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总结

2023-01-27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总结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安排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拓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上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落实好“一二六三”工作计划,即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抓手、突出六大重点、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2.94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0元,增长14%。 依托两大抓手:

一是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省上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政策机遇,在高标准实施好花崖河水库、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旱作农业和扶贫开发等30个涉农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需求,挖掘自身优势,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储备、策划包装,积极联系对接,努力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农村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立项批复,力争当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争取各类资金较上年增长20%以上。二是典型带动。把培育典型作为推动落实、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继续将“三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市县列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对全县确定抓建的果园建设管理、高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庄薯3号繁育基地建设等140个农业农村方面的典型,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时限和质量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完成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上报市上考核的27个农业农村典型,要拔高起点谋划、创新机制运作、严格质量要求、集中扶持发展,着力培育成体量大、机制活、群众受益面广,在全县乃至全市具有较高水准、较强示范效应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亮点工程,引领和带动面上工作上水平。 突出六大重点:

(一)果园管理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苹果作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标志性产业XX县域首位产业,坚定信心不动摇,锲而不舍促提升,在强管理、抓培训、增投入、打品牌上下功夫、见实效,全力推进苹果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一要紧握拳头强管理。深入贯彻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果园管理,推动果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技物投入,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逐级开展“赛园比果”活动,着力在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上求突破。要认真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和包抓示范园、示范点制度,林业局要高标准建好水洛河流域万亩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区,每个果园乡镇要至少抓建1处2000亩以上的果园管理示范园,每个果园村要至少抓建1处100亩以上的示范点,确保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11.6万亩,全县标准园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25万亩。二要持之以恒扩规模。抓住去年苹果市场行情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时机,坚持不懈扩规模、补空档,今春一次性新植、补植苹果10.2万亩,进一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集中连片程度,切实形成规模效应。三是驰而不息抓培训。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技术骨干提高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管理在行的果技队伍,力争年内完成技术干部提高性培训300名,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培训果农3万人(次)。四要延伸链条增效益。注重基地、农户、市场关联配套,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积极扶持建办一批储藏、包装、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物流中心、苹果市场和保鲜冷库建设,年内建成水洛、阳川2处5000吨以上气调果库,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提高苹果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走出一条企业带基地、联农户、拓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五要品牌引领拓市场。紧紧依托“平凉金果”品牌的市场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全力培育“紫荆红”品牌,重视绿色认证、打通出口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要积极推行大户承包经营,动员务果能手和致富能人带头承包经营果园,鼓励技术人员带薪从事技术承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部分果园失管、撂荒的问题,使土地、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果业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要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和基层推广服务激励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利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一要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把推广高效旱作农业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完成覆膜任务70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示范区24处、千亩以上示范区52个。二要加快农业新型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科农携手”行动,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实施现代农业集成配套新技术,建成1处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抓好新型农机推广、良种应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防治等综合增产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三要下功夫确保质量安全。着眼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开展水果、蔬菜、畜禽等标准园(场)创建,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及质量认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要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预警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新建果园防雹点2处,鼓励果农搭建防雹网棚,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霜冻等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要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着力构建农业生产的“安全网”。

(三)特色产业开发。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省上加大对优质林果、蔬菜、中药材标准园及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等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加大洋芋、畜牧、蔬菜、育苗等区域特色产业在扩量、提质、增效上同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洋芋产业,以建成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大“庄薯3号”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拓展省内外市场,建成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发展种薯基地13万亩,种植洋芋45万亩,配套建成马铃薯储藏窖200座,逐步形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洋芋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畜牧产业,以争创全省养殖大县为目标,坚持以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带动,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处、养殖大户100户、青贮饲料25万吨,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55万头和200万只,形成“扶持龙头、发展大户、带动农户”的畜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健全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蔬菜产业,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大力促进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建成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4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6个,新建日光温室120亩,塑料大棚1970亩,带动全县蔬菜种植达到10万亩。四是育苗、药材产业,巩固扩大育苗基地面积,在韩店、通化、永宁、郑河4乡镇和苗圃新建苗木基地2000亩;扶持中药材发展,新植中药材5000亩,进一步拓宽关山乡镇农民致富渠道。

