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基于文化传承需求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植物利用的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居住区环境设计对使用者影响的重要性,文化传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在植物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园林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寓意,提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植物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传承 居住区 环境设计 植物利用

在“互联网+”模式推动全民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样意义重大。人文素养对人的三观影响至关重要,是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塑造完整人格的基础。传承文化精髓,培育人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自我积累、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优秀民族文化对我们人文素养的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汲取中华民族人文资源中的精华,将其中的文化精华通过知识传授、自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综合传承途径,内化为个体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稳定的内在品质,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气质和家国情怀的一代又一代人。

居住区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闲暇时间接触较多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看,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还比较欠缺,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区凤毛麟角。因此,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何对我们自身文化反思继承、对异质文化的兼容并包以及以上述二者为基础的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创新,使居住者得到一个能带来幸福感,精神有所寄托,进而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潜移默化提升的家园,而不仅仅是一个休息落脚地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一、植物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居住区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吸附有害气体、降低噪音的功能,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搭配适宜的园林景观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诗情画意的居住环境给人以美学的熏陶,所谓春赏杨柳夏赏荷,秋观落叶冬看雪。下了班,看到家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正在生长着的生机勃勃的嫩芽;或正盛开的姹紫嫣红的花朵;或正结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果实;这些绿色的生命都会让人充满喜爱之情,使人们放松工作一天紧张、疲惫的精神,减缓了焦虑、暴躁的心绪,把人们从电脑桌前、麻将桌前吸引到居住区庭院中来,在美景中与家人或邻里愉快交流……长久来说有利于人们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有利于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所以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的设计对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目前居住区绿地植物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缺失或落后,难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从目前住宅区建设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小区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从植物利用角度来看,盲目引进所谓“高大上”造价不菲的日式盆景或热带植物,造成高成本、难养护的现状,而在我们唐诗宋词中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的具有中国传统意象之美的适应本土环境条件、养护成本较低的植物却没有被充分利用。面对不熟悉的没有家国乡愁情感赋予的外来植物,居民很难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从而对居民人文素养的影响之弱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园林设计缺乏意境之美,传统美学无以传承。目前很多居住区的绿化缺乏美感,确切说只是有树有草的绿化。因为不切实际的追求亚热带风情,种植了一定数量不适合本地环境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冻害、寒害、高温使得这些植物或顶缺叶残或奄奄一息,观赏效果可想而知。许多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唯成本至高,建设了许多低品質,毫无意境之美、层次之美的园林设计。我们传统的婉约之美、含蓄之美正在难觅踪迹。欧陆风、北美风、东南亚风正侵蚀着我们传统的文化,如何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珍贵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缺少可亲近的植物资源,难以满足精神需求。在居住区环境的几大要素中植物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植物是有生命的,有四季变化,有春华秋实,给人的感触是最深的。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可见人们对植物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但从绿地维护角度考虑,大多数绿地或不准进入或花木下全是灌木,这样就造成了只可远观不可近赏的现状,人们就少了和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儿童就缺少了近距离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实一系列神奇过程的学习机会,缺少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而这样的学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选择树种较单一,难以营造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及利用率高的交流场地。前几年居住区绿地植物选择追求新奇,引种一些热带植物,鸡蛋花、龙船花以及三角椰、云南苏铁等棕榈科类植物,遮阴效果差,长势差,遇低温成活率低,几年后很多植物因水土不服已不复存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几年虽然避免了上述造景误区,但绝大多数小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造景单一。在植物高矮层次、色彩、花期方面没有很好的搭配。中国美学讲究层次、讲究意境,丰富的植物搭配不但可以增加绿量,还可以营造内涵丰富的环境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引导人们日臻完美。不管是早期的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神学家相信优雅的环境不是腐化我们,也并非颓废者的放纵之所,而是潜移默化地推动人们接近完美。二是陆地植物多,水生植物少。有水体的大多设计成喷泉。有些喷泉带有声光,耗电,且设施易坏,易被偷盗,增加物业管理成本,久而久之物业不再花钱维修管理,成了小区中最脏乱差的地方。三是常绿植物多,落叶植物少,季相单一,造成交流平台利用率不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邻里和睦,其乐融融。北京四合院为人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其实就是怀念邻里那种每日里互相问候,聊聊家长里短,互相关心一下,其乐融融的不孤单寂寞的感情。而这种远亲不如近邻情感的获得少不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夏有阴凉冬有暖阳的座椅、健身设施、休闲场地是愉快交流必不可少的平台,而这样的交流平台因没有防晒或冬天过于荫蔽寒冷,在很多居住区利用率不高。

