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中库存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资源进行优化。库存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个环节,原来已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存在着各种局限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探讨适合供应链发展的最优库存管理模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联网技术中库存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联网技术中库存管理论文 篇1:

小议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仓管中的应用

摘 要:物流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而未来物流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来突破物流信息化的瓶颈,对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高效利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仓储作为物流的主要要素,是第三利润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时间效用"最大化,就要使"物"在效用最高的时间发挥作用,实现时间上的优化配置。随着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在仓储业的快速发展,仓储业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利用无线传感和网络通信技术,仓储业将进入一个互通互联的新时代。

关键词:物联网;仓储;射频技术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技术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首先,感知层包括一些感知终端,如浓度传感器、RFID读写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污染指标传感器、二维码标签、GPS等,是由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网关组成的。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获取外界信息、识别外部物体、采集所需信息的重要媒介,就像是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其次,网络层不仅包括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网络形式,而且还包括网络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等。网络层就像是人的大脑,电脑的CPU,用来处理感知层收集获取的大量信息;最后,应用层就是连接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系统,根据用户的需要,处理不同的信息。

二、现代仓储智能化中的挑战

(一)仓储作业管理问题。在现代的仓储管理中,面对差异化的需求,仓储系统中的拣货、出货和配送等环节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最原始的功能——保管。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仓储作业仍然是调节生产和需求的重要环节,主要的管理方式是条形码和人工单据。但是,条形码和人工单据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条形码虽然也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安全性,但是也存在着容易被复制,容易损坏等缺点。至于人工单据,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保管起来也不方便。所以,现在的仓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仓储库存管理问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产品越做越精细,差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加快,产品生产和销售周期也不断缩短。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对企业的库存计划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产品中及时发现某一产品的库存情况,如何精确了解产品的收发货时间,如何制定每种产品的库存计划,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对仓储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储管理方式的转型也就迫在眉睫。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利用物聯网技术来进行仓储作业控制;其次,利用ERP等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仓储管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基本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所使用的标准和软硬件都是不同的。而且,公司间系统的标准和业务流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企业间集成物联网和ERP实施仓储管理也是很难实现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使用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ERP仓储管理系统,它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和ERP管理软件在统一平台上运行,从而高效地进行仓储作业控制和管理。

三、物联网技术在现在仓储中的应用

在产品或者托盘上贴上RFID电子标签,然后在仓库门或者入库门上安装阅读器,也可以每个货架分区域安装阅读器,并详细记录安装位置,托盘和产品上的电子标签可以记录每次装载的货物类型、数量等信息。阅读器采集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到ERP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处理。

(一)物联网技术在入库中的应用。将需要入库的产品整理好,贴上电子标签,或者放入贴有电子标签的托盘,然后用叉车等工具入库,当产品通过装有读写器的库门时,产品信息被采集传输到系统里,或者产品直接运输至货架上,通过货架上的阅读器采集记录产品位置和详细信息。如果成本有限,可以选用手持型阅读器。当产品入库完毕后,可以根据货物的信息,将入库单据打印出来。

(二)物联网技术在出库中的应用。当收到出货通知时,操作人员将货物放入带有出货信息RFID标签的托盘中,当货物离开货架时,货架中的阅读器或者手持型阅读器就会记录下这次移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ERP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工作人员便可以从库存管理中清晰地看到库存的变动、货物的移动和出库。当货物从仓库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通过阅读器的识读,可以对货物位置进行再次的定位。当货物离开仓库门的时候,阅读器会把货物信息传送到系统中,这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出货的单据。

(三)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盘点中的应用。现在仓储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控制好品种繁多、单一种类数量少的库存管理,在日常盘点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盘点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不仅会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而且还容易出错。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在平时的仓储作业中实时记录每次作业的信息,这样只需要在系统中将数据进行一下归类,就可以查看全面的出入库记录,准确地了解库存状态,为仓储空间的合理配置,库存结构的优化提供极大的方便,大大降低了仓储管理的成本。

