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2022-04-20

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智能楼宇是多学科的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然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通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的改革,学生才能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篇1:

基于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基于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训基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0前言

目前,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而是希望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楼宇智能化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但学校培养的楼宇智能化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本文分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央财政支持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基于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做融于一体的模块化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创新人才,从而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各智能小区,智能建筑市场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智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巨大但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根本原因是智能建筑是90年代以后才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全行业各层次专门人才整体缺乏,导致从国家到地方职业培训与鉴定体系的开发建设速度大大滞后于行业发展。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动手能力强,为了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我们要对目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2 教学中存在问题

2.1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符

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有的偏重电气方向,有的偏重机械方向,有的偏重管理方向,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规范,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新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2.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需求不足

目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一方面由于部分一线教师脱离了智能化系统企业的实践,使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融于实践的深度课程改革没有全部完成,序列化的优质教材需要逐步建设,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不够,为社会服务的规模和影响还不够大。另一方面,目前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落后于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以工程化为导向,而是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过于偏重基础与理论教育而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实用技能与工程实训偏少等。导致学生毕业时,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与实训室结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学院的实训室建设都以购买功能单一的实训设备,甚至有些院校用教学教仪代替实训设备,而实训设备只是将要训练的项目和功能单一化,失去了工程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现实的工作却完全和实训设备不一样,比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到了安装企业后都是从完全零散的设备或器件的安装组成一个系统,在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运行、维护。所以目前的实训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培养模式的需要,从而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的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

3 基于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3.1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室硬件建设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建设完成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完全由项目组成员依据工程应用型系统方案自主设计,共有8个实训室组成,分别为安全防范实训室、数字会议及智能灯光实训室、供配电电工实训室、中央空调及消防实训室、综合布线及CATV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中央机房工程。智能化系统包括:闭路监视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场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广播背景音乐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智能灯光系统、数字会议系统、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CATV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系统集成。实训基地面积达800平方米,有仪器设备180台(套)。实训基地是基于工程应用型系统,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建设。

3.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曾是参与国家示范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均长期在高等职业院校从事教学管理及一线教学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课题组成员中除了专任教师外,还有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课程改革在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及时把握项目设计的适应性和科学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团队成员中现已完成的项目有学校教职工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方案、系统设计、招投标文件等工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专业研讨和课程标准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对外合作

由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化工程分会、重庆康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北京马斯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专家组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不仅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加强校企多方面合作,进一步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与行业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更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外在的保障。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目标是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载体,依托自主设计的基于工程应用型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案、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环节及流程,下一步,将完善基于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编制“理实一体”的特色项目模块化教材。最终形成教、学、做融于一体的模块化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创新人才,从而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帆.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8).

[2] 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1(5).

[3] 戴慧江.推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标准研制[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

作者:林学山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篇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思路与探索

一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智能楼宇是多学科的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然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通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的改革,学生才能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不仅能使对专业人才的教育更加倾向于重点,对学生的培训更有针对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时不盲目,更有方向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跟上时代要求不被淘汰,也能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从而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优秀的楼宇智能化人才。

二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1.理论知识的教授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广泛,知识面广,要求投身于该领域的人才属于复合型的技能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还会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智能楼宇中。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时刻更新知识技术信息库,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解决可能面对的所有问题。

2.课程教学的改革要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基本原则

智能楼宇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社会对相关方面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满足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实现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素养,使学生一毕业便能立刻投入到专业的工程建设中去。

三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整合方法的初步探索

1.对教学课程知识进行整合、拆分及拓展,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针对性,适当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广泛,知识繁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若对所需学习的知识技术不加区分侧重,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因为教学内容的宽泛而感到压力大,导致学习方向、目的不够明确,毕业后的适应能力不强。所以,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中应对一些基础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2.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应用,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吸收理解,更要在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精益求精的境界。对于高职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到实训基地里去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不仅能最快地实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还能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巧进行实训培养,真正实现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即能走向生产建设第一线。

3.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将课程项目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工人化,注重学生职业岗位素质培养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单一靠自身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应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实现部分课程由安防行业有施工经验的经理或工程师讲解,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基地的优势,增加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师傅化,学生要工人化。教师需将要解决的问题或是需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于项目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相互协作,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教师交予的项目。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种职业氛围下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得到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素养,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氛围。

四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高职教育下培养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是需要毕业后直接走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人才,即以技术为主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管理员及助理管理师层次。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量力而行,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而增加学生的压力负担。

