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平台使用情况报告

2023-03-20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站平台使用情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网站平台使用情况报告

关于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自查整改情况的报告

******:

发来《关于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材料收悉。**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发布情况

**网站、新媒体平台没有发布谣言和虚假信息;没有发布低俗庸俗信息;没有违规采编;没有发布违反“九不准”“七底线信息”。

二、建立内容管理审核制度情况

及时制定并下发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站管理及信息发布制度》、《**网站链接审批制度》、《**网站信息发布保密审核制度》,规范信息编辑、审核、发布流程,严格落实“先审后发”。

三、建立互动信息处理管理制度

及时制定并下发了《**网络互动信息处理制度》,明确网上信访(留言)管理制度和信访(留言)审核工作流程,从源头上阻断有害信息传播。

四、建立用户注册管理制度

及时制定并下发了《**网站用户注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互联网用户名称管理规定》有关规定,明确用户帐户审核机制.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网站用户必须通过真实身份认证后注册帐号。

五、建立有害信息举报处置制度

及时制定并下发了《**网站日常巡检制度》、《**网站值班制度》、《**互联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在**网站首页顶部开设“网上投诉”在线举报入口,网站首页底部开设针对“互联网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在线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处理举报信息。

单位名称

年月日

第二篇:移动平台使用效果及情况分析

集团移动平台是由**软件研发,于2016年10月31日正式在集团上线试运行在集团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集团的应用目标是实现沟通移动化、业务移动化、办公移动化。本文主要对集团移动平台的使用效果、情况及问题进行说明。

一、平台架构及功能特点

集团移动平台由11台服务器组成,其中包括2台微博服务器,2台消息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文档转换服务器,外加3台OA应用服务器,此配置设计合理,架构先进,标准开放,性能高效,运行稳定,可以满足集团1-3万人的日常办公使用。

集团移动平台的主要功能有:企业通讯录、企业微信、移动签到、移动OA、动态、公共号、工作汇报、任务中心、应用中心、文件传输、待办提醒、外部协作、内容分享等众多丰富的功能。 集团系统界面清晰简洁,简单易学,用户体验良好。易于办公人员手机端操作。

二、平台使用情况

平台投入使用2个月20天的情况来看,整体使用趋势积极良好。

由16年11月总计有1882人开始使用集团,到16年12月末总计有3059人使用集团,再到17年1月20日总计有4216使用集团。 平台共发布微博1109条,微博赞总数为5162个,微博回复总数1054次,消息总数为6637次,消息总量共计13962次。16年11月平均每日登录为681人次;16年12月平均每日登陆为713人次;17年1月平均每日登陆为837人次。登陆人次逐月提高,其中有9日日登陆人次达到1000左右。 集团公共号做活动15次,获得共计3100人次的关注和参与,有100人直接给予好评(点赞)。话题共发起21次,其中热门话题5次,共有1215人次参与。

2.1移动沟通

通过使用集团移动平台手机端的通讯录,可方便查找集团内的相关人员,准确快速反馈;并可查看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如工号,手机号,部门等信息,可以直接拨打对方的电话或发送短信,也可以直接发起即时通讯,创建群组进行聊天沟通,发送文字,图片,表情等信息。功能丰富,用户体验良好。 通过使用集团移动平台的公共号,可以定向发送相关活动、公告等内容,用户可以在手机端收到公共号的即时提醒消息,查看、阅读,并可以点赞,后台可以统计查看公共号消息的总人数。 通过使用集团移动平台的动态功能,用户可以编辑微博,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心得、图片等到集团范围或部门范围内,其他人也可以回复微博,点赞。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互动效率,提高集团人员整体的凝聚力和信任度。

2.2移动业务

通过使用集团移动平台的应用中心,可以添加丰富的业务应用,商品查询、客户拜访、任务中心等。用户可以在移动端完成业务数据的查询、办理等事务,方便快捷。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去PC端处理业务的时间成本。

