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之习马会

2022-07-08

第一篇:考研政治之习马会

政治习马会的意义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会面。

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下面,让我们请出此次会面的重要参与者、亲历者——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听听他如何解读这次历史性的见面。

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

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会后,两岸领导人在亲切、轻松的气氛中共进晚餐。

两岸领导人会面举世瞩目。消息甫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在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两岸和国际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并进行深入解读。两岸同胞纷纷表达肯定和期许,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各界和社会团体多表认同和支持,舆论普遍认为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包括美日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表示欢迎,对会面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一、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949年以来,两岸曾经长期对峙隔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一段民族辛酸史。然而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挡不住两岸同胞对家人团聚的热切期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近30多年来,两岸同胞交往互动日趋频繁,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领导人会面条件渐趋成熟。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

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这一重要共识,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基础、途径和目标,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此次会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今后两岸各层级的交流互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完全能够通过建立和加强高层沟通,增进互信,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巩固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促成了1993年4月两会领导人“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协商谈判。2008年5月,两会互致函电,同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近9年的商谈。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实现负责人互访会面。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条件。“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针对岛内一些人竭力否定“九二共识”,并将此曲解为所谓的“国共共识”,习近平指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一郑重表态,既厘清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体现了对台湾各政党、团体一视同仁的态度。

会面中,马英九对“九二共识”历史事实也进行了回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方对意涵表述的内容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因为这是台湾现行规定所不允许的。

两岸领导人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台海和平稳定。

三、坚定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这是两岸同胞在经历了几十年台海紧张动荡后所作出的正确抉择。

当前台湾社会深刻变化,政治纷争不休,影响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两岸关系的路要怎么走,是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前行,还是重蹈“台独”挑起紧张动荡的覆辙,攸关两岸关系发展前景,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两岸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这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针对岛内有些人在两岸发展道路不同和社会制度差异上大做文章,质疑两岸关系,习近平强调,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对台方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展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

反对“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

两岸领导人通过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了两岸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四、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台工作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针对台湾同胞关切的问题,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台湾同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等问题,都表达了我们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我们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的善意和诚意。

鉴于多数台湾同胞还从未来过大陆和台湾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表示,我们热诚欢迎台湾乡亲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的大潮中来。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对基层民众和青年朋友的真诚关爱和殷切期望。

此次会面中,双方同意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融洽同胞亲情,促进心灵契合。这些共识将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协商谈判注入新的动力。

五、凝聚了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力量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习近平指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两岸同胞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相信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马英九也表示,两岸同胞应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我们民族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的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双方都表示,两岸史学界要加强交流,两岸同胞要弘扬抗战精神。

双方都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呼吁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相信,这一重要共识,必将奏响民族团结振兴的主旋律,激励更多两岸同胞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强大精神动力。

六、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部事务,同时又受到外部势力介入。台湾海峡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亚太地区的热点,这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堪回首的一段伤痛历史,也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局势保持稳定,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当前,世界还不十分安宁,局部地区和一些国家的内部对抗冲突时有发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冲突纷争,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两岸领导人会面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马英九也表示,应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表明,尽管两岸之间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但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对话沟通、平等协商的方式,两岸之间就没有解不开的结、过不去的坎。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双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创造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大难题的最佳范例。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齐心奋斗。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牵动亿万人民的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二篇:2017考研政治时政知识点:“习马会” 回顾两岸关系

备受瞩目的“习马会”已举行,两岸领导人66年后再度握手。两岸关系立马成为今年考研的一个重要方向。下面就马上回顾一下两岸关系问题! ▶重点一:“习马”见面身份和称谓

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说,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人们记得,当年毛泽东和蒋介石曾在书信电报往来中称对方为“先生”。 ▶重点二:为什么是在新加坡见面? 张志军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再次见证两岸关系历史性一刻。

1993年4月,首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 2015年11月

6、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 ▶重点三:两岸关系大事记

1949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9年1月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

