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我国落实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非常必要。国家相关机构发布推行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工程总包模式的意见,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管理模式匹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 篇1:

农业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农业建筑项目纷纷上马,但由于施工管理的不完善,造成农业建筑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制度进行管理和施工,着力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对于科学化设置建筑项目管理措施,保证施工安全,促进农业建筑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施工管理;信息化;施工安全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农业市场庞大,各类农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造成农业建筑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對这一情况,要不断加强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以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

1 农业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

现代农业建筑项目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施工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建筑项目中,逐渐成为现代建筑企业进行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在运用新技术到工程项目的同时,加强对农业建筑项目管理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提升建筑物质量和安全性能、更好实现建筑项目的预期目标、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总体来看,农业建筑项目管理具有专业性、长期性、整体性等特点。

1.1 专业性 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极为专业的技术手段,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技术人员交叉配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对建筑项目作出准确的技术判断和具体的技术指导。除此之外,随着农业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逐渐向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即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1.2 长期性 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一般要经过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等环节,涉及面广、规模大、周期较长。一个工程项目往往要话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农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任一环节都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支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项目周期,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1.3 整体性 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土建、安装和消防等,每个方面都包含了很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涉及多个不同专业之间的应用,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间还存在交叉联系,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整体,要对各个环节的要素进行协调整合,保证其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协作的一种状态,实现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2]。所以农业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 农业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应用不到位 农业建筑项目工程属于一项综合度较高、施工较复杂的工作,施工技术的好坏决定着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如在不同的分部工程中,由于使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建设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对施工技术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缺少对项目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和技术应用,从而导致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

2.2 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趋势,已逐渐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数据的及时收集、共享等,定量分析建筑施工数据,保障施工组织和工程计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目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对信息技术管理不够重视或忽视其作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缺乏流畅性、所用信息管理软件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小等问题[3]。

2.3 安全生产风险较大 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大、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而安全风险较大[4]。目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等。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对相关材料、机械设备管理不足,导致施工现场的运行环境不稳定,对整个工程项目造成不良影响。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制度进行管理和施工 良好的建筑施工质量是实现农业建筑项目预期目标的关键,而高标准的建筑施工技术是保障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采用严格的技术标准、规范、制度进行施工,对于农业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安全程度;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缩短预计工期,提前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倒逼工程技術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施工技术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获得更好的建筑质量和更快的施工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体系[5],搭建起良好的制度屏障,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点,提前检查、分析、研判,堵漏防漏,用制度防患未然,确保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和风险。二是注重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良好的工程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目前大部分施工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也就难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建设处高品质的农业工程项目。三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工序进行施工。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整体,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造成影响,要做好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每一道工序和环节的施工,对于项目中的施工重点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任分工,确保施工重点有保障,同时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预案,应对紧急情况下出现的风险。四是工程项目负责人要按照总体要求对建筑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项目立项到设计、施工进行全过程把控,对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严格把握,以达到对项目总体质量的控制。

3.2 着力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 随着农业建筑工程项目种类、样式的快速增加,其所涉及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已逐渐落后于项目的发展需要,从而影响了农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和效率,因此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对于农业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其在农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程度,以用促建,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农业建筑工程项目全体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管理者要认真看待信息技术在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数据整合、优化分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质量,以发挥其应用价值。二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将建筑项目信息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项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动态化管理,实时监测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实现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之间的工程项目信息共享,并通过多层次的信息应用来提高施工流程的精准性,打通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各环节中的堵点,提高施工的效率。三是不断强化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优化工程项目信息化人员队伍结构,配备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对工程项目中信息及时更新同步,做到对项目施工进度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做好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使工程项目全员参与到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和施工中,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建设目标。

3.3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 安全生产作为农业建筑工程项目生产活动中的重点,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工程项目的所有环节,做好安全施工管理,能够有效防范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风险或者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保护农业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使其达到预期目标[6]。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一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安全培训,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位工程项目人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将安全意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7]。二是着力提升施工队伍专业化能力,针对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要突出重点、层次区分,着重加强对一线建筑施工人员的专项技术能力培训,对于特殊工种,必须在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不断打造专业化施工队伍,确保建筑工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规范性。三是实行“三全管理”,即“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农业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对于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道生产工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人,切实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安全制度无死角,从制度方面加强安全防护。同时,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制,不断加强安全检查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业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安全专项检查,杜绝带着安全隐患进行项目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中型机械,要坚决执行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在机械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实行淘汰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建设单位要加强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沟通交流,在安全生产方面实施信息联动、信息共享,建立施工安全预警实时分析管理机制,全过程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施工情况进行全方位掌控,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提前分析、研判,杜绝安全隐患。

4 结语

在我国农业建筑项目管理中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技术,就能使绝大部分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总之,在农业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设置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促使农业建筑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沛泽.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分析[J].智能施工,2021(7):159-160.

