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专题作业及答案

2022-08-19

第一篇:民法专题作业及答案

民法作业题与答案

1、2001年7月5日张某出海打鱼遇台风未归,其亲人欲申请张某为失踪人的最早日期是那一天?申请张某为死亡人的最早日期是那一天?设张某2001年7月5日在战争中失踪,同年11月1日战争结束,则其亲人申请其为死亡人的最早日期是那一天?

答:申请张某为失踪人的最早日期是2003年7月5日;申请张某为死亡人的最早日期是2003年7月5日;(战争)申请其

为死亡人的最早日期是2005年11月1日。

2、李平由杨村迁往李村,未迁入李村前,2003年2月李平去深圳打工,5月工伤即去北京住院治疗至今,请确定李平的住所。

答:李平住所为杨村。

3、2000年5月冯敏被单位行政处分而离家出走下落不明,2005年1月其妻起诉要求离婚,同时冯敏单位起诉要求宣告其死亡。①法院应如何处理? ②设冯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现,冯的妻子、父母、子女、单位谁可申请撤消死亡宣告? ③设在冯出走后其妻与王宏同居住在冯敏家,法院宣告冯敏失踪,其妻与其父母争当财产代管人,法院如何确定?

答:①法院应让冯妻申请宣告冯敏死亡,因为冯敏已经下落不明超过4年,宣告死亡之后,两人婚姻关系将自动解除;冯敏

单位也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但要按顺序,排在冯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之后才能申请。

②冯敏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现,冯敏的妻子、父母、子女、单位都可申请撤消死亡宣告,不分顺序。

③按照法律规定冯妻与冯敏的父母都具有当财产代管人的资格,但冯妻在法院宣告冯敏失踪之前,仍然与冯敏具有婚姻关系的她与他人同居,因此冯妻不宜作为冯敏的财产代管人,应由其父母当。

4、下列那些权利为形成权:①支配权②追认权③请求权④解除权

答:②追认权 ④解除权

5、运输合同的客体是:①货物②运费③运输行为④运输工具

答:③运输行为

6、宣告张毅死亡案见龙翼飞民法案例分析P2

答:1.法院因意外事故而宣告死亡的公告期为三个月,即1997年12月;

2.张毅的死亡日期是宣告其死亡的那天,即1997年12月;

3. 口头遗嘱在危急情况下才可以立。所谓危急情况是指遗嘱人因疾病或战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无法以其他形式立遗

嘱的情形。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先前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4.赵璐是遗嘱继承人;

5. 张立言不能撤销对张毅的死亡宣告,因为在向法院提出撤销以前,张毅已经死亡,再撤销已经没有意义,民法上对

于撤销宣告死亡的前提是当事人在撤销时必须健在。依照继承法,张毅之妻和张毅之父同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没有被继承人遗嘱的情况下,依照法定继承,和其他第一顺位继承人共同继承遗产。赵璐的其他继承人不应退回遗产,民法通则上对于退回遗产有明确规定,对于被宣告死亡人还健在的情况下,有他或者近亲属向法院申请撤销宣告死亡后,原继承人应该退回属于他的财产,不能退回的应作补偿,该案张立言在提出申请之前,张毅已死亡。主体不在,故应该返还财产的对象不在,不应退回。

7、14岁的精神病人是否是禁治产人? 答:禁治产人是指虽已达到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但不具备这一年龄所代表的智力和意志力,法律因而不使其具备有完全的

行为能力的人。14岁精神病人满足上述条件,因而是禁治产人。

8、甲是乙的监护人,但甲的行为致乙的财产损失,乙的其他亲属既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又要求更换监护人。该案如何审理?

答:根据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监护人要承担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

责任,赔偿金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出,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作适当补足。监护人在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负赔偿责任。法院也可根据有关人员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第二篇: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平时作业3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

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4.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D )。

A.《一九八六年》B.《难逃劫数》C.《四月三日事件》D.《鲜血梅花》 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 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C )。 A.方方B.苏童C.刘恒 D.池莉

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 8.刘震云在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是( D )。 A.《活着》 B.《废都》C.《风景》D.《手机》

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 C )。 A.《泰山极顶》 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 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A )。 A.周涛 B.余秋雨C.于坚 D.贾平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 ABC )等。

A.《现实一种》B.《难逃劫数》C.《世事如烟》D.《褐色鸟群》

2.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纷纷涉足长篇小说创作,其发端的作品有( BCD )。

A.叶兆言的《半边营》B.苏童的《米》C.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D.格非的《敌人》 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ACD )等。 A.《在细雨中呼喊》B.《内心之死》C.《许三观卖血记》D.《活着》 4.“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BD )等。

A.刘心武的《班主任》B.卢新华的《伤痕》C.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D.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 5.“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 BCD )等。

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B.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C.王安忆的《小城之恋》D.铁凝的《麦秸垛》

