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022-08-01

第一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又能读到一些童话和寓言。稻草人的眼泪,让我们把同情的目光投向穷苦的人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擦着的火柴,照亮了我们关注社会的眼睛;《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这两则寓言,则让我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古人的智慧„„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单元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单元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单元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2、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课2课时,第二课2课时,第三课2课时,第

4、5课各一课时,语文百花园一计4课时,总计共1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现象,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2、认识破折号,知道破折号的作用。

3、独立阅读《寓言两则》,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4、选择课内外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5、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要求想象合理,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并通过故事表达一定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认识破折号,知道破折号的作

- 1

第二单元:爱我中华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爱我中华”这一主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群情欢腾的开国大典,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庄严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英武忠诚的东方第一哨„„所有这一切,无不充满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的爱。本单元的学习除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之外,还要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自然段。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划分:

第六课2课时,第七课1课时,第八课2课时,第九课2课时,第十课1课时,语文百花园二2课时,共计14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 3

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三篇课文《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及两篇略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组成。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子,联系语境理解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怎样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内容,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真情。

单元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划分:

第十一课2课时,第十二课2课时,第十三课2课时,第十四课1课时,第十五课1课时,语文百花园三4课时,共计1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2、阅读诗歌、“新三字经”,学会积累。

3、通过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四课时

- 5

第四单元:民族之魂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之魂”,选编了《古诗三首》、《詹天佑》、《怒吼吧,黄河》三篇精读课文和《文天祥》、《一句话》两篇略读课文及百花园四。课文或通过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或介绍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今人物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以课文为例子,揣摩作者通过具体实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今人物的爱国情怀,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揣摩作者通过具体实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课时划分:

第十六课3课时;第十七课2课时;第十八课1课时;第十九课2课时;第二十课1课时;语文百花园四4课时。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

2、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概括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

- 78

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教学重点:

1、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五单元作文

教学目标: 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 教学重难点: 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教学准备: 习作例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 10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

2、讨论分析本单元课文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4、阅读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断”,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六单元作文

教学目标:

1、完成本单元习作《我和书的故事》,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2、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完成本单元习作《我和书的故事》。 教学准备: 一篇习作例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二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盘江镇施家屯小学陈欣

一、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作业、编排丰富多采的语文实际活动,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教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导读,课文和“语文白花园”。

三、班级情况:学生基础一般,需加强训练,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本学期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四、教学要求: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感;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和爱美情趣的熏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习惯。

2、,认识135个生字,会写159个生字,会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语、句段;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8、学会浏览,培养读书看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能留新观察,主动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或与人交换修改。

10、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见解;能策划简单的这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1、能逐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重点:

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

2、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和默读。

3、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

4、初步领会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文章。

5、能按习作要求写出小学生合格的习作。

六、教学难点:

1、培养课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

2、抓住知识重点,设计多样习题供学生训练。

3、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联系阅读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常练笔。

七、教学措施:

1、激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根据语文课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作业、编排语文实践活动。3提出课前预习要求,布置课前预习。

4、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5、正确处理好课内外关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6、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讲评,组织好单元考查。

第三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引导语: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那么要如何制定一份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

一、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作业、编排丰富多采的语文实际活动,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教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导读,课文和“语文白花园”。

三、学情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4人,班级规模较大。其中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而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感;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和爱美情趣的熏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习惯。

2、认识135个生字,会写159个生字,会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语、句段;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8、学会浏览,培养读书看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能留新观察,主动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或与人交换修改。

10、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见解;能策划简单的这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1、能逐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留心观察事物、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习惯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儿童背诵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主动识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的培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等知识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不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适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描红及临写,以确保写字教学的效率。

3、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所谓有感情地读,是要做以“披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在初读感知阶段,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时可以结合初读,使学生弄清生字字音,感知字形,初步理解字义。在精读理解阶段,要通过指导、点拔和精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情境意义,理解课文内容。在积累运用阶段,要结合熟读、背诵、复述,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实现常用评语、句式等的转换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4、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18课 54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 12课 24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6次 24课时左右

