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专业合作社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合作之路,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讲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农民合作社产生与发展

①合作思想孕育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目睹英国圈地运动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写了《乌托邦》一书。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就通过法律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

,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

在乌托邦里,“财产共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管理共有的财物”,在这本书里已孕育了合作思想。17世纪意大利康博内拉《太阳城》有了理想国思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人欧文。傅立叶是合作思想的提出者,他提出和谐社会制度及这个社会的基层组织“法朗吉”的设想。“法朗吉”是有组织的生产消费合作社。欧文是建立合作社运动的创始人。1824年,在北美 1

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立刻去寻找最适合他建立新社会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新和谐公社”。这里绿树成荫,工厂林立,在村子中心,有会议厅、阅览室、学校、接待室、小孩无条件入学,其他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实践失败了,但是马克思对其有高度评价:说他的伟大实践无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为过的。数十年后,欧文播下的合作制种子在他的祖国英国曼彻斯特以北30多公里处罗虚戴尔镇开花结果。这个小镇英国当时的纺织工业中心,全镇2.5万人,以传统手工方式盛产法兰绒数百年不衰,1820年,镇最大厂主购进第一部棉纺机及相关作业机械,成倍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使得许多手工作坊相续破产,手工业者纷纷失业。饥寒交迫笼罩了整个罗虚戴尔镇,家家户户为温饱奔忙。这个曾经富甲一方的纺织工业古镇一时成了饥饿之城。许多人在一系列罢工失败之后。1844年12月在罗虚戴尔镇建立一个小型的消费合作社,取名罗戴尔公社先锋社。主要计划是①设立一所商店,供给本社社员粮食、服装和食品②购买和租赁房屋,给失业和收入低的社员耕种等等到1850年为抵制商人提价开办了面粉厂、又成了批发联合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制定了有名的罗虚戴尔原则。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把罗戴尔社的办社原则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办社原则,写入联盟章程,被称为罗虚戴尔原则。

1995.9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大会,通过了新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当今世界合作社的发展从农业到工业,从生产到消费,从住房、医疗到信贷、保险,全方位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全球30亿人生活依靠合作社,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统计,目前

全世界共有超过8亿人共同参与了合作社运动之中,加入国际合作社联盟成员有2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合作社民间团体组织。农业合作社是各类合作社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占全球合作社总数36%,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农业合作社。有的农户甚至参加了几个专业合作社。

②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

清末民初,便有人宣传合作社,北京师大学堂开设课程有关于合作社内容,北京大学学生191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费合作社。上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发展了一批合作社。晏阳初是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创始人,曾在定县农村建立了一批合作社,说明我国在旧中国就有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

我国领导人也有很多关于合作社思想。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建立合作社可以成为商人的中间盘剥。

刘少奇认为合作社在中国有极大的光明的发展前途。

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也包含发展合作社思想。

③新中国成立了合作社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互助组 、高级社,这个受到了农民欢迎,到高级社(人民公社)出了问题,主要是产权制度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又一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在专业合作社组织中,农民社员都保持了独立生产者身份。合作社和社员之

间是个利益共同体,这与以往人民公社是大有不同。现在成立的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各种专业生产者的联合,所以农民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又是一个产权比较独立的。跟过去的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的归大堆,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不一样。这与以前人民公社大有不同,当前的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很有吸引力。

(截止2012年底,启东市已发展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49家,其中2012年新增161家。工商登记的入社农户数达32.81万户,比2011年新增15.8万户;入社率达91.2%,比去年新增40.1%个。农民销售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总数达到37家,成员合作社90多个,带动农户数8万多户。据统计,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为358个、79个和78个,占比分别为55.16%、12.17%和12.02%。这说明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是以上述三种行业为主;出资额以低于50万为主,占总数的40.42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目前,启东市合作社拥有商标40多个,年销售农产品100多种,总销售额达到5亿元,其中,“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燕蜻蔬菜销售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在上海及苏州等大中城市开设门市78家,销售收入2.8亿多元,为农产品进入上海等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

二、合作社的特点及作用。定义(性质)产权制度

现在合作社和以前人民公社合作社不同

用农民的话说概括为六个字:“两在 ”、“两先”、“ 两自”。

“两在”

