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机构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测绘机构范文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地籍测绘

1地籍测绘

1.1地籍测绘基本精度要求(P104)[掌握]: 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1)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 1/45000。

(2)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1)解析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5 解析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2)图解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图解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3.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见下表 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表

1.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P105)[熟悉]: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

三、四等或d、e级和

一、二级。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

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

二、

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

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

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

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三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1)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2)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3)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1.3界址点测量(P105)[熟悉]: 1.界址点测量方法

(1)解析法。解析法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测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2)图解法。

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2.日常地籍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 检查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如果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或经分析这是由于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 (2)界址点编号

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 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

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 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

1.4地籍图测绘(P106)[熟悉]:

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1.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 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 2.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全野外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和编绘法成图等。 3.宗地图制作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以宗地为单位根据实地调查的地籍数据编绘而成。宗地图与地籍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 宗地图的内容:

①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代码; ②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面积及地类号; ③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界址边长; ④宗地内的图斑界线、建筑物、构筑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⑤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 ⑥相邻宗地权利人、道路、街巷名称; 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⑧宗地图的制图者、制图日期、审核者、审核日期。 1.5面积量算与汇总(P106)[掌握]:

面积量算是指水平投影面积量算或椭球面面积量算。

水平投影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标准执行, 椭球面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标准执行。 1.面积量算的项目

(1)县级行政区面积、乡级行政区面积、行政村面积、 (2)地籍区面积、地籍子区面积、 (3)宗地面积、地类图斑面积、 (4)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 2. 面积量算方法

(1)解析法。解析法是根据直接在实地量测得到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求得土地面积的一种方法。解析法面积量算包括坐标解析法和几何图形计算法。这是目前地籍测绘普遍采取的方法。

(2)图解法。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上(地形图、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量算地块的图上面积,然后换算成实地面积的方法称为图解法。

凡是直接在图上测算面积(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和方法),均属于图解法面积量算。 3. 宗地面积计算与变更

(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坐标法或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2)面积变更采取高精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高精度的面积值取代低精度的面积值;原面积计算有误的,在确认重新量算的面积值正确后,须以新面积值取代原面积值。

(3)变更前后均为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如原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满足精度要求,则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

(4)变更前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用变更后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取代原宗地面积。

(5)变更前后均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两次面积量算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两次面积差值超限的,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6)对宗地进行分割,分割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4.面积汇总统计

面积量算完成之后,要对面积量算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汇总。面积计算与汇总的结果均以表格的形式提供,报表的类型包括: (1)界址点成果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2)宗地面积计算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边长,以及宗地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3)宗地面积汇总表。内容包括地籍号、地类代码、面积。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

(4)地类面积统计表。内容包括输出范围内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的各类面积及汇总结果。

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区(县)、市。 面积统计汇总是在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建库工作的基础上,以县级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各级数据汇总,数据汇总分为地市级汇总、省级汇总、全国汇总。

通过汇总获得市(地)级、省级和国家级不重不漏的各级行政区域面积和各土地分类面积。

1.6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P107)[掌握]:

地籍总调查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 三检即:

(1)作业员的自检、 (2)作业队(组)的互检、 (3)作业单位的专检

(4)一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验收。 1.地籍总调查成果的内容

(1)地籍总调查成果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等。

(2)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 (3)图件资料包括地籍工作底图、地籍图、宗地图等; (4)簿册资料包括地籍调查外业记录手簿、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与平差资料、地籍测量原始记录、地籍调查表册、各级质量控制检查记录资料等; 2.检查验收的内容 6条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是否正确。 (2)权源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

(3)权属调查确认的权利人、权属性质、用途、年限等信息与权源材料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指界手续和材料是否齐备,界址点位和界址线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实地有无设立界标。

(5)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准确,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错漏。

(6)宗地草图与实地是否相符,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四邻关系是否清楚、正确,注记是否清晰合理。 地籍控制测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坐标系统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2)控制网点布设是否合理,埋石是否符合要求。 (3)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4)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有无超限。 (5)各种观测记录手簿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6)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7)资料是否齐全。

界址测量与地籍图测绘检查验收的内容有:10条

(1)地籍、地形要素有无错漏;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籍要素与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一致。

(2)观测记录及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3)界址点成果表有无错漏。

(4)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5)地籍图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6)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

(7)宗地号编列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重、漏。 (8)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9)房屋及地类号、结构、层数、坐落地址等有无错漏。

(10)图廓整饰及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地籍索引图的绘制是否正确;面积量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是否正确等。 3.检查

(1)自检。自检比例为100%。

(2)互检。互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比例不得低于70%。

(3)专检。专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低于20%,巡视检查比例不低于40%; 专检除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检查全检记录、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工作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4.验收

