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3-01-10

教案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案更加重视教师是否能把课程讲解成功,关注点始终在自己身上,而非学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34分)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24分)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 )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 )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 ) (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 )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 )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 )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 )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 )

三、选择题(24分)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

A 沉 B 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 A 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 )

A 铁杯 B 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 )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

A 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6)( )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 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7)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 )

A 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8)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9)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0)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四、图形题(12分 每题6分)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在水中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2.下图试验钢条加热变长说明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34分)

1、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大___35℃时水银体积__小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微粒运动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辐射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对流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长度_和___方向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日晷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 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受水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不一样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四季更替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浮力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24__个时区。

9、根据单摆的__等时性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4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24分)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 )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 )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 )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 √) (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 )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 √)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 )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

三、选择题(24分)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B)

A 沉 B 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A) A 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A)

A 铁杯 B 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B)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B)

A 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6)( B)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 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7)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B)

A 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8)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B)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9)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C )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0)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B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四、图形题(12分 每题6分)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在水中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2.下图试验钢条加热变长说明什么?

第二篇:三年级综合实践科教版的下册教案

主题

一、我爱我家 主题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体会长辈对家庭的热爱和为维护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2、尝试设计,布置房间,初步培养测量、规划、设计能力,同时感受与家庭活动的乐趣。

3、细心观察生活,积极动脑进行小发明和小创造,锻炼动手能力。增进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增强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的愿望。 活动一:家人档案册 活动目标

1、培养整体设计和制作能力,养成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的习惯。

2、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增进对家庭成员情况的了解。

3、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明确家人档案册的内容

1、说明档案册里应该有哪些内容。

2、征求家里人的意见。

3、回忆儿童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二、说明怎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1、回忆家庭成员的生活。

2、了解家人和自己找到一些想要了解的信息。

3、制作档案册,为《家人档案册》设计封面。

三、完成学习单的内容

1、我对家人和自己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以前我对爸爸的认识

现在我对爸爸的认识

以前我对妈妈的认识

现在我对妈妈的认识

以前我对自己的认识

现在我对自己的认识

2、为了收集到档案册中所需的信息,想了不少办法:

活动二:布置我们的家 活动目标

1、培养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空间利用概念,能从方便、舒适、实用等角度布置家庭环境。

3、培养测量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4、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找出家庭布置方面的不足。

1、观察家中的各个房间,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不方便之处,写下所发现的问题。

2、询问父母对现有布置的看法。

二、提出布置的初步设想:针对家里各个房间布置不合理之处,思考在可能的条件下如何改进。

三、进行测量,确定最终的布置计划。

1、调整原先的部分设想,形成布置计划。

2、画出各房间的布置简图。

四、交流与完善。 活动三:家庭生活小帮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找原因,为家里解决点实际问题,做个小发明。

2、主动观察、发现家庭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物品使用不方便的情况,并有意识地进行改进。

3、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尝试进行小发明,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在班里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家庭生活中的“小麻烦”。

2、各人确定自己打算首先解决哪个“小麻烦”。

二、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列出设想的各种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最佳方案。

三、设计制作实物,并在班上作展示

1、制作好实物,并加以测试。

2、准备作品展示配以说明书介绍。

主题

二、关注身边的垃圾 主题教学目标

1、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

2、培养探究兴趣,锻炼个人探究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做调查等探究方法。

3、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 活动目标

1、知道收集资料的不同途径,学会资料收集的方法。

2、具有计划意识,在行动前会制订个人计划。

3、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个人收集的信息。

4、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侦察内容,制订侦察计划。

1、开展班级或小组讨论:怎样能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

2、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家情况,确定个人侦察行动如何进行。

二、开展侦察行动。

1、督促家人每次扔垃圾时在登记表上填写好。

2、对每天的垃圾产生情况统计。

3、总结一周情况,并对所产生的垃圾作归类。

三、分析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分析垃圾的种类、数量等情况以及家人是否存在一些不好的做法。