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在家:一家一户进行生产,比如养猪,在家自己养。服务在社:统一供饲料,统一免疫,统一销售产品。

“两先”,先有专业生产,后生产者联合,先有专业化生产,后有专业合作,先有群众意愿,后有组织建设,不凭长官意志。

“两自”,自主管理,自由进退。自己选举理事。谁头脑好有经营水平谁能代表群众利益,就选举谁当经理。理解入社,退社自由。

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权利平等,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互利的本质特征。既要充分保证

全体成员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也要保护一般成员与出资较多成员两个方面的职权性,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

合作社所有成员地位平等,只有多数人同意的事情才能办,合作社决不能被少数人控制和垄断,成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

①作用之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或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作用之二,形成标准化生产,形成品牌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山东的一个同盈绿色养鸡合作社,对社员实行十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每个鸡蛋加上同盈的商标,农业部颁发无公害产品认证,结果创造了一个市场认同的品牌,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惠萍镇惠安村村公共服务中心,人们把过去山药、芋艿、香菇、赤豆进行包装,印上惠安村商标,每公斤要高出市场价4元。

③增强农民市场谈判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据典型调查,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收入高20%,有的甚至更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统一服务,开拓市场,可以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价格或降低农资供应的价格,使农民得到实惠。

④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减少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

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难等地问题,可以通过农村中介组织及时把各种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还可以帮助农民寻

找到农产品的销售出路,促进农产品销售。

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农民不仅是一个生产者,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主人翁地位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技术水平,农民的素质提高了

第二篇:养猪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我镇东北村积极发展养猪业,特别是在龙经理等养猪大户的带动下,东北村的养猪业逐渐壮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养殖户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多年来,从购进仔猪,到加工饲料,再到防疫,直到最后的销售,各个养殖专业户大都是各自为政,这无疑使养殖专业户消耗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财力。因此,他便思考如何能够把广大养殖户联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致富,共同抵御风险。在他的带领下,东北村几家养殖户申请成立“东北村养殖合作社”。

在农业局、畜牧局、工商局、镇政府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下,经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合作社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合作社是由养殖户自愿参加、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组织。合作社成立后,在总经理龙宗华的带领下,从购进仔猪、加工饲料、防疫、养殖技术指导、喂养直至销售的全过程为养殖专业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效益非常明显,不仅东北村的养殖户纷纷报名参加,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养殖户,目前,入会养猪专业户已达120家,合作社注册资金2万元,拥有生产猪800多头。目前,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规模,实现了养猪业良种繁育、生产、销售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合作社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规模不断壮大,合作优势逐渐凸显,在发展中坚持“六个统一”。

一、统一饲料供应。合作社积极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经多方努力,与饲料公司达成合作发展意向,代表社员与饲料公司签订了《无抗饲料购销合同》,优质优价为全体社员提供无抗生素发酵饲料,并负责做好配套了科学喂养技术培训,不但降低了饲料成本,每吨比市场价便宜15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社员的料肉投入比由原来的3:1下降到2.4:1,牲猪育肥期比以前缩短25天左右,较好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

二、统一疫病防治。对生猪生长的每个周期,合作社都会组织业务部门技术专家,对养殖户开展生猪疫病的防疫技术指导,确保了防疫质量、有效防空疫情发生蔓延。针对当前社会上生猪用药过多、过滥的问题,合作社全程跟踪监督用药情况,对社员统一提供药品,既节省了用药开支,又实现了低抗肉的标准。

三、统一培训技术。合作社每月定期组织社员参与养殖技术培训,聘请区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开展普及型培训和针对性指导,重点解决社员疑难问题20个,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印发养猪技术书籍1200册,确保所有社员掌握了优质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饲料配置技术,提高了生猪养殖效益。

四、统一生猪销售。合作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下联结社员、上联企业和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社员的生猪销售后顾之忧。一方面联系我市比较大的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企业、合作社,社员三方的利益关系,出台了保护价收购制度。同时,与买卖生猪的经纪人约定,养猪小户销售生猪与规模养殖场的价格相同,无论社员销售猪的数量多少,尽量做到上门收购,不准压级压价,否则,以后不能再到合作社内收购生猪,社员的养猪利益得到保证。

