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综合应用实习报告

2022-09-26

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统一,在繁忙的实习阶段结束以后,我们必然有很多的收获,也有一些遗憾,那么就要必要对实习阶段的工作、学习清凉进行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3s综合应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3s综合应用实习报告

3S技术综合实习指导书

祁向前

黑龙江科技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2018年6月

实习题目:3S技术综合实习

一、实习目的

1.掌握GNSS 数据采集, 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3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

二、实习任务

1.GNSS数据采集及处理。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专题信息提取。

3.GIS分析与制图,专题信息分析(如绿化率、建筑面积、道路面积的计算等)。

三、数据范围

本次3S综合实习,综合运用GPS、RS和GIS技术,针对给定区域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制图。

数据范围:帽儿山部分区域。

四、实习内容

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P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 (2)数据导入;

(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 (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 (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 (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五、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和要求

1.实验原理:依据GNS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

综合实习。

2.主要步骤:

2.1 GNS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

①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控制点,与已有控制点进行联测,要求在同一坐标系统中,并至少进行一个时段的数据采集,用于影像配准)

②设定GNSS 仪器的坐标系统; ③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 ④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

⑤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2.2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专题信息提取。主要包括:

①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波段叠加成彩色影像、预处理、几何校正、裁剪、增强等。

②专题信息提取(主要应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计算机解译和人工解译相结合,

③分类后应包括基本的地物类型,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精度不小于4个像元。

2.4 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①将分类后的专题信息导入GIS软件,统计类别的面积; ②基于GIS制作专题图。 3.实验要求

总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5-7人一组,设组长一名),明确掌握GPS数据采集、地图配准与矢量化、RS影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GIS信息分析等操作与实现方法。

3.1 GNSS数据采集与处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数据; ②合理选择控制点(不少于12处);

③提交控制点数据文件(小组需呈现12处不同的数据采集工作照)。 3.2 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①熟悉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②使用ENVI或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③依据实验目的对预处理之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图像专题信息提取。

3.3 GIS分析与制图

①在图像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制作专题图,要求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坐标格网以及指北针等。

六、实习地点

1.黑龙江省南部尚志市帽儿山镇(GNSS数据采集)。 2.基地教室(遥感影像处理)。 3.基地教室(GIS分析与制图)。

七、实习条件

1.实验数据

(1)提供帽儿山的影像数据一景及航测数据一景。 (2)边界范围数据(shp格式)自己做。 2.实验所需软件

(1)遥感软件:Envi或Erdas; (2)GIS软件:ArcGIS; (3)GNSS所需的配套软件。 3.实验实习所需设备

(1)RTK接收机(15台)、基站一台。 (2)电脑(自备),每人一台。

八、实习报告

1.提交方式:纸质报告书及实习日记。 2.检查与评价方式:

(1)平时成绩计60%(包括考勤、承担实习角色、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等) (2)纸质报告计40%;(内容详实,有成果图、有实习分析、得出合理结论等)

第二篇: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运用他们之间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介绍3S(GPS,GIS/RS)的基本内容,各自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各种状况,还有各自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3S技术” “土地资源调查” “应用”

“3S技术”是指RS(Remote Sensing,遥感)、GPS(Globe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RS(RemoteSensing)是遥感的英文缩写,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

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一种全天候的,空间基准的导航系统,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地精确地确定三位位置和三位运动及时间的需要。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 全球、 全天候工作。

1.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2.功能多,应用广。

GPS系统的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按研究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的与专题性的。同级的各种专业应用系统集中起来,可以构成相应地域同级的区域综合系统。在规划、建立应用系统时应统一规划这两种系统的发展,以减小重复浪费,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和实用性。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加测绘、应急、石油石化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3S集成技术” 顾名思义,3S集成技术即将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融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它是一门非常有效的空间信息技术。就在集成体中的作用及地位而言,GIS相当于人的大脑,对所得的信息加以管理和分析;RS和GPS相当于人的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海量信息及其空间定位。RS、GPS、和GIS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整体上的实时动态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为科学研究、政府管理、社会生产提供了

新一代的观测手段、描述语言和思维工具。

3S集成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技术水平上实现。低级阶段表现为互相调用一些功能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高级阶段表现为三者之间不只是相互调用功能,而是直接共同作用,形成有机的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快速准确地获取定位信息,实现实时的现场查询和分析判断。

