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论文

2022-04-26

摘要: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展开探讨,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要点,简述了其设计原则,并提出完善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期推动城市园林的建设发展。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高质量的风景园林设计作品应给人以自然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烈士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烈士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论文 篇1:

探析园林植物景观的搭配原则

摘 要:园林作为城市中的亮点建筑,不仅仅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为维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园林离不开植物的装点,所以在园林中如何对于植物景观进行合理的搭配也成为了园林设计的重点。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搭配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园林综合的需求,也要对于植物生态习性进行考量,结合审美与色彩的配合,保证为园林设计出合理的植物景观搭配方案,创造一个舒适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搭配原则;色彩

园林在城市中是较为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其既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很好地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多园林已经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了中国代表性的建筑。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对于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园林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在新阶段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于人们以及社会需求进行综合的考量,只有保证符合人们需求,满足生态环境需要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是更具现代气息的设计。在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要从色彩、艺术性搭配以及生态需求上进行考虑。

1 园林植物色彩搭配

1.1 园林植物色彩分类

(1)暖色系。暖色系主要指的是红色、橙色以及黄色为主的植物,主要包含了红黄橙颜色的花,比如木棉、梅花、迎春花、花菱草以及菊花等都属于暖色系植物。

(2)冷色系。冷色系主要包含的是蓝色以及紫色的植物,蓝香芥、八仙花、粉鼠尾草以及紫娇花等都属于冷色系的植物。

(3)中色系。中色系主要是指的绿色、白色、以及灰色的植物,油松、规划、雪叶菊、毛白杨以及银叶菊等都属于中色系的植物。

1.2园林植物色彩搭配原则

(1)中色系植物的使用。在使用中色系植物的时候,绿的、白色以及灰色的色调能很好地作为协调写使用,可以应用到植物搭配的过度衬托中来,比如在紫色的植物区域可以应用灰色以及绿的来进行衬托,可以更好的表现出紫色植物的鲜亮感觉,白色也可以应用在紫色与黄色的植物景观组合中。

(2)冷暖色系植物的使用。在应用冷暖色系的植物时,由于其色彩较为鲜明,多是应用在植物相对应的开花季节,在夏季应多使用冷色系,以减少燥热感,冬季则多选用暖色系,增加园林的温暖感觉。

(3)补色的应用。冷暖色与中性色调的使用过程中,补色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协调色调间的关系,较为主要的补色包括了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紫色与黄色几种。比如在大面积的绿色植物中,可以适当的运用红色作为补色,增加观赏效果,避免有人出现审美疲劳现象。

(4)同类色的应用。在用类色系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需要按照植物色彩的深浅来进行区域的划分,通过明暗的改变,来进行纯色之间的搭配,更好的利用单一的色彩,创造出层次感,保证园林的美观性。

(5)季节对于色彩的影响。在园林中,植物景观之间的搭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由于植物时具有生命的物体,所以其颜色以及形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好植物在不同季节色彩的变化,及时的对于植物景观进行调整,避免影响园林美观性。

(6)在园林景观中,与植物搭配的景观要素一般包括水体、铺装、小品、建筑等。色彩在园林植物的景观要素中搭配是具有很重要作用的,在搭配的过程中色彩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色彩的搭配要结合周边环境的性格,并且色彩的不同应用会造成园林风格的不同。所以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植物都不能进行单独的色彩设计,必须从色彩的整体效果出发。在园林的设计中,我们通常要考虑植物的习性,熟悉它的观赏性能,并重视植物种类间的协调性与整体美,做到生态与景观共生,文化与美化兼容。

2 植物的生态要求搭配原则

“环境”是植物生长的空间,每一个植物的发育成长都离不开环境。同样的道理,环境中所容纳的各种因子都间接或是直接的影响了植物的生存。园林植物的生长同后期的管理固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栽植前对生态环境的测试,以及树与树之间的搭配也都与树木的成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园林建设中,要准确把握各种树木的性质特征,种植和培育好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

3 植物的艺术性搭配原则

任何一个美好艺术的产生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结合而成,不同园林的形式决定了立意方式的不同。节日广场就应该以喜庆、欢乐的氛围为主,色彩上使用暖色调;烈士陵园应该以肃穆、庄严为基调,在色彩上使用冷色调。园林的绿化与植树造林不同,在保持园林各自的特色风格时,还要注重园林的特色,更要兼顾每个植物的芳香、风韵、色彩、形态等各种美的特色,并充分考虑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让观赏者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基础上,升华成情景交融的审美效果。