三、基于文化传承需求满足居住区植物利用的建议

(一)重视植物的传情达意作用,多采用传统文化寓意深刻的植物。影响深远的《诗经》中借植物来比兴,或比兴意志坚强,或比兴相思情浓,或比兴兴旺福禄,或比兴忘忧解愁,或比兴祛除疾病,或比兴祭祀祈福,寄托传情达意的篇章数不胜数,唐诗宋词中利用植物抒情明志的佳作也数不胜数,多少年来一直为后来人赞美称颂,影响深远。采用文化寓意深刻的植物造景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秀丽景观与内在的精神意涵,还给我们以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对我们传统的文化设计中不仅利用,还应加以引导欣赏,如制作与梅兰竹菊荷等相关的诗词或典故的木刻或石刻,置于居民经常游憩的绿地上或步道旁,让身处其中的居民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给儿童从小有一个仁义礼智信美的引导。

表1中所列植物大多数是本土植物,种植成本低,养护成本低,适合居住区绿化。

(二)搭建有利于居民交流的空间,营造邻里和睦的社区文化。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亲情、友情,居住在现在的高楼大厦中人们多抱怨与亲人相聚甚远,与邻里关系冷漠,独生子女的时代愈发需要邻里间的问候关心,排遣孤单。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所以搭建这样一个交流的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居住区内的休闲绿地利用频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幼儿,尤其是老人看护幼儿的组合。这些退休老人带着孙辈与其他老人互相交流,不能不说是一种天伦之乐。为他们提供交流、为幼儿提供玩耍的场所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夏天天气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晒晒太阳,所以夏季遮阴效果好,冬季落叶的树种成了座椅、健身设施、游憩绿地上方的首选。北方可以种海棠、梨花、樱花、落叶松、银杏,南方黄葛榕、银杏、无患子、白玉兰、紫玉兰、石榴、丁香、樱花、木棉、铁冬青等会比较合适。

(三)营造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传承的功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点,并以文化为终极目标的景观,将引发社会人群的心理共鸣,它也将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乔、灌、藤、草本植物或与建筑与小品搭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可以产生极富美感、高品质且实用的园林景观。如浪漫唯美的紫藤花架不但极富美感,可以遮荫,给人们一个静坐读书、玩耍嬉戏、沟通交流的空间。但植物造景在突出美观、实用的同时,也应注重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行为引导的功能。通过植物造景的形式把中华民族优良的美德如爱国、明志、持节、知耻及仁义礼智信等相关的经典故事缩影为人们常见的形式,如绿雕塑或木雕、石雕等。商鞅的“立木为信”以及传统故事木兰从军、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崔枢还珠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四)种植可亲近的季相明显的植物,培养居民自然情怀和赤子之心。为了增强绿地的观赏效果和实用价值,对于所利用的植物要严格筛选。对于低矮的、有刺的有毒植物,尤其是花、果鲜艳的有毒种类不要在居住区的路旁、景观周围和儿童容易接触到的地方种植,以免对游人和儿童造成伤害。这类植物可以选择花坛、花池的中央等游人不能到达的位置种植。选择那些无毒无难闻气味、夏天枝叶繁茂遮阳效果好、冬天落叶季相丰富的树种如法桐、无患子、马褂木、银杏、木槿、紫薇等。梅花、桃花、腊梅、桂花、丁香、石榴树、木槿、紫薇、柳树等较低矮的花木树底下宜采用生态铺装(树底下如果全是灌木,人们无法靠近欣赏)。让人们特别是儿童,与家人一起看看桃红柳绿,叶落杏黄,从小感受四季的变迁,感悟生命的轮回,感受亲人陪伴,呵护关心,培养一种自然情怀、赤子之心,当是我们环境营造者的重要目标。