(四)基础条件改善。始终坚持抓基础、谋长远,进一步把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农村道路,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改造、新建通村硬化路150公里、梯田产业道路1000公里,加强道路维修管护力度,逐步提XX县内道路通畅化、产业通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产业路网。二是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尽快组建成立庄浪水务公司,年内开建花崖河水库,完成梁河水库立项,积极创新水利投融资、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水务管理新模式。要精心实施好农村人饮提质增效、规模高效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有效解决水量不足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三是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基础改善、产业开发和文化传承,突出科学规划、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村道硬化、四旁绿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工程,形成彰显特色、绿树成荫、一村一景的乡村风貌,新建新农村示范村19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让更多的村庄美起来、靓起来。四是梯田建设,国土、财政、水保等部门要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和地质灾害、小流域治理项目,新修梯田2.1万亩,整理土地1.5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五是农村能源建设,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新建、改造线路325公里,更换改造“卡脖子”线路和“过负荷”变压器,全面实现低压电治理、三相动力电源全覆盖。推广通化野赵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成功经验,建成集中供气工程2处以上,推进沼气“进棚入园”、向产业延伸。

(五)扶贫开发攻坚。当前,扶贫攻坚仍是我县现阶段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县的政策,充分利用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资金整合下达到县的机遇,以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为重点,认真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保年内减贫人口2.5万人、减幅20%的目标。一要健全完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机制,确保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要聚焦富民产业培育,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动态精准帮扶,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与全县富民产业实现有效对接。要聚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向贫困乡村布局,完善100个村的基础设施,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个,完成危旧房改造4000户,搬迁安置困难群众1283户,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告别土坯房、住进新村新居;要聚焦群众上学、就医、文化生活等社会事业,落实好中职教育全免费政策,实施2000人以上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项目,强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镇中小学扩容提质和师生住宿条件改善等工程,持续改善全县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大力推进智力扶贫,持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实效,年内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鉴定颁证1万人以上,着力破解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技术瓶颈。积极联系做好南开大学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更大智力支持。三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双联”单位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围绕“六大突破”精准帮扶、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名县建设,让生态美、环境优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底色、城乡建设的特色。要积极争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好绿山、绿路、绿城、绿村、绿宅“五绿”工程,每个乡镇年内抓建1处千亩以上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全县完成荒山造林3.28万亩,县城面山绿化1200亩,栽植行道树44条510公里,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持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强化林木管护措施,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从严查处羊只放牧,宣传禁止烧荒燎屲,开展垃圾专项整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确保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全部利用,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要采取生态教育、文化熏陶和创建生态文明单位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县群众的生态道德、环境责任和绿色消费意识,努力形成亲近自然、崇尚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

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凝聚上下共识,汇集各方力量,研究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保持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向好的局面。要围绕强县、名县战略实施,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不变调,不松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庄浪梦”奠定物质基础。要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法治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村长久繁荣稳定。

二是增强创新活力。着眼于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和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创新经营机制,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协调金融企业开发涉农金融产品,探索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工作,确保农业贷款总量持续增加。要调动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支持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是提高工作推行力。要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部门组织落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强化过程督查,对“三农”各项重点工作持续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快推动、快落实。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带头人,强化村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二篇: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新乡镇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0,新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大力

实施“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着力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土地集约化率,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和深度,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向前发展。

一、工作目标:稳定粮食产量6000吨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2533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7元,同比增长20%;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9.9%,劳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0%,10亩以上规模种植率达到20%;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每个组培育5户以上的示范户,着力提高林业效益;全年无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详实摸清全镇农户家底,特别是对人口、劳动力、专长、就业、技能培训、主营收入、土地、林地、技术培训、农业发展意向等情况要清楚,建立台账。作好规划,在调查摸清和征求各方意见入建议的基础上,分级做好镇、村、组、农户的增收规划,落实到项目、规模、资金、技术、销售、收益具体内容,防止空洞抽象。培育示范户,今年每个组不少于5户,镇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力争引进2户发展规模不小于100亩的林业种植示范园和林下养殖示范园。实行“一帮一”制度,一个镇干部包一个村民小组,指导所包小组农户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每户三年增收万元的目标。加大引种、技术、资金、信贷、销售、组织化等支持,确保农户实施的项目能养、能种、能卖、能增收。

