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高三一轮

2022-07-05

第一篇:经济生活高三一轮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课时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17课时

编写:肖 磊

一、课题:市场配置资源

二、高考考点

1、市场经济的含义

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三、自主探究

1、判断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②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③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思考①市场经济的含义?

②市场如何配置资源?意义?

③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四、教学设计

五、典型题例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石化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

(1)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

(2)政府通知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六、课堂训练

CDCBA CB

1、近年以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兰州和银川等城市相继提高了水价,沈阳、西宁等城市已召开听证会,准备调整水价。自来水调价

①意味着水务实现市场化

②完全解决了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唯一选择

④目的是利用价格工具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④

D、②④

2、2009年7月13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目前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家电下乡”名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不法利益,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必须予以严惩。这说明

①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弊端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加强信用监督

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一经济学家曾经说:“政府一直试图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想当上帝,那是不合时宜的角色。”这里的“不合时宜”意味着 A、计划与市场应该要结合

B、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C、政府必须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D、宏观调控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

4、漫画《脱节》说明

①广告能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生产者应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09年以来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等一系列专项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违法网站被依法查处,境内外网上不良信息传播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环境显著改善。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5—6题

5、之所以要依法查处违法网站,是因为 A、这些网站的经营行为没有遵守市场规则

B、这些网站没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这些网站传播的是一些落后、腐朽文化

6、上述经济现象让我们认识到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局限性,市场经济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 ②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需要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则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

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近年来,我国市场连连出现“假药事件”,“有毒食品事件”,以及论文抄袭、造假事件,使人们“谈吃色变”、“凡说必假”,于是有人疾呼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就需要

①国家要加大对造假、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②企业经营者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③消费者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课后练习17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

DCCCA CBACC

1、下列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经济 B、市场经济是计划在资源配置中不起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是市场和计划在资源配置中都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上述要求的实质是

A、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B、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之所以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即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D、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5、近几年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开发商“擅改规划,加盖加层”和“少报多建,私自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往言行一致是导致楼房坍塌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法制性

6、近些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性作用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D、完善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8、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但不是让人们为满足一已私利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

①其经济活动要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②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③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又要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④都要共同克服竞争带来的弊端,逐步走向联合垄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市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军 C、市场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正确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D、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10、针对夏季供电缺口将达100万千瓦的状况,北京市发改委决定,在执行峰谷电价20余年后,首次执行谷峰电价。峰段电价在一年的基础上向上浮动15%,每千瓦时0.86元;低谷电价向下浮动18%,每千瓦时0.21元。北京市发改委的上述举措 A、是使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 B、其依据是价值决定价格 C、其依据是价格影响供求

D、是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

二、简析题

11、材料一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的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等行为在市场上相当普遍。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南京市场小龙虾引发的肌肉溶解事件,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再加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经济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1)联系材料一回答: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讲究信用?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因此,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

(2)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回答:我们应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①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特别要禁止非法垄断以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②树立诚信观念,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要使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二篇: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训练(提高卷)

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能力提升训练(提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2010·合肥一检)“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2010·苏州调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C.生活必需品

B.个人消费品 D.物质总产品

6.(2009·上海)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 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 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0·临沂期中)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此回答7~8 题。

7.2009年9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被称为“限薪令”)。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的依据在于

A.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8.要解决我国上述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还应该

①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0·泰州模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3.(2010·济南模考)据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调研显示:中国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是一线工人年收入的5~10倍左右。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

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 B.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 D.有利于防止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增加财政支出 C.提高最低工资标准D.扩大财产性收入

10.(2009·南通期末)观察下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11.(2010·海门模拟)改革开放30年来,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权法》明确规定,保护一切合法财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样的变化

A.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有利于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C.必将使个人资产增值

D.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 A.劳动、资本C.管理、技术

B.资本、技术 D.劳动、技术

5.(2010·福州质检)国务院决定,从 2009 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 500 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样做

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 C.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 1 -

12.(2010·苏州调研)根据下图中从A点到B点的变化趋势,你认为在B点适宜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A.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C.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2010·青岛质量检测)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据此回答13~14题。

13.国务院通过开展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使全国农村居民都有社会养老保障,实现“养老不犯愁”。这说明

A.国务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国务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国务院践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D.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14.中央财政将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使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说明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合理的、完善的 C.中央财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D.中央财政是农民平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的法律保障

