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园分析

2022-08-26

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分析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初步投资分析报告

一、区域概况

本项目位于荣成市虎山镇驻地,距威海飞机场30公里,距石岛港20公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气候条件良好,项目区域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

二、项目背景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生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体验。农业观光园凭借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民俗风情浓厚等独特特点,对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 1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3、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五、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山东盛泉集团

山东盛泉集团成立于1993年,经过十九年的艰苦创业,现有总资产10亿元,总注册资本1亿,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新农村建设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产业、文化科技产业四大产业模块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霍尔多巴吉种鹅养殖基地和航天丹参基地。公司在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政治方面获得诸多荣誉,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项目的总体规划 三)、建设规模

本项目包括养老休闲园、观光采摘园、民俗旅游园、农家乐及养生休闲区等。其中养老休闲园约8万平方米,农家乐四合院0.5万平方米。露天采摘园占地700亩,其中果树类占地

- 3后,老年公寓将可容纳3000名以上老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滨海养老社区。项目以做标准、做连锁、做规模的发展思路,计划在荣成、威海等地开设分园。

⑵生态果园是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科学配臵,以及园区光、热、水、土、养分和大气资源等的合理利用而建立的一种以果树产业为主导、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的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果园生产体系。生态果园将种植桃子、苹果樱桃等十几种农作物,占地约220亩。

⑶百草园种植各种花草和绿茶、西洋参、丹参等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约200亩。

⑷蓝莓区主要种植蓝莓和葡萄。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种植面积约50亩。

⑸农家乐:观光园建有较大规模农家餐饮、住宿服务区,餐厅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几十个大、小包厢,设施齐备。可同时供上百人就餐。餐厅菜肴大部分使用农业园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农家乐建设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⑹其他还包括化公园68.2亩,生态公园72.3亩,特色散养区24.3亩(具体情况参照项目规划图

2、3)。 ⑺道路系统

- 5以各自所占股份比例享受利润分成。集团公司可以将土地作价入股,这就要求项目土地使用权转移到项目公司名下,因此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①集团公司象征性出资,双方成立合作公司;

②由集团公司委托该合作公司对项目进行开发,并规定项目开发完成后实现的经营收入全部用于归还合作公司的开发投入直至偿清为止;

③待合作公司实现净收益时,集团公司以相当于双方认可的土地价值的投入比例分享经营收益,但双方须以该收益收购合作公司股权达到预先达成的比例。

④双方在一定的股权比例下继续经营,分享利润。

与固定回报的方案相比,此方案既可以保证合作公司开发该项目并获得利润的合法性,还能最终达到合作经营、长期盈利的目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双方应在项目建设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对合作公司经营利润的分配机制、合作期限、股权转让等细节,以确保双方公司权益,并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六、SWOT分析

S:优势

观光园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服务周到,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

- 7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别吃穿以外追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三)、市场营销对象

1、上班族,

2、家庭,

3、外地游客,

4、学生,

5、中老年

- 9

(三)经济效益

本项目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观光门票收入、绿色餐饮、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等。根据本项目的经营能力,估计年接待游客可达30000人次,在门票收入上,每人次30元计算,则年收入可达90万元:在餐饮消费上,以每人次40元计算,则年收入可达120万元;在生态观光方面,以每人次消费2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60万元;在本项目的特色民宅里上,每人次消费50元,则年收入达150万元;在养生休闲区,以每人次消费1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养老休闲区收入在1500万,农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00万。综上分析,本项目的年收入保守估计将达到2320万元,年费用约为700万元,每年利润约在1620万左右。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本项目的前景十分可观。

九、管理、服务保障

1、现代化的管理:与附近村民合作承包,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的方案,统一管理与责任分配相结合。

2、人性化的服务:宽敞的停车场、清洁的公共卫生间、服务咨询台、可供休息的长椅、导游服务等设施和服务,给游客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3、全方位的保障:保卫室和医疗中心保障了游客的安全,

- 11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三)、生态观光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