▶破冰

1979年元旦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反分裂

1999年7月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两会商谈被迫中断

2000年5月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相逢一笑

2005年4月首次“胡连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

2005年5月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2006年4月第二次“胡连会”延续两党高层互动惯例

2007年4月第三次“胡连会”两党应对“台独”运动 ▶拨云见日

2008年3月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08年5月首次“胡吴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见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重启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三通”基本得以实现 ▶继往开来

2013年2月25日“习连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2013年6月13日“习吴会”,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2015年5月4日“习朱会”,习近平会见国民党新任主席朱立伦 2015年9月连战应邀参加“九三”阅兵 ▶开先河

2015年10月在两岸关系再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第三篇:习马会

从1949年开始,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年。直到1987年底,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往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那么为什么两岸领导人要选择在新加坡实现“习马会”呢?1993年,两岸两会负责人在新加坡进行了破冰的“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曾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一直在两岸间扮演重要的斡旋角色。2015年,正值中新建交25周年,习近平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习马会”创造了先机。再者台湾官方与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关系,马英九与李家也私交颇深,基于这层信任关系,加上有对“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习马会”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马英九应该也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努力在他任内实现“习马会”做最后一搏。

习马会的一大亮点,就是两岸领导人会面时互称“先生”。先生,是汉语里表示恭敬的称呼,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而两岸领导人之间互称“先生”既是两岸领导人相互之间的尊重, 也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展现了两岸中国人极大的政治智慧。

习马会上,两岸领导的着装都为黑色西装,而领带却十分讲究。习近平马英九分别打红蓝领带。领带一红一蓝,是两党之间的相互尊重,自不必多说。有学者称领带颜色代表各自的党旗颜色,中国共产党党旗颜色为红色,国民党党旗为蓝色,也不无道理。也另有说法,中国共产党用热情的红色敞开胸怀拥抱台湾,宝岛那边则以蓝色羞嗒嗒地回应。毕竟这么多年都“不主动”了,马英九迈出关了键一步,希望一步一步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红蓝配。

当一个陕西人遇到一个湖南人时,什么菜才会最适合两人口味呢? 按照“习马会”行程,两岸领导人会在会谈和记者会之后,于当晚6点共进晚餐。晚餐时,双边坐的是圆桌,14人晚宴两岸12官员穿插着入座。一小时晚饭他们到底吃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菜单。Balabala(湘菜、川菜、杭帮菜)当然,吃饭喝酒是少不了的。台湾总统府在晚宴上准备了2瓶由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珍藏的1990年份金门高粱酒,以及马英九最喜欢的马祖老酒8坛。最有趣的部分即两岸领导人AA制作风,在新加坡场地等费用,双方各出一半,会后便餐,“不是谁请谁,就是大家一起吃饭”。

习马会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两岸领导人阐述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其中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以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共同和谐发展。

第四篇:小谈“习马会”

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约600名记者的聚焦下,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微笑着相向而行,紧握双手。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这一握,更加奠定了“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这一握,提供了一个继续推进两岸关系的渠道和桥梁;这一握,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突破,不仅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里程碑,更会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习主席用饱含深情的讲话说红了我们的眼睛,说到了两岸同胞的心坎上。是的,1949年之后的数十年间,浅浅的台湾海峡,对于两岸同胞来说如天堑般难以逾越,成为无数同胞心中的伤痛。随着《告台湾同胞书》在《人民日报》的发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直到1987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才被打破,台胞才得以回大陆探亲,背进离乡数十年的国民党老兵终于踏上回家的路,对于他们来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份对故乡的思念,对能够重回故乡的欣喜,虽然我们现在体会不了,但的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是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这足以说明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当初那迈出历史性一步的“汪辜会谈”;没有“九二共识”,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不会在2008年6月恢复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也就不会有后来“三通”的基本实现。正是“九二共识”使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创造了条件。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台独’势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习主席指出“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台独”势力问题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然《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大陆影响台湾当局的内政的被动局面,但是“台独”势力依然存在,并且依然十分猖獗。追求统一是大陆的长远目标,要追求这个目标,我们不得不把台湾问题置于国际之中,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台湾问题已经被高度国际化,想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持中立态度,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故此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逐步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才能真正地实现两岸的统一。

