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的心得体会

2022-10-13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标准化管理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标准化管理的心得体会

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体会

我局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期间参加了多次的培训、指导学习,逐步从陌生走向认识、了解,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下面是本人对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物资管理的标准化不仅仅是指所采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它同时还应该包括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和业务管理标准在内;尤其工作标准化和业务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把物资流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内容紧密、有序的连接起来,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自己的工作程序,各自承担责任。简单的说,就是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岗位都有哪些工作要做。

建立适合的采购管理系统,杜绝有分工无协作的采购行为,并采购行为透明化,确定采购规范和原则,让采购工作有内容、有标准、能约束,能激励,评价绩效定量化,实现采购行为的合理化。

仓库盘点其目的在于清点库存物资的实际数量,做到帐、物、卡三方面的数字都相符;并查明超期保管、积压物资的实际品种、规格和数量,以便处理;以及检查库存物资盈亏数量和原因,改进仓库管理工作。我们的定期盘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数据,那么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至少应做到如下步骤:1,确定盘点人员构成,统一认识和统一方法,避免人为差错。2,制订盘点工作程序。3,对物资名称、品种、规格统一认识,避免因技术概念原因而导致盘点结果不准确。4,制订盘点用表,统一管理物资盘点情况。

通过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完善了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以及业务流程,使每个岗位、每个人工作业务范围、权限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细化,有效的防范了工作中人为的差错和失误,是促进整体工作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学习心得

1 前言

随着XXXX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XXXXXXXXX这些都对标准化作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影响作业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设备的型号繁多,重使用、轻管理,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设备的正常管理、维护和操作。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工作前准备

(1) 工作器具、备品准备不足; (2) 资料、图纸不全; (3) 工作手续未办理齐全; (4) 试验仪器不合格;

(5) 技术规程、标准不明确;

(6) 对新技术、新标准掌握程度不够; (7) 人员或工作量估计不足等。 1.2 其次是现场作业

(1) 现场安全措施不全面; (2) 作业中跳项、漏项;

(3) 处理现场异常情况无措施;

(4) 工作进度安排不合理,浪费人力财力等。 1.3 再次是作业结束

(1) 资料、数据的收集不规范; (2) 收尾工作不严密;

(3) 作业结果的确认依据不统一,对完成情况没有评价。 实行标准化作业并严格执行,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省公司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指导书编制导则》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全面推进公司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强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管理,规范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准备、执行和考核,制定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今年5月,省公司出台413个现场标准化作业范本。全面覆盖了变电、线路、配电、信息与通信,运行、检修与试验等相关专业。充分发挥《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和指导书在作业中的作用,可以确保作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2 标准化作业

现场作业程序的标准化(即目前提倡的标准化作业理念),保障每一个作业工序到位,注重作业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注重重要工序的作业质量。

现场作业工艺的标准化。追求每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使每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相应设备的作业工艺规定。它是作业者上岗前必须具备的技能素质。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应突出安全和质量两条主线;做到安全可靠、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能保证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和能控;达到事前管理、过程控制的要求和预控目标。 3 心得 标准化作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以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对象,培养标准化人才。明确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明确相关专业技术配合和业务流程,明确实施程序和监督方式,以标准流程化作业确保现场作业质量。其目标为管理——安全——质量——规范。通过标准化结构和体系的建设,促进企业标准化作业,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纳入技术管理中。在满足现有检修制度下,不断创新确保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控制作业标准和流程,实现工作效率的突破。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规章制度、管理方法、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综合概括和集中体现。通过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使各项作业都按一致的程序进行运作。通过指导书的运作,使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提高作业的控制水平和作业质量;对设备设施的配套和定置标准化,保障了安全作业和作业效率;通过程序化培训,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按同一作业标准要求,提高了员工的作业安全、技术水平。通过程序化指导监督运作,形成多层次安全、质量控制,全面落实了各级安全生产质量保证体系。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执行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处处体现着技术为骨干,管理为灵魂,专家把关的理念。成员对目标理解应当清楚清晰,勇于承担责任,完成在项目中的任务,建立良好的服务理念,相互协作保证团队稳定。

目前标准化作业的执行也并不完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书作业、有书不执行、书与作业内容不相符,执行过程中的虚假签字。因此,标准化作业的全员培训势在必行。概念的讲述是入门的指导,使受训者对作业指导书有总体的概念。确定学习计划,根据大多数员工的不同情况,安排集体学习和个人辅导。重点讲授则针对难点、共性问题及需要强化的问题。