2.充分考虑社会市场需求,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在进行楼宇智能化教学时,不可盲目推崇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企业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企业市场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对口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教育界,2009(2)

[2]蒙朕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11(4)

[3]高曙光.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策略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

[4]杨丽英.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申屠华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篇3:

浅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模式

摘要: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楼宇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该专业与东莞电信合作,开设“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进行校内外双顶岗,为学生提供电信网络方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企合作定向班;模式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把建筑、电子、自控、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优化为一个整体,使楼宇的使用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等优势。楼宇智能化行业涉及的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具体可分为楼宇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B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管理自动化系统(MAS)、智能家居系统(HAS)等几大领域。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目前,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及设施管理技术岗位中,人才建设尚不到位,高素质的智能建筑及设施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经过智能建筑设备生产或安装企业培训的施工及管理人员也只有少数。

东莞市的城建和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特别是酒店、商场、交通枢纽、体育场馆、高档智能住宅区等的建设水平,一直走在珠三角地区的前列,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一直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对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框架下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此专业的开设填补了东莞本土楼宇智能化高素质技能和管理人才培养的空白,对于东莞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在大部分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在原有建筑技术类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普遍存在专业课程设置偏少、实践教学偏弱的现象。其毕业生无法适应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电气、消防、安防、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子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等工作,更难以适应在智能楼宇产品生产专业公司从事性能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应用类(如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和工程类(如建筑工程制图、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信工程、楼宇智能化技术与工程等)。学院积极开设课证相融课程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利用现有良好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训室条件有所侧重地开设此专业,除了有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外,还引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了解行业信息、扩展就业的渠道,以市场为依托,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为了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产教结合的深入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与时俱进,使专业朝着 “智能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方向发展。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书,学院与东莞电信以长期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身份发挥各自优势,展开全面合作,以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设立“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共同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在每年10月份启动,培养的对象包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方式以校内相关课程为基础,开展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实习,最后是为期16周的东莞电信顶岗实习,如图1所示。

校内相关的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络、综合布线、通信工程基础,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一些常用仪表及相关的测量仪器,为进入“定向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

东莞电信的工程师和培训师以基准岗位任职条件所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信网络及其设备相关理论知识,网络维护、资源调度的基本方法及规范,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相关理论知识,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查障、检修基本方法及规范等。

认知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莞电信,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的经验知识,在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例“零距离”的教学目的。在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定向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校内顶岗,主要岗位职责包括校园通信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安防系统的网络维护等。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信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主要是装维工程师和客户工程师。装维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客户线路及终端的装维服务,承担从最后一个分线盒到客户的线路及其终端设备(如光网升级、宽带调制解调器、互联网视听业务机顶盒等)的装、拆、移、修和日常基础维护等工作,落实客户申告障碍(含公共电话)的查修及用户引入线整修,响应客户需求,开展日常沟通、技术咨询及上门服务,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承担管辖范围区内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巡查、整治优化及修障工作,以及公话终端(含话亭)的日常维护、清洁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末梢设施线路装维人员的安全。客户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接应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客户进行日常沟通协调,承接、分解政企客户的服务需求,协调制定网络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落实全程管控、异常处理及信息交互等组织工作。

“定向班”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学徒制的形式在不同镇区分公司的驻点进行顶岗实习。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遵守东莞电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求教,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针对“定向班”的不同培养阶段,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不过分强调结果,追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校内课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是学生进入“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此门课程的考核才能参加“定向班”。参加专题讲座和认知实习是学生们进入电信顶岗实习阶段的必要条件,此阶段采用相关理论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双顶岗实习期间,需完成装维服务质量、日常维护质量和达到客户响应及时率等,并通过企业的评价标准、考核制度以及“师傅”对“学徒”打分的形式,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

每年约80人参加“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约70%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东莞电信并在原实习岗位工作。“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当然,“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也存一些问题,如校内相关实践设备没有配套使用电信的设备和工具,学生在顶岗时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因不同镇区公司驻点不同,学生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不同,进而导致学生接受评价的标准存在差异等等。通过建立各种反馈通道,将采集、分析和汇总的信息予以反馈,不断提高定向班的教学质量,优化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好地发展,成为高职教学的生命线。

结语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是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还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东莞电信“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长期的、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龙根,贺定修,范明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9-60.

[3]杨润丰,高爽,王志兵.高职《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30-32.

[4]贺定修,杨洋,朱彩莲,肖霞.高职实训课程建设[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164-166.

[5]高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导刊,2011(7):56.

(责任编辑:王璐)

作者:杨润丰

上一篇:新中式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