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十

一、结论:

1、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

- 1314 -

第二篇:我国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分析如下: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南京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农业观光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我国台湾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观光农业已有了一些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各地对观光农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许多大城市的观光农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目前,广州的近郊仅观光果园就有近百个,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旅游收入近亿元;北京近郊的观光农业景点也达130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获得经营性收入同样在亿元以上。因此,观光农业在我国有其生存、发展空间,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将会有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随着城镇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居民们也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和体验乡村的朴实生活,以解除紧张的工作压力,从而得到放松。因此,农业观光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项目的实施,将有以下几点意义:

------------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并宣传普及农业生态园的重要意义

一、 农业生态园区的开办有助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逐渐凸现,如何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很难满足农民在生产实际中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强烈需求,迫切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来补充。从1994年开始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连接科技、农民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考虑到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三农”问题能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所以农业生态园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二、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农业生态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在近年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也面临着发展的无序性和盲

目性等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对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经过深入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即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

三、 会使当地民众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农业观光属于产业观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让农民从“功能农业”中致富。农业观光的出现,不仅给乡镇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四、 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

农业观光园也是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 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农业观光游的好处。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特有的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资源,从事观光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农业观光园让游人参与到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从活动中获得那种亲身参与的快感。游客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和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而且前往农业观光园的游客在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同时又不会破坏自然。

六、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逐步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

坚持以当地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以及种、养、加工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给社会带来财富。

七、会使当地民众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农业观光属于产业观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让农民从“功能农业”中致富。农业观光的出现,不仅给乡镇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八、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由于生态旅游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不多,就业成本低,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还要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的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其次通过调查我们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农业生态园旅游的发展方向

对我国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分析如下: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南京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农业观光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我国台湾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观光农业已有了一些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各地对观光农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许多大城市的观光农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目前,广州的近郊仅观光果园就有近百个,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旅游收入近亿元;北京近郊的观光农业景点也达130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获得经营性收入同样在亿元以上。因此,观光农业在我国有其生存、发展空间,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将会有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随着城镇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居民们也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和体验乡村的朴实生活,以解除紧张的工作压力,从而得到放松。因此,农业观光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观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还比较单一

大多数园区从事种养殖业和初级加工业。在新的竞争时期,需要一些园区来为农业提供技术产品、提供服务和保障,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来孵化农业生物技术的创业活动。发

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园区主要集聚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制造、技术服务和商务服务,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商务平台,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技术的重要环节,成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动力。国际上直接从事种养殖的园区很少,种养殖业仍由广大农户来做。

其二,投资主体比较单

一、集中

在我市现有的41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绝大多数园区的投资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工商资本投资只有寥寥数家。“由于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在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方面不具备优势,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势必会受到影响。”市农业局有关人士说。

其三, 缺乏规划,发展无序

目前多数观光农业项目基本上以村民或企业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查,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1.各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缺乏必要联系,更不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2.个别地区并无良好开发条件,却盲目开发;3.同一区域内观光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功能雷同,造成恶劣竞争。

其四,产品开发层次低,结构逼近合理。

观光农业产品多观光采摘活动,购物、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类型活动项目较少;对农业资源、观光资源、生态资源开发的较多,但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另外,目前开发的观光农业项目大多受规模所致,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性消费需求,产品的数量结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等有待调整。

其五,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作用弱。

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经营水平普遍低下,营销手段缺乏、服务设施落后,再加上经营淡旺季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景区经济效益低下,除自身难以为继外,也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另外,也有部分观光农业园区虽然效益较好,但由于产权关系或其他原因,景区周围居民参与程度低,不能从中直接受益,导致社会矛盾产生。

其六,缺乏规章和监管,发展尚不规范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更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不仅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经营过程也缺乏有效指导、监督和动态跟踪管理,造成项目建设随心所欲、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乱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观光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篇: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

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罗源县农办2011-4-18)

