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工作计划及安排

2023-05-24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招投标工作计划及安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招投标工作计划及安排

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读]0 引言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上建筑市场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领域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和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日趋规范,但目前工程项目承发包中虚假招标、串标、陪标、操纵招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以根治,甚至在个别地区、个别工程项目中还很严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层出迭起,有能力承揽高精工程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而在建筑市场上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工程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施工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不惜采取违规的手法,就出现了“围标、串标”的现象,同时,“围标、串标”的高获利性与低风险性是“围标、串标”现象愈演愈烈的另一原因。

0 引言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上建筑市场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领域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和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日趋规范,但目前工程项目承发包中虚假招标、串标、陪标、操纵招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以根治,甚至在个别地区、个别工程项目中还很严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层出迭起,有能力承揽高精工程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而在建筑市场上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工程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施工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不惜采取违规的手法,就出现了“围标、串标”的现象,同时,“围标、串标”的高获利性与低风险性是“围标、串标”现象愈演愈烈的另一原因。

1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工程计价体系的缺陷 为了体现各自的竟争优势,投标企业会编出种种的理由来报出各种降价措施,如:管理体制优化、进货渠道的不同、机械租赁的优势等理由。有的明确报出,有的暗中承诺,建设单位往往会利用投标单位急于中标的心理,拼命压低价格,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1.2 评标委员会的缺位 评标专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部门,大多都是兼职,评标结束后,基本就对这个工作不负责了。从开工、施工、竣工到使用,责任人都是招标单位和施工单位,评标委员会在评标时举足轻重的法律地位,与评标后对工程的法律责任是极为不对等的。监督体制的缺失一项工程的招标过程,最少也要不是20多天,牵涉到建设单位、中介咨询单位、投标单位等数个部门,很难做到监督到位。

1.3 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科学,给违规操作留有空间,业主可以自行选择招投标代理机构,使一些与业主串通的投标企业或包工头能够左右代理机构。行业特点也使建筑业中发生串标投标现象越演越烈,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与市场实际的差距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1.4 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督管理只靠一个部门,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一项工程的招标过程,最少也要20几天,牵涉到建设单位、中介咨询单位、几家投标单位等数个部门,几十号人,想做到监督到位,谈何容易。 2 解决和防止这些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工程造价改革,对工程造价实行动监督。修订和完善现行工程预算价编制方法,改进信息价发布制度,推进施工企业编制企业定额,作为报价和评标质询的依据。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开展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价编制情况检查,防止;围标串标哄抬工程预算价和投标报价。对不按现行规定编制工程预算价致使工程预算价虚高和投标人盲目压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中标价明显偏低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监督,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2.2 改变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

2.2.1 改组评标委员会。现在的评标委员会,是由建设单位和评标专家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由于前边讲过的原因,评标专家不能起到公开公正的作用,往往被建设单位所控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其组成,让纪检监察部门和建设行政部门的代表加入到评标委员会中,参与招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尤其,在对投标企业进行投标资格审查和评标这两个要害环节,参与评审意见,监督招标单位和评标专家的行为。并且,纪检监察部门应具有一票否决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纪国法的威摄,使监督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2.2 改变评标委员会的职能。目前,评档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在行使了评标的权利后就解散了,在工程的开工、竣工、使用等后期环节并不承担责任,这是评标委员会不能公开公正地行使职能的重要原因。在改组评标委员会的同时,也应增加评标委员们头上的责任。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规定,评标委员实行责任终身制,一旦工程在施工或竣工后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其它评委的腐败问题,那么全体评标委员都要负连带责任。这样,评标委员们就绝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了,相信评标时的公平公正性必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2.3 改革评标办法,推行两阶段评标、低价中标法。

2.3.1 两阶段评标法,就是把商务标与技术标分两次来开标,技术标先开、商务标后开。在进行投标资格审查时,重点审查那些完成过与招标工程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施工企业。评委们必须走访那些已经完工的工程,以考查这些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技术开标后,评委们对各投标企业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认真审核,只作出可行或不可行两种评判,不可行的技术标视为废标,则该企业退出投标。可行的技术标保留,让这些企业按自己提出的施工方案去做工作预算,报出商务标。商务标开标时,将各投标报价从低向高进行排列,第一名中标,即最低投标价中标。这样,有效地排除了人为的因素,建设单位达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其它没有中标的单位也会心服口服。相信,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的实施,市场成型价格体系的推行,这种先进的方法将会被广泛地推行开来。 2.3.2 建立企业信用机制。自由竞争是好的,但放任自流则必然造成混乱。目前,一些不法企业,正是利用了市场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制造混乱,干扰招标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不正当竞争,从中获利。为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其他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信用机制,加强监管管理,对那些劣迹斑斑的害群之马进行惩罚,一旦发现其在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就视其情节严重程度降低它的信用等级,并在网上公之于众,联合银行等其他部门,限制其正常的营业行为,四使它在社会上的信用急剧下降;同时联合从事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这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员的从业道德进行重新评估,并降低或取消他们的从业资格。这样,不正当的行为必将得到很大遏制,市场的秩序将会得到很大改善,招标投标也将走向良性发展的轨迹。