四、物联网在仓储管理中运用的优势

(一)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产品的进出库都需要人手工记录产品名称、重量、摆放位置等信息,即便是使用条形码,也需要对货品进行扫描、搬动。在产品中使用RFID电子标签后,可以在仓库门上或者一个进仓的入口处安装阅读器,这样在产品入库的过程中,产品信息就自动的记录在了系统数据库中。在货架或者产品码放区,我们也可以安装阅读器,这样当产品放在某个具体位置的时候,阅读器可以读取和记录具体位置,并发送到数据库。当管理员需要了解库存信息,查询货物信息的时候,只需要在系统中输入产品代码便可以获得产品的所有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供应链管理和库存控制。从供应链的角度,从产品的生产开始,可以在一些主要零部件中安装RFID,这样就能及时跟踪到产品生产的工序,能够监测出产品的生产进度。在产品生产完成下线进入仓库之后,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通过RFID标签,监测产品库存,可以及时地发货补货,控制库存数量,提高库存管理的精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物联网的应用层,可以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网络系统,多部门共享和采集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公司运转的效率,而且通过各部门的核对,可以减少信息的错误率。

(三)产品控制。产品中的RFID电子标签,存储了产品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品的入库时间、发货时间、产品定位信息、产品的详细信息等,在需要发货的时候,会在系统里显示提示消息,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电子标签提供的定位信息,方便地找到产品。RFID电子标签在产品的时间管理上也是极其高效的,通过记录的产品详细信息,可以迅速查找接近过期的产品,尽快将其处理,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安全性。我们在物品入库的时候,在物品上或者托盘上安装RFID标签,这样当货物未经许可非法移动的时候,系统中可以迅速发现并报警。

五、物联网在仓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问题。现在RFID电子标签的价格相对还是十分昂贵的,这严重影响了物联网的普及速度。

(二)标准问题。当今的RFID功能的拓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其使用的频段还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徐亚鹏.物联网在烟草商业物流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8.

[2]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

作者:靳晓松

物联网技术中库存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研究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资源进行优化。库存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个环节,原来已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存在着各种局限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探讨适合供应链发展的最优库存管理模型。

[关键词] 物联网;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RFID系统;传感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27

1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供应链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库存管理仍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制约着供应链上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库存管理由原来“单一、静态、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正在向“立体、动态、协同”的管理模式转变。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物联网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现代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以适应现代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的更高要求。

以往的库存管理模型都有自己特点及适用范围,但是它们对需求变化较快的行业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就必须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市场环境需求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2 已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存在的问题

目前,供应链库存管理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控制以及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这4种模型。然而,当进一步对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它们在运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2.1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相互协作水平有限、协调管理成本高

现有的4种模型都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中,用户授权供应商对自己的库存进行管理,实现了用户库存信息和销售信息的共享。然而,这种协作只是简单地建立在用户将自己的销售信息实时传输给供应商和对供应商授权的基础上。实际上,对于安全库存的设定和库存补货管理,完全由供应商独立承担。因此,这种方式过于简单,协作水平低。又如,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型”中,为了使企业间的合作顺利开展,供应商和生产商、生产商和分销商需要建立库存联合协调中心,以便对联合库存进行管理。而建立这样一个协调中心,将涉及参与企业的多个管理部门和业务环节,而平衡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关系,既耗人力又耗财力;另外,协调中心的管理与监督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这种模型的协作成本较高。

2.2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有效集成

现代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升供应链竞争力,需要对供应链库存进行全局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集成。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研究的是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库存优化控制,联合库存管理模型研究的是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库存优化控制,它们都是对供应链库存的局部优化控制,未能实现供应链的集成,未能实现供应链全局优化这一目标。

2.3 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发生变化时,其适应能力较差

供应链的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它相应会有所调整。比如,因某节点企业经营不善,退出市场;或者因分工细化,增加新的节点企业等。面对这些情况,供应链节点企业需要重新组合,构建新的供应链。对于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为了保障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必须考虑供应链结构变化后的适应性。