“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都谋福祉”,“坚持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坚持”正好贴合了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动经济互利融合,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我们期待两岸同胞不断增进了解互信,密切骨肉亲情,拉近心理距离,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我们坚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于此,我们应该更应该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一: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二:坚定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三: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大深化;四:凝聚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力量。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衷心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能够得以实现,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从而能够真正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复兴中华!

参考文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习马会”致辞》

第五篇:习马会思想报告

“习马会”会有怎样的政治效应

郑伟彬

2015年11月05日 时事透视 11月3日深夜,台湾媒体发布消息,称习近平、马英九两人将于7日在新加坡会面。随后获得台湾当局的确认。大陆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4日早晨确认,并表示经两岸协商,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双方商定的。 这是大陆与台湾自1949年隔海分治66年后,首次以“两岸领导人”身份会面,其历史意义非同寻常。尤其是考虑到国民党在明年很可能沦为在野党,民进党或将上台执政的背景之下,这次的会面,更显得意味深长。

也正因为如此,台湾发布此消息后,政坛震撼。民进党及绿营人士纷纷指责马英九政府黑箱操作,违反公开透明原则,未主动向公众报告;更有批评直指马英九此举是“出卖台湾”,并表示将拒绝承认“习马会”所谈的任何议题等等。台湾官方则表示,此行目的在于“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由此可见,马英九此行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作为追求历史定位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数次表示希望创造条件与大陆领导人会见却被对方拒绝;此次在北京有所让步的情况下,即使面对诸多责难和批评,也应当展示其作为领导者所应当有的政治担当。更何况,此举关乎马英九过去七年多来的两岸政绩,在某种意义上,亦是大陆方面对其为两岸关系所作出的努力、贡献的背书。当然,如果只是从习近平或马英九在两岸关系的历史定位,来看待此次“习马会”的话,则明显小看了此次会面的意义。

有媒体则认为,此次“习马会”有助于国民党在2016选举中的选情。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国民党,但并不能影响选举的全局。国民党选情危机重重的原因并不单单在此。因此“习马会”很难对其产生根本性的逆转作用。相反,正是由于在国民党基本无胜算,而民进党将于2016年上台执政的前提下,此时安排“习马会”才有迫切性、必要性。倘若国民党在明年尚有能力继续执政,此时的“习马会”反而就不会发生了。

鉴于马英九赴新加坡的身份是“台湾领导人”,而非“国民党主席”,因而习近平与马英九所“关心的事项”,亦无关国民党及其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从更高的层面上讲,马英九此时的作为,更不应该仅局限于国民党一党的利益、命运。亦如所强调的是“两岸领导人”,而非“国共领导人”所凸现的历史意义一样,总体上看,“习马会”首先是对马英九政府这七年多来在两岸关系上主张的肯定,通过此次会面加以确认,形成“定锚”效应,确认两岸关系所上升到的历史新高度,进而成为稳定架构。即使未来民进党上台执政,亦不让其脱离大方向太远。

其次是在一定程度上,对马英九及国民党相关的主张,包括“一中各表”“一国两区”“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等概念、主张的回应。过去北京着重在于强调“一中”,对于台湾的提法未作明确的回应。此次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会见,算是有了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北京亦希望由此可以对民进党未来的执政,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牵制作用,压缩其在两岸关系上作为的空间,避免这几年来的各种妥协、努力的成果付之东流。

总体来看,此次“习马会”的历史意义以及在两岸关系上的推进、提升作用已经无须赘言了。北京所作出的让步,则值得进一步思考。

正如前面所言,此次会见在身份上北京作出了让步,放弃过去坚持的“国共领导人”身份,改由“两岸领导人”的身份,体现了双方对等的地位,对两岸关系以及国民党、马英九政府的主张,给予积极的回应。

其次,去年北京以apec场合不合适为由,明确拒绝马英九以“经济体领袖”身份与习近平会面,却在此次,距离台湾2016选举不过70天左右的时间点,在国民党下野几成定局的情况下会面,从根本上说,背景、身份并无发生大的变化。北京作出让步的背后,究竟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呢?

