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的作用

2022-07-06

第一篇:金匮肾气丸的作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 “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 1.1肾的生理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

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肾与其他脏腑在病理上的关系非常密切,治疗肾病应从整体出发,在治疗肾脏的同时,兼治有关脏腑。如肾阴亏虚,可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当育阴潜阳;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治当温补脾肾;水不上济,心火偏旺,心肾不交,治当清心滋肾;或肺虚及肾,肾不纳气,治当补肺温肾纳气等,皆属从整体出发的治疗。

二. 肾气丸的形成、功能主治、与历代医家运用的衍变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论文

东汉以前是补肾方法的萌芽期,提出了肾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大法[3]。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与《难经·三十六难》提出“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等有关肾的生理功能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还提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治疗原则,但无具体治疗方药。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肾气丸。该方由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四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组成。主治肾阳不足证所致的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症。方中附子辛热,为温阳之首选;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之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后世医家在使用肾气丸时常根据证候的需要对原方中的药量予以适当地增减,或通过对药物不同的炮制,或药味的加减以适应病情,衍化了系列名方,下略举

一、二观其变化。

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虚损赢瘦》:“疗虚劳不足,大伤饮水,腰痛,小腹急小便不利。”其药物为:干地黄四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泽泻一两 茯苓二两,丹皮二两,桂枝二两,附子一两。该处方较原方干地黄减量一半,桂枝增加一半,增加了温肾之力。

唐·王焘著《外台秘要.卷十八》治“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其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五两,山药四两,泽泻四两,茯苓三两,丹皮三两, 桂心三两,附子二两。可见桂枝改为桂心,桂、附用量明显增多。

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八味肾气丸,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其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五两,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丹皮三两,桂心二两,附子二两。此方桂枝改为桂心(肉桂),桂附剂量增加一倍,其温肾力量进一步加强。

宋·太医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治诸虚》:“八味丸,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水思饮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其药物为:热干地黄八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泽泻二两,白茯苓三两,丹皮三两, 2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肉桂二两,附子二两。此方干地黄改为熟地黄,桂附剂量均增加一倍,其温肾之力更甚。

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首创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即肾气丸去桂、附两味温燥之品,取余下六味柔润之品,使之成为纯补肾阴之方,该方主治肾虚失音,囱开不合,神不足,面色㿠白等。后世医家对此推崇备致,奉为补肾阴之圣方,广泛运用于临床。认为凡肾阴不足,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呜耳聋、骨蒸潮热、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虚火牙痛、遗精、消渴、足跟作痛、小便淋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均可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该方补中寓泻,使补而不滞;泻不伤正,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

南宋·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他认为肾气丸不当专为补剂,也兼可利水,但以之治水又嫌利之不足,故加牛膝、车前子以引水下行。此方后世称之为济生肾气丸,用来治疗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等证。对于肾中真元亏甚者,严用和又嫌肾气丸补之不足,故加五味子、鹿茸以补肾阳、益精血,即十补丸,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之证。临床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赢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症状均可以之治疗。

明·张景岳著《景岳全书》,他认为肾气丸补中有泻,对于“精气大损,年力俱衰,真阴内乏等证”当从纯补,恐肾气丸补中有泻,故去其“三泻”(丹皮,茯苓、泽泻),加鹿角胶、当归、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而成右归丸。该方较肾气丸增强了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力,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临床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萎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等症状,均可以之治疗。有人亦认为右归丸较肾气丸增加补阳的作用,减少三泻之品,使药效更能专于温补。此外他提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清·吴谦著《医宗金鉴》,他认为钱乙创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对肾阴不足,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呜耳聋、遗精、消渴、足跟作痛等症疗效确切。但对阴虚火旺的骨蒸潮热、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虚火牙痛、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则药力欠缺,他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该方滋阴与清热凉血同用,对阴虚火旺者疗效更佳。

从以上可以看出,后世多数医家在肾气丸中桂、附的剂量有逐步增加之趋势,加上桂枝变成肉桂,这些均使本方的温肾作用增强;同时生地易熟地,亦增强本方补肾填精的作用,本方亦由补益肾气逐渐变成温补肾阳的方剂。

三. 《金匮要略》有关肾气丸的论述

3.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是腰痛的关键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不泄,且 3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论文

“腰为肾之府”,若肾精不足,濡养功能失常,则出现“不荣则痛”;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权,故小便不利;肾不主水,则出现双下肢水肿。治以八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资肾气,肾气充足则膀胱气化有权,小便排泄正常。

3.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篇:“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底涌泉穴,循行小腿内侧,直行于腹腔内,止于舌根两旁。肝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寒气挟湿,沿肾经上行,致少腹痹着不仁,治之以肾气丸温散寒湿。

3.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 肾气丸亦主之。”痰饮之邪停滞,影响脏腑气机,导致短气。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饮邪为患,大抵此二脏功能失调,故治疗饮邪,当从脾肾。以肾气丸温养肾阳以行水,则饮从小便而去。

3.4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肾气损伤,不能蒸腾津液,不能行气化摄水,故出现消渴及小便多。治疗当补益肾气,恢复肾之气化封藏。