2.3移动办公

通过使用集团移动平台的应用中心,可以添加丰富的办公应用,比如待办流程、已办流程、办结流程,还可以查看集团新闻,通知等,手机端成为了PC端OA的延伸,方便快捷地在手机端办公,避免了不在办公室时无法及时处理相关事务的情况。移动OA的使用用户及次数逐渐增多,由16年11月份的平均每日280人次访问量,增长到16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410人次访问量,再到17年1月份的平均每日460人次访问量,喜欢使用并习惯使用移动OA的用户越来越多,并得到很多用户好评。

2.4轻应用开发

可以通过调用集团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快速实现业务轻应用,后台快速部署轻应用,即刻部署上线,而不用放在各大应用商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等待审核;用户可以单点登录集团及应用中心里的各种应用,不需多账号登录,避免了很多麻烦。 总之,集团移动平台已经成为集团做活动,发起话题,推送消息,高效沟通,快速处理事务的一个高效移动办公平台。有力的弥补了PC端的不足并补充了很多新功能。

三、分析和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由于集团移动平台应用众多,后台统计功能复杂,多数据库设计,在集团1万人的使用下很容易发现问题,有平台的BUG问题,有应用的设计问题,有界面及操作的体验问题,有组织架构数据同步不一致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发现、汇报、确认、解决、验证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3.2意见和建议

1)需要内部人员达成统一意见,和供应商沟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2)需要相关人员对平台的基础功能和数据设计做深度规划。比如集团的登陆账号、次账号问题。

第三篇:医院关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情况汇报

自“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以来,我院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工作要求迅速部署安排、精心推动落实、创新系列举措,在推广运用的速度、广度、热度上下功夫求实效,实现了党员百分百纳入、在职党员百分百使用、注册用户百分百活跃,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推广质效在卫计系统名列前茅。现将学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党支部成立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办,负责学习平台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该软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院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强国”平台的下载注册和使用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落实,组织动员干部群众运用好平台、学习好精神,并且要每天通报注册情况,学习情况。医院党支部充分借助“学习强国”APP

资源,要求班子成员不仅个人自学,而且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单位工作实际延伸学,真正确保学懂弄通做实。建立健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应用工作机制,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分管科室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全院党员每天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积分,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督导、有考核的学习、推广、运用工作机制。

党中央高度重视该学习平台建设,该学习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探索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努力满足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平台由

PC

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PC

端有

17

大板块

180

多个一级栏目,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听学习”、“百灵”三大板块组成,形成了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历史、科技、军事、国际等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体系。

医院把推广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其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使学习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充电学习的能量源泉。要按照“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要求,集中力量实现党员全覆盖,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在全院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加强督查考核,及时检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情况,定期对学习使用人数、党员覆盖率、学习积分等情况进行排名通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院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精心部署,确保学习平台建设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集团公司成立了学习平台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牵头总抓,统筹推进集团所属各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工作。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尽快组织落实本单位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及时成立学习平台工作专班,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明确推进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机制,并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平台建设。

(二)落实工作责任。

各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亲自过问、亲自参与,并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好落实,务必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逐项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干,管到位、管到底。确保本单位全体党员在

1

月底前下载、登录、注册、上线“学习强国”APP,确保全员登录、全员覆盖。集团公司将对各单位党员注册上线学习情况进行适时通报。

(三)建立工作机制。

有效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学习平台推广使用情况纳入本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对平台推广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切实推动平台学习运用常态化。要尽快建立健全日常供稿机制,明确专职信息报送人员,打通供稿链路,形成长效、高效的供稿、编辑、审核的常态机制。要重点建好管理员队伍,加强对管理员的日常管理,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负责好本单位党员学习平台的推广和维护工作。

三、扎实推进,做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工作

(一)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各单位需指定一名专职人员作为本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学习平台的下载注册、上线学习、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信息报送等工作。管理员原则上一年内不得更换,确需更换的由二级单位向集团公司提出书面申请。各单位的管理员要主动与集团公司学习平台工作专班沟通,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反馈问题困难,提出意见建议。各单位务必于

