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学结合,实现“2+1>3”

2022-09-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l”是在大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下必然产生的一种典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加强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l”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的认识, 在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1”培养模式的内涵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全称是: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模式。该培养模式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 (表) :所谓的“2”, 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理论教学, 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在这“2”年中, 以学校为主体, 兼顾企业的需要;“1”则是最后一年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 培养岗位技能, 完全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安排学生的实践实习, 即以企业为主体, 学校配合协助管理。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即学习中有工作, 工作中有学习[1]。“2+1”模式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等职教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2]。

2“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主体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间的紧密结合,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作, 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既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又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学校主体职业类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先决载体, 它的作用是既基础而又关键的: (1) 平台作用, 为学生学习提供场所; (2) 知识的载体, 丰富学生的头脑, 使其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基本的生存技能; (3) 衔接作用, 学校是学生与社会 (包括企业) 衔接的必不可少的中间链条。

企业主体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最终目的, 它在“2+1”的链条中, 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 综合能力展示的平台, 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升华为生存发展技能提供平台; (2) 再教育, 将学生欠缺的知识技能通过企业文化培养及企业环境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3) 大量硬件设备提供,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最新设备进行学习; (4) 职业道德的培养及职业环境的适应。

学生主体学生是学校与企业间一个最为灵活的因子, 他将理论知识, 应用到企业实践当中, 使理论知识升华为实践技术技能, 实现了文化知识向科技生产力的转化。

3 如何实现“2+1”≥3的最大效果化

“2+1”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一个单纯意义的时间概念, 它的实质是把“用户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 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 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 尽快适应岗位人才需要[3]。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落中, 将“学生培养”、“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这三个实体衔接起来;“2+1”所要实现的也不仅仅为“2+1”=“学校”+“企业”+“学生”这个简单的数学等式, 它要在三年时间中实现三个实体的有效契合, 创造属于学校、企业及学生个人的最大收益组合。最终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 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的办学模式。

“2”阶段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共谋”是这个阶段课程设置的关键。即通过学校与所选择的企业共同来筹划课程设置, 既能完成国家所要求的教育标准, 又能兼顾企业的用人需要, 这样不仅使学校能够有的放矢进行课程安排, 并且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2”+“1”间隙转换灵活机制。从时间的角度出发, 不可死守二者间的界限, 应根据实际需要及系部所承办的项目来灵活调配“2”与“1”之间的份额。也可以在“2”阶段穿插一些“走岗实习”, 即短期社会实践, “走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对尚未掌握扎实的知识深刻化掌握。当然进行走岗实习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至少一年时间。

“1”阶段的选择。这里所说的选择是指合作企业的选择[4]“2+1”人才培养模式能持久的发展下去, 必须选择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稳定的社会地位、高科技的发展动力源等条件的企业, 在共谋培养计划的时候, 要统筹全局, 与企业总部洽谈, 争取全方位的获取企业发展前景。“1”阶段的选择与“2”阶段的课程学习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1”阶段的选择正确与否, 会对“2”阶段的课程设置产生直接影响;而“2”阶段的所学, 会直接促进或制约“1”阶段所依托企业的发展。

“2”与“1”自主与协作“2+1”。从时间的概念上来分析是将学习分成两个时间段落, 两个阶段之间在保持一定准则的情况下, 可以灵活处理与协调“2”与“1”之间的子时间段落。二者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 结语

“2+1”把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进行了连接:使得学校的育人目的, 企业的用人目的明确。立足于以“企业需求为宗旨、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三个主要实体的最大优化组合,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 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的办学模式, 代表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摘要:“2+1”是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典型, 近年来在职业类院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及就业率, 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取得产学并进, “2+1≥3”的突破。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走岗实习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西北职教, 2008 (6) .

[2] 陈文凤“.2+1”教育模式是中职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J].职教论坛, 2005 (10) :29~30.

[3]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R].

[4] “工学结合,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7 (6) :17~19.

[5] 吴岩, 等.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下一篇:简述舞蹈艺术的表演技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