写字每周1课时 18课时

复习2次 12课时

检测8次 20课时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认识138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写生字164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优生人数不多,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有 人,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生大部分态度还比较端正。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第四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光山四小 张琴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认识138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写生字164个,能读准字音,认清

1

字形。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36人。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优生人数不多,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有 人,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生大部分态度还比较端正。

五、教学措施

2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3

第五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范文]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稻草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认识“肤、怠、穗、瘪、搓”5 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

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 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 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 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2.模仿第2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长新穗

高兴 小蛾产子

惊恐 警告无效

愁闷 吃光稻叶

痛心 (尽职、忠诚、善良)

教学反思:

2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

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

教学反思:

4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 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5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

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6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教学反思: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7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

8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9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8《明天更辉煌》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7个,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等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会诗,背诵第三小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香港回归是民族的一件大事,让无数人兴奋与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二、精读,体会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

反复朗读: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企盼着你的归航。

3、

指导学生读出被迫离开时的悲愤与日夜思念。

(二)学习第二小节

10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和力量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母亲大陆的支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有亿万炎黄子孙,有一们伟人永志不忘„„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3、练习背诵第三小节。 教学反思:

9、山海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11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1、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

2、第

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

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1、朗读第6-9段

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作者想到了什么?

(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

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 (抵御,捍卫

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2、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 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

忠贞的灵魂)

三、归纳文章主题

可让学生思考 概括 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

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四、小节

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教学反思:

12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1永远的歌声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

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

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

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

13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14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

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 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 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 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

15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教学反思:

12、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

2、说一说作者在北海烂漫的菊花前,对母亲说的话,并写下来。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16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对母爱情感的迁移,读出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2、板题,学生读题,思考:儿子怀念的是什么?

二、自由研读,感悟深深的母爱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真切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并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①“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A、师:“这时”是怎样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 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师:“母爱是如此——” C、感情朗读。

②“当一切……悄悄地进来……” A、师:“悄悄地进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动作。 C、感情朗读。

③“对于跑和踩这一类的字眼……又悄悄地……” A、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字眼。 B、感情朗读。

C、齐读上面三个带有“悄悄地”的句子,反复体会母爱的小心、细腻、真挚、深沉。 ④“母亲扑过来……”

师: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她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她忍住的是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⑤“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住”的是什么?母亲为什么要用央求般的语气说? 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A、师:母亲临死前有太多的牵挂,有千言万语没来得及说,你能想象母亲临终前的话吗? B、感情朗读。

3、师小结

A、师:同学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那一定是母爱;如果有一种

17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爱深如大海,那一定是母爱。

B、板书:母爱深似海

三、品味末段,感悟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指名学生读。

2、这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什么?

3、为什么曾让儿子那么厌恶的菊花如今在儿子眼中,却变得如此美丽?

4、入情入景,真实表达:如果你就是儿子,面对菊花,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写一段捎给天堂母亲的话。(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5、生交流。

6、小结。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

2、“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全文:

1、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8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b)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c)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

(2)反馈交流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b)“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认真抄写好的诗给父亲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巴迪的父亲回家看了巴迪的诗后和母亲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对他的诗表示赞扬,想一想这样会对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估计: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他就不施进取,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作者父亲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写的诗怎么样?

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19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借鉴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1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

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

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石灰吟》、《竹石》

20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

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2. 新课:

(1) 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 《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 《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21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

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3.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背诵这三首古诗。

17詹天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挟、庸、勘、纬、隧、渗、竣、藐”8个生字,会写“程、挟、蔑、峭、勘、陡、绘、讥、浆、岔、竣、藐”12个生字。掌握“工程、要挟、轻蔑、悬崖峭壁、勘测、陡坡、测绘、讥笑、泥浆、岔道、竣工、藐视”,理解“居庸关、轰动、尝试、攀山越岭、狂风怒号”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22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了解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教学难点:火车怎样在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上行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中受到启迪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詹天佑》。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百年前,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他们就出来阻挠要挟我们,企图争夺铁路的修筑权,近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掠夺我们的资源。有一家报纸还轻蔑地说:——(出示课文语句,读。)

二、学习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接受任务后,围绕这条铁路的修筑,詹天佑做了哪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二)布置自学:詹天佑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修筑这条铁路,谱写了一曲爱国颂歌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这位伟大人物崇高的品质。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1.勘测线路:(以读为主。体会爱国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你找到的是哪些语句?