4 树木间的关系搭配原则

景有景眼,文有文眼,在植物的搭配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协调显得极其重要,每一块绿地、每一个公园都应该有它突出的主题、或观干、或观果、或观花。不同的植物搭配美化、烘托不同的环境,局部与整体的不统一,栽植树种的杂乱无章,都势必会影响植物搭配的整体效果。除此之外,植物的发育、生长都需要一个过程,欲使树木搭配后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除了要考虑整体美学构图原则以外,还要充分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的相互配置,草灌乔相结合,增强园林景观的群落更替。

5 城市及绿地相关的性质搭配原则

园林的树木具有改善经济生产、防护及美化环境3个方面的功能,园林植物在进行搭配时,必须根据城市的性质以及绿地的类型来明确每种树木所要发挥的基本作用,做到目的明确。还要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性质来选择相符的树种,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的不同功能。比如说工业城市,它在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必须先要考虑树木的防护能力;而一些旅游城市,最应该体现的就是树木的美化与绿化功能。除此之外,住宅绿地和街头绿地,城市的广场绿地和校园绿地,不一样的绿地形式应该选择不一样的植物搭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搭配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又符合周边环境的植物景观。

结束语

植物景观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狀态,需要与周边环境以及园林整体环境进行配合,只有保证了园林植物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才能确保园林建设完成后的舒适性,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搭配的时候,要对于园林的建筑色彩、风格以及性质进行缜密的考察,确保在进行园林景观搭配的时候,可以实现相互间的联系和依托与借景。在进行搭配设计的时候,要对于园林的色彩、文化以及内涵进行了解,保证最后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琼.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色彩搭配[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10(8).

[2]朱玲.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10.

[3]苏健宁.浅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及对其环境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业,2011(8).

作者:王晓雨

烈士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论文 篇2:

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

摘 要: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展开探讨,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要点,简述了其设计原则,并提出完善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期推动城市园林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高质量的风景园林设计作品应给人以自然的感受。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协调既可优化周边的环境,同时也可展现出自然的独特魅力。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1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必需的元素,将自然模拟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有机结合能够增强水的流动性和层次感,一方面提高了空气的适度,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更加自然的观感。

1.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和古树古木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保护措施,特别要重视古树的保护,古树已经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若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就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故而必须做好规划工作,防止工程损害原生态系统。

1.3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在设计中应高度重视景观层次的缔造。地形和地势上的变化增强了植物的层次感,同时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既有阴面,又有阳面,会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另外,还要适度扩大绿地面积,其对于小型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植物可向空中延伸,为高大景观植物的种植提供更好的条件。而向下延伸的挖地造湖可扩大绿地,也可使景观更具层次感。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2.1兼顾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兼顾适用、经济和美观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综合性较为明显,因此应充分兼顾适用、经济和美观三个要素。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其适用性。所谓适用,通常就是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类型和品种,其既可降低投资,也能规避经济问题。而若要解决经济问题,就需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的效益。在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适用、经济和美观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2.2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健康和文明的社会活动当中。在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设计中,要根据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多个学科,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人本思想为支撑,确保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保证人与自然和环境能够形成完整的生物系统,充分展现出生物的多样性。

2.3绿地景观立体绿化的原则

园林绿地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始终坚持立体绿化的理念,高度重视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注重立体景观形式的构建,结合绿地的特点,利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发挥绿地应有的功能。在设计中要采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多种方式,既要加强景观的层次性与多样性,还需起到调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设计中可采用乔木下种植灌木,灌木下种植花草的绿化方式。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有效途径

3.1科学选择园林植物树种

现阶段,城市人口数量明显增多,热岛效应十分明显,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越来越少。因此楼梯间距逐渐缩小,容积率显著提高。上述问题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对此,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工作中,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配置植物,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而为人们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植物的欣赏价值。另外植物本身有降温和降噪等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乔木和灌木,保证植物配置的整体效果。

