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2022-07-18

第一篇: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田林二中

童丽

再听曾老师的讲座,温故而知新。

对讲座内容我已非常熟悉,因为曾经和曾老师一起做过许多研究,收获不少;但对讲座的精髓我再次思考、领悟,以及觉醒。结合当前自身的发展情况,不妨对自己从教十年来的作文教学之路做个小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希望从中启发,并再次出发。

一、快乐作文

做了老师之后,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老师也在作文教学上一筹莫展,常常敷衍了事。二期课程改革标准里,又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明显又提高了作文的要求,身为语文老师,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作文,它本身就应该是件快乐的事。“言为心声”,每个人都有个丰富的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拿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是释放情感,抒发胸臆,是身心的自然放松。所以在陈友勤老师和李颖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做快乐作文的实践研究,用了一个选修课“写吧”,通过命题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的柔和性三个方面探索,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和现有水平,消解学生对作文的偏见;用命题的开放、形式的多样、评价的柔和,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获取写作的快乐体验。第二阶段,在兴趣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方面逐渐提高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进行写作。第三阶段,进一步用各种作文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从思维到文字的创作;加强学生在语言的生动、结构的建架、文风文采等方面的诱导和练习。

这种快乐作文教学法的尝试,使学生抛开了旧作文模式的阴影和压力,能够轻松自然地作文,并且促使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追求不断发展,从而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地练习,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对老师而言,重拾了作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每次新的命题给学生后,我总渴望着看同学们的文字,我相信认真真挚的作文就是一个人的内心。“文如其人”“诗言志”,作文本身就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文字方式。但是进入语文课堂,着手大作文时,或是面对考试命题时,似乎效果不佳。研究虽是获得一定的区级奖项,但并没有发挥它的实效性。

二、有效作文

后来,遇到了曾宪一老师做教研员,他是个实干的专家,有幸和他一起研究

1 了中考考点,出版了专训。更是在中考作文全攻略上受益匪浅,也让我的作文教学之路进入了有效作文阶段。

首先是“主题”作文教学,“感动”是曾老师最推崇的一个主题,这也的确是学生有必要写好的一个主题。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感动的事情也是美好的事情。作文里能看到感动和美好,这样的作文不就能打动人心,不就是佳作吗?2008年,我们一起编写了一本感动素材,几乎都是来自学生的习作,给当时的考生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在告诉他们,作文就是把生活中这样一些细微的美妙的感动表达出来。

除了感动,还有成长、美丽、生命、读书、努力等专题,曾老师教我们怎样做素材积累,那年夏天我们在新读写上出版了作文的十二个主题。还记得当时我接到的任务是做“人生 生命”这个主题。刚开始我不知如何,因为觉得这个主题对初中生来说似乎太大,后来在渐渐摸索中,发现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朦朦胧胧地在作文中涉及到该主题。通过从主题诠释到例文欣赏的8个部分的整理之后,我开始在自己班级尝试主题作文教学,有些学生果然悟性很高,作文明显有起色。

其次是“选材”作文教学。在我们作文教学中,取材是很关键的一步。可是有些学生苦于自己不知选取哪些有价值的材料,有些学生很难提炼材料背后的精髓,曾老师对作文材料价值判断的见解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材料应从事件到事理再到事情;人物应从行动到互动到情动,事件应是物质到心理再到精神层面。这些层次分明的价值判断对学生取材的把握有很好的指向作用。

最后是“技巧”作文教学。曾老师还给我们在作文技巧上传授了许多好方法。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运用小标题和题记,如何写好点睛之笔,记叙和描写的区别,如何用相近题目来练习审题,如何佳作转换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教学的专题,都需要语文老师一个个去研究探讨,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但是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我又始终觉得是在追求高分教学,似乎离作文的本质偏离,中学生学习写作究竟是为什么,在进行一个个主题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他们对作文这一语文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究竟如何呢?我心生疑惑,而且迷雾重重。

三、生命作文

曾老师去做了校长,我的疑惑不好意思再和他沟通,在这样彷徨的时候,很有幸的是我进入了余党绪老师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主题正是作文教学。他的宣传口号是:写作即表达,表达既生命。我感觉我的作文教学即将进入一个生命教学阶段。