2、针对发现的问题想出解决办法。 活动二:校园分类垃圾箱 活动目标

1、增强关心身边小事的自觉性,主动发现问题。

2、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垃圾回收利用问题。

3、培养改进与创新设计的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各国分类垃圾箱的特点。

1、交流通过图书、网络收集到的各国垃圾箱的资料。

2、总结各国垃圾箱的特点和优点。

二、调查校园垃圾。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里都有哪些垃圾。

2、观察校园现有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

三、设计分类垃圾箱。

1、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

2、完成设计图。

四、完善设计。

1、从实用性、美观性方面对设计作进一步完善。 活动三:垃圾流浪记 活动目标

1、通过编排故事、表演情景剧,了解剧本创作的要求。

2、从正反两方面了解到,胡乱丢弃垃圾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从而真正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必要性和意义。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设计故事背景,分析角色特点。

1、创编合适的故事情节,反映同学当中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

2、根据所设计的场景,讨论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点。

二、设计故事背景,编写剧本。

1、对故事进行分幕设计。

2、完成剧本各要素的创作工作。

三、交流剧本,进行完善。

1、各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的剧本。

2、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完成学习单。 主题

三、欢乐卡通地带 主题教学目标

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3、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思考,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尝试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学会做好调查记录。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增进对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的了解。

2、培养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利用各种方式将自己对某个卡通人物的了解展现出来,加深大家对该卡通形象的了解。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确定模仿对象和模仿内容。

1、选定要模仿的卡通人物。

2、查看相关资料,分析、总结该卡通人物的外表和言行特点。

二、做好表演准备。

1、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依据人物造型需要,设计制作服装和道具。

2、熟记台词,练习表演,不断完善。

三、模仿秀。

1、认真表演。

2、听取同学对自己表演的评价。 活动二:卡通形象横空出世 活动目标

1、培养想象和创意设计能力。

2、了解卡通画描摹技巧,尝试动手实践。

3、增进对小队成员的了解,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研究卡通造型:分析各种卡通造型,对其艺术构思进行深入研究。

二、构思小队的卡通造型。

1、分析小队的特点,找准定位。

2、借鉴查找到的资料,设计适合小队的卡通造型。

三、画出小队的卡通形象。依照设计进行描摹、上色,完成整体构图。

活动三:卡通产品哆来咪 活动目标

1、了解卡通、动漫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明白卡通产业的概念。

2、通过实地调查,寻找出各种各样的卡通产品。

3、尝试对找到的各种卡通产品进行适当的分类。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确定调查卡通产品的地点。

1、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知道的卡通产品及其出现的地点。

2、确定调查地点,将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小队,分头准备进行调查。

二、实地调查行动。

1、具体分工到人。

2、做好相关的调查记录。

三、整理调查结果,作总结。

1、自定标准,对找到的各种卡通产品进行分类。

2、撰写调查报告。 主题

四、漫游石头王国 主题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

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完成校园设施设计。

4、培养整理资料,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活动一:玩石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石头,如颜色、纹理、形状等,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对石头进行不同的拼摆和组合,培养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分工与合作。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收集与观察石头

1、寻找形态各异的石头。

2、想一想:这些石头各有什么特点?长得像什么?

二、思索创意,完成石艺作品

1、将各种不同的石头进行拼摆和组合,确定最有创意的设计。

2、小组合作,制作石艺制品。

三、举行班级石艺作品展示会

1、思考如何用一两句话介绍本组作品。

2、交流与评价。

活动二:健康护航员——卵石路 活动目标

1、了解卵石路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原理。

2、在观察询问的基础上,了解卵石路的铺设要求,完成在学校铺设一条卵石路的设计方案。

3、学会清晰、有条理地向他人介绍设计思路和设计理由。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有关卵石路及其铺设要求的知识

1、收集信息,如什么是卵石路、有什么作用,铺设要求是什么?

二、考察学校环境,拿出小组设计方案

1、考察学校环境、设施的情况,确定卵石路铺设的具体位置。

2、根据学校情况,思考可以铺设一条怎样的卵石路。

3、小组合作,设计铺设卵石路的方案,画出设计图。

三、提交方案

1、各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评选出班级最佳方案,并进行完善。

2、给校长写一封信,说明铺设卵石路的目的和意义,并提交评选出的最佳设计方案。 活动三:成果交流会 活动目标

1、增进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石头的了解。

2、会用图画、图片、小报、口头介绍等不同方式表达和展示探究成果。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交流材料

1、总结小组活动情况和收获,思考交流内容和方式。

2、将想交流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人准备其中一项内容。

二、交流汇报

1、小组介绍活动的过程、成果、感想、收获等。

2、台上、台下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与答疑。

主题

五、植物园里乐陶陶 [主题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

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完成校园设施设计。

4、培养整理资料,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活动一:玩石头 活动目标

1、学会对校园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2、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习性等。