(1)验收组先进行成果抽检和质量评定。 内业随机抽检5%~10%,

外业实际操作的抽检比例视内业抽检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根据抽检情况进行质量评定。

如果问题较多或较严重,质量评定为不合格的,要求作业单位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评定为不合格,不予验收,退回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①作业中有伪造成果行为的; ②实地界址点设定不正确比例超过5%的; ③控制网点布局严重不合理,或起算数据有错误,或控制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④界址点点位中误差或间距中误差超限或误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个数超过5%的; ⑤面积量算错误的宗地数超过5%的。

(3)验收组应出具验收报告和存在问题的书面处理意见。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可靠 验收报告一份交被检单位,

一份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存档。

案例样题

背景:我国某县为了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本次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同时,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日常土地权属调查;二是日常地籍测量。本案例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日常地籍测量工作。

该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要求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日常地籍测量时,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该地籍调查区总面积约734km2。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86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

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该地区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2)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3)该地区最新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

(4)变更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统计台账。 (5)该地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6)该地区城镇地籍调查的调查档案。 (7)各个时期的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8)其他相关资料。 5.比例尺及分幅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

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图形分幅为50cm×50 cm 矩形分幅。 [问题]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

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两种。

检查结果满足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的,保留原测量数据。

(2)界址点编号。日常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日常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有:界址点坐标册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宗地面积变更、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等。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提交共七项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

(1)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2)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3)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的编制两项主要工作。 (4)宗地图编制。宗地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

(5)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

(6)成果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 (7)成果整理与提交。 ①技术设计书; ②地籍平面控制成果 ③基本地籍图;④宗地图; ⑤界址点成果表; ⑥宗地面积计算成果和面积汇总表; ⑦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2.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内容(P111) [熟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路线与内外业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 其工作内容包括: (1)资料准备、

(2)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 (3)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4)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 (5)成果整理与提交等。

2.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基本要求(P111)[熟悉]: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本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是以完成被调查区域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为前提的,

因此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条件。 2.对航空摄影的要求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中,不同比例尺dom与摄影比例尺的对应关系表

表5.2.1 不同比例尺dom与摄影比例尺对应关系

4.对调查数据精度的要求 (1)以明显地物为界线的,界线与同名地物在dom上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 (2)不以明显地物为界线的,界线与同名地物在dom上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1.0mm。

2.3资料准备(P112)[掌握]: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资料准备工作,主要需要准备的专业资料如下: (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7)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2.4正射影像数据制作(P112)[掌握]: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相关比例尺的要求:

(1)农村:比例尺以1∶1万为主,

(2)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以1∶5万为主,

(3)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采用1∶2000或1∶5000, (4)城镇土地调查1∶500。 2.5内业解译判读(P112)[掌握]:

内业解译判读: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

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 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和内业解译判读主要有以下3项(地类线状图斑)基本技术要求 1.地类判别基本原则 (1)地类判定应在该区域土地权属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2)地类唯一性,即不允许同一图斑同一时点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地类。 (3)空间垂直交叉重叠的,应只能按某一层地类认定。 (4)平面交叉分布,按主要地类认定。 2.线状地物调查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线状地物宽度不小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 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1m; 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 3.图斑调查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现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指城镇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 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 mm2。

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2.6外业实地核实测量(P113)[掌握]:

外业实地核实测量:4项工作

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地类核实确认数据整理。 1.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

图斑范围核实确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内业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图,对内业判读的各个图斑的范围进行核实和确认。其中:

内业已认定、直接标绘上图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核实确认; 内业不能够确定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实地调绘上图。 2.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

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就是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实地与dom影像不一致的地方,确定为新增或变化地物,并对其进行补测和判绘。 对新增变化地物的补测可采用gps、全站仪等全野外测绘的方法进行实地补测,补测的原始数据需保存,补测的内容应做好记录。

对新增变化地物的判绘是根据相关地物的位置关系,确定新增及变化地物的图上位置,并判绘上图。

补测和判绘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限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 3.地类核实确认

地类核实确认就是对所有经外业核实或补测判绘后的图斑进行地类调绘, 4.数据整理

外业调查结束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信息,主要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及其界线、线状地物及宽度、补测地物及补测图斑以及编号和注记等。

2.7内业编辑(P113)[熟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内业编辑工作包括四项工作: 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图幅整饰 1.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的要求就是确保数字化采集的各类地物和图斑的精度符合要求;所有线状地物和面状要素的边界线要连续;面状要素的面要封闭,不允许有重叠和裂缝;各要素图层编码符合要求。 2.图形编辑