重点指导:

(1)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①抓重点词语体会。大概、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求精求细是一种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还有那些词语也表明这种态度?

抓周密、精细。(随机评价:你们读懂了詹天佑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那份细心。)

②朗读。

只有经过细致的勘测,才能找到最佳线路与施工点。只有进行精确计算,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所以,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指名读)

(2)扎实的工作作风(想象画面)

23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①出示课文语句,学生谈体会

②每次读这段话,老师也每每被感动。听老师读这段话,你们看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③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3)强大的思想基础(重点处理)

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①多角度感受

评读:把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适当扩展:

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铁路,怎么读?。

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②多层次感受:

出示资料:

过渡;詹天佑面对的仅仅就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这些困难吗?你们还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导读: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威胁,詹天佑毫不畏惧,他总是想——

面对慈禧太后的荒淫,汇丰银行的刁难,詹天佑决不动摇,他总是想——

面对皇亲国戚的无理取闹,詹天佑紧咬牙关,据理力争,他总是想——

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了解的背景资料越多,对他的杰出、爱国感受就越深。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总是想:

教师小结:

从他的所做、所说、所思中,我们看出詹天佑就是这样,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表达着他对祖国的忠诚,体现着他的杰出。 2.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①出图:这是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这是一千一百多米长的八达岭,这是坡度特别大的青龙桥。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詹天佑又是怎样克服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杰出与爱国的呢?

②在自学中,这三项工程,哪项工程你读得不太懂的地方最多?

③指导学习“人”字形线路。教师画人字

④自学: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这样上山解决了什么问题?请你们自学。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解?

⑤(看课件)看到这种设计,你有什么感受?

(“人字形”线是一项国际新技术,1905年才被国际线路勘测权威皮汉等人所肯定。詹天佑及时、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胆识,令人敬佩。火车在“人字形”折返线上行驶,为了安全、

24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平稳、采用两部机车,一部在前面拉,一部在后面推,这却是詹天佑的一个创造。)(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⑥教师引读。

两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你就是詹天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每人画一个工程的图纸,负责讲解,在小组内交流。

⑦汇报:

讲解(小组分工,一人绘图解说,一人做主持人)

引导学生质疑:

如:八达岭隧道:

这两口井怎么打?(山凹处。)

既然工作面多,可以节省时间,为什么不多打几口直井,可以打十口、二十口,多打不是更省事吗?

他能根据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创新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在黑暗的山体中施工,能做到准确贯通,这不仅是思路创新,而且更是精密计算的结果。

(3)小结:同学们,爱国不是空话,詹天佑满腔爱国之情在不断创新中升华,体现着他的杰出。1909年8月11日,詹天佑终于带领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再一次感受这成功的喜悦。

所以文章开头说:詹天佑是()

回忆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詹天佑的?(围绕重点句,抓住在修

筑中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4)拓展延伸:

由于过度劳累,詹天佑病倒了。他支撑起病重的身躯,又一次来到自己为之奋斗,付出巨大心血的京张铁路。“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那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不久,年仅59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今天,我们坐火车再走京张路,来到青龙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份感动。快把你的感受写在留言簿上。

板书:

勘测线路科学态度

詹天佑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创新精神

19怒吼把,黄河

教学目标:

25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自学,同学们感受到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 1.学习第二部分: ①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

26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朗读。指名读

②读中感悟

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异常艰苦六天

27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1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28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9、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0、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