[2]李冰.浅谈环保背景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8(20):211.

[3]褚雪松.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2):148-149.

[4]王俊昭.我国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乡村科技,2020(5):125-126.

[5]唐炫.浅析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现代盐化工,2021,48(2):2.

[6]张建.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73.

[7]张荣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113.

(责编:张宏民)

作者:高洪宣

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 篇2:

EPC模式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落实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非常必要。国家相关机构发布推行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工程总包模式的意见,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管理模式匹配。从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降低工程成本,实现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阐述EPC工程总包管理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优势,分析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EPC模式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促进作用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创新提出要求。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造是復杂系统工程,推行工程总包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要求。EPC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工作复杂,需要工程项目总包单位构建可行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管控,EPC模式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EPC管理模式概述

(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以组装配件为主的建筑形式,将墙柱梁等建筑部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按单项进行量化,装配率达50%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造中受环境气候影响小,工人素质要求较高,是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主体机电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征,推行EPC模式才能全面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二)EPC总包模式

EPC模式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包方式,建筑工程项目中业主把项目建设意图等告知工程总包方,工程总包方对项目设计策划到竣工交付统一管理,EPC模式中工程总包方根据项目情况对各阶段工程分包,运用EPC模式工程项目中,将工程风险转移给总包方。总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协调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EPC模式管理程序包括设计策划阶段、施工及竣工交付阶段等。我国已发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提出装配式建筑建造与EPC工程总包模式系统化管理匹配,工程总包模式下,总包单位对项目全过程负责,在建筑住宅、化工等领域应用较多。装配式建筑应用EPC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系统化,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三)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优势

EPC模式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系统性管理的重要途径,EPC模式可以整合上下游分工,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解决工程建设切块分割等问题。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模式,投资方完成项目预期目标及交付标准,工程实施跟踪由EPC总包方完成,围绕工程建造整体目标,全面统筹制造与装配环节。工程项目参与方各自管理系统,围绕项目目标管理实现系统管理目标,实现总包方统筹管理下参建方高度融合。EPC总包管理是大系统,子系统管理目标构成总包管理目标。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各类建筑需求大,50年代开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等趋向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提高建筑效率,建筑业兴起大板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体系。80年代改革开放后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大量预制工厂兴起,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装配式建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包括PMC模式,传统项目管理DBB模式等。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现状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是管理方式存在弊端,建设单位沿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使得建筑设计,装配式施工等各阶段脱节,现行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需求。当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不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欠缺,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现阶段大多数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装配式建筑要求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组织管理中不能覆盖装配式建筑项目流程,未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集成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EPC模式管理问题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造价成本高,建设基础薄弱,相关标准规范缺失,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协调控制不到位,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应用EPC总包模式问题包括新型科技应用水平低,信息化管理不足,相关项目管理经验缺失。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方众多,总包单位对项目统筹管理会出现信息遗漏。随着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很多领域使用BIM软件,互联网物流等新技术,目前无法在项目管理中发挥良好作用。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处于起步阶段,项目过程信息、资源等方面整合不力,装配式建筑集成化优势体现受阻。

三、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EPC模式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总包模式,业主对总包商文件审核,总包商负责项目设计施工。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方包括总承包商、咨询单位等,总包商将部分设计施工分包,管理内容包括组织模式,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费用控制等。总包商建立BIM信息中心,从项目策划、构件生产等全过程信息及时传递。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模式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机制,强化技术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总包管理水平。

(一)提高企业工程总包管理水平

我国建筑行业在EPC工程总包管理方面缺乏成熟体系制度,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积极解决EPC工程总包项目实施体制问题;加快完善EPC工程总包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EPC工程总包企业责任义务。工程总包企业战略定位应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构建匹配的组织结构,EPC工程总包管理非普通的设计生产与采购改造简单叠加,应上升到工程总包业务运营。EPC模式注重管理内涵,强调对市场资源掌握,及对分包管理能力集成管理。EPC模式反映市场专业化分工必然趋势,要求模式得到有效实施,调整企业内部资源结构。

(二) 强化技术管理创新

采用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发挥总包企业集成管理优势。重点加强管理创新,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建立一体化技术体系。ECP工程总包管理创新要与技术体系融合,发挥整体技术体系优势;EPC模式下注重设计先导,坚持标准化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建筑结构各子系统设计方案,完成精细深化设计方案。创新工厂生产系统联动自动化制造技术,不断优化提升一体化技术标准。要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三)加强装配式建筑系统化管控

