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证券投资咨询

2022-11-13

第一篇:防范非法证券投资咨询

非法证券活动案例

案例一:

编造虚假理财协议,诈骗客户资金

在A证券公司B营业部开户的投资者李某进入证券市场的时间不长,总觉得自己对股票的买卖时机把握得不好,经常向B营业部的客服员工江某讨教。江某掌握李某的情况后,伪称A证券公司有专门针对新手的“保姆式委托理财服务”,李某只需将资金交给江某,并签订“理财协议”,即可不用自己管理、享受固定年收益。李某在江某怂恿下,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了江某,并与其签订了“理财协议”,准备坐享证券收益。半年后的某一天,李某突然联络不上江某,去B营业部一打听,江某已辞职。再经询问,李某才知道自己参加的所谓A证券公司保姆式理财服务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江某一手编造出来的,自己的资金已被江某卷走无踪。

提醒: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除依法开展的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外,证券公司不得授权任何个人(包括证券公司员工)或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进行证券委托理财业务。证券公司也不得对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投资者应当详细了解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谨慎参加证券公司依法开展的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并通过证券公司在托管银行开立的托管账户或在证券公司开立的资金账户参与相应的资产管理业务。切勿将资金汇入他人个人账户或将账户密码告知他人。

案例二:

树起“专家”形象,网上撒网“钓鱼”

投资者李某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财经类博客,该博客发布了“重大借壳机会,潜在暴力黑马”等40多篇股评、荐股文章。在对这些文章的评论中,一些匿名人士回复说:“绝对高手”、“好厉害,我佩服死了”、“继续跟你做”等。李某通过博客中提供的QQ号码与博主取得了联系,缴纳3600元咨询年费后成为会员,但换来的却是几只连续下跌的股票,李某追悔莫及。

作案手法剖析:不法分子通常在网络上采取撒网“钓鱼”的方法,通过群发帖子及选择性荐股,树立起网络荐股“专家”的形象。其实,这些所谓的“专业公司”都是无证券经营资质的假“公司”,所谓的“专家”也大都初涉股市,并不具备高深的证券投资知识和技巧。

提醒:投资者接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和理财服务,应委托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经营业务资格的合法机构进行。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名录可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

(.cn)查询。

案例三:

设立山寨网站,假冒知名机构

张某在网上某股吧上发现一篇文章,标题是《明日重大利好消息出台 敬请关注》。他很好奇,点击一看,是某知名证券公司的网站,网站顶部写着“公司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并有电子版的批准证书。张某拨打了网站底部显示的手机号码,业务员陈某说公司实力很强,有专人研究分析股票,近期几只大牛股都抓住了。张某心动不已,按要求向陈某账户缴纳了一个季度的服务费4380元,对方也传真了一份已盖章的服务合同,并口头保证15个交易日获利120%,总获利不低于360%。但此后,公司推荐的股票只跌不涨,一周以后张某后悔,想讨回服务费,但发现再也无法联系到陈某,公司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作案手法剖析: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平台假冒合法证券公司设立山寨网站和冒牌机构,企图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网址大多为数字与英文的组合,如,,,或采用与合法证券公司相类似的域名。

为诱骗投资者上当,不法分子还声称公司经过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有的甚至刊登虚假的资质证书。在收取投资者服务费时,往往要求投资者将款项汇到个人银行账户中。

提醒:合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一般要与客户签订书面服务合同,对于那些不能提供书面服务合同或合同要件不齐备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投资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另外,合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一般通过公司专用收款账户收取咨询服务费,对于那些要求将钱打入个人银行账户的证券咨询活动,投资者一定要格外小心。

案例四:

名为“免费荐股”,实为招你入会

范某在电视上看到某股评节目,股评“专家”称,“要想免费获取涨停股票,赶快拨打节目下方的热线电话”。范某拨打了该热线电话,电话那头的小姐非常热情地介绍了该公司炒股的骄人业绩,以及跟着公司专家炒股可以达到的收益,声称只要交纳会员费后,就能为其推荐涨停股票”。范某抵挡不住该公司持续不断的电话攻势,想先交几千元碰碰运气,于是给该公司汇了4000元会费。刚开始,公司推荐的股票确实像预测的一样连拉两个涨停,但没想到从第三天开始便一路下跌,比自己操作亏得更厉害。