2.4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加快招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体制和机制。随着世界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否利用这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目前,电子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网络时代。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利用网络的便利资源,把招标投标中的有关信息在互联网上推出,而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社会各界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检索查询到招标投标的各种信息,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的最新动态以及多种信息资料,做到了工程信息公开化、业务管理规范化、政府监督的同步化,大大减少了招标投标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为防止工程交易中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用网络资源,可以节省时间,不用招标各方为一些琐事来回奔波;提高了招标的效率;增强了招标投标管理的透明性,招标、投标各方面通过网络进行操作,省去了很多人为的干扰,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加强网络管理,必将能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改革,做到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时俱进。

2.5 改进评标办法 实行网上评标一些先进地(市)推行网上评标的经验告诉我们,网上评标便捷、高效、独立性强,人为因素少,既楞以避免评标成员因知晓哪家投标企业评标而有意打高分,有效地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又便于监督部门的监管,不断改进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评标专家实行“在线管理”,充分发挥全国联网的优势,对大型技术复杂的工程选择评标专家创造条件。

2.6 完善评标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 首先,要在《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的大框架内,健全完善招标投标相关方面和环节的实施办法及细则,形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层次分明、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对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和行为规范、建设工程风险担保、政府投资的工程实行“代建制”、招标当事人的信用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制度建设,用完善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运作,有效地预防领导干部干预插手招投标活动,促进建筑领域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完善建筑市场交易的服务 为纪检监察、招投标监管、工商行政及司法等部门设置监管窗口,并提供便捷的监管服务。完善招投标制度,杜绝串标围标钻立法的空子;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功能建设,为招投标各方提供周到服务,以此来有效的降低市场主体串标围标的机会。

2.7 切实加强招投标监管①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管。重点审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监督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违法、违规操作。②加强工程项目标后监管。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动态跟踪检查,主要检查工程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是否一致,检查工程款项的支付和流向,发现有挂靠围标串标行为的,要及时依法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③加强对业主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对业主和代理机构串通编制不合法、不公平、不公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交易主体出现的围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虚大工程造价、偷工减料及行贿行为,一经发现就记录存档,并按规定通报给有关部门或向社会公布。 总之,实行工程招标投标的目的是为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的存在显然违背了招投标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的职能,同时规范招标程序,建立有效的监控机能,以防止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篇: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是建筑市场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领域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和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日趋规范,但目前工程项目承发包中虚假招标、串标、陪标、操纵招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以根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层出迭起,有能力承揽高精工程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而在建筑市场上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工程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施工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不惜采取违规的手法,就出现了“围标、串标”的现象,同时,“围标、串标”的高获利性与低风险性是“围标、串标”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现就招投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一)多种形式规避招投标。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在建设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也是国际上采用的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承包方式。对于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招投标实践中,也出现了某些竞争不公平、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规避公开招投标。一是依法招标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前期工作不主动,计划不周密,往往以项目时间紧、节约费用为推脱,或以领导交办工程、应急必需工程为由,随意简化程序和变更招标方式。二是将整体项目化整为零或分段实施,使其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再直接发包给承建单位,如将办公楼基建工程肢解为写字楼、健身楼、住宿楼、食堂等若干项目对外单独发包。三是将招标工程沦为“钓鱼工程”,主体工程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后期工程和附属配套工程、二期工程则搞场外交易,放长线钓大鱼。

建议措施:

1、加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2、加大在建项目现场检查与监督。

3、严惩重罚,杀一儆百。

(二)投标人围标串标,排斥他人。围标串标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竞争择优的原则,妨碍了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成为产生腐败的温床。一是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招标人在开标前用各种方式与投标人串通,主要包括泄漏标底、透露其它投标人的相关信息、与投标人私下商定、预先内定中标人范围等。二是投标单位相互串通,围标串标。由于部分企业从事建筑行业时间很长,长期工作中与行业其他企业逐步形成利益联盟,一旦有项目招标,这个利益共同体就相互串通,事先商定中标单位,待招标时其他几家参与企业走过场,让预定单位中标。三是租借资质,一人多投。一家企业租借了数家企业的资质后,在投标阶段很容易形成围标之势,其他投标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建议措施:

1、提高门槛,设置报名条件。要求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企业负责人等公司正式人员亲自报名、亲自开标。