装配式建筑组织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要在项目设计中考虑生产施工建设,发挥总包商作用,促进工程项目总包商各环节协调管理;有效应用EPC模式,业主对项目生产构件种类等提出要求,实现对材料采购全面管控。运维管理中推广EPC模式,获取装配式建筑构件资料,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基于BIM技术平台创造建筑实体,与设计施工等环节交互信息。BIM技术应用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以设计方案施工进度为主线,将建筑施工现场装配信息数据等环节信息数据综合,将仿真模拟装配信息融合。

四、结语

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社会的关注,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信息化特点,使用BIM平台发挥各方协同提高作业效率。要利用好EPC工程总包模式,助推建筑产业发展。基于装配式建筑EPC模式的应用优势,装配式建筑发展要立足于实际,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应充分认识EPC模式的正面效应,结合技术、质量等,灵活应用EPC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传光.关于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探讨[J].居舍,2021(07):179-180.

[2]王一波,刘东海,何亮,董震.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优化设计[J].建筑施工,2021,43(01):144-147.

[3]陈越时,雷克,康鹏,赵锐.装配式建筑EPC管理实施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20,49(24):87-90+99.

[4]熊能超. 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5]郝志强.论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20):208-209.

作者:于晓红

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 篇3:

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设计管理是对当前项目全过程设计的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平衡设计与需求,提升建筑项目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设计管理的概念,然后对建筑设计管理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其功能要点与特性。最后,对建筑设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设计管理能够引领项目前期筹备工作、系统控制设计阶段、提升项目施工阶段整体质量、支撑保障项目运营维保,从而提升建筑质量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项目实施;重要性

前言:在当前现代化建筑项目建设当中,由于社会对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建设项目呈现了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技术难度不断提升。为有效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整体质量,需做好建筑设计管理,将其贯穿于前期准备、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与后期运营维护等阶段中,实现建筑设计管理的专业化与规范化,保证建筑项目全流程的顺利进行。

1 建筑设计管理概述

建筑设计管理就是根据建筑项目的产品定位,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设计,以达到建筑项目预期计划目的的管理过程,通过计划、组织与资源控制,实现建筑项目特定目标而进行的设计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管理贯穿整个项目开发建设所有阶段,是影响建筑项目造价与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建筑项目定位对其设计关键点进行管理调控,保证建筑质量,控制造价预算,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2 建筑设计管理的内容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项目定位,结合项目需求与市场走向,合理设计建筑项目定位,确定主要方向。第二是任务书,围绕项目定位,编写标准化的任务书,以房地产的建筑设计管理为例,任务书内容就包括住宅面积测算、容积率、户型设计、绿化率、建筑密度等,同时也包括结构设计与住宅配套设施等。第三是进度表,结合建筑项目既定目标与预期投资,设计专业的进度表,其间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与进度调控措施,应留有余地,防止由于质量不达标返工,造成不能准时按照进度施工的问题出现。第四是质量把控,质量控制也就是对设计成果的控制,防止由于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根据任务书的需求来进行成果设计[1]。第五是审批,审批过程属于顶层设计,在产生相关决策或者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应进行决策审批形成会审意见,并选择出最佳结果。最后是综合协调,在实际的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专业较多,经常会出现管理交叉的现象,一些工作也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在设计管理阶段进行综合协调,根据每个阶段中的项目任务与需求,综合多个部门工作与专业,实现协同施工管理。

3 建筑设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3.1 引领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建筑项目的前期规划筹备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筹备工作直接决定项目后期的进度管理质量,关系着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达成,能够顺利按照任务书的规划开展后续管理。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能够结合建筑项目的既定目标与实际需求,通过科学设计任务书等手段。详细准备的划分建筑项目规划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实现对建筑项目前期资源的统筹把握与调控,为有效保证项目规划筹备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在设计管理阶段,对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核实与工作预估,得出较为精准的项目数据,以此支撑建筑项目顺利审批并投入施工。建筑项目前期筹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项目可行性报告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业主方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应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才能获取到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撰写非常严格而精细,不仅需要对建筑项目定位有着精准的把握,同时还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各种项目数据与图纸,作为支撑审批的主要依据。为达到审批通过的目的,平衡前期手续办理的矛盾,需要通过建筑设计管理来引领前期规划筹备工作,设计管理人员在了解业主方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准确理解项目定位与功能需求,结合建筑项目类型、市场行情与设计经验,在对法律法规、现场环境、施工工艺、环境条件、投资预算、结构特点与业主需求等要求进行综合整体分析之后,得出科学准确的项目建议书,保证前期各种手续的筹备工作顺利进行[2]。