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人的因素,确保作业人员数量、组成的合理性。二是物的要素控制,保证作业必要的安全设施、工器具及专用仪器。按标准、规范对现场安全设施、仪器进行布置,提高作业安全环境和检修质量。第三为技术要素的控制,作业符合各项标准并有所提高和细化,对技术措施符合实际,且有针对性。采用文字、图表或流程框图等方法,对作业中的危险点及危险工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从技术的角度来保证作业的安全和质量。第四则为标准化要素。指导书的编写格式规范统一,语言表达通畅。编写、审批、执行、修正、监督体系管理职能明确。

标准化作业是XXXXXXX的要求,也是现场作业人身和设备安全、提高作业质量的根本保障。这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作业的多变性,特殊事例的出现都是需要通过作业指导书的不断修订进行完善;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的进步,也将逐步实现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为了解决目前开展标准化作业采用纸制文件,用纸多、成本高、签字造假等居多问题。省公司组织研究了标准化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标准化作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签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这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湖南电力的一名职工,应当积极配合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标准化作业的真谛;熟悉作业信息管理系统以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规范作业行为,不断减少差距,将“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贯穿工作始终。

第三篇:学习义务教育学习管理标准心得体会

质量出强校 文化出名校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习心得

近期认真阅读学习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整个标准紧贴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很实在很接地气,也为我们平时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作为分管学校教科研和党建工作的负责人,我着重关注了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的提高质量和6大管理职责中的第三条引领教师专业进步。

在一段时间里,教学质量好像老和课业负担重,填鸭式教学等一些负面的议论联系在一起,好像一谈质量,就是逼着学生死搞学习,大量联系,占用休息时间„„在这次颁布的标准中,明确的提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怎么提高做出明确的要求: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用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营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质量提高要靠方法而不是书山题海。这实际上就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更深厚的底蕴,更多的方法,更高的效率,多练多讲的低效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教师要想办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精耕细作,提高效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学校也提出过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争取让每个学生不需要面对超出自己能力的作业,这样,学生能够保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参照标准,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想办法。有些教法和办法可能积重难返,但是一步步改进还是必须的。课堂教学上,学校这两年在推行“基于学的指导”,我们教师也要把这一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自己的课堂不在枯燥、单调,而是变的有趣起来,变得有文化气息。

教学质量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一个学校证明自己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教师,我们讲的再好,做的再多,没有质量作保证的教学也是难以有说服力的。一个强校的打造,是建立在优秀的教育质量之上的。

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标准里面3.2第39——43条,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了明确的要求,对照标准,我校在有些工作上还是落实的不错的,比如校本教研,每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教学,听课、评课一直坚持的比较好,在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上,学校也是不遗余力,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秋季学期,我校就有近百人次到各地各校学习、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的人数占到教师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而全校教师参与的校本培训,在每年的“三月教学管理月”、“十月教研月”、暑期教师培训中也开展的扎实、有效,编辑发放的校本研修材料也累计达十几本。在标准中,提到的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的应用能力,我校每年也开办多次培训班,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现今,全校教师基本都能熟练的使用各班配备的“班班通”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参照标准低42条:推动教师阅读工作,引导教师学习经典,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要求,我校在这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阅读总感觉没有跟上,包括我自己在内,平均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直坚持不了,教师的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规范、推进还要想更多的方法,在这些方面组织多一些的活动,来提高教师阅读和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紧跟时代的脚步。

在标准中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明确的提出了要求,在5.4明确提出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第71条提出: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发展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第72条:建设生态校园、 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第73条:每年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形式,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

如果说一所学校过硬的教学质量能够让这所学校成为一所强校,那么强校升格为名校离不开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我校近几年也认识到这一点,在校园环境方面做了很多的改进,也提出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组织了足球联赛、篮球联赛、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距离打出特色,形成学校特色名片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这也需要我们全体四中人,从领导到老师在观念上要更新,在工作中要改进。

打造强校、铸就名校任重道远,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学习,让我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更加清晰,我这些点滴的体会还远远不够,在今后日子,我还要继续深入的学习,认真的领会标准的精神,同时,学以致用,将学习标准的体会、感受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为个人成长而努力,为学校工作更尽一分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第四篇:“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通过四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学到了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技巧,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开拓视野,更新知识。

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包括:有助于提升团队精神。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一定的程度,个人的能力就无法包揽整个企业管理,这就必须依靠管理团队和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去努力。“标准化”就是对企业各个成员行为共性的提炼,这些共性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企业成员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制度对与企业整体利益相背离的个体行为的约束,就是对团队共同利益的最好维护。有助于避免权力滥用,避免管理中的灰色行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员工的数量大幅增长,各种商业行为很多,不可避免地有少数品质差的人可能会利用各种机会挖公司的“墙脚”,损公肥私。标准化管理可提高企业管理透明度,让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的地方公开化,形成“防火墙”,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企业管理队伍的纯洁性。 有助于产生强大的集体力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所有的运作都有明确的规定,全体员工都照章办事,实现号令统

