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2022-08-14

第一篇: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于汉字教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从1984 年鲁健骥先生引进中介语理论算起,偏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 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 偏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文字、语法等各个领域破土发芽。为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我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

主题

关于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其本身发展就不是很早,所以这方面的综述更是不多。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些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综述,在这些综述中提到了关于汉字偏误分析的内容及成果。例如潘先军的《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2003)、李蕊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2008)。2005年,出现了专门针对汉字偏误分析的综述,如刘晓岚的《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鉴于这方面的综述做得较少, 我只是简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查阅,主要针对语音、汉字、词类、语法等进行的分析。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分析

研究者们主要分析对比了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儿化音等方面的语音偏误,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发音偏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语音偏误分析的面貌,这为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语音上的偏误提供了帮助,并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帮助。如郭宏的《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2005)针对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叶南的《对外语语音偏误研究》(2008)针对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了一系列纠正语音偏误对策:《拼音方案》的策略性调整;声调、变调和轻声的音乐旋律练唱;韵母类推系联网络;声母纵横系联方阵。从这些切入点着手语音教学,可以让学生粗中有细地掌握语音系统,同时能减少一些人为的语音陷阱,避免语音偏误。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偏误分析 汉字的偏误分析主要围绕写字和识字。在写字方面,主要针对笔画的规范和变异、形符偏误和部件偏误,要求按照正字法区分错字、非字、假字和别字。在识字上,主要是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及其局限性,学生母语对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

例如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2000)一文。作者将目光放到整个汉字的书写上,探讨了留学生学习汉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1)忽视笔画教学;(2)只注意书写的静态结果,忽视书写技能的规范训练;(3)缺乏对汉字形体拓扑性质的认识;(4)对汉字正字法缺少正确的认识。之后,肖奚强在《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2002)中从部件的角度讨论外国学生成系统的汉字偏误。作者通过考察得出: 外国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中成系统的汉字偏误大多与部件有关。同是对汉字部件的偏误分析,崔岑岑、侯博在《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举隅分析》(2008)中对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不同的分类:(1)以图像为基础的字形改造;(2)以部件为基础的字形改造。原新梅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象错位”析》(2003)中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书写典型的错误“镜像错位”进行了研究。这是专门针对某一偏误类型所作的较深入的分析。2008年,郭圣林在《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2008) 中从笔画的角度分析了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

对于汉字偏误分析,也是要分国别,从这一点出发作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尉万传、毕艳霞在《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2007)中提道:东南亚华裔学生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具有自己鲜明的群体特征。通过考察,作者认为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情况与欧美、日韩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同: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的偏误更加复杂多样,不仅具有前两者的错误类型,而且其有繁体、异体、旧体,以及受其母语或汉语方言的影响所产生的偏误,等等。当然,各种偏误的量的分布也与欧美、日韩学习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总体特征之一。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类偏误分析

词类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出现的最基本的偏误类型, 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副词、动词以及虚词的偏误。众多从事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在这方面展开了多项研究, 特别是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普遍出现的词类偏误。

( 一) 副词偏误研究

汉语副词由于其意义空灵,用法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多个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郑艳群《中介语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分析》(2006)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得下结论:实际语料中存在的某些偏误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解释。周小兵、王宇《与范围副词“都”有关的偏误分析》(2007)结合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讨论了副词中范围副词“都”使用的句法和语义条件,提出“强制性”概念和“逐指”语义的形式化方法,考察留学生的几种偏误类型。

( 二) 动词偏误研究

针对留学生出现的动词偏误,一些学者搜集了大量的语料来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对外汉语动词教学.通过对偏误语料的整理分析,提出要加强词义教学,强调词语搭配研究.我们要进一步考察能够搭配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特征,并按语义特征归纳它们的类别,揭示出词语搭配的规律。王瑞敏《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2005)主要以动宾式离合词为对象,从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的成因、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这些偏误出现的规律,对为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推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三) 虚词偏误研究

虚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必须要对语言有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掌握好虚词.①介词偏误研究 介词是汉语虚词中数量不多、却比较重要的一类词,其中“在”是留学生最早接触的介词之一,但是汉语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在具体使用时仍然会出现不同的偏误。②语气词研究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语气助词的掌握是个难点。语气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