15.(2009·广东单科)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 500亿元。这表明本我国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2010·南通二调)2009年我国财政安排了9 500亿元赤字,其中包括2 000亿元的地方债,该地方债为期三年,个人购买可免利息税。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选项中,对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赤字是指中央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适度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 D.赤字大小以国债的多少衡量 17.发行政府债券和征缴税收的区别是

①前者具有有偿性,后者具有无偿性 ②前者不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后者以政治权力为后盾 ③前者具有非固定性,后者具有固定性 ④前者发行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后者征缴的主体是中央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2010·潍坊一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专家建议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现行的2 000元提高到3 000元,原则上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认可,可望择机实行。到时,月薪7 500元的职工实际少缴多少税款

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

A.725元

C.1 000元

D.175元

B.550元

19.(2010·临沂期中)财政部于2009 年6 月再次提高我国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自2008 年8 月以来第七次大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相比此前的6 次上调,这次覆盖商品范围更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B.这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

C.表明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表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20.(2009·佛山二测)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购买商品时候,当消费者向商家索要发票时,消费者就要多付钱;如果不需要发票,则可以享受到一定的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 2 -

打折优惠。商家的行为是

A.是一种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B.是一种抗税行为 C.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2009·广州二测)根据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答21~22题。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1.造成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所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我国税收的性质需要改变 B.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C.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不高 D.政府部门存在着大量腐败现象

22.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②公民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③我国税收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税款的缴纳是公民行为,税收的使用是政府行为

A.①②

二、非选择题

23.(2009·海口模拟)“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1)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红利、租金”属于我国现阶段的哪种分配方式?

(2)我国居民收入还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居民收入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只有2%左右。试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出的合理性及意义。

- 3 -

24.(2010·抚顺月考)下图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一)被称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二)被称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十七大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下,哪种收入分配结构更优越?

(2)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3)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B.②③C.②④D.③④

25.(2009·苏州调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单耗水平高、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油污染也日益严重。

我国高油耗、大排量汽车发展迅速,而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因发展环境不利而受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品油价税费环节上缺少有效的手段,以引导公众的消费行为,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汽车。

为此,我国适时进行了费税改革,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征燃油税。 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开征燃油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6.(2010·济南模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关注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项重大任务。在紧急困难时期,中央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请用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的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标准提高到人均纯收入1 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 007万人。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今后三年中央财政再支持5 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 000所县级医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中央政府“大手笔”投入,体现了政府强烈的民生情怀。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投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作用。

- 4 -

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能力提升训练(提高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解析 社会提供的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选A。B、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答案 A

2.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项正确。社会总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部分,上交国家和企业自留的净产品不参与分配,A、D两项不选。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是相对应的,不是按劳分配的对象,C不选。

答案 B

3.解析 管理人员的薪酬是按管理要素进行分配的,因而B正确。管理人员所在企业不一定是公有制经济,A项不确定。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C说法错误。这种分配方式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D项错误。

答案 B

4.解析 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私营,因此员工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专利属技术范畴,外国专利费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因此选D。

答案 D

5.解析 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选C。 答案 C

6.解析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和社会条件,①②③④均正确说明了这种关系,因此选D。

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B

9.解析 A、B属于再分配,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在劳动报酬中的表现。A将漫画“同工不同酬”偷换为“工不同酬应不同”,故得出了错误的结论。B、C、D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A

11.解析 题目考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12.解析 在B点,经济增长缓慢,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

- 5 -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13.答案 C 14.答案 A

15.解析 所谓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 500亿元,即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9 500亿元,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6.解析 略有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赤字过大不属于财政收支平衡,A不选。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是财政盈余,B不选。发行国债只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措施,D不选。

答案 C

17.解析 题目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B

18.解析 题目考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起征点为2 000元时,应税额为7 500元-2 000元=5 500元。应纳税:500×5%+1 500×10%+3 000×15%+500×20%=725元。起征点为3 000元时,应税额为7 500元-3 000元=4 500元。应纳税:500×5%+1 500×10%+2 500×15%=550元。少缴175元。

答案 D 19.答案 D

20.解析 本题考查违反税法的行为的特点。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题干中通过不开发票来达到少缴应纳税款的目的,属于偷税的行为。

答案 A

21.解析 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与我国税收的性质无关;C、D两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应选B。

