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

2022-04-26

摘要依据企业价值链的构建过程来分析,可以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分为信息、资金、物流和人力等四个维度,这四个基本的维度也形成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只有实现了战略空间分析模型,才能够进一步构建企业基于战略空间模型的价值链体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性指标来评价企业的价值链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内涵,基于我国国情探讨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有效弥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行业领域的全面创新,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

0.前言

信息时代,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势必向着产业化的方向逐步推进,这成为该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结果以及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的经验,对我国该領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浪潮之中,电子信息技术渐渐变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快速受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各领域的充分重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的地位,在较大层面上受到国家内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恰恰为众多科学技术之中的一类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其渐渐变成了反应国家与各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类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中,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包括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资源,进而促进该领域实现了空前的腾飞。然而,在其实践发展阶段中,仍旧会包含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问题,面对该现状只有由根本上扭转变更,从源头入手,方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实现真正的升华。

1.电子信息技术内涵

由广义层面上来看,电子技术主要为涵盖计算机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丰富性、系统性内容的总称。该类技术的应用与实现需要借助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提供完善的前提保障。在此之上则要借助有关的载体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利用有效的处理加工,完成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伴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持续进步,其逐步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推进,该领域的进一步扩充发展将逐步同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整体化接轨,并成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力。

研究开发较为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会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全面变更。因此,不论展望未来或是立足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进程势必吸引国内社会更多阶层的高度重视。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上升到全新的层面,然而却始终包含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首要问题在于欠缺专业性技术人才。近几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更新发展速度较大层面上受到有关技术人才欠缺的影响限制。虽然,我国较多高校渐渐设置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的专业人才总量渐渐变得充足起来,然而,在该类专业人才队伍之中,较多人员均为单一型发展的人才,其能够胜任完成的工作任务则往往限定在自己学习或负责的层面之中,针对其他丰富的相关领域却甚少涉足。面对单一型人才总量相对充分、复合型人才较为欠缺的现实状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在较大层面受到了制约影响。再者,国内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之中,能够精通高端技术的精英人才始终较为欠缺,因此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全面更新发展的步伐。

再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各行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于没能注重环境建设,因此导致了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也不例外,受到利益的影响,市场之中充斥着较多质量不佳、假冒产品,更有甚者随意剽窃他人研究的知识成果,导致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陷入了企业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这样一来,将大量的削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水平。影响的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市场内部之中的竞争力,还波及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竞争力。因此,只有严格整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中不断滋生的非法行为、消除不正当现象,方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强化该领域在国际社会之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结构上来讲,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仍旧欠缺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该领域在我国建设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使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较多层面均包含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结构欠缺合理性。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系统结构的安排设置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因此在一定层面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有效的扭转不合理现象,使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方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实现长效发展。审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其渐渐具备了在国际领域跻身前列的实力与规模,然而在发展能力上仍旧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方向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注重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方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找准定位,实现全面提升。

3.1继续向着层次化与全球化方向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发展阶段中,国内各大企业以及国际之间应积极合理的进行沟通联系,具体涉及到技术更新、设备换代、产品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管理等有关问题。在各国经济建设较为发达的区域,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企业借助自身具备的一定实力与丰富的发展经历,对于自身建设的产业结构做出进一步的合理优化,最终将变成更加科学的研究开发与设计规划产业。特别是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通常分布在欧洲地区,技术含量水平有限的工作则会渐渐转移发展至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从事。在国内之中,经济建设状况良好的区域通常会促进产业建设朝向西部区域渐渐转移。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与层次化建设趋势将更加明朗。

3.2逐步实现集群化与产业化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体现一定内在联系的各类产业一般会渐渐演化发展变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但是,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来讲,仅有在有关领域组合发展形成为统一整体后,方能令该行业领域实现更加稳定持久的发展。对比来讲,电子信息技术由于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当前,仍旧处在发展阶段之中。而在该过程内,构建成为产业化的结构模式,走集群化的行业发展路线,势必令该领域建设发展的生存力实现更大的提高。在迎接严峻的考验以及挑战的阶段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势必会体现出强大的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

3.3面向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将面向智能化以及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其中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系统技术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推进,再加上众多智能设备的引入,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开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可进一步提升实践生产效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取代以往繁杂的手工作业劳动,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投入,并可提升产品生产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技术早已发展变成反应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该领域发展建设将全面提速,我们只有明确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积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方能激发电子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潜能,推动整体行业的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郎鹏,李国红,高志芳.我国电子信息重大装备技术进步思考[J].电子工艺技术,2009(1):104-105.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11-112.