图形编辑的要求就是要使所有线状地物、面状要素的线型、符号填充、颜色表达等符合要求;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颜色等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数据接边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不同图幅之间的图形应严格进行全要素图形与属性数据的接边。当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0.6mm,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2.0mm时,直接按照影像接边,否则到实地核实后再接边。 4.图幅整饰

图幅整饰要求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相关规定进行图幅图廓整饰,形成最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成果图 2.8面积计算(P114)[掌握]: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

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坐标解析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斑面积,图斑地类面积按下式计算

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线状地物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3.田坎面积计算

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2.9数据成果检查(P114)[了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数据成果检查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检查等。 1.空间参考系

空间参考系主要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共三个方面。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采用的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成果图分幅是否正确。 2.精度与完整性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精度与完整性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采集、补测的线状地物和图斑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相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各个要素是否齐全无错漏。 3.逻辑一致性检查

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内容有: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线的连续、面的封闭是否满足要求,空间拓扑关系、各个要素图层是否符合要求等。 4.表征质量检查

(1)注记检查。权属单位、行政区域、具有方位作用的主要地理名称是否标注。

(2)图幅整饰检查。内容包括图幅比例尺、图幅编号、内外图廓及经纬度注记、公里坐标格网、影像日期、坐标系、高程系、地图投影及分带、接图表、调查人及日期、检查人及日期等是否齐全完整。 5.附件质量检查

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元数据、原始调查图件及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报告、技术总结等。 2.10成果整理与提交(P115) [了解]: (1)技术设计书。 (2)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3)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5)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6)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7)元数据文件。

(8)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

案例样题

土地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土地权属调查;二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目前,该地区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现已基本结束,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主要技术依据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问题] 1.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

2.根据案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整体工作主要包括 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制作、 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内业编辑、面积计算、 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共八个环节,其流程如图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八个环节: (1)资料准备

需要的资料包括:①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②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③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资料;④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⑤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⑥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⑦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2)正射影像数据制作

该环节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准备工作底图。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宜采用1∶500比例尺。 (3)内业解译判读

内业解译判读是指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 (4)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主要工作包括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地类核实确认和数据整理。 (5)内业编辑

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 (6)面积计算

主要是完成各种图斑与图斑地类面积的计算工作。 (7)数据成果检查

数据成果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等检查。 (8)成果整理与提交

须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 ① 技术设计书; ② 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③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 ④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⑤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⑥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⑦元数据文件; 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

第二篇:测绘规范与测绘书籍

以下是在网上搜集的相关文档,愿与同行交换测量软件或文档。 注意:仅限于交换。 file ├─地图

││世界地图.jpg 19.67 MB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jpg 33.30 KB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gif 73.67 K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jpg 21.03 MB │└─中国地图标准画法示意图

│stdmapchina1.gif 52.22 KB │stdmapchina2.gif 63.71 KB │stdmapchina3.gif 91.63 KB │stdmapchina4.gif 97.01 KB ├─测绘规范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pdf 240.89 KB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pdf 327.31 KB │测绘基本术语.pdf 358.71 KB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pdf 183.64 KB │常用测绘规范及限差(摘要).pdf 295.35 KB │城市测量规范.pdf 11.14 MB │大地测量术语.pdf 813.71 KB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pdf 44.16 KB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pdf 392.93 KB │短程光电测距仪.pdf 259.03 KB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pdf 1.56 MB │工程测量规范.pdf 4.10 MB │公路勘测规范.pdf 2.36 MB │公路勘测规范条文说明.pdf 1.79 MB │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pdf 1.22 MB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pdf 11.54 MB │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pdf 2.05 MB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pdf 1.30 MB │南京市1:500、1:1000、1:2000矢量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pdf 549.39 KB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pdf 511.76 KB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pdf 2.20 MB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pdf 340.40 KB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pdf 5.46 MB ├─测绘书籍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chm 3.49 MB │AutoCAD_DXF参考.chm 401.76 KB │GPS测量培训教材.pdf 1.52 MB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pdf 17.27 MB │GPS卫星定位的应用与数据处理.pdf 11.12 MB │GPS应用程序设计.pdf 15.56 MB │GPS坐标系统的变换.pdf 8.17 MB │测绘产品收费标准.chm 67.92 KB │测量学(第三版).pdf 23.93 MB │大地测量学.pdf 4.20 MB │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程—语言篇.pdf 27.41 MB │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程—组件篇.pdf 24.45 MB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_邬伦等主编.pdf 5.55 MB │电子计算器及其在测量计算中的应用.pdf 40.45 MB │数字高程模型.pdf 6.74 MB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应用大全.pdf 16.28 MB └─测绘仪器