RS发现土地资源的变化信息,GPS确定变化的区域和位置,GIS对地理信息汇总并进行空间分析 ,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定位、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3S”之间通过 现代通讯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与通讯 ,把 “3S”有机的集成起来。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基础调查计划以1∶25 万综合调查评价为主,基本查清主要经济区带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生态地质环境等基本状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地区1∶5 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类遥感图像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对区域地质资源进行彻底摸清和调查.。利用先进的GIS 技术建立了多种基础性数据库,这些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是专业门类齐全、空间覆盖全国,标准化程度高、海量数据存储1 数据库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勘查、环境地质等多种地质调查成果,其资料包括全国从1∶5 万到1∶500 万的资料数据,各种数据基本按

统一标准入库,由于包括了大量图形数据和多图层属性数据,其数据量之大是少见的,并由此开展的GIS 评价分析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多种成果,如地球化学图,航磁图,矿产图,并可以经过分析得出相互关联的图件及信息资料。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要改善这种局面,首先就必须摸清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数量与质量等情况,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利用已有的全国土地详查数据和图件以及最新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利用海量的多时态土地利用数据快速获取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土地利用各地类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动态变化等信息,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分析,能够输出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结果,如反映各权属单位地类数量的统计薄,反映各地类空间分布的土地利用图及各种专题图,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及时提供科学、翔实、直观的数据,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等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了解土地资源的各种特征和规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规律的主要手段,是开展土地资源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土地利用管理涉及的信息丰富、繁杂、量大,而且几乎全为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空间性、时序性和动态性。离开这些信息,就很

难实现立体、动态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在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中,,GPS为空间数据的采集提供实时、快速的定位服务,R S利用航 空、航天提供的遥感影像,经过校正、解疑得到精度较高、现势性好的的空间信息,加上 GPS的辅助可以定位、定量到具体的地块。把利用 GPS和 R S获取的地物信息,以及其他手段得到的各种信息,提供给 GIS, GIS利用本身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空间数据的分析、查询、决策、输出。GIS技术能够有效的管理各类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并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促进了土地资源数据管理、分析和处理的规范化,为土地资源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前景

“3S”数据信息精度的提高

由于传感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影像分辨率由几百米,几十米发展到低于 1m。加之 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定位,使遥感数据精度更高。随着遥感分类技术的提高,对地物的自动识别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最总实现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自动解译,大大减少外业和目视解译的工作量。

“3S”集成技术的完善

“3S”集成技术的完善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实时性。“3S“技术的使用目前只是单一或综合利用阶段,有时会由两两的集成使用,但

集成的层次比较低,仅限于数据或软件集成层次上。一旦真正实现 “3S”技术整体的集成,即有机的结合、在线连接、实时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那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化和动态监测数据将会实时得到更新。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要建设数字土地工程,数字土地工程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其中包含GIS 方法自身研究的突破和地球物理等探测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发展,涉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撑。从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应重点开展嵌入式GIS三维/ 四维GIS、网络GIS 等方面的研究。在软件研究领域,应加快GIS 软件的国产化历程,不断完善国产软件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宋拥军,刘保东“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山东国土资源 王振中.“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测绘科学 邬伦,张晶,刘瑜,马修军,韦中亚,田原:地理信息系统 科学出版社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闯保银,孙在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农机化研究 周桂芳,朱淑丽,鲁春阳 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张成才.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统称。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地貌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在地貌教学中,褶皱和断裂的形成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传统的平面、静态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用GIS技术的

真三维显示与动态模拟功能,模拟岩石受力及相关地貌的形成过程与结果,如岩石受到强大压力和张力时会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错动或位移的现象,相对上升一侧地貌表现为断裂山或高地,相对下沉的岩石地貌表现为裂谷或低地。受内力作用,岩石在水平方向上受挤压导致褶皱;受外力作用,背斜中心岩石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中心岩石坚固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形象地展示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GIS技术把漫长的地貌历史演变过程在瞬间完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形象的理解。

