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全文范文

2022-06-04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教案全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雨巷教案全文范文

雨巷 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分析“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征意义, 学习象征的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灿若星河,我们的诗人多如牛毛。有些诗人相当有名气,以至于当我们称呼他的作者时,往往用诗来称呼他,比如有个叫张先的因为他喜欢用影,最为出名的就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所以人们都叫他张三影。还有个叫宋祁的,他最为出名的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所以人们就调侃他叫红杏尚书。今天咱们学习雨巷,他的作者被人们称为雨巷诗人。而望舒就指着月亮。

2、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3、检测选择题

4、初读文本,把握情感 。

让学生回答情感——伤感、惆怅。 读法指导——声音低沉、速度缓慢。 生读。并点评。

5、故事概述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明确:孤独忧愁的我希望在一个悠长、逼仄、寂寥、沉闷、压抑的雨巷中遇到一位姑娘。

6、再读,感受丁香姑娘。

丁香介绍,又名紫丁香。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忧郁的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结合文本分析。

7、丁香忧愁的魅力感染古今。引入《丁香花》歌词。 丁香花歌词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8、拓展

愁苦的植物有哪些? 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9、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丁香姑娘? 1)、失恋

年轻的诗人曾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施绛年,追求失败了,当时戴望舒十分痛苦。 2)、理想幻灭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血色恐怖,使诗人这样的知识青年陷入迷惘之中,找不到出路。

明确:丁香姑娘象征美好的事物(理想、爱情)

雨巷象征社会现实

10、写作交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发挥你的想象,用笔墨写出你心中的丁香姑娘。

可以在外貌、服饰、神态、动作方面加以细化。

比如:穿着旗袍、一双似蹙非蹙的眉毛、丁香花饰品……

11、作业

用我们学会的解读诗歌的方法解读另外一首诗歌《错误》。

第二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2. 3. 4. 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学习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体味诗歌意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所蕴含的细腻感情。

教学重难点:联系写作背景,领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欣赏歌曲《丁香花》

师问:知道《丁香花》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

明确: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始,她善良、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健康的渴盼,她的逝去是痛苦的结束,也是幸福的开始。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情,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 出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悟诗歌优美凄清的意境,初步体会诗人落寞惆怅而又有所期待情怀。

(二)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诵读。 2.师生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的画面美和音乐美,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三. 预习反馈

1.这首诗通过写江南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四.整体感知

1.诵读理解

(1)听名家朗读

(2)生朗读(师指导注意语调语速,节奏、停顿以及情感变化) 2.诗歌赏析

问题一:这首诗通过写江南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问题二: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背景: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 人物:我(丁香先生)、丁香姑娘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

丁香: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特征: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丁香姑娘和丁香先生的象征意义。

2. 学习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师出示写作背景、作者简介(PPT)

一.师:找出文中描写丁香姑娘、丁香先生的诗句。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丁香先生: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中的“我”在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

诗人把美好生活模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

二.师:诵读本诗,试着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叠词的运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4.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课堂小结

《雨巷》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将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营造美妙意境二者完美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塑造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抒发了自己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雨巷》的象征主义手法和优美的音乐性等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运用。

第三篇:雨巷教案

刘红霞

学段: 高中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必修

雨巷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1、体会意境。2培养审美。

3、把握诗的格律。 作业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学诗了,这使我想起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今天我们来读戴望舒的诗《雨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诗人的人。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首诗。《雨巷》)(教师板书)

二、精读品味

(一)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去朗读呢?

明确: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用缓读。

(二)品味意象。

1、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在前边我讲了一个专门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独自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在悠长又寂寥(静寂、空旷)的雨巷中,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冷清不热闹,她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这个姑娘也象征着诗人要追求的美好理想。

3.在大量描写姑娘的篇幅中,我们是否看清了姑娘的样子?(看不清)。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我也撑着一把油纸伞,似乎我看不清他,她也看不清我。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而且是一些以古人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中,因此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给人今不如昔的感觉,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给这个姑娘增添了神秘、朦胧的色彩,给人更多的想象和怀念。 4.在这首诗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丁香姑娘的神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特征,是那个令人窒息的时代造成的,使一代青年有理想无法实现,有可心的姑娘无法得到)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却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常用来象征愁怨。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这种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这也说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容易得到的,但又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到了颓圮的篱墙,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彷徨,使他„„,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面的象征。

三、探寻诗歌主旨

1.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表现男子追寻、等待姑娘不得而苦闷的诗,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2.代表发言。

A:我们小组认为是爱情诗,这首诗已经明确地写清楚了我希望能够遇到丁香姑娘,虽然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 B: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是爱情诗,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政治诗。(为什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比较黑暗,社会环境也比较乱,可能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所以只能写得比较朦胧。所以我觉得表面上是爱情诗,实质上是政治诗。“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3.每个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分析这首诗歌主旨的时候要联系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这种方法,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生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的地方,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关于这个时期进步青年的这种彷徨,我们前面也学习过一篇散文,作者在当时也是身处于这种彷徨中。是哪一篇课文啊?《荷塘月色》。

6.这首诗到底是写爱情呢,还是写政治?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四、感受诗歌艺术美

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是对本诗的艺术特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诗的艺术美表现如下:

(一)、音乐美:

1、诗歌的节奏美:

继承<<诗经>>重章叠句的传统,形成诗歌回还往复的节奏美;

词语的反复使用如彷徨、哀怨、惆怅等,也加强了诗歌的节奏美。

2、诗歌的韵律美:押韵:长、巷、娘、怅、样等;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二)、象征性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使我们感到忧郁、哀怨,我们读了这首诗以后给我们哪些思考和启迪呢?我想通过读这首诗使我们更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那段关于学习的论述,不管环境如何颓圮、艰难,道路如何狭窄、悠长,统治阶级如何反动、落后,我们都不要彷徨、彳亍,不要惆怅,不要迷茫,要勇敢地去追求美好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当然我们不能只读诗,还要学历史,学伦理,学习各门科学知识,尤其要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本领。

六、拓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鉴赏了《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试试看能不能概括出鉴赏现代诗歌有哪些方法。当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诗歌时,你应该怎么做?