(二)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粮食生产,推广机耕、机播、机插、旱育秧、玉米肥球育苗、地膜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主导种植良种,疏通水利设施,改革水利设施的管理方式,强化土地流转和撂荒地复耕,尽可能增加种植面积,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现有品种,改变养殖方式,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林下养鸡,培育壮大养殖专业大户,畅通流通渠道,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壮大佳威种植、新丰木材、移都茶叶、农资服务等农业发展公司和南疆黄羊、笋竹、生猪等种养殖协会,加强指导,规范运行,发挥组织引领农民发展的作用,新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参合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资源是我镇的优势资源,比耕地更利于成片开发集中发展,全镇有林地30872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经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林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充分利用林下和荒山荒地资源发展种养业,发展中药材、茶叶、牛羊等草食牲畜、野外养鸡等项目,开展合法的竹木加工,今年力争发展2户规模在100亩的林业种植和林业养殖示范园,每个林地丰富的村民小组发展5户以上的林业经济示范户,以此带动面上发展。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要进一步稳固现有大户,积极培育新大户,从信贷、技术、销售、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成熟的产业群主体引导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发展大户25户以上,每个村不少于5户。

(三)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力度。全力推动农村土地集约经营,充分挥镇土地流转中心和各村组土地流转信息员的作用,转变群众观念,摸清流转家底,掌握群众动向,及时发布信息,制定流转指导价,积极引进业主,完善流转手续,从信贷、政策、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开展自愿合法的土地流转,切实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快流转速度,今年流转率达到40%以上,其中10亩以上集约经营率达到25%。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放活林地经营权,集约发展林下经济,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添砖加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镇代管制度,严禁有账外资金运行,每季做账一次,并及时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理顺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分段清,责任明,确保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摸清全镇劳动力状况,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充分发挥社保所的职能作用,当好中间人,为群众介绍工作岗位。及时更新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加强劳务经纪人的培训,提升能力,发挥作用,介绍群众就业。积极鼓励群众开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回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带动本镇经济的发展。经过努力,今天实现转移劳动力4000人,劳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引回创业人员5名。

(五)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完成1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绿化插旗山,实施集镇房屋屋顶

绿化工程,完成沿江公路路旁绿化的补植补造,大力开展“双十”工程,实现每个居民栽十枝花,村民栽十棵树。

(六)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及补贴、家电和汽摩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坚持农资综合补贴向大户倾斜,提高土地集约程度。

(七)

加强农村基地设施建设。启动三水、万顺、龙泉三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争取实施治华村通畅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新建100口沼气。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范水利设施管理。

(八)加强扶贫工作。力争启动龙泉村整村脱贫规划。加大生态移民和高山移民的搬迁力度。

(九)加强农业“三防”建设。各村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务必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完善预案,组建队伍,细化方案,确保全年无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安全度汛。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镇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集约”“集中”工作的领导,书记镇长各抓一项,党委政府其他领导各具体负责一村一点。各村、各部门都必须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完善相应工作责任制,协调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市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系列惠农政策,用好、用活、用够上级政策,落实对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严格执行各项惠农直补资金政策,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满意。

(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强对农村工作的考核力度,对目标任务实行每月一追踪,每季一考核,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每季度以完成工作实绩进行评分考核,考核结果按权重计入综合考核总分。联片干部、联村干部参与政府相关工作考核,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篇:2011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

转自:山西省农业厅网站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和总抓手,着力提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具体目标是,正常年景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2011年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和总抓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 启动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工程。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蔬菜、林果、畜牧、农产品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方面调查摸底,择优选择2000个专业示范村,以增收为目标,按照效

- 1过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配套,立足提高单产,大面积建设玉米、小麦丰产方,重点抓好重点抓好300万亩玉米丰产方和100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辐射和带动粮食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继续实施千园万场规模健康养殖工程,以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为目标推进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促进养殖业由分户粗放散养向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健康养殖转变,力争规划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200个、规模养殖场600个。继续实施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围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重点抓标准园、育苗中心建设,加强蔬菜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的质量和效益,新发展设施蔬菜20万亩。启动实施水果双增工程,围绕“增面积、增效益”,在适宜栽培区扩大苹果、梨等果树面积,加大果园间伐减密和高光效树形改造力度,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力争新增水果面积25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25万亩。

