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2022-04-21

摘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为基础,从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探寻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招生现状,凝练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从空间地缘分布、时间发展趋势和行业就业特色的角度,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招生;培养;就业

1005-2909(2012)03-0061-0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源于传统建筑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触、接纳与融合。1984年,当马克?吐温家乡哈特福德那座实现了办公、设备和通信自动化改造的旧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后,智能建筑[1-3]的概念开始在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大陆地区得以传播、认可和实施。智能化建筑是现代高科技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之一。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载体,同时需要自动控制、通讯、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为建筑服务的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各种建筑设备;不仅需要各种IT硬件,而且需要对整个建筑设备系统进行优化管理的软件。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目前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已接近21世纪的世界水平,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技术设施在中国建筑物中都有应用。然而,中国智能建筑现状调查表明,智能化系统的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中国高校各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具备以上跨学科知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是阻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文章从历史沿革、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并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许多高校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了与智能建筑

相关的专业方向,以适应蓬勃发展的智能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1997年,哈尔滨建筑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牵头承接了建设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楼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使众多高校联合起来,共同研究、探讨楼宇自动化相关课程

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以及系列化建设等问题。该项目通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0712S),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另外一个类似该专业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710S)也于2003年招生。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28号)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合并为专业目录内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专业(专业代码081004),在文章后面的内容中,如无特殊说明都将称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到2012年3月,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9所院校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另外4所暂时按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名称继续招生。在现有43所招生院校中,包括江苏10所,上海、湖南、吉林、河南各3所,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河北、重庆各2所,浙江、天津、四川、江西、辽宁、广西、黑龙江各1所。除了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单独的教育体系外,全国仍有湖北、福建、内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未实现该本科专业招生。从地缘分布看,招生院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

针对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组织全国专家对培养规格和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探讨。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1]。培养的人才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4-6]。详细培养规格如图1所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

文章介绍的专业知识体系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不包括通识基础知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图2)涉及12个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用技术、土木工程基础、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建筑节能技术。该12个知识领域包括56个知识单元,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5个(实线框),选修的知识单元31个(虚线框)。

在图2所示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知识培养只占总体培养规格体系的小部分,在实际课程安排中也是如此。以某校某年级培养计划为例,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47.0%,学科基础课程占23.9%,专业课程占8.6%,经济管理法律、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心理健康等通识教育课程占6.0%,留给选修的31个知识单元占总学时的14.5%。

按照总学时数控制在2 500学时以内计算,所有选修的知识单元约为360个学时,平均每个知识单元约11个学时。仔细分析这31个知识单元可以看出,在相应的学科领域每个知识单元对应的就是一门课程,按照每门选修课程平均32个学时计算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把握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拓宽就业范围,是教材编写、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有设计院、科研机构、智能化工程公司、信息监理公司、智能化工程预决算公司、政府节能机关和事业单位、节能量审计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单位、节能教育机构等[1-3]。由于涉及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路灯和市政管理、智能交通与停车场管理等各类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预算、管理以及节能量的监测、评估和改造[7-9],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将近4 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该专业的就业需求人数达2万,很多网络、电子、计算机、自动化、通信专业的学生也进入了招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单位。与此同时,需求量最大的工程类企业往往有较明确的性别限制,女生就业侧重设计院、智能化工程预决算公司和机关事业单位。非省会地市及县级单位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机会极少,技术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一)经济与招生的地域不平衡

在早期的智能建筑领域中,工程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与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和暖通空调的有机共存技术,偏向供配电和照明的建筑电气则处于从属地位,其“智能”体现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环保、节能的理念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体系化教育,对实现智能建筑“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相互联系并全面优化,从而創造出并能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和有经济效益的环境”[1]的目标越来越重要了。

总体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院校数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图3给出了招生院校数与2011年万元GDP的对应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浙江两省由于吸引人才能力较强,反而限制了其高校申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积极性。由于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抢夺人才的现象非常明显。与很多高新技术专业类似,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飞”趋势明显,这不符合国家的城镇化大趋势和产业转移政策。

招生与经济的两条曲线总体趋势相符,一方面说明专业分布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地区缺乏教育推动经济的长远意识。以建筑业提供基础设施来营造经济发展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专业培养的特殊性制约发展速度

由于有着强劲的就业需求与行业发展前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招生院校数发展趋势良好,图4分别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该专业本科招生院校数和独立学院数在2006-2012年招生增长趋势。

从图4可见,融合社会力量办学的独立学院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种发展并不能持续快速地增长。从图1的培养规格和图2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建筑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建筑特色非常明显,能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必须有较深厚的建筑背景。

在2007年教育部开始批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后,建筑类高校投入极大的热情,招生院校数增长率在30%以上(图5)。而随着传统建筑类高校的获批,这种增长率急剧下降,如图5(a)所示。随着独立学院加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申报力度,如图4(b)所示,总体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在2011年9月份的招生中得到了扼制。

从长远看,由于鲜明的行业特色和较广的知识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太可能实现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的普及,市场的缺口在若干年内仍然很大。

四、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专业方向发展成独立专业,到最近整合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而成为专业目录内专业,完成了华丽蜕变。初步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部委、指导小组、兄弟院校的共同不懈努力,努力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诞生和发展。

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而该问题受限于地域经济不平衡和专业特殊性对招生院校数的限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指导小组的积极沟通和兄弟院校的有效交流,中西部地区院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认识将逐步深化,招生的地域不平衡问题会得以逐步解决。

专业的特殊性不但是一个限制招生的问题,更是培养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专业特色培养体系的完善过程,是整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共同努力,不断凝练、充实、修正、发展的过程。有效的专业特色培养体系,将极大地推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培养出更多适应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专业规范》编制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2010.

