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2023-01-21

第一篇:美丽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第一集“龙之心 ”赏析

网上对于《美丽中国》的定位是“由中英联合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纪录片”,它以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角以及优美的配乐,让人们耳目一新,介绍了南方基本的自然状况、面积、气候等,并自然而然地转入生命物体——南方的粮食作物,水稻。水稻的历史、当地人对水稻的种植,展现中国水稻梯田的壮阔。

我将在从主题、结构、构图、景别、摄影技巧、运动镜头和固定画面、剪辑、声画关系和音响等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摄影技巧

本片的画面极为清晰细腻。运用省略叠化技术拍摄人们的劳作场景,如果把全部过程展现出来难免使观众产生厌烦之感。机位景别不改变,省略中间过程的叠镜头,可以简化漫长的过程,并使画面变得活泼不沉闷。

运用超高速摄影可以拍出比一般的摄影机快80倍的镜头。蝙蝠一段我们都被这一场面震惊。蝙蝠在水面上舞动着翅膀飞行,水中是它优雅的倒影。超高速摄影所带来的给与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的细腻和自然,让我们看到了以前无法观察到的一些场景

升格摄影是和超高速摄影相反的。镜头速度减慢,在农民处理稻穗的那一段放慢,制造了一种浪漫和谐美好气氛。

用水下的摄影机拍摄鸬鹚狩猎的、娃娃鱼的一段和黄金鲤鱼一段,给人平常无法体验到的水下经历。

叙述方面

本片对人声的纪录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体现,因为影片主要通过解说词来叙事的。有些言语对我们的心里造成一定的打击,看到我们祖国的风光,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这部影片提醒自己好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祖国。影片的解说词起到了贯穿始终,起到叙说、叙事、段落连接、气氛营造等作用。

音乐

本片中音乐在渲染气氛和形象塑造功用比较突出。

本片背景音乐的作曲者是一位英国人,但他将中国元素运用的贴切到位,比如对笛子、古筝、二胡和箫等中国乐器都进行了恰到的好处。在云南石林一段,笛子独奏制造出一种神秘古怪的气氛。而在猴子旁边的监视者蛇出场的时候又用音乐制造了一种危险的气氛。在黑夜猴攀岩一段又用提琴、鼓、扬琴制造轻快节奏塑造了猴子灵活的形象。在蝙蝠在山洞内水面上的滑行,静中有动,相互映衬,这声音衬托了山洞的静,而这静又体现出在这山洞中唯一声音的制造者就是这些蝙蝠们,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从《美丽中国》里面,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江山如此多娇,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整部片子基本以真实的色彩呈现,没有刻意滴去夸张。以至于其中的艳丽的自然景色更显娇媚。

第二篇: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

《中国扶贫在路上》开播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辛努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达标之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1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与“实”为伍,实打实、硬碰硬地解决脱贫路上的堵点、难点,高质量圆满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打赢这场硬仗。

知难而进做实事。“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7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脱贫攻坚处处都有“娄山关”“腊子口”,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异常艰巨。面对义务教育、乡村医疗、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问题和困难,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知难而进,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直面问题和困难,清除“拦路虎”,跨过“绊脚石”,啃下战“贫”路上的硬骨头。

精雕细琢下实功。“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精准扶贫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使扶贫工作真正扶到了点上、帮到了根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了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越是到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越要有认真细致和止于至善的工作作风,要认真布棋,精准落子,做好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施策、科学评估等工作,确保每项扶贫工作抓实抓细,真正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摘穷帽、奔小康。

统筹兼顾出实绩。“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过去,我们坚持“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在统筹协调中走出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高山移民、扶贫培训、基础设施、农业合作等一系列高质量脱贫路子,取得了可喜成果。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问题纷繁复杂,全面胜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守土尽责,守土有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工作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统筹兼顾平衡处理好脱贫攻坚路上的各种关系,交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最强合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2

作为湖南省的贫困县和全国的移民后扶县,至2017年止,新化县共有21666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我县计划于2019年年底实现20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至目前为止已脱贫51个村。我县早已把扶贫攻坚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强力推进,加压奋斗,争取早日达成脱贫攻坚目标,在参加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部署的多次任务和行动后,现有心得体会如下:

1、用“心”扶贫。对基层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很多的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2、用“新”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树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贫困群众谈心,聊天,思考脱贫的对策和方式,同时为他们积极争取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我们帮扶工作者的自我价值。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3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一批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奔赴扶贫第一线”基层工作者。面对这场脱贫战役,人人都是战士,我们要勠力同心,吹响战争号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稳不稳,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组合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把重点放在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注重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贫困户与市场联结起来。

选好用好扶贫干部是基础。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精兵强将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集结冲锋,使各级党员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建功立业,是组织部门的使命担当。要紧扣“选干部、配班子”核心职责,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磨砺干部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选优派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努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的中坚力量。

抓住党建为引领,要提升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4

时光荏苒,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已经三年了,在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用心扶贫

对贫困群众,我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也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了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脱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贫困群众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

二、用情扶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扶贫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扶贫干部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听取群众的想法及意见,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不是为图自己方便,就一意孤行的决定贫困群众的脱贫帮扶措施。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把贫困群众当作朋友,倾听他们的想法,保护他们的想法。只有真心实意的帮扶贫困群众,带着温暖的感情去感动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了解民意,为民谋利。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5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向好的态势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歼灭战、收官战,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