答案 B

22.解析 漫画的主要寓意是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的不相符合,故本题应选A;选项③本身错误,我国税收的性质没有改变;选项④对公民纳税意识理解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3.答案 (1)按生产要素分配。

(2)①这一表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4.答案 (1)图(二)更优。在社会财富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图(一)中低收入人口占绝大多数,收入越高人口越少,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图(二)中,中等收入人口占了绝大部分,高收入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占少数,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均衡,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2)①“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3)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③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平。

25.答案 (1)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开征燃油税,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公平社会负担,形成“多用油多负担,少用油少负担”的机制。

(2)开征燃油税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3)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燃油税的开征还有利于小排量和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促使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2)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

(3)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改善民生的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保增长是保民生的基础和前提,保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和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三个重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开来。

- 6 -

第三篇:政治生活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详细)

《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和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也叫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为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为:①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民主权利日益得到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民主总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专政是依靠暴力进行统治的国家制度,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都具有专政的职能。

(2)在我国,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人民内部的民主,专政是对敌对分子的专政;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必要性: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对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依法治国

(3)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5)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觉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注】选举权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领导人的权利,也不是选举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的权利。

②各项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

③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

2、公民政治义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公民的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以下基本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施工米乃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使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原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利益。) 第三节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一、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履行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1、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积极关心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大事;

2、必须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几种主要的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①国家事务方面县级和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社会事务方面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2)间接选举:①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②乡镇和乡镇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3)差额选举:①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实际应选名额的选举;②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③竞选是差额选举的一种方式。

(4)等额选举:①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实际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②等额选举制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根据:

(1)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意义:珍惜选举权利,参与民主选举,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政治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公民应怎样行使选举权?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这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第二节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没有调

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保证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节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群众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2)居民委员会的含义、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误区警示】:对基层管理制度理解

①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经济组织,也不是基层社会团体,不履行国家职能。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②不能认为选举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属于公民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公民在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才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国家正在重点推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第四节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2、我国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2)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要用于行使监督权,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2)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有序的的政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是否坚持党的领导。(5)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我国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发展教科文卫事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扩大就业,社会保障,优生优育,优化生态环境) ◆【小注】:①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国务院及部委、地方政府及组成部门)。特别注意: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共、各民主党派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组织不能代替政府履行职能。

★★

4、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努力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我国政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便民利民 (1)管理社会生活; (2)提供公共服务。

6、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为民服务,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这都是增强公民意识,提升政治素养的体现。 第二节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how?)★★★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拓宽民主渠道,集思广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是,坚持不懈做好事。

3、公民求助政府的渠道

(1)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开设热线电话 (3)设立信访部门

(4)推行电子政务,等等。

4、公民求助政府的意义

(1)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第一节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特别关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公正司法★

①主体不同: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②依法执政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公正司法的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 ★★

2、怎样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利的行政管理体制。

(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

(3)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要求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第二节

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行使得当,造福人民;滥用

权力,贻害无穷。

2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途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保障人民民主监督;二靠法制,加强法律制度监督。★(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外部监督:人大监督、共产党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 (2)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的工作效率;(3)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清正廉洁(4)有利于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5)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5、我国政府的阳光工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1)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权,维护社会稳定。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

1、政府的权威

(2)根本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2、有权威政府的表现:(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有权威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权威的政府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有权威的政府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4)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政府权威的树立

(1) 含义: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2) 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how)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府知识小结: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政府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权力要受到监督。要做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人大代表

(1)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产生方式: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3)职责:★★★

①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应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②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拥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误区警示】 :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基石: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组织和活动原则(组织和活动的最主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表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

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6、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小注】&

1、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 &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组织形式。

&

3、注意区分“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

解析: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在我国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其他国家机关”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体现和保证。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内容是三个代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5、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行使国家职能;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小注】&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

1、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关系;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不是兄弟党);在监督上是平等基础上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被监督关系。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的差别可以协调。

&

2、人民代表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 (1)区别①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关

②职能: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代表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③组成人员产生方式不同:人大代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 人民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的。 (2)联系: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都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都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

3、多党合作≠共同执政(联合执政)、多党合作≠多党制

★★★★★★(党的知识总结: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节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的表现:①各民族之间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②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不包括自治乡)

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历史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现实情况),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误区警示】 :

①把民族自治地方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当作自治机关是错误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②明确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乡镇一级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③把民族平等原则看成是各民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是错误的,受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虽然实现了各民族在法律关系上的平等,但要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三节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拓展与深入】:&