五、统一建场指导。聘请专家为合作社技术顾问,通过现场考察论证,尽可能为建养猪场社员多提供几套建设方案,在建场施工时,指定专职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建场,确保所建养猪场科学合理。

六、统一良种引进。为保障仔猪质量,合作社统一联系引进优良猪种给社员养殖,经合作社多方面共同努力,所有社员养殖生猪瘦肉率在60%以上,出肉率在75%以上,市场价格高于其他产品0.5元以上,平均每头猪可多赢利100元以上。

虽然,经过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懈努力,为我区养猪业发展做了一些有益工作,但在下步发展中,我们一定严格依照合作社办社宗旨,积极努力,带动社员共富裕,为我镇养猪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农业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视角下的研究评述

摘要:本文针对之前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和国内理论、动因、组织、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最后作出简要评述。我国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较多反应政策、性质、地位与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应注重合作社制度变迁与安排、经济效益、国外形式与国内实践结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理论

影响因素

简要评述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世纪早期在美国出现后,国内外针对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根据美国商业组织的基本法律形式的表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者合作社”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营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和供应合作社。我国20世纪末期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逐渐大规模增加,也形成一些理论和成就。针对其定义我国最普遍公认的是2006年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解释,即:“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资源结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分类总结和评述。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视角

1.1 西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

20世纪早期学术界影响力最高的农业合作社理论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学派和市场竞争标尺学派。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皮诺(Aaron Sapiro)主张按照产品类别来组建专业合作社,并使其成为合法的单一产品垄断组织,这样便会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纠正不公平贸易条件;后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艾德温·G·诺斯(Edwin G·Nourse)认为合作社具有充当“市场竞争标尺”的功能,生产者可以依据这一功能来衡量其它从事销售行业企业的竞争程度如何。西方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研究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但对于农业合作社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对“农场的延伸”(即纵向一体化模式);二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一种独立的投资所有者企业变体(即(Investor一owed Firms,简写为IOFs);三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由生产者的联合行动而存在的一种联盟形式(即横向联合模式)。针对三种具体模式研究本文借鉴刘洁(2011)对20世纪40-80年代末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整理(见表1)。

表1

20世纪40-80年代农民合作社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视角 主要作者 Robotka(1957)、 Phillips(1953) Enke(1945)、 Helmberger & Hoos(1962)

视角 伸(纵向协调) 独立的企业(IOFs的变体)

理论方法 合作社理论框架、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理论、合作社模型构建

新古典理论、

1

主要观点 成员企业为从纵向协调中获益的一种联合 追求成员利益

优/缺点 缺点:个别模型缺陷 缺点:缺少稳Emelianoff(1942)、 农场的延

最大化的企业 态均衡 存在成员间利

优点:假设更Kaarlehto(1955)、 农场主的Ohm(1956)、 Trifon(1961)

联盟(横向联合)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益冲突的一种横向联合

加贴近实际

资料来源:对刘洁(2011),《农民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的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化、多元化,形成了把合作社视为“企业观点”的延伸,“联盟观点”的延伸,以及“契约集观点”的延伸,本文借鉴刘洁(2011)对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整理(见表2)。

表2

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拓展

主要作者

视角

理论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 博弈理论

主要观点 会福利最大化;能够促进市场竞争 质性,其行为是不同参与者讨价还价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目标最优化过程

Eilers & Hanf(l999)、Hendrikse & VeermanBijman(2002) 中的文献整理所得。

1.2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

民国时期,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民生主义之实现则是依靠建立合作社,当时的合作社是三民主义之“民生”主张需要,是基于“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基础。陈岩松(1953)先生对民国合作研究所得,基于工资制度的弊端,需发扬工农民主制,促使劳资合作,惟有合作社能解决问题。他认为合作社分为两类:区域性及专业性,区域性应与行政组织合一,专业性合作社对于城市专一经营一种业务,对于农村则是多种经营。陈果夫(1952)对三民主义与合作社关系的论述,“民生主义的内涵,为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欲求达到这两项目的阶梯,胥惟合作是赖。故合作运动,亦可以说是革命运动。”建国后到1955年,我国合作社发展相对稳定,之后开始进入大跃进,形成农村供销合作社、城市消费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渔业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针对农业合作社来看,其演进过程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四个阶段(见表3)。 表3

