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电气工程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进程的不断跃升,人类对电能的需求程度逐渐上升。因此,在生产生活中电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对传统电力生产流程的分析,传统的电气生产过程中,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几乎同时进行,这种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调度运行以及控制管理方式。目前,可以利用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应用打破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限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储能技术电气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储能技术电气工程论文 篇1: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进程的不断跃升,人类对电能的需求程度逐渐上升。因此,在生产生活中电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对传统电力生产流程的分析,传统的电气生产过程中,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几乎同时进行,这种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调度运行以及控制管理方式。目前,可以利用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应用打破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限制。文章分析关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并提出提高电能存储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储能技术 应用研究 电能质量

1 引言

众所周知,电力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动力之一,此外,电能除了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离开电能,社会生产将会停止。由此可见,电力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为进一步推动电力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化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电力工程运行的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电气工程是一门汇集生产、运输、市场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型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进行储能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解决电能的生产与输送等问题。由此可见,进行储能技术现状以及电气工程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关储能技术的应用

储能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产物,其在电气工程领域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储能技术在稳定和控制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储能技术是改变传统电力发展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电力储能技术通过抑制传统电力系统中可能会发生的局部不稳定问题促进电能稳定和可控。通过对电力储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区域之间的多种结合模式解决整体不稳定的问题。

传统电能系统运行过程中,机组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振荡现象,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必须通过发电机组附加励磁控制才能有效抑制系统发生局部振荡,对于大型复杂互联网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区域间多模式低频振荡问题,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传统的电气系统中,任何微小扰动都会引起系统整体功率之间的动态不平衡导致机组间的振荡。而只要储能装置容量足够大,并且可以快速响应,就可以实现机组之间系统功率的平衡与协调。这是一种主动至稳电系统的思路。储能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装置,它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多个部件和过程,可以从整体角度对大型互联电力系统进行控制,提高电力工程运行过程的稳定性[1~3]。

2.2 储能技术在脉冲功率系统中的应用

现有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脉冲功率系统中发挥作用。脉冲率源并不是一个单一系统,由许多不同的系统部件组成,如负载储能单元和波形调制等。从长远来看,脉冲功率系统会逐渐朝着高传输功率和高储能密度以及高传输密度方向不断发展。将该技术应用于整体电能系统,不仅可以促进以上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减小系统的体积。为了将现行的储能技术和传统的电力储存技术相结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储能设备研究与升级,研究出更多种类的,适应于不同系统,并且更加具有适应性的电力储能设备。电力储能设备具备的特点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电力整体系统转型升级,使整体系统具有更加高效的运作效果。

3 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介绍

总体来看,电气工程领域现有的储能技术种类种类较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现有储能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3.1 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之蓄电池储能技术

蓄电池储能技术已经在实际电气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一个高效的蓄电池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成功输出脉冲功率,以上提到的脉冲功率可以在30 s内完成高效的输出,使电力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提高。同时,这种蓄电池储能技术经济性较强,并且可以对电池质量进行十分有效的调整与优化,促进电气工程整体效率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欢迎与青睐。

3.2 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之抽水储能技术

抽水储能技术是电力工程领域储能技术的又一应用,抽水蓄能电站可按不同情况分为不同的类型,无论是何种容量的抽水储能设备电站,其内部储存能量的释放效率都是比较高的,综合效率在70%~85%,储能量的释放时间大约在几小时到几天。抽水储能技术不仅在释放时间上具有优势,并且应用范围较广,已经在抽水储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挥,在调借峰值和延长生产时间方面有很大贡献[4]。

3.3 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之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储能技术,在电器功能领域的应用较多。毋庸置疑,超级电容器因为其表面积、耐压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往往具有比传统的电容器更加优越的容电能力,应用前景更广。超级电容器具有优越的特性,它可以在面对瞬间干扰和电器起伏的情况下平稳运行,正常提供储存的电能,使电能系统正常、稳定地工作。以上特点使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在商业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且人们正在尝试着使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在更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4 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之飞轮储能技术