3.2 系统控制设计阶段

当前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下,建筑项目规模正在持续扩大,建筑功能也趋于复杂,这就导致了设计深度不断增加,面对持续复杂的设计内容与相互交叉的专业部门,各种建筑项目的交互设计,往往使业主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无法保证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科学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专业建筑设计管理来实现对建筑设计阶段的完美把控,结合业主需求与部门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管理人员为业主方与设计方之间的沟通载体,实质上是对建筑项目需求与设计之间的平衡点,在准备把握业主方对建筑项目定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对相关数据与文件進行综合整理并加以改进完善,形成数字化具象化的文件传输至设计师,能够提升设计人员对建筑项目功能定位的理解程度,帮助提升项目设计科学性。另一方面,设计管理能够实时根据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服务范围与内容,并及时反馈至业主方,同时提出合理建议,以此平衡业主需求与实际设计成果,保证最终设计能够充分反映业主对建筑项目的需求目标,系统化综合性把握建筑设计项目的进度、范围、深度与投资,有效提升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其中,在进度管理中,由于不同专业之间有存在的技术关联与壁垒,需要业主开展进度协调,由于当前建筑项目规模的限制,传统进度协调工作量较大,而采用设计管理作为项目管理核心,可以以专项设计控制进度,确保进度与设计的相互匹配;在范围管理中,设计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设计工作的范围与内容,并将其传达至业主方与设计方,实现双方在信息上的无缝对接,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沟通失误等问题的出现,最终影响总体设计方案;对于深度管理来说,主要体现在各阶段的规范与标准中,设计管理人员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形成完成的评价标准与规范,保证各个阶段按照此标准进行,实现对设计的总体把握;最后是投资管理,也可以称为造价管理,设计管理是造价管理的基础,在设计阶段计算预期投资,结合业主方的实际需求,通过准确科学的预算水,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控制造设计造价,在保证建筑项目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以设计管理优化严格控制建筑项目造价[3]。

3.3 提升项目施工阶段整体质量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作为完成业主方预期功能需求的关键阶段,是整个项目设计管理中的重难点。当设计管理顺利引领建筑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并完成关键文件审批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根据设计方所提供的设计图纸,采取科学施工工艺开展项目施工。在整个施工阶段,不仅需要施工单位对建筑项目质量有着充分把握,运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材料提升建筑质量,也需要项目设计人员实时关注施工流程,保证施工工序与质量,和设计图纸保持一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点,加上时间安排与进度调控问题,设计人员很难做到现场配合业主进行施工管理,这样就导致施工质量出现一定风险,业主需求难以准确落实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管理的介入,就可以作为业主方与设计方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部分设计管理功能,协助业主方与设计方进行设计问题调查,全面把握施工质量,比如可以查看施工图纸是否有效签署、施工工艺是否按照既定设计标准进行、最终施工结果是否满足设计中的环保抗震防火需求、施工图是否与平面图保持一致、是否出现技术壁垒、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的现象存在等。设计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对以上施工问题进行准确调查,能够精准的发现施工阶段中所存在的设计矛盾问题与进度把握问题,做到实时跟踪预警,准确落实业主对项目的实际需求,有效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施工質量。

3.4 支撑保障项目运营维保

在完成建筑项目施工之后,就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运营维保,以提升建筑项目使用寿命,提升经济效益。在建筑项目运营阶段,同样存在各种专业的划分,从大方面可以分为运营、维护、保养等,也可以结合建筑项目功能特性,进行小范围的设计管理划分。以房地产的建筑项目设计管理为例,主要运营维保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比如物业管理、设备监测、智能化管理、结构损伤、基础设施管理、建筑灾害、材料老化更换等,这些维保工作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使用寿命,设计管理在建筑项目运营维保中的参与,起到了支撑提升作用。在另外一个方面,设计管理人员还可以结合业主方对建筑项目功能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开发设计出多种功能模式,同样以房产建筑项目设计管理为例,在运营阶段,设计管理人员综合多个部门,开展对建筑项目的招商引资,实现高品质物业管理与商业策划,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建筑项目的商业功能,同时也可参与建筑项目的材料质量管理与绿色环保管理,保证建筑项目在运营维保阶段,同样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结束语:在当前建筑项目综合化、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背景下,作为设计方与业主方沟通的载体与桥梁,设计管理不仅是对项目设计的补充,也是满足业主需求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建筑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建筑项目各个阶段的控制把握,实现造价控制,提升经济效益,使整个建筑项目顺畅进行,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威.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居舍,2020(34):73-74.

[2]张更良.房地产项目建筑设计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20(08):93-94.

[3]王泉.浅谈“一体化”项目在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的新模式[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31-32.

作者:吴玲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论文下一篇: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