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鼓励、提倡、支持人们信仰宗教,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并非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并不是要阻止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并不意味着宗教已经不存在消极作用。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5)对我国的宗教政策还要澄清几个误区: (6)认为我国宗教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没有改变;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聚焦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1)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节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地位、分类、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4)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5)主权国家应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小注】: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 “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借人权干涉别国主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2、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

(1)国际组织有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之分,有世界性和区域性之分。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作用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国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集体协作,不干涉他国内政。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误区警示】 :①不能将联合国当作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也不能认为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也有过被大国操纵的历史,如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

②中国不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而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这是因为并不是联合国所有的行动都能完全遵守宪章精神。)

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

(1)国际关系是指国际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3、我国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政党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误区警示】:两国间有无共同利益,是否开展国家合作,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两国各自的利益。因而不能说一国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国家间开展合作关系是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奖给各国经济反战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当今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活动和毒品问题危害重重。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当今世界仍然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是全

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不不可逆转

1、世界多极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世界的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注意区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第三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what?)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why?)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略) ◆【拓展与升华】:&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谐世界)★★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我国积极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我国主张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上建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我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是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这一政策要求我国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走和平发展之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7)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3、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how?)

(1)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16

第四篇: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题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四)

知识点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恰恰代表其时代标志的政治格局的完整变化过程,即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两个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垮台,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建立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已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联合国的建立,世界性、地区性跨国组织建立,经济与文化的交往,旅游事业的发展,都使世界各国及人民彼此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程度达到空前规模。

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表解

3.综合国力竞争知识体系表解

4.联系地理环境因素,分析世界热点问题

纵观多年来出现在中东、东南亚、南亚、中美洲、非洲等地的世界热点,它们的形成大多具有以下几个地理条件:(1)地理区位优越。例如,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是“东方十字路口”,中美洲是西半球的“十字路口”,南非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些地区最富有政治、经济价值,是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是形成热点的基本前提。(2)自然资源丰富。例如,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宝库”,南非是“矿产波斯湾”,中亚是“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油气丰富蕴藏地”。这些地区对某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廉价的原料、燃料仓库,维系着经济命脉,必须取得对它们的控制权和支配权。(3)自然环境分隔。例如,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和沙漠广布,东南亚和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或海岛孤立。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近年发生在非洲之角及西非的“第一次非洲大战”也主要包含了种族、民族仇视的因素;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价值观问题正成为霸权主义挑起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在冷战时期,东南亚被北约、华约这两大集团长期统管对抗;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至今。现在,东南欧、东亚、中亚的战略地位正在上升,已成为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这些地区一旦“有事”,就容易引来大国的介入,进而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国际化。北约为实现东扩在科索沃问题上做文章就是明证。

5.探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影响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12月19日,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世

贸组织总理事会议。2002年3月14日,中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应对美国筑起的钢铁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入世对中国各产业带来的影响。

【例1】(2005年广东地理)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科技进步

B.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C.经济全球化给所有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

D.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答案:AB

解析: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能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范围,另外科学技术可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从而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的战略,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资本、人员的最优配置,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

【例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研究组”的研究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以下依次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但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不到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分值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德大致接近。在资源方面,俄罗斯第一中国第

二、美国第三。据此回答问题。

1.从分值看,中国与各国相比最弱的两个领域是()

①经济②科教③军事④资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你分析,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如中国() ①基本实体②农业生产规模③科技水平④外交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②与法、德、俄结盟,对抗美国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④重视环境保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表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时事和案例进一步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原因和现状。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日本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基本实体(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农业生产规模小于中国;第3问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壮大世界和平与安定的力量 答案:1.B2.A3.D

【例3】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5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全球化分化成三个集团》的文章,世界正缓慢地但持续地向三个分开的经济和货币区发展:美元区、欧元区、日元、人民币区。 材料二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家落户中国。在新世

纪,中国已加入WTO,这些有经济“巨无霸”之称的跨国公司,铆足了劲,进一步调整对华投资战略,试图站稳脚跟,谋求长远发展。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三大区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

(2)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外向的性,另一方面具有内向的性,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我国走向阶梯。

(3)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或地区越来越,这主要表现在: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所起到的作用;跨国公司进军我国将有利于我国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势必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严重冲击。