( 四) 其他词类偏误研究 除了对以上词类的偏误研究,很多学者对其他一些词类的偏误情况也作了细致的分析。比如伏学风《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对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汉语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偏误分析.近五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类偏误研究在很多问题上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研究内容在不断扩展,研究方法 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给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在某些领域,我们的研究才开始起步,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偏误分析 包括词法偏误和句法偏误,词法偏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词类或格式的偏误分析,例如:名词、动词及其重叠式、能愿动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等词类的偏误分析,当然也有某个词的偏误。句法的偏误主要针对句法偏误的综合和特殊句式的偏误分析:如“使”“把”“被”字句的句式偏误分析研究,这些研究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尽量避免偏误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一)对比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和运用其它理论的成果来对语法偏误作出分析, 从而提升了对偏误的解释力。高玮 则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 还对留学生认知视角的偏离和语篇连贯的偏误进行了认知分析。这些理论的借鉴和运用使得人们对于语法偏误有了更本质更科学的认识, 同时也提升了对偏误的解释力。

(二)语法偏误研究越来越细致,尤其是母语背景差异这20 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越来越有针对性。尤为可喜的是, 近些年来, 针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法偏误研究也得到了深入的开展, 顾英华、李遐、曹春梅等在这一领域成果丰富, 他们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语法过程中常出现的各种偏误类型, 并提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的具体对策。其余研究则主要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 由于篇幅所限, 不做赘述。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偏误分析

主要针对社交、对话、应答、称呼语以及语篇的形式衔接、语义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偏误分析。这些偏误分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偏误的成因,特点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预见这些偏误并为进一步找到适当的纠误策略提供帮助。以往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等方面的输出性错误或者只重视学生产生的语言偏误,而忽视学生正确的方面。但语言事实上是双向的,因此,偏误分析也应当考虑到输出性和输入性两方面的偏误以及学生正确的一面。

结论

学术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这一课题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理论成果,对我的论文写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偏误分析研究无论是在研究方法、偏误对象的描写还是在对偏误原因的解释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我国目前的偏误分析只是注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产生的错误,而忽视了学生正确的方面。其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产生的语言偏误上,由于学生在语言习的过程中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偏误分析”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对偏误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偏误原因的解释不够全面,我的论文将针对上述主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刘晓岚.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11) [3]叶南.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 [4]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像错位”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06) [5]尉万传;毕艳霞.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06) [6]郭圣林.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04) [7]夏红娟.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嘛”的教学策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8]潘先军.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03) [9]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02) [10]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02) [11]崔岑岑,侯博.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举隅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04) [12]李蕊.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09) [13]郑艳群.中介语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分析[J].汉语学习,2006(06) [14]王瑞敏.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15]周小兵,王宇.与范围副词“都”有关的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01)

第二篇:怎样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本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产品、一个方法、 1

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

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

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第三篇:汉语方言的分区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

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1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

( 1 )北方方言区 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 、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 2 )晋语区 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

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 3 )吴语区 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 4 )徽语区 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

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 5 )赣语区 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

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 6 )湘语区 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 7 )闽语区 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

域。

( 8 )粤语区 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

一带地域。

( 9 )平话区 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 10 )客家话区 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2 .北方方言区的八种官话

北方方言区又可以划作八个官话区,这八种官话是:

东北官话:入声派进阴平、阳平、上声(较多)、去声四个调类,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北边缘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佳木斯等)。

北京官话:入声派进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分布在北京市以及郊县和周边的河北、内蒙古,辽宁的部分地域(北京、密云、承德、赤峰等)。

冀鲁官话:清入声派进阴平,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天津市,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域(天津、保定、济南、沧州等)。

胶辽官话:清入声派进上声,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平声(全浊)。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部分地域(青岛、

烟台、大连等)。

中原官话:清入声派进阴平,浊入声派进阴平(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域(郑州、济宁、徐州、西安、铜川、宝鸡、汉中、天水、吐鲁番等)。

兰银官话:清入声派进去声,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甘肃、宁夏部分地域(兰州、银川、

张掖等)。

西南官话:古入声一般派进阳平。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及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域(昆明、贵阳、成都、恩施、宜昌、荆州、武汉、常德、桂林等)。 江淮官话:保留入声调类。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三省长江以北沿江地域和江苏、江西的长江南岸部分地域(黄冈、孝感、合肥、扬州、南京、镇江、九江等)。

山东方言简介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我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

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我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我省有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