[3]陈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分析[J].商情,2013(13):131-132.

[4]姚红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交通客流量替代作用的定量研究[J].消费电子,2013(14).

作者:祝磊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2:

基于企业价值链体系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

摘 要 依据企业价值链的构建过程来分析,可以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分为信息、资金、物流和人力等四个维度,这四个基本的维度也形成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只有实现了战略空间分析模型,才能够进一步构建企业基于战略空间模型的价值链体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性指标来评价企业的价值链体系。战略空间的分析模型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一种对企业发展的定性分析过程,基于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则为企业战略空间分析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

关键词 企业价值链体系 战略空间 价值链

目前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充分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能够更好的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关系。战略还能够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将企业内部成长的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统一起来,实现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一个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种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制约,主要是包括资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未来战略和目标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与制约因素,换言之就是要进行系统性的战略分析。企业在进行价值链体系分析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对企业所处的状态与战略目标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获得企业战略执行情况的精确定位。企业中所实行的每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定位节点,多个这样的定位节点最终形成了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战略空间在本质上就是企业分析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一种必要途径。

1 战略空间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1.1 战略空间的基本内涵

戰略空间从概念上来说也是一种社会空间,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当前阶段,借助所能够利用的条件,最终所能够实现的目标和成长的范围。因此,企业的战略空间是以战略能力作为基本点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状态,利用战略空间就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战略空间存在着若干个维度。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会考虑多种不同的要素,因此在制定战略空间分析模型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展维度来讨论,主要包括生产、资源、制度、财务、人力、组织与仓储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这些都可以称为是战略因素。企业的战略因素有着多种类型,所以说战略空间是一个高维度的空间[1];其次,战略空间存在定量性。利用战略空间分析模型的时候,需要利用数学模型来将各种战略因素进行分解,通过数值化和定量化的手段来讲各种维度数据定量的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晰和直观的展示出企业在战略空间中所处的节点,针对数值信息也更有利于制定详细的未来战略目标;最后,战略空间具有延伸性。战略空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空间维度的扩充而不断地向外延伸,越是广泛的战略空间更能够精准的刻画企业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状况,但是维度的提升也会增加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难度。

1.2 战略空间的主要特征

战略空间的有关理论是建立在多种战略理论之上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战略理论,其最早起源于1990年间的资源基础理论,并在随后融合了核心能力理论。为了能够实现良好的战略空间刻画,对于当前阶段的发展状态的确定是其中的关键,并且会影响到企业进一步的战略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战略空间以战略能力作为基础。企业的战略能力也是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自身资源、能力以及企业制度等方面,是一种具有融合性和多元化的能力,战略能力的外在表现则是企业协调各方面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战略能力主要是包括了企业组织能力、制度学习和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战略空间则是从不同的战略维度来分析战略能力,从而形成了战略空间分析模型,能够定性和定量分析战略能力;其次,战略空间以发展状态作为起始点。企业在进行战略空间分析的时候,需要将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为发展的起始点,并且按照各种评价性指标来对当前状态进行定量的刻画与分析,随后便可以在战略空间中体现出来,就可以根据所处的战略节点来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最后,战略空间是以未来的状态作为发展目标的。战略空间不仅仅能够刻画企业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现状,还能够针对未来的企业状态进行分析与预测,实现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全周期分析[2]。

2 基于价值链体系的战略空间模型框架

实现企业战略空间定位的关键是企业的战略能力,企业战略能力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企业价值创造有着一定的影响,战略能力的强弱直接能够决定价值创造的效果,价值链则能够直接体现企业的价值,所以说战略空间是以战略能力作为基础,而价值创造又以战略空间作为基础,由此就可以得出战略空间模型的基本框架。

3 战略空间模型的基本维度分析

企业有着发展的使命,因此企业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价值的创造,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当体现出战略价值,即体现出企业在某种战略能力方面的提升,也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价值实现的过程。但是企业在制定下一步战略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考虑资源这一个因素,而是需要考虑影响企业发展的多个要素,通过对这些不同因素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过程,就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战略分析,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战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企业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就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能够得出企业战略空间的四个基本维度,即资金、信息、物流与人力。

3.1 资金维度

资金维度主要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价值的流动过程,也是企业中资本与资源的集中体现,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其他维度的价值,都需要首先保障资金维度的常态化。资金是一个企业生产和经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企业正常经济运转的关键,企业的资金主要需要保障三个原则,包括稳定性、效益性和适应性。