二、创新经营形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4.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县乡土地流转市场及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连片开发农户流转土地。争取所有农业县(市、区)和70%的乡(镇)都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50万亩,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 3发和集成组装配套。启动实施现代种业推进工程,扶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科公司做大做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和畜禽良种体系。

8.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做到免疫全覆盖。加强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完善突发重大疫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病虫害检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大规模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实现区域性联防联控。

9.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依法监管和检测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认证及产地认证,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和监督抽查制度。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以产地为重点,加大追溯查处力度。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10. 推进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扶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和产地、销地批发市场。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保障农产品安全快捷上市。加强流通队伍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

- 5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4. 继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大同盆地盐碱地改良项目。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00万亩,盐碱地改造10万亩。

15. 继续实施新增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等,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核心区12个粮食生产大县第一期工程取得较大进展。

16.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继续实施汾河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项目。启动实施草地生态建设保护项目,完成草地建设100万亩,草地保护500万亩的建设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逐步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和监测网络。

17. 稳步推进沼气建设。巩固和完善现有户用沼气基础上,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农业。积极推进多种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完成以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10万户。

五、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8.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同时,通过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并举,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 7菜大县奖补和贷款贴息、生猪大县奖补、合作社奖补、玉米丰产方补贴、牛羊规模健康养殖补贴、小麦地膜覆盖补贴等政策要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各地要在用足用好中央、省有关政策的同时,研究跟进措施,争取形成党委、政府决策,切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

23. 探索以工补农、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以“综改区”先行先试为契机,完善政策体系,设立以煤补农专项资金,鼓励引导煤、焦、铁资源型企业转产投资现代农业,鼓励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启动并组织实施好朔州、太谷两个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省农村改革积累经验。

八、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指导水平

24.加强学习调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深入开展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引导干部强化政策理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的意愿需求,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研究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措施,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25.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工作创新意识,运用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不等不靠,大胆实践,大胆突破,全面推进思

- 910 -

第四篇:农业部: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的要求,扎实做好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农业部办公厅

2018年2月8日 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一、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聚焦突出问题、瞄准关键环节,蹄疾步稳、不折不扣地落实改革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制定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动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继续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做好农村改革4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工作。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制定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合同文本,研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信息发布、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探索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和政府服务信息有效对接。

3.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018年是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收官之年,必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已基本完成的省份,认真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解决未确权、缓确权等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尚未完成的省份,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倒排时间表,加快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书面报告。加快确权登记数据的收集、质检和汇交,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入库,农业部将组织开展确权登记数据的现场核实核查。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为推进承包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要有效利用确权成果,加大应用推广,为适度规模经营、发放涉农补贴、土地承包权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提供支撑。

4.推动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提质扩面。做好调解仲裁综治考评,引导督促各地调解仲裁机构依法规范运行,及时受理案件,扩大仲裁工作覆盖面。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强化仲裁分级培训,探索建立仲裁人才评价标准,认真落实仲裁规章制度,提升仲裁工作质量。深入开展调解仲裁法律政策宣传和重点问题研究。加强与信访、司法等渠道衔接,凝聚各方资源,推动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5.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扣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和薄弱环节,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并推动规划立项实施。深入推动《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贯彻落实,强化政策考核督查,指导地方抓紧制定落实意见。

6.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形成适度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组织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土地、加强财务管理、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健全名录管理,开展家庭农场精准管理服务试点。做好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生产经营情况典型监测,发布发展报告。推动建立健全家庭农场财政、金融、用地等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和行业协会。

7.促进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开展国家示范社评定。引导合作社强化民主管理,完善治理机制,加强规范运行。鼓励合作社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培育自主品牌。引导合作社采取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扎实做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合作社发展工作,把国家示范社和联合社作为扶持重点。省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承担项目执行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有效落实。指导合作社向登记机关报送报告并向社会公示。配合工商等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注销违法经营的合作社,对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合作社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严禁借合作社名义搞非法集资。 8.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鼓励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入股等多种出资方式发展股份合作,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支持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工艺制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合作社以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开展联合合作,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配合银监会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研究制定合作社规范发展信用合作有关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依法开展互助保险。支持合作社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把合作社作为农村“双创”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等领创办合作社,到合作社就业创业。 9.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要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基层干部和合作社学法守法用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新导向新要求为重点,大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和辅导员培训。抓紧合作社和联合社示范章程制修订工作,配合工商、财政、保监等单位做好合作社登记管理、财务会计、互助保险等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各地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计划,并推动制修订地方性法规,做好立法与新法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依法对发展合作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10.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落实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探索政策扶持方式,培育一批组织联系紧密、产业深度融合、带农作用突出的联合体。举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研究联合体示范标准,开展联合体发展成效评价。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组织认定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发布示范联合体名录。