作案手法剖析:不法分子发布“免费荐股”广告的目的,是诱骗投资者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在获取投资者的联系方式之后便展开强有力的电话攻势,反复向投资者推荐股票,骗取服务费。

提醒:投资者不可轻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夸大过往荐股业绩、直接或变相承诺收益、公开招收会员的非法证券节目和广告,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

案例五:

自称“专业机构”,提供“内幕消息”

投资者张某在家接到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国内知名私募基金公司,拥有大量的内幕信息,能为其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张某经介绍上网浏览了该公司网站,看见网站上公布了大量股票研究报告和行情分析,觉得该公司非常专业,便同意接受该公司的咨询服务并缴纳了8000元服务费。事实上,该公司只是个皮包公司,并不具有投资咨询资质,张某缴纳的服务费也打了水漂。

作案手法剖析:许多所谓的专业机构无外乎就是租用一个几十平米的办公场所,并雇用一些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的业务人员,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对投资者进行欺诈的皮包公司。

提醒:投资者在参与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活动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专业机构”和“内幕消息”。接受投资咨询服务时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资格,明确对方身份,选择合法机构和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案例六:

“无需缴费”为饵,直接代客操作

投资者吴某接到某投资管理公司的电话,称公司是专门从事股票研究的机构,现在推出一种新的理财产品,无需缴纳会员费,只需将自己的证券账户号码及交易密码告诉业务员,由公司组织专家团队为其操作,公司保证客户资金安全,且保证客户至少不会“赔本”。随后该公司给吴某发来合同样本。吴某心想反正也没有交服务费,银行密码在自己手中,资金很安全,于是决定试一下。但是,在随后的操作过程中,吴某的股票账户并没有像公司宣称的那样出现迅速升值,而是在短短一周内已亏损严重。吴某恍然大悟,赶紧终止合作并将情

况反映到监管部门。经查,该公司未经证监会批准,以约定盈利分成的方式代客理财,非法从事证券经营活动,最终被依法取缔。

作案手法剖析:该投资公司未经批准非法从事证券业务,以“无需缴纳会员费”为诱饵,直接代替客户操作,并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损失作出承诺。

提醒:委托不得超出法律规定范围,投资者应拒绝接受全权委托。“约定利润分成”的方式属于违法违规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要自觉远离此类违法证券活动。

第二篇:非法证券活动典型案例介绍

非法证券活动典型案例介绍: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

中国证监会

2012-11-07

非法证券活动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

2007年9月,连云港某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业务员朱某通过电话联系到股民于某,朱某通过各种方式劝说于某购买该公司负责承销的原始股权。朱某称哈尔滨某建材公司(以下简称建材公司)即将在美国上市,本公司的产品就是代理转让建材公司的原始股权,原始股价4.82元人民币,一旦上市成功股价就将达到16-17美元,收益十分可观,如果一年内上市不成功的话,投资公司将会以原购买价格加同期存款利息回购投资人所持有的股份,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投资风险的完美的投资计划。随后,朱某还出示了建材公司投资计划书以及境内和境外媒体对建材公司的相关报道,使得于某对建材公司境外上市一事深信不疑。在业务员的鼓吹下,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于某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购买了2万股股权,现场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回购协议等法律文书,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1个月后,于某又接到朱某的电话,称建材公司要给股东分红,10股分0.6元(税后0.48元),请于某来拿分红并称,建材公司的大股东为了回馈小股东,特意多让出来一些股份,数量有限,机会难得,让于某赶紧考虑购买。在朱某的鼓吹下,于某又进一步购买了5000股。

2007年11月,于某打电话询问公司境外上市的进展情况,却发现无论是业务员朱某还是公司老总王某的电话都已经停机,该投资管理公司也已经人去楼空。于某打电话给建材公司,建材公司称境外上市遥遥无期,于某这才发现自己受骗上当,先后投资的12万就这样打水漂了。

(监管部门提醒: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个人编造虚假信息,以股票即将在国内或国外上市为诱饵,兜售所谓的原始股、内部职工股,导致投资者不断上当受骗,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

此类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代理买卖机构都打着企业即将上市的幌子,编造公司经营业绩,承诺丰厚的投资回报;二是利用传销、举办联谊会、投资咨询座谈会等手法吸引投资者,推销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三是利用分红、让利、承诺零风险等手段博取投资者的信任,诱使投资者多次受骗。