├─徕卡

│全站仪的气象改正及公式推导.pdf 161.38 KB │徕卡DISTO online用户手册.pdf 616.09 KB │徕卡Disto Pro4/Pro4a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用户手册v1.0.pdf 2.60 MB │徕卡LevelPak-Pro v1.0用户指南.pdf 224.91 KB │徕卡PDA野外测量软件(v1.1)使用手册.pdf 626.04 KB │徕卡SKI-Pro v2.5用户指南.pdf 589.29 KB │徕卡TPS1000系列电子全站仪用户手册v2.2.pdf 3.19 MB │徕卡TPS1100系列电子全站仪用户手册v2.2.pdf 7.92 MB │徕卡TPS1100应用程序操作手册v2.2.pdf 9.58 MB │徕卡TPS300系列中文版全站仪用户手册v2.2.pdf 12.72 MB │徕卡TPS400系列电子全站仪用户手册v1.0.1.pdf 7.89 MB │徕卡TPS400系列电子全站仪用户手册v1.0.2.pdf 9.53 MB │徕卡TPS400中文机载应用程序简介.pdf 796.79 KB │徕卡TPS700系列电子全站仪用户手册v2.1.pdf 8.32 MB │徕卡测量办公室使用手册.pdf 1.65 MB │徕卡数字水准仪DNA03/DNA10用户手册_1.1.pdf 2.25 MB │徕卡数字水准仪DNA03/DNA10用户野外手册.pdf 869.44 KB │徕卡水准网平差软件快速使用指南.pdf 277.56 KB │徕卡最新数字水准仪DNA03和DNA10介绍.pdf 499.49 KB ├─索佳

│(索佳)利用软件进行SET2010全站仪指标差视准差和横轴误差的检校.pdf 21.50 KB │SET全站仪的双向数据通讯.pdf 25.16 KB │实现SET全站仪数据文件传输进入计算机的两种方法.pdf 23.62 KB │索佳电子全站仪SET

210、

510、610使用说明书.pdf 22.98 MB │索佳无棱镜电子全站仪130R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17.81 MB └─拓普康

拓普康激光扫平仪RL-VH系列使用手册.pdf 1.96 MB 拓普康TPS1100系列全站仪应用程序手册v2.2.pdf 2.59 MB 拓普康电脑型全站仪标准测量程序使用手册.pdf 7.96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310系列使用手册.pdf 9.38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330n系列使用手册.pdf 6.25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330系列使用手册.pdf 10.95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600系列使用手册.pdf 6.49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710系列使用手册.pdf 6.39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720使用手册.pdf 4.09 MB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720系列TopSURV程序说明书.pdf 1.52 MB 拓普康电子水准仪DL-1系列使用手册.pdf 4.39 MB 拓普康脉冲全站仪GTS-3000系列使用手册.pdf 9.82 MB 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AT-G系列使用手册.pdf 1.05 MB

第三篇:注册测绘师培训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

第一章

地籍测绘概述

1.1 地籍概念

地籍:记载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及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表现形式:将基本情况的属性用文件、数据、图件和表册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2 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

分类:初始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的基本任务:

1、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权属、权源、地号、地类、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

2、进行必要的地形要素测绘,为后续的地籍测绘等工作提供权属界线和界址点位置;

3、便于测制地籍图,为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簿册和进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据。

地籍调查原则和要求

原则:这一调查工作应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国家承认的测量单位及有关部门来组织实施。必要时可以组成联合调查组,以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确保调查成果的合法性、可靠性。

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规范》或《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进行。

目前,地籍调查分为

土地权属调查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地籍测量

地籍测绘

土地权属调查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农 村 居 民 地 地 籍

内容包括: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国家等级控制或城市等级控制等基本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控制点,为施测地籍图和界址点做好准备;

(2)地籍要素调查: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土地权属(所有者)、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等级、建筑物状况等;

(3)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调查确认的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界线;

(4)地籍图绘制:利用地籍要素外业测量的成果数据,根据国标或行标规范和图式的要求内业编绘地籍图,并形成宗地图;

(5)面积量算:在地籍图上 进行宗地和土地利用分类的水平面积的量算。

1.3 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等决策提供服务。

比例尺:城镇为1:500或1:1000

农村居民点为1:1000或1:2000

农村地区为1:5000或:10000

与普通测绘的比较:

相同点:测量方法基本相同,从控制到碎部。

地籍测绘

不同点:

1、政府行为、法定行为;

2、精度有特殊要求。

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7.5cm 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10cm、±15cm

•城镇地籍调查地籍测量

主要包括的七个环节:

1、地籍控制测量;

2、基本地籍图测绘;

3、界址点测量;

4、宗地图绘制;

5、宗地面积量算;

6、质量检查;

7、成果整理和提交。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主要包括的八个环节:

1、资料准备;

2、正射影像数据制作;

3、内业解译判读;

4、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5、内业数据编辑;

6、面积计算;