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保障贫困人口就业。由于疫情影响,很多需要外出务工的人员都被滞留在家里,造成了家庭收入降低,也增加了脱贫人口“返贫”的风险。各地政府应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利用“点对点”等方式帮助群众安全的复工复产。复工人员应服从当地的疫情统筹安排,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隔离,做好个人防护,按规定佩戴口罩。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基层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每人、每户,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脱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各级政府应该既要会“拉车”,也要会“看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种养殖产业。不止要“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各级政府应对接好商家,帮助农民群众找到合适的销路,可以利用“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等销售模式,切实保证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必须要求干部职工肯干、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得胜利决不收兵。

第三篇: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大全]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拿出“三劲”干好“三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今年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今年以来,各地坚决按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精神,坚定必胜信心,采取超常举措,拿出最硬作风,全面“总复习”,全力“攻坚拔寨”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笔者在参与某地“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督查行动”时发现,在全国上下进入“决战期”的关键时刻,一些地区依然还存在“造盆景”“垒大户”“假整改”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有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整天忙着总结经验,提炼亮点搞宣传、造声势;一些农业园区内,产业完全看不见,但亭台楼阁、观赏花卉连线成片,资金严重浪费,与个别群众还未住上好房子、吃上自来水行成了强烈“对比和反差”;有的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群众不了解、不知晓政策,一些帮扶干部甚至“一问三不知”“两眼一抹黑”。有的地方每月在督查,每月在交办问题,但问题次次整改次次在列、反复整改重复出现。

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到今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时间仅剩半年多时间,必须抓紧抓紧再抓紧,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对如今还在大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贻误“战机”的行为,必须坚决说“不”。

探究根本,细细考量,到了当前的“节骨眼”,一些地方仍然热衷“造盆景”“垒大户”,归根结底是“政绩观”偏差,作风不严不实。认为只要贫困户在验收考核时通过了,就意味着脱贫了,也就意味着“交了差”;认为今年“过了省考、完了国考”,也就意味着“使命”完成,至于群众是否获得实惠,后期能否持续增收,那就是“下一任”的工作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实干、贵在精准。精准扶贫作为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要完成这个神圣使命,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干”字。脱贫攻坚是锻炼干部的“主战场”,也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求真务实、主动作为,用心用情扶贫,用“愚公移山之志”,下一番“绣花功夫”,把政策落实得快一些,把产业抓得实一些,把群众的愿望想得多一些,实实在在地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扶贫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2

“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只要姿势正确就能健身塑形、增强腰腹力量。

新时代的扶贫干部,不妨多做做“仰卧起坐”,既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还能汇民心、聚人气,做到心怀责任履承诺、深入基层显身手、实践锻炼强本领、慎终如始事常为,决战脱贫攻坚更有力量。

“仰”,仰望星空怀憧憬,“擂鼓”发令笃远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敲响了战鼓,扶贫干部当秉承初心,满怀期许,以坚定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凿路而行、乘风破浪,在希望的彼岸静候佳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欲,共战贫”,如同夜空下灿烂的波浪,泛起百花齐放的浩荡。一个个扶贫先进典型,用青春的向往、梦想的力量,书写着一段段感人的扶贫故事,在漫漫扶贫路上洒下星光点点。

“卧”,卧听百姓疾苦声,精准出招拔穷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扶贫攻坚力量,扶贫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毫不犹豫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下沉到基层一线,用脚下沾有的泥土,厚植“卧听衙斋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本情怀,与贫困群众一起择菜、烧地锅,一起围桌吃饭,与贫困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聊家常、听实话、察实情,思群众所想,谋群众之所求,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所需所求,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尽快找到致富的好路子。把下村入户当作“家常便饭”,架起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带着问题下基层,真正了解百姓的呼声与期盼,做到“去一次贫困群众家中,就能解决具体问题,到一次贫困群众家中,就能再拉近一点距离”,通过把脉问诊,为脱贫攻坚找到“良方”、祛除“病灶”、拔掉“穷根”,铺就小康路。

“起”,起而行之斗贫穷,不获全胜不收兵。“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这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惠及亿万人民、举世无双的伟业中去,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迎难而上,坚持奋斗在扶贫一线,让自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练就压不垮的“铁肩”,打不断的“铁骨”,砸不烂的“铁拳”。在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冲刺阶段,扶贫干部仍需下足绣花功夫,千方百计谋脱贫,还需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在尊重“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自然规律中,引导乡亲们宜水则水、宜山则山,依托当地生态条件以“绿”生“金”,把种什么、养什么、怎样增收想得明明白白,才有了柞水木耳、平利茶叶和大同黄花。在深悟“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硬道理中,开动脑筋帮助百姓们学好用好电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农产品“代言”,做优特色农业,才有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货黄花”“县长来了”“巾帼带货公益助农”等农产品淘宝直播活动,切实增强了脱贫“造血”功能,为农户增添了增收致富的新活力。

