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期末测试

2022-08-01

第一篇:高一生物期末测试2

E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测试题

凤霞中学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测试(E题)

姓名:班级: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这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A.真实性B.广泛性C.阶级性D.社会性

2.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如何解决欠薪、农民工培训等方面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D.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2010年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举使得我国选举制度将迎来重大改革和完善,城乡人口选举有望实现同票同权。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修改选举法意味着()

①有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③我国的选举方式全部为直接选举 ④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民主进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云南省昭通市某村举行村委会委员换届选举,经过几天的选举,全村符合选举条件的2000多名村民亲自投票选出13位候选人中的6位作为村委会委员。该村的选举属于()

①间接选举②差额选举③直接选举 ④等额选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说明我国公民享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政治自由C.监督权D.任免权

6.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此题取消)

7.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下列哪些属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政治协商④参加政治社团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这体现政府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D.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体现政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频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三鹿毒奶粉定案、汇源并购、“毒餐具”再现餐桌、海南“毒豇豆”等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国务院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

1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据此回答9-10题。

9.国务院作为我国的中央政府()

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③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上述材料表明国务院()

A.坚持依法治国原则B.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坚持民主执政方式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11.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各项工作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有助于防止公共权力滥用,预防腐败 ④有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政府()

①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③扩大政府职能范围,加强对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认真坚持依法执政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据此回答13—15题。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A.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我国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D.我国最高审判机关

14.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之间是()

A.上级与下级关系 B.相互制衡的关系 C.相互监督的关系 D.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010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

A.性质 执政方式B.性质宗旨

C.共产党员数量 宗旨D.立法权 指导思想

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期间,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据此回答17—18题。

17.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的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执政 ③民主监督 ④参政议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类似于西方的多党制度B.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合作

C.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依法治国

2010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胡锦涛表示,党和政府将继续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消除民族差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民族之间已经没有差别④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0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据此回答21—23题。

21.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这句话旨在强调()

A.冷战思维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当今世界已经是多极化的世界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2.在谈到中俄关系时,杨洁篪强调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去年双方签署了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这段话说明()

A.中俄之间没有利益的对立B.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内容

C.国家之间的合作是永恒的D.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3.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享有()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闪光足迹。我们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独立自主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5.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大力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60年外交成果显著。我国的外交历程()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③消除了全球贫富差距④促成了世界的多极化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26题10分,27题15分,28题15分,29题10分)

26.材料一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简要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分)

(2)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7分)

27.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政府要从八个方面重点抓好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材料二 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要抓好材料一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5分)

(2)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何意义(10分)

29.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以后,中美关系有了良好开局。但是在2009年底、2010年初,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这使得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给双方合作带来了困难,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责任不在中方。最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双方就中美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中方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自己在中美关系、台湾、涉藏等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们指出,美方近期的相关行动,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损害了中美关系大局,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当务之急是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立场,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同中方一道努力来推动中美关系恢复稳定发展。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请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凤霞中学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测试(E题)

参考答案:

26.(1)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

(2)①国家要完善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法律的保障②政府要切实履行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基础③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内部动力④社会舆论、新闻媒介要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在推动人民当家作主进程中发挥作用。

27.(1)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①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能。②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加强监督,有利于防止政府公共权力滥用,预防腐败。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28.(1)立法权、监督权(此题取消)

29.(1)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变化和发展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在发展中美关系中要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扩大共识,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自觉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促进中美关系和谐发展。(如能从其他方面回答,且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第二篇:高一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试卷共两个部分:Ⅰ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共40小题,每小题1分。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60分,共五大题。本次试题难度不大,但成绩不佳。

二、试题分析

(1) 注重基础,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全面体现新课改。本次试题

重视了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全面,全面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2)(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中尽管有对学生进行能力

考查方面的题,但这类题目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新课改有关精神。

三、答卷情况分析

细胞分裂方面的知识。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细胞分裂过程没有识记清楚,二是图文转换能力欠缺。

光合作用方面的知识。考查了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没有太难内容的考查,问的都很直接,所以只要记住了很容易答出。 细胞增殖及分化方面的知识,一是语言不规范,知道意思但表达不清,二是没真正理解分化的实质。

四、今后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强教学规范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打下扎实、全面的基础,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为主导应重在“导”上下功夫,学生为主体应在“学”上。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注重强化训练。

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和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教学中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索: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等教学现象。还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史的重要史实,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理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价值,这对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缺少的。

3、关注社会热点,突出知识应用性

生物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对教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如何教会学生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4、加强学生解题规范性的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解题要有规矩,也就是解题的规范化。接替规范化要求按一定的规律和格式解题,要能用生物学术语去解释生物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或过程。解题要将答案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层次分明,结论要准确。

第三篇:高一政治生活期末测试

2013~2014学高一第二学期 政治科 期末 测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54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卷选择题区。

1.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强调,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网络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予以制止。该《决定》旨在()

A.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B.扩张政府的管制权力

C.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D.增强公民信息透明度

2.2013 年,某县开始实施以“阳光理财、民主议事、群众公决冶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冶工作法,探索如何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冶。这一做法()