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二、山东方言的分区

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西区69个县市。其中

西齐小区4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无棣、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塘、茌平、东阿、聊城、阳谷、

梁山、莘县、冠县。

西鲁小区27个县市: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东区40个县市。其中

东莱小区15个县市: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

栖霞、莱阳、莱西。

东潍小区25个县市: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昌乐、临朐、安丘、诸称、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

沂水、沂南、蒙阴、沂源。

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

三、山东方言各区语音特点

本章在标注山东方言语音时,尽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无法用汉语拼音标记的就采用国际音标,

并一律加方括号[

],以示跟无括号的汉语拼音方案相区别。

山东各区方言语音特点仍按上文所述二大区四小区来分别介绍。各地读者可以在自己所属的方言区里查考自己的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

(一)西区·西齐小区

1.声母

(1)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沤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声母。

(2)普通话r拼合口呼的字,多数地区读l声母,如“如入褥软荣熔”等。

2.韵母

(1)“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i

εi].

(2)“责策色”等字靠河北省的地方读ê,

其他地区读ei。

3.声调

(1)淄博、莱芜、博兴、高青、无棣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2)利津、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接

国铁册”等字读入声。

(3)多数地区“接国铁册”等字读阴平。

(4)去声多读低降调31或21。

(二)西区·西鲁小区

1.声母

(1)“袄安恩”等字读舌根浊擦音[γ]

声母。

(2)大运河两岸地区无zh ch sh r声母。

(3)“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

(4)普通话j q x声母字部分地区读两组,如:精≠经、清≠轻、修≠休。

2.韵母

(1)“飞肥肺”多数地区读i。

(2)“责策色”等字读ei。

(3)“街解鞋、矮、崖涯”多数地区读i

ê。

3.声调

(1)“接国铁册、业律麦”等字读阴平。

(2)去声调值多数地区为前高降后低升

的降升调312或412。

(三)东区·东潍小区

1.声母

(1)普通话的zh ch sh ,方言分两类,如:

争≠蒸、师≠失。

(2)普通话的j q x,多数地区分两组,如:精≠经、清≠轻、修≠休。

(3)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

呼的零声母。

(4)“袄安恩”等字读ng。

2.韵母

(1)环胶州湾地区把普通话的eng—ong、ing—iong分别合并,如:灯=东、英=拥。

(2)“责策色”等字读ei。

(3)“街解鞋、矮、崖涯”读iê。

3.声调

济南方言

蚂蚁——米羊

滋洇滋洇——指慢慢喝酒。如:王哥,晚上到我那滋洇两口去啊?

丝孬——指食物变质,起初指变质后食物里的丝状物质,后泛指变质物体。

死眉塌哈眼的——指办事不看眼色不灵活。

拾漏毛儿——指钻空子得了便宜。如:老王病了,让他小子拾个漏毛儿占人家名额出国了!

哩哏儿棱——指装糊涂,办事敷衍。

腻歪——指使人厌烦和无休止的纠缠。

没没答答的——指对事情漫不经心,不置可否的态度。(没读mu)

木乱——指心绪很乱,理不出头绪来而烦躁不安。如说身体部位木乱,则指该部位既不是疼,也不是酸麻,但又好象有点什么似的。

亩量——指猜测,估计的意思。

拔*——指滚开,滚蛋。(这是济南话里的经典,最常用的!好好记哟!)据说此词来源于“起锚拔锭”,有开船走人的意思。是一中性介词,后演变为骂人的话。

秫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

尧巧——指奇巧,有奇怪的意思。

捞么——指占便宜。如:我都让你5块钱了,你还想捞么啊?

拉呱儿——指聊天说话。

迂磨黏痰——指说话办事不利索。(这话是老济南的吧~我反正不怎么用的,也没听过!)

打搐搐——指退缩不前。

甜么索的——指一个人嬉皮笑脸,故意讨好的样子。也指食物有甜味但不好吃。

瞎包——指不学好,没出息,不成气。

涕溜圆——指非常园的东西。

瓢扁——指平面的东西不平了,一部分翘起。(有的也读翘扁)

龙弯——指圆的东西不圆了。

皮艮——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死孙——指办事不灵活呆板的人。(骂人的话~~`)

刺挠——知讽刺挖苦人。也指身体发痒。

毛哥儿——指外行不懂事。

拽文——指假充斯文。

懈儿咣当的——指松松垮垮的样子。

鸡零狗碎的——指琐碎不完整的事或东西,含轻蔑的意思。

泥浓铺嚓的——指道路泥泞,不好走的样子。

么——济南人最常用的词,指什么。如:你干么?就是“你想干什么?”的意思

截就——凑合的意思。如:你就截就截就吧!咱就这条件。

咬憋嘴——指不顺嘴,不好念~如:这绕口令真咬憋嘴啊!