“坐”,坐立有方慎始终,吾辈征程当自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越是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越要有优良作风凝聚决战决胜磅礴力量。扶贫干部,在最要紧的关头要保持清醒,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绷紧作风这根弦,坚持问题导向,实打实地在帮扶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分工明确到精准施策,从包保结对到建档立卡,从走访慰问到带头脱贫,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民情,一步一回头地纾解民忧,把一项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一笔笔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一条条宽阔的致富路铺就在眼前、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畅通无阻、一栋栋崭新的异地搬迁房错落有致、一片片希望的绿色脱贫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心花怒放的笑容美丽动人,坚决避免“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现象,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新时代的扶贫干部,要多做做“仰卧起坐”,不断积蓄能量,强健体魄,坚定信念,磨炼意志,以“打得准”的策略、“干得实”的招式,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努力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3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些贫困地区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摘帽不是终点,防止返贫致贫和继续脱贫攻坚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中做到帮扶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确保脱贫不返贫。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帮扶政策不变,提升脱贫质量。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打消基层干部与贫困群众“刚脱贫,又返贫”的担忧。对已退出的贫困村,继续享受基础设施、产业等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对已退出的贫困户,继续享受贷款、低保兜底等扶持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脱贫成效更加稳定有效。同时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情况,及时跟进调整帮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也要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让群众持续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帮扶力度不减,任务不变。帮扶工作不能“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摘帽不摘帮扶,要巩固思想认识,决不能缓口气松点劲。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排查结果,加强对排查出的已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帮扶,及时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实现零返贫、零致贫;也要加大“扶智”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将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同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为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使贫困户不仅有脱贫的意愿,更有脱贫的能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帮扶队伍不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伍。由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组成的帮扶队伍帮助贫困村搞规划、促发展,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脱贫致富,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与生力军。贫困村“销号”后,帮扶队伍不能散,帮扶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要持续关注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存在返贫隐患的脱贫户提出切实可行的巩固措施;帮扶干部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杜绝为应付检查而帮扶,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贫困户“真脱贫”。帮扶干部还要帮助贫困户从思想上脱贫,改变他们“坐在门前晒太阳,等着扶贫奔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4

茶文化中把饮茶比作人生,茶汤的口感分三个阶段,就如同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阶段茶俨,口感浓烈,苦味明显,就像人在青年,热情四溢又充满奋斗之艰辛;第二阶段适中,苦味渐退,香气凸显,此时茶汤甘甜可口最宜人,犹如人到中年,意气风发,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第三阶段茶汤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偏淡,好比人到老年,历经世间百态,一切都云淡风轻,活出如佛如僧的风采,归于平淡。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基层党员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也应有以上三种境界:热情洋溢、甘之如饴、归于平静。

行动上热情洋溢,为做好扶贫工作想方设法,主动出击。干扶贫工作,工作热情需要像第一口茶那样浓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兼基层党员,除了教学工作,笔者也肩负了扶贫工作,所对接的贫困户,属于特别贫困一类,家中四口人,只有户主各方面健康,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存在精神缺陷,大女儿非常严重,二儿子稍微轻一点。经济来源也基本靠户主外出务工来维持,幸好政府把这一户纳入社会兜底,才保证了他们基本生活的稳定。但由于两个孩子都患有癫痫,需要一定的费用,减少其经济支出、增长经济收入是第一要义。给贫困户送上换洗的衣服,减少生活开支;宣传购买贫困户种植的水果,拓展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给身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推荐户主,稳定其收入来源。扶贫工作中,基层党员扶贫切不可被动做事,“形式主义”“数字脱贫”“一发了之”是做不好扶贫工作的,面对帮扶工作的艰难要不退缩、不敷衍,想方设法,主动出击,才能真正做好扶贫工作。

态度上甘之如饴,为做好扶贫工作做孺子牛,奉献力量。干扶贫工作,工作态度需要像泡的第二次茶那样甘甜。笔者经常跟贫困户讲的一句话是:“通过扶贫工作让我和你都交了一个异姓亲戚,你不用跟我太客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虽不能帮他迅速改变家庭环境,但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社会各领域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所以,工作中尽力帮助扶贫户。及时给他宣讲,确保他享受到相关的惠民政策,感受到国家的对贫困户的关心,由于他正好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务工,一旦了解到开工的相关消息,就及时给他打电话转达情况,让他提前安排好家里准备上工,挣点零用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他正在特殊学校上课的小儿子送上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扶贫工作中,不自轻自贱,认为自己只是个基层普通党员不能做大事,而应以“蚍蜉撼树”的态度,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思想上返璞归真,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秋毫不进。干扶贫工作,思想理念上需要像泡的第三次茶那样淡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能守得住清贫。“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种革命思想应该得到弘扬,在扶贫过程中,有的帮扶干部接受了扶贫户的一袋自产水果、一捆自制苕粉、一块腊肉,还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人家自愿给的”“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问题,要是扶贫户反映出来,仍会造成不良影响。今年是脱贫攻坚年,但并不意味着今年之后就与贫困户“一刀两断”,要本着“扶上马送一送”的理念,在今后仍然不忘初心扶贫户的生活。将继续关注贫困户,尤其是他那位当前10岁、在特殊学校读书的二儿子,只要他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自食其力,他的家就有希望。在今后,我将尽己所能,为他二儿子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贫工作中,要抱着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放下私欲和抱怨,有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

