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复习练习

2022-10-13

第一篇:八下语文期中复习练习

2018八下历史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2.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

①黄继光②王进喜③邱少云④雷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3.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一架战斗机。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是 A. 支援淮海战役,争取早日解放 B.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C.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 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 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6.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7. 下列不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国大典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稳定物价

8. 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期间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方针是(

) A. 《临时宪法》 B. 《共同纲领》 C. 《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页,共6页 11.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12.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改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3.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结束 D. 三大改造完成

14.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5.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6.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17. 邓小平:“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语句中文革提供的教训错误的是(

) A.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B.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18.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成立人民公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 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20.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第2页,共6页 21. 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平等互利 B. 互不干涉内政 D. 共同繁荣

22.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3.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巴黎和会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24.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25. 1954年9月,李爷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26. 如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万隆会议 B.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7.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 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 1955年万隆会议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8.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29.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两国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

) A. 第26届联大的召开 B.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 《联合公报》的签署 D. 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0.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万隆会议的召开 ④抗美援朝胜利 ⑤三大改造的完成。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②④⑤③

第3页,共6页 31. 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1955年的万隆会议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32.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 “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加入WTO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3.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握手,事后尼克松写到:“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B. 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 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34. 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3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攻”“和为贵”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是(

) A. 独立自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6. 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 C.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D.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37.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38. 图片形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瞬间,留下历史事件的痕迹。下列四幅图片定格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

D. ①③④

39. 如图是第二十六届联大的新闻照片,出现这一情景的国际因素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C.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 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第4页,共6页 40. 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建交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③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④③

41、自从开国大典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观察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请你一次写出年代尺上的时间①和⑤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哪一不合理制度?消灭哪一个剥削阶级?

(3)时间④所指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从1949年10月1日到1957年,共和国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强大。请你写出感触最深的语言。

4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主

第5页,共6页 要原因是什么?

【感悟历史】

(5)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三、读图说史题

43、图片是形象的史料。观察下列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史料,回答问题:

图一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图二亚非会议会场

图三中国代表团在 26届联大上 图四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2)图二中,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推动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4)图四中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相握、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的美国总统是谁?随后,中美双方在什么地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5)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因有哪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

第6页,共6页

第二篇: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a.制定《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已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

2)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保卫了中朝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工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的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内容: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不要搞个人崇拜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①思想上:

;

②政治上: ;

③组织上: 。

(3)影响: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5、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三篇:(八下)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滕州育才中学内部讲义思想品德(八下)期末复习提纲2009年6月

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1、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是什么?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1)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

一、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2)①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

充分的发挥;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人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剧变和升华。③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我们要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3、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及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既要以个人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4、怎样为集体添光彩?(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②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5、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发展变化的。(衣、食、住、行、用)

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6、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意义

形式:a 参加社会公益宣传b 社会调查活动c 参观访问 意义:①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积极参与社

会生活,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7、怎样对待或参与社会生活呢?

①.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②.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8、怎样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②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恶的现象。③这些虽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9、怎样对待或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①.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②.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0、怎样正确看待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②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③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④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11、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①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

②面对困难和逆境,既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也不能态度偏激,一味埋怨社会不公,而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③勇敢的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1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学会谦让、分享、助人;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3.(1)美丽的大自然表现在哪里?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大自然风光。

(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美得方法? 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发挥想象力。

14、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5.自然物种在减少的原因及危害?现状: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因: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②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危害:①破坏大自然的生

态平衡。 ②危及人类自身。

16、自然景观人为破坏——现状: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原因: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旅游经济。危害: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是对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青山绿水的一种破坏,造成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

17、 环境问题——现状: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原因: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危害: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启示: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8、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④依法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9、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

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 我们应该学会平等的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

样性。

2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2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保护大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2、怎样美化自然?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保护好自然景观。

23、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③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24、国家和青少年分别应该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

答:国家:①高度重视环境立法,不断完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②严格执法,依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破坏和污染环境者加大惩罚力度;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资源和环境;④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使人人都有环保意识。

青少年: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②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④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25.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是将来的事,与我无关,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错误。因为:

①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②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未来。 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四篇:八下1-2单元政治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政治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1-2单元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2、国家性质是什么?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的范围有哪些?

答: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公民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7、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9.公民的含义是什么?答: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10.、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我国的宪法对公民是如何规定的:

(1)、含义不同:

a人民是区别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b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范围不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3)、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11、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2、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最终得以实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是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13、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14.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力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15、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1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7、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1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我国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该遵守的一条总的指导原则。20、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是什么?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义务的范围有哪些有分别是怎么要求的?广义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a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b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4、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保守国家秘密;

2)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依法纳税;

5、怎样认识自觉履行义务?

自觉地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②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③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④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怎样认识道德义务的履行?

(1)、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8、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2)、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我们要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1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为什么法律提倡和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1)有益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2)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 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很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13、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答:1)法律鼓励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对人身权利有什么认识?它可以划分为哪些部分?

答: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可以划分为哪些部分?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与生惧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

答: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身份权包括哪些部分?答: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4、怎么认识人身自由权利?

答: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

2)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3)法律赋予我们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5、说说我国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哪些特殊保护?

(1)、我国法律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2)、法律禁止非法使用童工: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以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法律严惩非法使用童工这种行为,非法使用童工是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兴旺大业的违法行为。

6、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有哪些?