6.池莉的“生活流”小说主要有( ABD)等。

A.《烦恼人生》 B.《太阳出世》C.《日光流年》D.《不谈爱情》 7.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ABD )等。

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 8.杨朔散文的主要作品有(BCD )等。

A.《红玛瑙》B.《荔枝蜜》C.《雪浪花》D.《茶花赋》

9.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 ACD)等。 A.《菜园小记》 B.《社稷坛抒情》C.《窑洞风景》D.《记一辆纺车》 10.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ACD)等。 A.《文化苦旅》 B.《风雨天一阁》 C.《山居笔记》 D.《文明的碎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51) 2.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40-141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5-106) 2.以《烦恼人生》和《塔铺》为例,说明池莉小说与刘震云小说的主要区别。(《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第三篇: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民法学》作业参考答案

民法学·民法学主观题作业

1、【案情】 2006年8月,张某在某停车场买下一车位,车位号是8。私家车位权利人每月必须向物业公司缴纳车位物业管理费40元。停车规则是:按车位号停车,服从停车场工作人员指引和调配。张某按照规定每月及时足额交纳管理费。2007年7月,王某在停车场租了一个车位,车位号是9,每月交300元的停车费,每天晚上将车停在此处。停车场工作人员由于疏忽,从2007年7月至12月一直指引王某将车停在张某买下的8号车位,王某每月按时足额将租金交给物业公司。2007年12月张某发现王某将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上,非常气愤,找到王某,不让王某将车停在8号车位,并要求王某赔偿自己6个月的车位使用费1800元。王某认为自己已经向物业公司交纳车位使用费,按照停车场人员的安排停车,没有过错,不应该赔偿张某。张某无奈,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要求王某赔偿1800元的车位使用费,并从此以后不得将车停在8号车位。

问:(1) 张某可以向法院起诉王某要求赔偿自己的1800元损失吗?如可以,提起的是何种之债?为什么?

(2) 张某可以向法院起诉物业公司要求赔偿自己的1800元损失吗?如可以,提起的是何种之债?为什么?

(3) 王某向张某赔偿1800元车位使用费后,可否起诉物业公司赔偿自己因他们的错误引导而侵犯张某权利从而赔偿给张某的1800元?为什么?

答:(1)张某可以向法院起诉王某要求赔偿自己的 1800 元损失,提起 侵权之诉,张某是 8 号车位的产权所有人,享有处分、受益、使用该车位的权利,任何人未经张某同意,都不得擅自使用该车位,这是法 律赋予张某的权利。

(2)张某也可以向法院起诉物业公司要求赔偿自己的 1800 元损 失,提起违约之诉,由于物业公司员工的停车场工作人员的错误引导 而至王某侵犯了张某权利。

(3)王某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另案起诉物业公司,要求他们赔 偿自己因物业公司员工的停车场工作人员的错误引导而侵犯张某权利从而赔偿给张某的1800元车位使用费。

2、【案情】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某市商业街开发了一幢商品楼,售价4000元/m2。某甲选中了其中一套三居室,双方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于2004年2月1日办理了付款交房的手续,并且约定1年之内办理所有权证书。某甲因公需要出国一年,为了方便房屋的维护,某甲在2004年2月18日将房屋钥匙交给A公司下属的物业处保管。3月份以后,该市的楼价大幅上涨,商品房供不应求。3月5日,A公司售楼人员某乙从物业处取走了某甲房屋钥匙,打开房门让购房者参观选购。该房屋被某丙看中,某乙以A公司名义与某丙签订了购房合同,双方于3月30日办理了交房付款手续,并于次日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某甲于2005年5月回国后发现本属于自己的房屋已被他人居住,十分气愤,手持购房合同要求某丙腾退房屋,遭到某丙拒绝。某甲找到A公司交涉,A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房二卖”的确是自己的工作人员所为,向某甲道歉并表示愿意按照合同约定返还某甲的全部购房款及利息,但拒绝某甲要求返还房屋的请求。

问: (1)A公司与某甲的购房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A公司与某丙的购房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3)该房屋的所有权应当归谁?为什么?

答:(1)a 公司与某甲的购房合同有效。因为,该合同订立时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其他方面也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所 以,属合法有效的合同。

(2)a 公司与某丙的购房合同有效。因为,虽然 a 公司已将房屋 交给某甲,但并未办理过户手续,a 公司仍然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 因此, 合同主体仍然是合法的, 当事人的

意思表示也是真实、自愿的, 合同内容和其他方面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故合同合法有效。

(3)该房屋的所有权应当归某丙。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房 屋所有权的变动以登记为准。某甲虽然拿到了房屋钥匙,但是并未登记, 所以并没有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而某丙不仅有合法有效的合同, 而且进行登记,所以某丙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

(4)a 公司应当向某甲承担违约责任。因其“一房二卖”和逾期 未办理所有权证书的行为构成违约。

3、【案情】甲下岗后决定到批发市场租一门面搞百货批发,其夫乙极力反对。甲遂与乙签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做生意的一切风险自担,双方各用各的钱。乙对甲的生意从来不闻不问,但夫妻二人实际上并未分伙,家中生活消费基本都由甲负责,但两人的收入是各自保管,乙自己有 10 万元存款。后来甲生意亏本,欠丙 3 万元货款。

问: ( 1 )如何判断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属于个人投资还是家庭投资?