A.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B. 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的发展

C. 加强了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 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3.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网民意见已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决策和纪检部门反腐的重要参考。因此,网民应()

①强化民主监督,维护网民权益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做到实事求是和有序参与④珍惜网络举报这一基本民主权利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4.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的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2008---2012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

①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社会发展②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获得了法律依据 ③加强了行政监督力度,丰富了行政监督形式 ④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部门权力的运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在整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风”(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中,某地政府不仅下放权力,而且公开领导权力运行的“权力清单”和领导联系方式。此做法有利于()

①从根本上实现利为民所谋②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③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④国家权力机关为人民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腐败是政府的天敌,对腐败零容忍。在反腐工作中,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要“把钥匙交给人民”。由此可见()

A.防治腐败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B.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C.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是激发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D.应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决权、参与权、监督权

7.2014年3月9日,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党政领导干部做到“三严三实” ()

①有利于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③有利于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维护人民利益

④有利于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执政能力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8.2013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这表明政府()

A.实行经济调节,进行价格管制B.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C.加强行政干预,提供公共服务D.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生态平衡

9.2014年3月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将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分文科生、理科生,全部考生考的内容一样。同时,外语仍然是高考统一科目,但考试方式会发生变化。这些举措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以上材料表明()

A.改革是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C.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我国教育体制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年来,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一制度()

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

②决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属于代议制,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 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①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成的③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理论指导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行动指南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①②

14.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党的执政理念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要求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这()

① 表明人民政协是民主协商的国家机关② 是我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形式③ 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④ 有利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6.当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宗教问题有关。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相对于这些冲突的地区、国家而言,我国宗教在社会发展中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宗教在我国能起到积极作用,是因为()

①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③我国宗教组织已经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④广大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

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 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

①宗教信仰值得推广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18.2013年3月5日至1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更好地行使自治权

③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④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

二、非选择题,满分46分;把答案抄写在答题卷相应区域上。

19、(20分)

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简要回答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8分)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12分)

20.(26分)

材料一: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

政府承诺从2013年起将在京津冀等多个地区开展PM2.5的监测并公布信息,为政府部门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领域;并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有目共睹,然而大量环境隐患也因此产生。近来,雾

霾天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了全国两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材料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

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怎样才能让百姓走出雾霾?(12分)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谈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履行职责?(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的依据?(8分)

2013~2014学高一第二学期 政治科参考答案

1-

5、ABABC6-

10、 ACBCB11-

15、 ABDBA16-

18、DBA

19、答:(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3分)

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分)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3分)

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分)

20.

(1)①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经济调节,通过资金投放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②政府应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优化生态环境。③政府要坚持政务开制度,实施阳光政务,及时公布相关环保信息。④政府应广纳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⑤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大力打击危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每个角度3分,答够四点即可。

(2)人大代表就做到: ①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2分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生态文明建设。2分 ③就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2分

(3)①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分)②党把生态文明写入

党章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2分)③这是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2分)④这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⑤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每个角度2分,答够四点即可)

第四篇:高一生物期末教学检测质量分析[1]

2010——2011学年春季学期高一生物期末教学检测质量分析

学校:麻栗一中民中

姓名:朱传洪

本次评卷我们生物评卷组的五位老师严格按《麻栗坡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评分细则》要求进行评卷,实行流水作业,以公平、公正、合理为原则,做到了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不偏宽,偏严,也不从欣赏,兴趣等出发点给分,自始自终标准统一的要求,完成了县教育局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对高一生物本次检测作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

2010—2011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分为两个大题,前40个小题为选择题,其中每个小题1.5分,共60分,41-45题为非选择题,共40分。

2、试卷内容

本次测试的试卷内容覆盖了高一生物必修1的部分内容和必修2的内容,其中必修1内容占24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考查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分;第一章第二节考查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1.5分;第二章第二节考查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6分;第二章第三节考查了伴性遗传3分;第三章第一节考查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5分;第三章第二节考查了DNA的分子结构15分;第三章第三节考查了DNA的复制1.5分;第四章第一节考查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分;第四章第二节考查了基因对相对性状的控制1.5分;第五章第一节考查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5分;第五章第二节考查了染色体变异1.5分;第六章第一节考查了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8.5分;第六章第二节考查了基因工程及其应用6分;第七章第二节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5分。

3、试卷分析 纵观全卷,结合学生考试结果和试卷试题分析以及评卷教师的反馈意见,本次试卷测试到了必修2的部分重点内容,难度,深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相符合,与课堂习题贴近。但是必修1的教学内容偏多,与局上发的测试范围不相符,试题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基本到位,能体现出新课改理念,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查少了一些,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基本能够突出,基础知识方面的题型较好。在试题中小分过多,题量偏大使得阅卷速度较慢,学生答题时间不够。

二、对学生考试情况分析和对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1、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本次高一生物教学检测中,最高分为73分,最低分为8分,平均分为34.01分,优秀人数为0人,及格人数为21人,及格率为1.9%,优秀率为0%。从学生总体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的第1、