3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在以上传统4种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在满足假定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补充库存,以确保库存量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又能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3.1 模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说,造成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需求预测准确性低,包括预测精度、预测时间的长度、预测方法;第二,决策信息的可靠性、透明性、可获性差;第三,决策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决策人心理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其解决对策有:首先,建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其次,保持整个链条的“弹性”,如保持安全库存量;再次,保持一定的生产与运输能力冗余;最后,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柔性等。

理想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应该是以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从库存链的角度,强调利益分享、信息共享、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3.2 模型的主要思想

由于模型引入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产品信息进行全方位识别和全程追踪,笔者将该模型命名为物联网库存管理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利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无线传感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技术为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构建企业级物联网环境,即时获取供应链运作各环节的产品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中间件发送至数据中心服务器,然后应用库存管理信息平台对产品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制定出最优库存决策,以保证供应链库存总成本最低。

该模型本质上是将供应链库存管理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中心化库存管理。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通过构建企业级物联网环境获取产品信息;二是开发库存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获取的产品信息资料,对供应链库存进行控制和决策。

3.3 模型的构成

模型由基础平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3部分组成。

3.3.1 基础平台

模型研究的是由原材料供应开始,经生产加工成产品,到产品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产品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也是围绕整个过程展开的。因此,构建供应链是研究库存全局最优的基本条件,完整的供应链是模型运作的基础。根据模型的主要思想,确定供应链的结构模型为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链状模型。供应链类型的确定需要依据产品类型:若是功能型产品,则构建效率型供应链;若是创新型产品,则构建反应型供应链。

3.3.2 硬件环境

物联网的应用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撑,主要包括RFID系统、传感器等主要物联网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通过制定标准协议来实现。

(1)RFID系统。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它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应用系统。其中,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连接应用系统和前端信息载体的通道;而天线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空中接口;电子标签是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里面存储有约定格式的、唯一的、标识物品信息的电子编码。

(2)传感器。它是信息时代捕获信息的关键器件。当然它也是物联网物理层进行数据收集的主要装备。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有时还包括转换电路和辅助电源。传感器技术就是把各种非电量(物理量、化学量等)转换成电量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技术之一。传感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

工作原理:敏感元件直接感应被测量,并将与被测量有一定关系的另一类物理量传输给转换元件,转换元件将输入转换为电参量,而转换电路则是把转换元件的输出变为信号。辅助电源为传感器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能量,包括内部供电和外部供电两种形式。传感器的种类与型号众多,不同种类与型号的传感器构成了传感网。

(3)协议。这些硬件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通过制定标准协议来实现。ISO 18000-6是在现有RFID生产厂家的产品规格基础上,结合EAN-UCC所提出的标签架构要求而制定的规范。该标准包括两类短程通讯空中接口:A类短程通讯采用脉冲间隔编码(PIE)与自适应的ALOHA冲突算法,B类短程通讯采用曼彻斯特码和自适应的Btree冲突仲裁算法。表1是对两类短程通讯空中接口的比较。

通过以上这些物联网硬件设备的部署,结合软件系统,就构成了企业级物联网。供应链节点企业内的产品信息,通过企业级物联网智能获取,并传送到供应链中心服务器,良好的企业级物联网是模型获取产品信息所必需的硬件环境,无线传感网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3.3.3 软件环境

产品信息通过互联网中间件传送到中心服务器后,通过库存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处理,然后,向供货方发出补货指令,以对联合库存管理中心进行及时补货。库存管理信息平台是模型做出库存控制决策所必需的软件环境。模型的运作需要各部分相互配合,将获取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至中心服务器,物联网库存管理信息平台据此做出库存控制决策,并发布补货指令,供货方接收到指令后迅速向下游节点企业进行补货,其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