我国人民公社的演进 名称 互助组 时间 1952年

成因 个体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不

特点

四个或五个农户组成,以自愿互利原则结成劳动、农具

2

优/缺点 缺点: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 缺点:忽略了组织内部结构和决策特征 优点:治理结构的研究—打开“黑箱”之谜 Sexton(1990)、 “企业观Feinerman etc.(l991)、 点”的延Tennbakk(l995)

Zusman(1992)、Fulton “联盟观& Vercammen(l995)、 点”的延Alback & Schultz(1998)、 伸 Hendrikse(1998)

“契约集观点”的

新古典理论、合作社的目标是社

新古典理论、合作社是成员非同

代理理论、交不完全契约理论

合作社是一组契约结构和投资决策方面有其独特性

易成本理论、关系的集合,治理(2001)、Hendrikse & 延伸

资料来源:对刘洁(2011),《农民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创新

出现新的形式:季节性和常年性互助形式 能接轨,出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同时闲置劳烦情况 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 1953年末 日益变成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 初级社和互助组高级社 1956年初

政府组建人民公人民公社 1958年 社体制,为推进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基础上形成

和耕畜等生产资料要素互助关系,生产决策由农户独立做出

建立在私有基础上,土地归成员所有,只作价入股,统一经营,归私有的耕畜和大中农具归合作社有偿使用 以公有、集中经营为特征,除自留地其他土地归集体无偿使用,农民靠统一身份的劳动取得收入

是政权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公社为农村全部财产的主人,政府直接参与经营与统购、统销

由于按照出勤次数以公农业增长缓慢,存在较大波动

层单位,实现“政社合一”,分制分配,但效率低下,

初级社将总收入扣除生产费用、税金、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剩余以劳动报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报酬的形式分给成员 虽然扩大和深化了合作社规模,但是失去了自愿原则和退社自由

资料来源:仵希亮(2010),《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中文献整理所得。

20世纪80年代小岗村“大包干”之后,我国掀起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热潮。林毅夫(1988,1990)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变革,并进行了经验研究。邓小平(1993)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至于第二次飞跃,从长期来看,他认为仍然是集体化、集约化。接着形成了股份合作制,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内涵和拓宽了外延。康德琯和卢晓媚(1994)认为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产物,呈现一种混合经济形态,兼具有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三重属性。2006年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后形成了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多个法律法规文件,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理论。

从国内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发展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比较早期和完善,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更多偏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研究其经济效果,比较具有说服性和推广型。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还主要是从政策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研究过程,且起步较晚,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2.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动因

在国外研究方面,形成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个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家是从如何应对市场失灵的层面来解释合作社的产生。其中Veerman(2001)认为由于农产品投资的专用性一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等条件比较依赖,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或者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和相对力量不均,交易对方会利用这些专用性资产来谋利,此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会容易出现形成。新制度经济学家则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合作社产生动因。Ollila和Nilsson(1997)指出相对于独立的农户来说,合作社不仅有较强的规

3 模经济和竞争力,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风险,克服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频率,从而获得更大、更稳定的收益,这样形成利益诱导模式的农民合作社。

在国内方面,大多研究都是从合作社主体农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动因。学者黄祖辉(2000)从理论上说明了农民合作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经营的家庭特征,在农村家庭联产经营承包基础上,政府和市场引导和推动农民的合作,形成一种合作制度和组织体系,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马彦丽(2007)考虑农户生产规模小、存在普遍兼业现象,以及农户间的异质性强等特征,她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应若平(2006)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协调机制、自主治理机制、利益集团机制,描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发机制,从而把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学者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路径进行探析,其中刘婷(2011)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分析内生和外生力量如何联结起来共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指出不同区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行动者,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不同的形成路径。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成因的研究,国外两个学派分别从市场失灵和交易成本来研究,是从本质成因来解释其原因的。国内则是主要从农业制度和政策的变迁,以及主体农户追求利益和降低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多是从实践中总结原因的逆推方法来研究成因。