休闲观光农业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是以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农业生产活动为载体、以农民生活方式为基础的乡村游俗称农家乐。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核心内容的旅游经营项目。为适应现代都市居民到农村回归自然,体验纯朴、天然的生活情趣和崇尚“人与自然和谐,休闲与康乐互动”的时尚。

一、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现状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福州市东北部,东濒东海,西与闽侯县交界,南与连江县相邻,北与宁德市接壤。罗源县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罗源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罗源湾万顷碧波,县内岱江如练、禾山似雕、碧岩险峻,宋代十八罗汉石刻、陈太尉宫风格独特、建筑精巧,岱江畲族风情漂、海上狩猎有惊无险,畲族风情古朴典雅,山珍海味为众多美食者咂口称奇。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优越的乡村田园风光和自然条件为罗源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 1 页

近年来,罗源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很快。目前,罗源县已建成休闲观光农业点6个,资产总额达2316万元,年接待游客16.8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2866万元。从已建成的休闲观光农业点来看,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休闲农业园区型,如姆龙谷生态园、西洋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旗峰生态农场、溪坂农家乐;二是民俗村型,如霍口福湖畲家乐、许洋畲家民族生态旅游村。

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罗源县休闲观光农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认识不到位,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

人们习惯性地把观光休闲农业与我国其他城市的名胜古迹、著名景点等同并论,认为罗源缺少像黄山、武夷山、西安兵马俑等类品牌资源,没有旅游资源可开发,缺少发展动力。从全县项目布局来看,没有全面发展的意识,在项目安排上存在着重工业招商,轻旅游引资;重石材开发,轻生态保护;重传统农业耕作,轻休闲农业培植。

2、缺乏规划和规范管理。

目前罗源的观光休闲农业基本上还是以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农户或投资商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有些项目做得粗糙,在为游客提供的服务项目上也缺少规范。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城镇化和过度商业化倾向,主题不鲜明,布局结构不尽

合理。此外,经营者的素质一般不高,管理不够规范。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

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同时还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

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3、缺少投入、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罗源目前观光休闲农业的项目比较单一,集中在吃农家饭、采摘、钓鱼等常规活动,缺乏创新与特色,尤其是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较少,对罗源本地的民俗、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造成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由于缺少投入,规模小,导致宣传力度不够。在宣传策略上,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也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此外,部分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水、电、通信设施不配套,卫生条件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这将影响人们的休闲观光体验。

三、加快罗源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路

1、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引领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所作出的与时俱进的战略抉择,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次新的飞跃。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首先,应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乡村旅游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工作,并建立管理、统计和教育培训制度,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其次,建立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建立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网站。第

三、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例如安排专项资金奖励,税收优惠等等,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作为建设生态罗源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从长计议,系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观光农业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

的要求,注重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

综合罗源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渔特产,罗源可以规划发展的观光休闲农业有两大类:一是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型。如飞竹镇借助其毛竹,碧里乡借助其渔村和西洋村养花传统来发展生态型休闲农业,但海上酒楼要通过申请评定省级“水乡渔村”旅游接待点,增加海上游乐项目,巩固罗源湾海鲜品牌;白塔要以禾山自然景区为依托,完善配套设施,借助云峰寺的知名度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二是民俗型。如福湖村和许洋村,应以“畲”字为品牌,在已开发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畲族文化内涵,提升岱江畲族风情漂流品味,改造畲家山庄住宿、餐饮设施,增加娱乐项目。观光休闲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罗源畲族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是全国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霍口福湖畲家乐和许洋畲家民族生态旅游村项目策划时,要注重畲族文化,通过畲家服饰的展示,畲家山歌和畲家拳术的表演,畲家婚礼的模拟及游客的参与,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

3、多元融资,加大宣传

在投融资方面,单靠政府资金投入远远是不够的,因此要大力拓宽投资渠道,要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引导石材产

业整治重组、转产转业结合起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吸引外资,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比如,休闲农业资源所在地的村集体入股,农户以山田或房屋入股等等。要坚持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建设。罗源优美的乡村风光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罗源,才能吸引人们去领略罗源的秀丽风光,体验罗源休闲农业的乐趣。

