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观后感1000字

2023-06-21

第一篇:1942电影观后感1000字

1942电影观后感200字

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1942电影观后感200字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1942电影观后感200字

六十年后的故事,十九年的重拍,冯导和震云的夙愿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当年列祖列宗们的悲惨世界。其实作为我个人一直很排斥中国在21世纪之后的电影,明星们的各种丑闻爆料,各种潜规则和商业广告植入性广告。让我们很难找到像当年洗澡、盲山、盲井那样的纯中国精神。中国确实是一个很有故事性和历史性的国家,但是也不要一味的去重翻那些历史好么?难道我们的前辈都是英雄么?难道我们的国家一度的统治过全世界吗?当你晚上一打开电视不是特么的亮剑就是甄嬛传,当你一打开一电视发现不是征婚就是勿扰的时候,你难道不会疲倦吗?我也不是一个愤青,我也很欣慰中国一直在走强国路线,而不像印度,追求国强,而不论国富民强的道理,像一只晚期癌症的老虎。

我说的这些,也是和电影有关,和导演本身有关。冯导拍摄这部电影,就是想通过一个逃荒的角度去看二战时的中国,一个偌大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强弱。当我看了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我想我就和冯导一拍即合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到底当初为什么会深陷亡国之危机?简单,一次逃荒就可以看到全部,政府的决策、民众逆来顺受的意愿、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

重点说下几个比较有点的剧情。

一:日本人第一次飞机轰炸。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面对灾难的态度,就和冯导所说的一样——我比你多活一天,我就比你幸福。我在想为什么当时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往空旷的地方逃呢?只知道漫无满地的抱头鼠窜,嗯,也许你会说,他们从来没见过飞机,但是这个思维总该是有的吧?炸弹只会往人多的地方投,你逃到空地旁自然不会针对着你一个人去炸,其实这个道理就像现代人懂得地震逃生一样。最主要的是大难之后人们互相的态度,在这里我觉得不该去刻意丑化国军,更真实的应该是人们乱作一团互相抢包抢车更好,相信过河拆桥更符合中国人面对劣势时的本性。

二:白修德送照片。首先赞扬了政府的踢足球现象,之后是老蒋的特色国家领导人思想,其实这里需要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的目光,政府是不是不知道这样的事,老蒋在看完照片后的神级表情是不是代表他也不知情,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在歌舞升平中毫不知情同胞们就在受饱腹之苦,重要的是政府知情不报不提供粮食援助,这一切在国外人的眼光里都是不可思议的,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几百万的河南人的存活居然是靠了美国人的几张照片,怎能让我们不心酸?从宏观上看,其实蒋介石在二战时的方针非常明确,亡人可以,不能亡国,其实如果一个真正懂历史的,就会知道蒋介石的国际援助方针当初给了日本多大的亏。国民政府诚然腐败,但是在国家的功绩上是不可抹消的。

《一九四二》里很多地方与历史不符,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而且是改编自一篇小说的电影,所以只当娱乐,套用一句俗话,就是这不是现象,但这是本质。我不想再看到《唐山大地震》,也不想再看到诸如《一九四二》,不论好坏,不论手笔和戏份,只因我是中国人。我们无权为历史添上任何一笔,也不为现在生活作任何评价,只要活着就好。 1942电影观后感200字

11月29日,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1942》的首映。之所以会去看这类题材的影片,是身体里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驱使我去的。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1942电影观后感200字

你观看过《1942》这部影片了吗?《1942》是一部历史剧作,今天看了《1942》这部影片,内心无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触,影片讲述了战争和天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百姓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第二篇: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一:电影观后感1000字

《后天》又名,是一部有关地球遭受天气的袭击的影片。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后天,说的是美国发生的灾难。那是一场来势汹汹,且科学家、军队、警察也束手无策的灾难。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而且冰壳也融化了。原本还是平地的冰川瞬间在中间断裂,出现一条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而且深不可测。在先进的科技也没有发挥威力的地方。人们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巨变。