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研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研究较多,大多从形成模式、组织程度、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模式的研究。李瑛(2011)按不同标准对农业合作模式进行分类,按合作主体分类,分城市产业资本与土地的结合、农民互助合作社、城市消费资金与土地的联合;按组织形式分类,分契约式合作、会员型合作、入股型合作;按发起主体分类,分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村精英带动型、专家学者带动型、政府带动型。生秀东(2007)运用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概念,通过交易费用的仔细划分,重新解释了“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不断演进的现象。二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研究。张晓山(2006)分析中指出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现代农业需要创新基本经营制度,发育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和契约联结方式。在特色农产品流通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研究,胡云涛(2009)指出外部企业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是对等关系,目前农民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三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规模的研究。刘婧(2012)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研究,指出合作社资产规模大于200万元的样本存在显著规模经济,最佳社员规模为150~176人;小于200万元的样本不存在规模经济,最佳社员规模为68~100人;样本合作社均具有总体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品范围经济,特定产品规模经济和产品互补性各不相同。伊藤顺一等(2011)对合作社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用日均劳动收入测算,得出合作社对小规模农户效果明显,对大规模农户效果不显著。四是关于农民合作社组织范围的研究。应瑞瑶(2004)认为合作社变革有其内部问题,也有其外部因素,合作社外延在扩大而内涵在减少。

我国针对农业各产业的专业合作社研究近些年较多,也不断形成一些理论和经验,一些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进形成了实证性分析。

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 一种是定性理论分析。夏英(1999)把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制度因素、利益因素、权利因素、业缘因素(即产业和技术因素)以及地缘和情缘因素五个方面。张晓山等(2001)认为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低下的原因是部门垄断、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体制创新等。黄祖辉等(2002)指出影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分为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合作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尤其是制度环境因素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寇平君等(2004)认为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八个原因:小规模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与观念的制约、农业的弱质性、农产品流通体系、政府管理行为失当、乡镇企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土地制度、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及政策制度管理的约束。另一种是定量模型分析。石敏俊等(2004)、郭红东等(2004)张广胜等(2007)都用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他们认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张广胜指出农户文化程度和农村贫富差距与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而有关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及现有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是有些学者从合作社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朱红根等(2008)基于对江西省385户稻作经营大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认为户主文化程度、经营规模、农产品价格感知情况、稻作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程度、农田低于自然风险能力等对农户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显著;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种植历史、有无借贷、地理位置、当地农产品流通渠道发育程度对农户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不显著。郭红东(2009)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浙江省农民专业社的调查数据,他们认为物质资本资源对合作社成长的影响最大,组织资本资源也有较大影响,而人力资本资源对当前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并不明显。

归纳起来,朱艳(2009)认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产业因素、社员因素、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和制度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的制度环境因素、政府因素和宏观经济体制因素。

5. 简要评述

从规模和质量上看,我国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研究是基于成熟经济学基础很早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理论,现在这些理论成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国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比较完善,针对合作社的经济效果实证研究较多,对于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合作社的性质、发展历程、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因此,国内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变迁、制度安排等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二是对具体合作社的经济性效益研究较少,这样就不能更直观反映合作社的经济作用;三是目前较多地介绍国外农民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但与我国实践相结合方面尚显不足;四是大多集中于政策和法规制度上讨论,缺乏理论深层次分析和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岩松.合作讲话〔M〕.台北:正中书局,1953. 〔2〕陈果夫.陈果夫先生文集(第二册)〔M〕.政治经济,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52:34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4〕郭红东,楼栋,胡卓红,林迪.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