脱贫攻坚战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的胜利,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天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制度的先进性,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携手贫困户,与全国人民一起跨进全面小康社会。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5

2020年5月20日,因和“爱你爱你我爱你”谐音,而被现在的年轻人捧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被称为“网络情人节”,然而对于扶贫干部来说,“520”这个代码,是“我爱你”的真情告白,亦是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路护航到底的精神追求。

扶贫路上的“5”,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计天”甚至“读秒”的决战时间,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扶贫干部作为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助推器,需要我们发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英勇战斗精神,发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韧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从根源上揪出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积点滴之功,真正给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扶贫路上的“2”,是“万众一心、并肩作战”的铿锵实践。“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在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主动请缨、充实一线,越来越多的“扶贫能手”夜以继日、义无反顾,越来越多的“扶贫斗士”砥砺前行、高呼“不胜不还”的誓言,为贫困群众铺出一条平坦大道。扶贫靠干部引路,但脱贫必须靠群众发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扶贫干部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为了带动贫困户主动谋划脱贫,从以前抢着“戴”,到现在主动“摘”,贫困群众的变化离不开他们铿锵有力的步伐,离不开他们乡间田地的身影,离不开他们访民情、问民苦、解民忧的声声细语。

扶贫路上的“0”,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脱贫攻坚越是深入,越是进行到困难时,剩下的越是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阻碍贫困户脱贫的不只是贫瘠的土地和封闭的大山,更是部分贫困群众错误的认知观念和固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想要彻底摆脱贫困,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在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地帮扶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了不起的致富道路。

决战决胜,计在于春。扶贫干部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用实干奉献扛起责任担当,用拼搏奋斗书写精彩人生,让我们以爱之名,向扶贫干部说一声:爱你爱你我爱你。

第四篇:《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解说词】

【片头】

【解说词】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

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运转,但它也总能够定格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

【字幕】2012年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

【同期声】习近平

在这里,我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衷心感谢全党同志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解说词】

五年过去,13多亿中国人民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

【画外音:新闻播报】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

【字幕】2017年7月26日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解说词】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这是真抓实干的五年,这也是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的五年。2013年到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到7.2%,这是环顾全球无可企及的成绩单。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这是你我共筑的辉煌中国。

【推出片名:辉煌中国】

【序】

【解说词】

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华”。

百年之后,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字幕】2016年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

【同期声】习近平

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解说词】

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出本集名:第一集 圆梦工程】

【解说词】

振华30,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中国自主建造。

这个长度超过297米,宽度58米,排水量接近25万吨的庞然大物,体量超过了全世界所有现役航空母舰。

它正前往伶仃洋海域,完成一项世界瞩目的工程——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安装。

【现场声】港珠澳大桥 总工程师 林鸣

敲这个也行。

【解说词】

林鸣,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正在对最终接头进行最后的检查。

这是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重6000吨。林鸣要将它准确地插入30米深的海底,完成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贯通。

6000吨的最终接头,重量相当于22架空客A380,整个吊装过程要确保绝对平衡,任何倾斜都将是灾难性的。

【解说词】

为了这次安装,林鸣准备了三年,做过上百次方案推演。

【解说词】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对于这个东方大国来说,这55公里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

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它身上,凝结着过去数十年中国桥梁设计、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等各项成果。

这是一次中国实力的集中展示。

【现场声】

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的合龙,安装正式开始。

【字幕】2017年5月2日凌晨5:50

【解说词】

最终接头安装,开始了。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起重船振华30吊臂向驳船方向移动。

【现场声】

右边一号,左边二号。

【解说词】

工人们把4吨重的吊带挂在最终接头上。

【现场声】到位了就报过来。

【解说词】

每根吊带长120米,直径40厘米,由14万根高强度纤维丝组成。

【解说词】

这是振华30大展身手的时刻。

它的臂力最多能吊起1.2万吨重物,并做360度回旋。

【画外音】港珠澳大桥 总工程师 林鸣

全世界没有人把一个6000多吨的东西去这么转一下,没有一个人敢在我们之前去转过。

【解说词】

林鸣他们过去四年已经成功安装了33根沉管,但都只需要单侧对接。而这根最终接头,不仅要完成双侧对接,而且水下安装余量仅有十几厘米。即使水面风平浪静,海底涌动的洋流也会形成巨大推动力。

最终接头能否精准嵌入安装基槽,需要振华30保持绝对平稳。

这艘大船,是为这次安装专门定制的。耗资20多亿元,历时四年建造。

【画外音】港珠澳大桥 总工程师 林鸣

过去干工程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工程),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

【解说词】

这样的装备制造实力,让中国建设梦之队无惧任何极端工况。

90度旋转,持续了四个小时,最终接头到达安装位置。林鸣他们每个操作步骤,都要以厘米计算。

【现场声】港珠澳大桥 总工程师 林鸣

林鸣:各个系统注意,轴线调到10厘米以内,东西方向调到5厘米以内。

(振华)30。

工人:收到。

林鸣:一号落4厘米。

【解说词】

最终接头入水后,林鸣通过电脑数据,控制着安装节奏。

【画外音:新闻报道】

正在建设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迎来重大节点,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