2、所有证件均要原件。

3、报名时派监督部门监督报名,并签字负责。

4、严格审查标书,对标书一致或相同的一律视为围标串标。

(三)资格审查阶段存在问题。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公开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常常多达数十家,招标人采取资格预审的方法,对投标申请人和项目经理以及拟派出的技术人员的资质和业绩等进行审查、比较。对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时,目前一般采取 “评分排名法”选择不少于9家申请人参加投标。在采用“评分排名法”时,招标人的资格预审条件中常常有意或无意带有倾向性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另一方面,对投标人特别是外地投标人提供的业绩等材料的真实性无法查实,导致了假证、假业绩泛滥,投诉不断。有些投标申请人为了提高入围概率,往往采取到处租借资质增加“量”的方式,导致良莠不齐的外来队伍不断涌入,非法占领我县市场份额,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建议措施:

1、投标文件要求公司证件、业绩、表彰、财务报表、银行证明等主要材料提供原件审查。

(四)评标委员会专家泄密问题。评标专家随机抽取后,容易从招标人、代理公司等各种渠道外传泄密,导致投标人于专家串通,有意识评高评底,使评标结果缺乏公平性。

建议措施:

1、禁止招标人进入评标委员会。

2、除监督部门和招标人外,不允许其他人员到抽取专家现场,抽取专家的人员等专家到场后方可离开。

3、随时根据项目回避有厉害关系的专家。

(五)、推行资格后审,增加围标串标成本。为了让投标人形成充分竞争的氛围,应在实行预选承包商制度的同时稳步推行资格后审。资格后审是实行预选承包商制度的重要配套措施,潜在投标人无需报名即可参与投标,由评标委员会在评标前按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直至项目开标前,投标企业互相无法获知参与投标人的数量和情况,从而有效防止围标串标。

(六)改进评标办法。实行网上评标一些先进地(市)推行网上评标的经验告诉我们,网上评标便捷、高效、独立性强,人为因素少,既楞以避免评标成员因知晓哪家投标企业评标而有意打高分,有效地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又便于监督部门的监管,不断改进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评标专家实行“在线管理”,充分发挥全国联网的优势,对大型技术复杂的工程选择评标专家创造条件。

(七)进一步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认真按照住建部制定的统一数据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县建筑业企业数据库建设,逐步完成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项目信息、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研究制定建筑业企业、人员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报送、发布、应用制度。下一步,我局将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将围标串标、施工转包、违法分包、未批先建、恶意欠薪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与企业的信用考核挂钩,提高失信成本,营造依法守信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

(八)切实加强招投标监管。①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管。重点审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监督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违法、违规操作。②加强工程项目标后监管。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动态跟踪检查,主要检查工程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是否一致,检查工程款项的支付和流向,发现有挂靠围标串标行为的,要及时依法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③加强对业主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对业主和代理机构串通编制不合法、不公平、不公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交易主体出现的围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虚大工程造价、偷工减料及行贿行为,一经发现就记录存档,并按规定通报给有关部门或向社会公布。

第三篇:当前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及解决对策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运行

——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调研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日趋活跃。而工程建设因其涉及的环节较多,涉及资金较大,所以这个领域一直是违纪违法的高发区。抓好招投标的监

管,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市场,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至关重要。在此,笔者针对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做法、当前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解决其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并结工作实际,谈谈看法。

一、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近年来,为规范建筑领域市场,确保工程建筑质量,章贡区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

区纪委、监察局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监理、招标代理、直接发包、建筑企业不良行为扣分、潜在投标人确定、工程业绩评审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二)规范程序、严把准入关

从拟发招标通知开始到签订施工合同,监督人员主动介入、全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招标公告发布后,先由招标办、建设单位等通过审查书面材料,对报名企业进行筛选,确定投标候选单位,再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对候选单位逐一进行实地考察。严格审查参加招投标单位(企业)的资质准入关。

(三)招投工作做到“三公开”

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做到“三公开”:一是招投标信息公开。工程项目立项批复后,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招标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作为招标代理,将工程概况、招标条件等在社会上公开发布。二是招投标工作程序公开。从工程登记备案开始,建设单位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全程代理,起草招标文件,现场勘查答疑,明确各项招标规定和时限要求。三是招投标结果公开。从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对所有标书进行评审,评标结果由专家签字留存,中标结果报招标办备案并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3天。

(四)加强监管与查处力度

区纪委、监察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建设工程项目履行招投标手续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必须依法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擅自确定施工单位,串标、围标等行为,积极介入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无违规、无违纪、无隐患。

截到目前,该区共对1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开展了执法监察,检查单位共98个(次),发现问题共25个,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33项,发监察建议书2份,避免经济损失210万元。

二、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加强了对工程建设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工程建设市场逐渐趋于规范,有效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但由于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规避招标