3.2优化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风景园林是观赏性较强的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应合理应用形态上存在的差异完成植物配置,增强风景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中应坚持乔灌结合,乔木较高,灌木枝叶茂盛,二者的搭配能够丰富风景园林景观的层次。风景园林在没有开花时,可利用乔木与灌木的有机结合展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如图1所示。同时,设计中还要将花与草结合起来。以草来反衬花的鲜艳。不仅如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搭配也十分关键,其可有效增强植物景观的观赏性。

2)植物与自然环境的搭配。风景园林可有效调节局部区域的气候,园林中的植物除了观赏性的苗木之外,还有部分绿化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植物与环境搭配技巧。首先,采取有效措施让植物顺应当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植物本身要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如平坡位置可铺设草坪,阳光照射在坪山上,缓坡对阳光有一定的遮挡作用,进而展现出了草坪色彩的变化,增强了植物的层次感。园林当中的浅水可结合园林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其规划为小溪,水边可铺设适量的鹅卵石,石堆旁还可种植一些绿色植物,且这些小溪、小花和鹅卵石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3)植物与社会环境的搭配。树木能够吸收灰尘,净化空气。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设计十分关键,设计人员通常应用多种手段丰富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现阶段,我国的国民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也应合理利用植物的基本特点,结合社会的环境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关系。我国的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古诗词当中也蕴含着花草的深刻寓意。如在学区附近风景园林设计中,可结合设计的主题,如以竹子为主题的园林设计,就可利用石桌和石凳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该环境也提醒了教师应培养学生不断进取,节节高升的士气。在桃李主题的园林设计中,可将高考状元榜张贴在桃李林前,从而使教师认识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自信心,净化教育行业的大环境。再者,商业区周边的风景可激发游客对美好生活和温馨家庭的向往之情,起到拉动内需和消费的作用。而烈士陵园附近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选择庄重的设计风格,通常可选择青松翠柏和梅兰竹菊等。如图2所示,虽然其与烈士陵园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其可保持整体的风格与烈士陵园相统一,进而展示出对烈士的尊重与缅怀。图1利用乔木与灌木的结合展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图2烈士陵园附近的风景园林设计

3.3充分展现美学效果

在风景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环节,设计人员需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特点,合理应用乡土植被,对园林设计进行全面和科学的评估,从而真正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的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和状态,且植物的美感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园林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以整体的视角完成植物配置规划和设计工作,保证不同树种之间的和谐性。一方面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需全面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在设计中还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设计的人文性和地域性。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借鉴其美学意义,合理应用美学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植物配置及设计中,注意考虑近期的植物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园林植物四季的变化为基础,加强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不同的季节构建出不同的园林景观。或者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还可以合理应用当地的植被,将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一起,进而形成有机的整体,达到丰富园林景观视觉效果的目的。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必要合理利用植物配置的方法和技巧,来展现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韵味与美感。风景园林规划阶段,要不断提高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同时做好风景园林的布局工作,这样才能为人们打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不仅如此,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大力推动风景园林建设的不断深入。

作者:包光宇

烈士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论文 篇3:

南京市主要景区生态旅游设施调查分析

摘 要 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古林公园等7个园区为调查对象,选取交通、水域驳岸和植被景观3个体现旅游生态设施质量的要素,对其建设状况、设计规划、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为今后类似区域景区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旅游;园林设计;旅游设施;江苏省南京市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休闲方式作为两个重要的评定指标,决定着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和质量效应[1]。其中,生态旅游设施可以以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实体要素呈现,因此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实际意义。

1 研究要素及方法

本文结合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及景区评定的质量准则,并且参照《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试行)》上对生态旅游设施规划建设的界定,筛选出了若干能够体现生态旅游设施特色的调查要素,主要包含景区交通游路、水域驳岸环境、生态植被景观三类。

1.1 调查时间及地域

1.1.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从2015年3-6月,也即第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召开后的1 a内,一方面考虑这一盛事会催生南京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升级,另一方面也利用此次契机对南京景区现有的生态旅游使用和接待情况做一摸底,为今后大型节事期间南京生态设施的建设使用提供参考[2]。

1.1.2 调查地域

根据建成时间、景区性质和地理分布等多重要素考虑,将本调查报告研究的地域界定在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点,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幕燕滨江风貌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古林公园、绣球公园、乌龙潭公园和七桥瓮湿地公园。