崩没根——指说不着边儿的话,吹牛的意思。(读音 beng mu gen er)

将将的——指刚刚的。如:我也就是将将的够着这球板。

道划儿人——指撺啜别人干某件事情,有欺骗别人的意思。如:你别听他那套,他净道划儿人玩!

忒——“太”的意思,跟北京话里的“特”相同。如:这事忒难办了!或者,她忒美了!

紧自——指进一步加重的意思。如:我紧自就没钱了,这又病了!

没徐顾——没在意。

不的——不然。如:要不的这事咱这么办吧?

胡而马约的——指敷衍了事。如:你别给我胡而马约的,这事你说明白了再走!

曲里拐弯的——不直的意思。如;这是个么道啊?曲里拐弯的,这么难走!

使的慌——劳累。如:俺不干俩,俺怪使的慌~歇歇不行啊?

扑拉——用手拍打。如:你看你身上脏的,赶紧扑拉扑拉那灰!

胡子拉碴的——指一个人仪容不整的样子。

硌磨——指斤斤计较。如:这人真烦人啊,硌磨起来没完了!

私孩子——指私生子,多为骂人。

二皮脸——就是厚脸皮,也是骂人的~

*眼孩子——指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叫“蓑衣孩子”。也不是好听的~

老生子——最小的孩子。

街痞孩子——指说蹭话,办坏事的孩子。就是小流氓的意思~

行行子——指不信任,靠不住的人。如:就你那点儿行行子,能办出么好事来啊?

涨包——做出别人看不起的事情,还自

第四篇:汉语方言研究历史简述

论变形记的主题

姓名:陈明江

班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201411582013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奠基者之一的卡夫卡享誉世界的寓言式的名著。他讲述了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最后在家人的厌恶和遗弃下,悲惨地离开人世的故事。

卡夫卡的寓言式作品却通过诡奇的想象,违反理性的思维,不可捉摸的象征,非逻辑的描述有了丰富的神秘的内涵,有了多义性和接受上的多样性甚至是歧义性。本文将就《变形记》的两个主题:人丧失自我的异化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进行一些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异化的表述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因此可以理解为,人在某些外界条件(如金钱)的影响和力量的压迫下,自我的丧失。

格里高尔的职业是旅行推销员,工作繁重而劳累。他这样抱怨自己的工作;“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个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总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老板总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地坐在桌子上对职员发号施令。他想“跑到老板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但为了替父亲还钱老板的债务,他不得不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像奴隶一样被人驱使。但勤恳用心和四处奔波,受尽的却是冷眼和欺压。不仅得不到到公司的信任,还被怀疑贪污现款。可悲的是,在变成大甲虫之后,仍然想着赶火车去上班,想着家人在他失去工作后生计将成问题。等秘书主任来到家里之后,为了不丢掉饭碗,甚至忘了自己已经是一只甲虫,还要艰难地下床,费力地拧动钥匙打开房门。然 后对受到惊吓的秘书主任进行安慰并向其求情,还要去追赶被吓跑的秘书主任。

格里高尔即使在家里,也有锁住所有门的习惯,这其实是其内心孤独的表现之一。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一听到动静、一见到人,就躲在沙发底下,可以解释为是他怕吓到家人,但又何尝不是其孤独感、恐惧感和自我封闭的延续?格里高尔讨厌自己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又是 ①②①

③④ 卡夫卡著,高中甫选编,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

卡夫卡《变形记〈译者叙〉》,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9页。 ③ 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88页。 ④ 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88页。 其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更何况有父亲的债务。可以说赚钱是他生活下去的理由,这也是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物质,甚至被物所役使,人与社会的关系变成了正如马克思所言的“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格里高尔也许有着自己的理想,想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他曾经想起过一个乡村客栈里的侍女,一个爱过的女帽店里的出纳。为了不丢掉工作,为了还债养家,其内心受到了极度的压抑,已经毫无个性,毫无自主性,自由和爱情更是奢望。变性只不过是人异化的象征性表达。格里高尔的异化,也是现代人为物驱使的反映。