一、步调一致,像军队那样产生强大的力量。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公司的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要在以后的工作中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用开拓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用规范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车间各项工作。力戒工作懈怠、不动脑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做到把工作当事业去做,敬业勤业,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不气馁,敢于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起到一名管理者应有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主要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流程来实现的。对于已明确的流程,苏宁的做法是通过各种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表单将其固化。这样,不管是谁,只要按照流程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与个人能力、经验、权力和地位无关;反过来,不管是谁如果不按流程做,他会寸步难行,处处遭到“封杀”。不仅如此,流程还使得每件工作的结果都具有可追溯性,即谁的错,错在哪里,怎么错的,都能追查到,这样,流程就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精细化。

第五篇:论铁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

一、中国铁路建设的现状

自2011年铁道部因腐败问题并立案调查以来,关于铁路方面的负面消息接踵而来。如:“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高铁巨额债务黑洞、招投标过程中的徇私腐败、天价动车设备、“买票难大讨论”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在建及拟建铁路停建或缓建,铁道部要求全路展开对在建项目安全、质量的检查,国务院也要求还没开工的铁路,重新进行安全评估。”郑渝铁路、哈佳客专、郑徐客专、海南西环等项目均在安全大检查中被延迟建设。此外,原计划于2011年年底开通的京武高铁,也或将推迟到今年年底开通。

由于受到2011年铁道部人事变动以及特大动车事故的影响,铁路建设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铁路基建板块也惨遭重创。但随着制造业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调控的深入,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成为拉动投资、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去年因为资金链断裂,有一万多公里铁路停止修建了,造成2000多万人的动荡,农民工闹事4000多起,现阶段的铁路发展养了不少人,带动了很多地方产业,平常有600多万农民工参与建设,还有几千座工厂提供各种材料。如果按每年投入6000亿这样的盘子来修铁路的话,中国的GDP可以上升1.5个百分点,所以它一停下来,很多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也会产生别的很多问题。估计光损失就达2000多亿。

2008年以来,铁道部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把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融入铁路建设实际,探索创新出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方法。经过4年的深入实践,标准化管理在落实铁路建设新理念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根据铁路建设总体要求,铁路建设要围绕大力推行以“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积极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龙头,参建各方广泛参与,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格局,以标准化管理规范参建各方的各项工作,促进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全面快速提升。

近年来,铁路基础设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建设单位在资源配置、项目履约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铁路标准化管理是满足铁路项目“高标准”建设目标的需要,是落实“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要求的有效手段。要解决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不仅要靠加大投入,更要靠标准化管理来充分挖掘企业潜力,统筹利用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进一步解放企业的生产力。

二、 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铁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的因素多,特别是当前铁路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技术新、投资巨大。但是,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呈现了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不少单位对标准化管理的含义认识不深,理解片面,自然而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走入了误区。目前在标准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

自从铁道部推行标准化管理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大多数铁路参建单位已经建立起标准化管理的概念,但是,不少单位没能真正理解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真实内涵,而是认为标准化化管理就是多上人员,编撰成册的制度,现场增加些新型设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将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急于求成、弄虚作假,这种未能让标准化管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问题是当前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因此,推进标准化管理最首要的应当是从理念和意识上进行一次深层次的革新,脚踏实际,求真务实,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和完善。

2、执行标准化管理停留在表面

推进标准化管理,更为关键的是执行标准。但是工程建设中,对标准的执行力度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以桥梁钻孔桩为例,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标准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真正一谈到标准化管理,施工单位首先想到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标识标牌、安全文明宣传等等,对实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诸多问题如钢筋笼焊接不规范、混凝土各项试验指标、孔内泥浆比重沉渣厚度等反而视而不见。这反应出的就是重表面,轻内在的问题,所以要确保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强调表面和内在的统一,要彻底杜绝那种只做表面文章的浮夸风气,真正围绕“六位一体”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解决实际问题。

3、对立与统一问题

任何一项工作都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标准化管理也不例外。当前,不少单位认为推行标准化管理,大的方面要进行大临设施规划布局、设备投入,小的方面则要对各类标识标牌、内业资料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因而增加了成本投入,缩小了利润空间,因此企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忽视了隐藏在其背后的巨大效益。事实上,一个企业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可以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等层面上展示企业和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可以在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的严谨作风,可以形成“理念化为规范、规范养成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的良性循环。