3.4 模型的实施步骤

依据物联网库存管理模型运作流程,其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组成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并建立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第二步,在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生产商和分销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分别建立联合库存管理中心;第三步,确定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向联合库存管理中心进行补货的补货模型,包括定量订货控制模型、定期订货控制模型、最大最小库存控制模型等;第四步,按照设定的标准与规范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内布置RFID阅读器、传感器、软件系统及传输网线,构建企业级物联网;第五步,在核心企业内配置中心服务器;第六步,确定物品编码规则及接口规范,开发库存管理信息平台,并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供应链其他合作企业共同管理供应链库存。

4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原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该模型将实现各节点间的信息有效共享,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减轻了“牛鞭效应”的影响,从而使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得到实现,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文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零库存实现方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2]张惠榕.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D].厦门:厦门大学,2009.

作者:王洪艳

物联网技术中库存管理论文 篇3:

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库存是指在企业组织中储存的各种资源与物品的总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物流渠道中各仓库点存储的各原辅料、零部件、在产品、半成品以及产成品或商品。库存管理一直是企业界研究探讨的命题。企业在库存控制中运用各种工具和融入新的技术,目的是让库存管理得到不断优化。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具有的特点将为库存管理优化革新带来希望以及提高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

一、库存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构成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在各类物体上装置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连接起来,从而赋予物体智能功能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的相互对话和沟通,即对物体具有全面的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

物联网可以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三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图1表示。

其中,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是实现物联网的最底层技术。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络建立的基础。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因此,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提起物联网就少不了介绍一项重要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RFID是一种能够让物體“开口说话”的技术。RFID通过无线方式对物品识别,采集信息,利用开放式的计算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共享,从而实现物品的透明化管理。

二、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库存信息更新慢。传统的货物出入库需人工分捡记录并录入系统。在品种多、数量大情况下,相当耗时费力。此外,为了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在不同阶段还需多次清点核算,这拉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转速度。

2.记录的库存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差异。仓管人员需要根据各种收料单、发料单、送货单、退货单进行货物的出入库搬运后,需要他们及时修改库存信息以及记录借欠货物信息,以反映企业的库存状况。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货物的品种多,数量大,加上仓管人员的主观因素和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常使得记录的库存数据和实际数据不一致。发现两者存在差异后,往往需通过耗时、低效的盘点来纠正错误。

3.生产过程中的发料和用料情况难以掌控。由于加工工艺复杂、用料多样,经常出现缺料才知道送料的情况,结果导致生产混乱,延误生产交货期。

4.库存管理技术滞后于所需的库存管理水平。准确的货物库存量和货物信息的是企业进行库存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这对企业实现最佳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及时补货、避免缺货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产品出入库管理中,产品的识别和出入库的信息主要是靠人工记录或手动输入系统。即使目前已经广泛使用条码技术,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5.库存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是属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库存可以用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如需求的不稳定,订货提前期,运输状况的复杂性,生产不确定性等,为了保证正常供货、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都会建立自己的库存。供应链上各环节制定的库存计划与实际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计划持有库存往往是大于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变异能够通过供应链层层放大,越是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的波动程度就越大,这就是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个库存单位相对独立、对外信息比较封闭和信息缺乏共享。

三、物联网技术为库存管理带来的变革

1.产品货物出入库盘点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在传统库存管理中,货物的出入库和盘点靠的是近距离扫描条码标签和人工分拣录入货物信息。例如,在零售业中,商品都贴有条码标签(一维条码),这类条码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物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出入库和盘点的低效率。因为RFID技术无论在标签信息容量大小、一次读取数量、读取距离远近、读写能力更新(标签信息可反复读写R/W)上,还是在读取方便性、适应性(全方位穿透性读取、在恶劣环境下仍可读取,全天候工作)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条码技术。入库时,可以利用RFID技术实施信息采集。盘点时,系统可根据事先设定的货物分类,自动或人工选择盘点任务表。只要利用RFID扫描盘点货物区,就能自动地列出盘点货物的信息,并上传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及时明确物资数量、保质期,货位信息是否一致。出库时,接到发货通知后,物联网系统能够按照旧货先发原则自动生成货物分拣方案。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指引到出库货位,扫描货物EPC标签,应答系统能准确甄别出需要拣选的货物,操作人员即可以正确拣选。

