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事迹材料

2022-07-11

第一篇:培训管理事迹材料

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两项工作的汇报。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一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交流:一月一次的三级交流;校长、教导主任定期、不定期的参加教研组的活动。领导成为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二是教师之间的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不同学科的教师共上一堂课,学术沙龙。目的是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查找不足。三是校际之间的交流,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应搞好校与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合作教研。

(四)、任务驱动,保证质量。

(1)教研组定期活动(每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

(2)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思想如何渗、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课中反思: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每学期一次课题汇报。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课题研究经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沙龙”。学校不限主题,教师自主发言,可以是本学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理解。

(6)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贵在交流学习,督促教师读书。

(7)每学期办一次专家讲座或教学指导活动。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学校适时的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先后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傅东樱教授、宁夏大学谢保国教授、银川九中陆三柄老师、中卫中学有名数学老师蒋老师等),教师们可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参与、交流、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二、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几种做法

1、内容讲究实效

校本培训工作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实用、有效”上作文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发挥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使参加校本培训变为教师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其次,针对教师现状,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不做重复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的提出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着学校缺什么专业教师就培训什么教师,教师缺什么素质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形式灵活多样

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教师的在岗培训为主,因此要做到灵活多样。我校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次专题讲座,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包括中层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到家外地名校参加一周的轮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三、努力方向

建立教研组、教师个人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加强×+×.×的教师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单位事迹材料

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申报材料

####学院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辖区六所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合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级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院主要开展初、中、高级各类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承担全市百余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是陕西省人社、扶贫、农业、质监、安全等部门认定的省级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定点机构,国家人社部认定的创业(SYB)培训定点机构。

学院占地70余亩,拥有专业实训车间(室)30个,各类教学实习设备1368台(套),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教学配套设施完善,可容纳在校生1000人。现有专兼职教师75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技师 人。开设焊接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等20个学制专业,以及中式烹饪、风味小吃、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11个短训专业,年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8000人次。

学院坚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促进发展”的思路,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一是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培训特色。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整合现有培训资源,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增强办学实力。专业设置方面,在保留传统优势专业同时,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兴专业;培训层次方面,既抓好学制专业以及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又根据就业再就业的需要,抓好各类短期以及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培训对象方面,既抓好城镇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转岗技能培训以及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又根据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需要,与扶贫、农业、移民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学院逐步成为多层次、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院校。二是加强科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学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积极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安康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职业技术院校。严格按照全国技工院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重,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健全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评估、交流反馈、调整整改的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德育教育,各专业均开设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等公共课,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其沟通能力和融入社会的生存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技能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截至目前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累计完成培训8.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1万人次,商业、建筑等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3万人次,创业培训1.5万人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0.5万人次,学制专业千余人。培训学员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一大批学员成功创业,对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学院也先后荣获国家和省市先进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第三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事迹材料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示范基地事迹材料

——达县管村镇高寨村

高寨村地处铁山西麓,得名于辖区内的高母寨,场镇街道横贯其中,是管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地带,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达县县城26公里,辖12个社,602户、人口2345人,8个党小组45名党员,耕地面积1556亩,该村属典型丘陵地带,土壤肥沃,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十分适合优质柑桔生长。

高寨村自创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市级示范站点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大规模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寨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结合高寨村的产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

一、健全组织领导,加强基地管理

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庞烈秀为组长、村委会主任张廷科为副组长,支部、村委的其他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人员到位,由一名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成立了远教办公室,制定

了各种措施,把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列入日常工作当中,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站点功能,增强基地学用实效

自创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市级示范站点以来,市、县、镇党委、政府对我村远程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充实、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我村能够及时的接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迅速的对实用的先进技术节目进行告示,定时召集全村相关产业户观看,做到随时接收、及时播放、观后讨论,结合本村实际,总结经验,切实增强远教站点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

三、培养技术能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发展

通过远程教育站点这个平台,我村村民意识到:要想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并不断的提高技术。为此,身为本村人的县级科技带头人程世源,结合本村实际,对本村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四处学习新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从2007年以来,共举办技术培训130余次,受训村组干部、果农、农户19680人次,统一技术标准,使基地农户家家有技术明白人,涌现出柑桔能手、土专家1000余人,有60余人成为科技致富标兵。同时,还四处考察,发现新品种及时引进。根据土质条件,先后引进筛选栽种了“哈姆林”、“新津”、“大普”、太田碰柑、脆香甜柚、关清蜜柚、玫瑰香柑、美国红心柚等20多个优良品种。