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2)竞争保护经济全球化

(3)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冲击(4)相互渗透,相互依存①在政府积极参与下,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②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力量。③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力量逐渐提高。④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综合检测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2.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3.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部分资料”,做6—8题。

6.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7.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8.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读下图,回答9—11题。

9.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及海浪的侵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D.人类的活动

10.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D.沙漠浸吞水面缩小

11.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同 ()

A.新疆的绿洲灌溉农业 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回答12—13题。

12.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3.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15.M、H两地所在国家()

A.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16.图甲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乙、图丙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

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乙、图丙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填数字代号)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甲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17.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18.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2分)

资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居世界之首,大约每年占世界GDP的1/4,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美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经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调整已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美国经济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已达8万亿美元之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起着商品吸收器,金融变压器和技术增高器的作用。

资料二:美国的科研和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和绝对值均高于欧洲、日本;在科技人员的数量上也领先,同时还有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机制。到1997年为止,美国科学家约占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1/3 。

资料三:从人类历史进程考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潮流不可逆转。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考察,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并行发展,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有人估计,到2l世纪中叶,当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卞降至15%以下时,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1)结合阅读材料和你已有的知识评价美国的综合国力。

(2)你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内部的动力是什么?

(3)为什么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潮流不可逆转并终将形成?

(4)你认为我国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的全球化?

19.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2)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有何影响?

(3)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2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国力方程,即P=(C+E+M)×(S+W)。并对1978年世界一些国家国力计算结果如下(P代表国力,C代表基本实体,E代表经济能力,M代表军事力量,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科学技术):

(1)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贫乏,但其国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其原因是。

(2)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明显下降,已难与美国抗衡,原因是。

(3)以色列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无法跟印度比,但其国力比印度强,原因是。 参考答案

1、B

2、A

3、D4 、C

5、D

6、B

7、D

8、C

9、C

10、A

11、 A

12、

A

13、B

14、C

15、A

16. (1)地中海死海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 ②人文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

(2)地壳运动引起岩 层断裂下降,积水成湖

(3)11图12表示区域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

(4)巴以冲突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等

17.(1)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2)O>Q>P

(3)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Q地位于40°—60°地大陆东岸;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18.(1)美国面积居世界第四,人口居第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口素质高。美国有吸引世界人才的机制,科技人才数量在世界上领先,从而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美国经济发达,GDP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的1/4,经济规模居世界之首。美国军事力量强大,战略核武器均具有高科技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特点,是世界头号军事大国。

(2)吸引人才的机制,崇尚竞争和创新的机制:多元化的基础。

(3)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欧盟和日本已能在经济上与美国抗衡,俄、中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4)我国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多极化趋势格局中占一极,但与美、日、欧盟、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创设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和环境。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

19.(1)高、低收入的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

(2)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3)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1)工业和经济力量强大,科技发达(2)苏联解体后,其基本实体削弱,军事力量下降,加之国内民族矛盾重重,经济滑坡;而美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对增强(3)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均强于印度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4567软件园 , 网址:http://

第五篇: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3 7. 2013年12月4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72年,澳大利亚为纪念第十届国际会计师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枚邮票(如图),把算盘与西方发明的计算机的电路板作为主图,可谓颇具匠心。这一创意主要是基于 A.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文化遵循共同的发展模式

C.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趋同 D.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色彩

8.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0分)

9.材料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李安等中国导演依托3D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哪些道理?(12分)

124

查更阅多,教视学频案资、料课登件陆电新子浪稿博详客见查阅QQ:群http://blog.sina.com.cn/gmzcr “红高粱高中政治促进会”(146659188)共享区域下载或登陆百度文库http:///gmzcr “红高粱高中政治促进会”(146659188)共享区域下载或登陆百度文库http:///gmzcr “红高粱高中政治促进会”(146659188)共享区域下载或登陆百度文库http:///p/gmzcr?from=wenku

文化 no.3参考答案

1-7:DABAA CA

8. 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3分)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分)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3分)

9.①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开办孔子学院,推广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说明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③李安等中国导演的电影,依托现代技术,把中华文化带给世界,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香飘海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 no.3参考答案

1-7:DABAA CA

8. 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3分)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分)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3分)

9.①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开办孔子学院,推广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说明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③李安等中国导演的电影,依托现代技术,把中华文化带给世界,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香飘海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济生活高三一轮】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函数04-07

高三一轮复习空间向量04-08

上一篇:纪检部招新策划书下一篇:纪检工作总结免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