29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看到想象推测

三、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23、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和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0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家一起读读课题——《自然之道》。

题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从字面理解即可)

2、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界规律的呢?快速默读全文,回顾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送往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板书:“我”和同伴向导)

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一)是啊,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变化。在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呢?需要我们很好地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

请看屏幕: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自学提示:

1、“我”和同伴们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3、自学后同桌进行交流。

(二)默读自学:

(三)全班交流。

1、读出相应的段落,从整体说感情变化线,并板书:

紧张焦急极为震惊自责懊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1)指名读课文,引导:他把“我们”和向导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了吗?

再引导:你们想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呢?怎么读才能读出来呢?

自由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指名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师接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你们听出我们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吗?

(与我们的紧张、焦急相比,向导是那样的平静,甚至是冷淡。)

(板书:若无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就不一样。出示文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读向导的话——你们说向导这时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揣摩)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认为这事很平常。

31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里指嘲鹰就是以幼龟等小动物为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幼龟侦察图配乐)

海风轻拂的日子里,黄昏的沙滩上传来一点点细微的动静。在依然明媚的阳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小绿龟从巢中悄悄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一边感受这个属于它们的新世界,一边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它要迎向大海中那未知的生命旅程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眼看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了……

(嘲鹰啄食图配乐)

你们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紧张,其中一位焦急地对我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没想到我的这句话招来了你们的一片呼喊。你们都向我喊什么了?指名说——

“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哀求)

“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劝告)

“向导,你怎么这么无情啊!”(指责)

“你必须把它送到大海去!快点!嘲鹰就要把它叼走了!”(命令)

……

从这一片呼喊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他们那颗善良的心!

(4)但是当时大家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内容:联系第2自然段:小龟轻、体型弱小,嘲鸫庞大,小龟会被嘲鸫吃掉;小龟的目的是离巢去大海,如果被伤害,目的就达不到了。

不知道的内容:向导的话的含义,所以不理解向导:不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3、向导在大家这一阵阵急切的呼喊声中,出于无奈,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板书:极不情愿)

后来大家理解他了吗?看到什么就理解了?小声读5——8自然段

●理解了。因为看到了令人极为震惊的场面。指名读第5自然段中的第

1、2句话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鱼贯而出”“无遮无拦”等词进行理解)

●看到这场面,“我们”终于明白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段话的内容和前面哪段话内容紧密相连?请两位学生读一读。

生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们终于理解向导了——

向导的表现并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了解自然规律的一种坦然与自信。明白之后我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第7自然段。(简单谈理解)

回过头来再读第

4、7自然段:同桌分工合作朗读——一人读向导的表现,一人读大家的表现。(感受“我们”的变化)

32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4、谈出最大的收获:

(1)惨剧的发生,仅仅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仅仅让“我们”理解了向导的所作所为吗?指读第8自然段。

(2)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静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静的,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啊。那么此时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责;反思;忏悔……)

(4)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

出示文字:

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他在为什么而悲叹?(板书:悲叹)(为人们的无知,为因人们的无知而受到伤害的小海龟)

(5)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课文通过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齐读第9自然段。

是呀,这像名言警句一样的话语,有什么可琢磨的吗?(结合自己的感受和阅读的相关资料谈。)

①自然界的万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平衡:食肉鸟要吃小龟这样的小动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绿龟为了生存繁衍,大量产卵,也不会灭绝。

②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不能认为可以主宰动物的命运。

③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狼和鹿的故事》)

④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就为所欲为,那样就会伤害动物,造成一些动物的毁灭。(《曾有用鼻子走路的动物》)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小岛上的故事》)

…………

三、拓展练笔:

1、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在作者讲述的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启迪,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

2、交流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让我们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附:板书:

“我”和同伴:紧张焦急极为震惊自责懊悔 23自然之道理解

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悲叹

33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

34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权威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权威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35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3、《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26将相和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36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

二、 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 学习完璧归赵

(1) 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 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