投资者可以从两个方面识别证券经营活动是否非法,一是从证券发行方式来识别,公开发行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核准,未经核准的发行均为非法发行;二是从发行证券的机构来识别,看中介机构从事的证券承销、代理买卖活动是否获得了证监会的行政许可,未经许可均为非法证券活动。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18条的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加者自行承担。”社会公众要增强理性投资的意识,认清非法证券活动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第三篇: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

通过学习如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我学到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如何防范非法集资了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就是我这次的学习谈谈几点体会和心得:

所谓非法集资就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的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利益等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给予回报的行为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

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是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 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其他形式的还本付息;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

事实上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活动,出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资金大多被挪作他用,中饱私囊;活动中少数出资人侥幸获得回报,但往往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给大多数投资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对此,我们要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一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二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三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四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 于面子也不便推辞,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其危害面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得多长个心眼儿。其次,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许诺高额回报。每当遇上诸如此类“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千万得悠着点儿,也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发了财眼红,进而跌入欺骗者设下的陷阱。

作为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对非法集资敬而远之,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当发现有群众上当受骗时,应当做到及时提醒和告诫,以免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篇:防范非法集资测试题库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特征要求的是(D)。

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吸收资金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C.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D.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

2.非法集资的形式不包括(D)。

A.通过会员卡、消费卡的形式非法集资B.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C.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电子商铺”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D.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公 司债券

3.发布涉及投资咨询业务、金融咨询、贷款咨询、代客理财、代办金融业务活动的广告,广告发布者应当确认广告主体的发布资格,查验广告主营业执照是否具有相应的(D)。

A.注册资金B.股票 C.资产D.经营范围

4.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合法、合理的表达诉求(D)。

A.散播虚假信息、进行虚假宣传、从事集资串联活动,扰乱社会秩序B.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门前或交通要道上堵塞、阻断交通或非法聚集C.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D.通过网上信箱、信访办以及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咨询举报电话等形式,理性表达诉求

5.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非法聚集、静坐、散发信访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出示状纸、穿着状衣,扰乱公共秩序的将被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处罚依据是(A)。

A.《治安管理处罚法》B.《刑法》C.《宪法》 D.《行政许可法》 6.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哪些业务?(A)

A.吸收存款、发放贷款B.为借款人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C.讼诉保全担保D.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7.对跨地区的非法集资案件,公司注册地在涉案地区的,由公司注册地(A)负责;公司注册地不在涉案地区的(包括其他情形),由(A)的地区牵头负责,相关地区积极配合并负责做好本地区工作。

A.牵头涉案金额最多 B.牵头涉案人员最多C.牵头涉案金额最少 D.牵头涉案人员最少

8.对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涉案资金和财产,由(A)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转移资金、财产。

A.公安机关B.银监部门C.工商部门D.宣传部门

9.非法集资活动常见种类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A)四大类。 A.生产经营B.服务C.培训 D.艺术表演

10.因清理清退发生纠纷的,由非法集资组织者和参与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

(A)解决。

A.司法程序B.协商 C.调解D.协调

11.某企业非法集资,被处以资金冻结,这属于(B) A.财产罚B.行政强制措施C.申诫罚D.能力罚 12.典当行不得经营(A)。

A.动产质押典当业务B.财产质押典当业务C.房地产(省外、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D.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

13.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由(A)负责,行业主(监)管部门一线把关,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或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公安机关C.当地工商局 D.当地司法局

14.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法律法规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C)。 A.责任B.经济责任C.刑事责任D.民事责任

15.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D)以上的应予追诉。 A.十万元B.二十万元C.三十万元D.五十万元

16.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C)以上的,可认定属于数额巨大。 A.三十万元B.四十万元C.五十万元D.六十万元

17.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A)以上的应予追诉。 A.30户 B.50户 C.80户 D.100户

18.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B)以上的,可认定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A.五十万元B.一百万元 C.一百五十万元D.二百万元

19.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A.5年以下B.5年以上C.10年以下D.10年以上

2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B)罚金。

A.二万元以下B.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D.五十万元以上

21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A.5年以下B.5年以上C.10年以下D.10年以上