( 2 )丙是否有权请求乙偿还甲所欠的债务?

答:(1)判断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还是家庭债务应从以下 两个方面予以考虑:投入个体工商户的财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家庭财 产; 个体工商户经营中的收益是仅用于经营者个人享用还是用于家庭 共同享用。

(2)丙有权请求乙偿还甲所欠的债务,乙应当承担甲的债务。

4、【案情】A地的甲厂与B地的乙商店于1999年6月订立洗衣粉买卖合同,约定7月25日由甲厂在B地的火车站交货。7月14日由于洪水冲垮两地间的铁路,交通中断,A地与B地之间又无飞机通航,甲厂未将此情势通知乙商店,乙商店亦未查询。8月1日交通恢复后,甲厂立即装运,8月9日运抵B地火车站,甲厂押运人通知乙商店取货。乙商店拒不受领,在与甲厂押运人的谈判中,要求压低价格,甲厂不能接受。甲厂押运人只好租用民房一间暂为保管,同时继续与乙商店交涉。8月15日,由于B地大雨,山洪暴光发,冲垮民房,洗衣粉灭失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也因浸水而只能降价处理。

问:(1)甲乙间的合同关系是否解除?为什么?

(2)甲厂未将交通中断的事实通知乙商店,若乙商店因此受有损害,甲厂是否应该负责赔偿?

(3)乙商店不受领是否构成违反买卖合同?为什么?

答:(1) 合同未解除, 根据合同法规定, 双方合同的解除 有两种方式: 一是约定解除,即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达成协议,二是法定解除,即 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产生法定事由,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解 除权而解除合同,此题明显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2)甲厂应该负责赔偿乙商店因此受到的损害。

乙商店不受领已经构成违反买卖合同。货物交付之前,风险由 卖方承担。 但在本案中货物灭失是因乙方拒不受领而增加了卖方应当 承担的风险,乙方压低价格的要求不构成拒收的理由,因此乙方拒不受领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卖方造成的 损失。

(3)甲厂因部分洗衣粉灭失以及降价而遭受的损失有权要求乙商店 予以赔偿。

5、【案情】1997年10月,某书画装裱店与著名书法家赵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书法作品创作合同。双方约定,赵某在1998年2月以前交付装裱店20副对联作品,装裱店支付赵某5000元报酬。1997年12月,赵某因不慎跌倒致使右臂受伤,不能创作,于是他委托自己的儿子

代为书写了全部对联,以此交付装旅店,装裱店支付了全部报酬。但是不久装旅店感到作品风格与赵某不同,遂请专家作鉴定,结果发现属他人作品。

问:(1)赵某能否委托他的儿子代理其创作?为什么?

(2)赵某儿子的行为是否属于无权代理?为什么?

答:(1)本案中合同既约定由赵某创作全部 20 副对联,同时书法创作 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是不得代理的行为,赵 某无权委托他人代为履行。

(2)赵某儿子的行为不属于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 以他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它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可以产生 代理效果。但是不得代理的法律行为是不能由他人代理的行为,即使 有合法的委托也不行。这些行为主要是具有人身属性的行为、违法行 为或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的不得代理的行为。

6、【案情】1992年3月,农民某甲与某肉联厂约定:由肉联厂将其所有的两头黄牛宰杀后,净得的牛肉按每千克7元的价格进行结算;牛头、牛皮、牛下水归肉联厂,再由某甲付宰杀费40元。在宰杀过程中,肉联厂屠宰工人在其中一头牛的下水中发现牛黄70克。肉联厂将这些牛黄出售,每克40元,共得2800元。某甲得知此事后,认为牛黄应当归其所有,遂向肉联厂索取卖牛黄所得的2800元价款。肉联厂认为牛黄在牛下水中,而牛下水按约定是归肉联厂的,因此拒绝给某甲该款。双方发生纠纷。

问:(1)两头牛的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给了肉联厂?

(2)牛黄应归谁所有?

(3)某甲能否要回此2800元?法律上的依据是什么?