第四篇: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休闲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从一个全新角度解析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机遇与挑战所在。

【关键词】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农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2010年人均GDP为52058元,位居全国第四,随着浙江省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浙江人民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对类似于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这样短期旅游的需求大大增加。休闲观光农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吸引着政府和专家学者的眼光。 1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独特的区位优势。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快速且成效显著,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7035个,有中国特色之乡50多个,茶叶、水果、水产品、竹木、

【2】花卉、食用菌、茧丝绸、中药材等具有优势和特色。同时,工商企业实力雄厚且充满活力,

民营企业家和率先致富农民愿意积极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不断推陈出新的名优新产品、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宝贵的人才优势,加上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充满活力的机制优势和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都为我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方便快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游客参与农业休闲观光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九五”以来,我省旅游交通能力逐步提升。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沪杭甬、上

三、金丽温、杭金衢、台金、甬金、诸永高速公路;甬台温、杭宁、申嘉湖杭、乍嘉苏等高速公路部分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一级公路已达2000公里以上,“康庄工程”使公路路面硬化到村工作快速推进。杭浦高速公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以后,已串联起宁波、乍浦、上海大小洋山港四个港口群,拉近浦东、萧山两个国际航空港,从海陆空缩短了长三角的时空距离铁路的复线改造、火车提速、旅游专列的开行、航运的内河改造、港口建设、船舶更新等都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行环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建成通航,改善了我省的客运航空条件,为开通杭州至全国各省市、浙江至世界各地区的航线奠定了基础,为我省国际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国内长线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省内外游客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游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广阔的消费者市场。长三角收入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值,居民有假日出游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对旅游的质量和意义有更高的要求。从我省现有的客源市场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

【3】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84.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9500万人次。全省已初步形成以

杭州为中心,东、西、南、北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全省旅游网络。还成功推出了“新

1江南秀丽山水”新线路,拓展了我省接待入境游客的区域。从百姓意愿来看,城区规模的扩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都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的恬静悠闲,走出城市钢筋水泥丛林到农村大自然中去观光、休闲、度假的愿望强烈。从消费能力来看,长三角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早已远超3000美元;并且国内多数城市的居民已经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经济支付能力。我省资源丰富,作为上海等长三角大城市居民的“后花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绝大多数项目特别适合城乡居民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

4)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省委、省政府200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渔业和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近年来,全省一方面以13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代表的农业园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科技示范场等建设得到快速发展【4】;另一方面,我省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这些客观上不仅为我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累了经验,更为我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既符合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又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现实举措,更是新时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

5)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浙江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了一批高效生态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等6大类。到2010年底,全省已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 1683个,从业人员7.44万人,园区面积80.15万亩;年接待游客4214.29万人次,年总产值达 52.8亿元。2009年由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省旅行社协会和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联合评选了12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优秀线路的8条线路。整合并突出了我省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6)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从2007年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和2011年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不难看出,省委省政府对休闲观光农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极为重视,此外,配套出台的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特色示范农家乐、农家菜评比大赛以及各种奖励机制都使得投资者、农户们的经营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带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1.2劣势weakness

1)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效益不高。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乡村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浙江省的多数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可行性研究,显得杂乱无章。投资者简单地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整体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低。浙江省最早的休闲观光农业普遍是小规模经营的农家乐,现己开发的多数观光农业项目规模小,综合接待服务能力低。部分观光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憩服务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目通往观光园区的道路多为村野小道,行车不便。这些都影响了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导致旅游效应低下

3)项目内容单调,缺乏特色。全省休闲观光区多为低档次、小规模、较散乱,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较少,多数观光园区设施普遍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高品位。由于受农业规模、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浙江省目前的观光农业产品类型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缺乏真正体验农村民俗民情、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旅游项目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文化基础的项目,无法满足游