3.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8条:“ 妇人病饮食如故, 烦热不得卧, 而反倚息者何也? 师曰: 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 故致此病, 但利小便则愈, 宜肾气丸主之。”脾运水,肾主水,水液病变与脾肾关系密切,由“饮食如故”可知脾胃功能未减,病在肾。肾阳亏虚,无力托扶,肾脏下垂,胞系了戾。温补肾阳,下垂的肾脏恢复至正常的位置,病因解除则小便自利,病乃除。

以上五种病症, 虽症状不同, 但病机皆属肾气虚弱、气化不利、开合失司、小便蓄泄无常,故均以金匮肾气丸温化肾气,恢复其主水液代谢的功能。

四.肾气丸现代临床运用体会

肾气丸出自于《金匮要略》,张仲景用以治疗经典五种病症,其实质是因辩证相同即肾气亏虚,而采取“异病同治”[4]。后世医家将肾气丸广泛应用于临床,无论任何杂病, 凡符合肾气不足的病机, 均可用肾气丸随证加减治疗。笔者阅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以下疾病使用肾气丸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供通道参考。

1.治水肿:水肿系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泛滥肌肤所致。水肿分阳水与阴水,其阴水者多由脾肾亏虚,水湿不化而溢于肌表所致,故治当补肾求本为主,以肾气丸主之[5]。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肾阳虚水肿多表现为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 4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若心悸,唇绀,脉虚或结代,乃水邪上犯,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炙甘草、丹参、泽兰以温阳化瘀;若见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加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蛎、龙骨,以防喘脱之变。

典型案例:姜某,女,60岁, 2014年9月18日初诊。病人因“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2月”就诊,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节段增殖性肾炎”。现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此为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饮内停,泛滥周身所致。立温肾助阳,利水消肿为法。处方: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20g、泽泻20g、肉桂9g、制附片15g(先煎)、淫羊藿15g、葶苈子15g、大枣10g、九香虫9(冲服)。服上方7剂后,自觉尿量增多,全身水肿、四肢不温、畏寒神疲减轻。二诊舌脉基本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30克,继续服用20剂。全身水肿消退,面色转红润,诸症基本消失。继以上方作成丸药服用3月。后随访患者一年,腰痛、水肿未复发,生活自理。

按:本例系老年女性,久病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饮内停,泛滥周身故全身水肿;水饮上凌于心,故心悸气短;首诊加葶苈子、大枣重在利水消肿;二诊加黄芪重在补气利水消肿。

2.治遗精:遗精是指因脾肾亏虚,精关不固,或火旺湿热,扰动精室所致的精液频繁遗泄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本病病因有房室不节,先天不足,用心过度,思欲不遂,饮食不节,湿热侵袭等。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者,称为滑精。《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出本病的病机为“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肾阳虚的主要表现为梦遗频作,甚至滑精,腰酸膝软,形寒肢冷,阳痿早泄,精冷,夜尿多或尿少浮肿,尿色清,或余沥不尽,面色觥白或枯槁无华,舌淡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遗精病机为膀胱失约所致,因肾主二便,与膀胱相表里,故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均可以肾气丸主之。笔者体会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以肾气丸为基础合桑螵蛸散加减疗效更佳。

典型案例:刘某,男,54岁, 2014年6月18日初诊。病人因“遗精2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幼年多病,青年常有手淫,婚后房事频多,2年前出现阳事不举,遗精频发,多处服药疗效不佳。现梦遗频作,腰酸膝软,形寒肢冷,阳痿精冷,夜尿多,尿色清,面色枯槁无华,舌淡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此为肾阳亏虚,膀胱失约,精关不固所致。立温肾助阳,收敛固精为法。处方:熟地黄20g、山药30g、山茱萸30g、丹皮15g、茯苓20g、泽泻20g、肉桂9g、制附片15g(先煎)、淫羊藿15g、巴戟天15g、桑螵蛸1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九香虫9(冲服)。服上方5剂后,自觉阳物夜间能举,腰酸膝软,形寒肢冷好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论文

转,遗精次数减少。二诊舌脉基本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30g、金樱子20g、莲子肉20g,继续服用10剂。遗精消失,阳事能举,腰酸肢冷改善,继以上方作成丸药服用2月。后随访患者一年,遗精、腰痛未发,能正常房事,家庭和睦。

按:本例先天禀赋不足,加之淫念妄想,频繁房事,肾精亏耗,肾阴不足,久则阴损及阳,固摄无权,而致遗精阳痿。治疗以肾气丸温肾助阳,加桑螵蛸散收敛固涩,方药对证,疗效明显。

3.治阳痿: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失养而弛纵,引起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或坚而不能持久的一种病证。本病或由肾气虚损,命门火衰所致;或由肝失疏泄,湿热下注所致。而临床常以命门火衰为主,而肝失疏泄及湿热下注较少见,正如《景岳全书·阳痿》所说:“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该病《素问·痿论篇》中又称为“筋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命门火衰的主要表现有阳事不举,精薄清冷,阴囊阴茎冰凉冷缩,或局部冷湿,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右尺尤甚。治宜温肾壮阳,滋肾填精。方选肾气丸加鹿茸、菟丝子、淫羊藿、黄狗肾、韭菜子、蛇床子、仙茅、巴戟天疗效更好。