11.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办法,鼓励县级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充实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开展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编写龙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激发和弘扬农业企业家精神,引导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中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打造龙头企业展示展销、对接合作的大平台。编制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发挥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微信公众号,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2.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和环京津贫困地区千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总结推广“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增长点。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评价,加强示范村镇带头人培训,推动村企村社对接。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注重示范村镇品牌培育,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壮大特色农业小镇,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13.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加大《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宣传贯彻力度,制定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宣传文件。深入实施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财政专项。召开农业生产托管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开展督导督查,指导各地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文件落地见效。

14.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指导和监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建设,鼓励各地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服务标准或规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服务组织合理确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价格,防止个别组织形成价格垄断,发生价格欺诈,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加强对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指导和管理,研究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服务组织名录管理制度,强化动态监测,促进服务组织规范发展。

15.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产业链带农惠农机制,统筹兼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扶持小农户,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鼓励将政府补贴量化到小农户、折股到合作社,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带动、就业创业等方式,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实现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深入总结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经验,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对接,以奖代补支持龙头企业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激发农村资源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16.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全面部署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各地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将清产核资结果纳入平台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17.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在继续做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基础上,再选择工作基础好、干部素质高、有代表性的150个县市和50个地市开展试点,条件成熟的省份可以开展整省试点,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扩大改革试点面。各方面试点要在成员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收益分配以及权能完善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面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确保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

18.制定完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相关问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工作。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规范性文件,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具体办法。鼓励采取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19.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督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围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内容,重点对省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试点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等进行培训,确保领导干部全面了解改革目的和政策要求,从全局出发抓紧抓好改革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强化督查的广度和深度,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和政策措施,用督查成果推动改革深入。

20.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修订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切实维护合作社成员经济权益和监督管理权。加强农村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强化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定期审计,重点开展集体重大事项、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扎实做好农经统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经管部门履职尽责能力,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1.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落实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加强村级组织负担监管,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及时纠正向村级组织乱收费、集资摊派、要求配套等加重负担的行为。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将组织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各地也要开展自查工作,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22.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涉农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用电用水价格、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及创建达标等领域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坚决清理纠正违规收费和不执行惠农价格行为。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将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相关政策纳入监督卡内容,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23.规范开展一事一议。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向农民筹资筹劳要严格落实贫困、伤残等特殊群体减免政策。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示制度,发挥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 24.强化农村经营统计服务。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统计工作。落实新修订的农经统计调查制度,按时保质完成农经统计年报和半年报工作,强化统计数据分析。继续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指标试统计,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完善统计方式。鼓励基层加强统计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编写农经统计工作手册,指导基层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加强统计成果应用,完善农经统计APP,扩大农经统计数据的公开度和影响力。 25.推进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将近年来中央文件关于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用业务工作开展推动体系建设,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与农经体系建设一体推进、同步落实。强化正向引导和激励,宣传推广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示范带动基层体系建设。

26.提升农经干部综合素质。农村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经工作队伍。各级农经干部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提高政治素养。要加强农业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增强工作本领。有计划多形式分批次重点对县乡农经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求计于民、问政于民。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政策举措落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第五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中共宣汉县委农办

关于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的

报 告

2010年,全县“三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2010年工作成效

(一)粮油生产喜获丰收。今年,尽管受到“7.18”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由于生产早预谋,群众早发动,技术早培训,措施早落实,粮油生产喜获丰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4.2万亩,预计总产60.0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7%和2.9%。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24.49万亩,总产47.0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84%和3.5%。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9.22万亩,总产20.3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7.21万亩,总产16.22万吨;薯类播种面积33.64万亩,总产8.7万吨;其他粮食播种面积14.42万亩,总产1.76万吨。小春粮食播种面积49.71万亩,总产13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42%和0.7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9.6万亩,总产5.19万吨;洋芋播种面积21.61万亩,总产6.95万吨;其他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0.86万吨。油菜播种面积43.1万亩,预计总产7.6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67%和1.32%。

