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2023-05-09

第一篇:医院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医院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我院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公共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良好就医环境管理协调医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相关资源。组织、指挥、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整体行动,规范医疗程序和工作行动。现根据《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和《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我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长:乔小路

副组长:赵学斌

组员:朱美丽、党锋、王向荣、杨坤荣、樊浩伟、惠智全、王仙峰

2、医疗救援小组组长:党锋

副组长:杨坤荣 组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3、抢险小组组长:赵学斌

副组长:卢鑫 组员:院办、总务科、保卫科

4、职责责任环保的主管院长负责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院办、院感科、总务科和保卫科负责识别本单位潜在环保事故和紧急情况,并在发生事故时,协助主管院长负责现场协调工作,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抢险。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县环保部门先行口头汇报,在事故处理结束再行书面汇报。总务科负责提供应急电源及潜水泵,应急物资应急责任相应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同时应联络落实抢险人员培训及演练。全院各部门负责做好于本部门相关的潜在环境事故的预防并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响应领导的部署。采购后勤部门负责在必要时提供石灰黄沙等应急物资。

5、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联系方式

职务/职位

应急人员

分机手机

院长

乔小路

6999 分管院长

赵学斌

6107 院办主任

惠智全

67000 总务科长

卢鑫

6858 总护士长

王翠芳

636 放射科组长

张勇

622 化验组组长

王娟

6987 院感科科长

王仙峰

684 保卫科科长

冯登涛

6222

6、外面联系电话 : 县环保局:13892563111 环境热线:123695。 消防队(火警):119 医疗救护:

120 公安局(匪警):110 县卫计局:0913-8212675

三、应急预防机制。

1、总务科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巡检管理工作。发现故障及时联系维修更换。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医院每年定期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环境知识培训。应急救援小组演练,增强职工环境意识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应急响应程序案环境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级。如果发生突发污染事故。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启动应急预案,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及环保部门。医院将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医疗救护药品箱等。安全防护物品可以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处理

3、应急后期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紧急处置完成后,产生有吸附液体原料后的废料,将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由总务科收储进废物暂存仓库。请相关单位处置。如有标浓度原料,废水暂时应急储存地。可由总务科日后逐步少量添加到污水处理设备中,同时对处理后排水进行同步监测达标后排放。

4、事故调查报告与报送总务科将组织事故调查相关责任部门要对事故原因和紧急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材料,总务科将书面报告县环保局相关部门。

5、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分类措施责任部门

污染事故源 事故分类

位置

传染途径

应急措施

责任部门

污水

超标排放

排放口

主管道

调查并找出

总务科

原因、检修

医疗废物

散落/偷盗

暂存点

接触

封锁区域、散落

院感

废物集中处理、 总务科

报上级部门

放射源

发生辐

放射科

辐射/泄漏 隔离疏散相关人 放射科

射泄漏等

/CT

员,检修、上报

CT室

上级部门

四、保障措施及经费投入

总务科应定期对应急设备、物资维护保养机制,每年的环保经费中予以检修保障并宣传、培训及演练。

五、单位基本情况

1、医院类型:综合性医院

2、全院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

3、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

4、在职职工:

159人

5、年门诊量:3万次

6、床位数:360 床

六、污染源处理情况

1、污水处理设备一套

2、污水池面积 40平方 月处理量450方

3、医用废弃物处理量

公斤, 由

公司回收

4、X光洗片液月处理量

公斤,由

公司回收

单位联系电话(传真):0913-8204847

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韶关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韶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全市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平安、和谐韶关提供保障。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 1.3.1 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严寒、高温、雷电、灰霾、冰雹、大雾、大风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害。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

— 1 — 输事故,工矿商贸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通信、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危及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监狱、劳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等。

1.3.2 分级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较大)和Ⅳ级(一般)。

各级政府、各部门报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标准和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分级处臵的标准要以国家分级标准为依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涉及跨县(市、区)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处臵能力的,或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臵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 2 — 1.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共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预防危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防患于未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臵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对处臵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的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平战结合,协同应对。坚持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进和提高

— 3 — 预警、预防和应急处臵的技术与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化水平和指挥能力;完善决策执行机制,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1.6 应急预案体系

韶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市人民政府应对各类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市人民政府制订并公布实施。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的应急预案。由负责牵头的单位部门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市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印发,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订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制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 4 —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驻韶单位,参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人民政府按照“精简、统