在听了余老师的几次讲座和谈话后,我对余老师提出来的“公民写作素养” 2 这个名词非常感兴趣,对研究的前景和结果很是期待。而我本人对学生写作的原动力这点有些个人的想法,而且特别想从这方面做点研究。我认为,“诗言志”,“文载道”,而学生的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心声,只要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得到一定的感染,就能凭着多年学习语文的积累,开始自己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目前许多同学不喜欢作文,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表达的欲望,也没有表达的需要。这似乎和我第一个阶段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事隔多年,我仍想通过实践与探索,端正学生的写作心态,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从写作的原动力入手,激发学生思维,激荡学生情感,进行愉快地心甘情愿地表达。所以我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我们的教材对作文这一块可以说是缺失的,它没有一个序列,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明确的各年段的要求。老师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学生的写作多是“被动式”写作,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根本上失去了写作活动原本具有的创造乐趣。写作,其实是按照自己的设想与设计来创造一件作品,可是我们的学生普遍没有“作品”的意识。他们宁愿将时间与精力用在寻找毫无道理的写作秘诀上,或者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范文上,也不愿老老实实的独立实践,“制作”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实则很是不堪。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写作,但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应该明白:写作的真谛在于真实而得体的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目前我们工作室想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以写作教学为核心, 以“公民写作素养”为基础课题;第二是整理研究学生写作教学问题,并结合病症下药;第三十建立学生写作成长档案。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教学“玄妙笼统”,严重妨碍了师生的教学。我想只有基于教学实践的写作研究,着眼于构建符合实际、具有实效的写作案例,从不同角度来丰富课程的各个要素,如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策略、评价的方式等等,最可贵的就是要拿出既实际又有实效的教学案例来。

最后套用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你我还须努力。

第二篇:我的生本教学之路[推荐]

我的生本教学之路

各位老师大家好,学习了林华民老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马景英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受益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们班现在也是4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小组长不知道怎么讲,小组学习过程中合作不够默契等等,这就需要老师们耐心的指导,刚开始我给小组长布置具体的任务,让他们把要讲的题写好板书交给我看,让组长之间互讲,不能讲的地方我再指导。有的时候学生讲着,我就着急,不如自己讲的明白,课堂进度也快。相信很多老师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渐渐地学生就能上讲台展示自己,也越来越愿意表现自己了。我也经常给组长开会,一个是鼓励他们多讲多说,再有就是了解组内情况,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林华民老师说最高效的课堂是当堂练习,我现在也布置每日一题,上课之前让学生展示。抽签让学生讲解,学生设计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又补充了每日一练,加强知识的巩固练习,课后有一个五分钟小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也有一个激励作用,只要他们本节课认真参与,小测很容易取得好成绩。长期坚持下来,我相信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只相信你们的笔头,不相信你们的口头,这句话我感触很深,我们经历过很多次考试,有些题目做过,学生拿不分来,让老师们很失望。所以我们要多练,重要的题目课上练。我们现在是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能处理的题目老师不讲,所以我讲的都是学生不会的。每讲完一道题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看看还没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再自己写一遍解题过程,加深印象。

在章节复习和总复习的时候,每天的试卷我让学生自己批改,然后提出要求只要是错的问题,就要求在试卷上写出改正过程,一是避免有的学生抄上正确答案就算了,二是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现在的孩子阅读能力差,看一遍不会就算了。其实有些题,多读两遍就能做出来,三实现高效,课上小组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快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讨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效率一号和二号都能讲的问题,1号对4号,2号对3号,分别讲解。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新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解疑,最后让各组展示收获,答对的同学加星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种小组评比的奖励机制,用在班级管理上也得心应手,纪律卫生小组之间也评比,自习课的纪律再不用老师费心,晚上放学不用再安排值日生值日,因为小组内的卫生全天有人负责。

培养“学科小先生”,不仅协助老师为需要帮助的学习小组及个人提供及时的解疑服务,我感觉在时间安排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初中语数外几乎一天一节课,有些重点题型一节课处理不完,自习课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学科小先生”讲解一道两道的典型题,数量少同学们更容易接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古人就重视因材施教,我们更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最后我以柏拉图的故事结尾,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着名的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教学生的方法总是别出心裁。

开学第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样东西,就是把胳膊尽量往前抬,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下,结果,所有学生都笑了。

“老师,这还用学吗?”一个学生打趣道。

“当然,”苏格拉底很严肃地回答道,“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很困难的。”听到这话,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

苏格拉底一点也不生气,他宣布说:“这堂课我就教大家好好学这个动作。学会以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你们都要把它做100遍。

10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

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

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第三篇: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

