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对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评审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篇: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

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指出,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以及实现与人才培养等制度有效衔接等措施,形成设置合理、覆盖全面、评价科学且管理规范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

《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增设正高级工程师,扩展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与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实行评审专业动态调整,促进评审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要完善评价标准。分专业领域完善评价标准,淡化学历、论文和奖项要求,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要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推动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发挥企业等用人主体作用,实现评价标准与培养标准深度融合。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精简证明材料,减少证明事项,减轻人才评价负担。

《意见》指出,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复杂,社会高度关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門要精心组织,稳滇实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要加强宣传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支持和参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联想与NetApp合资公司“联想凌拓”宣布正式成立

2019年2月25日,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凌拓”),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联想凌拓由联想和NetApp在中国共同注册成立,将利用包括闪存、存储与数据管理基础架构等在内的已有先进技术优势,赋能在华企业实现IT架构的现代化,并充分释放自身数据潜能。同时,联想凌拓还将把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和数据管理技术注入本土定制化和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驱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联想凌拓的成立将进一步改写中国当前的IT产业格局,为中国存储与数据管理市场树立新的里程碑。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宫(CEO)一职由前埃森哲董事总经理陆大昕(Erie Lu)出任,下设销售部、技术部、产品与市场部和服务部等重要职能部门,并即将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陆大昕表示:“当今,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席卷中国,海量的数据正拍打着各行各业。数据可谓是企业撬起数字化转型杠杆的支点。数据的爆发让企业级用户更加需要从本地到多云环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来对数据进行端到端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级用户也越发青睐简化的基础架构来陕速构建新服务。联想凌拓的成立不仅将联想和NetApp的高性能数据管理技术与产品优势形成合力,还将产生更多更新的智能数据管理技术突破,赋能在华企业、释放其自身数据的潜能,从而拓展业务广度、加速转型创新并优化运营效率。”

联想凌拓分别由联想和NetApp占股51%和49%。公司董事会将由7名董事组成,联想委派4名,NetApp委派3名。

第二篇: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情况分析

[摘 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对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评审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

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是南京市社会化职称评审的系列之一,也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审的主要职称系列。本文分析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起到借鉴作用。

1 参评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1.1 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数量稳步增加,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申报的主体

2009年,南京共有106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其中企业74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32家;2013年,南京共有238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其中企业188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50家。图1给出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专业职称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情况,可以看出,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企业数量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事业单位数量的增长幅度。

1.2 参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中级人员参评数量要明显高于高级人员参评数量

2009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342人,其中申报中级职称272人,申报高级职称70人。2013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共747人,其中申报中级职称529人,申报高级职称218人。图2给出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专业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参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中级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增长率明显高于高级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增长率。

1.3 参评人员学历结构稳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主

从参评人员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一直是申报的主力。在申报高级职称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申报比例更高。2009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共342名,其中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32人,本科学历222人,大专学历86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申报人数的74.86%。2013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共749名,其中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68人,本科学历469人,大专学历197人,中专或职高学历3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申报人数的73.03%。图3给出了2009—2013年申报人员学历结构情况,可以看出,高学历人员的申报比例稳步增加。

1.4 参评人员工作年限普遍偏长,企业人员申报积极性不足

2009年,南京市共有13名硕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2年,远超于职称评审要求的3年工作年限;193名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的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9年,也长于职称评审资格要求的5年工作年限;66名专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的平均工作年限达到9.9年,长于评审要求的7年工作年限。图4给出了2009—2013年主要学历层次申报中级职称人员的工作年限情况,可以看出,2009—2013年各级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变化不大,但都远超过评审职称的基本要求。这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可能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间,论文、业绩或者继续教育实践达到职称评审要求的时间偏长。

而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这一现象同样存在,2013年南京市共有57名硕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1年,而评审要求的工作年限为4年;共有115名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为8.4年,也长于评审资格要求的5年要求;36名大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则达到了11.6年。从图5可以看出,2009—2013年,各级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变化不大,尤其是本科学历人员取得工程师资格后的平均工作年限都在8年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职称评审率低。从南京市人社局反馈的信息,目前南京市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职称评审初评的比例仅25%左右,大多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游离于职称评审范围之外。2012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89.3%的博士学历人员都没有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

(2)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足够重视。从职称评审情况来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都远远长于职称评审要求,其中很多人员是因为在规定时间继续教育时间不够。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投入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成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应该尽量减少培训费用,造成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第二,也有管理者担心,一旦员工经过培训后,离开本企业跳槽到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企业,企业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将付之东流,因此很多企业因噎废食,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培训。第三,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须培训,效益不好时没钱培训,因此,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很多优秀的员工由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培训的机会,技能始终得不到提高,对企业十分不满,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3 對策与建议

