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2023-02-17

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婴并发症[1],对孕妇与婴儿的健康危害很大,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妊娠时期的患者的血糖耐受量随之发生动态改变,并且复发概率相比正常妊娠妇女高。对于该疾病进行良好护理干预,视其病情程度给予相应的血糖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为此,本研究对两组孕妇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占全部患者的1/2。观察组的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27.5±1.6)岁;体重64~75kg,平均体重(68.2 8.4)kg。孕周为21~32周,平均孕周(24.1±3.9)周;经产妇6例,初产妇54例。对照组的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6.5±0.9)岁;体重63~78kg,平均体重(67.6±7.9)kg;就诊时孕周为19~30周,平均孕周(24.8±4.1)周;经产妇7例,初产妇53例。两组孕妇在年龄、体重、孕周、孕次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针对具体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

对日常食物含糖量的排序对患者进行指导,以及食物降糖的关键作用。鼓励患者排除自身喜好,食用含糖较少的食物[2]。以及常规胰岛素药物治疗,降低血糖,还能降低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一些特殊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①妊娠期护理

心理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家人极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会对胎儿是否健康产生极大担忧心理,这些情绪会使孕妇体内应激性激素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3]。医护人员应增加与患者的沟通,通过讲述医院的成功病例,为患者增加对待疾病的信心,以此激励患者。将疾病的病理、治疗方案、降糖原理等对患者进行指导,是患者及家属提高对医护水平的信任度,积极地心态面对妊娠,以进而达到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目的。运动护理:由专家根据具体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适量的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运动时间30~40min/次,通常以步行、运动操为主。向患者介绍运动降糖的机制及作用,使患者理解运动的对自身及胎儿健康的重要性[4]。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及胎儿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量指标,鼓励患者每天坚持完成运动量。注意患者为孕妇,因此运动时鼓励不做剧烈运动并且有人陪同[5]。以免发生运动不慎造成流产、滑胎等意外情况。提示患者随身备好含糖类食品,以免运动消耗过度,出现低血糖等意外情况。同时注意如患者具有主要脏器的严重合并症或妊娠类合并症,则不宜运动。

用药护理:由于患者为孕妇这一特殊身份,则不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避免胎儿受到药物影响。因此通过物理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孕妇,应及时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护理工作人员应对药物的降糖原理,注射方法,以及用量规格等进行一系列全面指导,提示患者重视药物应用降糖措施[6]。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切记自行对用药规格、用药时间或药量作出调整。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督促患者经常对血糖、尿糖的检测。注意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对药量做出合理调整。此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患者口腔、足部的护理保养进行详细介绍。

②分娩期护理

应加强观察,对孕妇各项生命指标实施动态监测,并时刻观察产程和胎心音变化。分娩中,应给予持续吸氧,密切观察血糖、宫缩变化。如果出现分娩困难,及时行剖宫产。最大程度避免意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出现,确保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及日后生活质量。

③产后护理

产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消耗体力及肝脏糖原,血糖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利于控制,极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重视预防出血和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水电质平衡。此外,注意患者血糖情况,由于患者在生产过后机体各种相关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机体对于胰岛素的平衡量也相应下降,注意及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防止血糖过低的症状[7]。除对产妇进行护理,也应重视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产妇的糖尿病症状一定程度上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导致新生儿血糖水平过高,胰岛分泌激素增加。为避免因此出现低血糖现象,护理工作人员令新生儿口服适当量的葡萄糖溶液,维持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预后不良现象的出现。

1.3 评定标准

对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评定,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用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此作为评定指标,记录两组的各指标值并做统计。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计算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明显被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一段时间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婴儿并发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干预能大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高危妊娠,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该病在我国发生率1%~5%,近年来有明显提高的趋势[8]。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在产后恢复,但以后患Ⅱ型糖尿病机会会比普通人大很多。并且孕妇患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比普通孕妇高很多[9]。同时该病对胎儿的危害性也很大,极易产生巨大儿,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由此可知妊娠期糖尿病会给母婴带来很大的危害,要及时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否则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生命安全。

观察组患者进行妊娠期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分娩期间和产后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明显被控制,观察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同时还能大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护理干预还能保证母婴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进而提升孕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特殊护理措施。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能明显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能确保母婴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妊娠结果

参考文献

[1] 莫丹霞.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9(10):158-159.

[2] 张世芳.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18(30):2848-2849.

[3] 张慧芳,王风桃.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1):212-213.

[4] 林苑,钟红珠,李卓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26.

[5] 陆蓓亦,王芳,孙彩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干预与围产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897.

[6] 易云霞.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4(35):856.

[7] 焦瑞霞,盖筱丽,李秀荣.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17.

[8] 赵婕.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137,139.

[9] KHANMA,COMBS CS,BRUNTEM,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 ng in the evaluatio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n Nucl Med,2009,14(2)121-126.

上一篇:土壤稳固剂在渠堤修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下一篇:如何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