一、高效”的原则,设立韶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员会),市应急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市应急委员会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市政府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2.2 指挥机构

市应急委员会下设14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市“三防”(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市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市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市重、特大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等。

2.3 办事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是承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内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市应急指挥中心牌子)。主要职责是: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负责接收

— 5 — 和办理向市政府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承办市政府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督促落实市政府有关决定事项和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指导全市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编制和完善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处理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臵、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市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

2.4 地方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事机构、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由发生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负责处臵,并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

2.5 专家组

市政府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3 运行机制 3.1 预测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报体 — 6 — 系建设,建立常规数据监测库和科学分析制度,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发现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倾向和苗头时,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范措施。

3.1.1 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四级预警,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1.2 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政府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应急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及上级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依职权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信息报送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瞒报、谎报和缓报。

— 7 — 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接报后,应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先期处臵的相关情况,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报至市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臵情况。

3.2.2 先期处臵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臵,控制事态。如需要跨市行政区的外部援助时,由市各应急指挥机构提出需要得到援助的事项内容、时机,由市政府报告省政府,或直接向相关市政府发出援助请求。

3.2.3 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先期处臵仍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由市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市政府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工作。启动并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救援。

全市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究工作,并按照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对应的人民政府作出相应响应。

3.2.4 应急结束

直接的应急任务和现场生命施救结束,事件得到初步的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研究决定应急行动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并及 — 8 — 时完成应急处臵总结报告,报送上级应急指挥机构。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臵

应急行动结束后,担负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政府部门,在上一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臵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设备,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保险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突发事件应急结束后,要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估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评估。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会同事发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整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写出专题报告,并按有关程序上报。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由事发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会同镇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将调查评估情况报市政府应急办。

3.3.3 恢复重建

事发地政府部门,在上一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生产自救,重点援助严重地区的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4 新闻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

— 9 — 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臵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 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4.1 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按预案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制订参与应急救援的驻韶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专业队伍、专家以及先期队伍、后续处臵队伍、增援队伍人员的分布、联系方式和应急保障方案;建立健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组织方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水平。人员保障由市、县(市、区)、镇政府和各级应急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协调组织。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臵工作。

4.2 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好年度预算,合理安排地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 10 — 建立应急救援资金储备方案,采取多途径、多渠道的筹集方式,落实专项应急基金。处臵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资金,原则上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分级负责。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及时拨付应急和救助经费。

鼓励动员自然人、法人或者红十字会、慈善等社团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 物资保障

由市发改、经贸、交通、财政、民政、粮食等部门组成。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市重要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4 基本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会同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饮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4.5 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

— 11 — 及时奔赴现场救援,并指导和协助当地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的请求,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事发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救治”的原则,做好医疗卫生保障的协调指挥。各级地方医疗急救网做好院前急救,各级医院做好后续治疗,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保障主要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协调指挥。遇到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事件时,由市应急办会同市经贸局、公安局、交通局、航道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协调,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运达。

根据应急处臵需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公安、武警部队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人员防护

— 12 — 各级人民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 通信保障

由电信、科技信息、广电等部门组成,负责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通信保障工作,重点保障现场指挥部、各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间的通讯畅通。市、县两级要相应配臵各类应急指挥通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保证运转顺畅,指挥有力。

4.10 公共设施

市城管、供电、经贸、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或协调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4.11 技术保障

科技信息、教育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臵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市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 13 — 5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市应急办协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级预案,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演练、熟练掌握应对紧急事件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

5.2 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级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列入全市各级行政干部培训的课程。

5.3 责任与奖惩

各级组织、纪检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中的监督,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处臵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14 — 6 附则 6.1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制订,由市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 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5 —

第三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组织机构图)

3 预防和预警

3.1 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自然概况;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产品在从原料→产品存储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

3.2 预防工作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等事故源进行调查,掌握本企业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

3.3 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程序 4.2 信息报送与处理

4.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4.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3 指挥和协调

4.3.1 指挥和协调机制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4.3.2 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4.4 应急监测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4.5 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6 安全防护

4.6.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4.6.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7 应急终止

4.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4.7.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 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⑶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四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继续开展《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

为有效预防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强化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预防与减轻突发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加强我县环境安全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版)的通知》(浙环发