答:未成年工指的是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童工一般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

7、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部分法律有哪些?答:《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

8、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答:⑴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⑵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

⑶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9 、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

答:(1)、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2)、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未来,(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10、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是什么?答: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

1、行使生命健康权需要我们怎么对自己关爱和承担责任?

答:a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使自己处于安全的境地,免受他人的侵害;

b除了为正义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全部的让与或抛弃;

c轻生和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于法不合。

2、为什么说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a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侵害生命权),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不得侵害健康权;

b侵害他人的什么健康权,既伤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收法律的制裁。

c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d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3、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答: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

②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③受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④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⑤不损害自己的身体、生命。(自杀、自残)

第二单元·第四课多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3、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4、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客观的社会评价。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进行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种评价中。

5、(名誉权)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6、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7、继承中华民族崇尚名誉的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如是可杀不可辱等。

8、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9、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力,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各国法律赋予了公民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面对不公正评价,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追究侵犯者的责

10、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侮辱: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11、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

12、什么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表现? (1)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2)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13、(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地再现,(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14、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a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

b有权决定是否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家里还是用于广告;

c有权就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

d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伙同意。

15、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丑化公民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否则构成侵权。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一讨还公道。

16、肖像权的内容。公民行使肖像权的方式有哪些?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17、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①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② 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 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18、《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18、姓名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的人格标志。

19、姓名与某个特定人的联系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会损伤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20、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a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b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

c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d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21、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22、(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23、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法律素质。

24、什么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①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③民法:“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1、什么是隐私?隐私的范畴有哪些?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属于隐私范畴。隐私范畴具体包括: 1)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2)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3)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为什么要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1)、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够自由的放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昂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做人的尊严;

(2)、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漏的可能性很大,人们迫切需要保护自身的安宁与安全;

(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3、隐私权的含义是什么?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隐私没有违背道德,也没有违背法律,因此隐私不是丑事。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受侵扰。

4、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是什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这是因为人人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布于众,就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5、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是什么?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2)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6、隐私权的内容: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2)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3)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4)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7、侵犯隐私权的后果是什么?

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8、国家怎样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见课本50页)

9、我国怎样保护未成年人新建、日记、电子邮件等这类隐私权的?(见课本50页)

1、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尊重他人隐私,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怎样树立隐私意识?

A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

B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C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3、为什么说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尊重他人隐私权,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塌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4、侵害隐私权的表现有哪些?

1)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

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注意: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5、、隐私权受侵犯时怎么办?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6、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②内心世界安宁的需要

③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7、保护隐私权的方法有哪些?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面对熟人敞开心扉时: ——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免个人信息被浏览和扩散。

8、上网保护隐私的方法有哪些?(见课本55页)

第五篇:清华附中八下语文的期中考试的范围

C10级八下语文的期中考试的范围

(可以提前复习的部分)

期中考试试卷分值分布:基础阅读60分+作文40分+20分附加题

1、注音、写字、词语运用: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后词语表词语(含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重点范围为年级统发的复习卷子。

2、文学常识:

涉及的作家作品茅盾、高尔基、郭沫若、韩愈、梁启超、周国平、刘禹锡、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竺可桢、沈括、蒲松龄

3、标点:常用标点及问题

4、修辞:常见修辞判断及作用分析

5、默写:

课内古诗文默写: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叔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马说》《陋室铭》

6、课内要求的名著阅读:

《水浒》:掌握作者、朝代、主要情节、人物绰号性格特征。

7、综合性学习:

筛选概括信息。

短语运用。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8、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理解:(任选一篇)

《马说》、《陋室铭》、《活板》、《核舟记》

词语解释范围:书下注释。

句子翻译范围:范围是书下注释的句子是重点,其他也要会翻译。

文意理解题:涉及整篇或者段的内容理解。

9、课外记叙文阅读:

课外咏物抒怀记叙文:是课文学习内容的迁移。

主要能力点:概括、词语理解、句子赏析、内容整体理解、开放性试题等。

10、课外说明文阅读:事理说明文

课本说明文迁移阅读,主要能力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语言、内容理解及运用。

11、课外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提取分析等

12、作文: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附加题中可以提前准备的部分

认真阅读并理解:

语文读本:1—3单元

中华活页文选

1、基础:读本范围(1—3单元)书下注释+文中重点词语

2、默写:古诗理解默写

辛弃疾4首+2首

岳飞1首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谢池春(壮岁从戎)》

《语文读本》中名句选读前十五句(骐骥一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218

——P220

3、文言阅读小段:(课外)读本+中华活页文选为主

4、现代文散文阅读:梁实秋、林语堂、史铁生作品

语文复习方法:

1、

1、扎扎实实落实基础,字词要筛选几遍,保证准确率。

2、

2、课文要整体把握,然后精读思考,理解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3、

3、《五年三年》要认真对答案和思考、总结,从中归纳出答题思路。

4、

4、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多思考意义,经常在头脑中构思写作。

5、

5、加强课外阅读,注意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学习写作方法。

口诀:

课本抓住不放、五三训练别忘、复习勤于动笔、总结方法最棒!

语文需要家长配合的:

1、请家长把字词表中的“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两栏考一遍,重点梳理错过的字词,以便强化。

2、语文成绩不良的,或者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的家长,请您

A拿语文书考一下前三个单元的解词、文学常识。

B考一下《五三》中各课的基础部分。以免孩子大面积丢分。

C每天有计划引导孩子复习:

3、检查孩子的课文要背诵部分的默写情况。保证不错一个字。

上一篇:保险中介竞争战略研究下一篇:表现手法和修辞的区别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