【解说词】

港珠澳大桥触发的经济末端的细微变化,已经在730多万香港居民和65万澳门居民中悄悄产生。

因为生意,冯泽田过去二十年不停往返于香港和内地,大桥贯通后,从香港到内地单程仅需30分钟。

冯泽田已经在心里筹划着自己的事业蓝图。

【画外音】香港市民 冯泽田

到时候很多人都不再会坐船,都会跑港珠澳大桥。我相信应该会影响蛮大,整个生活圈会影响很多。

【解说词】

作为龙头,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以珠江至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发展,并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大格局,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解说词】

一个昼夜的不眠不休,连续17个小时的海上作业。

最终接头精准着床。安装精度控制在一端是0.8毫米,另一端是2.6毫米。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数万名工程师与工人,将人类桥隧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画外音】港珠澳大桥 总工程师 林鸣

各行各业如果都去做梦,实现一个梦的时候,这个国家会变得无比强大。

【解说词】

天堑变通途,一座座中国桥,正为它赋予新时代的注解。

【字幕】舟山跨海大桥

【字幕】杭州湾跨海大桥

【字幕】厦漳跨海大桥

【字幕】平潭海峡大桥

【字幕】青岛跨海大桥

【解说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青岛跨海大桥,中国的跨海大桥,都已经是世界级的。

【字幕】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解说词】

同样在刷新世界纪录的还有中国的跨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六十年,贯通中国南北的跨江通途建设不断提速。今天,仅在长江上已建好和在建的桥梁就突破了100座。

【字幕】丹昆特大桥 世界第一长桥164.85公里

【解说词】

丹昆特大桥,世界第一长桥。跨越公路、铁路、水路,打开了长三角经济要素流动的新通道。

【字幕】大胜关大桥 全球第一座六线铁路大桥

【解说词】

大胜关大桥,世界上设计时速最快的铁路大桥,京沪高铁的重要越江通道。

【字幕】天兴洲大桥 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世界第一

【解说词】

天兴洲大桥,长江上的新枢纽,光是高铁每天就要通过260多趟。

除了跨海大桥、跨江大桥,打通一个个偏远断点,让中国经济血脉变得更加畅通的,还有这些西部大山里的中国桥。

【字幕】2013年 总书记考察矮寨特大悬索桥

【同期声】习近平

你看那高度,你看那高度。也是一个很有特色,是吧,别具一格的这样一个桥。

【字幕】北盘江大桥 世界第一高桥

【解说词】

北盘江大桥,相当于200层楼高,它连接起黔川滇三省交界最后一个高速公路断点。

【字幕】果子沟大桥

【解说词】

美丽的天山中,这座桥解决了伊犁河谷数十年的出行难、运输难,现在伊犁州能够全天候直通乌鲁木齐。

【字幕】坝陵河大桥

【解说词】

上海到瑞丽的国道主干线上,峡谷里的坝陵河大桥现在是全世界低空跳伞爱好者们最爱的地方。

【画外音】美国低空跳伞爱好者 阿曼达

我来自旧金山,我们那里也有很著名的桥,但我想它大概是我所见到的最美的桥了。

【字幕】六广河大桥

【字幕】鸭池河大桥

【字幕】沪通长江大桥

【字幕】清水河大桥

【字幕】普立大桥

【解说词】

一座座新颖奇特的现代桥梁,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新标志,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新版图。

【解说词】

工业革命后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了一张由钢轨连接而成的经济网络,它所蕴含的能量能够为经济腾飞源源不竭地注入动力。

铁路,至今仍被视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最近五年,平均每年7400多亿元的投入,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投产新线最多的时期。

【解说词】

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

从兰州到重庆,850公里,不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岭,而且沿途地质状况之复杂,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之最。

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

但现在,工程师们有了一个很有魄力的解决方案。用226座隧道、396座桥梁实现穿越。

胡麻岭隧道二号洞,被视为“鬼门关”。不到14公里的隧道一挖就是八年,最艰难的时期,每天只能掘进半米。

还有最后的15米,兰渝铁路就将全线贯通。

【同期声】胡麻岭隧道 工程师 夏荔

给你讲,不要挖,打管,换好片喷浆。

【解说词】

夏荔和同事正在处理涌泥回流,厚度两米的涌泥突如其来,一个星期的进度又回到了原点。

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坚硬的岩石,大型盾构机能快速掘进。但胡麻岭的山体,沙粒比米粉还要细,含水量高达28%。

【画外音】胡麻岭隧道 工程师 夏荔

你挖一锹,它有时候来两锹,你挖两锹它来四锹,你根本就挖不赢。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稀饭里面在打隧道,那里面是一挖一锅粥,一挖一锅粥。

【解说词】

在泥汤里挖隧道,就这样一寸一寸地艰难推进,但再难也得挖通!