除了前面所言及的,是着眼于未来台湾政治格局,为两岸关系定调、创先例外,可能的目的还在于为习近平赢得必要的时间。

习近平上任以来,在许多方面已有不少的创举,可以预计,未来在包括香港问题、台湾问题上亦必有其理论贡献或战略上的布局,亦有可能对“一国两制”进行理论创新、发展。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受制于大陆内部事务,短期之内难有突破和作为,因而在台湾面临政党轮替的情况下,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会见,在肯定马英九政府两岸关系作为的同时,亦为未来的新政府形成约束、牵制,至少在短时间内避免出现大的波动、节外生枝,从而赢得必要的时间。 此次“习马会”的历史意义与对两岸关系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意义非凡。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应该不用太过悲观。

作者是中国广州自由撰稿人篇二: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习马会面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习马会面 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法学二班 于心悦 任课教师:王玲玲 据新华网报道,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次会面,穿越了66年的历史风雨,树立起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该社会热点事件,便淋漓尽致地体现着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便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马会面这一里程碑事件的实现,其中一大原因便是两岸高层领导人有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体现出了正确的方法论,这才成就了现如今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同样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提出个人对社会历史有很大的作用,而杰出人物,在这里指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任务,其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进而提出的思想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正是因为有着过人的胆识与远见,才得已促进这次会面的圆满成功。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全面小康也基本实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格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迎合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我们的上层建筑也在不断修改、完善、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有实力的中国想与台湾统一,才有了这样的实力去和谈,去会晤,才有了两岸关系的突飞猛进。试想,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那时哪里有能力与底气去与台湾谈统一呢?而正是现在强大的中国,才有实力去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着! 在该次会面中,两岸领导人没有像之前一样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双方不但大胆谈起敏感话题,马英九还表示两岸统一指日可待。习近平也大胆谈及两岸统一后的国号可以变更。这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推波助澜。习近平的做法便很好的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习近平联系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和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适时地提出可以变更国号这一想法,实事求是,赢得了两岸人民的热情支持。

这次习马会面的重要历史背景便是汪辜会谈中的“九二共识”。正是因为“九二共识”打下的两岸关系的基础,才有了今天的习马会面。事物是发展的,习马会面也是“九二共识”的发展。而这样伟大的发展,与两岸渴望统一单位同根同源的人民是分不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两岸关系的发展若不是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又怎会有现在的光明。记得在两岸三通之前,两岸人民为了实现三通所做的努力。正是他们对统一的强烈意愿促成了三通,进而促成了现如今的习马会面。

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更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坚信,两岸人民坚信,世界坚信,习马会面的成功是中国统一的前奏,更是世界和平迈向崭新阶段的前奏!篇三:5000字入党个人自传

个人自传

我叫李清扬,男,汉族人,xxx出生于xxx省,xx出身,现为共青团员,就读于xxxx。家庭成员:父亲,政治面貌群众;母亲,政治面貌群众。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大家庭,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小时候是xxxx(简单说下家庭情况)。叔叔婶婶们的忠厚善良,乐于助人,爷爷奶奶的慈祥和蔼,父亲母亲为了整个家庭艰苦奋斗,这些都深刻的影响着我,教育着我。