3、尝试设计出版物,锻炼摄影、绘画、排版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合作与分工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确定《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的基本框架

1、翻看导览手册样例,交流其他功能和编排特点。

2、思考要做的《校园植物导览手册》中放什么内容比较合适。

二、考察校园植物

1、小组内安排工作。

2、实地考察校园植物,做好记录。

三、查找资料,完成《校园植物导览手册》制作

1、汇总资料,并根据需要补充查找资料。

2、准备图片、文字内容,制作《校园植物导览手册》。 活动二:苔藓喜欢在哪里生长 活动目标

1、尝试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苔藓的生长情况,用多种方法记录苔藓在不同情况中的生长变化情况。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初步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等。

3、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采集苔藓

1、根据预先了解的知识和以往的印象,找到可能生长有苔藓的地方。

2、采集数块苔藓。

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

1、成立小组,猜测苔藓可能喜欢在怎样的地方生存,提出实验猜想。

2、讨论、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方法。

3、小组细分成不同观察组,明确组员分工。

4、收集和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如培养瓶、土壤等。

三、开展实验,做好观察与记录

1、按照实验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各人做好自己的工作。

四、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活动三:七彩染坊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许多植物的花、茎、叶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2、学习制作染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

3、了解不同材质结构的特征。

4、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乐于分享、虚心求教的品质。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收集做染料的原材料:、收集、展示各自带来的植物,介绍可以利用哪些部位,如花、茎、皮、根等分别制作出什么颜色的染料。 制作天然染料

1、了解染料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按照洗净

切块

捣碎

浸泡

炖煮

过滤的过程动手制作。 主题

六、干涸的大地——沙漠 主题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环境,沙漠动物植物的生存本领,人类在沙漠中的活动等相关知识。

2、通过模拟活动,尝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增进对沙漠的了解。

3、掌握收集、保存资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会整理资料,并有条理进行表达。

4、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改造沙漠、保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意识。 活动一: 沙漠动物的本领 活动目标

1、知道收集资料的不同途径,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2、学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保存。

3、对资料进行处理、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收集与保存资料

1、说说各自了解到的在沙漠生活的动物,如骆驼、沙狐、鸵鸟、响尾蛇等,明确要研究的动物。

2、利用多种途径查找与沙漠动物适应性有关的资料,并作好保存。

二、整理资料,形成活动成果:将小组内各人分头查找到的资料汇总,作归类整理。

三、班级交流:总结不同的沙漠动物各有哪些生存本领。 活动二:在沙漠中怎样穿着更好 活动目标

1、了解沙漠中的气候环境。

2、了解沙漠居民或行走于沙漠中的人如何穿着才能适应炎热、干燥的环境。

3、尝试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法解答疑问。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沙漠中人们的穿着特点

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沙漠环境的知识,以及在沙漠中人们的穿着特点及其原因。

二、思考模拟体验的方法

1、认真分析影片中人们的穿着打扮。

2、讨论如何能体验出不同穿着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3、商议体验活动计划。

三、开展模拟活动

1、带好模拟用的服装上台介绍,要说明其来源。

2、听取其他小组的建议,完善体验计划。

3、各小组依次进行体验活动,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四、探究原因

1、交流活动感受,思考这些感受产生的原因,并寻找答案。

2、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活动三:土地沙漠化 活动目标

1、能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沙漠化问题的现状、危害及防治等知识。

2、能够通过分析常见报纸的版式和内容安排,总结制作小报的要求。

3、学会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小报的内容安排,以便更好地达到环保宣传目的。

4、能够根据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篇幅等设计版面布局,并作适当的美化处理。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确定小报内容

1、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同学们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程度。

2、讨论小报中需要安排哪些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加深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二、收集素材

1、通过翻阅报刊、书籍、看相关VCD、电视节目或上网,采集相应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对资料作初步归类整理,删掉重复或相似的信息。

三、了解小报制作要求

1、分小组讨论,总结各类报纸的共同特点。

2、明确小报制作要完成的任务,并作好分工。

四、制作小报

1、完成各自的任务。

2、对小报作进一步的美化。

第三篇:湘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家乡美

教学目标:

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

2、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

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4.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

三、创作

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

2、教师巡回指导。 

四、评价

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

五、拓展

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

二、欣赏认识

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

三、学习制作

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

四、展示评价         

2 逛大街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1)课件或挂图 (2)师生交流

(3)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

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

三、学生作业 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

四、评议作业 

五、小结全课

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 (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 (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 (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 

二、图片欣赏 

1、街头小设施 

2、建筑物 

3、人物 

4、街市图片 

三、介绍相关知识

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

3、遮挡关系 

四、画法指导

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

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

五、学生作业 

1、提出作业要求

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

六、欣赏评价 

1、欣赏学生作品 

2、谈感受 

3、讲评作业 

4、总结、拓展        3 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

三、创意设计

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

2、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感受



1、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

二、分析讨论



1、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

3、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 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

4、分析教材范作。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

三、尝试制作

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      

4 欢乐陶吧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

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难点: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说陶

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 

二、赏陶

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

三、玩陶



1、欣赏认识。出示教材范作,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

2、尝试练习。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

4、学生修整展示作品 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对比导入

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

二、探究方法

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

三、验证方法

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

四、作业展评

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

2、教师小结全课。      5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

二、探索思考

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

三、尝试体验

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四、分工合作

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

五、组合展示

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  

6 团扇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教学过程:

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 .教师板书课题。 

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 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

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 .自评、互评。

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     7星光灿烂

教材分析: 本课是简易的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近似浮雕艺术的效果!

学生有一定的折叠基础,不过对凸折线、凹折线的认识不够,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本课在教学中加强了识图的力度!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降低难度!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意在让他们领悟制作纸浮雕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1件、示意图6幅、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黑板一块!红蓝黑色笔各一只(粉笔记号笔均可)

学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尺子一把、红蓝黑色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学生对比欣赏思考:你们知道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明确: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象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发现

学生欣赏浮雕四角星星思考交流: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

明确: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 思考: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明确: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3、根据示意图(两种)动手尝试折叠并交流凸凹折线折叠方法,明确:凸凹折线的折法。折叠完后展平作品直接在上面用相对应的折叠线绘制出示意图!

4、展示绘制快又好的示意图!

5、试一试:出示示意图完成四角星基本型的制作并交流! 目的: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独立完成星星基本形的制作!为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

6、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学生交流!

7、对号入座:出示书中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 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填空!然后说一说四件作品的异同点!明确:图一是基本形!1——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话7而来!4号星的特别之处:光芒的表现!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

三、制作创新: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 赶快动手吧,看看哪一组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

2、欣赏其它浮雕作品!

六、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精心制作让我们的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希望大家在今后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星空!让那星光更加灿烂!

    

 8 大地彩虹 教学目标

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立交桥欣赏

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 2 .揭示课题:立交桥。 



二、立交桥分析 1 .提问:

(1) 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 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 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



三、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2 .教师巡视指导。 



四、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



一、确立、完善方案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设计方案。  

二、方法指导

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示范、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 根据方案,各自分工完成桥面、桥墩、附属设施等的制作。 (2) 根据方案。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

(3)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 



三、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

四、制作立交桥

 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教师巡视指导。 

五、作品评析

1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由小组推荐 1 — 2 位组员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陈述。

2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座立交桥 ? 说说你的理由。 3 .同学们设计和制作的每一座立交桥都有各自的特点,课后让“小车”在上面跑跑,检查检查你的设计合理吗 ? 如果存在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        

9 编花篮 教学目标

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难点

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如何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实物竹篮和书上的各种竹篮。 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 4.板书课题 :编花篮 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 ( 按书中步骤图 ) 的录像。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 课件演示编织过程。 

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 底面 ) 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 4.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 

四、作业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 学生组内制作。  课件: 展示游戏规则。 展示花篮编织过程。 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花篮。  第二课时

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 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



二、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 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 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 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 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 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1)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 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 结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 步骤图。

课件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

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 1.提出作业要求:

(1) 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 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 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



五、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 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    

10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

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

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水的绘画表现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用线描、色彩的方法来表现雨景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 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课件: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 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画雨方法的课件,多媒体演示 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

六、教学总结        

 11 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的景象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 然后出示课题。 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         

12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

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



二、观赏背包

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

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

 CAI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



四、作品欣赏 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 展示学生作品 



五、学生作业

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



六、评析交流 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第四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光好