[2]寿大云.中国高等学校智能建筑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9):117-119.

[3]程大章.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J]. 低压电器, 2007(2):1-4.

[4]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23-26.

[5]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43-45.

[6]王娜,王俭,段晨东.论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9(4):12-14.

[7]陈志新,周渡海,张少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8):83-85.

[8]范同顺,苏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性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9):73-76.

[9]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1-64.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WANG Xiaolong, FANG Qiansheng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Build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Anhui 230022, P. R. China)

(编辑 詹燕平)

作者:汪小龙 方潜生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摘要: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为基础,从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探寻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10052909(2017)010041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教育部2006年设置以来,从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到2012年归属于土建类的目录内专业,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全國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校已达70余所。可以看到,该专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各高校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各高校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各有特点,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一直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为基础,探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人才培养现状

在高等院校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之前,部分高校就已设立了该专业或方向。如2000年高等职业教育就已经有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方向;或者有的高校在已有专业下设置智能建筑方向,如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从教育部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后,首先是有建筑背景的高校设立该专业,然后其他高校逐渐跟进。各高校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基础各不相同,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大多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空调等专业为基础。由于自身的基础不同,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也造成了培养模式各有特色,因此每个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定的基本学分要求不相同,课程安排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建筑行业运行状况来看,智能建筑还未发展成独立学科,其培养模式、学科体系等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1]。

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土建专业特色,依据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扎实基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08年在自动化工程学院正式招生,青岛理工大学也是山东省第一所设置该专业的本科院校。经过2009年、2014年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从依靠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中,“以学生为主、服务学生、锻炼学生”成为修订教学培养计划的主导思想。计划修订过程中,本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立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确定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的衔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出不断适应专业新技术、新要求和新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一种“交叉、复合型”专业,专业的主干学科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相关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等[2]。该专业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建筑中体现,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等实现建筑设备的合理利用,实现建筑环境、能源使用和建筑空间利用的智能化。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仅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专业视野,更重要地是能够在工程现场完成协调管理和设计施工。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尤其关注的。

由此,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意识及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试验分析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有:1.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具有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3.具备电路原理、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4.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和专业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设计、分析调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6.熟悉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制约因素,掌握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主要有:1.人文科学素养;2.团队能力;3.交流合作能力;4.信息获取能力;5.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人才培养思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这就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学习以学校为主,实际技能提高以企业为主,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学生的专业培养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在人才培养思路中,学校作为主体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达到本科要求。学校提供一系列设计、实训和创新实践机会,同时,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依靠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锻炼。所以,一方面学校在各种实习过程中与社会企业相联系,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学生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学校本身要与企业合作,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培养计划和方案;学校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时了解专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毕业后在社会的竞争能力。

四、理论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一)通识和基础课程构建思路

通识和基础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通识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专业人才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持续发展和适应能力。走出校园就成为社会的一员,良好的团队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处理社会公共关系不可或缺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将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课程构建思路

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性,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以明确工作岗位需求、规划职业能力、设置学习领域为主导思想,设置专业课程,如图2。

为满足现场工程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工程实施以及管理维护等。首先,根据工作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的技术要求。其次,按照未来工作要求确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既包括坚实的专业基础,也包括广泛的专业视野,为学生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厚重的基础。确定了职业能力的需求后,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以实际需求对应专业课程,让学生切实感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该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可采用“四阶递进式”,如图3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應用能力[4]。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建筑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试验分析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硬件的开发和软件的应用,培养应用方法和思路。专业技能实践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这部分课程在专业体系的分量最重,是从事专业工作不可或缺的。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的步骤和方法。综合技能实践是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的能力,强调知识的融合性。工程实习部分是学生走出课堂在企业中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通过参观、学习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系统配置和设备监控技术,加深对智能建筑技术应用和发展现状的了解,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六、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如果仅仅靠统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全方位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满足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尤为重要。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学校的业余团体可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如电子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创新能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团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科技创新协会。此外,学校每年都提供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另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出去”就是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比赛,与兄弟院校同台竞技,如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通过比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请进来”就是邀请业内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讲座,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一学年主要围绕职业素养和目标、专业规划、大学生学习方法主题展开。第二学年着重介绍专业知识构架、团队协作、企业组织形式。第三学年学生已经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沟通能力、了解企业制度和行业发展状况。第四学年学生即将面临就业,企业人才需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介绍非常受学生欢迎。

七、结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从专业成立以来,各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筑智能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涉及知识面广,相关学科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

[1] 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23-26.