飞轮储能系统是由特定支撑机构和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块组成的结合系统。其中的轴承支撑一般为磁悬浮轴承支撐,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十分有效地降低这一电能系统的使用摩擦和固定损耗,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这一系统主要在真空环境中运行,因为真空环境具有比较小程度的损耗,可以有效减少使用损耗与损失,这样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飞轮储能技术使用过程中会与电动机进行连接,然后通过一定方式对飞轮速度进行合理调节,这样就可以进行电能储能装置和电网功率之间的有效转换,实现更高效率的电力系统运作。

4 提高电能存储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力的方法

随着电力应用技术的逐渐深入,人们对电气工程中储能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现有和待开发科学技术支持下研制出大容量的、高稳定性的存储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电力领域研究热点。经过系统研究,研究人员指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电力储能技术的能力进行提高。

4.1 大力研发相关电力技术

储能技术能否得到高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电力中各种能量交换的影响,因此,要着重研发相关电子电力技术,不断降低这种电力转换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促进转换能力和转换速率的提升,不断改善传输现状,促进电子电力技术在储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力技术的良好开发,不仅可以促进转换,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电气领域的储能技术朝着更加高效、实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5]。

4.2 有效利用电气工程领域的各种储能技术

在电能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储能技术,这些储能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也用于各自的优缺点。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仅使用一种技术就解决所有电力储能问题和其他电力问题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在电力相关活动中结合各种电力储能技术的优点进行更加高效的生产并不是不可实现的,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更加合理和稳定的满足实际生产服务需求。做到对各种储能技术的有效结合,不断通过调整,达到电力系统工程运行的动态平衡,可以有效促进电力支撑下的生产发展,促进电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4.3 加强对储能技术时空强度分布的研究

要充分发挥储能技术的作用,不断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对储能技术的时空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此类电能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和稳定地处理电气工程中的问题,发掘电力工程运行规律。同时,为了使电能储存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运用,有必要对时空强度分布进行研究,扩大视野,发现新的使用方式和运用方法,更加科学地进行电力生产运行,对峰值动态进行有效调整,提高电力管理水平。

4.4 发掘储能技术电气工程中新的应用领域

储能技术是一个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技术,不应仅局限于现有的电力发展格局。要结合未来电力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电力储能技术不的发展进程,对储能技术新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索。同时,储能技术也要不断克服其局限性,使其适应性更强,满足各个行业的电力需求,尤其是对电力需求量大而且十分重要的发展行业,如农业行业,国防建设等。无论是日常行业利用还是重要机密领域运行,储能技术对于现代科技发展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促进工具。

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储能技术逐渐成为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技术有多种作用,并且包含很多类型,如抽水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等。为了提高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效率,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式与发展策略。储能技术是一个宝藏,有必要促进储能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深入利用,同时,为储能技术的深入开发做好准备工作,为储能技术应用做好规劃,也是有效促进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有效方式。相信储能技术在未来一定可以促进我国生产领域的巨大飞跃,促进电能储存技术支撑下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

(作者系康新(中国)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冲,郑源,周发州,等,储能技术在独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展望[J]小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1-27.

[2]张雪莉,刘其辉,李建宁,等.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2(12):50-57.

[3]杨萱.刍议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1641.

[4]李耀辉.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

(9):70.

[5]程时杰,李刚,孙海顺,等.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5):220.

作者:余丹

储能技术电气工程论文 篇2: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进程的不断跃升,人类对电能的需求程度逐渐上升。因此,在生产生活中电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对传统电力生产流程的分析,传统的电气生产过程中,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几乎同时进行,这种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调度运行以及控制管理方式。目前,可以利用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应用打破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限制。文章分析关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电气工程领域储能技术,并提出提高电能存储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储能技术;应用研究;电能质量

引言

21世纪开始,人类对电能的开发使用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电力成为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现有能源供给结构,提高电力储能的质量,从而保障输配电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储能技术的发展概述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电气工程需要始终处于平稳状态运作。然而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形式紧张,储备量告急。对应的新能源发电成为各界关注的要点,大量新能源装机开始并入电网。电能容量比例也在不断增大,但是新能源发电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无论是风能发电还是太阳能都会因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保证稳定发电。而且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其波动性会造成电压闪变现象,不利于系统运作的稳定性。如果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并网后运行功率超出规定范围,就会造成电力系统运行波动。而储能设备可以释放能量,维持系统运作的可靠性,改善新能源發电瞬时性的劣势。储能技术对电气工程的适用性较强,可以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端等等。在电气系统中安装了储能系统后,电力负荷走向得以优化,峰谷差减少,新能源并网比例增加。不仅可以降低供电成本,另外还可以提高电网运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目前,投入使用的储能技术可以按照能量存储形式及结构机理划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种。