客高层次文化活动的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回头率。

4)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与细分。浙江省目前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往往就资源论资源,不重视市场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缺乏针对目标顾客的产品开发,未能提供分层次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对现有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单体市场占有率低。据调查,浙江省各大旅行社在省内游的线路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农业观光景点被推介,因此,游客对观光农业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多,故难以产生旅游动机。

5)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目前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生产、加工、营销工作的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事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短期的岗前职业培训,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例如,浙江省凤生香草园种植了几十种香草,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却无专业人员讲解介绍,单凭游客自己观赏,无法达到预期的旅游目的。而一些观赏园中,即使有人讲解,也是生硬地背讲解词,不能从科学、艺术、美学的高度介绍景区的各种知识,对于游客现场提出的各种问题也无法回答,大大影响了游客的美好感受。

1.3机遇opportunity

【5】1)“假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世界旅游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

美元以上时,旅游业将进入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人均GDP为4400美元,为中国居民旅游出行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潜在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放假,“长假”变身“小长假”适合周边居民短途旅行,而春节、国庆节两个旅游黄金周,则更适合各省的客人来浙旅游。

2)各种文化主题活动带来机遇。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的三大国际盛会。2011年全国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更为浙江省增加了知名度。世界休博会“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主题演绎,是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盛会,第一届世界休博会有6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海外客商赴会,计划接待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海外游客100万人次。第二届世界休博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做精、做强,面对世界休博会历时半年、数以千万计的巨大客流,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带来了可观的创业和获利机会;举办世界休博会所引进的先进休闲理念,倡导的健康休闲方式,丰富的休闲体验项目,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寻求创新和突破,推动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发展。在打响浙江省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加大观光农业旅游精品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地客源。

3)浙江海洋经济区带来的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国家第二个海洋经济区,它包括了浙江全部海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设区市的市区及7个市下辖的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示范区陆地面积共3.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000平方公里的海岛,占浙江全部国土面积约1/3,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海岛观光农业,做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海岛休闲观光产业。

1.4威胁threats

浙江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会受到地理、气候、环境相似的其他地区观光农业的威胁。【6】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来上海和江苏的挑战。上海、江苏和浙江在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上海观光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己形成观光农园、体闲农场、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民宿民俗、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观光渔场、观光牧场等多种旅游形式。不论是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还是开发建设、推广管理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而浙江省的观光农业仍在多类农园发展阶段,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两地观光农业结构上的同构,以及发展水平上的落差,势必影响浙江观光农业的竞争优势,分流部分客源。此外,江苏省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其休闲观光农业点拥有量在国内各省份中位于前列,以其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品牌打造凸显成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对我省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带来同质竞争的威胁。

2推进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应以休闲观光农业的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文化传承等主要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加强领导,科学积极地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培育成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闪光点。

2.1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来培育,在政策扶持、项目建设、规范管理、工作引导上加大力度,研究出台一批可操作的政策,及时解决影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休闲观光农业园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市场导向要求培育市场主体、建设高效便捷的市场流通体制(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科学的项目。同时必须考虑到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形式多样性,参与主体广泛性的特点,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是休闲观光农业成功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观光农业发展协调服务,制定观光农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和行业管理规范,对项目立项条件、申请程序、管理制度等事宜予以明确。政府通过设立发展基金、减免税收、补贴、低息投资贷款等对农业旅游给予特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服务规范,举办节庆活动宣传造势等工作,可以起到强力助推器的作用,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南京市在推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启动市场化运作,成功实施“政府+旅行社+景点+农户”合作发展休闲农业的模式,它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与旅游客源地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企业、农户和游客之间良性循环,取得了“三赢”的效果

2.2科学定位,理性开发。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产业布局,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开发基础上增加观光功能,帮助农民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使休闲观光农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做好节约耕地、水土保持以及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观光农园的数量很人但规模都比较小,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区在半径为