一九九x年八月我进入了xxx,从此我从幼稚玩童迈入了知识的殿堂,走出了人生道路的关键的第一步。在小学三年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时对于少先队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解,只是牢牢记住了老师说的话,加入了少先队员,你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要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在小学期间,长辈、老师等给我讲党的故事:五四运动,二万五千里长征,井冈山会师等历史事件,小学课本中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文章:《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使我产生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当然那时的我傻傻的以为只有当了军人才能成为共产党,一直励志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尤其是香港与澳门的回归,98抗洪期间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党员干部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祖国50华诞庄严的阅兵仪式??都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祖国的强大。在小学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长大为祖国效力。 xxx年九月,我升入初中,在新环境下,我努力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自己曾付出的努力,我开始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初中的学校教育中,我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初中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成功的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那里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我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的好孩子,好学生,并且时刻督促着我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要继续努力,并且积极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xxx年九月,我考进了xxx,十六岁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 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当然当时作为一名理科学生,一开始比较抵触政治这门课的,觉得凭什么我们理科生要去学文科生的东西,觉得政治没有用,但是在后面学习的过程中,政治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辩证的看待问题,对国家的制度,经济体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会经常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而妈妈也觉得我长大了,思想成熟了。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祖国的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和付出,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代的共产党人用心血换来的。尤其是当时的媒体播放的先进党员模范事迹中的袁隆平,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等等,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触,同时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一名祖国的好战士,为以后更好地完成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准备。二零零八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一件是汶川发生大地震。这两件事都深深的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但是也是这两件事,显示出祖国的强大凝聚力,党的领导力。而那时,我们也即将步入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xxx年九月,我考进了具有xx年光辉历史的老牌名校--xxxx大学, 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刚入学时我对党缺乏真正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那时候,只是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因为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入党。后来在大三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的党课培训,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听了优秀党员的演讲以及与优秀党员的交流,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拉近了我和党的距离。此时我对党的认识逐渐加深,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领导人民通往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但是同时我也知道,我对党的认识仍较肤浅,仍然是带有一种炫耀和功利的心思去想着入党的。后来由于大四的时候没有发展预备党员的名额,没有能加入党组织,当时伤心的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将xx的我来说,参加了三次党课学习,也为了考个好成绩死记硬背了多年的马哲,毛概,邓选,也因为兴趣看了大量的关于党的历史和重读了毛泽东思想。对党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不一样的认识: 小时候的党是一个个故事,是英雄,打跑了侵略者,解救了全中国,那时候的党是神圣的,是高高在上的,初中时的党是一个个事迹,是模范,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人民,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后来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很多的腐败贪污,

公款吃喝,包养情人,以权谋私,尸位素餐,欺负平民百姓,甚至出现了“官二代”的“我爸是李刚”和有的官员竟然对着媒体叫嚣:你是站在党这边的还是站在老百姓那边的?完全无视党章的规定,脱离群众,让当时的我寒了心。当时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当时的自己本身就是抱着一种虚荣心和目的性去申请的。觉得党员好找工作,觉得党员代表自己成绩优秀,因为80多人的班级里只有十几个人能加入共产党。所以当看见党出现这么多问题的时候,我怀疑了,我如果真的加入了共产党,是否真的可以给我带来好处。但是想到加入共产党是我从小的梦想,我坚持递交了申请书。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越发的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同时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入党动机。 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党在一定的时期也会犯错误,就如党在反围剿的时候选择了冒进的错误决定,在早期革命的方式上选择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政策,在建国初期的建设中发生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都是错误都给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但是党敢于正视错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改正自身错误、缺点,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就如上面提到的腐败问题,也是一部分干部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义务。党中央在发现地方党员干部中普遍出现一些腐败倾向时,立马成立中央巡视组,彻查全国各地的党委组织,政府官员,军方部队。严肃党纪,公开处决,整顿全国党员干部,打倒违法乱纪的大老虎。并且在十八大时修订党章,完善各项纪律,约束党员干部多项权利,并且完善举报信访途径。使全国上下风气大改,以往的办事看人情,有事找关系,办事难的现象基本消失,整个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