(二)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全县 30.2 万亩玉米平均亩产 624.9 公斤,实现了玉米整县制突破 600 公斤/亩的创建目标,创造了西南地区整县制大面积玉米高产纪录;油菜高产创建1.42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09.5公斤,1260亩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213.4公斤,135亩百亩核心攻关片平均亩产225.6公斤;马铃薯高产创建单个田块最高亩产达4339.3公斤,创马铃薯单个田块产量最高纪录。其中,150亩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3120公斤,1500亩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达2513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2312公斤。

(三)畜牧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出栏生猪111.92万头、肉牛13.41万头、肉羊35.77万只、家禽1151.6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73%、4.69%、2.82%和2.35%。肉类总产量12.7万吨、禽蛋产量1.2万吨、奶产量1.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9%、3.85%和8.65%。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9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1816元、农民人均增收105元。

(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茶果产业。在漆碑、土黄等6 个重点乡镇建立茶叶基地4万多亩,辐射带动全县茶叶面积达到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100吨(其中名优茶950吨),产值1.05亿元,茶农户平收入3600元以上。其中,改造低产茶园3216亩;新建良种茶园1.02万亩(漆碑乡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320亩);在漆碑、土黄等乡镇开展安全高效茶园面积1.53万亩。全县水果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0.84亿元。其中,在东乡、南坝等5个乡镇发展青脆李4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青脆李1.1万亩;在天台尖包村、昆池农场建立青脆李现代化育苗基地40亩,繁育优质青脆李苗80余万株,预计今年可出圃合格苗40万株以上,可新发展青脆李7500亩。精品蔬菜。引进培育佳通等公司,在胡家镇滑山村、双河镇方斗村、塔河乡大店村建立了1000亩精品蔬菜园区,建生产大棚720个,发展番茄、苦瓜、丝瓜、海椒等特色蔬菜,年供精品蔬菜5000吨,年产值1000万元。在峰城、大成等乡镇发展萝卜、米椒等加工型蔬菜3500亩,产值1000万元。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县发展蔬菜30万亩,总产60万吨,农民人均收入850元。同时,积极做好黑木耳泡菜配套产品“绿丝豆”、“七星椒”试验示范工作。林业产业。共造林16万亩,其中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5万亩、营造特色经果林1.2万亩、种植中药材5.8万亩、新造木耳原料林0.5万亩、种植粉葛1万亩、完成两大工程造林及社会造林4万亩。成功举办了“宣汉首届杜鹃花节”。

(五)、农业“四区”快速推进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建设。一是全力打造以“一园两线”(双河方斗示范园、普[光]石[铁]公路沿线、南[坝]樊[哙]公路沿线)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建立了方斗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食用菌核心示范园区1万亩。在双河、柳池、明月、黄金、厂溪、新华等6个食用菌产业重点乡镇建立袋栽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全县26个乡镇114个村新发展袋栽黑木耳、香菇、黄背木耳等5600万袋。在方斗核心基地建立了宣汉县二级菌种生产场,占地20余亩,新建接种、发菌、检验、留样室等1000余平房米,出菇场地3000余平方米。在黄金、双河、南坝三个镇建立了3个三级菌种场。二是以峰城、茶河、桃花、观山4个乡镇为核心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单元,带动全县25个种烟乡镇共种植白肋烟3.9万亩。三是引进培育佳通等公司,在胡家镇滑山村、双河镇方斗村、塔河乡大店村建立了1000亩精品蔬菜园区,建生产大棚720个,发展番茄、苦瓜、丝瓜、海椒等特色蔬菜,年供精品蔬菜5000吨,年产值1000万元。在峰城、大成等乡镇发展萝卜、米椒等加工型蔬菜3500亩,产值1000万元。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县发展蔬菜30万亩,总产60万吨。四是在三河、下

八、黄石、黄金等乡镇新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20000 亩。在黄金、土主、新华、普光、厂溪、毛坝等乡镇发展木耳原料林5000 亩,在三墩、渡口、龙泉、漆树等乡镇发展木本中药材 5000 亩,在君塘、双河、芭蕉等乡镇发展了粉葛 10000 亩。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在五马林场、观山坪林场、楠竹场养殖野鸡、羊、野猪、蜂、黄牛等 2726 只(头、桶),在五马林场种植了天麻、党参、黄连等名贵中药材。五是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并编制了《宣汉县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100万元高薪引进浙江“云和师傅”实地指导,引进人才高水平组建菌研所,选派优秀农技干部30人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目前,我县被列为全省5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之一。