答:(1)两头牛的所有权没有转移。由于某甲与肉联厂之间只存在牛 肉加工承揽合同,并将牛头、牛皮、牛下水及屠宰费 40 元作为肉联 厂将牛宰杀并加工成牛肉这一行为的报酬, 并无约定牛整体转让的意思表示,因此两头牛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牛黄归某甲所有。牛黄是牛的孳息,而不是牛下水的孽息, 根据孳息归属的原则,孽息的归属应当与其主物相一致,自然牛黄应 当归牛的所有人某甲所有。

(3)某甲有权要回 2800 元。因为牛黄是归某甲所有,肉联厂所得 的 2800 元属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第四篇: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民法学试题

一、民法的概念及其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从民法的对象和任务的角度,给我国民法下了一个定义:“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即民法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从司法角度观察,只有平等主体之间具有可诉性的社会关系,才是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在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等。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可以行使的权力、负担的义务以及受到的其他法律拘

1 束等,其中民事权力和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力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有五类,即物、行为、智力成果以及商业标志、人身利益和权利。其中,物主要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仅限于物;担保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也是物,但不限于物,还包括权利,如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利质押等;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以及商业标志等。

三、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法认可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引起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只是表明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可能性。法律可以根据需要,规定一些事实条件,在发生这些事实时,就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这些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出现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第一,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只有通过法律事实,才能使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转化为当事人实际享有

2 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因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通常包括:主体变更(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发生变化);内容变更(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在范围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客体发生变化)。

第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消灭,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

根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普遍性与平等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从事民事活动又是自然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民事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我国民法上,自然人都平等地拥有民事主体资格,都平等地享

3 有法律上所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职务、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的限制。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并经法定程序,任何自然人的民事权能力不受限制和剥夺。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它赋予了自然人同样的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并不谋求结果的平等。

2、不可转让性。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转让民事权利能力,无异于抛弃自己的生存权,因此,民事权利能力不可转让,当事人自愿转让、抛弃的,法律不承认其效力。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见,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自然人有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年龄,从而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要有正常的精神状态,能够理智地进行民事活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就是以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作为确定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4 状况的依据。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者,通常在事实上就有相应的正确识别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即有相应的意思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和剥夺。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第二,民事权利能力通常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通常以达到一定的年龄标准并具备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前提。虽然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但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

民法通则根据我国自然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和理智是否正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五、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规定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它是人民法院在法律上以推定方式确认自然人失踪的事实,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所负担的义务得不到履行的不正常状态,从而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制度。

5 我国依据《民法通则》第20条规定,宣告自然人失踪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所谓下落不明,是指自然人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依据《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28条,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

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这里所谓利害关系人,依据《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24条,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自然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宣告失踪须有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才能进行宣告,没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宣告某自然人为失踪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66条第2款的规定,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后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宣告失踪只能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决,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作出宣告失踪的决定,人民法院接到宣告失踪的申请后,应对下落不明的自然人发出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6 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主体资格仍然存在,因而不发生继承,也不改变与其人身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根据《民法通则》第21条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人民法院应从有利于保护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财产的管理出发,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以无力履行代管职责为由,申请变更代管人的,人民法院比照特别程序进行审理。

失踪宣告的撤销:《民法通则》第22条规定:“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失踪宣告已经撤销,代管人的代管权随之终止,应当将其代管的财产及其收益交还给被宣告撤销失踪的人,并将代管理期间对其财产管理和处臵的详细情况告知该人。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它是人民法院以判决的方式推定自然人死亡。

在我国,宣告自然人死亡须具备以下条件:

1、自然人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定的期间。一般情况下,

7 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他死亡。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申请宣告死亡的失踪期间适用4年的规定。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

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只有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民法院才能依法作出死亡宣告。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自然人下落不明,符合申请宣告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可以不经申请宣告失踪而直接申请宣告死亡,但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应当宣告失踪,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则应当宣告死亡。

3、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宣告死亡的案件只能由人民法院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宣告自然人死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的案件后,须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仍不能确定失踪人尚生存的,人民法院才能依法对其作出死亡宣告。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公民失踪

8 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从失踪的次日起满4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宣告失踪的判决即是该公民失踪的证明,审理中仍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68条的规定进行公告。人民法院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期间,不包括在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所须达到的法定期间之内。

在我国,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视为失踪人死亡的日期,判决中没有确定其死亡日期的,则以判决生效的日期为失踪人死亡的日期。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25条确认,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现存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归于消灭。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会产生于生理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

死亡宣告的撤销: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只是法律上的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自然人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六、法人的概念及其成立的要件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种组织既可以是人的结合团体,也可以使依特殊目的所组织的财产。

与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相比较,法人的基本法律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法人是依法成立的一种社会组织。第二,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第三,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四,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法人的成立通常须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依法成立是指作为设立中法人的社会组织,其成立必须合法,其设立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它的组织机构、设立方式等要符合法律的要求。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或必要的经费来源。拥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或有必要的经费来源,对于法人来讲及其重要,是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得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保障。其中必要财产,主要是对于设立企业法人的要求;必要经费或必要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对于设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的要求。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在形式上可以将特定的法人与其他法人区别开来,也可以将法人与其成员区别开来,从而表现法人的独立人格。法人必须具