7、数据成果检查;

8、成果整理和提交。

第二章

地籍控制测量

2. 1 首级控制网

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是地籍要素测绘的基础,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成果整理等的测量工序进行。

地籍控制测量主要是平面位置的测量。

2.1.1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1.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时,要和国家控制网联测并建立联系,充分考虑投影变形值,点的密度、标志设置、精 3

地籍测绘

度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2.平面控制点等级

平面控制点分为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控制点

基本控制点包括

一、

二、

三、四等控制点

地籍控制点包括

一、二级控制点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次选择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2.1.2 地籍控制网的施测与平差计算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目前主要采用GPS定位技术和导线测量技术。各等级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见下表。

GPS观测要求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平均边长及精度要求

2. 2 地籍加密控制

对于控制网来说,加密控制网与首级控制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密控制网是附属于首级控制网的局部控制网,其布设和施测不需像首级控制网既要考虑全面要求又要兼顾实用需求,而只需考虑有针对性地需求。加密控制网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分批分期的局部布设,满足区域要求。

2. 3 地籍图根控制

图根控制测量是测图的根据。对于建立了加密控制网的测区,只是起到了传递国家控制测量的要求,仅仅依靠这些等级控制点来进行地籍图或者界址点的测量,其密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进行图根 4

地籍测绘

控制测量。

2.3.1 地籍图根控制的布设

图根控制可采用附合导线、结点导线网、GPS测量方法施测。

强调:不宜布设支导线。在受地形限制附合导线无法贯通的地区,可布设不多于一条边的支导线。

2.3.2 地籍图根点的要求

为确保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的测定精度,施测

一、二类界址点应布设一级图根导线,施测特殊困难地区的二类界址点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一级图根点标志应采用固定标志,易于使用和查找。

2.3.3 GPS图根控制测量

1.GPS图根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图根GPS可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施测。

布设应有非同步观测基线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每一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不超过10条。

GPS图根点测量的观测时间:一般双频测量型GPS接收机不少于5分钟;单频测量型GPS接收机不少于10分钟。

2.GPS—RTK图根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GPS—RTK基准站至少应连测3个高级控制点,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

进行GPS—RTK测量时,对每个图根控制点均应独立测定2次,点位互差不应大于±5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量的成果。

3.1 一般规定

3.1.1 组织领导

地籍要素调查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3.1.2 调查内容

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地块权属、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建筑物状况等。

地籍测绘

•概念区分:

宗地是权属概念,是一个完整的地域,由界址点和界址线构成,例如一个学校的全部面积。

地块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局部的,宗地是由许多地块组成的,例如学校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场等就是地块。

图斑则是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地块的类型的,是商服用地或是工业用地,又或是农地等等。

3.1.3调查的基本要求

调查前应收集:

1、有关测绘资料;

2、土地权源材料;

3、地籍档案;

4、其他。

每块宗地调查内容如下:

①地块编号和地块坐落地址;

②地块权属人姓名及住址、身份证号; ③地块所在图幅及四邻地块号; ④产权性质;

⑤土地利用类别和土地等级; ⑥地块面积和公有共用面积; ⑦房屋栋号、层数和建筑结构; ⑧界址点、线有关记录; ⑨调查中其他问题的记录。 地籍调查表格式如下图所示:

3.2 地籍编号

地籍编号按省、市、区(县)、街道、街坊、宗地六级编号。

街道是以市行政建制区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乡)的行政辖区为基础划定;

街坊是根据实际情况将街道再划分为若干个调查区;

宗地是根据权属和土地用途划分的调查单元。

地籍测绘

• 编号方法:

省、市、区(县)的代码采用GB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代码;

街道、街坊、宗地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编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3 城镇权属调查

3.3.1 调查内容

权属是指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权属。

权属调查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主名称、 坐落和四至,以及行政区域界线和地理名称。

3.3.2 界址点、线的调查

界址点、线调查是依据有关条件关系和法律文件,在实际对宗地界址点、线进行判识。

3.4 土地利用类别调查

主要是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照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采用

一、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 个,二级类 57 个

调查时注记至二级类

3.5 测量草图绘制

3.5.1 测量草图

地籍测量草图是地块和建筑物位置关系的实地记录,是权属调查最直观和重要的现场资料。在进行地籍要素调查时,应根据需要现场绘制地籍调查草图。另外,地籍测量草图在数字测图中,也作为内业编辑的依据和参考。

3.5.2 测量草图的内容

(1)界址点、界址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2)行政区域界线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以

及其他权属界线;

地籍测绘

(3)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4)各类控制网点及点号;

(5)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块地的编号、名称; (6)土地利用现状及类别;

(7)道路和水域;