【画外音】甘肃陇西 药材商 杨彦林

我就盼着这火车早一点开通,我们这里的药材就不愁卖了。

【解说词】

杨彦林,甘肃陇西的药材商,新建的大型中药材市场,就在兰渝铁路旁边。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黄芪种植基地,年产黄芪3万吨,只能靠汽车运输。

【画外音】甘肃陇西 药材商 杨彦林

到四川或者到云南贵州这些地方都要三四天,然后物流成本非常高,它一吨现在都要在六七百元,如果是铁路运输的话,它一吨可以达到300元,可以说降一半。

【解说词】

兰渝铁路一旦通车,货运能力每年将达到5000万吨。

车轮滚动出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更滚动出区域协同的新空间、新动力。

固定隧道泥沙,极为困难,即便是一年前带着顶级设备和施工团队来到这里的德国隧道专家,也束手无策。

利用注浆机,按一定比例,分别在隧道前方注入水泥和硅酸钠水溶液。两者会在10秒内迅速凝固,加固隧道。

这是近30名工程师和上万名工人,摸索出来的中国技术。

夏荔的师傅们曾修建过工程难度极大的遂渝(遂宁至重庆)铁路、保龙(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上一代人让夏荔他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创造自己的通途,真正的难题必须靠自己解决。

【画外音】胡麻岭隧道 工程师 夏荔

没有攻不破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干完这个隧道的话,自己说出去,我夏荔,干过胡麻岭,就是这一辈子都是一个荣誉。

【现场声】

终于贯通了。

【解说词】

2017年6月,胡麻岭隧道贯通。

从兰州到重庆,过去走公路要22小时,现在只需要6小时。

这条铁路将成为继京广线、京沪线之后,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从西南地区出发的中欧班列,也要通过这里,国际货运时间将节省11个小时。

【字幕】2014年 总书记考察中铁工程装备公司

【字幕】2017年 总书记考察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公司

【解说词】

大路朝天,中国智慧攻克道道险关,与此同时,超强的装备也在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字幕】郑万铁路 河南段

【解说词】

正在建设的郑万铁路,连接中原和西南的高速客运大通道。

【现场声】郑万铁路 工程师 乐锋

联动下放,一挡。

【解说词】

工程师乐锋正指挥吊车,运送900吨重的箱梁。

【现场声】郑万铁路 工程师 乐锋

一二号天车联动起升。

【解说词】

这台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运架一体机,完成一榀900吨的箱梁架设只需要3个小时,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快的架设速度。

【现场声】

后车右打两度。

【解说词】

又一榀箱梁,稳稳地落到指定位置。

这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参与修建的世界级铁路工程,比国外工作了三十年的工程师还要多。

装备、技术、人才,这是创造中国品质、中国速度的实力和底气。

【画外音】郑万铁路 工程师 乐锋

(过去)在这个山沟里面连路都修不起,但是通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天一个样,到最后建成通车了,你所有的付出也都很值得的。

【解说词】

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登上最美铁路,体验大美中国,已经是百姓最爱的旅游项目。

【字幕】海南环岛高铁 全球首条环岛高铁

【解说词】

海南环岛高铁,是列车与大海的美丽邂逅。

【字幕】兰新高铁

【解说词】

兰新高铁,尽览西部风情。

【字幕】哈大高铁

【解说词】

哈大高铁,冰天雪地里的“黄金线路”。

【字幕】京津高铁

【解说词】

京津高铁,成就了30分钟城市圈。

【字幕】京广高铁 全球营业里程最长高铁

【解说词】

京广高铁,2294公里的旅程,八个小时甚至可以体验四季变换。

【字幕】沪昆高铁

【解说词】

12.4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

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其中近六成都是这五年建成的。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被清晰勾画。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高铁总里程提升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与铁路网交相映衬,每年超过1万亿元铺就的中国公路网,向更远处延伸。

这是网友们眼中的中国最美公路,流动的风景让人着迷。

【字幕】京新高速公路

【解说词】

京新高速,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最长的高速公路。

【字幕】鹤大高速公路

【解说词】

鹤大高速,春天、秋天,领略完全不同的风景。

【字幕】川藏公路北线

【解说词】

川藏公路北线,雀儿山隧道贯通,曾经山鹰都飞不过的山峰,现在10分钟就能翻越。

【字幕】昌樟高速公路

【字幕】大丽高速公路

【字幕】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字幕】厦蓉高速公路

【字幕】保宜高速公路

【字幕】沪蓉高速公路

【字幕】拉林高等级公路

【字幕】永武高速公路

【解说词】

梦幻、壮美、蜿蜒、惊艳。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解说词】

让中国奔跑起来,中国车,正在给经济换装新引擎。

【字幕】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

【解说词】

这是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解说词】

一列标准动车的组装,分为车体、转向架、总装三部分。

三条生产线上,1.4万名工人,要安装列车上7100多种、总计55万多个零部件,他们能做到零差错。

与日本、德国等高铁强国相比,今天,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已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竞争对手。

“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

这台牵引变流器,是“复兴号”的心脏。

一台牵引变流器有1152个IGBT芯片,这种能让高铁平稳运行的芯片,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少数制造强国垄断。三年前,中国取得突破。

眼前这条IGBT生产线,每年能制造12万个芯片。它们不止用于高铁,还用于智能电网、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

