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2022-10-06

制度是反映和把握规律的重要形式,制度是机制的外在形式,机制是制度的核心内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整理)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 现状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规范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装置、设施(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企业和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三条 制度。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装置、设施现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对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第四条 〔评价制度〕国家对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实行安全评价〔评价资格〕危险化学品单位应自主选择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核发资质证书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进行首次安全评价。

首次安全评价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每隔2年自主选择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核发资质证书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装置、设施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每隔4年自主选择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核发资质证书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进行安全评价。

间隔期间,危险化学品单位可自行或委托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核发资质证书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进行安全评价。 第五条 〔评价时限〕危险化学品单位对本单位2002年3月15日前已有的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进行首次安全评价; 对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2年内进行首次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单位对本单位2002年3月15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自办理安全竣工验收手续之日起5年内进行首次安全评价。 第六条 〔评价范围〕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和储存气态、液态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范围:

(一)工艺过程;

(二)物料;

(三)设备;

(四)管道;

(五)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六)水、电、汽、风、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统;

(七)周边防护距离;

(八)其他。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现状的安全评价范围:

(一)储存方式;

(二)储存设施;

(三)辅助设施;

(四)周边防护距离;

(五)其他。

第七条 〔工作内容〕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评价依据;

(二)收集和整理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资料和数据;

(三)确定评价方法;

(四)辩识危险、有害因素;

(五)定性评价危险、有害因素;

(六)定量评价危险、有害因素;

(七)存在的隐患;

(八)针对隐患提出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九)提高职业安全卫生水平的建议;

(十)结论。 第八条 〔报告格式〕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一)封面;

(二)评价机构的资质证书复制件及评价人员的注册资格编号,或者进行安全评价的单位证明文件及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或者自行组织安全评价的参加人员姓名、职称;

(三)目次;

(四)评价依据的目录;

(五)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六)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概况;

(七)选择的评价方法;

(八)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结果;

(九)危险、有害因素定性评价结果;

(十)危险、有害因素定量评价结果;

(十一)设备、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水、电、汽、风、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统符合规定的清单;

(十二)存在的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

(十三)针对隐患提出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十四)提高职业安全卫生水平的建议;

(十五)接受程度的结论; (十六)附件:

⒈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过程; ⒉评价方法的确定过程; ⒊危险、有害因素定性评价过程; ⒋危险、有害因素定量评价过程; ⒌法定的检验检测结论报告。 第九条 〔交换意见〕安全评价机构应与危险化学品单位对危险化学品〔整改方案〕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依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隐患整〔报告备案〕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将安全评价报告和隐患整改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的内容交换意见。

第十条 改方案。

第十一条

方案报负责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危险化学品单位与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存在分歧的,应将双方的意见连同安全评价报告一并报负责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职责分工〕安全评价报告实行分级备案。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下列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报告备案: ⒈中央管理的;

⒉国家保密等特殊性质的; 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下列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报告备案:

⒈剧毒化学品的;

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的; ⒊跨设区的市、盟、地区、自治州的;

⒋含有外资的;

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的。

(三)设区的市、盟、地区、自治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报告备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备案的除外。 第十三条 〔备案时限〕负责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自接到安全评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备案的书面答复。

负责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拒绝受理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报告。

第十四条 〔审查时限〕负责备案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自接到隐患整改方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隐患整改方案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延长20个工作日或到现场核查。

第十五条 〔信息交换〕负责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将备案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安全评价报告的情况通报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 〔保守秘密〕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评价机〔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对构应保守危险化学品单位和评价机构的技术、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

本行政区内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解释权〕本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生效时间〕本办法自2004年

月 日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电器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电器装置正常安全运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电器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1、电器装置运行维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分输站作为电器装置的具体使用单位,负责本站内电器装置的运行与维护保养工作,维抢修中心负责电器装置的日常管理及设备维修工作。

2、电器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操作、保养、维护。站场值班人员按要求对电器装置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

3、维抢修中心电器维修人员做好站场上报的电器装置故障维修工作的同时,每月对站场电器装置巡检一次,发现及时处理。

4、电器装置防雷接地装置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全面检测一次,防静电导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发现不合格立即处理。

第三篇: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公司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稳定、正常有序的进行。

2.范围:公司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为:XXXXXXXXX 3.职责

3.1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3.2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操作人员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3.3 管理人员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 3.4本制度由公司安环部监督执行。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管理人员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

4.1.1安环部负责制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具体内容如下: a) 厂级管理人员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b) 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c) 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d) 督促隐患整改;

e) 监督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 f) 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4.1.2联系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其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保留活动记录。 4.2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