2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D),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无期徒刑 B.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10年以上有期徒刑D.死刑 23.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的非法集资利益是否受法律保护?(B) A.受B.不受C.看情况而定D不知道

24.非法集资处置工作在(C)统一领导下,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

A.国务院B.公安部C.银监会D.工商总局

25.(A)年,省政府成立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A.2010年B.2009年C.2008年D.2007年

26.未经(A)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A.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B.人民银行 C.财政部 D.工商总局

2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D)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A.13周岁B.14周岁C.15周岁D.16周岁

28.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集资的行为,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以(C)为目的。

A.非法持有 B.非法牟利 C.非法占有集资款 D.非法经营

29.(B)直接按规定程序处理单位或个人反映的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线索,根据实际及时向人民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监)管部门通报。

A.信访部门B.公安机关C.工商部门D.文化部门

30.非法集资款的清退,应根据清理后剩余的资金和实物资产变现的资金,按非法集资参与人出资资金余额即本金部分的(B)予以清退,对利息(B)清退。

A.一定比例可以B.一定比例不予 C.全部不予 D.一定比例部分

3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是(D)。 A.单位B.个人 C.公众 D.公众存款

32.私募基金就是通过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私募基金可以(C)

A.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大肆宣传

B.向200名以下的有风险识别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C.向投资者承诺保底保收益

D.向普通老百姓公开募集资金

33.非法集资案件在调查取证期间,(C)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单位和个人进行动态监控,防止抽逃、转移、藏匿资金以及主要涉案人员潜逃,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政府D.银监部门

34.非法集资案件立案侦查由(A)主办,行业主(监)管部门配合。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立案侦查的组织领导,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法院D.人民银行

35.(C)根据举报、报案或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线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立案侦查,并向人民政府报告。

A.人民银行B.银监部门 C.公安机关D.工商部门

36.信访人捏造歪曲实施、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B)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信访部门B.公安机关C.检察机关D.人民法院 37.对情节较轻、社会影响较小、非法集资单位或个人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案件,由(A)责令非法集资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非法集资活动,指导、督促其限期完成集资款的清理和清退。

A.地方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C.信访部门D.工商部门

38.各类媒体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A)登载非法集资广告,引导公众克服非法牟取暴利、非法获取利益等错误观念,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

A.拒绝B.可以C.鼓励D.少量

39.非法集资案件调查取证可采取行业执法调查和(C)两种形式。 A.联合调查B.特殊调查C.专项调查D.一般调查

40.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及规定,落实专职部门和专人负责协助(B)

对非法集资中涉嫌犯罪涉案款项的查询、冻结工作。 A.检察机关B.公安机关C.人民银行D.银监部门

41.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1年起(A)施行。

A.1月4日B.2月4日C.3月4日D4月8日

42.凡法律赋予职能的行业主(监)管部门按程序移送的案件,性质明确的,公安、司法机关可直接依法办理,(C)再做行政性质认定。

A.无需B.应当C.必须D.根据需要

4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非法集资案件,应当在(C)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A.三个月B.六个月C.一个月D.10天以内 44.省内各地公安机关在办理跨市案件中,因调查取证、资产追缴、犯罪嫌疑人移交等方面有争议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协商解决。经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的,报共同的(A)解决。A.上级公安机关B.上级检察机关C.上级人民政府D.上级银监部门

45.各行业(监)管部门或各市发现线索或接到举(通)报后,一般应在(B)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A.十五 B.三十 C.六十D.九十

46.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而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B)的活动。A.相近B.相同C.不同D.类似

47.在处置非法集资案件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处置非法集资活动(B),如发生突发事件,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A.活动方案B.应急预案C.宣传方案D.实施方案

48.广告发布者由于未查验证明、未核实广告内容,导致非法集资活动广告发布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C)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A.宣传部 B.银监局

C.广告监管机关 D.人民银行

49.房地产销售、造林、种养殖、加工承揽、项目开发等招商广告,不得涉及投资回报、

(C)、集资或者变相集资等内容。 A.资金B.股票C.保底收益D.债券

二、多选题

50.当前,非法集资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要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应做到(ABC)。

A.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B.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有权机关的批准 C.增强理性投资、合法理财意识 D.一旦投资失败,出了风险由政府兜底 51.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性有(ABC)