(8)有关地理名称,门牌号,四至关系; (9)测量观测手簿中所有未记录的测定参数; (10)为检较而量测的勘丈线长和界址点间距; (11)测量草图符号的必要说明;

(12)测绘比例尺、精度等级、指北方向线; (13)测量日期和作业员签名等。

第四章

地籍要素测量 4. 1 地籍要素的对象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对象包括

(1)界址点、线以及重要的界标设施

(2)区域界线

(3)建筑物和重要的构筑物

(4)地类界等

4. 2 城镇地籍调查地籍要素测量

4.2.1地形要素测量

地形要素是指地籍图中表示地形的要素,地形要素测量则是指主要地形要素的测量,包括地物、地貌、名称注记及境界等。地形要素测量的方法、精度要求与地形图测量的方法、精度要求相同。

4.2.2 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的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实地位置作出明确标志或埋

地籍测绘

设永久性标志。

2、界址线就是权属界线,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线。

3、界址精度

4、界址测量方法

1)解析法

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实地采集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城镇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方法。

2)图解法

图解法是以已测得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地籍图为基础,在图上确定界址点的位置,通过图解量算来确定界址点的坐标。

4. 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针对农村土地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进行,采用1:5000或1:10000的DOM作为调查工作底图,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路线和内外业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1、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各种比例尺

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1:1万

城乡结合部采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1:2000或1:5000

城镇土地调查采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2、内业解译判读: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

1)现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 林带、沟渠、田坎等。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照图斑表示。

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

2)城镇及工矿用地图上4mm2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地籍测绘

耕地、园地图上6mm2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林地、草地图上15mm2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3、外业实地核实:图斑范围、新增地物、地类

1)内业已认定直接标绘上图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核实确认;内业不能确定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实地调绘上图。

2)新增地物补测可采用仪器测量、判绘等方法

3)地类核实确认是对所有图斑进行地类的调绘

4、内业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的要求是确保数字化采集的各类地物和图斑的精度符合要求,线要连续,面要闭合,图层编码符合要求;

图形编辑的要求是线型、符号填充、颜色表达等符合要求,注记满足要求;

接边及整饰

小结:

介绍了地籍要素的对象

分城镇地籍要素测量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介绍了具体的要素测量方法。

第五章

地籍图绘制

5. 1 地籍图

5.1.1 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所表示的主要内容有地籍要素,必要的地形要素以及各种必要的注记。

地籍样图如下图所示:

5.1.2 地籍图的种类

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等。

地籍测绘

5. 2 地籍图成图方法

现有的地形图测绘方法都可以用于地籍图的测制。目前测制地籍图多采用数字测量方法,包括:

内外业一体化成图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

5. 3 宗地图及其施测

5.3.1 宗地图

区别:宗地图是以地块为单位,分幅地籍图是以

地图标准分幅为单位。

相同:宗地图与地籍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

宗地图的内容包括:

(1)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2)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和反算的界址边长;

(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

(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

(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作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宗地图样例见下图:

5.3.2 宗地图的作用:

(1)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

地籍测绘

(2)宗地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3)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较快的完成了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的反应了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也便于日常地籍管理。

5.3.3 宗地图的施测

方法:宗地图是一般是在分幅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要求:编绘宗地图时,应做到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

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选定,以能清楚地表示宗地情况为原则。

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

小结:

1、地籍图的表示内容、种类及成图方法。

2、宗地图的内容、施测方法和作用。

第六章

面积量算与统计汇总

6.1 地籍面积

地籍测量中的面积量算主要是指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包括:

各宗地或地块的面积量算

各种土地利用分类的面积量算

6.1.1 面积的量算

总体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汇总,按面积成比例平差。

城镇地籍调查:

方法:在地籍图上量取,或者根据界址点或地物

点的坐标(或有关的边、角几何要素)计

算求得。

计算单位:平方米,计算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

地籍测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面积计算: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

3、田坎面积。

6.1.2 面积平差

实际作业中,由于测量误差等原因,量算出来的各块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不等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其在限差以内时可以通过平差配赋得到最终结果。

6.2 统计汇总

6.2.1 城镇土地统计

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权属性质等统计。

6.2.2 农村土地统计

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权属性质、基本农田等统计。

6.2.3 专项统计

小结:

1、地籍面积的概念

2、面积量算、面积平差及统计汇总的方式

第七章

地籍测绘成果管理

7.1 地籍测绘成果内容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过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以及测量完成的控制点、界址点、面积、地籍图等和相应的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工作报告、检查报告、监理报告、验收报告、协议书等都应归入地籍测绘成果,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

7.1.1 控制点及界址点

用于布设和加密地籍控制网的起始控制点、完成的地籍控制网的各等级控制点(包括图根点)及点之记、各类界址点成果均应归 13

地籍测绘

入地籍测绘成果,还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如:原始观测手簿、计算平差资料、控制点成果表等。