5 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08):24-31. 〔5〕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05):10-16. 〔6〕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03):13-21. 〔7〕胡云涛,贺盛瑜,杨晗.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业合作组织〔J〕.农村经济,2009,(12):127-129. 〔8〕康德琯,卢晓媚.股份合作制论述〔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02):28-34,41. 〔9〕寇平君.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八大原因〔J〕.农业经济,2004,(02):7-8. 〔10〕李瑛.论不同农业合作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255-256. 〔11〕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2〕刘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13-19. 〔13〕刘婷.不同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路径探析——基于ANT视角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16-25. 〔14〕刘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69-114. 〔15〕生秀东.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35-40. 〔16〕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35-44. 〔17〕仵希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41-42. 〔18〕伊藤顺一,包宗顺,苏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果分析——以南京市西瓜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05):2-14. 〔1〕应瑞瑶.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经济学研究,2004,(01):13-18. 〔19〕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6,(08):4-10. 〔20〕张广胜,周娟,周密.农民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市200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68-74. 〔21〕张晓山,罗远信,国鲁来.两种组织资源的碰撞与对接一四川射洪棉花协会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07):17-23. 〔22〕朱红根,陈昭玖,翁贞林,刘小春.稻作经营大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385个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71-79. 〔23〕朱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及变迁的探索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9:30-32. 〔24〕Alback,S.,Schultz,C.,1998,“O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Economic

6 Letters,Vol.59,No.2,pp.397-401.

〔25〕Eliers,C.,Hanf,C.H.,1999,“Contract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ers Processing Cooperatives:A Principal—agent Approach for the Potato Starch Industry””,Galizzi,G.,Venturini L.,In Vertieal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Heidelberg,Physica,pp.267-284.

〔26〕Emelianoff,I.V.,1942,“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Economic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Michigan:Edwards Brothers,Inc,Reprinted by the Center for Cooperativ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5.

〔27〕Enke,S.,1945,“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35,No.l,pp.148-155.

〔28〕Feinerman,E.,Falkovitz,M.,1991,“An Agricultural Multipurpose Service Cooperative:Pareto Optimality,Price-tax Solution,and Stabilit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No.15,pp.95-114.

〔29〕Helmberger,P.G.,Hoos,S.,1962, “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d Organization Theory”,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44,pp.275-290.

〔30〕Hendrikse,G. W. J.,1998,“Screening,Competi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9,No.2,pp.202-217. 〔31〕Hendrikse,G. W. J.,Veerman C.P,2001a,“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52,No.1,pp.53-64. 〔32〕Hendrikse,G. W. J.,Veerman C.P,2001b,“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6,pp.205-216.

〔33〕Hendrikse,G. W. J.,Bijmall,W. J.,2002,“On the Emergence of New Growers Associations:Self-selection versus Market Power”,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9,PP.255-269.

〔34〕Fulton,1995,“The Future of Canadi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Vol.77,No.5,pp.1144-1152. 〔35〕Phillips,R.,1953,“Economic Nature of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35,pp.74-87.

〔36〕Sexton,R.J,1990,“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A Spatial Anan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2,No.3,pp.709-720.

〔37〕Tennbakk,B.,1995,“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Mixed Duopoli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6,No.1,pp.33-45.

〔38〕Zusman,P.,1992,“Constitutional Selection of Collective Choice Rules 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Vol.17,pp.353-362.

7

第四篇:专业合作社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本社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合作社由――――等5户农民自愿组成发起,于―――年――月――日召开大会成立。

本合作社定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万元. 本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理事长):―― 本合作社地址:――――――――. 第三条

本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第四条

本合作社由成员共同出资.具体出资方式为: 姓 名 出资额 出资方式 出资时间 身份证号码 ――― ―― ―― ―― ――

本合作社存续期间由公共积累形成的财产,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所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 本合作社成员以其帐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合作承担责任. 第五条 本合作社以自身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二章 成 员

第六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加入手续,从事生产经营,能够利用并接受本合作社提供服务的农民和相关业务人员,可申请成为本合作社成员.本合作社可以吸收从事与本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团体成员;本合作社成员全为农民.