且行且珍惜

——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

南康市第一小学刘海燕

各种巧合,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来到自己的第一所学校——唐西片中心小学时,带着刚出大学校园的满怀热情,充满激情地接待了我的第一届学生。刚开始时有些不适应,总没有把角色转换过来。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抱怨,每当我遇到教学上的疑惑时,总能耐心给我指点。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学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一、初出茅庐

第一次走进教室,我有些紧张,当我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很开心的讲起了我的所见所闻,他们听得不亦乐乎。于是渐渐的学生们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每位新老师都有可能来听推门课,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校长拿着凳子,笑着说:刘老师,今天来跟你学习一节课!我自惭形秽,忙说不敢当不敢当,于是马上进入备战状态。那节课我讲的四年级的《观潮》,讲完后自己心里也没谱,什么重点难点都不知道是否讲到。课后我主动来到校长办公室,征求他的意见,校长给我详细讲解了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关系,他还特意请来了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的吉老师来评价我这堂课,认真态度可见一斑。他笑着问:“刘老师,你说说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是什么?”我想了想,没有说完整,后来吉老师告诉了我。“其实语文课堂不是说知道或者背出了这些新课标的概念就可以,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关注这整个班,整个课堂的45分钟。”我回去好好思考了这个问题,发现自己要学得东西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自己也曾经是学生,且刚刚度过学生时代,所以我很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渴望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于是满怀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我开始了语文教学的摸索阶段。首先,我把学生当作朋友对待,我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和兴趣爱好,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时可谓“其 1

乐融融”。二是在教法上吸引他们。我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等,经常把我的电脑带去教室,给他们欣赏最好的课外资料。每当孩子们看到我提电脑进教室就欢呼雀跃,那兴奋劲儿就甭提了。我希望每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许多学生反映:特别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不紧张也不感觉累,于趣味中就收获了许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学习的好方法。三是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积极地向富有学识和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经常听他们的课,琢磨他们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滋养自己,使自己的课趋于完美;此外,我还广泛阅读先进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曾记得多少次,为备好一堂课,我要精心准备好几天。

二、第一次公开课——《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路摸索,一路汗水,一路快乐。课堂上学生一张张生动活泼的脸庞,课下学生紧紧相依的身影,耳边一句句深情的“老师”的呼唤,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做一名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快乐,也更深刻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新教师都必须准备过关课,我结合外出学习的各种教学方法,精心准备了自己这堂公开课。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有些紧张,中途说话有些卡壳,幸好我用自己的语言过渡过来了,一堂课上完汗流浃背。上完后,吉老师说,你越来越有老师的感觉了。我知道听到老教师的鼓励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让我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摸索的征程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沿途也盛开了许多鲜艳的花朵。

接下来,我又上了全片的公开课《七律·长征》,查阅大量资料,几个晚上熬夜,制作课件,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指点。我搜集了大量与长征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我搜索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图片视频资料。虽然也有老教师们提出过度依赖多媒体的质疑,但是我想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也很重要,今后可以充分利用但不过度依赖某些器材。

三、转战一小

2011年暑假我离开了教会我如何教书的唐西片中心小学,考入南康市第一小学,带着对语文充满激情的爱,我又整理行装启程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从有责任感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敬业的精神,感受着他们的人格魅力;我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努力弥补,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并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积极参加语文教研。语文教研为我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让我见识了语文教学的前沿。我们从教学案例剖析现代教学理念,从一个词语谈及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畅谈发展前景„„教研中那种“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的情境依然令我神往。教研使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追赶的视野也越来越大,奋斗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我不断解读对教育的种种新的诠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自己长大了:能够把新课改理念成功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教育实践,现在我正尝试着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风格。

奋斗没有终点,追求永无止境。6年来,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我愿化作一片云,遨游语文教学的蓝天;我愿化作一片雨,滋润语文这片土地;我愿化作一棵小草,点缀语文美丽的殿堂。

我的教学生涯中时时有挑战,刻刻有压力。我刻意在各种比赛中锻炼并提高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无怨无悔。在这真善美的追求中,我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仁们的好评。在一次次的磨砺后,我的教学技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是语文,让我富有激情而又充满力量。

四、以生为友

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深深懂得: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更深深懂得,理解学生,爱你的学生比你教给他知识更重要。走进他们,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我从来没有停止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学生在一起,我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分担着他们的忧愁,欣赏着他们的歌声,解读着他们的心灵。记得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不错,但他的作业总是写得慢慢吞吞,从未及时交上作业。我曾多次请家长来校提醒他加快写作业的速度。然而他只有委屈的眼泪,经了解,得