7.1.2 地籍图及宗地图等

完成的各类图件,包括:标准正射影像图、基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以及街道关系结合图、街坊关系结合图等均属于测绘成果,归入地籍图册。

7.1.3 地籍簿册

地籍簿册是按地块进行土地基本信息综合反映汇总的表册。如申请表、地籍调查表、各种权源材料、登记卡、归户卡等及各种记录、汇总表等。

7.1.4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地籍数据库包含纸质档案扫描录入、地籍测绘成果录入及属性编辑。

建立地籍数据库,便于查询和检索、分析、统计、输出等。

7.2 变更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及测量是指在完成了初始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之后,为了适应日常地籍测量工作的需要,使地籍数据能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质量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通过变更地籍调查和测量,可不断完善地籍的内容,使其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小结:

介绍了地籍测绘成果的内容,包括控制、地籍图、宗地图、界址成果、地籍簿册等,介绍了变更地籍调查。

第四篇: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项目管理

1测绘项目承发包

1.1相关概念(P38)[了解]: (1)测绘项目发包

指将工程项目、加工生产项目等生产经营项目交给承担单位或者个人来完成,一般有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两种方式。

较大规模的工程测绘项目、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项目等一般采用招标发包方式; 小规模的项目采用直接发包; 基础测绘项目目前仍以直接发包为主。 (2)测绘项目承包

指接受工程、加工、订货或其他生产经营项目并且负责完成。

承担项目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测绘资质; 有完成所承担测绘项目的能力; 不能将测绘项目转包他人; 应当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1.2《测绘法》中相关规定(P39)[了解]:

(1)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向不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等级的单位发包; (2)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 (3)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4)法律责任: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承包,可处测绘约定报酬2倍以下的罚款; 将测绘项目转包的,没收违法所得,处测绘约定报酬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并可责令停业整顿或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1.3《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P41)[掌握]: (1)招标人。

(2)招标方式。在《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了两种招标方式,即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的做法是由招标人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3)投标联合体。《招标投标法》对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是允许的, (4)投标中的禁止事项。对于投标人的行为,招标投标法还对禁止的事项作出规定,以维护招标投标的正常秩序,保护合法的竞争。一是禁止串通投标,二是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三是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四是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例题:投标人的下列投标行为中,不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是(D)2011 考题 A.相互串通投标报价 B.以其他人名义投标

C.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D.法人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2测绘项目招投标

2.1相关概念(P41)[熟悉]: (1)招标

招标是发包的一种方式。优势:优中选优; 防止不正当竞争; 公开公平。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 (2)投标

是有意承包项目的单位参与项目竞争。

避免恶性竞争:招标方任意压低项目价格; 投标方任意压低报价; 投标方和招标方相互勾结。

2.2相关规定(P41)[熟悉]:

(1)招标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可以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 具有与项目相适应的资金或可靠的资金来源; 招标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是依法进入市场进行活动的实体;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个别情况可以议标; (3)招标代理:招标人可以自行招标(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也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项; (4)邀请招标:招标人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5)投标联合体:对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是允许的,特别是大型的、复杂的招标项目更有可能采用这种形式,但要对其严加规范,防止和排除出现以组织联合体为名,低资质充当高资质、不合格混同合格的等情况; (6)进入测绘市场的测绘项目,金额超过20万元的及其他实行公开招标的测绘项目,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揽方; (7)评标委员会由招标单位与当地测绘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成,重大测绘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 (8)投标中禁止事项:一是禁止串通投标;二是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三是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四是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手段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3测绘项目合同

3.1合同的基础知识(P42)[熟悉]:

(一)合同订立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都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合同效力

当事人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三)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四)合同违约

严重违约的三种表现:

(1)项目委托方不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 (2)增加额外工作量或变更技术设计的主要条款造成工作量增加而不增加费用; (3)不能在合同约定时间提交成果或提交的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

(五)合同解除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2测绘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P44)[掌握]:

1. 测绘范围(包括测区地点、面积、测区地理位置等) 2. 测绘内容(包括测绘项目和工作量等) 3. 执行技术标准; 4. 测绘工程费

1)取费依据:国家颁布的测绘产品价格标准; 2)取费项目及预算工程总价款; 3)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测绘工作量核计实际工程价款总额。 5. 甲方(委托方)的义务 6. 乙方(承揽方)的义务; 7. 测绘项目完成工期 8. 测绘项目验收

9. 规定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 10. 测绘工程费支付日期和方式 11. 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12. 其他约定 13. 附则