2020

1

21日前将本单位学习管理员相关信息报集团公司宣传部。

(二)及时做好注册工作。

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落实,于

2020年

1

28

日前完成学习平台的下载注册工作。确保本单位全体党员注册完毕,并通过实名认证。

第四篇:基层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崖头镇2006年6月撤镇,成立了崖头、崂山、寻山、城西四个街道办事处,但未获上级部门认定,统计部门仍按崖头镇统计数据),辖属8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未列入统计部门范围,自然村即村管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 1 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行政村)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行政村)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二)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2011年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7-9台)、复印打印一体机(2-3台)、传真机(1-2台)、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一般在村委会办公,办公场所平均面积约50平方米。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社区(行政村),优先配 2 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方便基层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二、开展基层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

1、政策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明确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和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目标要求,并纳入了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印发了《镇(街道)劳动保障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岗位补贴,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1年,按照省、**市通知要求,**市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荣人社发[2011]64号)、《关于成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荣人社发[2011]68号),进一步对全市基层平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经过各级督导建设,目前**市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已基本达到省级考核标准的要求。市财政将镇、街道基层平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共安排专项资金260万元(按辖区内人口数,一类补助30万元,二类补助20万元,三类补助10万元)。2011年全市共为 3 98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落实岗位补贴49.3万元。同时,落实农保奖励政策,按不低于当年收缴额1%的标准提取财政奖励资金,用于弥补基层工作人员的交通、通讯等费用,这些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2、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岗位培训。为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平台规范运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作职能,近年来,**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5万元,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省、**市各类专业化职业资格培训。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了国家级协理员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持证率达到100%。二是优化人员结构。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人员队伍中。目前镇(街道)的工作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人员总数的90%以上。

3、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积极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

10、2011年连续两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22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350处重点 4 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购置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脑、身份证识别仪等先进的办公设备。此外,对人口多、业务量大的镇、街道实施重点打造,在办公场所增设大型LED显示屏,触摸屏等,用于发布就业信息和宣传就业政策。目前,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27处非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使用劳动99三版信息软件,既可以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开展技能培训、办理新农保等服务,也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资金、场地制约,缺少一处建筑面积4000㎡以上的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大部分镇(街道)一级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受镇(街道)领导,往往身兼数职,难以专职从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制约了工作及时开展。

三是目前部分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劳动99三版”新软件缺乏有效的培训,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2012年工作安排

1、加强基层平台体系建设。2012年,继续贯彻落实威人社发[2011]67号、[2012]28号两个文件,指导全市各镇(街道)、社区(行政村)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至2012年底,我市将全面建成覆盖所有街道(镇)和城乡社区的基层平台网 5 络。实现机构名称统一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工作经费保障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城乡居民和单位、职工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2、提高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统一制定印发基层平台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办事流程等,编印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基层协理员培训,使全市所有基层平台全部能够使用劳动99系统三版软件;推进就业、人才服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

3、组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活动 。组织开展**市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评选活动,组织参加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选,推动全市基层平台加快建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河南省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增强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为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支撑。去年,我省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确定了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任务,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也进行了部署。一年来,我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 集成资源,统筹协调,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科技大会召开以来,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培育了一批从事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服务机构,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省属科研机构、高校、规模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文献资源收藏量不断扩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种源和标本,实验动物质量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积累了一些重要领域的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了较快地发展。科技基础条件大大提高了我省自主创新的条件,在我省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研究开发平台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我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服务机构1200个,其中省属科研机构92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115个,中央驻豫科研机构39个。

——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仅今年就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使我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9个,其中1个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仅今年就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超过“十五”期间的总和。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中心123个。——我省还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0多家。省教育厅在高校建立了一批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属高校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高校、企业共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61个。

2、研究开发平台建设质量明显提高。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整体创新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省建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了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和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1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共投入经费达40.59亿元,平均每个中心3300万元。中心拥有固定职工19665人,平均每个中心160人。其中研发人员11305人(平均92人/家)。拥有研究开发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中试基地面积74.5万平方米。已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58项,其中:国家级奖31项。申请专利599项,授予专利288项,其中授予发明专利70项。