规避招标行为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一是将工程进行肢解。建设单位将造价大的单项工程肢解为若干个小工程,各小工程的造价低于招标限额,从而规避招标。二是压低预算价。想方设法将工程造价降低到招标限额以下,确定施工单位后,再进行项目调整,最后按实结算,最后工程结算造价往往大大超过招标价格。三是中标后改变工程量。比如说有的单位先将主楼工程拿出来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再明确工作内容不仅仅是主楼,同时还增加一些附属建筑,规避了附属建筑的招标。

(二)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

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信息发布范围,不按要求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信息,而只将公告发布在了某一发行量不大的不知名的地方报纸上,有的甚至只将公告张贴在单位门口。二是公告发布时间过短,往往以工期紧任务重等等借口,公告只发布一两个星期,就匆匆开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三)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

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文件编制中存在不公平、有倾向性和有歧视性的情况。倾向性有时表现明显,例如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等,但有时是比较隐蔽的,如在技术指标方面的倾向性描述是不容易识别的。另外,有的招标文件制定时,会制定一些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建筑商被抛之圈外。二是评标标准存在:(1)可信度差,评标标准不公开的情况。不紧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不根据采购产品的特点制定其具有个性的评标标准,内容、比重和权值的设置无的放矢,有的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有的有意加大个别指标权值。(2)可操作性差,量化指标

少,定性指标多,有些指标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去衡量或只能在投标文件中做出承诺,而在评标时无法以事实为依据,事后又很难核查。有的内容尽管可以量化,但由于评标时不提供相应的资料(如市场占有率、企业信誉度)致使评委凭个人掌握的资料进行评标,分值相差悬殊。

3、有的甚至不在招标文件中载明评标标准,评标细则。

(四)存在串标、围标现

一些承建商为承揽工程,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在私下达成协议,进行暗地交易,以非法的手段参与投标竞争。另外,还存在一家施工单位(包工头)挂靠数家施工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围标,从而将其他投标人排挤出局;在有的工程招投标中,甚至所有的投标单位均为一家挂靠。这些行为,形式上是进行了招投标程序,看上去接受了监督,但实质上是变相垄断,躲避了监督。

(五)合同签订或合同内容存在偷梁换柱现象

签订合同时不注意审查,签订合同的乙方并不是中标方。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没有资质而去挂靠的施工单位上,或者是中标方将工程进行转包了。有的承建商是通过合同条款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实质性的改变,如改变工程量、改变中标价等等。这实际上是种欺诈行为,为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埋下了伏笔。

(六)存在后续监管松懈现象

目前招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场内管理、轻后续监督的的现象。施工队伍的年检和日常管理归属建设主管部门,因此招标办和建设部门之间常常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使得招投标管理的后续监督工作出现真空,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后续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和纠正。比如:一些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相互串通,搞重复签证、虚假签证,虚报工程量;有的参加招投标单位在合同签订时,总经理、工程师、优秀的项目经理、各种技术人员应有尽有,但在中标后和工程开工时,却换上了低资质甚至无资质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现象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这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了隐患。

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已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和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实施办法和细则较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弹性过大,使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二)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当前工程建设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与部门之间有缺乏相互协调沟通,出现政策法规定互相“打架”现象。当建设工程进场交易后,有关专业部门依然按照各自系统的规定执行,各自为政,协调管理和统一服务的意识差,缺乏培育建立统一的有形建设市场的意识。

(三)行政监督乏力

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置法律于不顾,用行政手段强行使工程上马。同时监督和执法部门缺乏相对独立性,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有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纪检监察机关参与这项工作的定位又还不够准确,还未找准对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执法实施监督的切入点,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不够。

(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近几年来,虽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施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对一些工程进行执法监察时,发现存在议标、非法挂靠企业投标的问题较多。这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得建设领域的混乱现象难以真正得到有效遏制。

四、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运行的几点对策

要有效地解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规范运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招投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招投标管理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配合督促各行政主管部门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对现有的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细化。尽量使招投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操作方式都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对招投标结果的影响。二是要形成有关各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的相关制度,如廉政合同制、重大工程项目派驻纪检监察员制度,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离任经济审计制度、重大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多部门协调机制等等。

(二)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一是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对招标公告发布、评标办法制定、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等易发多发腐败问题的关键部位、环节、工作加强监督工作,防止政府部门和个人直接参与和干预具体的招投标活动。

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当前应着重检查这几个方面:

1、行政主管部门违法设立审批、核准、登记等涉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行政许可事项;

2、部门和地方实行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3、政府和部门假借应急工程、保密工程等名义规避招标;

4、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5、政府和部门领导直接介入或违规干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三)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管

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负总责。项目法定代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时要建立项目法人责任追究制,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法和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不但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责任,还要依法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四)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三条:“对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发现被投诉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有违法、违规或违纪行为的,应当建议其行政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处分”;第二十七条:“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对投诉人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督促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发现问题的可通过监察建议书等形式,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反馈,并要求其及时进行整改。

