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总结

2023-02-18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详细记录自身的成长,可促使我们认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断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教程

第一科目 事故发生与报告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由危害的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1.对包括四川在内的2个以上省(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由进一步扩散趋势的;2.超出本省处置能力的;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且涉及本省,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1.病患人数100人以上并且出现死亡病例的;2.出现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3.涉及2个以上市(州)范围,超出市(州)政府处置能力的;4.省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故。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整个市(州),给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病患人数100人以上,但未出现死亡病例的;3.出现10人一下死亡病例的;4.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故。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1个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街道(乡镇),给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带来危害的;2.病患人数30人以上、100人一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3.市(州)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事故信息,事故信息来源主要有:1.事故发生单位与印发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6.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各部委局以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报的信息。

事故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单位应该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医疗机构和公安等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实行分步报告,即初报要素、续保详情、终报结果,续保可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事故进展及时补报、更正相关信息,事故调出处理结束后报告终结信息。初报信息: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2.发病和死亡人数、发病症状、救治情况;3.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名称来源;4.先期处置措施;5.其他应该报告的情况。续报信息:1.事故发展趋势;2.人员救治进展;3.检验检测、技术分析评估等情况;4.可疑产品及涉及的范围、流向等;5.后续应对措施;6.事故原因判断;7.其他应该报告的情况。终结信息:1.事故的原因和性质的确定;2.事故的社会影响及处理结果;3.事故责任认定;4.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食品安全事故上报信息应注明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涉密信息的报告按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事故报告主体及报告时限:1.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发生单位、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产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信息,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发生可能和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4.医疗机构发现其收治的病人可能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检验、食品药品安全监测等技术机构获得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应当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6.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或获知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都有权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或举报;7.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在所辖地区域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重大情况报告时限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

事故信息通报: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之间应当及时互通信息,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业行政、公安等部门发现或获知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信息涉及进出口或农业环节的应当通报同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或农业行政部门。通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发病或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可疑产品及涉及的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初步原因分析、工作建议以及与事故相关的其他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事故信息核实上报: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或通报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可能的后果、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估,初步判定事故疑点,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通报同级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并按照下列规定向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1.对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逐级上报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每级上报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2.对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逐级上报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3.必要时,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二科目 先期处置与响应

先期处置与响应,是指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职责和规定,组织人员对事故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事发单位的先期处置主要是维护好现场、封存可疑食品等;政府和相关单位先期处置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核实事故情况、统计病患人数、通报相关信息、开展人员救治等;相关单位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办、应急办、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涉及农产品环节的还包括农业行政部门;涉及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以及发生在国境口岸、食品进出口环节等其他涉及食品进出口环节中的可疑因素的还包括质量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事故发生地区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案件的还包括公安部门;事故发生单位涉及学校的还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些单位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做出响应,派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当病患人数较大,事态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国家、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规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

Ⅰ级:核定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警国务院批准并宣布启动Ⅰ级响应后,在国家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本省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Ⅱ级:核定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经省政府批准并宣布启动Ⅱ级响应后,指挥部立即成立运行,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Ⅲ级、Ⅳ级响应: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响应级别响应,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进行处置。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事故应急处置需要,指挥部可设立以下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 1.事故调查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办牵头,会同公安、监察、卫生行政等部门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尽快查明致病原因,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因监管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由监察部门负责调查。根据实际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设置在事故发生地或派驻部分人员赴现场开展事故调查,简称前方工作组。

2.危害控制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办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最佳救治方案,全力救治病患人员。 4.检测评估组: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检测方案,相关部门实施检测,卫生行政部门分析各方检测数据,查找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人员救治方案和现场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指挥部。

5.维护稳定组:由公安部门牵头,加强现场管控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6.新闻宣传组:由政府新闻办牵头,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办及相关部门组织事故处置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7.专家指导组:指挥部抽调食品安全专家,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级和解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第三科目 紧急处置与调查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的影响和危害。

应急处置措施:(主要为Ⅲ级、Ⅳ级应急处置措施)这两级应急处置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进行处置,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救治病患人员:医疗救治组组织医疗救治力量全力救治病患人员;

2.控制可疑食品:危害控制组对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可疑食品和原料、工具、场地等依法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和异地封存等措施,查清可疑食品及原料的来源和市场流向;

