媚外,能以宽大的胸襟兼容并蓄,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4.4奋斗精神

对奋斗精神的培育,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大学生不怕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在人的一生中,要想有所作为,干成一件事,就必然会遇到困难。见困难就怕、就躲,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懦弱的表现。中国文化培养人的奋斗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力。人才成长的规律显现: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信念、意志力、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以劳动为乐、劳动为荣的观念,促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工作或创业。(3)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相结合。在谋求实现自我价值时,超越自我,谋求国家、民族、人类永恒价值的实现,并以此作为个人一生奋斗精神之源泉。

如果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那么,大学生无疑是最根本的希望之所在。我们今天的努力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要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9).

[2]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3]陈新文.论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理论研究,2003,(9).

[4]冯晓光.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5]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职业与教育,2000,(5).

[责任编辑:郭长兴]

第五篇: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十分古老而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六艺”学说,《史记滑稽列传》载:孔子曰:“六艺于治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的道义以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今我国已进入网络时代,随之铺开的教育改革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现象的校园文化,它的深化改革,结构模式,以及所采取的策略等,本文试做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摸索一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为繁荣大学校园文化和推进教育改革尽一点微薄之力,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初探

校园文化的概述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泛指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具体表现为全体师生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理想志趣等方面,是一门具有特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是思想价值、审美价值、愉悦价值,表征价值予以全面发展而表现出一个学校的群体精神和文化素质,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

二、校园文化的类型:

(一)基础文化,主要指校园文化活动中所需要的设备、设施、经费、资料、环境,被称为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

(二)动力文化,学校对校园文化的意识,管理组织、队伍、机构、水准、气魄等,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

(三)制度文化,又称为规范文化,主要指校园文化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素质、审美情趣、创造发明等,被称为校园文化的效益工程。

(四)精神文化,又称为规范文化,主要指校园文化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文化内涵设计、娱乐活动方式,被称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工程。

(五)网络文化,亦称“虚拟文化”。是以上四种文化的综合效应,总能反应,是一种跨时空的新型校园文化。

(六)社团文化,亦称群众文化。社团是以学生的共同爱好和兴趣为基础和纽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性群众组织。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更加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生活,被称为校园文化的“卫星工程”。

三、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实践性。校园文化与学校时间相结合,米的是为教学实践服务,校园文虎如果与教学实践脱节,那么校园文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校园文化只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

(二)特殊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殊小社会。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形成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知识层次,应此形成他们各自的思想观念,爱好行为,并进行各种组合,这一组合机由于学校教育相吻合的一面,也有与此相违背的一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就有各自特殊的生活区域。

(三)可塑性。校园文化虽然受到社会、学校等各种思潮的影响,但在现实校园中,他受到学校教学活动的支配,学生应各方面还不太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品格、性格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突变性。只要我们本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倡导,科学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文明健康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自学地质陈旧腐朽的东西,那么一个具有生机和现代气息的文化乐园发展起来了。

(四)综合性特征。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不但是上述的简单叠加,实际上时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复合体,体现着综合性的特征。

(五)社会时代性。校园文化不仅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必须体现着他所处的时代特征。

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文化现象。它既有配合教学的“导向功能”,稳定教学秩序的“约束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凝聚功能”,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功能”,调节学生的“激励功能”和塑造新一代的“典型示范功能”。总之,它可以是学校师生的社会化,个性化有机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强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得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审视学校文化的应对之策,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高度认识和大力推广校园文化。在校园大力开展有指导意义的宣传,组织多中多样的文化活动,勇于探索校园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内涵实质,督促教改推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推动改革的“双向工程”。

二、

把校园文化和学校美育结合在一起。强化美育的形象思维,扩大校园文化的校园美育效应。校园文化是师生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德教学实践精神结晶。一切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以美导真”“以美引善”,实际上以美育的形式引导出真善的内容,达到思想伦理教育的目的。

三、

强调校园文化领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历史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人和对象,要调动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一个民族就是依靠这个古老而又久的文化早就本民族的优秀品格,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则有利于这个优秀品格的传承,校园文化若被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如同断线的风筝,不仅不能补充教改,反而会阻止教改的进程。

四、

将校园文化与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将法制、带的、自由、平等、竞争、合作、时间观念作为主要内容,认真执行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精神,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人类事业奋斗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五、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并应用与教学过程。当前,各种网络资源等新物质媒体形态使大学生接触信息从现实社会延伸到网络世界,使大学生进入到一个“网络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建立,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自由畅通的交换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和老师交流思想,更加有助于老师解答同学们的疑难,从而打破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使传播知识的方式不守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教育的人数在原则上也不受限制,并采用影视和多媒体技术,不仅讲授生动,而且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六、科学的开发学生智力。根据学校的特点,把教学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用趣、活、灵、精的活动方式,开展多学科、多专题、多技能的课内外文化活动。

七、在校园内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如国际化知识教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律、体育、环保等方面的讲座,书里同学们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雄心壮志。

八、扩大学校之间的纵向文化交流。有计画的开展校际间的各种竞赛,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和成长,科学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一定会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大放光彩。

参考书目:

①《理论界》2003年第3期

②《道德概论》主编:苗相甫、杨浩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中学生政治课教法》主编:吴峰、彭永福,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大学生之道》王蓉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⑥《教育学》主编:瞄文龙、廖时人、朱新春,人民教育出版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备考下一篇:大型养路机械智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