二、储能技术分析

(一)物理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典型的物理储能技术形式之一。基于电动机驱动压缩机从而将空气压缩并降温后进行可靠存储,储气室主要由报废的矿井、海底储气罐、油气井以及山洞等构成,释放过程中,风电机组实际输出的功率达不到带动负荷运行的要求,从而将储存着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处理,随后诸如燃烧室内进行辅助燃烧,燃气膨胀最终推动汽轮机的运行,实现发电。压缩空气储能实际转化率可以达到75%左右,德国建设的一座29万Kw压缩空气储能站,其转化率可以达到77%,实际在额外配套一些技术该转化率有望可以达到80%左右。除此之外,抽水储能技术以及飞轮储能技术等也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储能技术,抽水储能技术容量大,运行成本低,但受到地理条件以及水文环境等影响,储能电站选址有一定的要求;而飞轮储能技术能量密度较高、瞬时功率也比较大,对于充放电次数没有明显的限制且清洁型较高,但实际配套建设成本较高。

(二)化学储能技术

锂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较为新型的储能技术之一,其能源效率较高且能量密度更大。锂电池储能主要包含单体电池、充放电系统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实际综合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相比于铅酸电池等储能技术,锂电池储能的充放电效率更高,安全性也比较好,通过串并联等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储能容量或者得到更高的电压。液流电池也是常见的化学储能技术之一,业内也称之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主要是将正负极之间的电解液进行有效隔离,并实现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电池。实际输出功率主要由电池组的面积以及单电池的节数所决定,进一步增加电解液的体积或者浓度等,可以大大提升储能容量。

三、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关储能技术的应用

(一)储能技术在稳定和控制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储能技术是改变传统电力发展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电力储能技术通过抑制传统电力系统中可能会发生的局部不稳定问题促进电能稳定和可控。通过对电力储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区域之间的多种结合模式解决整体不稳定的问题。

传统电能系统运行过程中,机组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振荡现象,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必须通过发电机组附加励磁控制才能有效抑制系统发生局部振荡,对于大型复杂互联网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区域间多模式低频振荡问题,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传统的电气系统中,任何微小扰动都会引起系统整体功率之间的动态不平衡导致机组间的振荡。而只要储能装置容量足够大,并且可以快速响应,就可以实现机组之间系统功率的平衡与协调。这是一种主动至稳电系统的思路。

(二)储能技术在脉冲功率系统中的应用

现有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脉冲功率系统中发挥作用。脉冲率源并不是一个单一系统,由许多不同的系统部件组成,如负载储能单元和波形调制等。从长远来看,脉冲功率系统会逐渐朝着高传输功率和高储能密度以及高传输密度方向不断发展。将该技术应用于整体电能系统,不仅可以促进以上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减小系统的体积。为了将现行的储能技术和传统的电力储存技术相结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储能设备研究与升级,研究出更多种类的,适应于不同系统,并且更加具有适应性的电力储能设备。电力储能设备具备的特点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电力整体系统转型升级,使整体系统具有更加高效的运作效果。

四、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人民以及公司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强,当前电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电能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气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我国储能技术必须朝着大规模、大容量方向发展。目前,限制我国储能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材料。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问题一定会被很好地解决,从而提升我国储能技术水平。所有储能技术都是将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这个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大,如果降低其损耗率,也能够促进储能技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将会主要研究储能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以及对能源的合理分配等。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模式不断健全,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以及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储能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电力系统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在一方面促进了储能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其符合电力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就我国目前的电力能源以及储能装置发展现状而言,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电力储能技术的功率震荡等,需要我们专家学者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才能促进我国电力能源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的长远健康发展,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10位大咖,倾力解读储能电力电子关键技术,透析未来四大新趋势[J].变频器世界,2019(10):9-13.