知该生家境复杂,父母经常吵架,还有个妹妹不到一岁。后来我允许他推迟一天交作业,然后跟他父亲交流一次希望他多关注孩子。后来慢慢的他能及时交上作业了。他很快去掉了作业密集的坏习惯,告别了自卑,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作为老师,就要触摸到他们的脉搏,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从而让他们也对语文充满激情,与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唯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引领,需要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支撑,需要更新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时俱进是时代对每一个现代人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期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我时时有提升的欲望,时时有“充电”的渴望。

生活给了我不竭的力量,语文赋予我灵动的思想;学生为我编织了斑斓的春天,激情成就了我美好的梦想。我不能停止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甘心把青春年华献给我挚爱的语文教育事业,我要用滚烫的生命激情拥抱语文,用坚实的脚步踏出生命的旋律。

人生有追求。天空因有了白云而更显蔚蓝,大地因有了丝丝春雨而更加滋润,我要让语文殿堂因我这棵小草而摇曳生姿。语文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应且行且珍惜。人生有梦,我要让梦想飞扬,在春耕之后,在金秋,赏满目金黄的田野,闻稻花阵阵飘香„„

第四篇:用“振兴”铺就乡村“长兴”之路

党的十九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当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较快,农民转产就业、转移就业空间持续增加,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和农业优先发展、城镇与乡村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其中重要之义。

乡村振兴不是一条单维的发展路线图,它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产生活方式等众多领域。乡村振兴也并非GDP牵扯和南辕北辙,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当然,发展总会伴生问题,当前的乡村振兴进程,也极需要预防一系列问题,一防为求政绩,不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建设中一轰而上,搞形式、走过场,大上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二防因为财政支出困难、人才缺失等问题使一些贫困农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三防部分农村重外在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农民内在素质的提升,出现精神文化缺氧,导致乡村振兴软硬环境的不协调。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暖心工程”。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位置更加显著,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更加明晰,乡村振兴的意义不仅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更是让广大农民从此过上美好生活的一项“兴农”“兴邦”之举。“振兴”首要“归心”,应经常性组织各类文艺文娱、流动图书、特长展演、村民义诊等活动进村下乡,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满足农民的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民心工程”。要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将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基层农民的智慧结合起来,让各项规划在农村扎实落地、开花结果。在每个项目的设计之初,就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立足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打造特色农村,根据各地景观,发展多种周边生态旅游,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注重节能减排,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将循环经济纳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之中,同时,充分发动基层党组织,广泛征询本村农民对政策的意见,提高农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决心工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振兴”就不可缺恒心和信心。一方面,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输血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引进市场机制,发动民间团体、企业及村委会农民群众出资出力,创新农村金融、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介入、民间参与的局面。同时,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防止各类腐败的滋生。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做好选调生、村官的工作,适时推出职业村官制度,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工作,反哺家乡。根据地方实情,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群体整体素质。

(椒江区委组织部

杨哲)

第五篇:乡村小学的德育实践之路

———璧山区“宜生德育”之七小篇

七塘小学董春红

自璧山区推行“宜生德育”体系以来,起初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点手忙脚乱,东奔西撞,这个活动那个活动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老师及学生们甚至有点不堪其负,甚至有老师抱怨我们乡村小学环境限制,无论怎么搞德育,孩子们家庭教育现状堪忧,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幸而学校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坚定了“宜生德育”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既然重庆市璧山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把中小学德育与文明建设相结合,唱响了文化育人、习礼养人、课程立人三部曲,走出一条展示璧山精神风貌的立德树人之路,那我们学校就制定出适应乡村小学的相应的七小“宜生德育”方案。从此我们的德育工作,有了璧山区完整的德育体系,加上我校科学的实施方案,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可行性实践活动,这两年我们这个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积极上进”这些词随时可以从这些农村娃娃们身上感受到,整个校园气氛完全转变,可以说学校有了一次成功的蜕变。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宜生德育”之路吧。 一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在璧山区轰轰烈烈进行着,七塘小学校园文化以“书香伴我成长”的校训为中心,在校园每个角落都体现出浓浓的书香氛围,校训不再像以前那样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生硬地记住,书香融入校园的每个区域——文化墙,走廊过道和每间教室的布置无不让人感受到书香文化。瞧,这是我校的门厅文化墙。