4.治不育:不育临床常见,是指夫妇有正常性生活,结婚两年内不妊的病症。有男女一方或双方异常的因素,临床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往往救助于中医。中医认为该病症有虚实之别,实证可见气、血、痰、火、湿等病因,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肾主骨,生髓,主生殖等功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男子不育多阳痿不举,如《重订济生方·虚损论治》:“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女子不育多伴月经不调。因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精之处也;若真阳亏虚,命门火衰,则相火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藏精故无子。主要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阴囊阴茎冰凉冷缩,阳痿精清,女子小腹冷痛、阴寒无欲,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肾助阳,填精益髓,方拟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若女子可以肾气丸合温经汤加减。

5.治淋浊:肾元亏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膏脂溢出,出现小便淋沥有痛感且尿白如泔。《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景岳全书·淋浊》:“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淋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肾阳虚的劳淋主要表现有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肾助阳,温肾固摄。方以肾气丸加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益肾固涩。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6.治面部痤疮:面部痤疮有虚实之别,青年者多实证,中老年者多虚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虚证中肾阴虚尤其常见,病机可概括为①阴虚火旺:阴不制阳,虚火上炎导致面部痤疮 ②阴阳两虚:阴亏不恋阳,阳虚不固阴,导致虚阳浮越于上则致面部痤疮。 临床可见面部粉刺或痤疮,色暗红,伴面部潮红,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头晕,头胀,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阴虚者舌红苔薄,脉弦细;阴阳两虚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对于阴虚火旺患者以知母黄柏地黄汤滋阴清火;对于阴阳两虚以金匮肾气丸滋阴清热,引火归元治之。

典型案例:何某,女,51岁, 2014年4月28日初诊。病人因“面部痤疮1年,加重半月”就诊,患者49岁停经,常现面部冲热、出汗、心烦失眠、多梦,1年前出现面部痤疮,逐渐增多,多处服中药疗效不佳,近半月感冒后服清热解毒片病情加重。现面部粉刺,色暗红,伴面部潮红,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头晕,头胀,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耳鸣,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为肾阴阳两虚,阴不恋阳,阳不固阴,虚阳浮越所致。立温肾助阳,滋阴潜阳为法。处方: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20g、茯苓20g、泽泻20g、肉桂5g、制附片10g(先煎)、煅龙骨20g、煅牡蛎20g、丹参20g、川牛膝20g。服上方7剂后,自觉面部粉刺未再新发,面部潮红,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头晕,头胀减轻。二诊舌脉基本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加生黄芪30g、忍冬藤20g,继续服用10剂。面部粉刺基本消失,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健忘,耳鸣,神疲乏力均改善,继以上方作成丸药服用2月。后随访患者一年,面部粉刺未再发,生活复常。

按:面部痤疮分虚证与实证,虚证中以阴虚火旺多见,肾阴阳两虚或肾阳亏虚者少见。本例为肾阴阳两虚,阴不恋阳,阳不固阴,虚阳浮越所致,故以肾气丸温肾助阳;加煅龙骨、煅牡蛎重镇潜阳;痤疮色暗红为瘀血内停,加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7.治奔豚:奔豚是由于肾脏寒气上冲,或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奔豚。《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描述了心阳虚欲作奔豚的证治。《伤寒论·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描述了心阳虚已作奔豚的证治。《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描述了肝郁化热而发奔豚。若病久入肾,肾气衰败,失去固摄纳气之职,导致逆气夹虚寒水饮上冲者,宜肾气丸合五苓散加减方可取得佳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论文

8.治胸痹:胸痹是胸阳不振,寒痰淤血凝滞,以心前区憋闷疼痛为主要变现的疾病。《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代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等。目前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虚者多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尤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浊多见。肾藏元阴元阳,肾阳不足,上不能温心阳,可致心阳不振,此外,肾阳不足,阴寒凝滞,也可痹阻心脉,表现为胸痹心痛。故病久累及于肾,辨证为心肾阳虚者可以肾气丸合桂枝甘草汤加减治之。

9.治咳嗽 咳嗽一证临床常见,一般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早在皇帝内径就有详述,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外感咳嗽易治,内伤咳嗽属“积年久咳”,以慢性支气管炎及某些慢性肺部疾患所致的咳嗽为多见,如《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内伤久咳,穷必及肾,肾阳亏虚,可见咳嗽气喘,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遗尿,小便清长等症,治宜温肾补肺,温化寒痰,可选肾气丸合麻辛附子汤加减。

10.治喘: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喘分虚实,与肺肾关系尤为密切。如《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提示喘病以肺为主病之脏,并以呼吸急促、鼻煽、抬肩为特征。明代张景岳把喘病归纳为虚实两证,如《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了喘病的辨证纲领。中医认为肾主纳气,故虚喘患者多表现为肾气虚,临床可见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面青肢冷,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微细或沉弱。治宜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还可酌加仙茅、仙灵脾、紫石英、沉香等温肾纳气平喘。

11. 治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候》:“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喘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 8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如水鸡之鸣也”。《时方妙用·哮证》:“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肾虚哮病表现为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治法:补肾摄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等补肾纳气之品,喘甚时加人参蛤蚧散,痰多者酌加苏子、半夏、橘红、贝母等以化痰止咳。