[2]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1-64.

[3]李界家,栾方军,马乔矢.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建筑智能化特色人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16-317.

[4] 高瑞,黄民德,杨国庆,郭福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4(1):132-134.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 specialty has experienced a gradual improvement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ining plan revising of 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 specialty in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from training objective,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he objective was to seek a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at satisfies the social demand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the students’ demand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alent requirements.

(编辑梁远华)

作者:杨世忠 邢丽娟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3:

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应用

摘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当前主流的操作应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也越发完善,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现阶段,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因此,本文就对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操作方法,希望为我国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化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在国际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应用,我国在这个领域上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了实际的应用成果,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的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術支撑。

1.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电气工程随着科技发展而衍生的学科,现阶段发展已经比较程度,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于电气自动化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设置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要保证系统材质和生产工艺可以满足电气自动化发展需要,确保电气自动化可以正常运行,实现更高程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设计成品的质量和外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操作更为简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原理是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每个电子设备都运行不同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功能共享,这就要求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质量,如果其中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在电子设备的选择时,要对其进行重视。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微型计算机设备来控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更加的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2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第一,智能化程度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在电气工程生产运行和结束阶段,在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生产的时候,只需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数值设定,它们就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力参与,当设备生产达到预先设定的数值时,就会自动停止运行,给生产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除此之外,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生产自动化,简化了操作,使得系统更加人性化,为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第二,具有一定的普及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在社会的多个领域,无论是工业生产设备,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建筑行业,都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另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中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风险,规避生产的不利因素,解决工作中人力难以解决的难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效率更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普及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减少人力的参与,降低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的概率,节约了资源和成本投入。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社会生产运行的有序性。

1.3 电气自动化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方式将其进行划分,即无反馈信息的单向控制对象的开环控制和有反馈信息的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中的控制设备和控制对象只能沿着预先设定的指令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操作简单,控制能力也强,但是抗干扰能力差,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更改指令或者是接收新的指令,出现运行错误也不知道,准确度很低。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相反,闭环控制系统也是按照统一的方向进行运行,但是它可以及时反馈系统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和修改系统的运行情况,灵活性强,稳定性高,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是消除运行错误,充分发挥控制系统的优势。因此闭环控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

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方式

2.1集中式监控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中会涉及多个机械设备,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能力,就需要采用集中式监控模式,将所有设备进行合并监控,有效管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监控模式适用性不强,只能应用在数量较少,运行维护快捷、操作简易、控制中心防护要求不严格的设备上。当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数量多,防护要求高,任务量大,就会降低主机原有的冗余,增加经济成本,影响主机速度,导致信息出现卡顿和延迟,影响系统运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增加设备环境内的安全风险。

2.2现场总线监控

现场总线监控指的是利用控制线的总线分别连接各个设备,然后将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传输到监视器,用户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这种监控方式,可以让数量繁多的隔离设备进行适当的缩减,减少电缆控制和设备维护工作量,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除此之外,总线监控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其不同间隔中保留多元化的操作功能,可以全面发挥远程监控模式的优势,降低安全风险,增加系统整体操作控制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确保不同装置功能的独立性,然后利用网络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组态的灵活性,即便是某个设备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因此,现场总线监控系统会成为电气工程监控系统的主要手段。

2.3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操作方式主要是英语在小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这种监控方式可以对设备进行图形化控制,运行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成本低廉,电缆应用量和安装费用都较少,可以有效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成本。这种监控方式不能应用在大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果通讯量过大,设备数量过多,远程监控就会出现信息传输不及时的现象,但是在小规模的系统监控中还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3.1智能化技术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可以及时处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有效延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可以提升设备的运行精度,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电气工程构建智能控制網络,实现控制系统的高精准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3.2分散测控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是通过分层管控的方式来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分层管控,在完成分层设计后,可以有效检测和控制设备的受热区域,并将设备的受热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在发生设备故障的时候,可以准确定位到相关区域,及时处理,有效缩短设备故障处理时间,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分散控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监控整个发电流程,并获取相关的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调整,合理分配设备数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有序运行。

3.3调速系统

调速系统可以及时调整设备的运行速度,尤其是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技术实现了全面发展和有效创新,电器元件、控制设备的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新的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这就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整系统数值设定,在保证设备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加快生产,提升企业产能。

3.4保护发电机

发电机的安全和质量是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只有发电机正常运转,系统仪器才能进行有效的运转与调节控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发电机进行实时监控和良好的管控,消除系统内部弊端,合理规避故障风险。这就需要采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来检测发电机运转的各项数据,及时了解发电机的运行情况,清除发电机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发电机的运转能力,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确保机组的安全性能,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智能化、效率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集中式监控、现场总线监控和远程监控三种操作方式来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行故障,保障电气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楚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2,18(09):156-167.

[2]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01):77-84.

[3]彭绍峰.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09):76-76.

作者:彭新宇 褚晓峰 赵凯 刘秀山 高朋

上一篇:反思能力下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