3.开展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对可疑问题食品进行抽样和检测,尽快查明原因,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措施意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处理的意见,根据需要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研判,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开展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事故可能影响到省外、境外时,及时报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外事部门,并向相关省、市、区食品综合协调机构通报有关情况;

4.追踪来源流向:危害控制组核实问题食品的生产厂家、经销商、生产批号及流向,对已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追查并通报有关部门协查;

5.检测分析评估:检测评估组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检测,专家组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分析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事故调查和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控制,事故中伤病人员救治,现场受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与环境、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6.加强现场处置:指挥部加强现场管控,提出调查处置或防范要求,维护稳定组加强现场管理,维护现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各组在事故现场依法、有序开展调查工作;

7.积极引导舆论:新闻宣传组全程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发布信息,加强舆论引导; 乡镇、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管所在紧急情况下,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们健康的食品,监管人员在积极上报的同时,采取暂控措施,做好现场保护,事故原因调查,人员救治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待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到场后,配合落实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和材料,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事发地村委会、居委会和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安置受害人员,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秩序。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实施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效率。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应把握以下要点:1.证据控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妥善保护造成事故或者可能造成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2.技术调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接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后,立即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尽快出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明确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3.调查报告。负责调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在上报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时,并报同级人民政府,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情况及事故影响,导致事故的食品名称、来源、数量、流向等,技术调查及相关检验、诊断和鉴定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4.技术鉴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检验检测或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检验资质的单位或者专门技术机构进行,暂无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可以采用科学、公认的有关检验检测方法,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无偿提供检验检测或者技术鉴定所需样本;5.调查纪律。参与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事故调查人员与所调查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未经允许,事故调查人员不得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6.督查督办,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督办制度,并实施分级督办,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督查,跟踪调查进度,督促相关单位和人员认真履行调查处理职责;7.调查移送。开展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刑事司法机关。

第四科目 维稳疏导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食品安全事故尤其是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容易引发群体性不良事件,维护稳定至关重要。

维稳疏导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对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当事人及其亲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好思想疏导,让他们看到党和政府应对事故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切不可因为事故当事人或其亲友的过激言辞挑起事端,恶化事态;另一方面是通过媒体向远离事故现场的公众告知事态的真相和处置进程,把真实的信息传达给公众。

具体工作有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避免当事人和亲属发生过激行为; 2.加强现场管控,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升级;

3.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和事故处置进程,消除群众猜疑;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发展情况,网络舆情情况和公众关注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通报事故真相和处置进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引导,让主流信息占领舆论阵地,避免恶意炒作,减少负面影响。这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忙于救治和调查取证容易被忽视,事发地政府和指挥部应把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当成应急处置的重要工作。

第五科目 响应终结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评估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结。

1.级别提升:当事故进一步加重,影响和危害可能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省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稳定。

2.级别降低: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或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结响应:一是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增病例出现;二是现场、受污染食品得以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事发地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及时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调整后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事发地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食品安全事故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第六科目 后期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响应终结以后,还有很多后续工作,做好这些工作,对于消除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后期处置有以下工作:

1.善后处置: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的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当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受害人医疗保障等相关费用;

2.奖励与惩处:

表彰奖励: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责任追究: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业行政等部门按监管职能对事故所涉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违法行为及其事故发生的关联性进行调查,并出具责任认定报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情况,责令企业对食品安全事故所涉及的产品依法采取召回、销毁等处理措施,对事故责任单位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监察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管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启动失职渎职责任调查。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总结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办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防范和处置类似事故的建议。

4.整改落实: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事故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情况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通报同级有关部门。

5.资料存档:食品安全事故调出处置工作结束后,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应当由组织调查处理工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存档备查。

第二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哈德市人民医院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市卫生局:

我院按市卫生局文件(哈卫政【2013】256号)《转发国务院安委【2013】8号、哈消安【2013】17号、哈消安【2013】18号的通知》精神,对医院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一、成立有应急救援队伍

医院成立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职能科室责任人为组员。成立有近100名队员的

一、

二、三级安全防火队伍,分布在各个科室。并成立有3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队伍。对于人员的岗位调动,医院做到及时调整人员名单,保证工作不落空。