12.治失眠: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肾藏精生髓,肾亏则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为少寐,伴健忘,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以肾气丸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温补肾阳益精生髓,从而治疗失眠。若兼肾阳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巴戟天、紫河车,以阴阳同补,填精补脑。

13.治头痛 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素问·五脏生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肾虚头痛主要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阴补肾,温肾助阳。方宜肾气丸加减,若气血不足可加人参、当归气血双补;腰膝酸软,可加续断、怀牛膝以壮腰膝;遗精、带下,加莲须、芡实、金樱子收敛固涩;若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迟可肾气丸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14. 治眩晕: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眩晕》中说:“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 9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论文

如„„左归饮、右归饮、四物汤之类是也”。肾藏精生髓,肾亏则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为眩晕。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滋养肝肾、温补肾阳、益精生髓。方药:以肾气丸合右归饮加减治疗。

五.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肾气丸在临床药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发现肾气丸具有[6] ①改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②抗氧化、衰老、应激作用。③调节免疫。④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修复作用。⑤抗纤维化作用。⑥抗肿瘤作用。⑦扩张冠状动脉,强心,能降低和消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损伤。对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顽固性心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尿潴留、性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神经衰弱、腰椎间盘突出症、肾及生殖系统肿瘤等临床各科疾病辨证属肾阳虚者均可选用,且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依据。但是目前肾气丸临床运用的文献报道大多数是回顾性经验总结,目前尚缺乏具体某种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顽固性心衰等)的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且缺乏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结论多限于个人经验,初学者对证的准确把握较为困难,难于推广运用;且缺少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及统一规划,少见严格科研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病的前瞻性研究文献;缺乏临床用药和疗效之间的最佳量效关系研究;缺乏临床用药客观化指标指导。因此,今后研究方向应尽早建立国家级的研究组织,整合优势资源,制定统一规划,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先选择一种疾病,建立统一的诊断与疗效标准,有明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使其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得出可靠结论,然后再由点到面推广到其他病种,为中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六.结论:

肾气丸出自于《金匮要略》,原方主治肾阳虚的 “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转胞不得溺”、“消渴、小便反多”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经过反复临床实践,不仅扩大了病症使用范围,而且衍化了许多名方如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左归饮、右归饮、知柏地黄汤等。近年来对肾气丸进行了药理学等基础研究,对药物有效物质基础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临床治疗呼吸、心血管、内分泌代谢、泌尿生殖、肿瘤等系统疾病提高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肾气丸对咳喘、胸痹、奔豚、失眠、头痛、眩晕、水肿、淋浊、虚劳、遗精、阳痿、不育、面部痤疮等疾病,只要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者疗效确切。但这都是个人经验,不是严格科研设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指标也以症状为主,缺少客观指标。今后应按照 10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循证医学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使其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得出可靠结论,然后再由点到面推广到其他病种,为中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9~40. [2]张佰奕.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 [3]管华全.浅述肾气丸的衍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01):47. [4]刘玉红.《金匾要略》中肾气丸异病同治的运用[J].吉林中医药.2008(03):40. [5]李赛,李东.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3):928. [6]王雨桐,王蕾.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05)53~55. 11

第二篇:金匮肾气丸不宜用肉桂代桂枝

桂枝与肉桂

李东垣对二药作用之不同,曾说得很清楚:“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二者一上行而偏于走表达肢,一下行而偏于走里入肾。(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八味丸,或简称肾气丸。其原方组成是:干地黄八两、山茱黄四两,山药四两、丹皮、获菩、泽泻各三两,附子大者一枚、桂枝一两。后世目为温补肾阳之祖方。欲补肾阳,则宜温不宜凉,但干地黄性凉,剂量又最大,肾阳贵凝降,而桂枝却上行。所以,从《千金方》、《局方》诸方书开始,一般都把千地黄改为性温之熟地,并把桂枝改成下行之肉桂。后世亦常按此沿用,但这样做是否妥当,很值得讨论,笔者对此略谈几点认为不应擅改之认识,以供中医药界参考: 1.肾气丸是补精化气的代表方。景岳云: “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补精生水之药,干地黄甚佳。故仲景选其为肾气丸之主药,但阴寒沉静之物,如不佐以阳药,未免缺乏生动之机。故仲景又略佐桂、附,以微微生火,温暖水脏,则少火得助,便能充分发挥其蒸精化气之作用,而使肾气渐充,这就是景岳所说的:“水暖则化气,化气则升,无不生也,水寒则成冰,成冰则降,无不死也,的道理。因肾气丸用桂、附之目的,是为了蒸精化气,引水上济,所以选用具升浮上行之性的桂、附为佐,十分合适,如改用下行之肉桂,就大失仲景之本义。———摘自1982年《金匮肾气丸不宜用肉桂代桂枝》)。

桂枝与肉桂的区别,周凤梧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桂枝与肉桂同出于一种樟科常绿乔木桂树之身。树的干皮及根皮叫肉桂,干燥的嫩枝即桂枝。两药虽同出一体,但其作用同中有异。二者都能温营血,散寒凝,辛开温通,振奋气血,是其共同之点;但肉桂味厚,主下行而补肾火,能消下焦之阴寒;桂枝气薄,主上行而发散,且能入心扶阳以助心阳。”