中国标准的意义,就在于每一项核心突破,拉动的都是整个体系的升级。

【字幕】2015年 总书记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

【同期声】习近平

高铁,中国产的动车,这个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字幕】2017年9月1日

【现场声:车站广播】

由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的列车已经请旅客们上车了。

【解说词】

第一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

“复兴号”的身材很完美,这使列车运行时的阻力、能耗和噪音都明显下降。

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5小时左右。

这些外国乘客,都是专程来体验和感受的。

【同期声】波兰留学生 马克斯

我感到列车行驶非常平稳,几乎感受不到任何摇晃颠簸之类的。我还注意到的一件事是,空间更大了,非常棒。

【解说词】

高颜值、高速度。中国高铁是他们眼里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之一。

【同期声】比利时游客 桑德拉

列车员也很多,车很干净,也很快。非常舒适,我非常喜欢这个车。

【画外音】

都立起来了,立了有一分钟了吧。

【解说词】

高速行驶的列车上,4枚硬币稳稳立住。中国高铁的平稳、舒适已经被无数网友点赞。

【解说词】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车率先完成了漂亮的转身。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端列车定制工厂。

为塞尔维亚独家定制的电力机车,按欧洲标准制造,7000千瓦功率能牵引4500吨货车,它将运行在巴尔干区域最繁忙的货运线路上。

正在组装的,是为印度定制的地铁,选择中国制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里研发出了全世界独有的保温隔热材料。

大洋彼岸的波士顿,中国陆续拿下的地铁订单,已经超过了400列。

【字幕】2014年 李克强考察湖南

【解说词】

越来越多的全球订单,向中国汇聚,中国的创新成果正被全世界分享。

【解说词】

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和枢纽,港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正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全球分工。近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始终位居前两位。

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角,更加高效的港口和超越以往的港机装备,正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字幕】上海 振华重工生产基地

【解说词】

世界上最大的港机制造基地。

【字幕】摩洛哥定制

【字幕】新加坡定制

【字幕】马来西亚定制

【字幕】泰国定制

【解说词】

超过100台颜色不一的港机,每一种颜色将被运往不同国家、不同港口。

【现场声】

再往前走。

【解说词】

又有四台港机启运。

【现场声】

往南边拉一点,前面轱辘快一点。

【解说词】

它们将被运往黎巴嫩贝鲁特码头。

【解说词】

这是美国制造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场景,想尽办法遮住“振华港机”的标志,但结果还是这样尴尬。

中国港机装备全球份额已经从五年前的70%,增长到82%。纵览全球每一段海岸线,中国制造,也只能是中国制造在搬运着整个世界。

但中国工程师们并未就此满足。

全球最大的货轮正沿着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航行,目的地,中国上海洋山港。

这艘装载着1.9万个集装箱、相当于20层楼房高度的巨轮,仅仅是洋山港每天要迎送的十余艘远洋货轮之一。

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个星球上有近四分之一的贸易额在中国产生。

持续增长的吞吐量,要求中国的港口必须再提速。

【字幕】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

【解说词】

洋山港四期正在建设,它将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

10台岸桥,30台轨道吊,50辆自动导引运输车,刚刚安装完毕。

王岩和团队要对这些装备做24小时耐久测试。他们将赋予这个世界级港口,智能时代的全新定义。

【现场声】现在是最后一个箱子了,对。

【解说词】

码头装卸现场,只见吊车和自动导引运输车忙碌,却空无一人。

未来这里的生产控制只需要9个人。

码头和堆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这些自动导引运输车,会根据地下埋藏的61199根磁钉,感知自己的位置。

未来会有130辆这样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同时工作,它们要根据实时装载需要和路况,选择最经济的路线。

【现场声】

现在直转弯转到P地。转到目标的那个(位置)。

【解说词】

王岩他们编写了30多万条代码,为自动导引运输车算出最佳路径。

【画外音】上海洋山港四期系统 项目经理 王岩

我们这个车队管理系统这个核心主要是在算法这一块,像现在有这么大的规模的自动化码头,我们都可以做下来的话,将来任何一个再大规模的自动化码头我认为我们都有很强的信心。

【解说词】

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已经是中国港机装备智能化的主力。

智能码头作业效率可以提升30%,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在这里装卸能比以前节省10个小时。

未来,洋山港所在的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这将是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

【解说词】

这仅仅是中国融通全球的枢纽之一,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

【字幕】宁波舟山港

【解说词】

宁波舟山港,2016年刷新吞吐量纪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九亿吨大港。

【字幕】苏州港

【解说词】

内河第一大港苏州港,江海河联运让这里的内河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球之首。

【字幕】广州港

【解说词】

海岸线的南端,广州、深圳与香港三个国际深水良港紧紧相连。它们手挽着手,为珠三角数以百万计的工厂助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字幕】天津港

【解说词】

中国北方的港口群,也在壮大。这里有全球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第一大港。

【字幕】秦皇岛港

【解说词】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煤炭码头。

【字幕】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

【解说词】

有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

【字幕】青岛港原油码头

【解说词】

还有全球一流的45万吨级原油码头。

【解说词】

巨轮远航,向海而生。

【解说词】

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也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字幕】贵州 黔东南州

【解说词】

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中国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网的建设正全速推进。

一辆国家应急通信车,正从贵州省凯里市赶往300公里外大山深处的铜关村,执行一次直播任务。

铜关村,一个在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的小村庄。这里的人和侗族大歌,却因为互联网,名声在外。

铜关村里,网上购物、和亲人视频、分享朋友圈,已经是生活常态。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比2012年增长超过了30%,全球第一。

【现场声】

宇亮:妈妈你想我吗?