4.2.1安环部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档案,注明联系人人,并建立安全检查记录。

4.2.2各职能部门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定期、定点、定线进行监督或巡检。 4.2.3工艺、技术、设备、安全、仪表、电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安全管理,要求如下:

(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工艺卡片要求;

(2)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完好标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好用,关键机组实行特护管理;

(3)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仪表联锁管理规定;

(4)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安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通道畅通;

(5)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防触电的要求,各项安全措施应齐全、完好。

(6)制定相应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检查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4.2.4各职能部门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门检查出的隐患,由各职能部门制定措施,确定整改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报安环部,由安环部进行考核。 4.3 各单位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

4.3.1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

4.3.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4班组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

4.4.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4.4.2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4.4.3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4.4.4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4.5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4.4.6必须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具和消防设施。

4.4.7非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人员及相关的业务人员禁止进入。

4.4.8外单位人员要到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参观须经本公司领导批准方可。 4.4.9外来单位人员到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必须进行登记。 4.5应急预案及演练

安环部组织生产单位制定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及事故。单位做好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并进行修订。

第四篇: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 第二条 本安全措施适用于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操作、维修和管理。 第二章 安全装置 第一节 安全防护

第三条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装置。

第六条 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 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第十二条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

第二节 仪表和阀门

第十三条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第十四条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6级。蒸发压力侧应采用能测量真空度的氨压力表。

第十五条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第十六条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烈震动。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更换。

第十七条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八条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第十九条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第二十条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第二十一条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Mpa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0.6Mpa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第二十二条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压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Mpa,中、低压设备压力1.25Mpa时,安全阀应能自动开启。

第二十三条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5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第二十四条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第二十五条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第二十六条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第二十七条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第二十八条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第二十九条 在氨泵供液系统中,应设自动旁通阀保护氨泵。中间冷却器亦可采用自动旁通阀。

第三章 安全操作

第一节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条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

(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05-0.15Mpa。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一条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三条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车。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

第三十五条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

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第三十七条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第四十条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上级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Mpa,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Mpa。

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第五十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0Mpa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3米,距顶排管下侧0.3米,距顶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风道底面0.2米,距冷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

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及0℃以下的库房内,应设置专门的防潮灯光.

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按国家安全色标),库房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冷 凝 器

| 15

|非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 排管

| 50~60 贮 氨 器

| 70

| 冷风机

|

70 中间冷却器

| 30*

| 搁架式排管

|

50 低压循环器

| 30*

| 平板蒸发器

|

50 氨液分离器

| 20

| 壳管式蒸发器

|

80 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

|

上进下出排管

| 25

|

|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

下进上出排管

| 50~60|

|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

----------------------------------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注入量不得大于上表规定。

第五十八条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制冷剂。

第五十九条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第六十条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用30号、40号冷冻油。

第六十一条 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六十二条 各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特别注意氨制冷装置的安全技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和技术培训时,要同时列入安全技术的内容。

第六十三条 各制冷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安全技术工作。

第六十四条 各制冷单位要妥善保存有关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更新、事故等技术档案复印件,机械设备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作永久性保存;制冷装置的车间运行记录至少应保存五年。

第六十五条 对从事氨制冷系统操作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徒工必须在老工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操作许可证书,无证不准独立操作。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品。

第六十六条 氨制冷装置发生事故,应按上级和公司的有关规程办理。凡属重大事故,公司立即报告市安监局等部门。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每一起重大事故报告时,也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发生事故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同时,公司各单位、部门要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第六十七条 本安全措施自2008年5月执行

第五篇:化工装置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并对公司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时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迅速恢复生产,公司设立安全生产安全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实行内部财产保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3. 管理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费用的提取和监督管理。负责根据本规定编制安全费用使用

计划,经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备案后执行。

3.2. 财务部负责财务监督和银行结算,并设专人负责安全费用管理,及时统计、上报有关

安全费用资料和报表。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公司必须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以公司上

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提取安全费用,年末安全费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4.2. 安全费用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4.3. 公司安全费用政策、管理办法的制定及变更必须报经总经理同意。

4.4. 公司统筹使用的安全费用的开支范围:

4.4.1. 自然灾害及事故损失赔偿费。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赔偿。

4.4.2. 隐患治理费用。用于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治理项目由安全环保部、财务部审批

并核定治理费用。

4.4.3. 安全教育培训费。用于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4.4. 安全先进奖励费。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4.4.5. 工作经费。用于生产系统的安全消防设备设施、安全隐患评估、安全评价和配备必

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的开展。

4.5. 安全费用应接受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审查和集团公司内部定期组织的审计。

上一篇:保安队长每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全主题班会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