10 备一定的组织机构,如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等,这是实现法人团体意志,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保证。法人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自己固定的场所,在法律上明确法人的场所,对于法人业务活动的开展,债务的履行,国家有关部门对法人的监督和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4、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我国《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制定公司章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社会团体的章程草案。

符合以上条件,进入设立程序,符合法人设立的相应原则,即可成为法人。

七、民事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

民事行为,属于表示行为的一种,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表示行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法上,并无“民事行为”这一概念。与“民事行为”概念相当的是“法律行为”或“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这一概念是我国《民法通则》的创造,在《民法通则》中,民事法律行为仅是民事行为的一种,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除民事法律行为外,尚有其他效力类型的民事行为,如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

11 事行为等。

民事行为的分类:

1、以民事行为的成立所需意思表示的数量为标准,可以把民事行为区分为单方民事行为和多方民事行为。单方民事行为又称一方行为、单独行为,是指根据一项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的民事行为。多方民事行为是指通常需要两项以上意思表示才可成立的民事行为,包括双方民事行为、共同行为和决议。

2、以民事行为是否应当或者必须依据法律或行政法规采用特定的形式,可以把民事行为区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要式行为指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或者必须采用特定形式的民事行为。不要式行为,指法律或行政法规对其形式并无特别要求的民事行为。

3、以民事行为之间的相互依从关系为标准,可以把民事行为区分为主民事行为和从民事行为。主民事行为,指不需要有其他民事行为的存在就可以独立成立的民事行为。从民事行为,指从属于其他民事行为而存在的民事行为。从民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取决于主民事行为。

4、以民事行为是否有独立的实质内容为标准,可以把民事行为区分为独立的民事行为和辅助的民事行为。独立的民事行为指借助行为人自己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所为的民事行为,

12 皆为独立的民事行为。辅助的民事行为,指辅助他人的民事行为使之确定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独立的民事行为有自身独立的实质内容,辅助的民事行为则没有自身独立的实质内容,因此有关民事行为内容的生效条件,通常仅适用于独立的民事行为以及被辅助的民事行为。

5、根据民事行为效力的发生是在行为人生前还是死后,可以把民事行为区分为生前行为和死因行为。生前行为,是在行为人生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死因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死亡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为。

6、以法律行为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行为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负担行为是指使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另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负担行为的首要义务是确立某种给付义务,及产生某种债务关系,因此负担行为又称债权行为。处分行为指以引起现存权利的直接变动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7、在财产给予行为中,以法律行为与其原因的关系为标准,可以把法律行为区分为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有因行为是指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属于该法律行为组成部分,及法律行为与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在法律上相互结合,不可分离。无因行为,指法律行为不存在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或者法律行为与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可以分离

八、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所谓民事行为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这里所说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指民事行为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拘束力,而只是强调民事行为对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拘束力。民事行为之所以能够具有法律拘束力,是民事行为符合法律价值取向的结果,即被法律评价为合法的民事行为才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可见,民事行为的效力本身介入了国家意志,如果民事行为不符合国家意志,该民事行为即不得生效。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合同法》第8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

民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即主体合格原则,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

3、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民事行为欲生效,即不得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作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所谓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并非指民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或行政法

14 规的所有规定,而是指民事行为不存在违反与其效力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主要指禁止性规定。

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条件:一般情况下,民事行为具备一般生效条件即产生法律效力。但在特殊情况下,基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民事行为除具备一般生效条件外,还须具备特别生效条件,才能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

九、民事行为的形式(口头书面)

意思表示的形式,即表示行为的方式,通常也是民事行为的形式,主要有如下种类:

1、口头形式:指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口头形式属于以明示的、直接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口头形式的民事行为,是不要式的民事行为,具有简便迅速的优点,但同时由于缺乏客观记载,一旦发生纠纷,日后难以取证,因此大多适用于即时清结或标的数额小的交易。

2、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书面形式也属于以明示的、直接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书面形式可促使当事人深思熟虑后才实施法律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化,并可保存证据,有助于预防和处理争议。书面形式是要式民事行为的一种形式,是否采用,由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主要适用于履行期限较长、交易规则复杂、标的

15 数额较大的交易行为。

3、推定形式。指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民事行为成立。推定形式又被称为默示的或间接的意思表示。例如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缴纳房租,出租人接受,可以推知当事人双方做出了延长租期的法律行为。

4、沉默方式。指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的消极行为,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拟制的方式,视为当事人的沉默已构成意思表示,由此使民事行为成立。这种沉默方式又被称为“带表示的沉默”或“规范化的沉默”。通常情况下,内部意思之外部表达须借助于积极的表示行为,沉默不是表示行为,因此,沉默不是意思表示,不能成立民事行为。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当事人的消极行为才被赋予一定的表示意义,并产生成立民事行为的效果。在例外的情形下,意思表示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约定采用沉默方式。

十、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及其种类

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16 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范的民事行为。所谓禁止性规范,首先是指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