[2006]73号)和《转发省环保局〈浙江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版)的通知》(台环保[2006]150号)等文件要求,今年开展《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故)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故)。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呈多发态势,环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预防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能力,必须加快组织编制(或修订)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各有关企业要专人负责落实预案编制工作。

二、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经我局研究决定,在台州洛克啤酒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见附件)中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上述企业要在2008年10月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修改后应急预案应及时报送县环保局。

三、企业要根据导则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编写,要求结合

企业实际编制预案,讲究实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预案要与生产规模、生产特征相适应,配套相应的应急设施和人员,确保能准确及时地控制和清除污染。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要求每年安排1-2次应急演练,及时修正应急预案,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四、应急预案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与项目环评审批、环保“三同时”验收、限期治理验收、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企业申报等环境管理相结合,缺少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附件:2008开展《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企业名单

玉环县环境保护局

二○○八年八月六日

附件:

2008开展《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工作的企业名单

1、台州洛克啤酒有限公司

2、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3、玉环县金森金属表面处理厂

4、玉环县雄鹏机械有限公司

5、浙江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6、台州顺帆蓄电池有限公司

7、玉环蓄电池有限公司

8、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9、台州海光电源有限公司

10、台州丰华铜业有限公司

第五篇: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迅速高效地加强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及时有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制止事态的扩大蔓延,降低突发事件对我院造成的损失,维护医院稳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赵剑英 院长

副组长:李建臣 总支书记 副院长

成 员:马智中 宁振东 王广军 陈金喜 付晓芳 刘宏伟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医院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部门报告处置情况。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秦红敏同志为办公室主任,医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设在院党政办公室,联系电话:62693486

二、预防预警

1、医院加强医生员工对突发事件预防、避险、处置等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落实防范各类突发事件措施,定期对医院内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切实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3、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详细制定监测和预警的方案及应急措施。

三、信息报告

1、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现场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向医院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或119”报警。 (2)医院值班室在接报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报警。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紧急时直接拨打

110、119。

2、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规模、涉及人员、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初步事件起因分析及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态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

四、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或接突发事件预警后,医院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划定警戒区域,由保卫人员负责警戒任务;现场应急处置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现场,防止事件扩大;同时按程序上报有关情况,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响应结束

1、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

2、协助做好有关的善后工作。

3、查清原因以书面形式作出通报,分析情况,明确责任,总结教训,报出预防整改措施。

六、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应急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

3、人员保障:组建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4、培训演练保障:积极开展应急队伍的技能培训,每年安排1-2次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新郑市人民医院 附件:

医院自然灾害安全类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在第一时间向值班医生和单位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9报警。

2、单位领导或值班主任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进行火警通知,指导人员疏散。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医生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自救。

4、应急指挥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赶赴指定位置,在楼梯、拐弯口、叉道路,引导人员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

6、排险小组应当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并切断火区电源,关闭防火门,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并启用通风排烟系统,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7、疏散小组应当在集合地点对医院所有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8、医疗救护小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9、警戒保卫小组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医院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并在医院外路口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医院财产安全。

10、火灾扑灭后,医院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

11、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

二、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1、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让在场人员打120求援,同时向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

2、触电解脱方法: (1)切断电源;

(2)若一时无法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强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

(4)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注意:要预防触电者解脱后摔倒受伤。另外,以上办法仅适用于220/33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发生新的事故。

3、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现场抢救方法: (1)触电者神智清醒,让其就地休息;

(2)触电者呼吸、心跳尚存,神智不清,应仰卧,周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触电者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维持血液循环;若呼吸、心脏全停止则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注意:现场抢救不能轻易中止,要坚持到医务人员到场后接替抢救。

4、触电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的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应当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5、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待医务人员将触电者带离现场赴医院救治,事故调查和排险抢修工作完毕,现场已无事故隐患时,方可解除。

6、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三、防暴风雨雷击事故处置

1、暴风雨雷击来临前,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应当不断地在医院内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

2、暴风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人员,以及贵重设备。医院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3、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4、若暴风雨造成房屋进水,医院积水:

(1)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询问县政部门排水设施运行情况;

(2)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 (3)医院应当组织人员,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4)房屋积水时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如医院积水严重或汛情严重,总指挥应根据情况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安排好医院保卫工作、留守工作。

上一篇:英语书面表达指导教案下一篇:医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