卡夫卡在写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之后,着重写了其遭遇并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变形初始还有语言能力,虽然声音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可以用语言表达,但后来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然而依旧保持了人类的心灵。变成甲虫,便属于异类,意味着与人的世界的隔绝。秘书主任看到格里高尔的样子,吓得大叫,慢慢后退,而后仓皇逃走。外人的反应尚可理解,那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无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

母亲见到格里高尔吓得昏倒于地,是本能反应。后来格里高尔的生命受到父亲的威胁时,将父亲抱住,救了格里高尔一命。但是最后妹妹提出要抛弃格里高尔时,也并未反对。父亲由于破产而债台高筑,自己无力偿还,只依靠儿子劳碌赚来的钱来还债,但在家里却是最有权力的。他初次见到格里高尔的“虫相”时,“紧握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到房间里去。”格里高尔追秘书主任时,他拿着拐杖随时准备一击。当格里高尔要返回房间,身子被门夹住时,使劲推了一把。到得后来,更是怒不可遏的把苹果砸进了格里高尔的背,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妹妹是卡夫卡着墨最多的。妹妹对哥哥开始还是有感情的,承担着照顾哥哥的任务,包括送食物、打扫房间。看到送来的食物并没有吃掉,又为哥哥换了食物。但其内心还是多少隐藏着不安,“她一进房间就冲到窗前„„用手匆匆推开窗子,甚至在严寒中也要党风站着做深呼吸。”以后妹妹也厌恶和冷落了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哥哥。妹妹喜欢音乐,喜欢拉小提琴。一天晚上她在拉着小提琴。而房客们却在窃窃私语,不耐烦地听着,不断从嘴里和鼻子里冒着烟。格里高尔被亲生吸引,觉得只有自己能欣赏妹妹的琴声,便不由自主地爬出了房间,不过是想亲近妹妹。妹妹看到了他,却把琴往母亲怀里一塞,冲进了房客的房间。因为她觉得格里高尔的出现影响了他的心情。直至最后说出把怪物弄走的话,并且还进一步劝告父母说:“你们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认为这就是格里高尔。我们好久以来都这样相信,这就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如果这就是格里高尔,他就会自动地走开。”相比之下,被家人认为是“异类”的格里高尔,内心依然充满人类美好的感情。为父母的身体担心,为家里的生活担心,还一直想着供妹妹上音乐学院的事。为了维持家庭的 ⑤⑥

⑥⑦ 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98页。

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09页。 ⑦ 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27页。 生活,长年累月的奔波付出,受尽辛酸和欺压,灾难来临时换来的却是厌恶和抛弃。格里高尔离开了人世,其家人无动于衷,感到的只不过是如释重负。

于此可见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之冷漠。卡夫卡曾经说过:“人际关系是祈祷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是进去关系;从祈祷中汲取进去的力量。”当格里高尔不能够从朋友那里获得进去的力量、生存的勇气时,死也就成为必然的终结。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其家庭不乏温馨和谐,但伴随着他的变形,温情的面纱便被无情地揭下。格里高尔是家庭的支柱,是他辛苦挣钱维持着家庭的局面,挣钱靠的是工作能力。变成了大甲虫,便意味着工作能力的丧失,也就没有了维持家庭局面的钱。当家人对格里高尔恢复成人的希望一天天落空,他也就越来越成为家庭的负担和累赘,将之抛弃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对卡夫卡的生平、家庭环境、生活时代等有一定的认识,将有助于对其所表现主题的了解。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父亲是犹太商人。1901年卡夫卡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德语文学,后在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1908年起任职于一家半官方的工伤保险公司;1917年患肺病,1924年病逝。卡夫卡主要的生活和创作时代在一战前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但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在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面临严重的精神和信仰危机。特别是在工伤保险公司任职期间,卡夫卡接触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认识到他们只是富人驱使和压榨的对象,下层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时期奥匈帝国也即将崩溃,政治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而卡夫卡的身份又复杂:他是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作为资产者的儿子,却不属于资产阶级,但又不是劳动者;作为捷克人,又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在家庭方面,卡夫卡的父亲专制而粗暴。“他脾气暴躁、专横。具有一切暴君所具有的那种神秘莫测的特性。他坐在他的暴君椅里主宰着世界:妻子、儿子、女儿、商号和商号里的职工(他称自己是职工们‘付薪的敌人’)。”卡夫卡感到压抑却没有勇气反抗。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目睹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认识到下层人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加之其自身性格、身份、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感到的只是绝望、孤独、恐惧。《变形记》等作品正是卡夫卡这些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别具一格的揭露。