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创新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省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0.55毫米超薄电子玻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省高压直流输变电装备中心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装备中标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主设备,合同金额10.56亿元,在我国和世界的电力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省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中心研发的特高压交流装备中标世界首条1100千伏交流输变示范工程;省矿山机械中心研发的的水泥余热发电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有重大意义。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目前,我省已经在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优势学科建设了3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体系。“十五”期间,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固定资产5.29亿元,新增3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51台套。目前,我省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博士学位点2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十五”期间培养博士研究生815名;目前,有9位“两院”院士和一批海归博士已经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十五”以来,我省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1项;发表学术论文44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60篇;申请或授权专利145件,开发新产品49个。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宋纯鹏教授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单篇影响因子达11.03,累积影响因子80.6。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俊标博士在国际权威杂志《化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高达20.33。继电保护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亚萍博士当选为国际电工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要职。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河南小麦夏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后,有效防止了褐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了全省夏玉米的高产丰收。其中,浚县核心区夏玉米10亩连片超高产试验田创造了亩产830.6公斤的超高产记录。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耐火材料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5个,该实验室95%以上的研究成果已在企业转化应用。继电保护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每年开发专利技术20余项,开发新产品4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占公司销售额的70%以上,使依托单位许继集团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3、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具有一定规模。“十五”末期,我省共有原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5072台(套),总原值21.61亿元。其中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符合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数据库采集范围的有588台(套),价值3.5亿元。

——科技文献资源初具规模。我省现有各类科技文献5064.07万册(件),其中,中、外文科技期刊844.86万册,中、外文科技图书2172.33万册,学位论文29.47万篇,会议论文292.17万篇,科技报告3.41万册,专利文献1580.06万件,标准文献32.07万件,其他文献资料109.7万册(件)。

“十五”末期,全省每年累计订购中文科技期刊约4500种(全国出版重要科技期刊4700多种)、55244份、58.18万册,外文科技期刊约2000种(全世界年出版重要科技期刊6.6万种,我国引进约2.2万种)、3325份、3.59万册,中文科技图书352.55万册,外文科技图书14.75万册(全世界科技图书每年出版约70万种)。

——科技网络快速发展。河南省科技信息网上运行的数据库有重庆维普公司的期刊数据库、

北京万方数据公司的数据库系统等20多个数据库。先后开通了“河南科技成果网”、“河南科普网”等。目前,我们正围绕科技计划管理,组织建设包括网上受理评审项目、科技统计数据库、科技项目库、专家库等内容的“一网三库”,并连通18个省辖市,加快科技管理信息化。——自然种质资源库建设已经起步。我省现收集、整理、鉴定的自然种质资源共有40000余份,其中农作物22404份,林木、果树、花卉9200余份,动物560份(个),昆虫7387种、微生物500种左右。

——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我省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单位应用实验动物的需要,近年来,科技部门等多方投资1000多万元加快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截止2004年底,我省已建成清洁级、SPF级大、小鼠生产、供应基地、普通级实验兔生产、供应基地各一个,年生产、供应小鼠、大鼠、兔等实验动物约10万只。

4、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我省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特色产业基地4个,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7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个、省级创业服务中心3个;农业科技园区14个,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2个。全省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6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7家,总资产14196万元,人员609人, 2006年各项服务总收入7287万元。其中,咨询服务收入1508万元;信息服务收入187万元;技术服务收入1226万元;培训服务收入814万元;人才和技术中介收入2294万元;培育科技型企业收入1258万元。我省技术市场2006共签订技术合同2834项,合同成交金额23.8亿元,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4万元。我省还建有常设技术市场、网上成果交易平台、技术产权交易所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这些基地的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力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5、筹建了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

为了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解决科研机构发展科技产业中生产场地和资金缺乏的问题,根据省属转制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要求,我省决定筹备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为我省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供创新创业的基地。建设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不仅可以发挥聚集效应,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形成示范效应,成为我省中小企业乃至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辐射源,促进我省产业升级。目前,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为高层次、高起点建设生产试验基地,严把入驻项目的质量关口,按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条件、有较充分的资金储备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标准,对申请入驻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已确定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实芯焊丝”等项目作为今年入驻项目。

二、主要作法

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由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种质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共享平台组成。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集成资源,统筹协调,着力在增量调动存量,建立和营造共享机制,完善并提升平台作用等方面,着力解决整合、共享、提高三个关键问题。

1、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去年全省科技大会以后,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座谈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会后,省科技厅组