教学目标:

1、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春风,用轻巧明亮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时的和谐。

2、能用欢快、亲切的是声音演唱歌曲《小鸟、小鸟》的第一段。

3、能认真聆听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几个乐段用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1、 演唱《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

2、听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教学难点

1、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2、准确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绪,并能用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春天

1、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春天里,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引导学生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听一听

师:让我们一起到田园随着音乐感受一下春天。

(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谷鸟》。)

师: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到春风的声音和布谷鸟的声音。)

师:布谷鸟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非到田间地头,用美丽的歌声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割麦插稞”的时候到了,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催耕鸟。

3、唱一唱

(1)布谷鸟的歌声:

师:在歌曲中,布谷鸟的声音是怎样的?

(布谷鸟的歌声: 3 3 3 1 0)

割 麦 插 稞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布谷鸟的歌声。)

(2)春风的旋律:

师: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

(春风的旋律:lu)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春风的旋律。)

(3)春风与布谷鸟:

师:大家觉得春风和布谷鸟的歌声合在一起好听吗?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谷鸟那美妙的合唱吧。

(师生共同学厂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谷鸟两声部演唱。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

①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A布谷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

一、第二拍)。 B布谷鸟的声音很有 (引出三连音的唱法)。

②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一说:春风吹拂时,它的声音是怎样的?

(春风吹拂时,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音演唱。)

师:布谷鸟的各声,在春风中又要如何表现呢?

(与柔和的春风相比,布谷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

③春风和布谷鸟的合唱。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春风与布谷鸟的合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春天里欢乐的小鸟

1、听一听

师:大家的歌声引来了更多的小鸟,它们也忍不住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歌曲《小鸟、小鸟》)

2、动一动

(1)师:歌曲中,小鸟在明媚的春光里干什么呢?

(飞翔。)

(2)师:让我们随着小鸟的歌声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的样子。

(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小鸟的飞行,感受6/8拍子的节奏特点。)

3、唱一唱

(1)小鸟与孩子们的歌(合唱部分):

师:小鸟的舞姿很美妙,歌声更动听。你听:

(出示高声部旋律,并播放小鸟的歌声。)

师:哪些同学想学学小鸟的歌呢?

(一部分同学学唱高声部。)

师:小鸟的歌声刚落,又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全班随伴奏音乐学唱低声部。)

师:孩子们与小鸟都是春天里最快乐的精灵,让我们大家一起歌唱吧! (全体合唱二声部。)

(2)歌唱春天的美景(齐唱部分):

师:刚才我们和小鸟一起歌唱。现在,有谁能说一说歌曲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春天里有灿烂的阳关,树林里有芬芳的花香,田野上有绿油油的草地,在湖边的山岗上,小鸟和我们一起歌唱春天。)

师:小鸟与孩子们的合唱和歌曲中美丽的春色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合唱是舒展的,像在飞行着。春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欢快的。)

(3)我们的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春天里的新疆

1、听赏〈新疆之春〉

师:刚才大家用歌声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听赏吧。

(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并配合新疆风俗民情的画面。)

2、赏析〈新疆之春〉

师:大家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

(新疆。)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新疆之春〉。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这里主要聚居这维吾尔族的人民。他们能歌善舞。通过刚才的聆听,同学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说出乐曲的风格特点,即这首乐曲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师:现在让我们仔细听赏乐曲。

(乐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和你身边的同学一起来说一说,乐曲中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向大家描绘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组织学生讨论,说出歌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所表现的情绪。乐曲的第一乐段主题强劲有力,音乐活泼、跳跃。第二乐段以具有强烈的舞蹈性节奏的节奏,表现了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3、表现〈新疆之春〉

师:新疆的春天真的很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表现?

(播放〈新疆之春〉,学生自由选择舞蹈、打击乐器、画画等不同形式来表现。)

4、春天里的感悟

师:春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歌唱了祖国美丽的春天,感受了新疆的美丽春天。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春天,为创造祖国更美的春天努力吧。

(学生随着小鸟的歌声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五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一: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材料收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 教学后记: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篇二: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5、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6、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篇三: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01-10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2-24

云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04-15

水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04-14

湘少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第4单元教案04-20

上一篇:科技计划技术总结报告下一篇:科技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