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 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 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 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提出有价值问题。 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 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② 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③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

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37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五、自学第三段。

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六、总结。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

(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28赤壁之战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38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1、默读批注。

2、交流: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6)操叫苦连声。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⑴出示: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①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②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39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⑵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谋远虑)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2、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①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

②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3、学习“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导语: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

⑴集体朗读程昱的话。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

——仔细观察,细心谨慎。

导语:可惜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

⑵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

40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4、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⑵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

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四、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

魏吴争斗决雌雄,

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

周郎曾此破曹公。

五、作业布置。

1、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2、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3、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火攻)

周瑜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41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趁风行船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伤亡惨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9老人与海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美国优秀小说家海明威的成名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进行浓缩、改写的。

这部小说写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那条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整整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是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死鱼的骨骼。在老渔夫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

42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传奇故事,同老人一起去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二、深入细读,品味人物。

㈠确定探究内容。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学生)

——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②老渔夫与鲨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㈡学习探究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

①指名朗读学习提示。

②明确学习提示的步骤方法。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3、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交流:

“天还没大亮,……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

⑴指名朗读。

⑵交流:

①鱼大:水面上的绿杆急急地坠到水里。

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

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渔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

②老渔夫的动作:把钩丝放在脊背上,钩丝握紧在手里,拼命支撑住身子。

⑶体会:老渔夫尽力与大马林鱼抵抗,而大马林鱼似乎不在乎老渔夫,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⑴交流:

①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

②老渔夫动作: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钢丝。

心理活动: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⑵体会:老渔夫要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交流体会

6、

7、8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

①老渔夫的动作:竭力拉紧钩丝;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

43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②大鱼的表现: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游起来慢多了——露出来了。

③大鱼的奇美形象:浑身深紫色、镰刀似的尾巴、嘴长、尖

(2)朗读老渔夫高声说的三句话。

(3)理解句子:“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联系老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大鱼的活动过程,思考:

①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

②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

小结: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坦荡的内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多么让人受鼓舞的话语,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

(4)背诵精彩片段:“阳光下……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

总结过渡:老渔夫又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搏斗,直到第三天,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鱼腰里,这只大马林鱼终于死去。

(5)出示副板书:

天还没亮撒下鱼食大鱼上钩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大鱼仍旧拖着小船向海面游去

夜深了老渔夫倚在船头上

太阳升起来了与大鱼搏斗非常疲乏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继续搏斗右手受伤

第三天用尽力气搏斗,大鱼终于死了

(6)结合副板书交流体会:同学们,老渔夫孤身一人在浩渺的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此时,你想对老渔夫说什么?出示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

㈢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1、运用学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内容的方法,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鲨鱼进攻顺序

老渔夫的表现

鲨鱼的表现

一条巨大的鲨鱼 准备好渔叉,朝鲨鱼的头刺去。 飞快的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

又有两条鲨鱼 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头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一次,两次,终于用刀扎死了鲨鱼。 一条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另一条在船底下蹂躏着死鱼。

鲨鱼又成群窜来 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

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

鲨鱼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

2、结合表格所填内容,理解重点句。 出示句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4 播扬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⑴朗读这句话,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交流)

——老人面对鲨鱼袭击、眼见马林鱼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时,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他有勇气面对失败。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

——要做一个强者,就应当面对失败而不放弃追求。

⑵从中你看出老渔夫怎样的性格?

——老渔夫,永不言败,毫不气馁,保持人的尊严和骨气。

⑶朗读背诵这句话。

三、讨论交流,深化人物形象。

结合全文内容,参加讨论,各抒已见: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学生交流)

——老渔夫是一个成功者,在他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

2、背诵你认为本文中写得十分精彩的片段。

3、课外,请你把《老人与海》原著的全文本找来读一读,写一写读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

捕捉马林鱼毫不畏惧

桑提亚哥

与鲨鱼搏斗敢于搏斗

45

上一篇:联谊活动策划书5篇下一篇:三下乡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