织对这两个大会精神进行了学习和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在四个方面调整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一是变政府包办为引导支持。原来的做法是根据每年安排的总专项经费额度来确定平台发展的规模,现调整为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积极性,以企业为投入主体,政府进行引导、指导和支持;二是变放任自流为战略布局。原来是从自下而上申报的单位中挑选,现调整为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战略布局,如今年在省定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企业、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布局了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了解决科技社会发展的关键热点问题,今年我们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建设了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三是变单一支持方式为多种形式支持。原来是通过基建经费单一方式支持,此后基本不再有意识支持,现在调整为基建主要由承担单位自筹资金进行,政府资金主要支持研发关键项目、引进关键人才、购置关键设备,且不再局限于一时的集中支持,而是长期支持;四是变终身制为动态管理。加强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2、集成资源,合理配置。去年,我省按照科技大会的精神和我省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改革旨在整合资源,减少交叉重复;明确责权,强化绩效评价;分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后的计划体系更加突出战略重点、突出自主创新、突出成果转化、突出创新体系建设,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发展。专门设立了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计划,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科技资源的最大效益,我们采取了网络化配置的方式,加强资源集成。以科技计划体系为经,以各项中心工作为纬,突出各个节点,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逐步实现科技经费的有效整合与集中配置。如,基本不再安排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而是通过安排承担科技攻关计划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键项目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安排承担科技攻关计划和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支持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招标方式支持省属科研机构购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并加强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的检查考核,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省级重大科研项目93项,获省科研经费9539万元。其中安排省重大专项7项,经费5600万元。针对我省目前还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全厅积极动员,按照部省工作会商制度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集成全厅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有条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

3、统筹布局,突出重点。为进一步突出战略重点,发挥我省优势,取得突破,努力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启动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富民强县及新农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五个重大科技工程,作为全厅工作重中之重,以此为载体引领全省科技工作的跨越。在每个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方案中,都部署了相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任务。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工程中重点安排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任务,大加快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速度,今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超过“十五”的总和;科技富民强县及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突出了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任务;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也部署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要求。

4、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与科技部和省直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全面发展的合力。一是抓住今年我省与科技部建立省部工作会商制度的契机,把共同推进

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和创新体系建设纳入会商议定书,积极组织有条件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努力推进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与国家平台体系的对接;二是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信息产业厅、国防科工委、教育厅、统计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提出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初步方案,建立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联席会议的协调机制。

三、今后工作打算

尽管我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如,我省目前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仅有30多个,而广东省2004年就达到了80个。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省在这方面尚属空白。二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共享网络平台和共享机制尚不完善,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仅有30%。省重点实验室等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少数重点实验室在用人、收入分配等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不够。三是投入不足,缺乏稳定、持久的经费保障。如,自然种质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等共享平台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没有得到保障,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和维修、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经费无法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我们将按照科技部关于平台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需求,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平台建设工作:

1、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扩大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规模。要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省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力度,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发展重点上,结合我省优势和支柱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需求,优先在科技经济各界急需的重点领域和空白环节上组建。在建设主体上,鼓励和引导转制科研机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央驻豫转制科研机构建设共享平台。在工作方式上,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积极性,对投资力度和基础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纳入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

2、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质量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服务手段。择优支持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流动开放的省级研究实验基地,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整合资源,围绕我省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和发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收集、安全保护与利用为主要任务,具有鲜明河南特色并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相衔接的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的采集和收藏,加强科技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具有河南特色的科技文献数据库;整合集成我省相关单位、部门、行业、地区长期积累的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监测、科学普查、科技统计等基础数据资源,加强各类科学数据的管理,加强与国家科学数据的链接和数据交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成果交流交易服务体系等服务机构的建设。

3、加强协作共享,不断提升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的利用效率。

运用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建设,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高效的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推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高效利用。组建河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信息网站,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监督、评价、激励保障制度和共享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积极探索建立新型、高效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作共享机制;实现我省自然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共享利用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全省自然种质资源共享体系的健康发展;建立包括科技情报信息单位、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完善“公共数据,公共享有;自有数据,有限享有;专有数据,有偿使用”的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省的以成果转化、技术信息交流、知识产权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完善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上一篇:小班国庆主题活动反思下一篇: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