4、短期与长期问题 目前,大多数参建单位在标准化管理的进程中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我们必须认识到推进标准化管理,绝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的工作,要摒弃那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和做法,也要防止“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在铁路工程建设中长期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及时总结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并将其推广应用,使标准化管理的成果真正能够服务于铁路工程建设。

三、 关于铁路标准化管理的一些思考

1、推进铁路建设管理标准化关键是实现铁路建设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的根本转变。

铁路标准化建设必须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在铁路建设中,把创新管理理念作为工作重心,必须转变传统的铁路建设意识和管理方式,对传统的既有施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运作,建立健全规范施工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出一整套科学、规范有序的操作、监督和管理的流程,做到科学管理所要求的系统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精确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铁路标准化建设必须从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要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是高起点起步,高效率运作,高标准管理,绝不能囿于过去传统靠经验管理的方式,所有过程管理都要转变为标准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和把标准化管理体系落实到铁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铁路建设的高标准回报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铁路标准化建设必须从事后管理向预防管理转变。铁路工程建设在建设管理和施工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已往的管理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各种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铁路建设和正常施工生产,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然后才去处理,亡羊补牢。 近年来,在一些铁路建设项目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较好或及时处理,最终使铁路建设、企业(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的社会形象、和谐社会建设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的案例不在少数。通过对发生过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是因为事前未考虑周全或对风险的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或缺乏科学防范意识和手段造成的,这些问题如果事前进行全面系统地考虑和评估,完全可以避免的。基于此我们必须把被动的“事后管理”变成主动的预防管理。

安全管理有一个重要的“海恩法则”。海恩认为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须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想消灭事故必须采取标准化管理从落实上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铁路标准化建设必须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铁路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几个省份、诸多企业间的协作和配合,因此,必须通盘考虑,系统安排管理,考虑各种衔接和接口管理,防止出现单一管理和只考虑局部的情况。

2、我们要借鉴铁路四个标准化建设经验,重视标准化的系统建设。

在过去的标准应用中,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非常普及,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却没有与标准化建设相衔接,虽然我们有不成系统、分散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标准化的一部分,是对岗位工作、员工行为等的指导或引导标准,也没有认识到相关的考核机制是对工作质量、员工行为表现效果的检验标准。所以,企业可以结合贯标工作,把标准化的建设上升到系统化、规范化程度,使标准化系统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南,并具有行政效力和企业内部执罚效力。

标准化系统可分为工作标准系统,包括各岗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各管理的流程及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包括核心技术认定标准、技术知识系统的管理规定、技术创新和工艺攻关的具体措施,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工艺操作规程等;施工要素管理标准,包括项目效益管理标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控制标准等;企业文化管理标准,包括形象标识、员工文明礼仪规范、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等。在编制标准体系时还可以按行业具体划分为水工标准、铁路标准、公路标准等。如果是采用国标或行业标准的,应列出具体标准清单。

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发展质量的新要求,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标准、管理标准也逐步提高,所以标准化系统要不断更新升级。

3、高度认识标准与创新的关系,利用标准促进创新。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专利”,标准,对于当代的企业竞争已经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标准象征着一个企业对一种产品或工艺技术的权威发言权,关键是因为标准往往都是和企业创新捆绑一体,企业只有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产生后,在成熟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然后才能形成一套该技术、产品或工艺的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或操作规范等。因为成果是企业最先发明、创造或发现的,因而相关标准一旦经国家、行业或企业内部认同推广,企业便对该标准有了控制权、出让权。反过来,在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时,标准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是确保新技术正确应用的必须工具。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标准进行工艺集成应用,并创新形成集成工艺的标准。

4、积极开展标准的推广应用,擅于运用标准开拓经营。 曾经有领导在接受某电视栏目访谈时,对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运用作了富于前瞻性、建设性的论证。认为我们在东盟国家承接的许多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具有和西方国家竞争的能力,但是在标准的推广应用上仍然较为被动。认为只有中国标准在东盟国家被认可采用,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大幅提升,特别是对中国提供资金建设的工程,如果又采用了中国的标准,那么中国的施工企业在竞标上将占有绝对优势。

在国内企业的境外某些工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欧洲国家的标准,使工程施工过程陷于被动,因为对标准掌握有限及标准控制的不适应,使我们的施工管理人员大吃苦头。国家标准得到国际承认会增强中国竞争力,同理,如果我们企业编制的标准形成企业标准——集团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这样的级别递进,那么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市场自然具有绝对优势。

上一篇:毕业生辅导员鉴定评语下一篇: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