第七条 欲加入本合作社者,须履行以下程序: (一) (二)

第八条 本合作社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 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 (二) 利用本社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各种生产经营设施; (三) 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四) 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帐簿; (五) 对本合作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 自由提出退出申请,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合作社. 第九条 本合作社实行一人(户)一票制,成员对本合作社享有均等的表决权.出资额较多或者与本合作社业务交量(额)较大的成员,在本合作社重大财产处置、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对外担保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可以最多享有(不超过20%)票的附加表决权;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第十条 本合作社成员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的决议; (二) 按照约定向本社出资; (三) 确保产品与本社进行交易; (四)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承担个人相应的经济责任. 提交书面申请,承诺按章程规定出资;承诺遵守章程规定、维护合作社利益;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义务,依照章程规定享有权力. 经本合作社成员大会审核并讨论通过.

第十一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 (二) (三) (四) 主动声明退出的;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及死亡的; 团体成员所属企业或组织破产、解散的; 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二条 成员主动声明退出的,须在财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成员资格自财务结束时终止;成员退出后,其出资额和量化为该成员所有的公积金形成的财产份额于该财务决算后第二个月内退回;如本社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担的亏损金额,如经营盈余,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退出成员须承担其资格终止前应按出资比例承担的本社亏损及债务;成员退出并终止成员资格时,与本社己订立的业务合同是否继续履行依照退出时与本社的约定确定.。

第十三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可以在一个月内提出继续申请,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继承成员资格;否则,按照十一条的规定办理退出手续. 第十四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 (二) 不遵守本社章程,内部管理制度,不执行成员大会、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损害的; 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其出资及公积金,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利余所得.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十五条 本社的机构由成员大会、理事长、执行监事组成. 第十六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 第十七条 成员大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 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 (三) 决定成员增加或者减少出资及标准;

(四) 审议批准本社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五) 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六) 审议批准本社理事长、执行监事的业务报告; (七) 决定聘任本社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资格、任期; (八) 决定本社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社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向社员代表大会负责。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监事1人,任期为3 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 次会议,除例会外,由理事长或三分之二成员提出 ,可临时召开。

第十九条 理事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 理事会执行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负责管理合作社,确保合作社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提出、审议合作社的计划,财务预决算及工作报告。

(三) 在同国家、集体、私人等三者关系中,理事会代表合作社开展工作,有权裁定一切合同和契约。

(四) 决定资金的借贷、使用、偿还等工作。

第二十条 理事长是本社的执行机构,对成员大会负责;理事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 召集主持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检查理事会决议实施情况,并向理事会报告。

(二) 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 制订本社财务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 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五) 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六) 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一条 执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查合作社的帐目、现金、票据等,以及资产负债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二)、对理事会及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代表合作社与理事会进行交涉。

(三)、有权派出代表出席理事会议,有权建议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四)、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合作社依据成员名册,为每个成员设立个人账户,用于分类记载成员出资和个人财产份额. 第二十三条 财务终了时,由理事长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财务盈余分配方案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其他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审核同意后,于成员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址,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 第二十四条 本社成员入社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技术等,经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后出资,作价出资与货币出资份额同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增加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补充资金.

第五章 解散 终止 清算

第二十五条 合作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并进行清算:

(一)、合作社的资本连同公积金和机动储备金亏损二分之一时; (二)、合作社三分之二以上的社员要求解散或重组; (三)、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撤销.

在接到撤销合作社的通知后,理事会应在半月内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研究宣布解散合作社或对合作社进行改组。由社员代表大会成立清算委员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清算委员会批准,不得处置合作社财产,并依照<<农民专业合作法>>的有关规定预以清算。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有关条款若与国家今后颁布的有关法律相抵触,应按国家有关法律进行修改。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在章程上签字生效,并报工商机关登记备案。

全体社员签字: ――年―― 月- 日

第五篇:专业合作社章程

xxxxxxxxx种植专业合作社

章程

(2xxxx年xx月xxx日设立大会一致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由xxxxxxxxxxxxxxxxx发起,于xx年xx月xx日召开设立大会。

本社名称:xxxxxxxxxxxx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xx万元。

本社法定代表人:xxx

本社住所:xx市xx镇xx村,邮政编码:xxxxxx

第三条 本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本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如下:组织收购和销售成员种植的xxxx统一采购、供应成员种植xxxx所需的种苗及肥料,为成员提供xxxx种植技术咨询服务。

上一篇:自由的诗歌范文下一篇:招生幼儿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