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完善

2013年医院共投入约4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保安人员;安装监控系统、报警系统;购置更新消防器材等等,有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并且医院按要求配足配全安保人员,注重他们的素质培养,每年2次组织培训,落实保安人员的值班巡查制度及重点部门的安保制度。医院与城北派出所签订有治安联防协议,在医院内设立警务执勤室,警民共建保一方平安。

三、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2013年,医院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次,进行消防器械使用培训课1次,消防知识培训课1次,灭火演练2次,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院排查隐患8次,整改隐患36条。

我院制订有严格的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及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梧州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进行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电梯安全、高压氧舱安全等应急演练。完善了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应急预案,年内举行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次,用电安全应急演练1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1次,等等。对重点安全岗位人员定期培训,做到定员定岗,落实责任,熟悉操作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2013年,医院共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12件,涉及人员44人,抢救成功率达97.3%。

年内,本院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013年12月31日

第三篇: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校园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各位教师组成)。全面负责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协调、救援等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

1、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抢险处置情况。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李相臣。

2、警戒保卫组:负责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劝退围观人员。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席延杰

3、灭火救灾组:负责人员、财产抢救、现场灭火工作。责任领导: 梁进宝;责任人:许群阁刘云席延杰韩桂花张召盈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张召盈。

5、物资保障组:负责及时提供灭火器材、救灾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韩桂花 。

6、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进行或配合进行事故调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张召盈刘云。

二、报警程序:

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立即拉响警报(电铃长鸣,如遇停电则吹哨)并马上组织学生疏散。其他教师听到警报后相继拉响警报,并马上组织学生疏散。

2、责任人梁进宝立即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报警内容为:“潭头镇大王庙小学学校几楼 几层发生火灾,着火物质为 什么,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是潭头镇大王庙村小学”。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生活教师刘云(或责任人梁进宝)立即切断火灾现场电源。

3、责任人梁进宝迅速报告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4、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向镇中心学校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责任人:梁进宝)。

三、应急处置:

1、疏散:警戒保卫组负责按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撤离火场到达安全地带(地点:学校操场),各班教师清点人数,上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责任人梁进宝)。

2、自救:校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预案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指令各工作小组按职责分工立即到位投入抢险(责任人:梁进宝)。

(1)灭火救灾组立即组织学校消防员和老师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进行扑救(责任人:梁进宝)。 打医疗急救电话120。根据学生受伤情况,通知学生家长(责任人:各班班主任)。(3)警戒保卫组组织学生及无关人员远离火场和校园内的道路,值日教师在指定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责任人:梁进宝)。(4)物资保障组准备车辆和有关用品,协助抢救受伤学生(责任人:许群阁)。

3、灭火:(1)值日教师引导消防车到达学校火灾现场。

(2)校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梁进宝向消防队指挥员说明情况。

(3)校 应急工作小组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进行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保护现场:

大火扑灭后,警戒保卫组拉警戒线,保护现场(责任人:刘云席延杰。

5、善后处理:按照预案善后处理组进行受伤学生及家属的安抚及善后处理工作(责任人:张召盈刘云)。

四、注意事项:

1、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再救物”。

2、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在消防车到来之前,组织学校教师职工使用灭火器、水桶等进行扑救。

3、在火灾发生第一时间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5、有条件的要迅速启动广播系统,学校领导用广播指挥疏散或灭火。

6、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潭头镇大王庙小学

第四篇: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煤气事故

(一)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班组长、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汇报。汇报时要说明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事故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的负责人必须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严禁故意伪造现场或破坏现场。

(二)各小组应急处臵程序

1、抢险救灾组:

(1)煤气中毒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要迅速穿戴好空气呼吸器,携带CO检测仪,进入煤气事故区域将中毒人员抢救至煤气泄漏点上风口空气新鲜处,对煤气区设臵警戒,并立即进行现场勘查,查清煤气来源,处理煤气泄漏问题,严密监控事故区域,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2)煤气火灾事故:由于煤气设备不严密而轻微泄露引发的火灾,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然后按照有关规定修补好泄露处;当火灾较大时,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关闭管道阀门,切断气源灭火。煤气火灾抢险过程中,应设专人看管和操作煤气闸阀及压力表等。