2 调查内容

2.1 交通游路

2.1.1 游路分级

生态旅游区区别于一般景区的一大特征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位移,尤其是鼓励采用自行车道和徒步等交通方式。这就对道路级别的多样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综合来看,调查的7个景区基本满足了生态景区对游路的分级要求,包括一级串联园区的主路,二级次园路以及三级支路。可以说游路系统基本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幕燕滨江风貌区和雨花台烈士陵园主要是以主环路为主,其三级游步道的比例约占整个路网的20%;而乌龙潭公园、绣球公园的三级游步道比例较大,约35%。究其原因,主要是和景区的特殊属性有关,作为大尺度的滨江风貌区和纪念性园林代表雨花台,其面域较为广阔,通过宽阔的一级路更加能够凸显景区主轴;而乌龙潭公园、绣球公园作为服务半径为周边人群的中小型景区,其园林道路设计更显精致[3]。后期优化时,前者可以适当提高三级游步道的比例,在主路布局方式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着力打造慢行方式的多样性,多建设一些生态旅游性质的三级游步道。

2.1.2 游路材质

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对园路材质的多样性和材质做出明确的要求。尤其强调游览步道设置合理,普遍采用生态性材料,线路设计符合生态和审美原则。总体而言,调查的景区中都至少运用了3种及以上的路面材质。其中,混凝土和柏油类型路面材质所占比例最大,一般都在主路上出现。而差别主要体现在游步道的材质上,调研中发现,一般游步道多采用石材或木质,结合不同的线型及长度做成美观和谐的游线,如玄武湖公园园路材质较为丰富,综合运用了青砖、碎拼和鹅卵石等多种类型,并将其和公园的历史典故、园林风格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4]。

但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某一特定区域大面积使用同一种单调材质的现象局部出现等。如幕燕滨江风貌区在某些大面积区域的材质处理上过于单调,空间丰富度不够,若能够加以颜色及单元的变化,景观装饰效果会更好一些。

2.1.3 旅游交通方式和工具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对游客在景区内的游憩经历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多种特色交通工具和方式。

调查中发现,一些建设年限较长的景区,如乌龙潭公园、古林公园等,基本上没有电瓶车这种交通方式。玄武湖、雨花台等景区虽然有电瓶车,但是基本都是环主路行进一圈,中途很少停留,更没有深入到二级支路,可以说完全是一个交通上的串联,而缺少了生态游憩的辅助功能,不够鲜明[5]。建议在后期优化时,应合理考虑慢行系统的专项设计,让游客真正体验“生态慢游”的乐趣。

2.2 水域驳岸

2.2.1 水域资源清洁度

调查的景区中,大部分景区的水质都是非常良好的,但也有局部的一些出现了少量污染现象,如幕燕滨江风貌区,由于江域面积广阔,且之前一直是采沙、采石的重要工地,导致还有一些工业用砂和杂质残留,后期应该对这些重点区域集中整治。

2.2.2 水域驳岸的类型

多数调查景区的驳岸类型都在2种以上,除了基本的硬质驳岸外,出现了以植物花草为主要覆盖形式的生态护坡。尤其是乌龙潭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运用多彩的水生植被打造曲线多变的水岸线,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景区驳岸建设稍显单调。如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驳岸设计主要分布在名胜古迹区和楼台亭阁馆范围内,驳岸的类型几乎都是以简单的块石堆砌或者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美学和游憩价值稍显不足。后期可以通过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及铺装材质上的调整,优化驳岸形式。

2.2.3 驳岸的亲水性

水作为一种独特价值的资源,既可以远观,也可以通过处理满足游客“亲近水”的个性化需求。调查发现,现代景区中,可以通过建设亲水平台和水中建筑的形式,满足游客的“亲水性”需求。但亲水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这需要在生态性和安全性方面寻求一个平衡。一味强调水域空间的开敞性而忽略了最初的安全性需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幕燕滨江风貌区,在某一些临江开阔区域,只是单一地运用卵石作为基础驳岸,而忽略了扶栏等隔断要素,容易造成游客的安全事故。

2.3 植被景观

景区植被景观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除了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巨大之外,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软质空间、季相变化和观赏价值也应该作为重要的旅游实体。