此外,海水水温骤然上升,冰川、冰壳的融化导致水平面快速上升,海水汹涌澎湃的向四周低洼的地方涌去。在人们还来不及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时,灾难已经毫不留情的把一切都毁掉了。无论是建筑物,还是人们,都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无数的建筑物被毁,无数的无辜的生命消失在一瞬间。那场景真的触目惊心,让人不敢想象。大水来袭之后,接着是大雪骤降,甚至还下起冰雹来。一块一块象大石头一样的冰雹从天而降,来不及躲起来的人们刹时成了冰雹袭击下的亡魂。还有龙卷风席卷而来,路上的车辆,人群不是被卷走,就是被一团混乱。冰天雪地的情形下,人们只能躲在密室里生火取暖并且保留一线的生机。走出去的,很多很快就被冻死了。

为了生存,大量的美国公民在接到国家的遣散通告后,涌入到加拿大的大使馆。灾难过后,美国官方代表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一些主观上的错误,并说明导致灾难的原因是人们一直以来无度的破坏自然,一味的向自然索取。而灾难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做出的严厉的惩罚。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破坏自然的严重,也见识到了自然一旦报复起来,人类是多么的无力。我想,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在警告我们,要善待自然,要关注自然, 要反省我们的行动以及我们的一些思想。要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同时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还有就是要为我们以往的一些错误行为做一定的补救,我们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想着我们还可以高枕无忧的过日子。现在已经有不少的预报说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高度关注,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疏忽,不然,后果真的是无法想象。我想,没有谁会愿意看到影片中出现的场景。我们也承受不起那样的打击。

还有就是,连美国那样的大国强国的公民都被灾难逼得没有退路,最终成为难民,那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国家呢?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吗?我想那将是灭顶之灾了。

后天,给了我们一个警告,那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影片中的场景将会在我们的地球上上演,如果我们不作好防范措施并作出相当的补救的话。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地球更加长寿,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作起,一起努力,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篇二:电影观后感1000字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篇三:电影观后感1000字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问我,近来看什么电影最入迷?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没有一部影片能够比得上《举起手来》!<举起手来>是一部喜剧,讲述一队日本黄军冲进一个小山村,为寻找一件无价之宝和八路军周旋,最后被八路军和村民彻底消灭的故事。赞扬了八路军和村民的爱国情怀。

我还记得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日本鬼子进村了,在鬼子旁边的那个汉奸,吩咐村民去煮面,结果,当汉奸和村里的郭大叔去“赏”猪时,都吓了一跳!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小猪“花姑娘”正津津有味的吃着面条呢!那这就意味,日本鬼子吃的是——猪食!此时,一个日本人拿着枪过来准备扫荡。危急时刻,一名八路军来了,他和鬼子在一起进行了殊死搏斗……此时,既危险又滑稽的场面呈现在我们眼前:郭大叔准备拿锅砸鬼子,却错砸了八路军;大学生拿起枪,却不会使用;在日本鬼子与她争夺枪的时侯,大学生不小心叩响了机关枪板,闭着眼睛在四周乱扫一气……睁开眼睛时,来伏击她的鬼子,却死了个精光!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简直笑弯了腰!

还有一段至今让我难忘: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图将村子唯一的出路——石桥炸掉,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当日本兵点燃导火线,正在洋洋得意时,村民的驴却慢悠悠地走上石桥,不慌不忙地把导火线踩断,还张开嘴夸张地“大笑”起来,这可笑的一幕,让残暴的日军惊呆了。日本鬼子们,你们看到了吗?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你们践踏我们的领土,我们是不会饶恕你们的。

当我看到鬼子用火把折磨大叔那一刻,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而大叔,也要死得有骨气!被火烤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那种痛苦,更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到的。日本小鬼子为何如此残酷?难道他们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吗?是!但他们的良心,早被狗吃了!

在片尾,一个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傻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这生动的一幕,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中国人民八年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终于胜利啦!

看完影片,我的感触很深。一方面我热爱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另一方面我懂得了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不会受人欺负这个道理。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如果再有侵略者胆敢重蹈覆辙,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对他大喝一声——举起手来!