桂在治疗奔豚方面,因桂枝有温心阳、下气之功,所以一般加重桂枝用量即可,若肾阳虚而水寒之气甚,则宜另加肉桂,方能提高平冲降逆之功。须知桂枝加桂汤适于寒证奔豚;若系热证奔豚,当以《金匮要略》奔豚汤为佳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散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癎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10.《汤液本草》: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

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11.朱震亨:桂心,入

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12.《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

13.《药性辨疑》: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

14.《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15.《本草经疏》: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16.《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17.《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18.《本草汇》: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19.《玉楸药解》: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肉桂,余药不能。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20.《本草求真》: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

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21.《本草新编》:肉桂,味辛、甘、香、辣,气大热,沉也,阳中之阴也,有小毒。肉桂数种,卷筒者第一,平坦者次之,俱可用也。入肾、脾、膀胱、心胞、肝经。养精神,和颜色,兴阳耐老,坚骨节,通血脉,疗下焦虚寒,治秋冬腹痛、泄泻、奔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调中益气,实卫护营,安吐逆疼痛。此肉桂之功用也,近人亦知用之,然而肉桂之妙,不止如斯。

第三篇:美龄丸的功效和作用

美龄丸的作用:

美龄丸能够滋养卵巢、通补气血、改善循环、全面调节内分泌,补充雌激素,对黄褐斑、面色晦暗、月经紊乱、乳房肿块等有良好效果。缓解更年期潮红潮热、盗汗症状,使烦躁、焦虑、睡眠不佳状态大为改观,有效提高皮肤弹性、淡化色斑。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不明原因引起的腰腿疼痛。整体调节,上养颜、中润巢、下调经,通补气血保养卵巢一般用于治疗乳腺疾病,须坚持服用。因为整体调节需要很长的时间。美龄丸的功效:

美龄丸适宜女性,调节气血滋养卵巢,全面调节女性内分泌补充雌激素,含有激素作用,能够对抗身体卵巢功能的衰老和减退,有明显抗衰老功效。

美龄丸具有畅通气血,提高免疫力,疏肝行气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所致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妇科疾病。

美龄丸有效提高皮肤弹性,淡化色斑,舒缓皱纹,丰盈乳房,缓解更年期潮红潮热盗汗症状,使烦躁焦虑睡眠不佳状态大为改观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不明原因引起的腰腿疼痛。

注意事项:服用期间,应戒烟酒,少吃茶叶、咖啡、绿豆汤及辛辣油腻、冰冻食物,宜多用新鲜水果、蔬菜等,另须注意不宜操劳过度,动气忧虑。

第四篇:金匮要略

简述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重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目前该书已经由学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发行。

内容

第一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全书立论基础,主要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阐明各类证候的发生变化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所述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症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金匮要略》妇人三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内容丰富。共有原文45条,载方40首,计260多首方剂。病种包括了经、带、胎、产、杂病。篇中对妇产科病的辨证论治严谨,治法、剂型多样,已具中医妇产科学的雏型,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它属于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林亿谓其“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第五篇:金匮要略

18.以下哪项不属于《金匮要略》“四半夏生姜吴茱萸醋浆水饮”名称 橘皮 留饮悬饮溢饮支饮痰饮 35.下列丸剂,属于蜜丸的是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19.痰饮卒呕吐、眩悸的主治方剂是 干姜人参半夏丸竹皮大丸鳖

得分:_________

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甲煎丸麻子仁丸肾气丸 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 A型题:

B型题:

1.大邪是指 20.“膈间支饮,……木防己汤主之,以得甲子,天未温和未得甲子,风邪寒邪馨饪之邪水湿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文中“虚者天因温和以得甲子,天温如盛夏五邪雾露之邪 即愈”是指 六月时 2.痉病的主脉是 木防己汤中有人参,用后气虚即愈 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以得甲子,脉弦紧脉浮大脉沉迟脉滑数若气血虚者用本方即愈若气阴两