《变形记》是荒诞的,荒诞的背后是悲凉,使人感到压抑的悲凉;更是真实,使人感到震撼的真实。无论是异化或人际关系之冷漠,都不是一种社会或某个特定时期存在的,而是人类之普遍存在,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正如美国作家奥斯等所言:“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正是现代人的困境” ⑧⑧ 阎嘉《反抗人格——卡夫卡》,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第五篇: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

摘 要:

从壮语和汉语在广西的分布概况来看,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对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影响较大,但并不是后者对前者就没有影响。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对广西境内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六大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影响,本文拟对此作具体描述。

关键词:

壮语 广西汉语方言 分布概况 影响

一、 壮语和汉语各方言在广西的分布概况

广西是一个有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壮族人口为16178811人,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2.14万人,占38.13%,壮族15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79% ,也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广西语言类型繁多、语言环境复杂的特点。建国后的语言调查表明,广西除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外,已发现的汉语方言共有6种: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白话是粤方言的俗称,广西境内的白话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桂南地区,桂东北的贺县①、钟山,桂西左右江沿岸的龙州、百色、田东、田林等地,也有使用白话的。使用白话的地域几乎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使用人口达1200多万人。广西境内的白话一般可分为4片:广府片,包括梧州市、苍梧和贺县县城及其附**南的丹竹、大安2镇;邕浔片,包括南宁、柳州等市,邕宁、崇左、宁明、横县、桂平、平南等县县城及其附近②。龙州、百色、田东等地的粤语,也可划归此片;勾漏片,包括玉林、梧州2地区13个市县;钦廉片,包括钦州、合浦、浦北、防城等市县及北海市。

平话主要在广西的南北各地和湖南省与广西毗连的道县、宁远、蓝山和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十多个县的集镇和部分农村中使用。此外,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县等地也有一部分人使用平话。平话在广西境内分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使用人口三百万左右。桂南平话主要分布在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市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城镇和村庄。桂北平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郊区以及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水、融安、罗城、柳江、柳城等市县。

官话也就是北方话或北方方言,流通于广西境内的官话属于西南次方言,俗称西南官话。广西官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区、柳州市区,桂林市的平乐、荔浦、恭城、永福等县(自治县),柳州市大部分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宜州、南丹、都安、大化、天峨等县(自治县、区)以及百色、钦州、梧州、南宁等市的少数乡镇。

客家话又称新民话,有些地方取其常用词“我”或“什么”的近似读音来命名而称之为“ ”“[ŋai]”话或“勿改、麻介”“[mat kai]”话,以陆川、博白、贺州较为集中,贵港、平南、柳城等地次之,其余零散分布在广西各地。

广西境内的湘语分布地区很集中,在桂林市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个县。闽语分布在平南、北流、桂平、钦州、平乐、恭城、玉林、贺县、钟山、柳江、百色、河池、上思等市、县,使用人口约25万。

除上述几种汉语方言在广西通行外,广西广大的壮族农村地区大部分使用壮语,广西

壮族自治区民语委于2000年底进行了各民族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境内约有1260万壮族人口主要使用壮语进行交际。壮语是壮族的语言,它是壮族人的主要交际工具。除了广西东部以外,壮语分布在广西的绝大部分地区,它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6个市所辖的各个县市(区)。广西境内的壮语,其内部分为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邕江为界,并向西北伸展连接右江,江的南面属南部方言区,江的北部地区属于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文麻土语③等5个土语区;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桂北土语、柳江土语、红水河土语、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邱北土语④等7个土语区⑤。