(3)煤气爆炸事故:煤气发生设备出口闸门以外的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尚未着火时,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同时向设备或煤气管道内输入大量蒸汽、氮气冲淡掺于煤气以防再次发生爆炸;煤气发生爆炸又引发火灾时按煤气火灾事故处理,引起中毒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爆炸造成大量煤气泄露,暂时不能消除的,先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并指挥全部人员撤离现场,然后按煤气危险作业区的规定进行现场处理。

(4)烧烫伤事故:将伤员搬离现场,尽快脱去着火衣物或沸液侵泽衣物,如来不及脱衣,就地慢慢滚动或用手旁边材料覆盖着火处急用水浇灭等。

(5)其他事故: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抢救。抢险救灾组抢险救灾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携带必要的检测仪器,以防抢险人员受到伤害。

2)医疗救护组

对伤亡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协助将伤亡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急救措施:对CO中毒人员采取输氧、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方法现场急救:对烧烫伤人员简单估计烧烫伤面积和深度,用敷料或干净的被单、衣物等包裹创面,创面水庖不要弄破;对触电较轻人员使其舒适仰卧,解开衣扣、腰带、领口等,保证空气通畅,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对伤势较重,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在医生到来和送往医院途中不得停止;对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造成的外伤要使伤员保持呼吸通畅,以防窒息,对有大量出血者先要止血,对骨伤者用绷带、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防止伤情加重。

3)安全警戒组

根据事故态势设臵警戒区,对进出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的车辆和人员,紧急疏散警戒区内与救援无关人员和危险物品。

4)后勤保障组

迅速将抢险设备、物资、资金的供应到位,组织应急救援车辆,将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5)调查处理组

按照“三不放过”中“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的原则,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作出初步判断,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安全科。

6)善后处理组

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对死难、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二、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应急处臵

1、在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负责调查事故。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院救治。

2、认真观查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受伤人员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转移搬运伤员、处理急救外伤等。

3、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立即用快速方法向上级部门报告。

4、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首先应立即与救护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交待现场有关情况,然后协助救护人员进行抢救。

5、人身轻伤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a、停止伤者的工作; b、实施简易处臵;

c、伤势为创口时,迅速将伤者送医院治疗;

d、伤势较重时,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赶赴现场进行救治; e、救援组长向安全科进行简要汇报。

三、烧烫伤事故:

烧伤的急救主要包括降温及保护患处。如果烧伤后皮肤尚完整,应尽快使局部降温,如将其臵于水龙头下冲洗,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进一步损害。

(一)如果患者烧伤处已经起了水疱,应该保护局部或降温。用干净的水冲洗患处时,注意不要刺破或擦破水疱以防止感染,若伤处肿胀,应去掉饰物,连续用冷水冲洗伤处,然后用不带黏性的敷料或潮湿的,最好是消毒垫子轻覆水疱之上,除非水疱很小,否则一定要将患者送往医院。

(二)如果患者的衣服和患处有黏连时,应该用剪刀将患处周围的衣服剪开,尽可能让患处暴露出来,用清洁的纱布轻轻覆盖。

(三)对于火烧伤:如果衣服着火,应注意不能跑动以免煽起火焰。用大毯子、衣服、抹布或类似物覆盖大火。当衣服已经烧着时,应将衣服脱去,但要留下与身体黏着的部分。用潮湿被单或类似物将伤者包裹,送医院检查。如果皮肤已经烧坏,要用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如果患者烧伤的程度十分严重,有些皮肤已经出现炭化的迹象,不要触动患处,以免因处理过多,造成患处的二次损伤。

(四)对于液体烫伤:烫伤是由烫的液体引起的烧伤,首先要用冷水冲走热的液体,并局部降温10分钟,并用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如果口腔烫伤,由于肿胀可能影响呼吸道,因此急救一定要快,使患者脱离热源,臵于凉爽处,并保持稳定的侧卧位,等待救援。

(五)对于化学品烧伤:当化学品(硫酸、火碱等)烧伤皮肤时,应马上用干毛巾将残留的化学物轻轻除去,然后用大量的冷水冲洗。但对硫酸等能够和水起剧烈的化学反应的化学物,不可直接用水冲洗。对较重伤员,在做初步处理后,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四、物体打击事故

(一)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三)出现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五)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臵),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臵)。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五、触电事故

(一)迅速断开电源:

1、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地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必要的照明,以便进行抢救。

2、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有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必须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而且还要注意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