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一是重点打造了210国道沿线9个乡镇20个村示范区建设。硬化村社道46.2公里,新建田间、户间道35.3公里,整治山坪塘库30口,新建沼气池1158口,新建蓄水池50口,新建打机压井478口,新解决安全饮水11990人。带动全县硬化村社道路135.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库316口,新增有效灌面5200余亩,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5.1万人次。二是打造了君塘杨家河、大成锁辖、双河方斗、胡家滑山4个集中居民点整体风貌改造。新建房屋790户,改(扩)建房屋845户,风貌整治3270户,院坝硬化1455户,改厨改厕改圈1533户,新建垃圾池90口,改建公共服务中心1个,改建村小学4所,改建村幼儿园6所,新(改)建村卫生室10个,改建村文化站4所,新(改)建村级活动阵地5个,配套了农记书屋、远程教育网点等基础设施。

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完成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143个,其中建成生猪养殖小区90个、肉牛养殖小区45个、奶牛养殖小区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促进双河镇新建规模养兔场1个,君塘镇、东乡镇新建禽规模养殖场各1个;示范带动饲养肉牛10头以上养殖户1789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养殖户115户(存栏奶牛数达10831余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1310户。全县出栏生猪111.9万头、肉牛13.4万头、肉羊35.7万只、家禽1151.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73%、4.69%、2.82%和2.35%。肉类总产量12.7万吨、禽蛋产量1.2万吨、奶产量1.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9%、3.85%和8.65%。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97%。新发展规范运作、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全年完成劳务开发总人数3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5亿元。

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进了驻南坝工业园区的佳肴食品加工厂,该厂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完成投资2500万元,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六)、基础设施全面夯实

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9500余万元,共整治了东乡镇大田沟等8座小(2)型水库,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924处(其中整治山平塘365口、渠堰650处,新建蓄水池550口);新增有效灌面1.1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3万亩。新建机耕道45条72.2公里,硬化18条25公里,整治48条55.5公里,建设天台乡机耕道示范乡镇1个。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5117亩,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标准农田4901亩。完成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治理面积1万亩。全面完成沼气民生工程目标任务1750口,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21个。荣获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甘露杯”一等奖3个(农业综合管理、农业建设、林业建设)、二等奖3个(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农机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抗灾能力依然较弱。宣汉自然条件较差,十年十灾,农村损毁水利工程特别是病险水库和山坪塘仍然多(小(二)型病险水库36座,病险山坪塘3768口),整治任务重。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宣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档次低,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是宣汉最大的社会群体,占全县总人口的85.4%,这其中有相当部分仍然从事纯农业,他们增收的空间愈来愈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三、2011年工作打算

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园区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着力抓好粮油、烟叶、菌菜、茶果、林业、水产六大产业发展,全年实现粮食产量60万吨,油菜总产7.7万吨。食用菌产业,以“单元+园区”模式,重点全力打造以双河方斗示范园区、普(光)石(铁)公路沿线、南(坝)樊(哙)公路沿线乡镇“一园两线”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核心区。烟叶产业,力争完成烟叶种植4.1万亩。

突出抓好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生猪,突破性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等草食牲畜,加大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57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94个,肉牛养殖小区55个,奶牛养殖小区8个),全县规模养殖生产比重达到50%以上。

努力抓好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建设。在胡家、南坝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抓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促进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做大与基地规模种植,全年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着力规范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示范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务实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规划大片区,开展大示范,形成大辐射,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原则,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胡家镇滑山村、双河镇方斗村、大成镇瓦窑村等8个乡镇20个示范村,着力打造新农村大示范片。切实抓好天台片区、峰(城)桃(花)片区和君塘片区的巩固完善提高。全力推进胡家镇滑山蔬菜示范园、双河镇方斗农业示范园、大成镇奶牛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提档,围绕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抓好道路、水利、人饮、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劳务开发总人数34万人次,实现劳务开发总收入28亿元。

2010年12月23日

上一篇: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计划下一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