3.1 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政策沟通桥梁

我们曾对1007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了问卷,问卷反馈的结果表明33.01%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未评定社会职称。虽然,目前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人才激励政策,但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没有专人负责,造成企业对政府相关政策不了解。建议相关部门搭建统一的政策信息平台,将人社局、科委、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的人才政策统一集成在此平台上。每当有涉及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人才政策申报时,可以通过短信或邮件的形式推送给相关企业,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时发布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3.2 加大财税支持,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比例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认识到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要保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及其质量,除了制定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切实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从财力、物力上充分保证继续教育的正常发展。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要求各类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规定,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可以说,这1.5%的教育经费不仅绝对数量不多,而且就这1.5%的比例都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制定规定,将继续教育经费提高到2.0%~3.0%,并应该进一步落实。[2]可以将这些继续教育经费直接计入企业的成本,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3 提高要求,激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评审

目前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复审及项目申报等都没有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进行要求,造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游离于社会职称之外,职称评审率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建议进一步加大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将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享受的优惠政策和人员职称资质相挂钩。比如,江苏省科技厅发布组织推荐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通知时,明确企业研发机构人员必须在80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20人以上。因此,建议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复审及项目申报等方面,均对企业的高级职称人数有所要求,这样的要求使得企业必须重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水平,从而激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评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萬军,邹树梁.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3(8):135-136.

[2]李丽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政府作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作者:王云 罗利华

第三篇:法官助理职责研究

摘 要:进行“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主题的探讨时,我分别以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职责和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学术研究,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进行归纳和分析出“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专题的基本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归纳不同学者观点,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职责;司法管理体制改革

一.法官助理职责的研究现状

我国该制度仍在初步发展阶段。最早提出这一制度的是最高院,在2003年详细列举了法官助理的十二项职责。在2015年,进一步进行完善,将原来的十二项职责重新确定为七项。法官助理的重要性在法院审判工作中得以体现,并始终在审判过程中发挥作用。法官助理不同于法官,法官助理的工作权限有时需经过法官的同意。法官助理也不同于书记员,审判工作中的琐碎事务不需法官助理处理。这是立法方面对法官助理职责的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法官助理的职责存在诸多争议。

从文献资料研究成果来看,这一研究专题在2003年和2007年均有研究,但研究所呈现的理论成果比较少,2013年至今研究趋势呈上升趋势,尤其在近两年研究趋势快速上升,研究性文章大幅上涨。从众多文献中可以看出“法官助理职责”研究的重点在于法官助理的定位以及是否具有审判权、是否能进行法院调解、是否能起草裁判文书以及与书记员的职责区分等等。本文共整理近80余篇有关法官助理职责的期刊、专著、论文等,时间跨度是近十年的文献。

二.实践中的争议及观点

在法院方面,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职责不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官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法官进行审判业务活动,而书记员则不同,书记员主要处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但是具体的区分标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二者的职责范围也是不明确的。这也易造成实践中法官助理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工作混为一谈。各地法院的做法也大不相同。在2014年,上海选拔首批法官助理时,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责在于在法官的指导下工作,协助法官进行一系列的审判活动,并且不仅仅包括审判活动,还包括案件审理的一些准备活动,以及其他与案件相关的活动,主要工作在于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上海市曾经尝试过一种新的审判模式,即法官助理的职责主要在于辅助法官在庭前会议和审理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法官助理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负责案件的庭前会议和开庭审理,这种新模式在范围上明确了法官助理与法官的分工,并且明确了法官助理的职责在于协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审判效率。与之不同的是,东莞与上海的做法不尽相同,东莞明确法官助理可以参与审判的一切活动,从审判前的准备工作到审判的庭审过程,以及审判后的后续工作,这囊括了审判全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审判过程以及审判后续。首先,准备工作。法官助理在收到分配的案件时,首先要做的是整理案件的材料,整理材料齐全后,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将案件的基本事实,证据情况进行整理,并告知法官。另外,法官助理还需在开庭前组织庭前的证据交换,以便促进案件的顺利审理。其次,在庭审过程中,允许法官助理参与庭审的全过程,并为辅助法官的后续工作做好准备。最后,法官助理有权在法官的授意下,根据法官的裁决草拟裁判文书,最终由法官定稿。交由法官助理草拟裁判文书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法官助理参与了审判全过程,对案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该文书是在法官的裁决的基础上作出的,最后由法官定稿。这样既减轻了法官的负担,又充分利用了法官助理的作用。综上所述,法官助理的职责范围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不同这与法官助理的来源有关,各地的试点法院中,法官助理通常有较大的权利,这与我国司法管理改革的进程有关,各制度并不完善,法官助理在实践中负担着较大的责任,毕竟员额法官的数量有限,而案件数量只增不减。所以实践中多是允许他们参与审判。正因为如此,法官助理的职责在实践中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导致了各地法院中的法官助理的职责大不相同。

三.理论争议及观点

在理论界普遍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界定存在争议。法官助理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法官助理职责的定位亦是混乱。现今在立法中明确法官助理职责的仅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该《规定》明确了12项法官助理的职责,从12项职责内容中可以看出法官助理从事审判辅助性工作,与书记员不同。但是对于这些职责内容,理论界与实务界与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分歧较大的是以下问题。