3、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或其它带有绝缘的工具,迅速地将电线挑开,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潮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4、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并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帽子等把自己一只 手作严格绝缘包裹,然后用这只手(千万不要用两只手)拉住触电人的衣服。把触电人拉脱带电体,但不要触及触电人的皮肤。

(二)原地抢救:

1、触电急救应就地进行,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将触电人迅速抬到安全地方,抢救工作要不停顿地进行,即使在送往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2、在触电急救时不能用埋土、泼水和压木板等错误方法进行抢救。这些办法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会加快触电人死亡。准确触电急救应采用心脏肌压迫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三)持续抢救:

1、所谓坚持就是抢救触电者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2、触电者死亡一般有五个特征: (1) 心跳、呼吸停止; (2) 瞳孔放大; (3) 尸斑; (4) 尸僵; (5) 血管硬化。

如果五个特征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当作假死,坚持进行抢救。

六、皮带绞伤事故

(一)当发生皮带(机械)绞伤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将伤者从设备中解救出来,通过判断伤者的伤害程度,采取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同时将事故的情况上报当班及车间领导。

(二)伤情的判断:首先检查伤员的心跳,其次是呼吸和瞳孔,然后区分是危重伤员、重伤员,还是轻伤员。

(1)危重伤员:外伤性窒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呼吸困难、深度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类伤员。须立即抢救,并在严密观察下迅速护送医院。

(2)重伤员:骨折、脱位、严重挤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内脏等。这类伤员多需手术治疗,不能马上手术时,要注意防止休克。

(3)轻伤员:软组织伤,如擦伤、挤伤、裂伤和一般挫伤,这类伤员可现场处理后回住地休息。

(三)伤口的处理

(1)伤口的处理步骤: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用手帕、布带包扎、止血。 (2)骨折处用木棍、木板当夹板临时固定。脊柱骨折时,不需要做任何固定,但搬运方法非常重要: ①担架搬运,可用木板、竹竿、绳子制作担架,用担架搬运时,伤员的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②单人搬运法,可让伤者伏在救护者的背上,也可使伤者的腹部在救护者的右肩上,右手抱其双腿,左手握住伤者右手。 ③双人搬运法,一人抱住伤者的肩腰部,另一人抱住伤者的臀部、腿部,或让伤者坐在两个急救者互相交叉形成的井字手上,伤员双手伏在急救者的肩部。

七、车辆伤害事故

(一)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现场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救援小组接到事故情况后,小组成员必须在五分钟内投入救人抢险工作。

3、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和车辆进行抢救,本着先救人的原则,首先将伤员救出,对伤员进行简单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4、立即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

5、应急救援组长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6、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二)应急知识应急知识应急知识应急知识

1、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少,色红,危险性小,只需要在伤口上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扎紧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搏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一般使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2、断肢(指)的处理: 断肢(指)发生时,除做必要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有再植的希望。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臵于冰块中间。

3、休克处理: 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的强烈刺激和损害(如大出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不全所致重要生命器官缺氧、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严重功能障碍。对于休克的患者应将其平卧保暖。有条件的可给氧,针刺人中穴,同时对引起休克的因素及时处理。

八、机械伤害事故

(一)应急处臵

1、按先防后救和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开展抢救工作: 穿戴好防护用品; 岗位发生事故,岗位人员立即向班长报告,班长在组织现场应急救援的同时向车间领导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报警人姓名; b、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故; c、事故现状和危险程度如何; d、正在采取和计划采取什么控制及处理措施; e、是否需要救援和需要哪方面的救援。

(二)紧急处臵程序

1、发生机械伤害后,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安全科,并组织人员表进行抢救,与医院取得联系,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在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应检查受伤者的伤势,心跳急呼吸情况,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对被机械伤害的伤员,应迅速小心的使伤员脱离伤源,必要时,拆卸割开机器,移出受伤的肢体。

3、对发生休克的伤员,应首先进行抢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使其恢复正常。

4、对骨折的伤员,应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

5、对伤口出血的伤员,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伤口上,用绷带较紧的包扎,以压迫止血,或者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腿上2/3处,并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对剧痛难忍者,应让其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

7、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时把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及伤口等情况。