29. 5 km区域才可以发挥最人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的人多数农业观光区的半径都低于这个数字。科学的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要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的倾向。科学规划要求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挖掘农村生话风貌和乡上文化内涵,注重生产、生话、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结合,同时也要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2.3政教合作,部门联合。目前省内大多民营自建的小型“农家乐”都以农民服务员为主,他们的思想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在游客繁忙的季节往往会降低服务质量,导致游客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培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的管理人才、规划人才、导游培训教育人才,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2009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7】

浙江省农业厅合作打造“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研究基地”,目的是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充分融合,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休闲观光产业的整体素质,开创我省乡村旅游新面貌。此外,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网络体系,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两个部门也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2.4主打产品,强调游憩。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观光农业主要处于观光阶段,而农业景观、农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样造成了淡旺季严重失衡,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庭冷落。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信息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发布,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合作进行项目推介,协助开发文化节、展览会等进行宣传促销,增加休闲观光农园在淡季的可玩性。休闲观光农业追求的是新、特、奇的农村农业资源和人文文化,优势在“农”字、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应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应以新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在开发话动项目时,必须突出特色、突出参与性,从整体上提高休闲观光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5品牌创建,特色宣传。浙江省多数观光农业景点的旅游功能多为其生产功能的延伸,处于次要地位,这使得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不足,所以很多观光农业景点宣传促销力度不够。【9】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使潜在游客了解并相信产品质量,对观光农业的经营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我省应根据自己国情,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文化风俗等地方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做好规划,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大型的节庆促销活动,对于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名气,营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氛围,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每年可举办大大小小近百个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每个节都应以当地规模农产品和特有的农业资源为载体,通过主题鲜明、参与性娱乐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和旅游线路,拓展和挖掘农业旅游市场,使各地休闲观光农业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申报和展示宣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全省休闲观光农业树立成功典型。

2.6协会带头,强化服务。2008年12月,在浙江省农业厅、省民政厅指导和监管下,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成立,我省应利用这一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景点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休闲内容策划设计水平,增强开发项目的特色,建立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培训服务,促进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型向旅游服务型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设立、细化促销宣传专项经费,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7重视教育,传承文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郊野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成分,休闲观光农业园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知识教育,增强人文、科学配套讲解服务。农园应向人们提供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环境、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激起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等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并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农村文化。由于传统农耕文明文化和休闲娱乐思想的侵浸,以及民俗习惯的凝聚力和我国文化的延续性,使得我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旅游活动具备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展示性。如农村二月二闹春社,男人们在野外赛田鼓、喝春酒,尽兴狂欢。清明前后到田野乡村去踏青、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花等等。通过加强文化传承功能也能开【8】

拓更为广泛的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宋金平,盖文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2):31-3

4【2】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R】2005:9-10

【3】皇甫宁.2010年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R】2011:5-6

【4】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5】陈浩,朱亚波,徐爱琴,等.泰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7(5): 11-12

【6】王志新,石巍.标准化促河北农业示范区大幅增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 03- 25(7)

【7】王文婷.论我国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8 (8).:67-69.

【8】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北方园艺,2009 (6):33-36.

【9】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 (4).:45-49.

第五篇:生态农业报告,生态农业观光园计划书,生态农业案例,生态农业观光园案例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具备初等数学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进行各种生态经济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但是,这些方法在全面深刻地反映系统本质上存在不足。应用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发展起来的各种现代评价方法,理论基础和科学性强,运算手段先进迅速,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和探刻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各种经济变量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用现代方法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的评价效能、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可比性原则 评价结果应具有系统自身在不同时段的纵向可比性及相同层次的不同系统在同一时点的横向可比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个方面:(1)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功能和效益;(2)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为综合功能效益评价服务,指标体系的分类设置要便于进行权衡分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给同类指标以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3) 要对各种指标进行统一量纲和无量纲处理,使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相同的意义。

构建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般倾向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可将一些量化困难的定性问题 在严格数学运算基础上定量化;将一些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分析。

AHP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地给出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

上一篇:生态观光农业申请书下一篇:商务局工作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