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减压抽真空系统节能优化操作

2022-12-12

引言:

在当前的安全环保的严峻形势下,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企业的重点工作, 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把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的员工上。在全国炼油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 只有节能减排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优手段,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实施者又是我们最基层的员工。所以做好员工节能减排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介绍一下减压抽真空系统从开工初期到现在运行的现状。

1 蒸汽喷射器的运行

装置开工初期, 为保证减压系统的真空度, 运行时一级抽空器投用一台, 二级、三级两台均投用, 理论共消耗蒸汽3074 kg/h。在生产中为降低装置能耗, 减少蒸汽消耗及加工成本, 根据原油的特点, 借鉴其他装置的操作经验及改造经验, 对抽真空系统进行了四次操作调整、一次技改。

1.1 一台二级抽真空器的停用

2011年12月初探索对抽真空系统进行第一次优化操作, 停用一台二级抽空器, 理论减少蒸汽消耗479 kg/h, 调整后效果良好, 满足生产需要。

1.2 一台三级抽真空器的停用

在2012年4月初再次摸索对抽真空系统操作进行调整, 停用一台三级抽空器, 同时调整循环水用量 (装置循环水使用总量由771T/h降低到494T/h) 。理论减少蒸汽消耗465 kg/h, 减少循环水使用量277T/h。

通过两次操作的调整及优化, 抽真空系统共减少蒸汽消耗944 kg/h (7552吨/年) , 减少循环水277 T/h (221.6万吨/年) , 折合减少含硫污水排放944 kg/h (7552吨/年) , 能耗降低 (0.944*76+277*0.1) /125=0.796 (kg标油/吨原油) 。

2 改造水环真空泵、抽真空蒸汽压力控制的应用

2012年11月, 投用水环真空泵后从减压塔T-104塔顶、塔中、进料段的真空度分析, 塔内中下部真空度均上升, 在相同的炉出口温度情况下, 有利于减压拔出率的提高。水环泵投用后抽真空蒸汽消耗减少570kg/h (4560吨/年) , 减少含硫污水排放570kg/h (4560吨/年) ;减少循环水使用量128m3/h (102.4万吨/年) 。实际减少能耗 (0.57*76+128*0.1-20*0.26) /120=0.42 (kg标油/吨原油) (按满负荷生产计算) , 改造的效果良好, 见表一。

2.1 抽真空蒸汽压力控制调节回路的投用

2012年12月底抽真空蒸汽压力控制调节回路的投用, 经过摸索及调整, 抽真空蒸汽压力由0.65MPA降到0.3MPA, 进一步减少蒸汽使用量1000 kg/h, 折合减少含硫污水排放1000 kg/h。

2.2 将水环真空泵的排液方式进行改造

液环真空泵为新设备, 从运行情况看, 工作液液位自控正常, 运行稳定, 达到设计要求。但是, 2014年2月始, 随着天气转暖, 我减压真空度时常波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操作人员通过增大抽真空蒸汽控制阀的开度, 能暂时提高减压塔的真空度, (抽真空蒸汽压力由0.33mpa提至0.45mpa, 蒸汽量由600kg/h提至1000kg/h) 但是同时由于增加的这部分蒸汽需要冷凝, 加大了抽真空一级、二级冷凝器的负荷, 而我们知道抽真空水冷器的冷后温度最终影响抽真空的效果, 所以造成恶性循环, 越提蒸汽量真空度越下降。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彻底的解决真空度下降的问题, 而且增加了蒸汽消耗400kg/h, 增加了循化水的消耗, 增加含硫污水排放400 kg/h。

3 结论

通几次操作的调整及优化, 抽真空系统共减少蒸汽消耗2500kg/h (20000吨/年) , 折合减少含硫污水排放2500 kg/h (20000吨/年) , 节能效果明显。

摘要:在当前的安全环保的严峻形势下,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企业的重点工作, 公司2014年的工作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 在全国炼油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 只有节能减排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优手段,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实施者又是我们最基层的员工。2012年10月对常减压蒸馏装置抽真空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应用液环真空泵、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 投产后抽真空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不仅节省了蒸汽, 降低能耗, 而且减少了污水量, 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常减压装置,抽真空,液环真空泵,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 袁洪飞.减压蒸馏装置抽真空系统改造[J].广东化工, 2013

[2] 樊丽秋.真空设备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 李琳, 于会泳.液环真空泵在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 2008

[4] 唐孟海, 胡兆灵编著.常减压蒸馏装置技术问答[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新常态下财政调控的基本思路下一篇:新时期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与物联网发展融合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