在地形分析中,平面地图缺乏对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概念的直观形象的可视化表达,利用GIS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模块来创建数字高程模型,这样便可三维立体显示一座山体,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多种地形。并通过旋转动态技术,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使山峰的方向任意旋转,或移走山体,或变换颜色以突出某种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再镶嵌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数据的融合,实现三库一体,则山体表现得更加形象逼真,使人感到浑然天成,这种教学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地形特征的理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天体运动的教学中,一般教学挂图三维效果不突出且缺乏动感,不易掌握其运动规律,通过GIS的二次开发子系统,建立场景,制作太阳、地球、月球以及地球及月球的运动轨迹,指定月球和地球的链接,进而完成天体的运动制作与飞行漫游,从而具体地模拟出天体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R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技术,它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影像遥感和数字遥感相结合的先进、实用的综合性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地质、地理、气象、海洋、农业、林业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RS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利用遥感辅助讲授全球变化、环境生态问题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通过遥感监测案例及其影像,帮助学生对地球环境进行立体观察,帮助认识全球环境的整体性与变化过程。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帮助学生了解全球温度变化、温室效应。美国宇航局(NASA)以遥感手段获得全球臭氧的分布,每年在网络上发布南极臭氧浓度分布合成图,这些材料是辅助讲授全球臭氧分布及异常变化等全球变化的极好素材。另外,利用遥感在全球植被覆盖变化监测、地球大气监测等应用案例与影像,可以辅助讲

授环境变化;利用遥感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大气污染等监测的案例与影像辅助讲授环境问题。

在讲授城市、区域或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中,可以借助遥感影像帮助学生了解植被分布、土地利用及分布,提高学生宏观观察、分析能力。例如利用遥感在毁林过程监测、全球森林分布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实例及影像,辅助讲授全球植被覆盖变化;利用遥感在土地利用普查中的实例和影像,辅助讲授土地利用和农作物分布;利用遥感在城市生态监测、绿化率调查的实例和影像,辅助讲授城市环境与生态等。

地表许多灾害从影像区域来说,可能涉及一个很大的区域,遥感的大范围观测的特征提供了监测灾害的可能,相关的遥感影像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区域性过程。例如,利用遥感在草原和森林火灾监测、沙尘暴灾害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火山喷发和地震等监测的案例和影响,辅助讲授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灾害影响分析。例如,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代技术对森林防灾救灾中的意义。

3.GP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上、陆地和空中设施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要求而建立的,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设计、研制,1993年6月建成。GPS主要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空间星座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分布在6个等间隔的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上分布4颗卫星,卫星轨道接近圆形,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地面上每个观测站上每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相同,这样的布局保证了在地球上和近地空间任意一点、任意时刻均可至少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GPS具有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全天作业、操作简便等优点,目前在精确导航和精确定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PS的辅助作用没有GIS、RS广泛,下面仅以借助GPS辅助讲授制图、交通、气象等为例说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地说,GPS可以辅助讲授地图、计算机制图的发展;辅助讲授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GPS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辅助讲授现代交通的发展(例如,GPS在智能交通中的自动导航作用);辅助讲授天气与气候(例如,GPS在大气物理观测中的应用);辅助讲授地球研究进展(例如,GPS在地球勘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辅助讲授海洋地理(例如,GPS在远洋航线设定与监测、船只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平面升降监测等的应用);辅助讲授宇宙、太空知识(例如,GPS在飞机导航、航空遥感控制、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等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琭.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0.

[2]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3.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45.

[4]陆静.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NO.1:108-109.

1.1 RS 概述

遥感(RS)是在高空或远距离处,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加工处理成可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揭示被测物体的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遥感技术可应用于气象、地质、地理、农业、林业、陆地水文、海洋、测绘、污染监测及军事侦察等领域。

遥感通常按其承载传感器的平台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获取信息的电磁波波段不同,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线遥感。遥感具有感测范围大,综合宏观的特点;信息量大、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动态监测的特点;用途广,效益高的特点。 1.2 GIS 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用以输入、编辑、分析、储存及显示空间及其属性的地理资料系统。GIS是一个以地理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多种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资源与环境信息,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GIS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克服了数据库和图形系统各自固有的局限性,而且使二者的优势相联合,优势更加突出,功能倍增。GIS既管理对象的位置又

管理对象的其他属性,而且位置和其他属性是自动关联的,GIS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而且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或图像。位置图往往比文字更能说明空间问题,它给人以直观完整而深刻的印象,GIS具备对这些带有空间属性的对象进行输入、输出、编辑、修改、查询等基本功能。 1.3 GPS 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为其星球大战计划,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制造GPS系统Navstar 卫星开始,历时20年,到1993年建成的空间军事系统,它被称为继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之后耗费巨资的第三大浩繁空间工程。1996年3月白宫宣布“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更高精度的GPS系统,降低民用GPS信号精度的做法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之后,GPS除军事应用外,开始在民用领域迅速扩展。