(五)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美丽、灵动的水景,观水亲水,感悟人生。中国文化中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水的柔性、灵动可以让紧张一天的上班族放松心情,感悟人生真谛。水中鱼儿的游动让人感到一种自由、活力。老人小孩可以通过看鱼、喂鱼增添彼此交流的机会。春天水体中一群群的小蝌蚪可以让儿童欢欣雀跃,比起教科书上的图片,显然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更能吸引他们。观察蝌蚪一日日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是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良好开端。一起玩耍,一起探索,减少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文化气息浓郁环境的陶冶下,每个人的修养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也会水涨船高,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一个文明和谐的、凝聚力强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好。作为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居住区环境,对人们精神上的引导、修养的提高责无旁贷。因此,居住环境设计应传承我们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对居住区有一种归属感,有家园的感觉,是今后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高春花.探寻“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的建筑与城市——“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4(5)

[2]胡青青.浅议居住区中的有毒植物[J].华东森林经理,2011(3)

[3]郭菁菁,李晓红.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居住区环境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12)

[4]汤振兴,王延方.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5]宋俊芳,徐红.居住区文化环境的构建[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3)

[6]王春.小议居住建筑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J].时代报告,2014(7)

【作者简介】李海玲(1971— ),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丁 梦)

作者:李海玲

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 篇2: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究

摘 要: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现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以及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理念存在冲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提升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策略建议,最后简单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可取性,以期通过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为城市大众创造出自然生态、优美、舒适、温馨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环境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出舒适、温馨的空间环境,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大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为营造优质的居住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形式的多元化设计以及文化的象征性设计有效提升了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质量,为人们创造出了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

现阶段,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质量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城市大众的关注。虽然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越来越追求精致和豪华,园林式设计甚至成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标准,过度设计、刻意设计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在环境设计中却忽视了人文体验,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等逐渐减少,这与环境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原则相违背,美观而又实用的环境设计也逐渐落寞无声。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开发商为了追求优质、高端的居住区空间环境质量,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力求达到和实现一种完美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过于追求奢华,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不相符,然而由于人们心中存在的盲目攀比心理或者是在个人素养方面的限制,很多人都选择了被动接受,一定意义上也推动着这些过分的、脱离实际的环境设计现象逐渐向外延伸和发展。

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理念的冲突

(一)美观设计和奢华设计的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得到了满足,然而人们的心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却变得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注重对于物质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越贵越好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思想和心理。而这种思想和心理对于居住区环境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带着昂贵标签的设计,极具奢华感,却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环境设计的和谐原则在这样的环境设计中没有较好体现出来,没有被设计者和建设者坚持和遵循。在城市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中也出现了“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炫耀性价值观取向。以贵为美的奢华设计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美观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二)人文设计和伪文化设计的矛盾

众所周知,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每一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文化、建筑文化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一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的进行,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在大破大立、大拆大建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一些地域文化元素,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形式的多元化设计也逐渐向一元化转变,出现了许多“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原生态的城市地域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渐被消灭殆尽,甚至为了迎合和满足城市大众追求高、大、上的虚荣心理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融入了一些外来文化,并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流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异域他国的感觉。这些伪文化为主题元素的环境设计可能是由于城市大众一时感到好奇和新鲜而受到追求和热捧,长此以往,形成一定的趋势、大范围流行之后必然会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的本土文化造成冲击,城市大众会逐渐淡忘自己的城市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环境设计中文化的象征性设计方法是要在环境设计中注重人文设计,这些不伦不类的伪文化设计与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三)自然生态设计和刻板设计的矛盾