2.信息实时上传更新和信息共享。在库存管理中,都会设有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指为了预防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如供应短缺,大批量突然订货,交货期延长等而设计缓冲库存。安全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不确定性情况的发生。但是安全库存却又是一种浪费,大批量的安全库存,不仅提高了管理的成本,占用了库存空间,延长资金回笼时间,还掩盖了生产制造和供应销售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在供应链不确定性可控情况下,越低的安全库存量就利于提高整个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的效率。

物联网是一个能够实现信息集中化和实时共享的信息网络系统,这除了有利于解决传统的“库存集聚”存在的局限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当然利用互联网、公司内部网络、局域网也能做到信息集中化和信息共享,但是在库存信息采集、信息上传的时效性、数据更新等方面不具备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由于运用信息集中化和信息共享可以使多点库存不需要集中到一个地方同样能具有“库存集聚”效果,那么物联网的优势和价值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3.智能补货。目前许多企业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作为库存补货策略,以获得库存管理年总成本最低。但是实际中,运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存在着许多缺点,如离不开人工连续检查和时刻监控着各种类物品的库存数量,保证在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马上向供应商发出订货订单。借助物联网RFID技术则能对库存的货物时刻监控跟踪,并随时记录货物的流动情况,只要货物库存量低于系统预先设定地订货点,信息系统就能够自动报警提示,且自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订单。

4.准确的需求预测。对于销售生产一体化的公司,可以借助物联网的多方面数据发掘和需求预测能力,让物联网帮助公司制定何时生产,在哪生产,生产多少的详细生产计划。这既可避免因多生产引发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又挽回了产量不足导致的损失,加上应用物联网的智能库存能够做出符合各个库存的库存量安排,必将有助于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5.降低库存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物联网到投入库存管理乃至整个供应链管理使用初期技术成本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大大提升。同样,物联网也会给库存控制带来新的机遇,而且能解决库存控制中一直存在的许多问题。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物联网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控制成本,如节省劳动力、低库存量、节约库存空间、防止物料丢失、准确的库存记录、缩短资金周转周期、降低库存风险等。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查询物联网系统了解到整个库存动态变化情况,使得整个供应链变得透明。

四、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障碍

1.没有统一的标准。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多技术、多接口相融合,信息层层传递的的大网络。在物联网的三层网络架构中,无论是感知层、网络层,还是应用层,他们之间信息传递都需要符合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协议格式和要求,否则物联网系统就无法运作。目前而言,物联网行业不像互联网一样在全球有统一的标准和一体化协调机制,而是各国研究制定自己的标准、企业物联网有企业物联网标准,这导致物联网产业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安全问题。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其存在的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物联网应用于库存管理,安全得不到保障就可能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库存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信息遭到窃听,那么企业的商业秘密就暴露在窃听者的面前。如果窃听者对获取信息有计谋利用或者能够将伪装信号或错误信息传输到企业信息系统和恶意攻陷企业物联网系统,将使得企业爆发库存危机。对于物联网,其任何一个节点存在隐患(RFID的威胁、无线传感网的完全威胁、网络传输威胁、消费者隐私等),都会让整个企业时刻处于危机当中。因此,要想物联网能够在企业的库存管理和整个供应链中得到推广应用,就必须保证整个物联网的安全可靠性。

3.技术成本高,规模化困难。尽管物联网有利于改善库存管理水平,但是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原因离不开它的技术成本过高。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没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他们要想使用整套物聯网系统来进行库存管理优化,必须得向大型的技术研发型企业购买。在一项技术没有成熟之前,使用它可能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物联网便是其中之一。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物联网在库存管理中应用遇到的瓶颈将会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陈景灼

上一篇:报刊新闻评论创新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