另外,纪检部门也应该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的过程中形成投诉处理制度,接受投标人及群众的投诉,并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五)对违纪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必须有力,才能有说服力和威慑力。纪检监察机关在工程建设中通过执法检查、全程监督、接受投诉等方式了解违纪违法的线索,并进行严密的调查。对查实违纪违法的应根据有关制度予以立案,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通过查办案件推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的落实。同时还要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查找出现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第四篇:义乌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2007工作总结及2008工作思路

信息索引号 330782-033-030100-200801-001 责任部门(科室) 综合科

信息名称 义乌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2007工作总结及2008工作思路

关键词 总结

文件编号 义招管办[2008]6 公开日期 2008-01-28 16:41:2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审核程序 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内容描述 义乌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2007工作总结及2008工作思路

公开时间:2008年01月28日

2007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积极改进监管方式,不断整顿、规范招投标工作秩序,依法行政,努力创新,扎实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截止2007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403项,521标段,预算投资额55.04亿元,中标价42.98亿元,节约资金12.06亿元,综合平均让利率21.92%;完成政府采购项目500余项,预算资金4.69亿元,实现采购金额3.82亿元,节约采购资金0.94亿元,节资率为19.79%;土地交易备案19项并公开拍卖,土地面积 78.46公顷,出让金 20.71亿元;产权交易备案共4宗,交易金额300.52万元。

2007工作总结

一、

加强制度创新,夯实监管基础

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制度促规范,以创新谋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围绕深化改革和解决问题两方面开展制度规范建设。

针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草并经市政府下文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提高工作效能、规范交易秩序的相关制度。着重对加强省重点工程招标的监管、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加强标后管理、加强镇(街)招投标工作、加强土石方堆土和弃土的管理以及加强暂定价材料采购的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举措,有效地解决了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各项交易活动的规范运作。

政府采购方面,重点是对评标办法修正和改进。根据财政部令第18号及财库[2007]2号文件要求,对我市2003年以来制定的政府采购评标办法作了较大幅度修整。

二、

全力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各项目招标进度和质量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百日攻坚战”的工作要求,克服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等种种困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进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并切实加大对重点工程招投标各个环节和标后履约情况的监管力度,以实际行动,助力重点工程建设。

1、加强服务,确保重点工程招标质量。

针对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情况,我办提前介入安排招标计划,加强招标文件的指导,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会审,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同时安排了开标前预备会。专家评标前重申评标纪律,以确保重点工程招标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完成国际商贸城三期、副食品市场、家具市场、木材市场等数十项重点工程的招标工作,合计预算价23.1亿元,中标价17.5亿元,节约资金5.63亿元,平均让利率达24.34%。政府采购方面,已完成国际商贸城三期、家具市场、农贸城副食品市场、民航机场、市公安局等单位重点工程40多项设备、服务采购工作,合计采购金额达1.98亿元,节约资金0.49亿元。另外,新家俱市场中央空调采购也已进入实施准备阶段。

2、强化督查,保障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对市体育馆、大陈污水处理厂等无故拖延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的工程进行了标后督查,下发督查通知书,敦促其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

继续以科技来提升监管能力

1、加强招投标监控中心建设。

开、评标过程的监管,是招投标监管的重点之一。我们针对现场派员跟踪监督的弊端,大胆创新,在各个开、评标场所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撤出了现场监督人员,设置专门的监控中心。在各开标室、交标室、评标室、专家抽取室、休息室以及管理用房等安装全方位、全角度的摄像头及监听器,保证图像和声音质量。监管人员在监控中心全过程值守,随时观察各开标室、评标室等发生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着手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开发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评标效率和评标质量,减少评标专家的工作量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半年,我办着手计算机评标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该系统将实现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电子化,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目前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计划在明年年初予以推行。

3、创建政府采购网上竞价管理系统。

为解决目前政府采购中常规通用零星设备品种繁多,技术规格不一,采购频繁,采购压力大,协议供货项目在供货有效期内因时间差引起配置、价格等变动,不利于监管等问题。我办积极着手开发一套符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既透明公正,又简便快捷的“网上竞价管理系统”。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标,正进入开发试行阶段。

四、

加强对镇(街)招投标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1、3月份,配合市纪委进行了镇(街)招投标中心工作专题调研,对各镇(街)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和业务指导,为下一步督查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2、为加强我市镇(街)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实况信息共享,根据8月30日后宅街道现场会精神,我办对现有的招投标管理系统和网站进行了改造。将全市村级建设项目的招标公告、网上报名、中标公示、项目核销四个环节统一纳入市招投标监管网站进行管理,完成了村级建设项目信息库建设工作。