GPS由三个分系统组成:一是由24颗分布于2万公里高度的6个轨道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构成GPS空间卫星网(另外有3颗备份星);二是由分布于全球的5个监测站、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构成的地面监测控制(支撑)系统;三是遍布全球的固定或移动的GPS用户接收系统。GPS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最具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因其全球性、全能性、实时性、全天候的连续高精度导航定位、测速、授时等功能和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在军事、商业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2年由欧盟发起,并且中国与2003年与其正式合作,联手实施“伽利略(GALILEO)计划”。 2.3S 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RS 应用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影像遥感和数字遥感相结合的先进、实用的综合性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资源、

环境、地质、地理、气象、海洋、农业、林业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遥感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地表许多灾害从影响区域来说,可能涉及一个很大的区域,遥感的大范围观测的特征提供了监测灾害的可能,相关的遥感影像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区域性过程。例如,利用遥感在草原和森林火灾监测、沙尘暴灾害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火山喷发和地震等监测的案例与影像,辅助讲授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灾害影响分析。又如,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代技术对森林防灾救灾中的意义。再如,火山、地震等过程对学生来说很难有直观上的认识,利用遥感影像,能够宏观、逼真地展现它们的发生过程或活动状态。 2.2 GIS应用

针对地理知识的特点,许多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运用挂图、课本插图或投影片来进行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这些都是静态的显示,在视觉上无法即时对比感知,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给老师板书带来不便,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和维护。而用GIS软件,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来讲解效果就要好的多。如讲到中国的行政区划时,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分布及范围可以逐个以动态闪烁的方式显示,而且分别赋予属性,可以即时查询每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人口、社会经济情况等内容,为了突显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还可以隐去其他内容,单独显示一个省等。

用GIS技术制作相应课件进行教学具有以下优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方便地对图形进行修改;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图上赋予相关的教学资料,丰富地理景观内容;可以实现地理演变的

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更形象化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3 GPS 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PS的辅助作用没有GIS、RS广泛,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挖掘GPS的辅助教学功能,加强其教学应用,也是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讲,GPS可以辅助讲授地图、计算机制图的发展;辅助讲授现代农业的发展;辅助讲授现代智能交通的发展,特别是GPS自动导航的作用;辅助讲授天气与气候,例如GPS在大气物理观测中的应用;辅助讲授地球研究进展,例如GPS在地球勘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辅助讲授宇宙、太空知识,例如GPS在航空遥感控制、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等的应用。

总之,地理信息技术(GPS,GIS,RS)应用于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前景,但同时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熟练掌握GPS、GIS、RS技术?基于3S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哪些?3S技术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去探究。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地理信息技术必将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篇:3S地质实习实习报告提纲

一、

二、 封面(实习报告封面已传至群共享) 第一章:实习概况(高伟)

1. 实习地区概况:淮南地形概况、凤阳概况、寿县地区概况等。

2. 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实习注意事项。

3. 实习基本情况;实习日程安排;实习详细地点;实习的组织形式

4. 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三、 第二章:区域地层(陶安敏)

1. 震旦系:四顶山组、九里桥组、寿县组等等

2. 寒武系:土坝组、徐庄组、毛庄组、馒头组、侯家山组、张夏组等等

3. 奥陶系:马家沟组、肖县组等等

4. 石炭系、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等等

5. 第四系:潘集组等等

6. 三叠系:刘家沟组等等

7. 青白口系:刘老碑组、伍山组等等

注以上地层叙述内容为:该地层主要特征、该地区主要岩性、该地层的发育状□

况、该地层主要分布的岩石岩性、化石、该地层形成条件以及演变过程(内容越

详细越好)

四、 第三章:构造(杨伦泉)

1.区域构造:

2.地质构造:

注以上内容可从i.熟悉地层,利用地层上是否缺失、重叠、走向上是否连续进□

行判断。 ii.从地层产状变化进行分析。(例如舜耕山的“飞来峰”)

五、 第四章:野外矿物岩石的观察与认识(胡桥)

1. 基本方法

2. 淮南地区的矿物与岩石(配图、定点坐标说明

注以上内容参照《地质测量认识实习指导用书》第二章 □

六、 第五章:地质作用的观察(王伟涛)

1. 风化作用

2. 淮河的地质作用(河漫滩、河谷等等)

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上升泉、下降泉等等,需要绘出原理图)

4. 构造作用的认识与观察

注以上内容参考《地质测量认识实习指导用书》第四章 □

七、 罗盘使用与GPS的使用(孙俊)

1. 罗盘的原理与构造

2. 罗盘的使用:测量倾向、倾角、走向、前方交会法等原理示意图

3. GPS的使用

4. GPS的坐标系转换与地质图件的交互使用

注以上内容参考《地质测量认识实习指导用书》第

九、十章 □

八、 地质地貌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解译(胡桥、陶安敏)