为城市大众创造和提供优美的、舒适的、温馨的居住生活空间环境是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同时使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之中的大众尽可能体验到自然环境的美,拉近城市大众和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也是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但从现阶段的城市居住區环境设计来看,一些人为创造的假山、假水、假花、假草代替了自然环境中的山水和花草,大众甚至在居住区看见一点自然生长的花草之后都会显得格外欢喜和愉悦。在城市居住区一些雕塑、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充斥在城市居住区之中,挤占了原本属于居住区的公共绿地,虽然这些人工创造的环境艺术作品为大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但绿色植物对于居住区所起到的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和作用是所不具备、也不能发挥出来的。人工创造的假山、假水、假花、假草、雕塑等在城市居住区整体环境中会显得十分的刻板和呆板。还有一些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过于追求大广场而进行大面积的硬化和铺装,还有可能因铺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不当,造成和引发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和城市内涝的发生等后遗症,给城市大众正常的生活增添新的问题,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自然生态设计和刻板设计的冲突和矛盾尤为突出。

三、提升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策略建议

(一)美观设计要遵循东方审美情趣

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了来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而出现了许多具有西方设计思想的环境设计,在现实社会中也能看到很多的奢华的西方建筑设计充斥在现代城市之中,给城市披上了一层国际化的外衣。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那些奢华的设计的确能营造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但是却忽视了环境设计所要创造的和谐美,而使营造出的高、大、上的居住区空间环境与周围环境显得极不协调、格格不入。所以,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环境设计的和谐原则,不能将奢华设计代替美观设计,要积极吸收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精髓,在坚持和遵循东方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居住区空间环境,真正回归和实现我国环境设计的本质,在增加城市大众归属感的同时也使环境设计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

(二)人文设计要讲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我们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域宽广,人口、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文化的象征性設计,要重视人文设计,把城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之中,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更好地展现出中国元素,为城市大众在居住区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改造进程中,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将一些地域文化元素得以保留和应用,没有必要去绞尽脑汁、舍近求远追求异域风格,也没有必要费心费力寻求一些怪异的形式,这并不是在已经改革开放多年的今天所谓的“闭关锁国”,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提升城市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和提高城市大众的爱国情怀。对于一些西方的先进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我们也可以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元素,为城市大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环境和生活氛围。

(三)自然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

自然生态设计作为新时期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原则,是环境设计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以后都必须要坚持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前行。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不必费心费力、标新立异创造一些诸如假山、假草的事物,也不必为了增加现代感和艺术设计感去人为增加一些没有真实生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活需要生机和活力,需要有更多生命的元素来增添色彩。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注重自然生态设计,要始终坚持和遵循自然生态设计这一重要原则,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大众创造优美、舒适、温馨的空间环境,才能让城市大众更好地体验到具有自然美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恰当使用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也要能灵活改变铺装方式,正确选用铺装材料,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城市大众创造出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环境而不断努力。

四、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导视系统设计的可取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美的定义也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提升,对于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质量更加重视,也更加注重居住区空间的便捷化程度。导视系统作为人与环境的一种交流媒介,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视觉语言表达标识,促进了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的有序发展,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大众的重视。城市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可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融入艺术元素,让艺术成为导视系统设计的亮点。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图形符号更加的活泼有趣,导视物造型别致简单而不简约,引导文字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智慧。第二,倡导绿色生态。在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入和应用下,使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更加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三,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城市居住区导视系统。在城市居住区导视系统设计中融入城市文化,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同时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城市大众文化内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星.论走向生态化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D].河南大学,2014.

[2]彭一丹.城中村改造中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严俊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之我见[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61.

作者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李颖

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 篇3:

浅析居住区环境设计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正在逐步进行。住宅在实现居住空间的同时,更注重居住环境的创新。因此,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生态美。本文试图从景观设计和生态空间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设计  景观设计  生态空间設计

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设计必须考虑居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个物质性能的住宅区是可以看到的一件事。人们所看到的应该尽可能美丽。居住区首先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合理的布局,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居住环境的美丽和便利。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居住区时,应同时考虑生态美。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共性问题是单一的同向确定布局,这在全国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该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只使用了一种类型的建筑,因此居住环境的设计仅限于可用性和经济性的简单使用水平,这使得居住区的景观完全相同,导致居住环境单调,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目的被弱化。如果忽视人们的精神情感诉求、社会稳定、邻里沟通等高标准因素,这样的居住区就无法满足人们休息、生活和学习的生活要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们经常抱怨“没有地方可搬”。在居住在住宅楼的人们心中,有一种遗憾和无奈,那就是邻里之间缺乏人际沟通,情感世界难以沟通。