3、推行每月一次的镇(街)招投标中心主任例会制度。围绕 “加强沟通、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切实提升镇(街)招投标工作业务水平。

五、

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行为

1、严把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关。

采购预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无特殊情况的,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严格单一来源方式的审批。对专业性强、采购金额较大的项目,逐一上浙江省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广泛征求采购各方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方可进入审批程序,藉以提高政府采购“阳光下”操作的透明度。

2、加强列入省重点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管理。

明确工程项目资质等级、业绩条件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不得任意提高资质等级或以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严格要求资格预审入围家数一般每标段不少于15家,合理设置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并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3、规范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代理业务委托。

政府采购项目属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必须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其余项目由采购人自由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采购单位指定采购代理机构。根据浙财采监字[2007]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规定采购预算金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采购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择优选定采购代理机构。工程项目概算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以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引导招标代理市场的有序竞争,营造“质量取胜,服务为先”的市场氛围。

六、

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各个环节的监督及标后管理工作

1、根据目前招投标工作的实际情况,着重做好招投标各个环节中执行法定程序的监督,继续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及对各中介代理机构的督查工作。今年共查处投标人不良行为3起,造价咨询机构1起。对代理机构进行了31次不定期的检查。通过检查,共查处伪造证件等不良行为12起,对查实的企业取消其投标资格,对不认真履行代理职责的招标代理机构采取扣分、停止代理资格等手段进行了处罚。

2、进一步加强标后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一部分反映比较突出的,无故拖延工期或由于低价夺标导致质量差、进度慢的中标单位,及时下发了督查通知书,敦促其加强管理,加大人员、机械投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另外,我办还配合市纪委查处了城西街道石明塘村土地整理项目的串标案。

12月中旬,我办还邀请省级有关专家,对2007年部分政府采购项目履约质量进行了一次重点检查。检查发现: 存在电脑使用故障较普遍,部分投影机的安装位置不正,部分壁挂式空调室内进出风口积尘较严重、个别因安装原因导致制冷剂泄漏等情况。为此,专家建议采购单位网络维护人员应定期对终端电脑进行维护,并对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宣贯。供应商对空调、投影机等设备在重视产品性能质量的同时,还应重视售后的安装和维护保养工作。

七、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

1、建立专家能进能出,定期更新的动态管理机制。

根据目前专家库专家不足,个别专家长期不来等现状,首先对现有的专家库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一些长期不参加评标,评审过程中经常出现倾向性行为的专家进行整理。告知本人进行书面确认后在库内予以注销。目前共清理出库专家10名。同时,采取通过媒体发布征集评标专家公告,主动上门向各级部门挖掘人才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我市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评标专家队伍。截止目前,新征集到专家18名(市内9名,市外9 名,分7个专业)。通过清理扩容,现共有评审专家307名,分41个专业。其中市内186名,市外121名。

2、加强业务培训。

为使专家能全面了解招投标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12月13日,我办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对评审专家分批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增强了专家对招投标工作的准确理解,提高专家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严格评标专家行为监管。

对评审专家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出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加强对专家评标过程的行为监督,建立发现违规违纪即予以警告直至取消资格的清出机制。

八、重视投诉管理,做好信访和举报投诉受理和调查处理工作

今年,我办以投诉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优化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管方式。一方面在政策法律法规上予以解释、疏导和宣传,并发挥监管部门的协调能力,让问题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得以快速、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对举报弄虚作假的事件决不姑息,查实后严肃处理。到目前为止,今年共收到投诉举报事项36件(其中工程类31件,政府采购类5件),均做了认真处理和答复,招投标各方满意度较高。

九、做好产权交易监督管理 2006年8月份开始产权交易统一纳入招投标监管平台。我办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认真担当起监管任务,通过制作备案表格等方法严格备案程序。07年8月份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产权交易情况自查。

十、坚持“廉政第一”,加强对内部从业人员的管理,把好廉政关

作为监督部门,自身的廉政建设要过硬。办领导高度重视对我办内部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通过AB岗工作制,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强化内部工作人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外来不正之风的侵蚀。

2008工作思路

2008,我办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强市、创业富民”的总体要求,强领导、抓落实、重实效,切实把创新工作落到实处。抓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切实提升监管能力。

一、继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

08年将完善几方面的制度:一是对加强开、评标区的管理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重点在专家的抽取、接送和开评标的纪律方面;二是针对新的采购评标办法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并且规定对采购预算金额达到3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采购文件在公开发布或出售前,原则上应先咨询评审专家意见,或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开征求潜在供应商意见;三是对采购的标后管理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管理办法》等来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项目验收工作,保证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信息化建设,以科技提升监管能力

1、全面推行并完善计算机辅助评标。改进现有计算机网络设备,完成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实现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电子化,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清标、评标,促进招投标活动的信息化。