3、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是指损害国家在整体上具有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民事行为,具体包括: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3)民事行为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1)恶意串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十一、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及其种类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被撤销前,已发生效力,明显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

1、存在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所谓重大误解,要求行

17 为人是对民事行为的重要事项,如对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数量等存在错误认识或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严重背离了自己的真实意愿。

2、民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指出于非自愿的原因,实施民事行为的结果对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对他方当事人过分不利。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行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胁迫行为或者乘人之危,致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为民事行为,属于意思表示不自由,民事行为的效力因此受到影响,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十二、无效民事行为和被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自始无效,行为成立时无效。 后果:没有履行的不得履行;

正在履行的停止履行; 已经履行的恢复原状:

一是返还财产:一方或双方返还财产

二是赔偿损失:谁有过错谁赔偿,双方都有过错,按各自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三是无效行为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收缴归国家所有

18 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尽管不能实现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但并非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被确认绝对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发生如下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民事行为自成立至被确认绝对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期间,当事人可能已根据该民事行为取得了对方的财产。民事行为被确认绝对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当事人取得财产的法律根据已丧失,原物仍存在的,交付财产的一方可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请求受领财产的一方返还财产。原物不存在的,交付财产的一方可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只有一方交付财产的,作单方返还;双方皆交付了财产的,作双方返还。

2、赔偿损失。依据《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以及《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绝对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如系由一方或双方的过错造成,皆发生赔偿损失问题,要由有过错的一方向无过错的一方赔偿因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所发生的损失。在双方皆有过错的情况下,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就民事行为被撤销时赔偿损失的范围,应区分类型予以认定:民事行为被撤销是由于当事人一方存在重大误解的,该方当事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数额不应超过民事行为有

19 效时对方当事人可以获得的利益数额。民事行为被撤销是由于当事人一方采用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的,该方当事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数额不受民事行为有效时对方当事人可以获得的利益数额的限制。

3、其他法律后果。依据《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以及《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在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事实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时,追缴双方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给第三人。依据《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74条的规定,所谓“双方取得的财产”,应当包括双方当事人已经取得和约定取得的财产。

十三、效力待定行为的概念及其种类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又称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确定,只有经由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类型: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多方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可以进行纯获法律上利益的民事行为;可以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进行其他类型的民事行为。这些民事行为都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可独立实

20 施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的效力不因自然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受影响。但依据《民法通则》第58条第2向以及《合同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绝对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多方民事行为,尤其是合同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此类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其效力得经由如下途径最终确定:(1)法定代理人即时追认的,民事行为确定有效。法定代理人未及时追认的,民事行为确定不发生效力。

(2)善意相对人在法定代理人追认前行使撤销权,撤销其生效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确定不发生效力。

2、无权处分行为:指当事人在对财产(包括物和权利)没有处分权能的情况下,实施了以引起财产权利变动为目的的民事行为。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所谓经权利人追认,是指有处分权人追认无处分权人进行的处分行为。所谓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权的欠缺在订立合同后由于其他途径得到弥补,如有处分权人将财产转让给无处分权人等。如果权利人未进行追认且无处分权人在订立合同后也未能取得处分权的,民事行为确定不发生效力。

3、无权代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在代理权终止后,以代理人的身份所进行的

21 民事行为。无权代理行为包括广义的无权代理行为和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广义的无权代理行为包括表见代理和狭义的无权代理。这里仅讨论狭义的无权代理。依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以及《合同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其效力得经由如下途径最终确定:

(1)被代理人及时追认的,民事行为确定有效。被代理人未及时追认的,民事行为确定不发生效力。

(2)善意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追认前行使撤销权,撤销其生效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确定不发生效力。所谓善意相对人,指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对方为无权代理人,又不能举证证明其有理由相信对方有代理权的相对人

4、无权代表行为。无权代表行为是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人超越代表权限进行的民事行为。所谓超越代表权限进行的民事行为,包括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未经法人或其他组织授权,超越法人或其他组织章程中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的民事行为;也包括他们超越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章程或决议对其代表权设定的其他限制进行的民事行为。

法人或其他组织事后通过决议对无权代表行为进行追认的,民事行为确定有效。为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依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相对人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法

22 定代表人、负责人是超越代表权限进行民事行为的,即相对人为善意的,该无权代表行为有效。

十四、诉讼时效的概念及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诉讼时效制度,又称消灭时效制度,是指权利人不行时权利经过法定期间,即发生权利功效减损法律效果的制度。

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指由民事基本法统一规定的,普遍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特别规定外,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皆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指由民事基本法或特别法就某些民事法律关系规定的短于或长于普通诉讼时效的时效期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通常短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是因为它处理的民事法律关系对确定性的要求较强,必须在更短的期间内确定化。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不具有普遍性,只适用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了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23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我国《海商法》第257条规定,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1年。第260条规定,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1年。第263条规定,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1年。第265条规定,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3年。另外,《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发生纠纷,要求保护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

