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面肥对晚稻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2022-09-10

叶面肥以促水稻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品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稻栽培中。晚稻是灵川县各区重点打造和发展的优质米品牌产业, 有较高的种植效益。但由于晚稻产量偏低, 近几年通过采取配方施肥等措施, 产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1]。为此, 进行了晚稻喷施了代号为A (肥万钾) 、B (狮马红) 、C (磷酸二氢钾) 叶面肥的田间对比试验, 旨在探讨这3种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培育优质稻壮苗、提高优质稻的稻米产量和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目的

通过晚稻试验, 了解品牌A、B、C等3种叶面肥对晚稻的产量影响, 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 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式、时期、数量等) 发现有关技术与应用问题, 并协助改进。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田选择

选择灵田镇会林村委莫家村朱连有公路边肥力中等、具有代表性、面积0.073 hm2种植晚稻的田块作试验田。

2.2 试验处理安排

试验设4个小区处理,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处理1:分两次喷A处理 (每次喷120 m L/667 m2, 间隔7~10 d) 。

处理2:分两次喷B800倍处理 (每次80 g/667 m2, 间隔7~10 d) 。

处理3:分两次喷99%C400倍处理 (每次200 g/667 m2, 间隔7~10 d) 。

处理4:分两次喷清水处理 (间隔7~10 d) 。

2.3 试验小区安排

每小区面积30 m2, 小区间不设田埂, 每个小区间用40 cm宽的工作行分隔。

基于上述试验处理安排, 试验田叶面肥不混任何农药喷施。

2.4 喷施时期

晚稻破口期或灌浆期。

3 试验分析

本试验在晚稻栽培过程中, 统一采取工厂化育秧技术, 培养适龄无病机插壮秧, 适期栽插;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普施拔节肥, 重施穗肥;在水浆管理上采取“浅-搁-湿”精确管水模式, 前期浅水勤灌, 水层深度3~4 cm, 并适当晾田1~2次, 群体达穗苗80%时开始多次搁田, 直至全田土壤沉实不陷脚。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水层管理, 后期湿润灌溉, 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同时, 在病虫防治上统一加强苗期灰飞虱、二化螟、叶稻瘟等病虫害的防治;中期加强纹枯病、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的防治;后期加强以褐飞虱、穗颈瘟、稻曲病、纵卷叶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 准确预测, 科学配方, 适期防治, 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4 结果与分析

晚稻成熟后, 应对试验田晚稻进行取样烤种测产, 同时对试验田晚稻进行单打单收, 试验结果 (表1) 表明, 各处理产量有差异。产品A处理产量最高, 产量达到608.45 kg, 比对照增产6.5%增产水平显著;产品B800倍处理产量次之, 每667 m2达到590.66 kg, 比对照增产3.4%,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品99%C400倍处理产量对比照增产1.5%, 增产不显著。说明产品A用在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好。

5 讨论

通过3种不同叶面肥料在晚稻中后期 (孕穗期) 上的试验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各项产量形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说明使用叶面肥可以使水稻田提高产量, 个别处理对水稻产量形成有明显作用。施叶面肥可以促进叶片后期光合作用功效的提高, 从而改善了灌浆结实质量, 增加了粒质量。试验结果显示, 各处理的千粒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喷清水对照的千粒质量, 而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通过实验可看出, 处理1喷施的产品A1无论在叶色、植株性状, 还是在产量表现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特别是在水稻成熟后期长势清秀、秆青籽黄, 能有效提高稻谷产量, 表现最好, 优于处理2喷施的B和处理3喷施的C, 对照差异不显著。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叶面肥在晚稻孕穗期的使用效果, 实验研究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 在灵川县晚稻的田块作试验田进行了不同叶面肥在水稻孕穗期应用效果试验, 根据实验结果统计显示, 品牌A增产效果良好, 其他不同的品牌均有增加晚稻产量的作用, 但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晚稻,叶面肥,对比试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卉, 徐红, 李成, 等.不同品种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 (12) :29-31.

上一篇: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中油藏工程方法的应用下一篇:谈医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