2、积极推行网上竞价系统,实现询价采购、协议供货二次竞价的全网络化管理。根据网上竞价采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一套配套的管理办法。另外,进行询价、协议供货之外项目电子化采购的探索和调研。

3、打造招投标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在现有的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工程招投标监管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将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纳入统一系统管理。根据镇(街)招投标工作要求,建设镇(街)招投标中心子系统,实现独立操作,信息共享。

三、加强对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等中介结构的监管力度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评制度,对各代理机构开展企业综合考评和专职代理人员个人考评,建立考评档案,并与企业投标信誉分相挂钩。

2、建立各部门联动的监督抽查机制,对中介机构的招标代理、预算清单编制质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检,提高中介机构工作质量。

四、加强标后管理

强化标后管理工作,抓好合同履约管理,有效整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行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一是进一步完善标后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标后管理督查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对无故拖延工期、质量低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定期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保时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三是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不定期抽查工作,营造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提高招投标各方自觉履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建立专业与常识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普及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常识,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调研培训,内部学习交流等形式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08将邀请有关专家实施几个层次的培训:一是对各政府采购和招标代理机构专职代理人员实施培训,提高招标代理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二是对评标专家实施培训,提高专家素质,以规范评标活动,提高评标质量,切实保证评标活动公正公平、合法和科学;三是对各政府采购联络员实施培训,提高各联络员对政府采购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和熟悉度,以进一步规范采购人行为。四是对镇(街)招投标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施培训,促进其工作能力稳步提高。

六、开展一次“百日服务”活动

构建“政府放心、采购人(业主)省心、投标人顺心”的和谐新局面。在08年1-3月份,趁财政预算还未下达,各部门相对空闲之隙,以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以“查找问题、改善规程”为主线,开展一次“百日服务”活动。活动期间,通过网上调查、媒体宣传、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同各方当事人的互动,广泛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因素和环节,为08年全年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基,铺好路。

第五篇:当前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区的招投标监管工作的现状

我区招投标主要分成三个方面,一是100万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二是政府采购目录中的货物采购,三是根据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对单一来源的工程进行询价,谈判。

我从2010年7月开始负责对招投标现场监管工作,一年多以来,基本上每天都有招标、采购或谈判发生,多的时候一天有

7、8个项目。虽然在现场中也曾多次发现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存在多处雷同情况,并制止了一些不规范行为,但发生在现场的违规问题毕竟很少,问题多发生在标前或标后。

二、根据会议纪要进行谈判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块的问题最严重,可以说基本上根据区长办公会议纪要进行的谈判都与现行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相违背,根据会议纪要进行询价、谈判的,多是一些重点项目、大项目,资金额也基本在100万元以上,多的甚至达到上亿元,为赶时间,而不走正常的招投标程序,不进市大市场,而这一点也最经不起上级检查的地方。

1、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越位”,我们不是在行使监督职能而是在行使谈判的职能,区长办公会议纪要中,不管是装饰装修、还是设计、绿化、工程建设都要求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谈判,我们有时都戏称自己为“全才”,专家只懂某个方面的内容,而我们什么都

懂。这样谈出来的价格又能有多少公信力呢?但根据会议纪要我们又必须去参加,不参加又不行。

2、工程先施工,后谈判。提请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的不少项目,在谈判前己开始施工,或己施工完成,或材料己进场,在谈判中,如果我们对某种材料的单价有疑问,再谈时,建设方就会有“己建好”、“不信我把进货单给你看”等理由,甚至有时甲方也站在对方的立场,甚至会以“耽误工期责任由你们担”的理由反驳我们,迫使我们作出让步。

三、工程招标与货物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招投标活动中,从参与的角度划分,可大致分为“四方主体”,分别是:招标人、投标人、评审专家和监督部门。这四方主体在招投标活动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或利益,在当前的招投标活动中,这四方主体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招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招标人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招标人在招标前与投标人私下谈妥低价条件,基本内容确定后才开始招标,并找来一些企业“陪标”;招标过程中,或利用招标条件设臵“门槛”,不根据工程实际要求提出若干不合理的投标入门条件;或在招标条件上暗做手脚,“量身”设立倾向性条款,为意向中投标单位开方便之门。更有甚者,个别招标人先行施工,在工程进行中或者完工后再提请区长办公会议讨论进行单一谈判。

2、故意或无意泄露标底,在现行的招标活动中,是由招标

2

人编制预算后,请报审计中介进行预审,审计中介预审后将预审价反馈招标人,然后再报区审计局进行核算,区审计局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核减,招标人会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将中介的预审价告之投标人,造成投标人的报价虚高不下。