(一)法官助理职责定位

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重点在于“协助”,即协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相对于书记员,其是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还有人认为这种“辅助”性质,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师徒”关系。法官助理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并且从中学习经验,法官对法官助理的指导不仅是工作业务上的指导,其中也包括法官对法官助理的培养,进一步说就是法官助理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法官培养法官助理早日成为法官。少数人认为(多是法官认为)未入额的审判员或助理审判员,仅仅使其进行琐碎事务的处理,会造成基层资源的浪费。与其这样,不如使其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审判实务工作,只需限制其部分审判权限即可。有学者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定位取决于司法实务的需要,当今我们的司法实践中需要的是限权法官型的法官助理。审判过程中的琐碎事务由书记员进行处理,法官助理的工作在于处理书记员没有能力处理的事务,这通常指的是审判业务事务,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法官助理的作用,节约司法资源,也是缓解法官的办案压力。但是法官助理与员额法官相比,其经验与能力却有不足之处,因此法官助理必须是限权型法官,其需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简易案件的审判工作。至于书记员,其从事的是纯程序性事务。这样的结构安排,并没有改变我国传统的审判人员的结构。

(二)法官助理的职责属性

关于法官助理职责属性,学术界中众说纷纭。简单概括而言: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有争议的是其职务行为到底是一种代理的职务行为,或者是一种独立的职务行为,又或者是具有代理与独立的双重属性。各观点都有其优势。比如代理职务行为是指其代理法官进行各项审判活动,并且该观点认为法官助理即使可以撰写裁判文书,但是法官才具有独立的最终修改权。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是独立的职务行为,主要是指法官助理对一些审判事务具有独立的权利,并承担独立的职责。至于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具有双重性,主要是指法官助理一方面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审判事务,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完成某些审判事务时需要法官的授权。叶圣彬教授不赞同以上三种观点,他认为,法官助理的辅助行为大体上属于代理行为,但在履行个别职能时属于独立行为。笔者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属性具有双重性,至于两种属性是势均力敌,还像叶教授所说,大体是代理行为,个别是独立行为,这需要在实务案例中具体分析,由法官助理的具体实施行为而定。

(三)关于调解的问题

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主持调解,但是具体担任的角色不同。有的学者认为只是主持调解不需做出裁判,所以法官助理可以见证调解,即可以主持调解。有的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担任调解人。但是对于法庭调解有自己的见解。还有学者认为,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法官助理不应主持调解,这关系到司法公信力。还有法官认为其不应当享有庭前调解权。也有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调解,也就是说,法官必须在事先取得当事人的同意,只有双方当事人同意,法官助理才可以主持调解。还有人认为我国部分法官助理可以进行调解工作。我们可以选取有能力的法官助理担任法官的助手,因为部分法官助理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还有学者认为法院调解本不应与审判程序混为一体。因此法官不能担任调解人,而法官助理是最优的选择。

(四)关于法官助理能否起草裁判文书的问题

在实践中,北京市早已出现了首例,判决书中出现了法官助理的署名。但是这一做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反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一做法不利于审判责任的承担。我国现今实行错案追究制,若是赋予法官助理制作文书的权利,那么必会引起其与法官责任的混淆。况且现今法官助理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更有学者认为法官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制作裁判文书,这是法官最重要的职责。法官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形成自己的心证,并运用法律适用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裁判。这一过程是法官助理无法完成并取代的,因此裁判文书必须由法官撰写。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裁判文书都必须由法官撰写。但是草拟不等于制作和签发,法官助理可以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法律文书的草擬,这样既可以缓解员额法官办案压力,使员额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审理案件,又可以发挥法官助理的作用,节约司法资源。

四.总结

综合以上文献进行分析,法官助理的职责在实践与理论中均存在争议。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角色定位是协助法官从事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其辅助行为相当于一种代理的职务行为,少数学者认为法官助理是限权型法官。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主持调解,可以进行证据组织等,但不能起草裁判文书。由于该研究专题是近两年研究趋势才明显上升的,各学说观点纷呈,所以要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责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实践中法官助理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应在立法上予以明确,以期统一实践中的界限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练军:《法官助理制度的法理分析》,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2] 黄文艺:《中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路解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

[3] 王安、周嫣:《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一会一庭”模式探索》,载《人民司法》2016年第28期。

[4] 邹绍莉、尹纪美:《试论预备法官培训机制的问题与推进》,载《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5] 陈燕霞:《基层法院法官助理制度初探》,载《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3期。

[6] 赵涛、巩志俊:《司改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完善》,载《特区法坛》2017年第7期。

[7] 陈修志:《法官助理短缺困境下的社会服务购买模式研究》,载《特区法坛》2017年第4期。

[8] 叶圣彬:《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助理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载于《法治社会》2016年第3期。

[9] 张太洲:《法官助理,应是个什么角色》,载于《人民法院报》2015年5月10日第2版。

[10] 傅郁林:《以职能权责界定为基础的审判人员分类改革》,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曹振凯

上一篇: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下一篇:问题导向教学法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