[2]胡琳琳,胡文平,时珉,等.大规模储能技术在河北省南部电网应用的适用性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19,38(02):26-28+49.

[3]朱金凤.智能携手绿色发展——2018中国能效管理创新技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J].电气时代,2019(01):20-22.

作者:戴华伟

储能技术电气工程论文 篇3: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在我国传统电力的电能生产过程中,只要增加一个电能存储的环节,就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我们所说的储能技术。在过去的电能生产中不仅包含了生产、传输和使用的环节,是非常刚性的,因此整体的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是比较缺少灵活性的,同时安全系数也比较低。本文通过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学科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论述了储能技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領域中的应用,将更好的提升我国电网发展中的问题,为今后的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气工程;应用;发展

电能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随着电能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现在电能已经逐渐深入到了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生存的基础。因此电力工业也是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由于过去传统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缺点,因此储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保证了经济的进步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针对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我国电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起到更大的积极影响[1]。

一、未来电气工程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储能技术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问题更加突出

现代社会中我国的电力系统不断向着大电网的方向进行发展,因此保持电网的稳定不仅对电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运行产生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电网规模的发展和扩大,互联电网将逐渐展现和传统电力系统不同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中的强耦合性、系统运行条件下的随意性等都会比之前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大型的互联电网稳定性的逐渐丧失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立是必然的趋势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随着不断使用和开发已经呈现了逐渐枯竭的趋势和状态,因此这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只有不断寻求更好的新能源对其进行替代,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因此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有效地发展途径。但是在实际开发这些能源的时候,由于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都是稳定性较差,同时能量的密度也比较低,因此开发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不断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2] 。

(三)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问题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大气污染,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尾气排放都被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这一问题现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传统交通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比如石油、柴油等。但是我们为了更好的对现代尾气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我们也提出“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因此交通运输工具的驱动系统逐渐转为电力驱动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二、现有储能技术的方式

(一)抽水储能技术

按照相关的容量对抽水储能电站进行建造,一般情况下,储存能量在释放的时候能释放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并且效率都能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这种方式通常应用在能量管理和频率控制的领域。抽水储能的一项最大的特征就是储存的能量非常大,也正是由于这项特点,所以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是十分切合的[3]。

(二)蓄电池储能技术

用于储能的NaS电池可以对脉冲功率进行输出,同时由于高效的功率,因此在通常输出的功率也是额定功率的六倍,但是整项工作的开展通常不会超过三十秒。这一特点使得我们能更好的对电能进行调整和完善,将整体的设备经济性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发展。

(三)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一般情况下,超级电容器要比常规的电容器更具有介电常数、耐压力且拥有较大的表面积。例如,陶瓷超级电容器的绝缘能力就比较强,同时由于陶瓷超级电容器的耐压水平比较高,因此这项技术也被今后储能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善电能存储技术的主要方向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现代化脚步也在逐渐加快,因此怎样更好的对高密度、大容量的电能存储技术和方式进行研究也是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

(一)发展电力电子技术

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能量形式能否真正的进行有效地转换和发展,会直接对我国储能技术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快速、大容量同时成本又比较低的能量转换问题进行解决,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展电力中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是电力行业得到更有效的进步和提升。

(二)对于各种储能技术的有效利用

由于每项储能技术的特点不同,因此在优点和缺点上都会有很多不同。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不可能只采用一种储能技术对工作进行开展和完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对各种技术进行适当的发挥和利用,根据实际生产和应用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对储能技术中的优势进行有效地利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善[5]。

(三)寻找新的应用领域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对储能技术进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开发和研究新的储能技术,保证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我们在对原有的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改善的时候,要及时的对原有的问题进行改善,避免出现局限性。同时我们要想让储能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开发新的应用行业和领域,将储能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研究了解到,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电能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而本文通过对储能技术在我国电气行业和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不仅对储能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有效地突出,同时还对我国今后怎样提升电能存储方式和方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对电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帮助今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全面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时杰,李刚,孙海顺等.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5(2):1-8.

[2] 王碧波.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17):8138-8139.

[3] 劳金养.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19):2975.

[4] 杨萱.刍议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35):1641-1641.

[5] 李耀辉.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59(9):70.

作者:李庆

上一篇:学案引领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国际旅游物流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