1.诵读,整体感知。读,读了一遍没有感觉,再读。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读到你能够确定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为止。

3.品味诗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调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第三步应该怎么做呢,分析诗歌的意象。

4.知人论世。那分析诗歌意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而从对意象的分析和对作者身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艺术美。

七、背诵全文。

第四篇:雨巷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2课

《雨巷》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文本说明】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

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把握诗意

2、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朗读

自由朗读5分钟,给生字注音;全体齐读两遍,感受诗的音乐美。 《雨巷》音韵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

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二、问题探究

1、诗中的“我”有怎样的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走着,“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走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2、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

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的象征,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和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也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说本诗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

第五篇:《雨巷》教案

教案

课题:《雨巷》

【课题】:《雨巷》

【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诗歌,学习从诗歌意象和形式入手对诗歌进行赏析,品味诗歌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循序渐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具体使用:(1)诵读指导法:融入自己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全文。

(2)讨论指导法: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诗歌所表现出的不同意象。 (3)引导探究法:抓住诗文中的亮点、关键字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动词的使用等,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借以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中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诗人彷徨和愁苦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本诗中的“丁香姑娘”、“雨巷”、“我”、“篱墙”、“油纸伞”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象征手法。

2.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从深层次体味作者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传统教学工具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熟读全篇课文,解决不熟悉的字词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基调。

二、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在《秋暮郊居书怀》中说:“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周密在《鹧鸪天》中说:“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可见,咱们的文人对于雨中小巷之景都有着深刻的感受,想必同学们也想畅所欲言来描绘自己心中的雨巷景色。不过在这之前呢,我们还是一起先来看看戴望舒先生眼中雨巷是如何的呢?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看看我们的理解有何不同。

(二) 整体感知。

1.昨天已经要求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就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了。

好,现在看看这几个字应该怎么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2.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看来同学们确实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了课文的,那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朗读一下这首诗。 等一下老师请同学谈谈初步朗读课文后的感受。 明确:(忧愁的,哀伤的)

刚才我们的两位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这其中的共通之处就是:哀伤、忧愁。我们经常会说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那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的景才使作者产生这样的情。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戴望舒、艾昂甫。1905年出生于杭州。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旧锦囊》、《雨巷》、

《我的记忆》三辑),《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空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3.好,现在咱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创作背景,就更能深刻领悟这种哀伤了,现在老师来为大家范读一遍,要求同学们做到:

(1)更深刻感受诗歌感情。(2)仔细找出诗歌中所采用的意象。 在读之前,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意象?

明确:所谓意象,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比如古诗词中常用的“柳”这一意象来表现不舍之情。

(三)分析课文

相信同学们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诗歌所采用的意象了,现在请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找到的意象有哪些?(抽同学) 明确:油纸伞、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篱墙、我。

很好,大家把意象都找的非常清楚,那我们就来逐步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些意象,采用的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又都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

“油纸伞”

1. 请同学们一起找出“油纸伞”出现在哪节,大家再一起朗读出来。

2. 请同学起来分析自己所理解这里出现油纸伞这个意象的意义。

3. 老师总结: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 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

1.请同学们一起找出雨巷出现在哪节,大家再一起朗读出来。 2.请同学起来分析自己所理解这里出现雨巷这个意象的意义。

3.老师总结: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般的姑娘”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1)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1. 请同学来回答自己所理解丁香出现的含义?

2.老师总结: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九页,我们分组来朗读这里的三首描写丁香花的诗词。 大家读的都很不错,但还是需要注意这里面个别字的读音

绛jiàng 葩pā (2)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

就全诗来看,虽然作者描绘出了众多意象,可我们依然能够清楚看到这些意

象中的主要点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也就是说作者最重要想要突出的还是姑娘。那么这个姑娘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呢?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表现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 “篱墙”

1.请同学来分析这个篱墙的含义?

2.老师总结: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我”

怀着“希望”,有美好理想追求,但又孤独、迷茫。

三、小结本课时教学。

初步体会了课文的情感,分析了课文的意象。

四、布置课外学习内容。 1.熟读全诗,试着开始背诵。 2.思考该篇课文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讲解本课的艺术特色。

二、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对课文的情感意象清晰了解。

三、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意象和所要表现的情感,而我们也都知道要想把情感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那肯定在某些手法上有过人之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艺术特色。

(二)细节分析

大家先一起朗读全文,能够背诵了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背诵。在读的过程中也请同学们思考:

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2、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好,相信大家读完后也完成了老师的要求。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分析这两个问题。

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2.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不能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这个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太息般的眼光到惆怅,样样都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掉,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得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无以言表的悲哀,渲染了心情。

(三)分析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 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 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现在老师就请两位同学起来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课文,其余同学思考,这首诗的美在用词、句式、韵律上还有什么特色。 明确:

(1)《雨巷》在用词上别具特色,

①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②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

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句式:

①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四、小结新课。

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已经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结合诗歌,写一篇作文。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文体字数不限。

3.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再别康桥》。

附: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意象 意义

油纸伞

——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

——

幽深、寂静 丁香姑娘

——

美丽、高洁、愁怨

篱墙

——

哀怨、凄凉、衰败

——

彷徨、迷茫、 寂寞

上一篇:因为爱情歌词范文下一篇:医务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