3.3合同的形式(P42)[掌握]: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一般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合同书、书信、电报、电传、传真等形式达成协议。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面对面地谈话或者以通信设备如电话交谈达成协议,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除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合同还可以其他形式成立。

例题: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形式的说法,错误的是(B )(2011考题) A.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B.订立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C.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D.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4合同的主要条款(P43)[熟悉]: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底;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3.5缔约过失责任(P47)[熟悉]: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3.6当事人保密义务(P43)[掌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无论合同是否达成,当事人均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所知悉的商业秘密,而且只要商业秘密仍然是商业秘密,无论经过了多长时间,都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3.7无效合同(P43)[掌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例题:下列合同订立情形中,不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的是(C)2011考题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C.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D.损害公共利益

3.8合同的基本原则(P42)[掌握]:

《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2、自愿的原则

3、公平的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4、诚实信用的原则

5、遵守法律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6、合同效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4测绘项目经费

4.1测绘项目成本费用(P45)[熟悉]:

(1)测绘工作项目原则上以产品为成本对象,分别按三种困难类别计算相应的成本费用定额,在无人区、荒漠区、常年冰雪覆盖区等难以到达的特别困难地区作业时,应在相应的测绘项目困难类别ii类所列定额的基础上提高1-3倍; (2)各个测绘工作项目的“定额工日”和“班组定额”是根据当前测绘生产技术方法、产品形式和技术装备水平确定的; (3)测绘生产年作业工日定额为:外业 180工日/年,内业 220工日/年; (4)生产单位的人员构成比例为:生产人员74%,分院(中队、室)部人员10%,院(大队)部人员 16%; (5)成本费用中包含1.5%的测绘工作项目设计费和3.0%的成果验收费; (6)成本费用中不包含折旧费用或修购基金,修购基金应按《测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另行计提; (7)测绘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结构的特点以及成本计算对象的具体情况,可分别选用品种法、定单法和分步法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4.2测绘工程产品价格(P46)[熟悉]:

测绘工程产品价格的参考标准:《测绘工程产品价格》、《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国测财字[2002]3号) 5测绘项目立项审核

5.1测绘项目立项审核制度(P46)[了解]:

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 5.2需要审核的项目(P46)[掌握]:

1)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如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2)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指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所包含的测绘项目,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包含的测绘项目。 5.3审核的内容(P47)[熟悉]:

1)测绘项目或建设工程测绘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空间分布情况、覆盖范围及主要成果; 2)测绘项目或建设工程测绘项目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所采用的测量基准、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情况,以及起算依据等; 3)测绘项目或建设工程测绘项目的特殊要求,即满足项目立项申请单位或测绘成果使用单位的特殊规定、技术要求等 ; 4)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项目或建设工程测绘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审核意见,已有测绘成果能满足需要的,不予批准。

第五篇:房产测绘面积与规划测绘面积区别

一、面积测绘原则:

规划测绘针对建筑单层面积及总体面积计算,主要用来计算容积率;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主要针对工程量计价;

房产面积测绘主要针对建筑划分空间计算,用于房屋产权登记。

二、三者区别:

三者针对内容不一,各有侧重点,同样的设计对三者来说计算可能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1、

住宅单层面积计量:

工程计量: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房产面积计量:单层建筑层高小于2.2m,不计算面积;层高大于2.2m,无论多高都按一层

面积计算;

规划面积计量: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9米 (2.7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江苏省规定:住宅层高不应大于3m,局部客厅和餐厅可以挑空除外;

2、走廊面积计算:

工程及规划计量: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以上面积纳入容积率计算。 房产面积计量:如果非封闭走廊上侧为悬挑板,即使外侧有柱(定位为装饰柱),不计算面积;如果非封闭走廊上侧不是悬挑板,外侧有柱(定位为承重柱),计算面积全面积。

3、标准层面积计算: 工程及规划计量:

a、

本层建筑面积计算到建筑外围主体面,包括保温层及装饰板面积,纳入容积率计

算;

b、

入户花园、空中花园各地规范不一,可按全面积或者半积计算,计算面积纳入容

积率; 房产面积计量:

a、

计算仅计算到外围主体结构,不包括保温层及装饰板面积;

b、

入户花园、空中花园根据封闭情况计算,以栏杆位置为界计算面积;可以算全面

积,也可不算面积。

4、半地下室面积计算: 工程及规划计量:

建筑层高2.2m以下以计算一半面积,层高大于2.2m计算全面积;规划方面半地下室高出地面1.5米以内不计入容积率;高出地面大于1.5米时,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有一种情况:若为底层车库建筑的容积率指标时,层高小于2.2米的底层车库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房产面积计量:

半地下室建筑层高小于2.2m,不计算面积;层高大于2.2m,都按一层面积计算。

上一篇:城市控烟范文下一篇:春节复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