二、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综述

在“汉藏语系”这一仍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假说中,壮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⑥的一种语言,它与国内的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黎语等,以及国外的泰语、老挝语、越南侬语、岱语、缅甸掸语、印度阿含语等都是亲属语言。同样,在谱系分类法的划分中,汉语也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接触的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孤立生存的族群是十分罕见的,族群之间的相互交往必然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于是就会发生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说来,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由于语言的长期接触而产生的。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也是由于长期接触的结果。广西的壮族与汉族的交往历史由来已久。史料记载,壮族的先民百越民族最早居住在岭南地区。尽管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历史久远,但两地之间的深入接触则始于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⑦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⑧三郡。从此以后,汉族人民才大量移居到现在的广东、广西。南来的汉人并不是来自一时一地,因而传入广西的外来语言也多种多样。说不同方言的移民长期互相交往,并且受到当地壮侗等语言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古平话”(桂北平话与桂南平话分歧较大是后来发展的结果)。这种古平话在当时既是广西各地汉族人民的交际用语,又是汉族和当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用语,也是官场和文化教育方面使用的语言。西南官话是明清两代才逐渐进入广西的,在明清之前,广西局部地区已经有了粤语,只是在明清两代才开始大量进入广西。官话广泛使用于壮、侗、苗、瑶等民族聚居区,粤语则是南来的广东移民凭借他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广西东南部扎下了根,最后逐渐成为广西东南部的主要汉语方言。客家话和湘语进入广西的时间较短,闽语使用的人口很少,因而这三种方言跟壮语的接触较少。作为广西土著民族的壮族,与生活在广西的各个民族互相往来,壮语也与外来的汉语各方言长期接触,导致了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寻觅到壮语先民曾使用过的古壮侗语遗留在广西各汉语方言尤其是广西白话中的痕迹:

(一)声母m、n、ŋ、l配调的变化

在壮侗语族语言中,这四个声母与阴调、阳调都可以相配组词,但由于m、n、ŋ、l属于次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它们只与阳调字相配。而在广西境内各地的白话中,m、n、ŋ、l四个声母不仅与阳调字相配,而且与阴调相配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这与壮侗语

的影响有关。

(二)古塞擦音字的塞音化、擦音化

在壮语武鸣标准语的语音体系中凡缺乏塞擦音声母的,汉语借词中古部分塞擦音字在武鸣壮语中通常被念成擦音,如精母字:

粤语之发音与越南语如同孖仔。都有-oi,(如“居”goi)-ueong(如“强”kueong )之类的尾音。。也有突然打住的尾音--ak(乜mak), --ek,(色sek),--ok (屋wok),--ik(的dik)。也有上颚ng-(“我”) 开始的音。

“越南语是一种单音语种,现在的书写系统叫Duoc Ngu 是Alexander de Rhodes 于17 世纪基于罗马字母创立的。目的是方便欧洲人学用越南话。随后逐渐流行。19世纪成 为越南国语”(译自: Tap Mot所著之《Cung Hoc Tieng Viet》Dan Chuan 1999 版)

越南语的字体结构改了。但主要发音还是同前,只不过用罗马字母标注。以下我随便举几例看看粤语同越南话的渊源(中文是粤语,罗马字是越南文。所有的o,u,a,e,都 应有类似汉语拼音上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标点,没有越文输入软件。见谅)

督工--Doc cong 重量--Trong Luong 危险--Nguy hiem 责任--Trach nhiem 表---Bieu 特别--Dac biet

2,“汉武帝战胜匈奴,解除中国的严重威胁之后,又于公元前一一零年至一零八年间, 先后出兵征服盘据甘肃的羌人。远征大宛,南服南越(两广及越南北部)东灭卫氏朝 鲜东越,,,,”(夏振,曹权合著《中国五千年》 香港文风出版社1969。4版)

3,广东人与越南人的长像如同一模。

4,民间饮食同源,都喜汤粉。

因诸多原因,本人还是觉的中国应以普通话为唯一语言。另外,本人极赞成香港人把普通话称为国语。何为普通话?普者,普遍也。通者,通行(用)也。普通的话不等于国家官方语言。所以愚以为“普通话”应改称“国语”。

中国是由中华民族组成的。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有共同地域,有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在秦汉以前,人们所说华夷之分,主要不是指民族的分别。而是指礼制即共同文化生活而言。文化高的地区即实行周朝礼制的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狄。(夏振,曹权合著《中国五千年》 香港文风出版社1969。4版)

礼记中庸篇里,有一段托名孔子说的话:„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共同语言就是„书同文‟。共同经济生活(车轨,货币,度量)就是„车同轨‟。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及行为就是„行同伦‟。

上一篇:红岩第十七章读后感下一篇:衡阳南岳衡山旅游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