四、注重宣传,隐形扩大产业片

近三年来,编发矮桩高接换种、柑桔栽培(管理)、留树保鲜

贮藏、品种改良等30余种10万余份配套技术资料;利用科普宣传栏,办柑桔科普园地30余期,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在镇村播放录像、展出实物、图片100多场次,基地对外开放,接待观摩学习干部群众达10余万人次;制作了实用技术专题录像片,面向社会广泛宣传。

五、产业已具规模,致富能人不断涌现

以高寨村为中心点的柑桔科普示范户达1400余户,种植面达4200余亩,总产量达到1600余万斤,创产值4800余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致富能人不断涌现,其中以高玉石、周兵为代表。

六、观今高寨硕果累累,名橙“哈姆林”远近闻名,远教功不可没

目前全村柑橘种植263户,大户25户,全村柑橘种植面积1500余亩,根据土质条件,先后引进筛选栽种了“哈姆林”、“新津”、“大普”、太田碰柑、脆香甜柚、关清蜜柚、玫瑰香柑、美国红心柚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量达 600万余公斤,总产值约500万余元。

七、谋高寨未来,仍需远教指引

“基地+协会 +农户”的运作模式和种植—管理—贮藏—销售的产业发展链条虽已基本形成。但为了更好、更深层次的提升高寨,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通过远程教育观看了其他地方农产品产业带的良好发展,富有生机的高寨又在思索着……

第四篇:文章标题:培训就业科长事迹材料[劳动保障局]

**同志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盟人事劳动局,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他一直负责培训就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后任培训就业科副科长、科长,同时兼任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同志

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突出,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奋刻苦、富有创新精神,处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所在科室连续三年被局党组评为“先进科室”,年终考核中,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03年被盟行署授予“全盟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之初,培训就业科只有两人,而当时我盟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农牧民的培训就业工作更是困难重重。他怀着对广大群众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踏踏实实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开展培训就业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职业培训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多项指标在全区居于前列。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顺劳动用工行为,促进就业稳定规范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我国人力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我盟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仅是刚刚起步,很多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加上我盟劳动力分散,工业发展规模不大,工作开展自然十分艰难。同志始终怀着忠诚于党的事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锐意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开拓工作新局面。

为了营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舆论环境,***同志带领科室同志们不辞辛苦深入群众当中,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以及开展宣传日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宣传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政策。通过以上努力,使“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后上岗”的要求得到了社会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也得到了提升。他没有因开局工作优秀而满足,把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完善是他工作、生活中的一向原则。与此同时,他又积极协调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实际大力落实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各项制度的规范执行。

***同志总是把实践“三个代表”和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确立以推行三项制度(即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提高三个能力(即工作能力、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重点,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原则,围绕全盟“四大战略,一个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他及时组织开展了持证上岗的调查摸底、宣传动员、上门服务和专项监察工作,走访了碱矿、集通公司等企业,宣传了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使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同时,充分运用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把培训与鉴定联系起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尤其对农牧民的鉴定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开创性的成效。主要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率由以前的8.6上升为现在的42。这些工作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工人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项工作在我盟人口总量少、从业人员少、经济规模小的情况下,居于全区第一,多次受到自治区劳动保障厅领导的表扬。这些成绩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我盟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其中辛苦只有***自己体会最深。

开创城乡统筹培训工作,提高劳动队伍素质,增强就业工作能力

开展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盟委、行署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书记、盟长多次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作为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主管科室,工作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的身上,同志们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同志带动科室同志共同努力,联系相关科室互相协助,努力构建培训带动鉴定、鉴定检验培训成果,共同促进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工作中,他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等诸多困难,迎难而上,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作为负责培训就业工作的党员干部,他在做好城镇培训工作的同时,心中时刻想着广大的农村牧区。他针对我盟草原生态退化、沙化加剧的实际,从减轻草场超载过牧、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富余劳力、实现农牧民致富的角度考虑农村牧区的培训就业工作,想方设法做好农牧民培训就业政策的出台工作。根据城乡统筹的要求以及盟委、行署《关于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调研,结合我盟实际,起草

第五篇:疏附县就业培训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疏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中心

2012年8月16日

近年来,疏附县就业培训中心紧紧围绕“抓基础、树形象、强作风”三条主线,以履行促进就业职能为落脚点,牢固树立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在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四年被疏附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先进集体。

一、狠抓基础,增强素质,锻造一流干部队伍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学习型部门为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及时引导干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政策学习上要求每个人都做电子课件及时把最新的文件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做到每月一测评、季度一考核。另外对每一位干部都做到了设岗定则,做到了工作分工负责,职责明确。