十五、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异同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又称诉讼时效期间不完成,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中止的时间,为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后,中止的期间不计入时效期间内,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与中止前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合并计入总的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中断的法定事由:(1)提起诉讼;(2)权利人主张权利;

24 (3)义务人认诺。

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事由不同。中止的法定事由出自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所不能决定的事实,中断的法定事由为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事实。

2、发生的时间不同。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届满前的最后6个月内;中断可发生于时效期间内的任何时间。

3、法律效果不同。中止的法律效果为不讲中止事由发生的时间计入时效期间,中止事由发生前后经过的时效期间合并计算为总的时效期间;而中断的法律效果为于中断事由发生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作废,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相同:都是在时效,都会引起法律后果,都适用普通和特殊诉讼时效。

十六、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异同

诉讼时效期间即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发生权利功效减损的法律效果需经过的法定期间。

所谓除斥期间,也成不变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归于消灭。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期间都是对权利行使的一种时间限制,都具有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保持社会关系稳定

25 的作用,并且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期间届满都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但两者存在如下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期间主要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

2、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时起算。如《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除斥期间通常自权利成立之时起算。例外情况下,也可从权利能行使之时起算。如《合同法》第55条第1项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3、期间能否变化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或延长。

4、期间届满导致的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不使没有得到及时行使的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导致权利效力减损;除斥期间届满使权利本身消灭。

5、义务人能否放弃期间利益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允许义务人抛弃其获得的时效利益;除斥期间届满权利消灭,不存在抛弃相应利益的问题。

26

第五篇: 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U ‛错误的划‚R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务合同都是无偿合同。( )

2、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一般只以受益人取得的实际利益为限,而不以赔偿受损人所受损失为标准。( )

3、立遗嘱是公民个人的意思表示。张三立有遗嘱,并经公证,在死亡前用口头向在场的亲属宣布公证遗嘱作废,这是遗嘱的撤销。( )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

5、公民对其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

6、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具有广泛性,包括没收、税收、征用、罚款等。( )

7、个体工商户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

8、违约人赔偿的损失,应略高于对方的实际损失。( )

9、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 )

10、诉讼时效中断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断时效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进行。(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借贷合同是( A)

A、单务合同 B、诺成合同

C、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

D、以国家专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合作社为出借人的合同。

2、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质发生争议无法查明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时,应按

处理。( B )

A、按份共有 B、共同共有

C、个人所有 D、公共所有

3、某甲在上班路上拾到提包一个,因当时找不到失主,又急于上班,甲就将提包带到单位,存放于办公室,并当即贴出招领启事。至甲下午下班时,仍无人认领,甲就锁上办公室回家。次日,甲上班时发现办公室被盗,拾得的提包也被盗走,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三天,失主发现招领启事后,就找到甲索要提包,甲将详情告诉了失主,失主即向法院起诉,要求甲返还不当得利。法院应判(D )

A、甲应当返还 B、甲应予赔偿

C、甲应给予一定补偿

D、甲不予返还或赔偿

4、《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解释属于( C )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立法解释 D、无权解释

5、连带债务的债权人(D )

A、只能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同时或先后请求其履行全部债务

B、只能向全体债务人请求其履行全部债务

C、只能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请求其履行部分债务

D、可以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同时或先后请求其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

6、1990年春天甲收购站与乙梨园签订预购梨8万斤的合同。签订合同时,乙方考虑到梨的生长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主张在合同中加附‚梨收成达七成以上时才供应8万斤梨‛的条款。甲方对此亦表同意。这种加附条款属于 ( A )

A、附肯定的延缓条件

B、附否定的延缓条件

C、附肯定的解除条件

D、附否定的解除条件

7、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B)

A、无效 B、有效

C、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才有效

8、公民合作作品保护的截止期限,不论合著人人数多少,必须是其中最后一名作者死亡之后算起第( D )

A、20年12月31日

B、30年12月31日 C、40年12月31日 D、50年12月31日

9、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申请续展注册的期间是( C)

A、15天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0、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

年。( C) A、10 B、15 C、20 D、30

11、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债的主体(D )

A、双方都是不特定的

B、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的

C、债权人是不特定的,债务人是特定的

D、双方都是特定的

12、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一般为( C )

A、意思表示作出时

B、意思表示发出时

C、意思表示送达对方时

D、要约人作出回复时

13、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民事责任。( A)

A、所有人或管理人 B、受害人

C、受害人和管理人共同

D、受害人和所有人共同

14、诉讼时效延长,只适用于具有特殊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 B )

A、尚未届满的 B、已经届满的

C、中断的 D、中止的

15、按照合同协作履行的原则,( B )

A、各方当事人可根据情况履行合同

B、当事人各方应严格按照约定的条件履行义务

C、一方不履行时,他方应予谅解

D、各方应按照合同标的履行

16、遗嘱继承人的范围是( A )