2.3.1 植被品种及丰富度

调查的7个景区中,所有景区观赏植物品种均达到100种以上。其中,玄武湖公园最多,达到497种,植物品种中不乏一些珍稀树种。在绿化覆盖率上,大部分公园的绿化率已经超过了80%,远远超出了生态园林指标评定的标准。可以说,基础绿化条件及景观已经达成。

2.3.2 植被空间环境

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作为经典的园林四大要素,其组合配置形成的特色空间往往成为生态旅游重要的游憩场所。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景区的植物均能够合理考虑空间上的变化和周围环境。如雨花台陵园运用庄重、肃穆的雪松、马尾松和五针松等栽植于纪念区,增加了纪念区的整齐、庄重感;通过以规则式为主的植物配置手法,成功突出了纪念性景观主题。玄武湖公园的“杉林氧吧”区,应景地运用了水杉和地被植物,营造出鲜明的休憩空间,成为人们乐于停留的场所。当然,也有一些景区的局部地段尚不能达到突出特色的要求,如幕燕滨江风光带的一些滨江地带,绵延超过100 m基本见不到一株大型苗木,虽然考虑了人们观江景的开阔性,但是从生态和美学的角度而言,后期还是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滨水植物,和江景融合,强化地域景观标识性。

2.3.3 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资源是活的生物化石,是讲述历史的珍稀植物使者。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浑厚,古树名木作为时代的见证,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财富。

南京市的公园景区不乏一些珍贵的古树名木,在调查的景区中,最少的古树名木为一棵,最多的有数十棵之多,但是现状是,各景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尽相同。相比较而言,玄武湖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在保护上更加重视,通过挂牌、围合等保护方式,向游客普及古树知识。而绣球公园、七桥瓮湿地公园的某些古树名木,还存在保护不到位的现象。主要是没有通过合理的挂牌来进行明示,游客并不知情,视为常树。这样的话,使这一珍贵资源白白浪费,长此以往,古树名木的生长前景也着实令人担忧。

3 优化提升建议及策略

3.1 交通游路提升

在现有公园景区大路网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在局部节点附近增加三级游路,丰富旅游交通形式,拓展游客自主游憩空间。在生态交通工具建设上,大型景区应普及景区内的电瓶车交通方式,电瓶车数量和容量视游客量变化、淡旺季应有所区分,提高生态设施的可利用率。合理规划景区内公共自行车的数量,可以借鉴城市公共交通做法,在景区出入口、重要景观节点处,集中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绿色游园。在线路建设上,应开辟专门的漫游道,可以在材质铺装和颜色上和一般交通道路相区别,彰显漫游交通特色。

3.2 水域驳岸提升

利用生态护坡,合理弱化硬质驳岸。可以选择植物及优美石材,做成滨水小景,通过设计土坡自然坡度排水、涵养水源和控制水位。在一些水域较好、风光优美的区域,可以采取架设木栈道或亲水平台形式,满足游客亲水性需求。在建造亲水设施时,应该按照设计规范和准则,合理建设扶栏等安全设施。水深危险处可以通过设立警示牌、人工劝导的方式,阻止游客进入。

3.3 植被景观提升

景区应切实加强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保护。通过树立保护牌、建设隔离栏的形式,采取实际措施进行保护。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保护养管日志,定期不定期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可应结合自身特色植物,创新思维,将植物和旅游产品打造有机结合。此外,既可以以专类园观赏、植物文化科普等形式开展体验旅游,也可以将植物作为产品衍生物,设计出和景区定位主题相匹配的特色产品,增强游客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4 结语

景区中的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和体系规划,是践行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生态旅游,绿色游憩”的重要基础。南京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价值,决定了生态旅游设施在景区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对今后南京市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有所帮助,助推南京市乃至类似地域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朋,滕兰稳.论生态旅游设施体系与规划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3-10473.

[2]周蕾芝,张国庆,张爱光.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中舒适度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4(2):55-58.

[3]吴为廉,潘肖澎.旅游康体游憩设施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李欠强,陈秋华.生态旅游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6(2):167-173.

[5]林振华.旅游设施工程程规划浅述[J].林业调查研究,2005(3):86-8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陆明华

上一篇: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论文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论文