历史永远无法掩盖,永远无法修改,历史,就让它过去吧。

第三篇:电影《1942》观后感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部洒落。”这是影片《1942》的主题曲,这首被改编的基督教歌曲描述了追寻与希望、充满着对生命渴求之情的“大爱”之歌,和电影《1942》沉重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讲述了1942年的河南人为了生存,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天灾、人祸、国难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

逃荒路上,风雨同舟,人性之光熠熠生辉。在影片中,长长的逃荒队伍,让我震撼,曲折蜿蜒,无尽无头,人们有如蝼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留下,没有食物将是死路一条;逃荒,面临的是未知的危险,九死一生。有任何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的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太多的瞬间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政府官员,自私冷漠,克扣灾粮失人心。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最开始并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灾荒,认为是被人有意夸大。在灾粮发放的时候,抗日将领蒋鼎文以征收军粮为由,克扣3000万赈灾粮。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亲往重庆为民请命,但面对公务缠身的蒋介石时,确不忍再为领导添堵,从而延误了上报的最好时机,这个一个内忧外患的时间,时局动荡不已,当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逃荒线路,发现了这种情况,几经辗转,终于见过了国家

政府最高长官,政府迫于国际社会压力不得不进行救灾,但是赈灾粮不是被兵痞扣押,就是被贪官污吏贪占,最终也没有到灾民手里,灾民反而被日本人所利用,用日本人的军粮发放给灾民,让灾民冲锋在第一线。国家的积贫积弱、官员的贪污腐败,官员的不作为,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应时时刻刻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人民之需,解决人民之困。

灾难无情,外患不断,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卑微。电影中日军轰炸夹杂国民军人的逃荒队伍,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灾民,在战火中血肉横飞化为灰烬,我已不忍心回忆那些惨烈的场面。侵略者的残忍无道,无任何人道主义,不计较任何手段,攻击手无寸铁的人们,实在让人觉得气愤。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国民政府最高长官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在雨中撑着伞,他面前是一群军人的遗孤,她们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但是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有一个桥段蒋介石在怀念自己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说:“那时还没什么负担,我可以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仍有很多的无奈。国富则民强,只有国家强大了,实力雄厚了,人民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有财力、有经济能力面对灾难。

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的主题曲所讲的那样,珍惜生命,充满对生命的渴求,快乐无忧的生活。我们不用忍饥挨饿,我们不用风餐露宿,我们不用翻山越岭,我们也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生活,我们在温室里安安静静的成长,但是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目标,但也不能忘记苦难,不能忘记中国被列强侵害的耻辱,要自强自立,要培养面对灾害和苦难时的能力,做到自我救赎,不能再现代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

第四篇:电影《1942》观后感

10农生2班 曾国平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部洒落。”——题记

题记是影片《1942》的主题曲,这首被改编的基督教歌曲描述了追寻与希望、充满着对生命渴求之情的“大爱”之歌,和电影《1942》沉重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讲述了1942年的河南人为了生存,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天灾、人祸、国难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

逃荒路上,风雨同舟,人性之光熠熠生辉。在影片中,长长的逃荒队伍,让我震撼,曲折蜿蜒,无尽无头,人们有如蝼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留下,没有食物将是死路一条;逃荒,面临的是未知的危险,九死一生。有任何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的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太多的瞬间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灾难无情,外患不断,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卑微。电影中日军轰炸夹杂国民军人的逃荒队伍,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灾民,在战火中血肉横飞化为灰烬,我已不忍心回忆那些惨烈的场面。侵略者的残忍无道,无任何人道主义,不计较任何手段,攻击手无寸铁的人们,实在让人觉得气愤。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国民政府最高长官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在雨中撑着伞,他面前是一群军人的遗孤,她们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但是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有一个桥段蒋介石在怀念自己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说:“那时还没什么负担,我可以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仍有很多的无奈。国富则民强,只有国家强大了,实力雄厚了,人民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有财力、有经济能力面对灾难。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支撑着人们度过了如此艰苦的逃荒之旅。我认为是信念,他们相信一路向西就可以寻找到吃的,有了吃的他们就不会被饿死。这样的信念,使他们翻山越岭,徒步从河南走到了陕西;这样的信念,使他们风餐露宿,在旅途中战胜饥饿与寒冷;这样的信念,使他们躲过日寇的枪林弹雨,一步步朝陕西迈进。只要心中有信念,我们便可以战无不胜,终有一天我们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的主题曲所讲的那样,珍惜生命,充满对生命的渴求,快乐无忧的生活。1942年的往事已成为历史,经历过的人们已不愿再提起那段令人揪心的岁月,就让它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的流淌……