(三)注意事项

1、由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械电源。

2、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行止血,止血方法同上。

3、如有切断伤害,应寻找切断的部分。将其妥善保留。

4、在医生到来之前,应尽最大努力进行自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在医生到来之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

5、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6、应急救援小组应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九、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一) 事故处臵要点

1、发现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2、发生超压时要及时切断进汽阀门。

(二)应急疏散预案

1、原则

(1)在事故险情出现时,救援小组负责人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险区; (2)救援小组负责人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4)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撤离。

2、应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遇险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的意识,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争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疏散时如果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布臵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事故现场。带领人可用绳子带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2)在撤离事故现场的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浓烟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争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烟雾区。

(3)楼房楼下着火时,楼上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争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4)如发生烫伤等伤害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救治。

十、火灾事故

(一)组织实施:

1、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2、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3、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等。

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二)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3、如系电力系统引发的火灾,应当先切断电源,而后组织扑救。切断电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导电性物质灭火。

(三)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第五篇:学校加强学生安全工作防范踩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根据《xx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工作防范踩踏事故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了杜绝踩踏事故的发生,提高学校的应急速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做好全校师生的紧急疏散,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xx中心学校加强学生安全工作防范踩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xx

副组长:xx xx

成 员: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各班班主任 寝室管理员 当日值班行政、值日教师

二、防范踩踏事故管理措施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学校领导要认真宣传预防范踩踏事故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切实将学生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组织相关部门制定《xx中心学校加强学生安全工作防范踩踏事故安全处置预案》,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

(二)政教处、班主任和寝室管理员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班主任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和班会时间对学生开展防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措施

1.课堂教学

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凡是不再本班教室上课时(如体育课、信息课、实验课等),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排队,将学生安全带到上课地点。特别要注意楼梯上的安全,杜绝踩踏事故的发生。下课后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安全返回教室。

2.集会、升旗

学生到操场集会、升旗时,当日值日行政领导和值日教师迅速到指定位置维持秩序,(当日值日行政领导负责小学教学楼楼梯道;值日教师负责初中教学楼楼梯道)指挥学生有序的行走;班主任将本班学生带到操场指定的位置。集会、升旗完毕后,值日值日行政领导和值日教师迅速到指定位置维持秩序,指挥学生有序的行走,班主任将学生带回教室。

3.课间操、初中晚自习

课间做操和初中学生下第三节晚自习时由随堂科任教师组织、指导本班学生有序下楼,学生全部离开后,教师方可离开。

4.晚就寝、早离寝

寝室管理人员要组织学生有序晚进寝室和早离寝室。(男寝管理员负责1至2楼楼梯;女寝管理员负责3楼楼梯)

5. 后勤保障

学校后勤服务处每周对教学楼走廊、楼梯转角处的路灯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灯泡。特别对楼梯通道、走廊护栏、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应急标示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进行逐一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完善安全设备设施。坚决防止因照明故障、楼道不畅等引发的拥堵踩踏事故。

6应急演练

学校没学年至少组织一次防楼梯踩踏事故安全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梯,临危不乱的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踩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一旦发生踩踏安全事故,发现者立即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报告。事故现场的教师立即施救、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警后,迅速转告其他成员,立即赶到现场。

3.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总指挥、协调:xx xx

(2)由xx、xx组织成员及青壮年教师赶赴现场施救。

(3)由xx、班主任、值日行政领导和值日教师(到各自的值日岗位)及相关人员(民警)负责稳定师生情绪,保持镇静,力避慌乱,控制局面。立即组织参会人员疏散。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4)由xx负责广播讲话。稳定其他人员情绪,保持镇静,力避慌乱。

(5)由张健、xx负责受伤人员的处置、急救。

(6)有伤员时由xx拨打急救电话“120”请求救助,并到校门口等待引导救护车辆、人员。

(7)由xx、门卫负责无关人员远离事故现场,以便于救护车辆驶入、施救。

(8)由刘可贵、xx负责抢险救灾物资、工具的供应以及抢险、受伤人员的食物供应。

四、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稳定师生情绪,各类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做好家长的接待和思想工作。

3、事故发生后,广大教师要做好受伤害人员及家属(家长)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林区教育局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xx负责)

5、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未经允许,一切外来人员禁止进入校园。(门卫负责)

五、联系电话

………

xx区xx中心学校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篇: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报告下一篇:三国演义每回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