另外学校还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书吧,从老师到学生的阅读空间都有了极大的拓展。 诵读经典。学校规定每天早晨每个班学生必须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诗歌诵读。每个班级一学期的诵读内容、方法有层次,有计划,。中午是孩子们在校园广播展示“为您读诗”每周由一个班级学生负责读诗,在老师指导下,精选诗歌主题和内容。每周升旗仪式由一个班级负责经典诵读展示。这些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得到提升。

这一切自然而然也就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爱上了阅读,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也爱上了阅读。“书香伴我成长”乡土的气味,加上浓浓的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的言行品行随着阅读量的大量增加而变得更好了。

二习礼养人

关于见面礼。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孩子见面微笑或者挥手打招呼问好,可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多数都有些羞涩,低着个头,打招呼声音像蚊子,动作马虎,不大方不自信。这次我们把见面礼系列动作规范了一下,要求孩子们正面对人,抬起头来,微笑注视对方,大方问好。每天值守校门的老师主动给孩子们践行施礼,平时老师们碰到学生也以身作则率先施礼,给孩子们好的示范,红领巾监督岗和志愿者深入学生中间示范监督见面礼的施行。现在,学生们已经养成正确见面礼习惯,见面微笑,自然热情而又阳光打招呼问好,没有了农村孩子的扭捏和羞涩。

关于就餐礼。食堂以前总是那么喧闹,很多孩子没有洗手习惯,无论怎么强调节约不浪费,每天总是满满几大桶倒掉的剩菜剩饭,尤为可惜。食堂里的宣传标语也似乎丝毫不起作用。施行就餐礼以来,对就餐礼仪我们进行了规范的要求:排队打饭安静有序,按需取食;吃饭不挑食,细细咀嚼,不浪费,不出声;饭后收拾干净自己的餐盘和餐桌,不留残渣。老师们与学生同吃同餐,示范就餐礼仪并监督。红领巾监督岗和志愿者在就餐同时负责监督和服务。

关于出行礼。我校校门外就是大马路,出行礼的第一要求就是严守交规。学生放学排队出校门,队伍靠墙行走,绝不拥挤,不横穿马路,不到分路口不打乱队伍秩序,出行必须严守交规。因为校门处的长期训练,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意识很强。第

二、师生集体活动,外出去蔬菜基地,昆虫乐园游学实践活动,所到之处不留任何垃圾;外出参加体育、艺术比赛及文艺汇演,出入场地不留痕迹。

璧山区“绿色礼仪课程”从原来的“三礼”拓展形成“十礼”后,我校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又拓展了“新生入学开笔礼、入队礼、升旗礼、毕业礼”等内容,从而使习礼养人的德育活动内容涵盖面更广。

三、课程立人

我们在璧山区“1+3+X”“宜生德育”课程体系里游刃有余。“1”指国家基础课程,根据班主任大范围兼任品德课的实际,重点在小学一年级探索道德、法治与班会的融合,把班级事务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我们德育最重要阵地,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板块。“3”指“地方特色课程”。我校的“绿色阅读课程”,“全科阅读”表现出的全科融合、自主氛围获市内外专家好评。“闻书香——品书味——知书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每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拓展阅读让我们的课堂极具开放性。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四、关于一些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关于如厕文明农村孩子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不冲厕所,不洗手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在班级“三会一课”积极宣传,学校专门利用校会时间做了专题培训,对如厕文明做了要求,洗手6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示范。平时由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岗积极监督,反复提醒,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文明的如厕习惯。

关于文明言行的养成,除了每周班会,校会时时强调,各科老师在课堂中也会时时渗透,最有特色的就是我们的少先队志愿者,课间他们活跃在校园中捡起每一片垃圾,制止大声的喧哗,提醒每个不文明的行为,孩子们在长期的文明环境中养成了文明的言行习惯。

五、“梦想田园”相关实践活动

我校利用农村学校,蔬菜基地的环境优势开展了“梦想田园”项目课题,项目孩子们到蔬菜基地参观学习,将学来的知识在学校的田园播种,收获亲自实践,种出琳琅满目的新品种蔬菜,水果等,既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加了对科学种地的兴趣。这样的活动真是最好的德育课堂。

六、当下移动互联网发达,农村地区移动通讯上网普及率较高,老师通过班级群等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德育交流宣传,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中来。由于很多农村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教育方法欠缺,学生也不愿和家长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不利。因此,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加强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互相学习交流德育教育方法,将平时不愿面对面说出的心里话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家长更了解学生,方便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

德育之路探索没有止境,七塘小学的“宜生德育”之路还在脚下延伸,没有结束的时间。

上一篇:我的教书育人故事下一篇:舞蹈教师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