并且通过学习,我对党的历史、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他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历程,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检验了我们的党和党员,从70多岁的老军医到年轻的护士,从为“非典”献身的医生到身边坚守岗位工作在“抗非”前线的同胞;2007年底到2008年初我国南方突降的暴雪以及汶川的大地震又给我们的党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共产党员率先冲向了抗击天灾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战胜了风雪和地震,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实践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为了祖国付出了这么多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在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瑕疵是无法掩盖党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名族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上还比较落后,但是落后决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必须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依照党的路线方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他要求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我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对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飞跃。

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加入一个优秀的组织和优秀的伙伴一起工作学习可以使自己更快进步、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建设者。党课的培训更使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仅象征着崇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年轻人指明今后正确的奋斗道路方向,使我们在党的摇篮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起做贡献。我们党是一块我一直以来寻找的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土壤。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身边的党员的交流我渐渐认识到:只考虑了入党有益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是自私的。 下面谈谈我对近期党内几个会议的认识和看法:

在2012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报告之前,胡总书记特别说:“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光是这句话就不同凡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哪一届的党代会报告,是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的。这是一种创新,是在求真务实层次上的创新,这说明党代会的报告可以这样作,以党代会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可以这样开。这种作报告的风格,在党的建设和其他领域,相信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大会还选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人。

十八大报告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 纲领性文献。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报告,重点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诸多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个人创富热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转型,有利世界和平繁荣。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种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聚焦法治,也是执政党痛定思痛之后的选择,传递出正风肃纪将成新常态,完善党内法规定时间表,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一系列反腐倡廉新信号。也是向外界郑重宣言,法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包括最高领导层。

对于每次党中央召开的各项会议我们都要认真体会和学习其会议精神,跟随党中央的脚步,响应党的号召,强化自身。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发挥先锋带头模范作用。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这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这样的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进行会晤时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会上马英九提出5点主张:

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

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

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

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

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党中央的各届领导人,都没有停止过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让两岸早日统

一。最早党中央希望采用武装力量收复台湾,发动金门炮战,并且实行军事封锁,但是由于美国的干涉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党中央调整策略提出和平统一,实现两岸统一,并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于1992年两岸双方达成重要的“九二共识”,篇四:2015习马会有关高中历史政治知识点汇总

今天下午3时,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擘画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

此次会面,开启了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踏出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一重大事件,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知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也可能在2016年高考中予以体现,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号第一时间约请备考专家,对此重大事件从历史和政治学科两个角度进行了独家解读。其他学科的相关解读,下周将陆续发出,敬请期待!

【重大史实】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激烈军事冲突,到长期尖锐政治对峙,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交流往来。 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海协会、海基会协商签署了23项协议,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2014年2月,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开辟了新的两岸沟通管道。

【热点解读】

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考向预测】

以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可能从以下四个角度命题: 1.考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合作(论述类、说明类);

一、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1)背景;?中共;工人运动?国民党:孙中山希望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

(2)实现: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3)意义;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高潮到来(高潮:1926年7月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的北洋军阀的统治

⑷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方式:党内合作

(5)结局;失败。主观原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二、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标志:1937年9月,蒋介石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初步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式建立;1937年9月合作宣言方式:党外合作

三、第三次合作(正在酝酿中)

台湾问题:由来:1949年国名党败退台湾

进展:?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 ?80年代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87年老兵返乡运动 ?1992年 “九二共识”达成

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中国(北京)政府的立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排除使用武力,武力不针对台湾人民,只针对台独分子和外国反华势力 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

(1)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1945年台湾光复

(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 2.考查建国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展历程(论述类、说明类); 特征:从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基本上托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对持,给日本侵略一可乘之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把日本驱逐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3.考查“一国两制”的产生、发展和意义(原因类、意义类);

一、

1、产生;?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政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④1984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通

2、内涵: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 大陆:社会主义

种制度{

台湾:资本主义

二、实践 1.香港问题

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解决;1979年7月1日 回归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主要原因:“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2.澳门问题

由来:1553年葡萄牙强驻澳门(明朝末期) 解决;1999.12.20 意义:?标志着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合作的历史事实(论述类、说明类)。 1.习马会+一国两制/唯物论 【热点解读】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以原因类、意义类试题的形式,考查政治生活中“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国家的政治职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习马会+发展市场经济