2、

3、

4、

5、

7、

8、

9、

10、

17、

18、

31、

35、

39、40小题得分率较低,不到10%的同学得分,非选择题的第41题(1)、(3)、(4)、(6)、(7)小题,42题(2)、(3)小题最后一空,44题得分率只有20%左右,44题(2)小题得分率较高其余的得分率不到8%。

2、得失分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分数最高分为73分,最低分为8分,可以说是差距较大,相差65分。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较大,答题的技巧、规范、书写等各方面有待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和改过。如本次评卷中发现有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到位,基础很不扎实。特别是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理解记忆不到位,题型稍有变化就不理解题意,是导致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对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正确地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学生粗心造成的失误,实质上都隐含着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问题。如44题无子西瓜的育种得分率很低。

二是生物学中有关计算的规律、方法没有理解和掌握。如10题得分率不到10%。 三是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图读图能力较差。如

7、

41、

42、43题丢分严重。

三、改进建议

通过学生得分情况和失分情况分析,我们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联系,多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讲解教材,让学生易学易懂,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对于必修2的教学由于概念原理多,学生理解记忆困难,还涉及部分概率的计算。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给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方法和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总结,并用习题来进行理解运用。

3、在教学中重视双基教学,强调生物学常用词语的书写规范等。如基因的写法。

4、训练学生的实图读图能力。

5、多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6、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篇:高一地理生物教案2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3.6 生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通过适应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意识,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发展生产,使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本节教材从内容看,介绍了一些有关生物的具体知识,但教材选取的是与地理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知识作为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为了阐明生物与陆地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在本节教材的开篇已经有所体现,教材的前言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必须依赖或适应环境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是组成地理环境的有机成分,形成了地球上的有机界和生物圈,并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材侧重于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对于一些生物知识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如果学生对此感到理解困难,教师应适当予以知识补充,如生物圈,学生经常从各种媒体中遇到这个概念,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明确其含义。关于“生物的分布与环境”,教材主要介绍生物中的植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植物分布受环境的制约,同时植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逐渐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教材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予以介绍。

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教材主要介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植物类型对光、热、水的需求是不同的,教材列举了几种植物,以实例并配以图片的形式说明光、热、水对不同植物的影响。另外这部分教材有意识的渗透了人类利用自然界中不同植物对气候条件需求不同的特点,建立人工生态经济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做到生产、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由于环境对植物生长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教材列举实例并配以图片予以介绍,并进而介绍由于这种适应性,使一些植物对环境具有了指示作用,关于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被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实用性较强,教材主要介绍了植物对环境中的气候、物候对农时农事、干旱区寻找水源、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的指示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植物花色的改变了解植物所在地区地下矿产埋藏状况等,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关于生物中的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材没有详细介绍,主要考虑课时问题,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借鉴植物部分的学习,从环境对动物分布的影响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不过在教学中应注意动物与植物的差别,动物具有迁徙性,因此动物受环境的影响是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受环境制约较明显,所以动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的更为广泛。另外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教学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教材分析: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的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应该明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有了这一基础,才可能有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对大气、陆地水和岩石圈等的影响,从而突出生物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紧扣人地关系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树立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重要素材,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不同地区的植物图片,如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植被由南向北分布的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我国北方植被由东到西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使学生明确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植被随纬度变化主要是热量因素的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影响,还有些植被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根据以上的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人工多层经济林”示意图,了解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发展经济从而获得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效益的统一。

关于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教材提供了多幅图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图像,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加工、处理,了解各类植被如何体现其指示作用的。关于“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光合作用”示意图,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进而明确生物如何改变大气成分,改善陆地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物与大气、陆地水和岩石、土壤的关系。关于“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也是学生在初中和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知识,因此不属于新知识,在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气候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②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绿色植物环境效益

【教学手段】①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植被图片;②我国内蒙古草原、西部戈壁、荒漠的景观图片;③马尾松林图片,东北原始林中的人参景观图片;④热带和寒带地区的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引课)石灰岩的形成和外力作用中的生物风化以及陆地水循环中的植物蒸腾作用等都离不开生物的作用,生物在地球上构成圈层。 (板书)

一、生物圈

1.概念

2.厚度

3.核心

二、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出示第①组图片提问思考)生物中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植物,观察说明以上图片分布在我国的什么纬度地区?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示第②组图片提问思考)图片中的植被分布反映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示第③组图片提问思考)影响图片中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板书)1.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阅读教材中的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图片思考)人类怎样利用自然规律发展生产? (板书)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阅读教材中相关图示思考)图中分别反映了植物的哪些指示作用? (出示第④组图片)生物中的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板书)2.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阅读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思考)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所起的根本作用是什么?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是什么?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对大气、水、岩石等的影响是什么?绿色植物对环境还有什么作用?

(板书)

三、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3.参与水循环 改变陆地水成分

4.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并且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和生物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一方面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熟悉的知识解释新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如景观图片等,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完成知识的学习。本节教材重在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通过图片形式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设计了通过图片形式观察完成。 3.6 生物

一、生物圈

1.概念

2.厚度

3.核心

二、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3.参与水循环 改变陆地水成分

4.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上一篇:家校联系沟通制度6下一篇:教学工作计划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