A、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相同

B、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不同

C、公民或法人

D、公民、法人、国家或其他组织

17、继承开始的时间就是继承发生效力的时间,继承开始的时间应是( B )

A、继承人表示接受继承的时间

B、被继承人死亡的时间

C、遗产被确定的时间

D、遣产分割的时间

18、民事赔偿金应该(B )

A、上缴国库

B、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C、交受害人的所在单位

D、交养老院赡养老人

19、王某与李某分别出资4500元和8000元合开一个饭馆,后因经营管理不善欠债19000元,对该项债务双方应承担( A )

A、无限连带责任

B、无限按份责任

C、有限连带责任

D、有限按份责任

20、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 A )

A、每个具体的集体组织

B、所有集体的组织

C、集体组织的领导机关

D、各个集体单位的成员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事行为内容显失公平的,属于( BCD )

A、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D、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2、定金具有以下作用和性质( ACD )

A、担保合同履行

B、证明合同有效

C、证明合同成立

D、有预先给付的性质

3、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而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因此,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有 ( ABCD )

A、时间经过 B、人的出生 C、人的死亡 D、自然灾害

4、运输中造成货物灭失、短少,承运人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有( BC )

A、托运人未按时支付运费

B、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

C、货物的合理损耗

D、货物未按时运达指定地点

5、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是( AB )

A、恢复原状 B、赔偿损失

C、收缴非法所得 D、罚款

6、下列机构中具备法人资格的有( BD )

A、出版社的编辑部

B、某市劳动局

C、某大学法律系

D、某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7、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是(BC )

A、改编、注释已有的作品

B、国家法律、机关的决议

C、时事新闻 D、编辑的作品

8、下列属于财产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有(CD )

A、收取孳息 B、取得无主财产

C、合同关系 D、接受遗产

9、祖父母、外祖父母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继承权,其继承方式有( ABC )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转继承 D、代位继承

10、 根据承包合同,所有人将他的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转让给承包人,他们的权利发生如下变化( CD )

A、所有人丧失了财产所有权

B、承包人取得了财产所有权

C、所有人没有丧失财产所有权

D、承包人取得了财产经营权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从收到货物时起至交付收货人之前,承运人负有(

)和(

)货物的义务。

2、专利权人的义务主要是(

)和缴纳年费的义务。

3、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包括著作权、(

)、(

)和商标权。

4、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签订联营合同的主体应具有(

)资格。

5、合同对专利申请权没有约定的,(

)的当事人享有申请权。合同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没有约定的, (

)有使用的权利。

6、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

)自己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7、按份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

)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8、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

),合伙人有执行和(

)的权利。

9、在继承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

),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

)。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特定物

2、财产共有

3、代位继承

4、合同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赠与合同?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简答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3、什么是担保物权?它有哪些法律特征?

4、简答丧失继承权的几种情况。

七、案件分析题(10分)

李某在湖南工作,将座落在济南的祖遗房屋二间借给王某使用。王某自住一间,将另一间租给宋某居住,每月租金5元。后来李某得知此事非常不满,王某声称,房屋借给我后,如何使用我有权利。因此,李某起诉法院,要求收回借房并请求王某支付出租房屋所得的2500元租金。

试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D

4、C

5、D

6、A

7、B

8、D

9、C

10、C

11、D

12、C

13、A

14、B

15、B

16、A

17、B

18、B

19、A 2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CD

2、ACD

3、ABCD

4、BC

5、AB

6、BD

7、BC

8、CD

9、ABC

10、CD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安全运送 妥善保管

2、实施其专利发明创造的义务

3、发现权 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权

4、法人

5、完成发明创造 当事人都有

6、改变

7、同一项财产按照确定的各自

8、共同决定 监督

9、被继承人 遗产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是指具有自身单独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

2、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都享有所有权。

3、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死亡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4、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把自己或有权处分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受赠人所有的协议。(3分)

(2)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是:

a、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1分)

b、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1分)

c、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1分)

2、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实质要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分) (2)意思表示真实;(2分)(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1分)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是当法律规定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应采取特定形式的,该项民事法 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方为有效。(1分)

3、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之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2分)

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1)是一种从物权。(1分)

(2)属于他物权。(1分)

(3)必须以特定物或权利为标的。(1分)

(4)担保物权人有排除他人干涉和追及权。(1分)

4、丧失继承权有如下四种情况: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1分)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1分)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2分)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2分)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1、借用合同是单务合同,借用人接受借用物后,只有义务,借用人未经出借人同意,不得将借用物转借他人,不得转租他人,更不得从转租获利,根据这点,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根本无权转租他人。(4分)

2、未经出借人许可,转借、转租借用物可以引起借用合同的终止。因此,出借人李某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4分)

3、本案应判令王某返还房屋两间,将2500元租金交还李某。(2分)

上一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表下一篇:廉政文化示范点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