【热点解读】两岸领导人将会面的消息,也引起正在南京参加2015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嘉宾热议。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给两岸同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考向预测】以选择题的形式,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特征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习马会+中华文化

【热点解读】两岸领导人实现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两岸同胞期望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并结出更多惠民硕果。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4.习马会+辩证法

【热点解读】两岸领导人会面,是着眼大局,务实安排。一路走来,两岸关系山重水复、跌宕起伏。

【考向预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一、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等。 5.习马会+人民的主体地位

【热点解读】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会面得以实现,离不开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两岸领导人会面,充分表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要两岸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携手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瑰丽篇章。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以原因类、意义类试题的形式,从哲学角度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篇五:毛概论文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课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 目

课题组成员

指导教师 助教

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 25 日

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教学班次:

小组组长:

具体情况及分工:

浅谈习马会

摘要: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次“习马会”的实现将是66年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这次会面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及中国和平统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aa制 礼物 家事 领带

习马会,即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简称。

一、 新闻要点。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4日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张志军强调指出,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 3日深夜,一则“习马会”在新加坡登场的消息刷爆中文媒体圈,台湾媒体率先披露,马英九将于7日在新加坡与习近平见面。台“总统府”3日晚间对外证实消息属实,据其发言人称,马英九此行目的是“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习近平是受新加坡方面邀请,于

6、7日对新进行国事访问。报道称,“习马会”很可能以“不期而遇”的方式上演。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对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态度是积极开放、一贯的。 台“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3日晚间称,“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前往新加坡,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先生会面,就两岸议题交换意见。”据悉,台“行政院长”毛治国与台“总统府”秘书长曾永权,已约定4日上、下午先后向台“立法院长”王金平与各党团说明。陈以信还称,马英九此行目的是“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并“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4日将召开记者会,公开说明此行意义、谘商过程与安排细节。马英九预定5日周四召开记者会,向全体民众报告。

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势必在台湾岛内造成极大震撼,民进党透过发言人回应称,“这件事若属实,兹事体大,而且时机可议。” 而且这也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中国人有句老话叫“见面三分亲”,相信习近平和马英九的这次历史性握手,会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巩固两岸自2008年以来良性互动和交流所积累的一切重大成果。

然而马英九已不具中国国民党主席身份,故双方应不会以“党职”身份会面。碍于岛内政治环境和马英九个人性格,马颇为在意其“身份问题”,在去年北京apec前,马英九曾多次放话愿以“经济体领袖”身份赴北京参会,但被大陆拒绝,当时国台办给出的理由是,“两岸领导人会面不需藉助国际会议场合。”

二、 习近平【四点意见】

(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竖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

(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屣 2008年后,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

期。 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

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1。 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 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

的想法和感受,重视并推动解决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当前,对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

(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拉展机遇。 对货物贸易、两会

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以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 我们 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

亚投行。 现在还有很多台湾乡亲从未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

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大潮中来。

(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成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 透过历史

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我相信,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两岸双方应该支持鼓励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

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

三、 历史背景。

分裂:1949年后 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

破冰:1987年底 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 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1998年10月 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相逢一笑:2005~2007三次“胡连会”

继往开来:2013年2月25日 “习连会” 2013年6月13日 “习吴会” 2015年5月4日 “习朱会”

开先河: 2015年11月7日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2

四、 从细节看习马会

细节一:习近平先伸手 握手80秒

细节二:马英九挥手时解纽扣

细节三:闭门会谈1小时 双方各带这6人(大陆方面陪同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的共有六人,分别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元丰。

此前,台湾方面在4日公布了陪同马英九与习近平会面的6人名单,包括马英九办公室秘书长曾永权、副秘书长萧旭岑,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副主委吴美红,“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国安会”谘询委员邱坤玄。

上一篇: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下一篇:控烟工作半年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