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技术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CO-OFDM系统中基于数据扰动技术的物理层加密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念的提出,互联网业务进行了极速扩张,数据总量的规模也呈爆炸般的增长,这给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速率、带宽等性能更好的通信技术来支撑网络数据的传输,满足互联网业务的需求。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O-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能够有效抵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等特点,成为未来的光纤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与此同时,随着数据量的飙升,数据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个人隐私数据若是大规模的被泄露,将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对网络的安全性有着很多的讨论,学术界也提出了各种安全性增强方法。但是从使用成本、复杂度以及安全性等多方位进行考虑,在物理层进行安全性增强是最具有潜力的方式。因此本论文中主要对CO-OFDM系统的物理层加密技术进行研究。在物理层上对通信系统进行加密具有多样性,方式十分灵活。在CO-OFDM系统中,从设计灵活以及不额外增加硬件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本论文选择在电域中对信号进行数据扰动从而实现数据的加密,这同时也是结合了 OFDM信号的特性,易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本论文在调研其他加密领域中的算法之后,基于数据扰动技术对CO-OFDM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提升其安全性。加密的核心为数据扰动,根据对数据进行扰动的位置不同从而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加密方案。方案一为基于2D-SCL映射和布朗运动的物理层加密方案,使用2D-SCL映射和布朗运动数学模型对CO-OFDM系统的频域数据进行数据扰动加密,而方案二为基于超混沌映射和DNA动态编码的物理层加密方案,使用了 4D-Chen超混沌映射和DNA编码技术对CO-OFDM系统的比特数据进行加密。通过仿真系统和实验分别验证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并确保在不影响通信性能的前提之下,使两个方案密钥空间均在1090以上,能够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在确保密钥空间的前提下对信号的传输性能进行研究,不因加密而对信号的传输性能造成破坏。之所以通过数据扰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目的是将一些强随机性的序列引入到原有的信号序列之中,从而扰乱原有的信息序列相关性,达到数据扰动的目的,对原有的信息起到加密的作用。而强随机性的序列由于具有强随机性和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将会直接导致不法窃听方直接窃取信息的难度也明显增加。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信息安全;数据扰动;物理层加密

学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O-OFDM系统物理层加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CO-OFDM物理层加密方案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O-OFDM系统与加密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CO-OFDM的基本原理

2.2 密码学中的保密体制在CO-OFDM系统物理层加密方案中的应用

2.3 加密方案中涉及到的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

2.3.1 2D-SCL映射

2.3.2 布朗运动数学模型

2.3.3 DNA编码技术

2.3.4 4D-Chen超混沌系统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2D-SCL映射和布朗运动的物理层加密方案

3.1 引言

3.2 基于2D-SCL映射和布朗运动的加密方案的基本原理

3.3 仿真设置和结果分析

3.3.1 仿真系统的设置

3.3.2 加密系统仿真结果的分析

3.4 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3.4.1 实验平台搭建

3.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超混沌映射和DNA动态编码的物理层加密方案

4.1 引言

4.2 基于超混沌映射和DNA动态编码的物理层加密方案系统结构

4.3 基于超混沌映射和DNA动态编码的物理层加密方案的基本原理

4.3.1 DNA动态编码原理

4.3.2 超混沌映射控制密钥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1 仿真系统的设置

4.4.2 加密系统仿真结果的分析

4.5 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4.5.1 实验平台搭建

4.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期工作展望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上一篇:文艺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民商事判决执行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