二、优化环境,拓展空间,树立一流服务形象

就业培训工作是基层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之一。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理念,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一流的优质文明服务。全部门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户为重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1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热情服务、真诚待人、务实高效、文明办公,履行告知义务,兑现承诺时限,从未发生“生、冷、硬、推”行为,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塑造一流管理能力

我们积极开展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活动,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岗位荣誉感,加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严格执行党和国家、自治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同时,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安排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安排意见》、《疏附县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了科学的量化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人尽其才的合理用人机制,充分的发挥了每一位职工的最大潜能,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适才用人,激活管理机制,变“伯乐相马”为“现场赛马”,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心人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人人思进、人人争先的良好竞争局面。

四、夯实责任,强化落实,实现一流工作业绩

2011年以来,就业培训中心均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局机关及政府部门的表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坚持以培训促就业的方针,不断强化就业培训体系

建设。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设施,建立了以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中学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为基础,村民夜校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一是不断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夯实培训基础。对县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各乡镇中学职业班和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整合,统一调配使用培训师资和设备,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职业学校2400平米的彩钢板实训车间和民族乐器村4000平方米的民族乐器制作实训基地两个项目,县财政投资完成了乡镇党校、文化学校和村民夜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开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多年来,我们坚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突出实际、实用的特点,开展民族乐器、花帽制作、刺绣、缝纫、特色餐饮等专项技能培训和电焊、建筑、家电维修、商品销售、客房服务、烹饪等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积极开展农村致富技能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在各乡镇广泛开展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为主的致富技能培训。

2、突出创业培训,促进自主创业健康发展。一是不断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立和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培训开展+小额援助贷款的发放”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公共信息的方式,广泛征集和推介适合我县发展的自主创业项目,帮助广大创业人员

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前期准备和创业经营期间,我们积极为自主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创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全方位帮助自主创业人员创业发展。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针对创业项目,我们积极开展相关创业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业人员的创业潜力。在提高创业人员创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们优化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提高规避市场风险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三是及时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在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核上,我们着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核效率,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贴息政策的自主创业人员实行10个工作日内完结审核程序制度。同时依托乡(镇)、村(社)劳动保障平台,做好创业信息储备,完善个人资信,强化贷后经营等跟踪服务工作。

3、坚持实施“大劳务输出” 战略,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分层次大规模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一是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预备制培训。在农村中学广泛采取“2+1”、“3+x”培训模式,对有意愿的初高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确保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外出务工前能掌握一至两门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开展汉语培训。坚持“汉语培训不离村、技能培训不离乡、技能鉴定不离县”的原则,利用乡、村农民技术学校、文化站所等场地广泛开展汉语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发放《农民外出务工实用汉语手册》,增强外出务工的汉语言

交流能力。三是坚持开展引导性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我们突出抓好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军事化训练,要求外出务工人员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增强诚信意识和纪律观念,提高适应能力,树立疏附劳务品牌。四是积极开展定单培训。加强与疆内外劳务输出基地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条件,根据企业要求,大力开展定单培训。

五、取得的成效

1、劳动力转移输出

近年来,我县按照“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必须转移农民”的思路,不断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技能培训,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突破口。2011年,我县转移输出农业富余劳动力

7.89万人次,劳务创收4890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6197.7元,农民人均收入1674.7元,较上年增长6.2%和10.9%。其中:疆内转移6.07万人次,劳务创收28890万元,疆外转移1.82万人次,劳务创收20010万元(政府有组织转移17000人次,劳务创收18000万元)。

今年1-6月转移富余劳动力42860人次,创收26073.6万元。其中:疆内转移38831人次,创收21450.3万元,疆外转移4029人次,创收4623.3万元。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富裕的重要渠道。

2、就业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通过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考录就业、公益性岗位安臵就业、招商引资开发就业、开拓周边市场挖掘岗位就业、以及就业援助等方式,促进了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长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并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2011年,全县就业再就业5800人,完成地区5379的108%。2012年1-6月,全县完成就业再就业34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9%。其中,2002年-2009年毕业的1841名高校毕业上已全部实现了稳定就业。

3、职业技能培训

多年来,我县把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中来抓,坚持“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和“一户一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2011年,全县开展各类培训12075人次,完成地区下达培训任务11221人的108%。2012年1-6月,针对市场需求,主要开展了建筑类、机电类、特色餐饮类、通用语言及创业培训等职业培训,共培训6795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55.7%。

上一篇:票务销售述职报告下一篇:培训中心实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