3、故意拖延时间。招标人前期工作不主动,计划不周密,或故意拖延时间,造成招标时间紧,不够公告时间,往往以时间紧、任务重,便提交区长办公会要求单一来源谈判。

(二)投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虚假招标。

2、投标人之间互相串通,损害招标人利益;一些投标企业之间相互串通,彼此达成协议,轮流坐庄中标或借用资质进行围标,损害招标人利益,使招标投标流于形式。

3、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投标人在一些单项中故意报低价,一些单项故意报高价,将总价降低,中标后,串通招标人或以其它方式,变更工程量,对报低价的项目工程量进行削减,对报价高的工程量进行大量增加,最后决算审计时造成工程总价变大。部分投标企业恶意低价中标后,找各种理由拖延工期,手段、性质非常恶劣,以达到变更工程追加投资增大利润空间的目的。

(三)评审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功能无法实现;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

3

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

2、评标专家丧失原则,定向评标;一是打极端分,故意抬高或压低某投标单位的评分。这种专家往往抵挡不住“红包”的诱惑,见利忘义,在评标中为特定的投标企业“保驾护航”,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二按业主意向评标,不讲原则,丧失立场。这种专家以为评标委员会要向业主负责,应按照业主的意向进行评标并推荐中标候选人,导致评标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过多的考虑业主的想法,甚至主动去揣摩和询问,最终沦落为“暗箱操作”的工具。

(四)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多头监管”现象普遍;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划归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导致招投标管理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统

一、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责交叉、缺位越位和管办不分离等种种弊端的出现,降低了招投标管理制度监管功能。

2、监督力量薄弱;现在招标项目数量巨大,内容纷繁复杂,需要监督的内容众多,从公告的发布到招标文件的审查备案,从开评标现场到评标报告核准,从合同签订到项目实施,期间还要处理各类投诉,以现有的人员和设施根本无法完成,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3、招标项目的后续监管存在盲区。行政监督部门注重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而忽视了对中标工程的施工、验收和结算过程

4

监督,导致投标承诺与施工现场不一致,转包和分包工程,不合理地变更设计以及高价结算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需要严格后续监督和纠正。

四、解决当前招投标问题的一些思考

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规范现象的产生,除了政府职能存在错位、越位、缺位,还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及其招投标的体制设定存在缺陷有关,同时也与多年招投标活动中形成的社会“潜规则”有关。党中央,国务院对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200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当前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对策,加以解决。今年3月25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重申要着力解决招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有形市场,同时加强招投标活动和标后监督管理。对借用资质投标和出借资质收取费用、违法违规转包分包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要解决当前招投标方面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现行的规章体系;例如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如何把握?如何认定串标、陪标、围标及虚假招标等违法行为?目前有的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建筑工程虚假招标投标行为认定和处理办法》,对当前招投标市场出现的的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及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做出了

5

明确的认定标准,这样既规范了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行为,也给行政监督部门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创新招标投标监管体制,推进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要进一步理顺招标投标监管体制;真正实行“管办分离,监管分离”,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各自为政、自我监督等问题。将各行政监督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责划归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由该部门统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监督招标投标活动的专业执法队伍。许多省、市都成立了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办),超越了现行部门界限,能够统一行使行政监督权,值得借鉴。

(三)加快推进电子评标,网络远程评标系统建设;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招投标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在电子化招投标中,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监管机构在同一个交易平台上,实现从网上报名到合同备案的全部过程,其中在计算机辅助评标过程中,减少了评标专家的工作量,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评标程序和行为,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计算统计的准确性,保证招投标过程能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等虚假招投标现象,实现了办事的公开透明和高效廉洁,降低了招标投标成本,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实现真正的“阳光交易”。

(四)建立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重点加强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电子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录像和录音;设

6

立指纹门监督系统,对进出评标区域的评标专家、工作人员和监控人员等人员用指纹进行确认;对整个评标区实施通讯屏蔽,以确保评标过程的保密等。通过这些手段着力规范和约束招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监督人员以及招标投标参与者的行为,提高其自律意识,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纪检监察机关正确行使监督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到位而不“越位”,履职不“缺位”,监督不“错位”。不能过分强调监察机关的监督,而弱化职能主管部门的监督。监察机关负责对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执法职责情况的行政监察,调查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越权履职、行政不作为及乱作为等行为,严肃查处非法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六)对100万元以下的小工程实行明标明投,公开摇号。小工程在发布招标公告之前事先请中介公司进行造价预审,由区审计局根据预审价确定发包价格,并将发包价格在招标公告中予以公开。投标人也不需再自行制定本公司的投标价。从而达到避免出现“低价低质”的现象。在通过预审的投标人中,进行公开摇号确定第

一、第二中标人,减少招标方和相关工作人员在评标过程中的人为影响。

上一篇:招商中心电话管理制度下一篇:招商引资大会表态发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