A.参与集资人员遭受经济损失B.影响经济金融秩序 C.影响社会大局稳定D.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52.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提供帮助,从中收取(ABCD)等费用,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返点费 B.佣金 C.好处费 D.代理费

53.面对非法集资的陷阱,我们要做到(ABCD)A.对高息“诱饵”不动心 B.对老板“实力”不崇拜 C.对“官方”背景不迷信 D.对熟人“热心”不轻信

54.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ABCD)。 A.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B.以投资黄金等名义,以高利吸引社会公众投资

C.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为名,采用召开“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以高息进行“借款”

D.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等为名,以高利诱导加盟投资 55.非法集资参与者收到损失后应如何“维权”?(ABC) A.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B.要相信办案机关和政府工作组,并积极配合 C.要保存好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 D.通过堵门、堵路、冲击政府机关等方式“维权”

56.非法集资参与人本金受到损失的,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集资参与人不得要求(ABC)承担。 A.公安机关B.司法机关C.政府部门D.集资机构 57.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应坚持以下原则(ABCD)。 A.政府主导 B.属地管理

C.行业主(监)管部门一线把关、依法查处 D.协作配合、积极稳妥

58.下面哪些属于一个理性投资者应有的投资观(ACD)。 A.合法投资 B.只注重高额回报 C.眼见为实 D.审慎投资

59.跨区域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中的“三统两分”是指(ABC)。 A.统一协调指挥B.统一办案要求 C.统一资产处置D.统一落实维稳

第五篇: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关机关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活动有哪些常见种类和形式?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6)不具有募集资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8)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9)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10)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

(11)以投资黄金等名义,以高利吸引社会公众投资;

(12)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为名,采用召开“招商会” “推介会”等方式,以高息进行“借款”;

(13)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等为名,以高利诱导加盟投资。

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1.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谎话,通过暴利引诱来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

2.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把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的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

3.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这些不法分子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4.近年,非法集资的手法花样翻新。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有以下六种典型手法:第一种是假冒民营银行,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第二种是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或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或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第三种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第四种是以“养老”的旗号,或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或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活动,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第五种是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第六种是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四、利用网络进行非法集资有什么特点?

一是投资极具诱惑性。从事此类网络集资、传销的公司,往往声称自己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或其分支机构,同时,宣称其经营项目为能源开发、黄金期货、外汇交易等高收益高风险项目,且公司拥有专业投资团队,可有效降低风险。此类活动一般投资金额小,往往以100美元为一个投资单位甚至更少,最高也不过5000美元;回报高,每日回报率在1%-3%之间,年回报率在200%-50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00%,而发展下线与出售股票收益则可能更高;二是周期短,按天返利的机制,可以使投资者在几十天内便可收回投资。三是推出三种投资方式以私募基金等名义募集资金,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投资基金、公司经营并收取红利;投资基金、公司以购买产品和发展会员为名义,投资者通过发展“下线”获利;投资者购买投资基金、公司推销的未上市公司股票,待其境外上市后出售获利。

总之,由于这类集资、传销活动的宣传极具诱惑性,很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同时,因互联网的便利性、广泛性和跨地域性,且我国上网人数众多,使得这类网络集资活动发展迅速,流动性强、涉及人员多、涉及金额大、涉及地域广。此外,投资利润越高的产品,其相应的风险也越高。但这些公司所宣称的回报率如此之高、风险还几乎为零,显然违反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律。而网络的虚拟性更加剧了风险。同时,由于此类网络集资、传销的经营过程的全网络化,经营者隐藏很深。一旦公司出现问题,他们就可以轻易地携款潜逃。从目前网上反映的情况看,一些公司在运营三至五个月后,网站便无法登录。

五、非法集资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非法集资使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二是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非法集资往往集资规模大、人员多,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容易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六、社会公众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社会公众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二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三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四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七、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不是非法集资,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1.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是投资陷阱。根据相关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犯罪分子的目的是骗取钱财。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超高利投资回报分配不可能维持太久。其中,必有诈骗行为。“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广大投资者和居民一定要提高辨别能力,切莫贪图高利,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2.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如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

3.通过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4.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5.对于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向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请教,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6.除上面谈到的应当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外,社会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待了解详情后再作决定。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八、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 1.集资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上一篇:反腐倡廉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分党委规范化建设情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