1. 使用稻歌软件结合GPS所定坐标在卫星影像上截图并标注出特征部位 注此部分内容最具技术含量,要求学会使用稻歌软件进行坐标转换、截图(17□

级)、标注特征部位让后将结果打印出来贴在报告中。

九、 结语(胡桥)

1. 主要内容是实习的收获与实习感想。

GPS数据整理(陈恒智、张哲)

第五篇: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报告

课程设计实训目的和任务:

1、培养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和学习AutoCAD2007 的新功能并熟悉掌握AutoCAD 的二维绘图的功能 本周我们迎来建筑CAD 实训,经过为期三周的实训,我的CAD 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我来谈谈我在这次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经验及收获 :

第一天,我们学习了用天正画建筑平面图,在以前的教学周时,我们接触的 是CAD,而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更快捷的制图工具----天正CAD.你不必一根一根的画定位轴线,只需在"绘制轴网"中输入轴间距就会自动生成轴网,而且标注 尺寸也非常方便,你不用设置多线一段一段的画墙体,只需设置内墙外墙墙厚将 墙体选中就会自动生成墙体.总而言之,以前要用半天才能画完的平面图一节课 就能画完了。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总结了在画平面图的步骤是: 检查后保存,打印电子稿。在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绘图中,在画散水之前把墙体炸开,结果只有部分墙体有散水,画门窗时,不注意编号,结果门窗插不上等。在画图过程中我也得到许多经验,画一个图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用多种方法达到目的,例如某些内门的尺寸,如果用门窗标注,数字和尺寸线的位置可能不好,你可以用逐点标注来画.或将正交打开,将其移动.下面是我画的平面图。 1 ○

2 ○

第二天,我门学习了画立面图。首先,我要提到平面图,因为在天正CAD中,平面图是立面图的基础,经过实训,我也总结了它的画法: 写层号2-*,然后点文件,选中标准层平面图,选对齐点(注意:要与上一个对齐点位置相对应) 插入图框,保存,打印电子稿.在画立面图时,必须要注意是对齐点要一致,否则画出来的图会出现错 层的现象。 在画三个平面图是你可以采用复制的方法,仅将楼梯、门窗改动就可, 节省时间.下面是我画的立面图:

1 ○

2 ○

3 ○

第三天,我门学习了剖面图,剖面图的画法和立面图的画法很类似,操作步骤基 本上一样,只需在平面图上需要剖切的位置上加上剖切符号,在最后点击“建筑剖面”后要注意:必须选中剖切符号和最外侧墙体的定位轴线,对其点也要一致。 生成剖面后,你会发现生成的剖面图只是一个大概的草图,,有许多的地方需要修改。拿我的图为例吧! 1 ○

2 ○

生成的剖面图没有平台梁,没有楼板,没有楼梯扶手, 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加.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以前学习的CAD 知识来画, 下面是我的心得: 1.画楼梯扶手你可以选择系统立面里的成品,也可以才用偏移,修剪的方 法,如果你CAD 很熟练的话,手工画楼梯扶手一也是很快的。2.在填充剖面时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你可先用“剖面填充”,系统会自动将一部分墙体填充,没有被填充的部分如果是矩形,量出宽度, 捕捉中点,采用多线填充,也可以按“图案填充”来填充,不规则图形一般用“图案填充”来填充. 3.剖切的原图部分标高可能并不需要,而有些标高却并没给出,你可以根 据需要添加或删除. 4.下面是我的剖面图。还要说说打 CAD里的内容,但以后施工人员总不能都带着电脑施工,图纸还是要打印出来的,打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中打印设备,设置文件名和储存路径. 其次,要对打印设置进行修改,选择图纸尺寸(一般用 ISO 型),打印区域选择“范围”,打印比例一般按图纸空间比例缩放。最后,先看打印预览,满意的话再进行打印. CAD 是我们建筑工程专业必备的技能之一,学好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扮演重要角色.经过这次实训,我觉得,只靠老师上课讲的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你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掌握 它.这项技能还是要重在练习.在平时绘图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 和自己悟出的窍门,用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 很快,这次我们的 CAD 实训结束了,虽然每天在机房的时间有六个小时,有 时感觉很疲惫,但学会这项技能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自 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受益匪浅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六师分校14秋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

学生姓名:耿吉峰学生学号:班

级: 计 算 机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实 训

1465101452470 2014年秋季

上一篇:57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下一篇: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