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

2022-12-11

第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1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 3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课余作业】请分析,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

【教学体会】本节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2、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

3、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上一节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你的购物需求是否构成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等反季节消费现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类似消费?为什么这样消费?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这样能节约资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教师活动:但生活中也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现象。请看教材15页材料,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

教学过渡:请同学们看教材15页的漫画,思考这副漫画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三个自然段,了解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 6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以及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情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某种商品由于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对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互补,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17页的示意图: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

↓ ↓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 7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7页相关链接,谈谈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1)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人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减少需求量,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品需求量则减少。

(2)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生产经营,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课余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价格变动为什么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学体会】本节学习内容,教学中注意多引用生活、市场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具体、感性材料中,感悟其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总结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1)分类: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

(2)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要求: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有效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永远不称霸。

第三篇:人教版思想政治 必修二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3、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4、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族地区,受到实际情况和生活阅历所限,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之甚少。本课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展示:请同学们观看昭君出塞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以及中央政府赠送宝鼎视频[来源:学科网] 问:这些资料说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生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多媒体打出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页的探究活动(多媒体打出板书): 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师: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个进行。这则探究活动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这一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媒体打出板书):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打出板书):

设置了三个探究小问题,让学生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学生自己构建出: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师:很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含义呢?生:┈┈┈。师:理解这一含义要注意以下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一点)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多媒体展示我国版图,让学生找出五个自治区,加深印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师:那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都有那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生:┅┅┅┅。师:那么,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点。生:┅┅┅┅。(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二点)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通过简短的材料来判断行使了哪一个自治权,增加学生的知识。师:以上是第二点,下面看第三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三点)[来源:学*科*网]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进行六个判断题的训练,加深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师: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除了要注意上述三点外,还要注意第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四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那么,如何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多媒体打出板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和一段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

师:上述图片和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生:图片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材料反映了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师: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传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师,很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它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多媒体打出板书)欣赏中央政府支持西藏发展的视频。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1页“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象征”的图片,并结合教材第81页的探究活动,思考这一图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生:它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师:因此,我们可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生:维护国家统一。(多媒体打出板书):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

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多媒体打出板书):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祖国统一大家庭内,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多媒体打出板书):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么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呢?生: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不错,这就是第四点(多媒体打出板书):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通过材料和连线,进一步加深对四个有利于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现在我们回到教材第79页探究活动,关于这三个问题你知道了吗?生:┅┅┅。(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

易错归纳与讲评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所有事务。 4.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

5.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自治乡)。 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7.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进行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两大块内容,一个是“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为什么”,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 【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情感升华】:通过欣赏七个母音视频,共同来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与繁荣。 【课后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民族的相关资料,加深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 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①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 主题: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 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识点二:我国的政党制度(课本68—70) 1.民主党派

(1)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我国的民主党派包括: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关于“人民政协”

(1)性质: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注意:人民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

(2)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3)主题: 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4)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注意两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①事业上:通力合作的亲密有党关系;

① 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② 组织上:相互独立(不是“隶属”关系); ③ 法律上:完全平等;

监督上:相互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

第五篇: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第四课习题学案(教师版)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自主复习过程——重难点与考点回顾】 1.依法行政的含义、原因、意义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3.对政府权威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及方法 【自主检测过程——客观探查】

1.安徽省太和县公安局曾因治安拘留争议被诉上法庭,公安局长主动出庭,并要求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旁听。从行政诉讼开始时的怕当被告、怕出庭和怕败诉,到今天的理性面对诉讼,主要说明了

A.各级政府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B.各级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 C.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公正司法的主题D.行政机关有司法机关的保护

2. 过去我们总是抨击权大于法的现象,现在看来,有的地方人情有时也大于法律,庄严的法律竟抗争不过人情。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①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②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③司法机关必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杜绝权力的滥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对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依法行政

B.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C.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D.就是依法治国

4.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应当先对小贩讲清道理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D.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山西新绛通过改革在干部中形成了“不干事不能当干部,不干好事不配当干部”的氛围,“太平官”做不下去了。据此回答5-7题 5.干部制度的改革中,“不干事不能当干部”,是因为

A.政府官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政府不能无所作为C.政府必须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D.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6.“以事选人”有利于 A.政府依法行政 B.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C.政府民主决策 D.防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 7.“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会促使政府官员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 ③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④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日前,江苏省公推公选产生的21名省管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打破了以往“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选拔方式。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方式

A.有利于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不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C.不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D.有利于推进法制建设

9.2005年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将初步形成制度,并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表明

①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在依法行使权力方面的建设②政府扩大了系统内部的监督范围③反腐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政府按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据此回答10-11题 10.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④保障人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法治政府的标志是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③法制健全 ④以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3.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14.2004年12月,深圳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00-2004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审计经济责任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3912亿元,损失 浪费金额25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98亿元。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从制度层面预防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积极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 A.加强廉政建设,治理腐败 B.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D.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系 16.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 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因为 A.只要有权力,就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

B.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民,也可以伤害人民 C.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D.我国公民有监督权

18.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①是规范约束政府及其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需要②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③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

①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②政府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政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群众查阅政府文件,有利于

①群众了解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群众增强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群众对2.2010年6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指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还要创造条件,逐步公开政府决算,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行政,使以上措施成为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认为应如何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自主检测过程——主观探查】 1.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生效实施。这标志着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6月28日,全国行政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防治政府

(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0分)

①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分)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2分)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2分)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分)

(2)应该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12分)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3分)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行使有规、监督有效。(3分)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分)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分)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发扬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2)依法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上一篇:高中英语单词趣味记忆下一篇:贵州正安县安场镇人口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