首先,是资金的筹措方面。企业需要采用一定的筹资方式来从一定的渠道来获取运营和生产所需的资金,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筹资成本,保障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会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不同的筹资方式有着不同的体现,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面,能够有效地表现出企业在多个方面的特质,主要包括信用、管理效率、盈利能力等方面,因此在战略空间的表现形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次,是资金的使用方面。资金的使用指的是企业在拥有资金之后,如何根据项目来进行各种活动,其中包括资产投资、资本投资以及研发投资等方面。企业在使用资金的时候,由于不同的投资项目有着不同的效益水平,还可能会发生不同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对于战略空间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最后,则是资金的产出方面。资金的产出指的是在一定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在各种方面资金的投入与所获得的收入之差,换言之则是企业的基本利润。企业的产出能够反映出企业在多种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资本收益水平、技术收益水平以及产品收益水平等等。在资本投资与研发投资过程中,收益的体现也是不同的,由于产出价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战略空间的影响也存在一定不同[3]。

3.2 信息维度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信息主要是发挥着战略支持的作用,能够为战略制定提供数据,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的生命源泉。企业范围内实现信息与数据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的协调能力,还能够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力,并且能够提升企业的发展力量,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实际且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战略价值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障信息建设。企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便是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建设,这也是企业价值链的初始环节,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来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寻找提升生产效率的途径,这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生产和生产模式的创新等;其次,企业还需要实现经营过程的信息化。经营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采购和销售这两个部分,有关人员需要针对供应链体系与客户关系进行信息分析,来提高企业的采购与销售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部分内容的实现可以依托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来实现;最后,企业还需要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财务与资产的管理,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来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数据,最终来支撑企业的决策,这也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这部分主要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技术来实现。

3.3 物流维度

在企业的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物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物品的输入与输出,诸如产品、半成品等实物。物流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主要是包括产品的储存、物料库存与产品配送等多个方面构成的,是一个涉及实物的全周期管理。

首先,是物流投入方面。物流的投入则主要是包括订单、采购和计划等前期环节,主要是为了产品的生产来做准备。物流投入阶段的意义重大,能够直接的决定后期生产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也对销售环节有着间接的影响。物流投入阶段并不能创造实质性的收益与价值,但是确是整个物流阶段的关键所在;其次,则是物流的生产阶段。物流的生产阶段主要包括生产和研发这两个模块,是实现投入到产出转化的过程,能够将资金和实物转化为产品价值,因此生产阶段是物流阶段的核心。在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中,企业需要重点考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提升生产和研发团队的凝聚力;最后,则是营销阶段。物流的营销阶段比较复杂,涵盖了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是物流过程中的主要价值创造环节。目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产品同质化效应比较明显,然而市场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实现良好的营销也是企业拓宽战略空间的有效途径[4]。

3.4 人力维度

企业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分配主要依托人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中的人力有着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是实现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影响企业战略能力的多个维度之中,人力是其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引进阶段。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引进是开展后续人力资源工作的关键,人才引进主要涵盖着企业用人需求预测、人才选择、人才测评等一系列方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用人策略,主要包括起步阶段人才引进、成长阶段的人才引进与成熟期的人才引进。因此人才的引进与企业在战略空间中所处的节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其次,则是人才的能力开发阶段。人力资源的能力开发阶段主要是将人才的各种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能提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效益,还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能力开发阶段涉及的内容包括岗位试用、能力测试与评价等环节[5]。最后,便是价值创造阶段。价值创造指的是人才利用协作的方式来将自身能力转变为产品价值的过程,在接受企业考核之后也会获得回报,也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最终过程。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包括薪酬设置、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的制定等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资金、信息、物流和人力这四个维度,依据这四个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就能够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这四个维度中都包括企业在发展中的各种关键性工作,企业可以针对这些关键性的工作实现企业战略能力的提升。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需要依托战略空间分析模型来得到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针对未来发展目标在战略空间中的定位来确定战略计划,最终依托战略计划来实现企业的成长,这也是企业价值链体系形成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曾军,王浩男,彭政.基于企业价值链体系的战略空间分析模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3): 97-98.

[2] 刘东华.论基于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2021(14):61-63.

[3] 李佳欣,孙方华.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型的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优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4):118-121.

[4] 李立威,段敏.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创新评价模型构建[J].价值工程,2018,37(08):129-130.

[5] 王珏,王明丽.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企业质量成本评价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17(23):80-82.