第五篇:电影《1942》观后感

3120103925刘恒

《1942》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一场大灾难,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囊括了很多内容,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趁着看完影片不久,整个人还没从场景中走出来,索性不去整理思绪,直接随心漫谈,说一说我的一些第一感受。

首先第一感觉便是当时人民生活之艰辛,处于战争年代的人们,他们并没有过错,但是却要遭受天灾与人祸的双重蹂躏,如果现在让我回到那个时代,估计怕是怎么也活不下去。不禁感慨历史的残酷,古语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处在那个独特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更是如此,影片真实反映的一些历史事实,以人换米、饿殍遍野、狗吃人人吃人种种,都让人切身体会到生存的不易。反观自身,生活条件真是优越到了极点,但是现在的人是人,惨痛的历史里的人也是活生生的个体,显而易见,我们与他们本质上并没有分别,都是华夏儿女,都是儒文化熏陶下的民族,于是我觉得委实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些同学,总是散发着一些“忧郁气质”,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学习的压力非常大,闷闷不乐,以至于饱食终日而一事无成,倘若真回到影片里的年代岂不是完全没有活法了?生活的样子是我们主动去刻画的,积极面对,生活也会善待我们。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口密集,河南是中国的心脏,陕西是中国的脊梁,很庆幸这脊梁没有弯掉。纵然是在逃荒的过程中,即使是被农民仇视的地主东家也会把米借给瞎鹿来侍候其母,也会有长者呵护幼者,也会有乡里乡亲间的相互扶持,也会有拴柱甘愿一死也要保住孩子的风车。日寇虽然占据了我们的土地,但是却没有消灭我们的文化。在周围一片血腥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看到了中国人的孝悌之义,还有善良的本质。影片在再现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强调了对人的关怀。我们每个大学生,无论是理学还是工科,都必须有一种人文关怀,人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在每个生活事件中都应该表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不论将来时去工厂还是去政府部门,凡事都应该把人放在第一位,关注我们身边的同胞,从人出发,回归到人。

除此之外,对于建国前的历史走向我也有了一些认识。为什么国民党最后被赶出了大陆,为什么蒋介石的国军内战时败给了解放军,其实从抗战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影片中蒋鼎文的部队一直在向河南方面索要军粮,甚至讲出“饿死民,国还在,饿死兵,国就会亡”这样的话来,其实个人认为,蒋介石的部队打仗需要大量的军饷其实是非常致命的。内战后,前线的军需和国民党财力已经不能搭调,以至于后来发行金圆券,财政垮塌。与之相比,共产党的军队却截然不同,他们并没有依靠政府补给,根据地的战略确实非常成功。从打仗上看,蒋

介石的军事头脑和战略战术思维是不能和毛主席相抗衡的。此外,国军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也是非常严重,这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内因,军队纪律也是极差,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国军内部一些败类如同土匪一般,抢掠人民的财物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戴。种种迹象都暗示着,国民党势必是要失败的。

看完这部作品,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对生活、自身和历史都认真思考许久,既有悲哀也有亢奋,谈不上百感交集,但心情很复杂,难以平静。总之,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和平年代,一定要学会居安思危,勇敢地去担负起复兴这令我们自豪万分的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勇敢地去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去奋斗。

上一篇:赏析thesunrising下一篇:powerpoint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