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规律探讨

2022-09-11

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体, 在对他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采取适当的方法,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具体地讲,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有以下基本要求:

1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突出管理的职业性

学生常规管理工作, 必须紧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突出管理的职业性。首先, 管理者要确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 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要求;其次, 管理者要树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现代学生观——和谐发展的整体观、个性发展的主体观、交往沟通的平等观,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形成顽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再次, 要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学生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应努力掌握高职教育规律, 了解学生的特点, 具备较为扎实的高职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 特别是对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有较为全面的造诣。从而在管理中增强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突出管理的职业性。

2 健全管理制度, 增强管理的规范性

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是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是使高职学生管理有章有序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本身具有教育、激励、约束、管理的功能。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 要全面考虑其适用范围和发挥作用的程度, 使之形成管理规章制度的体系, 能够覆盖对高职学生管理、教育的整个过程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当前, 高职院校应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与此同时, 还要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 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校规校纪和管理细则, 使学生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在校规校纪的约束下, 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校风, 反对各种扰乱社会和学校秩序的行为。

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和推行德智体综合测评和筛选制。德智体综合测评, 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按学期和学年, 对学生的思想品行、专业学习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定, 毕业时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总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 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可以把管理教育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与其关心的自身价值、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 可以加强和改善对高职学生的管理, 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为合格人才。

3 坚持宽严结合, 增强管理的持久性

学院对高职学生的管理, 要强调一个“严”字。只有从严治校, 严格管理, 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才是对党负责, 对学生负责。所以严格管理是一条基本原则。严要严得合理, 严得科学。严格并不意味着简单化、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既要分清是非, 又要耐心教育, 把握宽严的分寸, 严在“理”上, 使学生明白“严”是爱, “松”是害, 真正弄清为什么只能这样做, 不能那样做, 那样做, 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 从而自觉地要求“严”, 真心实意地服从“严”。

“严”要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无限度地提高标准。在落实规章制度中, 要严格按制度办事, 但又不是要求越高越好, 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掌握适度。对管理者来说, 要齐抓共管, 重视抓好方方面面的各项活动, 不搞走过场, 不做“夹生饭”, 也不能紧一阵松一阵。

耐心地说服教育, 是实施管理的有效方法。高职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 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 对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比较高。管理者要怀着长者心、手足情, 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 耐心细致他说服教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学生有了缺点错误, 主要应进行疏导, 尽可能地通过个别谈心解决。要以教育为主, 惩戒为辅, 允许青年学生犯错误, 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

4 崇尚自我管理, 增强管理的人本性

管理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积极的社会适应, 自觉的意识统一和能动的自我控制, 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代替被管理者去进行行为的转化, 而是启发、引导、促进被管理者自己内部矛盾的运动, 达到自我约束和调控的目的。因此, 对高职学生的管理,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发挥学生群体管理的作用。

提倡学生自我管理, 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 增强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和参加一些学校的管理工作, 减轻学校的工作压力, 密切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减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摩擦,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实践中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培养热爱学校, 关心集体, 珍惜劳动, 帮助他人的思想品质;有利于把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提高学生接受管理的自觉性, 增强管理的效能;有利于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才干,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依靠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首先要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 明确自我管理的目的, 认清高职学生的历史使命, 增强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意识。要认真培养学生骨干队伍, 选拔那些品学兼优, 关心集体、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 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学院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管理学习班等方式, 关心学生骨干的成长, 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要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 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的良好条件。要不断扩大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范围, 在生活方面, 高职学生要参加食堂、宿舍、服务部的民主管理。

5 注重理论教育, 增强管理的指导性

高职学生求知欲强, 遇事爱问为什么, 他们好表现自己的能力, 但缺乏实践经验;想干一番大事业, 但又不知向何处发展;他们迫切要求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又难以超越自我, 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又严重脱节;他们渴望成才, 但又缺乏刻苦精神和顽强毅力。这些, 都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来解决。系统的理论教育内容很多, 包括形势政策教育、远大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意识教育、劳动观念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这种多层次的系统理论教育, 将会使高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和实际行动上产生巨大的飞跃, 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 在管理上有着自身的管理规律。总体而论,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采取适当的方法,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树立全新管理理念, 探索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义智.职业学校管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 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 邹天信.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小区给排水工程中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下一篇:HSE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