天得温和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

脉洪数 3.以葛根汤主治的“欲作刚痉”,提示因邪阻筋脉,势将强急成痉之兆的症状是 项背强几几身体强几几口噤不得语脚挛急卧不着席 4.狐惑病何部位被蚀,当以苦参汤外洗 咽喉前阴后阴眼目耳 5.白虎加桂枝汤用于治疗 瘅疟疟母牝疟温疟久疟 6.历节病的主证是 身疼痛脚肿如脱肌肤麻木不仁遍历关节疼痛消瘦 7.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伤阴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 风寒湿邪外侵,气血运行不畅外感寒湿,经脉痹阻 肝肾阴虚 8.《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对五脏虚损的治疗,特别重视何脏 肝肾心脾心肾脾肾脾肝 9.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当选用 麦门冬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泽漆汤厚朴麻黄汤 10.以下哪个不是肺痈的主证 咳嗽胸痛口中浊唾涎沫吐脓痰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 11.虚寒性肺痿应用以下何方主之 理中丸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汤甘草干姜汤四逆汤 12.奔豚汤的功用是 温阳化饮,降逆平冲温阳散寒,敛气平冲养血平肝,和胃降逆 调和阴阳,温经散寒平肝潜阳 13.胸痹的典型证候是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咳嗽气喘,不得平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闷憋气胸中刺痛 14.以下各方,其中哪一方附子与乌头并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八味肾气丸乌头赤石脂丸栝蒌瞿麦丸乌头汤 15.乌头赤石脂丸中不含 干姜蜀椒附子桂枝乌头 16.以下诸方,服后宜饮粥,后更服药的方剂是 大乌头煎当归生姜羊肉汤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乌头桂枝汤 17.下列方剂所治证中,饮食状况不发生变化的是 大建中汤大黄甘草汤大半夏汤厚朴七物汤厚朴麻黄汤 虚,药后即愈用药后心下虚软即愈气虚者,用本方即愈 21.栝楼瞿麦丸的药物组成 栝楼根、茯苓、附子、瞿麦、桂枝 栝楼根、茯苓、附子、瞿麦、薯蓣 栝楼根、猪苓、附子、瞿麦、薯蓣 栝楼根、泽泻、附子、瞿麦、薯蓣 栝楼根、滑石、附子、瞿麦、桂枝 22.据原文,正水与石水的主要区别是 喘与不喘脉沉与不沉渴与不渴腹满与不满肿与不肿 23.下列何方在《金匮要略》中既治风水,又治湿病? 防己茯苓汤越婢汤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麻杏苡甘汤 24.针对湿热俱盛的黄疸病最佳治疗方剂是 大黄硝石汤茵陈五苓散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 25.半夏麻黄丸主治 水饮致悸痰饮咳嗽停饮呕吐 皮水风水 26.趺阳脉浮而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方选 大半夏汤吴茱萸汤生姜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散 27.己椒苈黄丸方后注,若渴者加入 麦冬石膏地黄芒硝 玄参 28.水气病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湿热内蕴,弥漫三焦阳气衰微,水停不化,泛滥全身外感风寒,

引动水饮

外感风湿引动水饮水蓄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

29.枳术汤方后注说

如虫行皮中,即愈以利为度汗

出愈腹中软,即当散也微利

即愈

30.《金匮要略》用消法治疗黄疸的代

表方剂是

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大柴胡

汤栀子大黄汤小柴胡汤

31.黄疸病,“腹满,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的病机是

湿热蕴蒸里热内盛表和里实 阴亏肠燥寒湿内蕴

32.以下方剂,服用须“得吐则止”的是

栀子豉汤一物瓜蒂汤吴茱萸汤五苓散乌梅丸 33.“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当选用

蜘蛛散甘草粉蜜汤鸡屎白散 乌梅丸矾石丸

34.白术散方后注明,若呕,以何药服

36.至而太过是以得甲子,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37.至而不至是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按之紧如弦其脉微数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脉偏弦脉极虚芤迟 38 .痉病主脉按之紧如弦 49.血痹病主脉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 阴阳两虚而脾虚为主肾虚肾阳不足气血阴阳俱不足气血阴阳俱不足兼感外邪 40.薯蓣丸主治气血阴阳俱不足兼感外邪 41.小建中汤主治阴阳两虚而脾虚为主 桂枝生姜枳实汤橘枳姜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栝楼薤白白酒汤 42.胸痹,胸中气塞,短气的治方是橘枳姜汤 43.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的治方是枳实薤白桂枝汤 心下坚,大如盘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44.肝着证见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45.气分病证见心下坚,大如盘 X型题: 46.《金匮要略》诊脉部位有

少阳脉少阴脉趺阳脉寸

口脉人迎脉

47.虚劳病总的脉象是

大浮沉极虚芤

48.可用于治疗咳嗽上气属寒饮挟热证

的方剂

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

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麦门冬汤

49.《金匮要略》各篇中可见到小半夏

汤的有

趺蹶篇呕吐下利篇痰饮篇

黄疸篇奔豚气篇

50.防己茯苓汤证的病机要点是

下焦湿热脾虚阳郁水邪外盛

表实挟热水留肌肤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1.清邪是指 风邪寒邪馨饪之邪水湿之邪雾露之邪 2.风湿病,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能出现 身痹如冒状如虫行皮中

腰冷痛发烦 汤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清水 3.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的原因是 17.下列方剂,“不可一日再服”的是 34.枳实芍药散的服用,须注意

伤气伤阳伤阴伤津液赤丸乌头桂枝汤大乌头煎食糜粥以麦粥下之枣汤调伤精 乌头赤石脂丸四逆汤 服姜汤下食煮饼 4.狐惑病蚀于后阴者,治用 18.心下有(),其人背寒冷如35.下瘀血汤的服用方法是 苦参汤洗之赤豆当归散主之掌大? 日三服日三夜一服顿服甘草泻心汤主之雄黄熏之滑痰饮支饮留饮伏饮小量频服,得下止服日二服 石代赭汤 悬饮

B型题:

5.《金匮要略》所论述的中风,其成因 是 19.《金匮要略》中痰饮病与水气病主痛病风病劳病大便正气亏虚,外邪诱发情志过激,要鉴别点是 难留饮

五志化火营卫不固,风邪客表水饮停聚多与少水饮停聚久与暂36.面色黑为劳病 气虚生痰,风痰阻络内脏亏虚,本气自病 6.依据《金匮要略》原文,中风,邪入于络 肌肤不仁重不胜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涎谵语 7.寒湿历节的主方是 麻杏苡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防己地黄汤桂枝加葛根汤 8.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 补肾为主,兼理气活血健脾为主,兼理气活血养心为主,兼益气祛邪 补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健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 9.《千金》苇茎汤的适应证是 肺痈,喘不得卧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大逆上气,咽喉不利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肺痿吐涎沫 10.对于虚热性肺痿,后世医家主张用《金匮要略》的何方治疗 甘草干姜汤桔梗汤白虎加桂枝汤麦门冬汤百合地黄汤 11.葶苈大枣泻肺汤不可用于下面哪种证候 肺痈初期,兼有表证者肺痈初期,脓已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支饮不得息者肺痈初期,脓未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肺痿吐涎沫 12.《金匮要略》中奔豚汤的服用方法是 顿服日三服频服日三夜一服日再服 13.栝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其病机为 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胸阳不振,痰涎壅塞胸阳不振,饮阻气逆 胸阳不振,寒湿上乘脾阳虚弱,虚寒上逆 14.栝蒌薤白白酒汤证的典型脉象是 脉沉细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寸口脉浮而缓,趺阳脉紧而数脉沉紧 15.胸痹病的典型脉象可以概括为 阳微阴弦寸口脉迟而缓寸口脉沉而弱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16.“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用 大黄附子汤大柴胡汤小承气水饮停聚的局部与全身肿与不肿小便利与不利 20.《金匮要略》中指出的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可以同治的一种病证是 虚劳腰痛支饮正水消渴狭义痰饮 21.脾肾虚而湿胜的小便不利证,其治方是 蒲灰散茯苓戎盐汤滑石白鱼散五苓散苓桂术甘汤 22.越婢汤证中的“无大热”是指 无高热里无大热表无大热表无大热,里有郁热里无大热,表有大热 23.治疗黄疸病的方法很多,但重点是 解表发汗清利湿热润燥逐瘀调补脾胃通腑泻热 24.黄疸的正治法是 发汗和解少阳利小便攻下润燥化瘀 25. 下列各证哪一个不属于桃花汤证的必有症状 腹痛口渴欲饮便脓血滑脱失禁下利不止 26.半夏干姜散方以浆水煮服的作用是 甘酸能调中止呕使药力集中而取效捷速加强药效减少副作用降低半夏毒性 27.下列方剂,何者方后注明“多饮暖水” 泽泻汤五苓散葛根汤茯苓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 28.“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属于水气病

皮水石水正水风水黄汗

29.女劳疸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

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身

尽黄额上黑,小便自利膀胱急,

少腹满,腹胀如水状

心中懊憹

30.栀子大黄汤的组成中不应有哪一味

药?

栀子大黄枳实茵陈豆豉

31.下列方剂中,大黄用量最重的是

大黄硝石汤茵陈蒿汤栀子

大黄汤厚朴大黄汤大黄牡

丹汤

32.肠痈脓已成的治疗,选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桔梗汤王不留

行散

33.乌梅丸中的乌梅入药前浸一宿所用

的溶剂是

黄酒清酒浆水苦酒37.面色青为痛病 表虚里热内盛,热逼汗出血虚阴亏,孤阳上出亡阳卫郁营热,表虚湿遏 38.柔痉,发热“汗出”的病机表虚 39.黄汗,发热“汗出”的病机卫郁营热,表虚湿遏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寸脉浮,关脉沉 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脉浮弱而涩 40.血痹的脉象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41.胸痹的脉象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乌头赤石脂丸桂枝生姜枳实汤人参汤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 42.胸阳不振,阴邪上乘所致的胸痹,治疗的代表方剂是人参汤 43.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用乌头赤石脂丸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脉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 44.五苓散证见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45.小半夏茯苓汤证见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X型题:46.鳖甲煎丸可治疗

温疟瘅疟牝疟疟母

癥瘕

47.肾气丸的适用病证有

消渴,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脚气

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

拘急,小便不利

短气有微饮,小便不利妇人烦

热,倚息不得卧,不得溺

48.原文中下列哪些汤方服后当取微汗

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葛

根汤大青龙汤防己黄芪汤

49.《金匮要略》中小青龙汤治疗的病

证有

支饮悬饮溢饮痰饮

妇人杂病

50.服用生姜半夏汤的注意事项有

温服小冷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子、粳米、半夏、生姜、大枣以蜜为丸,并从小量开始服,主要目的附子、粳米、白术、半夏、芍药 是健脾补中

A型题:

17.肝着病的治疗要领是 方以苓桂命名,可见其主要作用是化气养血通络柔肝清肝行水,治疗妊娠小便难 1.下列方剂,哪首体现了肝病实脾的

活血 有消瘀化癥的作用方中含芒硝、原则

18.服十枣汤后,需顾护胃气,故当食 牡蛎等软坚之品中含三棱、莪一贯煎龙胆泻肝丸黛蛤散

索饼小麦粥糜粥大术 泻青丸逍遥散

麦粥煮饼 34.产后热利伤阴,治疗方选 2.湿痹的主要脉象是

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弦而数沉而细沉而迟19.小半夏加茯苓汤的证候特点是

先呕后渴先渴后呕但呕不桃花汤乌头赤石脂丸猪弦而紧浮而细

渴但渴不呕不呕不渴 苓汤 3.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是

20.渴欲饮水,由水热互结,郁热伤阴35.妇人杂病的三大主要原因是 防己、黄芪、白术、甘草防

所致者,属于 虚、积冷、结气寒、湿、血虚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

栝楼瞿麦丸证五苓散证虚、积食、血瘀痰、瘀、结气虚、防己、黄芪、茯苓、生姜、大枣防

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黄芪、白术、薏苡仁

4.《金匮要略·疟病》篇未明确提出的

疟病治法是

汗法吐法温法下法和法 5.中风与痹证有相似的症状,但痹证的特点是 即重不胜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但臂不遂 6.依据《金匮要略》原文,中风,邪入于经 肌肤不仁肢体重滞角弓反张舌即难言,口吐涎谵语 7.《金匮要略》所论述的虚劳病,是指 慢性疾病慢性衰弱性疾病阳气亏虚证一切虚证的概括肺痨病 8.某患者,右下肢麻木刺痛怕冷二年,每遇阴冷加重,少事活动反觉舒服,但过劳则麻木更重。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白滑,舌下络脉淡紫略粗,脉弦沉细而涩。用下列何方治疗最恰当 肾气丸乌头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9.厚朴麻黄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的症状鉴别主要在于有无 喉中水鸡声咳喘烦躁倚息不得卧头汗出 10.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哪个症状 咳嗽吐涎沫头眩不渴小便不利 11.下列何方证病机与痰饮无关 皂荚丸证桔梗汤证小青

龙加石膏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苓桂术甘汤 12.奔豚汤中的主药是 当归芍药甘李根白皮生姜桂枝 13.胸痹的治疗总则应是 温助心阳活血通络宣痹通阳活血化瘀化痰温阳 14.胸痹病的基础治疗方剂是 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甘草汤 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其治则为 当与温药补之以温药下之当以温药和之当与温药吐之可发汗针灸也 16.附子粳米汤的组成是 附子、粳米、芍药、大枣、甘草附子、粳米、半夏、大枣、甘草附子、粳米、芍药、生姜、大枣附白虎加人参汤证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猪苓汤证 21.下列除哪一项外,是风水的主证? 颜面浮肿骨节疼痛,恶风发热脉浮或沉滑其腹如鼓 22.据原文,黄汗病的证候哪项是没有的 汗出沾衣,色黄如柏汁两胫发热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脉沉 2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女劳疸的主证?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腹水 24.瘀血口渴的临床特征是 渴而饮不多大渴引饮饮后嗽水不欲嚥渴而饮水,水入即吐渴而不欲饮 25.胃反的特征是 食已即吐呕吐兼下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卒呕吐,心下痞呕吐而谷不得下 26.关于痰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寒饮脉弦数,当夏季易治心下有痰饮,可出现心悸 膈上病痰,可见满喘咳吐心下有支饮,可出现冒眩 27.在小青龙汤治疗后变证的病案记录中,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仲景指出加杏仁不用麻黄的原因是 其人阴虚其人血虚其人阳虚其人气虚其人阴阳俱虚

28.水气病与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肝脾肺肾心 29.《金匮要略》指出黄疸病出现何症为难治 便秘口渴发热尿少尿闭 30.黄疸,热重于湿者治用 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硝石矾石散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 31.“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 瘀血之象为阴虚之象为阳虚之象为脾虚之象为气虚之象 32.肠痈脓成后,其症状表现中没有 身甲错脉数腹皮急,按之濡身热如肿状 33.关于桂枝茯苓丸的观点正确的是 瘀血、寒 B型题:

鼻 头色青者鼻头色微黑者面色黄者面色赤者面色

白者 36.肝木乘脾之面部见证鼻头色青者37.胸上有寒的面部见证面色黄者 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乌头汤乌头加桂枝汤桂枝附子汤 38.风湿表阳虚,表湿未尽宜用白术附子汤39.寒湿历节宜用乌头汤 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蟅虫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0.虚劳,阴血虚证,偏于内有干血者治用大黄蟅虫丸 41.虚劳,阴血虚证,偏于肝血不足者治用酸枣仁汤 甘温建中温中散寒缓中补虚温补脾肾健脾益气 42.大建中汤的功用是甘温建中 43.大黄蟅虫丸的功用是缓中补虚 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桔梗汤主

之半夏麻黄汤主之小青龙汤

主之大青龙汤主之 44.支饮不得息,宜用葶苈大枣

泻肺汤主之

45.咳逆倚息不得卧,宜用小青龙汤主之 X型题:46.《金匮要略》所论述历节病的病因病机有

肝肾不足,水湿内动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 47.原文虚热性肺痿形成的原因是 肺叶枯萎因咳为肺痿重亡

津液热在上焦肺气痿弱

48.乌头赤石脂丸是治疗心痛重证的主

治方,其炮制与服法有哪些要求? 蜜为丸小量递加先食服大剂量服用以知为度

49.水气病用攻下逐水法治疗的适应症 面目鲜泽口渴腹大,小

便不利脉沉绝大便秘结 50.下列方剂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是 茵陈五苓散大黄硝石汤茵陈蒿汤大柴胡汤栀子大黄汤

上一篇:技术团队岗位职责下一篇:净水器安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