妈妈:想。你想妈妈吗,你们两个?

宇亮:想。

【解说词】

像铜关村这样通上了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的乡村,在中国已经有54万个,覆盖率超过了96%。

今年的大歌节很特别,因为直播要采用不一样的信号。

【解说词】

技术人员正在安装的设备,采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

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现场声】

工作人员1:把螺纹对上。

工作人员2:好。

【解说词】

5G信号能否穿越大山的阻隔,这场侗族大歌直播,是测试信号、采集数据的最佳试验场。

【现场声】

您看现在的这个信号的强度非常好,峰值速率能够在1G以上。

【解说词】

大歌节,开始了。

将近300台移动设备,在同步分享现场盛况。

【现场声】

很有节日气氛,对不对?

【解说词】

所有人的直播都完全没有卡顿。

信号测试成功了。上传速率提升了5倍,下载速率提升了10倍。

中国已经将5G商用时间锁定在2020年,全球领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让互联网发展成果融进百姓的笑容,让中国先进的技术服务世界。

【字幕】2015年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同期声】习近平

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多亿中国人民,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解说词】

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这片土地上,光缆线路总长已达3041万公里,全球第一,其中有60%都是这五年铺设的。

【字幕】2016年 张德江在四川调研

【解说词】

五年来,全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入超过2万亿元,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信息交互系统出现在了中国。

中国网也在向地下延伸,涌动着建设新理念的还有地下管网建设。

【字幕】珠海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

【字幕】西安 地下综合管廊

【字幕】六盘水 地下综合管廊

【解说词】

将原来分开铺设的电力、通讯、给水、燃气等“城市生命线”集中设置,消除城市的“拉链路”和“蜘蛛网”,这些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到2020年,中国将开工建设8000公里以上。

在最鲜活的生活中,人们触摸到五年来一个个圆梦工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改变,这些变化坚强、有力、迅猛而又温暖地铸就着这个国家前行的每一个脚步。

成就13多亿人福祉的中国梦,已触手可及。

中国的版图上,组成中国网的还有这些大工程。

【字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2013年通水

【解说词】

这里是山东博兴,一渠清水从1000多公里外的长江奔流而来,全力保障胶州和鲁北大地。

【字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2014年通水

【解说词】

这里是北京团城湖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的最末端。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源一路北上,从中原大地到华北平原,充盈着沿线百姓的日常所需。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输送的水量,已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770个西湖,让超过1亿人受益,减少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16年来首次出现回升。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的宏伟构想终于变成现实。

穿越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还有这里,全世界距离最长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已经全线投产,近2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覆盖全国1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4亿中国百姓用上了清洁能源。

【字幕】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2012年开工

【解说词】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还在建设,它将进一步构筑西北能源战略大通道。

3000多亿元织就的西气东输管网格局初步形成。全国输气能力比五年前增长56.5%。

【字幕】特高压骨干网 2016年建成

【解说词】

西电东送,中国的电力配置格局同样在升级。

工人们正在建设的这个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连接着上千公里外的西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字幕】2016年 俞正声在西藏昌都调研

【解说词】

仅最近五年,中国投入运营的世界级特高压工程就有12个,还有8个在建设。中国的特高压工程被国际大电网组织誉为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画面:总书记考察一组工程现场)

【字幕】2017年 总书记考察北京新机场

【字幕】2017年 总书记考察广西北海铁山港

【字幕】2017年 总书记考察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字幕】2013年 总书记考察武汉新港

第五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观后感

《人心向背》向观众展示了两个面: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另一个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堕落的贪腐官员的一面。对于第一集你有何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永远在路上》第一集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观后感一: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时播出,昨晚播出了第一集《人心向背》。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观后感二: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观后感三:

乱世用重典,这是一条历史铁律。当一个执政党的腐败分子呈“萤火闪烁”之时,除了扑灭他,别无他法,因为不扑灭,就可能亡党亡国。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佰雄、苏荣、白思培、周本顺、蒋洁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个,这些官员曾经权倾一时,玩权钱色于鼓掌之间的人物,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腐败没有“软着陆”,只有“硬手铐”。

《人心向背》向观众展示了两个面: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另一个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堕落的贪腐官员的一面。人生没有后悔药,但他们能反思自己,也算是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车之鉴。

这么多贪官落马,有的被判处死缓,有的无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们流下悔恨的眼泪,留下对党对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手握大权,何不自尊自重?

剖析贪官堕落之路,不难看出,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是他们党性蜕变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官至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达到了人生仕途巅峰之时却灵魂坠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呢?长期监督缺失或者监督有名无实是根本原因。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不仅是对普通人说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实施有效监督,合理分配权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再有第二个周永康,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周本顺。遏制权力过度集中,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行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素。

《人心向背》的反响是强烈的。平时只是零星地看报道,了解反腐败新闻,今天把这些4年来的成果集中起来,观看之后心中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扫清前进道路上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看《永远在路上》,我感到大快人心,也增强信心!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遵章守纪,更加廉洁行政。

观看《人心向背》,颇感中央管党治党的磅礴气势。中央有决心,全党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党才有进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长期净化党的肌体,党才会不忘初心、不变初心,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如期实现。

上一篇:美丽中国纪录片解说词下一篇:苗木养护期内养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