作者:张世琼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探讨

摘 要: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机械制造行业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出发,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进行阐释,并着重对机械自动化设计原则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发挥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设计原则;发展趋势;探讨

随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也促进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发展,通过将现代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在达到缩短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也推动着我国机械制造业朝着集约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机械制造行业也加大了对自动化的研究和分析,并通过不断创新生产和发展方式,实现稳定持续发展,这对于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建设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本概述

1.1 机械设计方法和机械制造工艺

现阶段,在我国机械设计领域中,较常运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是CAD,也被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然而很多国外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始推进无纸化设计工作,甚至在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中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生产,然而我国CAD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在很多企业生产发展中依然采用人力生产方式,并且认为这才是实现机械设计最为主要的手段。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工艺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也只有不断创新制造工艺和推进使用新兴技术,才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1.2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对现代新兴电子传感、信息交换等技术进行应用,以更好的完善系统结构组织和功能,并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耗费的能量,实现系统的全面优化,这也为我国自动化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1.3 优势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发展前景巨大,其中尤其是以传统技术相比较,不仅可以实现对系统功能性进行完善和优化,还能够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2)颠覆传统电子产品发展地位,借助现代发展的先进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及系统进行精准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快捷功能,提升了实际操作的稳定性;(3)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借助现代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对系统生产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发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作用;(4)诊断故障和自行保护,通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系统结构、性能等进行自行诊断、分析和处理,也为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2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2.1 先进技术的充分利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力量也越来越庞大,若是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业当中,也能够显著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充分体现出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产设施,如: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机床及其他生产设施的形状和结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充分发挥提升商品性能的作用;(2)信息处置机器设备,如:借助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传真等办公设备,实现对各种输出资料的汇总和处置,这些设备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将文字、图片等资料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3)能量交换机器,通过能量交换机器的运用,如:电动设备、内燃设备等,可以进一步保障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滿足设备需求

对任何机械设备进行设计,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生产需求,因此,针对不同的产品,对设备性能要求也会有所差异,如:吊车的核心性能主要体现在起重上。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需要建立在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基础上,使得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满足用户的生产需求。

2.3 操作便捷

传统的机械设备在实际生产领域中进行应用所体现出的生产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不强,从中无法体现出人性化思想,最终导致所设计的机械设备体型庞大、执行步骤复杂等。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其中,不仅可以对设备功能加以完善,还能够实现功能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机械设备。

2.4 提高产品质量

运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无法保障最终产品的精确度,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但是想要实现机械自动化,就必须提升设备的精确度,确保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将人们从繁杂的流水线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节省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系统的自动化也能够做到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品质。

3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微型化

机械制造在未来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借助现代的纳米技术和微米技术,以达到缩减产品体积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也进一步减少了物料的运用,发挥出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同时,缩减产品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设备的灵活性。而将纳米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领域当中,也可以提升制造产品的精度和性能。此外,机械制造的微型化也能够推动机械制造模块化发展,模块化发展又主要体现在安装难度系数比较高、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的生产领域中,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致使其所生产产品种类也不尽相同,各项机械设备的标准也就难以实现统一化,接口单元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愈发凸显出来,再加上模块化的发展对于机械制造业发展也能够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3.2 网络化

在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进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现代互联网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网络技术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和发展,这也是我国实现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对远程控制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对机械制造业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而将监视技术应用到其中,则可以对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管控,也可以及时的对可预见的问题进行指出,协助问题有效解决,确保生产安全、稳定和持续性。

3.3 智能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实质需求,并结合自身客观条件,最大限度的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以发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目的。为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机械自动化也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实际,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即借助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械制造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编程及人工对话,也能够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3.4 机电一体化

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一部分的工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实现了机电一体化,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原则,实现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的有效融合,然后再借助电子设备对机械设备加以控制,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从某种角度来说,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一次延伸,这也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5 绿色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工业化生产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副作用也凸现出来,最为明显的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不仅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也日益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也加大了对这一方面的控制力度,并全面提倡绿色生产和排放,其中尤其是针对工业企业,尤为需要引起重视。基于此,在未来,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也会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在对机械设备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

4 结语

在本文中,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是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概述展开,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优势进行阐释。与此同时,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先进技术的充分利用、满足设备需求、操作简便和提高产品质量这四方面。除此之外,也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在未来,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技术也都将迈向新的阶段,在充分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實际的基础上,对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预想,未来机械行业发展将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张永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J].内燃机与配件,2018,(02):78.

[2]钟福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70.

[3]郭精英.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趋势分析[J].科技视界,2016,(12):166.

[4]徐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149.

[5]王卫东.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17,(16):112.

[6]刘少文.浅析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工业设计,2016,(03):110-111.

[7]潘伟,安鹏,车军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7,48(01):100+108.

[8]王昊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1):185-186.

作者:周玉林 杜鑫

上一篇:金融会计困境化解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能力下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