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让人们拥有一个美丽、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每一位规划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规划设计师,我们需要研究居民的需求和心理。生活环境是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营造的客观外部环境。它改变并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为了丰富居住区的外部走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重复布置一栋房屋。高、中、低三层不同建筑形式的房屋应精心建造,不应仅限于具有单独楼层和类型的房屋。为丰富居住区外走廊线,在居住区中心布置高层建筑,在边缘布置低层住宅。这样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空间或与外部空间隔离,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和地貌。例如,为了适应起伏的地形,布置中应尽可能保留原始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自行车走廊崎岖不平,起伏的地形具有永久的吸引力。每个住宅群由绿地和低矮的公共建筑隔开,使住宅社区成为一个统一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建筑分散,绿地相连,街道便捷。在规划时,它与绿色密切相关。根据配置的花卉、植物和树木,住宅组的绿地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居民可以从内部和外部看到绿地,从而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

二、居住区的生态设计

充分利用空间,由内向外拓展居民生活环境,拓展生态栖息地,便利居民活动,打造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整体生活群体。这意味着将建筑组合成一系列互补的形式,从一个简单的层次到一个连续建筑群的组合形式“在过去,住宅集群的单条纹住宅决定因素是空间的碎片化,因此整个住宅集群的规划和安排是空间碎片化的一个模型。nd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许多大、小城市在住宅小区建设中基本上都承担了综合住宅群的规划和布局。该规划布局的特点是充分注重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和房屋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可再利用,群体景观相对完整,给居民一种宁静、安全、便利的感觉;住宅群的内部和外部通过绿色植物连接,既有一个小型室外空间,也有一个区域性的大型公共空间。居民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种设计和布局形式与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方法相似,适合人们的身心需求。因此,我们的环境景观规划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综合住宅群的建筑造型不必多样化。一个组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中,根据地形和土地形状,有意识地创造它们至关重要。它可以前后错开,高低错落,利用当地的情况和性质,布局灵活多样。该居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良好,视野开阔,方向性好,空间大,可以进行有意雕刻,有利于创造景观。重点是室内设计,这很容易到达聚会室,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系统,并进行自发的活动。环境心理学表明人们更喜欢走路。徒步旅行不仅是一种廉价、安静、环保的交通方式,还意味着有机会训练、呼吸新鲜空气和散步。散步很有趣。行走时,人们可以环顾四周,停下脚步,改变方向,体验生活。这是一项集交通、体育锻炼、体验和休闲于一体的灵活运动。这意味着,只要我们仔细考虑空间的细节处理,公共空间中必要活动和自发活动的宜人范围和条件,我们就可以间接促进社会活动,加强邻居之间的和谐共处,帮助人们,团结精神文明,互助互助,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三、住宅区绿化的重要性

总之,根据居住区景观规划理念创建的景观生态模型可以改善城市居住区和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住宅区对开发商来说有更好的市场前景;对于消费者来说,人们更喜欢选择环境好的房子。另一方面,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提高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升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城市居住区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生态发展演变过程的必然。

结束语:

总之,当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越来越让人感到现代审美价值观难以适应社会资源日益枯竭的高科技社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问题促使设计师研究和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上都富有创意,不墨守成规,就不难有一个与环境相适应、适合人们生活心理的特色居住区,为人们提供尽可能舒适、安静、新颖、美丽的生活环境。同时,每一位规划师都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足够的信息和跨学科知识,以使建筑环境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并使其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思考[J].林培义.河北农业科学.2009(09).

[2]崔项. 适老化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J]. 建材与装饰, 2018(22).

[3]周燕珉, 刘佳燕.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 建筑学报, 2013(3):60-64.

[4]浅析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黄惠明.科学之友.2010(22).

[5]山西居住区环境配套设施创意应用研究[J].高宇宏.艺海.2017(07).

[6]基本功能的表达——对旧居住区环境改造的思考[J].赵鹏程.园林.2016(07).

作者:蒋春浪 彭昂 赵雪宇

上一篇:配电网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深基坑工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